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以骁道:“这么多年了,未必能找到人,路上许是要耽搁,不好说。”
温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要查仇羡的小时候,说来简单,却也不容易。
在仇珉调任袁州知府之前,他曾任永宁县知县,仇羡是在那里长大的。
后来,仇珉去了袁州,仇羡跟着母亲又在永宁住了几年,迁入了京城。
隐雷最先去了一趟永宁县,就在京城的北边,也不算太远。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官员换了一批,与仇珉做过同僚的,不是告老了,就是升迁了。
打听之后,有一户邻居记得,仇家当时有一位嬷嬷,很得主家信任。
那嬷嬷姓于,听说是仇珉母亲从娘家带来的管事嬷嬷,她岁数大了,仇珉母子入京时,她没有跟着,被她的女儿接回去颐养天年。
于嬷嬷的女儿嫁在广昌县。
隐雷给霍以骁传了信,马不停蹄地从永宁赶赴广昌。
这厢忙着调查过往,那厢,温子甫也没有闲着,去仇羡府上吃酒。
仇羡喝得摇摇晃晃的,趴在桌上,口齿含糊不清。
“温大人,”仇羡打了个酒嗝,“那日毕大人可真凶,他至今都认为是我杀了方娆吧。你说,他现在是不是也觉得,阿苒也是我害死的?”
温子甫想了想,道:“你是吗?”
“温大人莫非也怀疑我?”仇羡瞪大了双眼,“阿苒出事时,你在船上,衙门调查、问话,你都在。你也是朝廷官员,你也会查案子,衙门说了,阿苒是夜游症落水。”
温子甫听他说话,越来越觉得温宴的想法是正确的。
这个人,是真的以此为乐。
没有证据,温子甫亦无法拆穿他,便问:“仇姑娘的后事处理好了吗?葬在何处?在下家中的姑娘与仇姑娘投缘,想给她烧些纸钱。”
仇羡道:“阿苒是我妹妹,我得带她回袁州。”
温子甫道:“在下听说,京中有几处寺庙可以供奉往生灯?”
仇羡想了想,一拍脑袋:“你看我,我竟然忘了这么要紧的事情,多亏了温大人提醒,我过两日寻一寺庙,请高僧诵经。”
三天后,盯着仇羡的人来报,说是仇羡选了香缘寺,挑了合适的日子时辰,给仇苒点往生灯。
夜色降临,温宴和岁娘一先一后,翻出了院墙,黑檀儿喜欢走墙头,四只腿迈得飞快。
胡同口,一辆马车正等着她们。
车把式见了两人,正欲摆脚踏,就见岁娘撩开了车帘,温宴一个迈步跳上了马车。
稳稳当当,轻松极了。
与此同时,一只黑猫也跳上了车,嗖得钻进了车厢里。
车把式“哎”了声。
岁娘道:“我们姑娘养的猫。”
车把式挠了挠鼻尖。
马车里,霍以骁靠着车厢闭目养神,闻声睁开了眼睛。
岁娘跟着温宴上来,待马车跑起来了,兴冲冲问道:“姑娘怎么知道那仇羡一定会上钩?”
温宴睨了霍以骁一眼,道:“大概是我异于常人。”
霍以骁:“……”
仇是记得挺牢的。
时不时的,只要逮着机会,就要翻出来。
岁娘听不懂温宴的意有所指,一时有些愣。
温宴把黑檀儿抱在怀里,这才给岁娘解释:“这么好的戏台,仇羡不会错过的。”
仇羡想表现自己的悲痛,自然会使出浑身解数,而且这一切都要给毕之安看到。
所以,温宴让温子甫给仇羡提了这么一个醒。
马车到了香缘寺外。
此时已然入夜,寺庙周围静悄悄的。
隐雷在这儿等他们。
他下午刚刚从广昌回来。
“骁爷说你找到那于嬷嬷了?”温宴一面打量着寺院高墙,一面问。
隐雷道:“于嬷嬷年事已高,精神倒还不错,说了不少仇羡小时候的事情。”
于嬷嬷说,当年她回乡,其实是她示意女儿去接她的,她不知道要怎么伺候仇羡母子两人了。
仇羡四五岁以前,与一般孩童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更聪明一些,仇珉教他背诗、认字,他学得很快。
只是仇珉和妻子仇胡氏的关系却一年不如一年。
照于嬷嬷的说法,那倒也不是仇珉的错,而是仇胡氏的性格越来越怪。
仇胡氏时常烧东西。
家里用不上的东西,搁在从前,或是赏给下人,或是转手卖了,但有一天开始,仇胡氏选择了烧。
就在自家院子里,把原先蓄水的水缸放空,一样样东西丢进去,仇胡氏亲手点火。
烧的时候,仇羡就站在游廊的抄手上,看着那水缸。
于嬷嬷管不了仇胡氏,就把仇羡抱开,可仇胡氏一个月里能烧四五次,能有于嬷嬷顾不上的时候。
等仇羡再大几岁,于嬷嬷就抱不动了。
于嬷嬷几次问过仇胡氏,做什么要烧。
仇胡氏答得很坦然,因为没有用了。
道理好像是那么一个道理,但于嬷嬷觉得不舒服,仇珉也接受不了。
仇珉调去袁州时,仇胡氏不愿意跟去,他倒是想带上儿子,偏仇羡坚持跟随母亲。
夫妻两人吵了一架,仇珉最后孤身赴任。
第131章 他听着有些头痛
用于嬷嬷的说法,仇珉对儿子仇羡,还是十分关切的。
仇家人丁不兴,仇珉早年离乡求学,袁州老家的那些亲戚,五服之内的很少。
这么多年,他就得了仇羡这个一根独苗苗,岂会不喜欢?
夫妻之间生了矛盾,但也不是什么你死我活、有你没我的仇怨。
仇羡一定要跟着母亲,仇珉也不可能硬生生就把母子拆散了。
仇胡氏当时那么个激动状况,眼睛睁开发现儿子不见了,指不定发疯。
因此,仇珉赴任前,曾细细叮嘱过于嬷嬷,看顾好仇胡氏和仇羡,分隔两地,让仇胡氏能冷静冷静,过几个月,他服个软,于嬷嬷多替他说说好话,把母子两人再接去袁州。
计划是好的,可实施起来,却不尽如人意。
仇珉一封一封家书写回来,仇胡氏一封一封点火烧掉。
于嬷嬷愁坏了,好话说尽,仇胡氏都没有一丝心软。
有一回,于嬷嬷受不住,直接问仇胡氏,与其这样,为何不和离?
仇胡氏没有回答。
最让于嬷嬷难过的是,仇羡的性格也越来越偏了。
他开始烧书。
他说,都念完了,记住了,学会了,书没有用了,就烧了。
再后来,他把仇珉从袁州给他捎来的礼物亦都烧了。
一旬里,母子两人加在一块,能烧上五六次。
于嬷嬷放弃了劝说,只每次替他们收拾残局。
直到有一天,于嬷嬷在水缸里发现了一些细小的硬物,她起初没有意识到是什么,直到抬起头来,看到廊下的鸟笼空空……
她一屁股坐倒在地上,一股难以言说的恐惧包裹住了她。
自那之后,于嬷嬷就时不时病上几天,她想称病回乡休养,不敢再伺候这对母子了。
也是巧了,仇胡氏想要搬到京城生活,于嬷嬷便让女儿来接她。
仇胡氏搬家的动作算快的了,但从起意到出发,也有一个半月。
这些日子里,于嬷嬷从灰烬里发现过大大小小的碎骨头,有些像麻雀,有些像鸡鸭,有些她一眼辨不出的、也不想去细辨的。
仇胡氏搬家后,于嬷嬷与他们母子再无往来,她不清楚仇胡氏过世时的事,直到前几年听说仇珉不幸遇难,才知道仇胡氏早就不在了。
温宴皱着眉头听完了隐雷的讲述。
那些在旁人记忆里的过往,听起来实在不太舒服。
可转念一想,不舒服就对了。
若是没有一点儿问题,跟常人一般长大,那就该是他们的猜想出了偏差,仇羡没有害过方娆,也没有害过仇苒了。
岁娘抱着胳膊,打了个寒颤:“这人是真有病。”
温宴问:“吓着了?”
岁娘下意识点头,而后又赶忙摇头:“奴婢不怕。”
“怕就怕,”温宴沿着高墙往前走,“我又不会笑话你。”
岁娘轻声解释:“也不是怕,就是第一次听说,大吃一惊。”
温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要查仇羡的小时候,说来简单,却也不容易。
在仇珉调任袁州知府之前,他曾任永宁县知县,仇羡是在那里长大的。
后来,仇珉去了袁州,仇羡跟着母亲又在永宁住了几年,迁入了京城。
隐雷最先去了一趟永宁县,就在京城的北边,也不算太远。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官员换了一批,与仇珉做过同僚的,不是告老了,就是升迁了。
打听之后,有一户邻居记得,仇家当时有一位嬷嬷,很得主家信任。
那嬷嬷姓于,听说是仇珉母亲从娘家带来的管事嬷嬷,她岁数大了,仇珉母子入京时,她没有跟着,被她的女儿接回去颐养天年。
于嬷嬷的女儿嫁在广昌县。
隐雷给霍以骁传了信,马不停蹄地从永宁赶赴广昌。
这厢忙着调查过往,那厢,温子甫也没有闲着,去仇羡府上吃酒。
仇羡喝得摇摇晃晃的,趴在桌上,口齿含糊不清。
“温大人,”仇羡打了个酒嗝,“那日毕大人可真凶,他至今都认为是我杀了方娆吧。你说,他现在是不是也觉得,阿苒也是我害死的?”
温子甫想了想,道:“你是吗?”
“温大人莫非也怀疑我?”仇羡瞪大了双眼,“阿苒出事时,你在船上,衙门调查、问话,你都在。你也是朝廷官员,你也会查案子,衙门说了,阿苒是夜游症落水。”
温子甫听他说话,越来越觉得温宴的想法是正确的。
这个人,是真的以此为乐。
没有证据,温子甫亦无法拆穿他,便问:“仇姑娘的后事处理好了吗?葬在何处?在下家中的姑娘与仇姑娘投缘,想给她烧些纸钱。”
仇羡道:“阿苒是我妹妹,我得带她回袁州。”
温子甫道:“在下听说,京中有几处寺庙可以供奉往生灯?”
仇羡想了想,一拍脑袋:“你看我,我竟然忘了这么要紧的事情,多亏了温大人提醒,我过两日寻一寺庙,请高僧诵经。”
三天后,盯着仇羡的人来报,说是仇羡选了香缘寺,挑了合适的日子时辰,给仇苒点往生灯。
夜色降临,温宴和岁娘一先一后,翻出了院墙,黑檀儿喜欢走墙头,四只腿迈得飞快。
胡同口,一辆马车正等着她们。
车把式见了两人,正欲摆脚踏,就见岁娘撩开了车帘,温宴一个迈步跳上了马车。
稳稳当当,轻松极了。
与此同时,一只黑猫也跳上了车,嗖得钻进了车厢里。
车把式“哎”了声。
岁娘道:“我们姑娘养的猫。”
车把式挠了挠鼻尖。
马车里,霍以骁靠着车厢闭目养神,闻声睁开了眼睛。
岁娘跟着温宴上来,待马车跑起来了,兴冲冲问道:“姑娘怎么知道那仇羡一定会上钩?”
温宴睨了霍以骁一眼,道:“大概是我异于常人。”
霍以骁:“……”
仇是记得挺牢的。
时不时的,只要逮着机会,就要翻出来。
岁娘听不懂温宴的意有所指,一时有些愣。
温宴把黑檀儿抱在怀里,这才给岁娘解释:“这么好的戏台,仇羡不会错过的。”
仇羡想表现自己的悲痛,自然会使出浑身解数,而且这一切都要给毕之安看到。
所以,温宴让温子甫给仇羡提了这么一个醒。
马车到了香缘寺外。
此时已然入夜,寺庙周围静悄悄的。
隐雷在这儿等他们。
他下午刚刚从广昌回来。
“骁爷说你找到那于嬷嬷了?”温宴一面打量着寺院高墙,一面问。
隐雷道:“于嬷嬷年事已高,精神倒还不错,说了不少仇羡小时候的事情。”
于嬷嬷说,当年她回乡,其实是她示意女儿去接她的,她不知道要怎么伺候仇羡母子两人了。
仇羡四五岁以前,与一般孩童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更聪明一些,仇珉教他背诗、认字,他学得很快。
只是仇珉和妻子仇胡氏的关系却一年不如一年。
照于嬷嬷的说法,那倒也不是仇珉的错,而是仇胡氏的性格越来越怪。
仇胡氏时常烧东西。
家里用不上的东西,搁在从前,或是赏给下人,或是转手卖了,但有一天开始,仇胡氏选择了烧。
就在自家院子里,把原先蓄水的水缸放空,一样样东西丢进去,仇胡氏亲手点火。
烧的时候,仇羡就站在游廊的抄手上,看着那水缸。
于嬷嬷管不了仇胡氏,就把仇羡抱开,可仇胡氏一个月里能烧四五次,能有于嬷嬷顾不上的时候。
等仇羡再大几岁,于嬷嬷就抱不动了。
于嬷嬷几次问过仇胡氏,做什么要烧。
仇胡氏答得很坦然,因为没有用了。
道理好像是那么一个道理,但于嬷嬷觉得不舒服,仇珉也接受不了。
仇珉调去袁州时,仇胡氏不愿意跟去,他倒是想带上儿子,偏仇羡坚持跟随母亲。
夫妻两人吵了一架,仇珉最后孤身赴任。
第131章 他听着有些头痛
用于嬷嬷的说法,仇珉对儿子仇羡,还是十分关切的。
仇家人丁不兴,仇珉早年离乡求学,袁州老家的那些亲戚,五服之内的很少。
这么多年,他就得了仇羡这个一根独苗苗,岂会不喜欢?
夫妻之间生了矛盾,但也不是什么你死我活、有你没我的仇怨。
仇羡一定要跟着母亲,仇珉也不可能硬生生就把母子拆散了。
仇胡氏当时那么个激动状况,眼睛睁开发现儿子不见了,指不定发疯。
因此,仇珉赴任前,曾细细叮嘱过于嬷嬷,看顾好仇胡氏和仇羡,分隔两地,让仇胡氏能冷静冷静,过几个月,他服个软,于嬷嬷多替他说说好话,把母子两人再接去袁州。
计划是好的,可实施起来,却不尽如人意。
仇珉一封一封家书写回来,仇胡氏一封一封点火烧掉。
于嬷嬷愁坏了,好话说尽,仇胡氏都没有一丝心软。
有一回,于嬷嬷受不住,直接问仇胡氏,与其这样,为何不和离?
仇胡氏没有回答。
最让于嬷嬷难过的是,仇羡的性格也越来越偏了。
他开始烧书。
他说,都念完了,记住了,学会了,书没有用了,就烧了。
再后来,他把仇珉从袁州给他捎来的礼物亦都烧了。
一旬里,母子两人加在一块,能烧上五六次。
于嬷嬷放弃了劝说,只每次替他们收拾残局。
直到有一天,于嬷嬷在水缸里发现了一些细小的硬物,她起初没有意识到是什么,直到抬起头来,看到廊下的鸟笼空空……
她一屁股坐倒在地上,一股难以言说的恐惧包裹住了她。
自那之后,于嬷嬷就时不时病上几天,她想称病回乡休养,不敢再伺候这对母子了。
也是巧了,仇胡氏想要搬到京城生活,于嬷嬷便让女儿来接她。
仇胡氏搬家的动作算快的了,但从起意到出发,也有一个半月。
这些日子里,于嬷嬷从灰烬里发现过大大小小的碎骨头,有些像麻雀,有些像鸡鸭,有些她一眼辨不出的、也不想去细辨的。
仇胡氏搬家后,于嬷嬷与他们母子再无往来,她不清楚仇胡氏过世时的事,直到前几年听说仇珉不幸遇难,才知道仇胡氏早就不在了。
温宴皱着眉头听完了隐雷的讲述。
那些在旁人记忆里的过往,听起来实在不太舒服。
可转念一想,不舒服就对了。
若是没有一点儿问题,跟常人一般长大,那就该是他们的猜想出了偏差,仇羡没有害过方娆,也没有害过仇苒了。
岁娘抱着胳膊,打了个寒颤:“这人是真有病。”
温宴问:“吓着了?”
岁娘下意识点头,而后又赶忙摇头:“奴婢不怕。”
“怕就怕,”温宴沿着高墙往前走,“我又不会笑话你。”
岁娘轻声解释:“也不是怕,就是第一次听说,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