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李系急着在两江与浙江等地抢地盘,顾不上北方局势,倒是给袁世凯再一次的机会,他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1911年11月20日,资政院通过了摄政王载沣提名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两天后,袁世凯浩浩荡荡地率领大批卫队,威武而显赫地到了北京。

    11月24日组成了责任内阁。内阁名单是: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外务部大臣梁敦彦,副大臣胡惟德。民政部大臣赵秉钧,副大臣乌珍。度支部大臣严修,副大臣陈锦涛(辞不就)。陆军部大臣王士珍,副大臣田文烈。海军部大臣萨镇冰,副大臣谭学衡。学务部大臣唐景崇,副大臣杨度(辞不就)。司法部大臣沈家本,副大臣梁启超。邮传部大臣杨士琦,副大臣梁如浩(梁士诒署理)。农工商部大臣张謇,副大臣熙彦。理藩部大臣达寿,副大臣荣勋。

    上面这个名单中,有许多君主立宪派的人物,如梁启超、张謇都名列榜上,不过大部分的职位都空着,都不愿意接受,可见袁世凯的这个内阁不太靠谱,信任度不高。

    袁世凯的用意是想吸收他们作为君主立宪和责任内阁的点缀品,借以表示他的内阁已不同于旧的清政府。

    之前袁世凯已经致电程德全与锡良、李安生,希望能够推动这几位地方大员到京城任职,更是许下了民政部大臣的位子给李安生。

    李安生在奉天拍了电报给袁世凯,也没有多说什么,光是从奉天发出电报这一点,就让袁世凯吓出了一身冷汗。

    袁世凯内阁成立后,宣统的父亲载沣就解除摄政王地位,而恢复了他的醇亲王封号退归藩邸。

    这个全新的看似不再坑爹的责任内阁组成后,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把清廷的军事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最切实的基本问题。

    老袁精明的很,如果不能控制着军队,主持责任内阁也没有用,所以他在组阁的同时,就要把北方和北京的军事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他已经取得了近畿北洋各镇和毅军姜桂题等的节制调遣全权,可是北京城内还有军咨府大臣载涛(宣统的叔父,载沣的兄弟)统率的禁卫军,这个禁卫军在北京就足以使袁不敢恣意作为。这支禁卫军是载沣做摄政王放黜袁世凯以后组成的,可以说组织这支军队的目的完全为了保护满族亲贵。禁卫军全是满人,他们待遇好,训练好,装备也好。

    袁世凯组阁后便向清廷建议,革命军大敌当前,为了振奋军心,为了鼓励士气,禁卫军应该起一种倡导和示范,皇族大臣也该为臣民表率,所以应由皇族大臣率领一部分禁卫军出征南方。

    他的这个题目很光明正大,可是这样一个提议,就足够把载涛吓得魂飞天外。载涛是出了名的胆小如鼠,他一听袁世凯要点他为帅,立刻找到庆亲王奕劻,求他向老袁说情,这一遭免了他的“军役”。

    在满洲皇族亲贵中,奕劻是最和袁世凯有交情,奕劻贪财,袁能投其所好,虽然隐居洹上,可是仍不时对奕劻有所报效,因此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时便曾对载沣兄弟宣称,这个总理大臣职务非交给老袁不可,因此奕劻和袁世凯是很亲近的。载涛的请求正合了袁的希望,他同意不调载涛上前线,同时也接受了载涛辞去军咨府大臣的职务,并立即推荐自己的老朋友徐世昌继任军咨府大臣,于是禁卫军的统率权也由皇族手中移转到袁系手中。

    除了安置徐世昌为军咨府大臣外,并且从汉口调回来冯国璋。当时冯国璋是荫昌下面的第一军总统,这个第一军是一个战斗编制,为了对南方革命军作战编组的,下辖第六镇(统制李纯)、第二镇的第三协(协统王占元)、第四镇的第八协(协统陈光远)。

    老袁调冯国璋回北京,派他为禁卫军军统,以切实掌握禁卫军军权。同时调第二军总统段祺瑞署理湖广总督兼统冯国璋的第一军,驻节孝感,全权主持前线和革命军作战任务。

    此外老袁把自己带进北京的卫队编为拱卫军,派段芝贵为拱卫军统领,负责北京城内的护卫责任,而把原来的禁卫军调到北京城外驻扎。

    老袁从归隐洹上到临危受命,再度出山,对他一生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际遇。

    此刻外有英国支持,内有大权在握,志得意满。

    他可不打算对李安生等人吝啬,之前成功的吓住了革命党,并且忽悠住了对方,此刻到了打击革命党人的时候,前提便是要让李安生等这干地方实权派暂时依附于他,彼此相安无事。

    要想“削藩”,要等他的大权稳固之后。

    于是,段祺瑞的北洋军开始向武昌发起了激烈的进攻,一连几日,都是枪林弹雨,生死相搏,双方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东北与两江的沉默,也让袁世凯松了一口气,只等剿灭了革命军,便开始逐步的收回地方权力。

    他哪里想到,李安生一直在忍让他,一步步的让他走到了李安生为他设置的陷阱之中。

    好了,现在老袁是彻底跟清廷捆绑在了一起,要是老袁你要跟清廷共存亡,那就随你吧。

    老袁好不容易坐上了内阁总理大臣的位子,却并不知道,其实这个位子并不稳固,反而危机重重。

    本来他乐得自在,游刃有余,在老家指点江山。

    而此刻,他接收了清廷的大部分权力,那就等于,他要负起所有的责任来。

    12月2日,东北新军第二十镇发动了兵变,这场兵变的对象却是来自北洋派系的军官,凡是忠于北洋的军官尽数被杀被擒。

    而同天夜里,吉林新军第二十三镇也爆发了骚乱,但骚乱的规模很小,孟恩远等一干死忠于清廷的军官同样被镇压。

    如此,两镇军队的兵力都集中到了东北手中。

    而东北是谁的东北?

    李安生、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新军第二十四镇统制蓝天蔚、新军第二十七镇统制张孝淮、新军第二十一镇统制李持国、新军第二十二镇统制解冷、新军第二十三镇统制王伏白以及刚刚成立的新军第二十八镇统制苏凯,齐聚于奉天,商议大事。

    而大堂上,灯光的暗处,端坐着一位年迈的大员,锡良眼神炯炯有神,仿佛胸中激荡着什么一般。

    中国要想富强,当从东北始,而东北要想崛起,当从堂上的这帮人开始。

    孟恩远等人已经被正法,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心慈手软,李安生上来就大开杀戒,也让吴禄贞等人感到震惊的同时,带着些兴奋。

    李安生是个公认的铁血人物,要是能够由他来主持东北大局,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吴禄贞与李安生一同在间岛打击日本人,并肩作战过,也互相了解,也正是在他的力劝下,张绍曾与蓝天蔚等人才决定以李安生马首是瞻。

    毕竟,他们是军人,只管打仗,而治政能力,无疑是李安生最擅长。

    锡良正式的宣布交权,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之前吴禄贞提出发动兵变,直入关内,攻击北京,但是顾虑重重,东北新军之中最大的派系还是李安生的势力,李安生迟迟不表态,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张绍曾所率领的第廿镇,本是从北洋六镇各军中抽调一部分合编的,它的高级将领虽具有反清的革命意识,可是中下级军官仍然是北洋军系,他们是唯北洋军之命是从的,而吴禄贞的新军第六镇虽然大部分都是吴禄贞的老部下,也能信任,但还是有一部分死忠于北洋军的军官。

    这次李安生发动雷霆手段,一举将孟恩远拿下,并且肃清了新军第二十镇的北洋军势力,让人看到了他的能力。

    而相应的作战计划也拟定了出来,那就是黑龙江两镇新军迅速在铁路要地以及险要之处布防,防止俄国人趁火打劫。

    吉林新军则镇守长春,与正在筹建的新军第二十九镇一同防范小日本,实际上,王伏白已经迅速将一帮老兄弟充入吉林新军第二十三镇,升格为大镇编制,战斗力可并不弱,假以时日,足够死死压住小日本。

    新军第二十九镇同样是美械编制,统制是之前的第三镇协统卢永祥。

    奉天等地的驻防交给了蓝天蔚的新军第二十四镇。

    而南下入关配合吴禄贞第六镇作战的将是张绍曾的新军第二十镇,以及苏凯的新军第二十八镇。

    张绍曾的第二十镇同时也将跟随锡良一同前往热河等地宣抚,平靖地方。

    从各镇抽调出来的骑兵部队都将跟随锡良到内外蒙古巡视,李安生可不想让外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

    自从辛亥革命之后,列强各国就蠢蠢欲动,日本暗中资助革命党人,英国支持袁世凯,德国与美国则支持李安生。

    贪心的老毛子,则直接将目光放在了内外蒙古,恨不得立即将蒙古吞下去,已经开始了加紧渗透。

    迟则生变,李安生对内外蒙古形势的预判,让锡良很是满意,这才有锡良的宣抚蒙古之举。(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章节目录

炮火1906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费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费虚并收藏炮火1906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