第二日,到了娶亲的正日子,杨家人的院里显得越发的忙碌起来,不过倒也井井有条的。这会成亲跟现代有所不同,大多是在黄昏举行。因此来贺喜的亲戚宾客们,俱都是在上午就已经都过来了。
杨氏因为同王氏约好了的,这会儿一直注意着叫人在门口等着,果然刚才吃过了早饭,胡掌柜一家就早早的来了。张氏也听说胡掌柜一家要来给自家贺喜,这会儿也喜笑颜开的把他们一家子都请进屋里坐了。
王氏从儿子手里拿过精心准备好的贺礼,笑道:“我听晚儿说他表哥今儿成亲,就想着也来凑个热闹,不要嫌我们贸然叨扰才好。”
“哎哟,您这是说的哪里话?平日里可请都请不过来呢。”他们准备的贺礼丰厚得很,看起来也不像随意敷衍的。倒不是张氏贪图这点子东西,而是觉得人家有这个心。
大家都是有心要打好关系,一时间气氛倒也融洽。
寒暄了几句,那边不停的有人过来问事,王氏一看,忙道:“你快去忙你的吧,我同晚儿娘在一块儿坐着说说话。”
张氏也确实有许多事,忙又出去忙活外头的事情去了。
到了定好的时辰,杨经文穿着一身喜庆的新郎服,在众人的簇拥下骑上了马——这马是租来的,娶亲是大喜事,自然要办的隆重些,乡下人家,即使是买不起马,有条件的,也会去租一匹过来。
新郎官上了马,后头的人抬起了轿子,一时间敲锣打鼓的声音也都起来了,一大堆人也都聚在一边看热闹,又同新郎官一块儿往新娘家里去了。
新娘家里也都装扮得很是喜庆,却又带着一丝忧郁的氛围。姑娘出嫁了,虽然就嫁在自己村里,可是从此也就不同了,家人难免有些不舍。
不过随着热热闹闹的迎亲队伍来了,这些不舍也被冲淡了很多。
新娘子上了轿,迎亲队伍却并没有直接调转头回杨家,而是抬起轿子围着村子转了一圈,吹锣打鼓,整个村子顿时都热闹起来。本来就还在年节里,这样又更是添了一些喜气。
等新娘子进了门,拜了堂,先就送回新房去了,这会就是开宴的时候了。今天来的人多,杨家个个屋子里院子里都摆满了桌子。
杨氏是做大姑的,身份高,肯定得坐头席。胡掌柜一家跟许家都是因着跟郑家的交情,这才过来道贺的,顺理成章的,便把这三家安排到了一桌。
致远娘对杨氏笑道:“咱们也是沾了你的光,还坐在了头席。”
一旁经过的张氏听到了,笑呵呵的道:“都是贵客,这头席也坐得。不过我是没法儿陪你们了,事情忙不过来,大家缺什么要什么,只管跟我妹子说。”
“娘,这里有我招呼呢,您放心吧!”
小姑娘除了帮着布置一下,其他的却也插不上手,因此杨彩兰便同郑晚儿一道坐在了这里。
原本杨彩环也想坐在这一桌,不过都坐满了,最后一个位置被杨彩兰抢先了一步,只好撅着嘴不情不愿的走了。
女儿虽然性子活泼了些,不过好在也算懂事、知礼,她大姑也在这里,张氏再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只笑着嘱咐了一句:“行,好好陪着长辈们,这里就交给你了。”
杨彩兰笑眯眯的答应了,席面上忙着给众人添茶倒酒,忙上忙下的,果然把众人招呼的很是周到。她性格本来就活泼,即使跟胡、许两家的人都不太熟悉,不过态度却不扭捏,大大方方的,又不会热情过了头。
王氏一直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她,心里满意得很,觉得儿子眼光果然不错,随她。
宴席吃到天色渐晚,方才散去,胡掌柜一家因为住在镇上,便提出要先回去,杨家众人忙又送他们出门。
趁着儿子去驾车这会儿功夫,王氏拉着杨氏的手,悄悄道:“今日我们就先回去了,等过两日,再上你家去。”
见她似乎是有事同自己说的模样,杨氏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事儿现在说就行了,何必又要过两日?
虽然想不明白,不过这会儿也不忙,杨氏在家也是闲着,又觉得同王氏很是说得来,自然也是高兴的。
“你啥时候方便,来就是了,反正我也一直在家,不太出门儿的。”
胡家人走了,其他的客人断断续续的也都回去了,郑晚儿一家跟许家却还没走。今日家里办喜事,还有许多要收拾的,比如锅碗瓢盆儿,还有跟别人家里借来的东西都是要收拾好,还回去的。
那里男人们带着男孩子去收拾外头的东西了,张氏几人也赶紧趁着这会儿功夫,把东西都洗干净。
等大体都收拾完了,天也完全黑了下来,郑晚儿一家必定是要留宿一晚的,许家也得明儿才能回去。席面上还留了许多的菜,晚上便还是在杨家一块儿吃的饭。
今天人多,分成了两桌,喝酒的男人们一桌,这边不喝酒的便都是女人们跟姑娘孩子,郑杨跟许致远两个虽然不喝酒,不过也不大好意思坐在这里,便还是坐在了那边。
杨彩环早就想着要同许家人多说几句话,混个脸熟,一直没有机会,这会儿正好,她挑了个挨着致远娘的位置坐了,不停的给致远娘倒茶,夹菜,倒是忙得自己也没有吃几口。
在她又一次给致远娘夹菜的时候,致远娘忙拉住她,笑道:“好孩子,你是个周到的性子,我看你光忙着给我夹菜了,这怎么好意思?你不用管我,自己吃自己的,别饿着你。”
杨彩环不发脾气的时候,看起来倒很是乖巧,她这会儿低了头,轻笑道:“我娘常说,要孝敬长辈,再说了,您不仅是长辈,今天还是咱们家的客人,照顾您也是应该的。”
杨彩兰抖了抖身上的鸡皮疙瘩,手肘碰了碰坐在旁边的郑晚儿,悄声道:“看见没?我就说她光会在大人面前装样子,平时在家里,碗都难得洗一次,今天倒装的好像多勤快似的。”
杨氏因为同王氏约好了的,这会儿一直注意着叫人在门口等着,果然刚才吃过了早饭,胡掌柜一家就早早的来了。张氏也听说胡掌柜一家要来给自家贺喜,这会儿也喜笑颜开的把他们一家子都请进屋里坐了。
王氏从儿子手里拿过精心准备好的贺礼,笑道:“我听晚儿说他表哥今儿成亲,就想着也来凑个热闹,不要嫌我们贸然叨扰才好。”
“哎哟,您这是说的哪里话?平日里可请都请不过来呢。”他们准备的贺礼丰厚得很,看起来也不像随意敷衍的。倒不是张氏贪图这点子东西,而是觉得人家有这个心。
大家都是有心要打好关系,一时间气氛倒也融洽。
寒暄了几句,那边不停的有人过来问事,王氏一看,忙道:“你快去忙你的吧,我同晚儿娘在一块儿坐着说说话。”
张氏也确实有许多事,忙又出去忙活外头的事情去了。
到了定好的时辰,杨经文穿着一身喜庆的新郎服,在众人的簇拥下骑上了马——这马是租来的,娶亲是大喜事,自然要办的隆重些,乡下人家,即使是买不起马,有条件的,也会去租一匹过来。
新郎官上了马,后头的人抬起了轿子,一时间敲锣打鼓的声音也都起来了,一大堆人也都聚在一边看热闹,又同新郎官一块儿往新娘家里去了。
新娘家里也都装扮得很是喜庆,却又带着一丝忧郁的氛围。姑娘出嫁了,虽然就嫁在自己村里,可是从此也就不同了,家人难免有些不舍。
不过随着热热闹闹的迎亲队伍来了,这些不舍也被冲淡了很多。
新娘子上了轿,迎亲队伍却并没有直接调转头回杨家,而是抬起轿子围着村子转了一圈,吹锣打鼓,整个村子顿时都热闹起来。本来就还在年节里,这样又更是添了一些喜气。
等新娘子进了门,拜了堂,先就送回新房去了,这会就是开宴的时候了。今天来的人多,杨家个个屋子里院子里都摆满了桌子。
杨氏是做大姑的,身份高,肯定得坐头席。胡掌柜一家跟许家都是因着跟郑家的交情,这才过来道贺的,顺理成章的,便把这三家安排到了一桌。
致远娘对杨氏笑道:“咱们也是沾了你的光,还坐在了头席。”
一旁经过的张氏听到了,笑呵呵的道:“都是贵客,这头席也坐得。不过我是没法儿陪你们了,事情忙不过来,大家缺什么要什么,只管跟我妹子说。”
“娘,这里有我招呼呢,您放心吧!”
小姑娘除了帮着布置一下,其他的却也插不上手,因此杨彩兰便同郑晚儿一道坐在了这里。
原本杨彩环也想坐在这一桌,不过都坐满了,最后一个位置被杨彩兰抢先了一步,只好撅着嘴不情不愿的走了。
女儿虽然性子活泼了些,不过好在也算懂事、知礼,她大姑也在这里,张氏再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只笑着嘱咐了一句:“行,好好陪着长辈们,这里就交给你了。”
杨彩兰笑眯眯的答应了,席面上忙着给众人添茶倒酒,忙上忙下的,果然把众人招呼的很是周到。她性格本来就活泼,即使跟胡、许两家的人都不太熟悉,不过态度却不扭捏,大大方方的,又不会热情过了头。
王氏一直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她,心里满意得很,觉得儿子眼光果然不错,随她。
宴席吃到天色渐晚,方才散去,胡掌柜一家因为住在镇上,便提出要先回去,杨家众人忙又送他们出门。
趁着儿子去驾车这会儿功夫,王氏拉着杨氏的手,悄悄道:“今日我们就先回去了,等过两日,再上你家去。”
见她似乎是有事同自己说的模样,杨氏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事儿现在说就行了,何必又要过两日?
虽然想不明白,不过这会儿也不忙,杨氏在家也是闲着,又觉得同王氏很是说得来,自然也是高兴的。
“你啥时候方便,来就是了,反正我也一直在家,不太出门儿的。”
胡家人走了,其他的客人断断续续的也都回去了,郑晚儿一家跟许家却还没走。今日家里办喜事,还有许多要收拾的,比如锅碗瓢盆儿,还有跟别人家里借来的东西都是要收拾好,还回去的。
那里男人们带着男孩子去收拾外头的东西了,张氏几人也赶紧趁着这会儿功夫,把东西都洗干净。
等大体都收拾完了,天也完全黑了下来,郑晚儿一家必定是要留宿一晚的,许家也得明儿才能回去。席面上还留了许多的菜,晚上便还是在杨家一块儿吃的饭。
今天人多,分成了两桌,喝酒的男人们一桌,这边不喝酒的便都是女人们跟姑娘孩子,郑杨跟许致远两个虽然不喝酒,不过也不大好意思坐在这里,便还是坐在了那边。
杨彩环早就想着要同许家人多说几句话,混个脸熟,一直没有机会,这会儿正好,她挑了个挨着致远娘的位置坐了,不停的给致远娘倒茶,夹菜,倒是忙得自己也没有吃几口。
在她又一次给致远娘夹菜的时候,致远娘忙拉住她,笑道:“好孩子,你是个周到的性子,我看你光忙着给我夹菜了,这怎么好意思?你不用管我,自己吃自己的,别饿着你。”
杨彩环不发脾气的时候,看起来倒很是乖巧,她这会儿低了头,轻笑道:“我娘常说,要孝敬长辈,再说了,您不仅是长辈,今天还是咱们家的客人,照顾您也是应该的。”
杨彩兰抖了抖身上的鸡皮疙瘩,手肘碰了碰坐在旁边的郑晚儿,悄声道:“看见没?我就说她光会在大人面前装样子,平时在家里,碗都难得洗一次,今天倒装的好像多勤快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