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此时的兴登堡级战列舰连设计图都没完成,这一方面是德国设计师的水平不及美日英这三个海军强国,而兴登堡级的设计要求又实在太高,夸张一点地说,简直就像是小孩舞大刀,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身为“巨舰大炮主义者”却又是一个十足外行的小胡子频繁干预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而设计人员和相关企业又不敢反驳,结果时间与资源就这么浪费掉了。
举例来说,一开始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要求是排水量为50000吨、装双联装403毫米主炮4座,然后小胡子觉得不够厉害,于是将指标加大到了60500吨、装420mm主炮,即便以德国坚实的工业基础,也花了不少时间攻关,而历史上后来小胡子更是疯狂地先后要求加大到80000吨、装480mm主炮,乃至于标排100000吨,装800毫米主炮!
频繁变动的设计要求令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人员无所适从,而不断加大的舰体与主炮口径则令兴登堡级战列舰设计和建造的难度不断增加,最终超出了德国造船工业所能达到的极限,兴登堡级战列舰也因此彻底沦为船台上的看客......
但这个时空被安排到中国来建造的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却要幸运得多,首先因为“天高皇帝远”的缘故,小胡子没办法频繁过分干预,令设计人员获得了更大的自由,而能够更多地考虑设计的可行性。同时,胡卫东这个由后世穿越过来的bb党兼世界第一的火炮与装甲专家(后者仅限于本时空)也提供了很多极具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在胡卫东的鼓励下,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人员决定无视小胡子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尽量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必要时则更加大胆地进行创新,等到成品出来了再像小胡子汇报,只要整体性能出色,谅他也不会怎么苛责(注重结果是小胡子的优点之一)。
比如德国军舰沿用了多年的双联装炮塔终于被三联装炮塔所取代,这样只需要有3座主炮塔就可以获得比原定的4座双联装主炮塔更强的火力,更重要的是,兴登堡级战列舰因此不再需要像历史上那样加长舰体,相对粗短的舰型不但提高了侧弦炮击时的稳定性和恶劣海况下的适航性,更大大节省了设计排水量,或者说是提高了设计排水量的利用率,而这又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建造的加快,对于随时可能卷入全面战争的德国来说,意义怎么高估也不为过......
不过要说更大的改变,还得说是全面防护理念的彻底扬弃,在胡卫东的多次劝说下,德国的设计师们终于下定决心,根据重点防护的思想对原定方案中的装甲布置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一些相对次要(注1)的部位装甲厚度被减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甚至放弃装甲防护而完全依赖于损管系统(注2)。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关键部位的防护力,另一方面则又省出了大量载重(其实新型装甲钢的应用贡献更大),而令兴登堡级战列舰大量加装防空武器成为可能。
但其更大的影响还在于重点部位防护能力的大幅提高,使得新型装甲钢的作用最大化。与主炮塔装甲薄弱的俾斯麦级战列舰(改装以前)相反,兴登堡级主炮塔的装甲防护强大得简直匪夷所思,哪怕是历史上拥有460mm主炮的日本大和级战列舰,也得将距离拉近到1万米内才有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可能,而其正面装甲更是恐怖,哪怕是460mm巨炮抵在上面开火,一发也别想打穿(之所以标准定这么高,是考虑到装甲被反复击中后会因为疲劳效应导致强度下降。)。更可怕的是,如此强悍的防御能力,厚度却相当地薄,其中正面装甲只有360mm(因为新型装甲钢的使用,抗击穿能力不逊于1080mm厚度的日本装甲钢、900mm厚度的美国装甲钢或者720mm厚度的英国装甲钢......),不但远不如大和级战列舰的650mm,甚至连依阿华级战列舰的495mm都不如。硬和轻这两个原本相互矛盾的指标,却因为一种超越时代的优异装甲钢而得以兼顾,事实上就连这时的胡卫东都没有完全意识到,他帮助德国人搞出了一个怎样的怪物......
此外,150mm厚度的水平装甲甚至超过了历史上依阿华级战列舰,而其装甲强度更是远非其所能比拟,这使得兴登堡级战列舰足以轻松抵挡因为远距离炮击而以大角度落向甲板的大口径穿甲炮弹,更不要说是俯冲轰炸机乃至于水平轰炸机投下的穿甲或者半穿甲航空炸弹了,或许只有历史上英国那重达5吨多的“高脚杯炸弹”才能击穿兴登堡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而且因为兴登堡级战列舰的弹药库等重要位置上方还另外加有厚达320mm的附加装甲,因此即使是“高脚杯炸弹”,也很难一发就重创兴登堡级战列舰......
注1:判断标准是被大口径炮弹、重磅航弹命中后不会导致军舰储备浮力大幅下降、不会导致军舰火力大幅下降、不会导致军舰航速大幅下降或者漏油、不会导致大量舰员死伤、不会引起足以危及整条军舰的大火或者殉爆。而由于鱼雷的巨大威胁,水下的所有部位都需要重点防护。
注2:损管全称为“舰艇损害管制”,是舰艇为保持或恢复自身生命力所采取的预防、限制和消除损害的措施和行动。舰艇损管主要内容有:
1.防沉与抗沉。
2.防火、防爆与灭火,保持或恢复武器装备、技术器材的生命力;防止和消除蒸汽的损害。
损管系统在战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军舰放弃坚厚装甲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美帝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看着没有太厚的装甲,抗打击能力却堪比二战期间的那些超级战列舰(个人觉得可能更强),当年曾经出过一次甲板上11架飞机连环起火殉爆的严重事故,居然还能自己开回去维修......(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举例来说,一开始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要求是排水量为50000吨、装双联装403毫米主炮4座,然后小胡子觉得不够厉害,于是将指标加大到了60500吨、装420mm主炮,即便以德国坚实的工业基础,也花了不少时间攻关,而历史上后来小胡子更是疯狂地先后要求加大到80000吨、装480mm主炮,乃至于标排100000吨,装800毫米主炮!
频繁变动的设计要求令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人员无所适从,而不断加大的舰体与主炮口径则令兴登堡级战列舰设计和建造的难度不断增加,最终超出了德国造船工业所能达到的极限,兴登堡级战列舰也因此彻底沦为船台上的看客......
但这个时空被安排到中国来建造的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却要幸运得多,首先因为“天高皇帝远”的缘故,小胡子没办法频繁过分干预,令设计人员获得了更大的自由,而能够更多地考虑设计的可行性。同时,胡卫东这个由后世穿越过来的bb党兼世界第一的火炮与装甲专家(后者仅限于本时空)也提供了很多极具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在胡卫东的鼓励下,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人员决定无视小胡子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尽量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必要时则更加大胆地进行创新,等到成品出来了再像小胡子汇报,只要整体性能出色,谅他也不会怎么苛责(注重结果是小胡子的优点之一)。
比如德国军舰沿用了多年的双联装炮塔终于被三联装炮塔所取代,这样只需要有3座主炮塔就可以获得比原定的4座双联装主炮塔更强的火力,更重要的是,兴登堡级战列舰因此不再需要像历史上那样加长舰体,相对粗短的舰型不但提高了侧弦炮击时的稳定性和恶劣海况下的适航性,更大大节省了设计排水量,或者说是提高了设计排水量的利用率,而这又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建造的加快,对于随时可能卷入全面战争的德国来说,意义怎么高估也不为过......
不过要说更大的改变,还得说是全面防护理念的彻底扬弃,在胡卫东的多次劝说下,德国的设计师们终于下定决心,根据重点防护的思想对原定方案中的装甲布置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一些相对次要(注1)的部位装甲厚度被减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甚至放弃装甲防护而完全依赖于损管系统(注2)。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关键部位的防护力,另一方面则又省出了大量载重(其实新型装甲钢的应用贡献更大),而令兴登堡级战列舰大量加装防空武器成为可能。
但其更大的影响还在于重点部位防护能力的大幅提高,使得新型装甲钢的作用最大化。与主炮塔装甲薄弱的俾斯麦级战列舰(改装以前)相反,兴登堡级主炮塔的装甲防护强大得简直匪夷所思,哪怕是历史上拥有460mm主炮的日本大和级战列舰,也得将距离拉近到1万米内才有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可能,而其正面装甲更是恐怖,哪怕是460mm巨炮抵在上面开火,一发也别想打穿(之所以标准定这么高,是考虑到装甲被反复击中后会因为疲劳效应导致强度下降。)。更可怕的是,如此强悍的防御能力,厚度却相当地薄,其中正面装甲只有360mm(因为新型装甲钢的使用,抗击穿能力不逊于1080mm厚度的日本装甲钢、900mm厚度的美国装甲钢或者720mm厚度的英国装甲钢......),不但远不如大和级战列舰的650mm,甚至连依阿华级战列舰的495mm都不如。硬和轻这两个原本相互矛盾的指标,却因为一种超越时代的优异装甲钢而得以兼顾,事实上就连这时的胡卫东都没有完全意识到,他帮助德国人搞出了一个怎样的怪物......
此外,150mm厚度的水平装甲甚至超过了历史上依阿华级战列舰,而其装甲强度更是远非其所能比拟,这使得兴登堡级战列舰足以轻松抵挡因为远距离炮击而以大角度落向甲板的大口径穿甲炮弹,更不要说是俯冲轰炸机乃至于水平轰炸机投下的穿甲或者半穿甲航空炸弹了,或许只有历史上英国那重达5吨多的“高脚杯炸弹”才能击穿兴登堡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而且因为兴登堡级战列舰的弹药库等重要位置上方还另外加有厚达320mm的附加装甲,因此即使是“高脚杯炸弹”,也很难一发就重创兴登堡级战列舰......
注1:判断标准是被大口径炮弹、重磅航弹命中后不会导致军舰储备浮力大幅下降、不会导致军舰火力大幅下降、不会导致军舰航速大幅下降或者漏油、不会导致大量舰员死伤、不会引起足以危及整条军舰的大火或者殉爆。而由于鱼雷的巨大威胁,水下的所有部位都需要重点防护。
注2:损管全称为“舰艇损害管制”,是舰艇为保持或恢复自身生命力所采取的预防、限制和消除损害的措施和行动。舰艇损管主要内容有:
1.防沉与抗沉。
2.防火、防爆与灭火,保持或恢复武器装备、技术器材的生命力;防止和消除蒸汽的损害。
损管系统在战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军舰放弃坚厚装甲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美帝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看着没有太厚的装甲,抗打击能力却堪比二战期间的那些超级战列舰(个人觉得可能更强),当年曾经出过一次甲板上11架飞机连环起火殉爆的严重事故,居然还能自己开回去维修......(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