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芳道:“那你就一点一点地做,能改变多少就改变多少,光生气有什么用呢?他不好,总会有人看着的。”
姜长焕道:“其实,我也知道,眼下这些老油子是该整治整治了。做官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已经很好了。至少,他们不会因为政绩去折腾百姓。遇上必要做出亮眼的事儿的官,百姓才叫倒霉。其余藏着掖着,将不法之事瞒而不报的,不知凡几。楚地的流民,未尝不是层层瞒报、瞒不下去了才报的恶果。可不该拿这么个吓人的名目来搞!是什么就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多好?”
积压了许久的怨气喷薄而出,有如实质。本来是很令人气愤的事情,瑶芳却笑出声儿来。姜长焕大惑不解:“你笑什么呀?”
瑶芳抽出手来,抚着他的鬃角:“开心呀。你有什么都对我讲,怎么会不开心呢?你有事情,不憋在心里,不会将自己憋坏了,还不够我笑的么?要是你整日里忧国忧民,全堵在心里,郁气由内而外,成天阴着张脸,我才该要哭呢。”
说得姜长焕也笑了:“哎呀,我就是发发牢骚。”
“噗。”
“他要再这么下去,真要将人的忠心敬爱磨没了。”姜长焕小小声地说。
【你能说出这话来,对他的什么忠心敬爱,大约也没剩多少了。这还是在宫里养过几年,对这死皇帝有些感情的呢。换了那一等人,只会对这死皇帝更加失望。难怪前世这皇帝死了,匆匆说一句“他修道嗑药嗑昏了头,睡着睡着从床上跌下去摔死了”,都有人信。而且还没人去深究死因。】
拍拍姜长焕的狗头:“好了,好了,顺其自然。”低头亲亲他的额头,正要叫他起来准备吃饭,冷不防被他伸手拉了下来。
摇椅剧烈地摆动着,夹杂着惊讶的叫声……
————————————————————————————————
与瑶芳说了些烦心事之后,也许是自己想明白了,也许是瑶芳的开导起了作用,姜长焕的精神好了一些。瑶芳发觉,他的身上,有什么东西逐渐改变了,又有一些东西,在他身上慢慢成形。
诏狱那种地方,本来就是阴沉至极,凭谁长时间呆在那里,都会受影响。姜长焕又年轻,这样的经历更容易在他的身上留下痕迹。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姜长焕的气场比先前稳重多了,甚至给瑶芳一种“比他哥还要靠得住”的印象。
当然,姜长炀在瑶芳心里,本来就是属于不大靠得住的那一类人。
自那一日起,瑶芳每日留心观察着姜长焕。见他既没有破罐子破摔,变得满不在乎,也没有日日激愤,做口上判官,更不曾凡事憋在心里,于无人处却毁坏物品发泄情绪。目前来看,能做到这一步,殊为不易。看完了,瑶芳想了想,从书坊里搬了些轻松的话本子来,拣那惩恶扬善的放到他的案头,也好给他闲里解闷。
姜长焕便发现,每隔旬日,便有新本子供他阅览。故事也合他口味,看得心情舒畅。
两人相处,越发亲密无间了起来。
如是过了两月,姜长焕那头差使办得越发的圆滑。他更无师自通了一门绝技——写结案陈词。凡是要脱罪的,总能找到元和帝喜欢看的理由。譬如告诉元和帝,皇帝还是很得人心的,所以很多官员并不是有意犯错,就是有点蠢,有点呆,不大走心,被骗了而已。这罪名一下子就能轻很多。
当然,这个理由也不能回回拿来用。遇到查案的过程中查出来还犯了旁的罪的,那就不好意思了,你就在这附逆的案子里多担点儿责任吧。那这份结案陈词,就会要人命。
锦衣卫的平均文化水平略高于行伍里的平均水准,识字的人也比较多,但是像姜长焕这样小时候跟着府学里附读,长大了被准进士盯着“指点”,在宫里还有一位皇后监督,结婚了要陪个酸丁岳父聊天……的,少之又少。他写出来的结案陈词,便带几分斯文气,元和帝读起来也舒服。绝大多数时候,会采纳他的意见。
姜长焕混得如鱼得水,冬至日,元和帝祭完了天回来。人堆里看到了他,发现这侄子长得更高了些,越发显得丰神俊朗。联想到近来他办差辛苦,光看报告就知道他下了功夫了,便有心提拔他一下。
观察数日,元和帝借了京察的由头,命北镇抚司将近来各员办案的情况再评估一回。结果自是有升有降,姜长焕顺利从百户升到了千户。惹得人羡慕不已。亦有一等眼红之辈,背后讲:“宗室果然是占便宜的。”
姜长焕听了,也不恼,回去当笑话讲给妻、母听:“谁叫我姓姜呢?他们眼红也眼红不来!”说完,又有点担心地看着妻子,怕她嫌自己轻狂。
瑶芳听了,但笑不语。
姜长焕悄悄戳了她一下,瑶芳笑了更深了。姜长焕心里发毛:“哎,别光笑啊,怎么了?说句话啊?”
瑶芳附在他耳上,轻轻说了一句什么,姜长焕如同被雷劈掉了一样,呆住了。呆完就跳了起来:“你你你你,你坐好了,虽乱动啊!亲娘哎……”
“做甚?”简氏接话十分应景。
姜长焕表情怪异地问:“那个,您要当祖母了,那该怎么照顾我娘子啊?”
简氏笑着拍拍巴掌:“真是太好了,咱们吴王府的老太妃明年就要随殿下一同进京了。我可有好消息告诉她们了。”
“吴王进京?”瑶芳有点惊讶,她还不知道这事儿呢。
前世这一出戏可不是这么唱的。彼时姜长炀铁了心跟楚王掀翻半壁江山,吴王府被元和帝半是迁怒地盯上,一家子是被押解进京的。虽然事后不曾将吴王打成附逆,还是削了亲王爵。连着吴王一系,都一蹶不振,吴国封地最后便宜了……
打住!
瑶芳低头揉着衣角:“老太妃,好相处么?”
☆、第117章 这是要疯啊
吴王太妃,是辈子瑶芳顶着这个头衔过了整七年,如今提起来,恍如隔世,也确实隔了一辈子那么远。现而今这位老太妃,瑶芳上辈子压根儿就没见过她。说起来吴王爵位挺高的,老太妃也是女眷,应该能见着宫妃的。其实不然。
吴王藩地离着京城十万八千里,藩王非召不得入京,光这一条儿,就能让这听起来挺近的两人,一辈子都打不上一个照面儿。古早的时候,藩王还有每隔几年轮番进京,跟皇帝培养培养感情的说法儿。到了大陈这里,对不起,滚球了就别回来了。一辈子能进两回京,算你运气好了。所以楚王那样的,人们都说皇帝厚道,死活弄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造反。
大陈的藩王们,生活待遇不错,除了只能呆在自己的封地上不能外出之外,一切都是随便他们作。大手大脚花得没钱了,还能跟皇帝要钱花。小打小闹的违法乱纪,也不过是训两句而已。他们有自己的属官,却与很早之前的藩王有着极大的区别,他们几乎没有治军、临民的权利。正因为如此,皇帝们也放心大胆地让藩王在藩地上呆着,十几年不进一回京。
现任的吴王四十好几了,比元和帝还要大上十岁,吴王老太妃倒是他亲娘,如今年近七旬。瑶芳真是闹不明白,吴地到京城,千多两千里的地,她老人家是怎么有这样的毅力一路舟车劳顿往京城里奔的?换了瑶芳,她肯定不这样干。吴地富庶,连衣裳首饰的样子,都是许多地方效仿的榜样,有时候还能影响到京城的穿衣打扮。
觐见么,有吴王还不够?顶天了带上世子和王妃,齐活儿了。老太太好有七十了,死在路上算谁的?
可他们偏偏都来了。
姜正清是出自吴王府的,虽然血脉已经比较远了,到底是记在人家那一枝底下的。如今本枝大宗过来了,于情于理,都得有所表示。瑶芳却有些担心,这种担心并非源于老太妃是不是好相处。不好相处又能怎样?过不两天就得回去了。还能揪了姜长焕到吴地去,捎带着她去立规矩?别逗了,正经婆婆都不管她这些呢。她正经三媒六聘抬进府,宗正那里名字写进了玉牒的。
她担心的另有其事——前世因姜长炀作乱,吴王府跟着受牵连,将许多黑账都翻了出来,吴藩一枝皆受惩处。重生之后,因姜长炀“改邪归正”,没了这个由头,吴王府只要不作大死,熬到绝嗣都没关系。话虽如此,吴王府若远在天边,姜长焕弟兄俩都在京城,就是吴王造反,他俩还能申请大义灭亲去。一旦吴王府到了京里,万一惹出点什么麻烦来,姜长焕洗都洗不脱了。人的心理就是那么的微妙,地理的距离,有时候就代表着关系的亲疏。
若是吴王府在京城呆得久了,她可得提醒一下姜长焕。前世吴王府那些罪名,可真是不大好听。只恨先前她以为吴地丰腴,元和帝借机发作,收回这富裕的地方给自己的儿子,没将吴王府的事儿放在心上,不能早作准备!
简氏不知道她的心思已经转到这上头来了,还笑着说:“老太妃最是慈祥不过的一个人,虽不常见她,见面却都和气。”
她两个儿媳妇在人情交际上比她要纯熟百倍,再回想一下自家与吴王府血缘其实甚远,就明白这老太妃等自家并没有多么地重视。顶天了就是年节见一面,谁在年节的时候见穷亲戚还板着个脸呢?为了吉利也得笑一笑不是?要说吴王太妃不好,那也说不上。姜家的亲戚太多了,多到元和帝都不能容忍他们白拿俸禄,得让他们干点儿活了,让老太妃面面俱到,多远的亲戚都照顾到,那也是不可能有。
一句说,不远不近,不冷不热。如果不是姜长炀出息了,吴王府这回进京都不见得会特意通知一声。
两人交换一个眼色,明白对方也想明白了,心里立刻有了成算:不需要太亲近,也不用真心,面子上显得热情就好,什么话都别说瓷实了。面子情。发现有什么不对的苗头,赶紧的,回来跟丈夫商量。
简氏夸了两句老太妃,就没词儿——接触确实不太多。俩儿媳妇再不接话,她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得讪讪地道:“到时候见了,你们就知道了。”
诶,亲娘诶,不见我们都知道了。再说了,这么长时间也没见您提起过老太妃,可见对她也是一般般了。要不是这回她进京,您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才会想起她来呢。
头一回,瑶芳与叶襄宁俩人想到一起去了。两人一起甜甜地笑道:“是。”
叶襄宁瞅着弟媳妇儿的小腹,那里只是微微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弧度,看得她眼热不已。心头一动,叶襄宁不着痕迹地别过头去,请示简氏,见老太妃该准备什么礼物,有没有什么要添减的。
叶襄宁的动作,瞒过简氏,瞒不过瑶芳。瑶芳也有点无奈,她这辈子的运气,似乎好了很多。叶襄宁与姜长炀结婚并不很久,姜家又不急着要孩子,他们家的孩子,保有多的,没有少的。只是自己这么顺利,给叶襄宁不小的压力就是了。好在家里公婆并没有说什么,姜长炀也是一副无可不可的样子,要不然,叶襄宁的压力该更大了。
大概,叶襄宁更多的危机感还是源自于深宫吧。瑶芳有孕的事情传出来没过多久,宫里叶皇后就赏出东西来了。宫里出的安胎药,据说是叶皇后自己用过的。过来的太监和老嬷嬷将东西放下,还送出一份宫里很慎重不大外传的安胎册子。
这是亲姑妈!对自己妯娌这么贴心……别说叶襄宁了,就是瑶芳自己,要不明就里搁这位置上,她都得犯嘀咕。简氏倒看得开,还说:“娘娘真是好人呐,照顾二郎这么些年,这事儿上头也忘不了你们。”
叶襄宁:……
打死叶襄宁她也想不到弟媳妇儿是重生一回的,前世今生还跟她姑妈有着极深的牵绊。思来想去,叶襄宁只能告诉自己,这是小叔子的面子,也是姑妈对她之前态度的弥补。就她先前那态度,说不定无意间已经漏出什么来了,只是人家涵养好,不计较罢了。她相信姑妈比她聪明,既然做了这样的事情,那就必有深意,她还是别再计较这些个事情了。有那功夫,还是想想什么时候往老君观那里添点香油供奉比较好。弟妹这么顺遂,或许就是因为神仙保佑呢……
叶襄宁越想越远,也没功夫在自己家里争长短了,协助着简氏将迎接吴王府的事宜准备好,她又开始准备新年。作为长媳,她要操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瑶芳倒落得清闲,有孕在身的小儿媳妇,还要忙什么呢?日常交际都减了几分。过年的时候搭一把手,将二房的事情收拾收拾就得了。就这样,姜长焕还担心累着了她,宴客的单子,请的戏班子,都亲自过了目。
瑶芳闲来无事,又想到了吴王府,忍不住跟他讲:“你与我说实话,吴王府究竟如何?”
姜长焕一手一张名单,正在核对,闻言抬起头来:“怎么?”
瑶芳道:“想起一些事儿来。原本琢磨着,跟咱们没关系的,现在他们上京来了,就怕……”
姜长焕将两张纸一丢,凑了过来,小心翼翼地将妻子圈到怀里,才问:“麻烦不麻烦?”
“不好说。”
“那就照实说,你现在这样不方便,还是我去吧。”
瑶芳道:“也不是,唉,当初……后来又翻腾出来一些他们的旧事儿,这才……”姜长炀跟吴王府血缘已远,要是一桩宗室谋反案真要深究的话,楚王跟元和帝的血缘更近。在办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总要拖一些其他的理由下水。
姜长焕听了,眉头皱成一个“川”字:“我在吴地的时候年纪还小,知道得并不多,爹娘那个样子……怕就更不知道了。放心,他们只是过来朝见天子,见完就走,又不是就长久住下了。再说了,在吴地的时候也没见有多亲近呐。到了京城,咱们也不用那么热情不是?”
“那就好,我这心,总是乱跳,就怕出事儿。”
姜长焕戏言道:“你还揣着一个呢,俩心一起跳,可不跳得你慌了么?”
瑶芳半气半笑,掐了他好大一把,还是觉得有些不安。
没过多久,她这份不安就应验了。
————————————————————————————————
吴王进京是在年后,彼时瑶芳的肚子已经很明显了,叶襄宁自己没有消息,却对她紧张得很:“听说头一胎都比较艰难啊,会不会累着了?”
好在瑶芳比较镇定,正所谓熟能生巧。再者,这一回可比上一回省心多了,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不用揣着个孩子还要担心,这孩子的爹是怎么想的啊,会不会突然过来瞧一瞧啊,这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啊,这一怀着孩子精力就少了,会不会有人作夭啊……之类的。她就负责把自己喂得白白胖胖的,到了时候有力气把孩子生出来就行了。管这娃是男是女,是肥是瘦!
弄得简氏都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谁在怀着孩子啊?
叶襄宁也有她的小心思,想孩子想得急切的少妇,都会有各种猜想。叶襄宁琢磨着,万一自己不能生呢,与其叫姜长炀纳妾,还不如过继小叔家的孩子呢。看瑶芳的肚子,眼神儿就格外的慈祥。怎么着也得事先打好关系呐!
婆媳三个,就处在这么一个奇葩的状态下迎来了吴王府的人。初代吴王在京中原是有个府邸的,亲爹是皇帝的时候,隔年还能来住一住,爹一死,就没这优待了。这么大的王府,就只能做个中转站来使,当吴地有使的时候,就在这里落脚,平白还要花一份维持的费用。这一回,吴王全家就住在这里了。
行李一放,吴王得领着儿子先朝见天子,老太妃带着儿媳妇去见太后和皇后。至于见其他亲戚……正常情况下,这京里是没有什么近亲值得见的。现在多了姜正清一家,男丁们就在朝上顺便见了,女眷们也是在慈宫那里顺便见的。
瑶芳在婆婆和大嫂关切的目光下上了自己的车,叶襄宁看她的眼神儿像看只生鸡蛋,就怕她磕破了,搞得瑶芳完全弄不明白这位嫂夫人在想什么。这份疑惑一直持续到了慈宁宫,才暂时放到了一边。她们到得比老太妃更早,权作陪客。老太妃到来之前,韩太后还关心了一回瑶芳的肚子,眼神里满是慈爱!
瑶芳:……上辈子她怀胎的时候可没得这么样的待遇。那会儿韩太后是收手不苛待她了,好脸色却是少的。如今得慈宫慰问,真是令人感慨万千。瑶芳笑道:“有点奇怪。”
将韩太后逗乐了:“以后就不觉得怪啦。”又问叶襄宁什么时候有好消息之类。
她是太后,说话再没眼色、再不顾别人的感受,等闲都得受着。叶襄宁面色如常,微笑道:“看缘份罢了。”
打不几句机锋,吴王老太妃就带着儿媳妇、孙媳妇求见了。瑶芳留神细看,不免有些失望。吴王太妃虽然养尊处忧,却显得衰老,太妃体胖,照说应该显得年轻才对,看起来却虚得厉害,一头白发。再看王妃,只见她眉心一道很深的竖纹,整个面容显得颇为刚硬。论年纪该在太后与皇后之间,可一眼看上去,倒好像跟叶皇后差了一辈儿,模样儿直逼韩太后而去。再瞧那孙媳妇儿,十四、五岁的样子,居然很是怯怯的,真是太奇怪了!
一看就知道这几个女人过得其实并不好,可照简氏的说法,她们应该是挺和气,带着贵气的人呐!
瑶芳对婆婆的眼神,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韩太后似乎也没料到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整个人都有些恍惚了。她不是没见过南边儿来的老太太,江浙一带文风颇盛,在朝为官的人不少,他们的家眷进宫拜见的也多,比如容阁老的母亲,多精神的一个老夫人呐。韩太后勉强收敛了心神,和气地问了些一路上可好之类的话,见老太妃一口官话讲得略带一点点柔软的口音,听起来令人舒服。
本就是生人,循例问完了话,韩太后便将简氏婆媳一个介绍给了吴王太妃。老太妃进来坐下不久,就看到了这婆媳三个。两个年轻的,她不认得,简氏却是略有些印象的。见到了熟人,想到简氏的儿子有出息,老太妃的表情才自然地放松了下来。两宫面前,又不敢表露太多,只约了过两天到王府叙话。
其次便是领宴。叶襄宁将瑶芳拉到自己身边,轻声说:“我看这王府不大对头,咱们别走散了。”
原来她也觉得不对。瑶芳道:“是呢,看王妃的样子,像是一直存着怨气。太妃也过于苍老了,好像操了很多心似的。世子妃与王妃的面相略有相似……麻烦有点大啊。”
高门大户里的事儿,这俩算是门清,旁的人家或许还有家道中落的担忧,搁藩王家里,这点担忧也没有了,剩下的,也就是内宅那点儿事了。然而世子听说是王妃亲生的,王妃的表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然而直到在宴上坐下了,各人也没表现出什么不对来。因难得一聚,元和帝也要见一见太妃这位前辈,宴止分席,并不是分在两处,是以互相都看得见。瑶芳和叶襄宁彼此交换着眼色,一见吴王世子,便觉得有些不对头。
歹竹出好笋的机率有多少?姜长炀弟兄俩长得都不坏,因为他们的爹也算是相貌堂堂,他们的亲娘更是个美人儿。吴王只能说是平头正脸,不丑,也有些威严,只是同样有点虚,要瑶芳说,那就是酒色过度的样子。吴王妃的脸上,能看出年轻时端正的痕迹。可世子长得一点儿也不像爹娘,秀气得很!
单凭相貌去怀疑人家的血缘,未免失之轻狂,结合种种,更因瑶芳有前世的一些记忆,越发觉得里面不对来了。她以前觉得,是元和帝想收回吴地,才欲加之罪的。这里头的阴私事儿,说不清楚。现在看来,在这件事情上,她可能是冤枉了元和帝了。
叶襄宁也觉得奇怪:“这世子……怎么没一点气度呢?”好险没说一句,这简直不像是正经大房生出来的,倒像是外室养的。成长环境不同,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名正言顺出生的孩子,自然会带一种大度,出生有问题的孩子,受环境的阴暗影响更多,心理上会有很大的不同。想要克服这种天然出身带来的负面效应,非花极大的毅力不可。这不是优渥的生活可以弥补的。
虽说英雄莫论出处,然而经历总会在人身上留下痕迹。眼睛毒一点的人,很容易区分这里面的不同来。
瑶芳打定了主意,回去就跟姜长焕讲:特么吴王府真的在作死,别掺和进去了!
一瞅元和帝,看吴王的眼神儿像是看在待宰的肥鸭!瑶芳现在只盘算着,千万不能让这件事情影响到了自己家。不是她不肯共患难,而是吴王办的事情过于恶心了。大陈的规矩,王的妃妾数目是有限的,只有王妃与额定数目之内的妾所出之子,才享有规定的各种好处。如果妾的数目满了,不好意思,你自己搞的那就是滥妾,滥妾生的孩子,就是给点口粮饿不死而已。继承爵位就更不要想了。
吴王的妾,早早满员了,不但满员了,还生了好几个儿子了。偏偏他后来又宠爱了一个在乐籍的女子,又养下一个儿子,还很想让心爱的儿子继承王位。这事儿就麻烦了。虽然说藩王、宗室等是绝不可以纳乐籍女子的,可是若操作得宜,也就瞒天过海了。至于额妾满了……病死一两个,再将这个塞进去,也未尝不可。不可能所有的妾都长寿的。
姜长焕道:“其实,我也知道,眼下这些老油子是该整治整治了。做官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已经很好了。至少,他们不会因为政绩去折腾百姓。遇上必要做出亮眼的事儿的官,百姓才叫倒霉。其余藏着掖着,将不法之事瞒而不报的,不知凡几。楚地的流民,未尝不是层层瞒报、瞒不下去了才报的恶果。可不该拿这么个吓人的名目来搞!是什么就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多好?”
积压了许久的怨气喷薄而出,有如实质。本来是很令人气愤的事情,瑶芳却笑出声儿来。姜长焕大惑不解:“你笑什么呀?”
瑶芳抽出手来,抚着他的鬃角:“开心呀。你有什么都对我讲,怎么会不开心呢?你有事情,不憋在心里,不会将自己憋坏了,还不够我笑的么?要是你整日里忧国忧民,全堵在心里,郁气由内而外,成天阴着张脸,我才该要哭呢。”
说得姜长焕也笑了:“哎呀,我就是发发牢骚。”
“噗。”
“他要再这么下去,真要将人的忠心敬爱磨没了。”姜长焕小小声地说。
【你能说出这话来,对他的什么忠心敬爱,大约也没剩多少了。这还是在宫里养过几年,对这死皇帝有些感情的呢。换了那一等人,只会对这死皇帝更加失望。难怪前世这皇帝死了,匆匆说一句“他修道嗑药嗑昏了头,睡着睡着从床上跌下去摔死了”,都有人信。而且还没人去深究死因。】
拍拍姜长焕的狗头:“好了,好了,顺其自然。”低头亲亲他的额头,正要叫他起来准备吃饭,冷不防被他伸手拉了下来。
摇椅剧烈地摆动着,夹杂着惊讶的叫声……
————————————————————————————————
与瑶芳说了些烦心事之后,也许是自己想明白了,也许是瑶芳的开导起了作用,姜长焕的精神好了一些。瑶芳发觉,他的身上,有什么东西逐渐改变了,又有一些东西,在他身上慢慢成形。
诏狱那种地方,本来就是阴沉至极,凭谁长时间呆在那里,都会受影响。姜长焕又年轻,这样的经历更容易在他的身上留下痕迹。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姜长焕的气场比先前稳重多了,甚至给瑶芳一种“比他哥还要靠得住”的印象。
当然,姜长炀在瑶芳心里,本来就是属于不大靠得住的那一类人。
自那一日起,瑶芳每日留心观察着姜长焕。见他既没有破罐子破摔,变得满不在乎,也没有日日激愤,做口上判官,更不曾凡事憋在心里,于无人处却毁坏物品发泄情绪。目前来看,能做到这一步,殊为不易。看完了,瑶芳想了想,从书坊里搬了些轻松的话本子来,拣那惩恶扬善的放到他的案头,也好给他闲里解闷。
姜长焕便发现,每隔旬日,便有新本子供他阅览。故事也合他口味,看得心情舒畅。
两人相处,越发亲密无间了起来。
如是过了两月,姜长焕那头差使办得越发的圆滑。他更无师自通了一门绝技——写结案陈词。凡是要脱罪的,总能找到元和帝喜欢看的理由。譬如告诉元和帝,皇帝还是很得人心的,所以很多官员并不是有意犯错,就是有点蠢,有点呆,不大走心,被骗了而已。这罪名一下子就能轻很多。
当然,这个理由也不能回回拿来用。遇到查案的过程中查出来还犯了旁的罪的,那就不好意思了,你就在这附逆的案子里多担点儿责任吧。那这份结案陈词,就会要人命。
锦衣卫的平均文化水平略高于行伍里的平均水准,识字的人也比较多,但是像姜长焕这样小时候跟着府学里附读,长大了被准进士盯着“指点”,在宫里还有一位皇后监督,结婚了要陪个酸丁岳父聊天……的,少之又少。他写出来的结案陈词,便带几分斯文气,元和帝读起来也舒服。绝大多数时候,会采纳他的意见。
姜长焕混得如鱼得水,冬至日,元和帝祭完了天回来。人堆里看到了他,发现这侄子长得更高了些,越发显得丰神俊朗。联想到近来他办差辛苦,光看报告就知道他下了功夫了,便有心提拔他一下。
观察数日,元和帝借了京察的由头,命北镇抚司将近来各员办案的情况再评估一回。结果自是有升有降,姜长焕顺利从百户升到了千户。惹得人羡慕不已。亦有一等眼红之辈,背后讲:“宗室果然是占便宜的。”
姜长焕听了,也不恼,回去当笑话讲给妻、母听:“谁叫我姓姜呢?他们眼红也眼红不来!”说完,又有点担心地看着妻子,怕她嫌自己轻狂。
瑶芳听了,但笑不语。
姜长焕悄悄戳了她一下,瑶芳笑了更深了。姜长焕心里发毛:“哎,别光笑啊,怎么了?说句话啊?”
瑶芳附在他耳上,轻轻说了一句什么,姜长焕如同被雷劈掉了一样,呆住了。呆完就跳了起来:“你你你你,你坐好了,虽乱动啊!亲娘哎……”
“做甚?”简氏接话十分应景。
姜长焕表情怪异地问:“那个,您要当祖母了,那该怎么照顾我娘子啊?”
简氏笑着拍拍巴掌:“真是太好了,咱们吴王府的老太妃明年就要随殿下一同进京了。我可有好消息告诉她们了。”
“吴王进京?”瑶芳有点惊讶,她还不知道这事儿呢。
前世这一出戏可不是这么唱的。彼时姜长炀铁了心跟楚王掀翻半壁江山,吴王府被元和帝半是迁怒地盯上,一家子是被押解进京的。虽然事后不曾将吴王打成附逆,还是削了亲王爵。连着吴王一系,都一蹶不振,吴国封地最后便宜了……
打住!
瑶芳低头揉着衣角:“老太妃,好相处么?”
☆、第117章 这是要疯啊
吴王太妃,是辈子瑶芳顶着这个头衔过了整七年,如今提起来,恍如隔世,也确实隔了一辈子那么远。现而今这位老太妃,瑶芳上辈子压根儿就没见过她。说起来吴王爵位挺高的,老太妃也是女眷,应该能见着宫妃的。其实不然。
吴王藩地离着京城十万八千里,藩王非召不得入京,光这一条儿,就能让这听起来挺近的两人,一辈子都打不上一个照面儿。古早的时候,藩王还有每隔几年轮番进京,跟皇帝培养培养感情的说法儿。到了大陈这里,对不起,滚球了就别回来了。一辈子能进两回京,算你运气好了。所以楚王那样的,人们都说皇帝厚道,死活弄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造反。
大陈的藩王们,生活待遇不错,除了只能呆在自己的封地上不能外出之外,一切都是随便他们作。大手大脚花得没钱了,还能跟皇帝要钱花。小打小闹的违法乱纪,也不过是训两句而已。他们有自己的属官,却与很早之前的藩王有着极大的区别,他们几乎没有治军、临民的权利。正因为如此,皇帝们也放心大胆地让藩王在藩地上呆着,十几年不进一回京。
现任的吴王四十好几了,比元和帝还要大上十岁,吴王老太妃倒是他亲娘,如今年近七旬。瑶芳真是闹不明白,吴地到京城,千多两千里的地,她老人家是怎么有这样的毅力一路舟车劳顿往京城里奔的?换了瑶芳,她肯定不这样干。吴地富庶,连衣裳首饰的样子,都是许多地方效仿的榜样,有时候还能影响到京城的穿衣打扮。
觐见么,有吴王还不够?顶天了带上世子和王妃,齐活儿了。老太太好有七十了,死在路上算谁的?
可他们偏偏都来了。
姜正清是出自吴王府的,虽然血脉已经比较远了,到底是记在人家那一枝底下的。如今本枝大宗过来了,于情于理,都得有所表示。瑶芳却有些担心,这种担心并非源于老太妃是不是好相处。不好相处又能怎样?过不两天就得回去了。还能揪了姜长焕到吴地去,捎带着她去立规矩?别逗了,正经婆婆都不管她这些呢。她正经三媒六聘抬进府,宗正那里名字写进了玉牒的。
她担心的另有其事——前世因姜长炀作乱,吴王府跟着受牵连,将许多黑账都翻了出来,吴藩一枝皆受惩处。重生之后,因姜长炀“改邪归正”,没了这个由头,吴王府只要不作大死,熬到绝嗣都没关系。话虽如此,吴王府若远在天边,姜长焕弟兄俩都在京城,就是吴王造反,他俩还能申请大义灭亲去。一旦吴王府到了京里,万一惹出点什么麻烦来,姜长焕洗都洗不脱了。人的心理就是那么的微妙,地理的距离,有时候就代表着关系的亲疏。
若是吴王府在京城呆得久了,她可得提醒一下姜长焕。前世吴王府那些罪名,可真是不大好听。只恨先前她以为吴地丰腴,元和帝借机发作,收回这富裕的地方给自己的儿子,没将吴王府的事儿放在心上,不能早作准备!
简氏不知道她的心思已经转到这上头来了,还笑着说:“老太妃最是慈祥不过的一个人,虽不常见她,见面却都和气。”
她两个儿媳妇在人情交际上比她要纯熟百倍,再回想一下自家与吴王府血缘其实甚远,就明白这老太妃等自家并没有多么地重视。顶天了就是年节见一面,谁在年节的时候见穷亲戚还板着个脸呢?为了吉利也得笑一笑不是?要说吴王太妃不好,那也说不上。姜家的亲戚太多了,多到元和帝都不能容忍他们白拿俸禄,得让他们干点儿活了,让老太妃面面俱到,多远的亲戚都照顾到,那也是不可能有。
一句说,不远不近,不冷不热。如果不是姜长炀出息了,吴王府这回进京都不见得会特意通知一声。
两人交换一个眼色,明白对方也想明白了,心里立刻有了成算:不需要太亲近,也不用真心,面子上显得热情就好,什么话都别说瓷实了。面子情。发现有什么不对的苗头,赶紧的,回来跟丈夫商量。
简氏夸了两句老太妃,就没词儿——接触确实不太多。俩儿媳妇再不接话,她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得讪讪地道:“到时候见了,你们就知道了。”
诶,亲娘诶,不见我们都知道了。再说了,这么长时间也没见您提起过老太妃,可见对她也是一般般了。要不是这回她进京,您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才会想起她来呢。
头一回,瑶芳与叶襄宁俩人想到一起去了。两人一起甜甜地笑道:“是。”
叶襄宁瞅着弟媳妇儿的小腹,那里只是微微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弧度,看得她眼热不已。心头一动,叶襄宁不着痕迹地别过头去,请示简氏,见老太妃该准备什么礼物,有没有什么要添减的。
叶襄宁的动作,瞒过简氏,瞒不过瑶芳。瑶芳也有点无奈,她这辈子的运气,似乎好了很多。叶襄宁与姜长炀结婚并不很久,姜家又不急着要孩子,他们家的孩子,保有多的,没有少的。只是自己这么顺利,给叶襄宁不小的压力就是了。好在家里公婆并没有说什么,姜长炀也是一副无可不可的样子,要不然,叶襄宁的压力该更大了。
大概,叶襄宁更多的危机感还是源自于深宫吧。瑶芳有孕的事情传出来没过多久,宫里叶皇后就赏出东西来了。宫里出的安胎药,据说是叶皇后自己用过的。过来的太监和老嬷嬷将东西放下,还送出一份宫里很慎重不大外传的安胎册子。
这是亲姑妈!对自己妯娌这么贴心……别说叶襄宁了,就是瑶芳自己,要不明就里搁这位置上,她都得犯嘀咕。简氏倒看得开,还说:“娘娘真是好人呐,照顾二郎这么些年,这事儿上头也忘不了你们。”
叶襄宁:……
打死叶襄宁她也想不到弟媳妇儿是重生一回的,前世今生还跟她姑妈有着极深的牵绊。思来想去,叶襄宁只能告诉自己,这是小叔子的面子,也是姑妈对她之前态度的弥补。就她先前那态度,说不定无意间已经漏出什么来了,只是人家涵养好,不计较罢了。她相信姑妈比她聪明,既然做了这样的事情,那就必有深意,她还是别再计较这些个事情了。有那功夫,还是想想什么时候往老君观那里添点香油供奉比较好。弟妹这么顺遂,或许就是因为神仙保佑呢……
叶襄宁越想越远,也没功夫在自己家里争长短了,协助着简氏将迎接吴王府的事宜准备好,她又开始准备新年。作为长媳,她要操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瑶芳倒落得清闲,有孕在身的小儿媳妇,还要忙什么呢?日常交际都减了几分。过年的时候搭一把手,将二房的事情收拾收拾就得了。就这样,姜长焕还担心累着了她,宴客的单子,请的戏班子,都亲自过了目。
瑶芳闲来无事,又想到了吴王府,忍不住跟他讲:“你与我说实话,吴王府究竟如何?”
姜长焕一手一张名单,正在核对,闻言抬起头来:“怎么?”
瑶芳道:“想起一些事儿来。原本琢磨着,跟咱们没关系的,现在他们上京来了,就怕……”
姜长焕将两张纸一丢,凑了过来,小心翼翼地将妻子圈到怀里,才问:“麻烦不麻烦?”
“不好说。”
“那就照实说,你现在这样不方便,还是我去吧。”
瑶芳道:“也不是,唉,当初……后来又翻腾出来一些他们的旧事儿,这才……”姜长炀跟吴王府血缘已远,要是一桩宗室谋反案真要深究的话,楚王跟元和帝的血缘更近。在办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总要拖一些其他的理由下水。
姜长焕听了,眉头皱成一个“川”字:“我在吴地的时候年纪还小,知道得并不多,爹娘那个样子……怕就更不知道了。放心,他们只是过来朝见天子,见完就走,又不是就长久住下了。再说了,在吴地的时候也没见有多亲近呐。到了京城,咱们也不用那么热情不是?”
“那就好,我这心,总是乱跳,就怕出事儿。”
姜长焕戏言道:“你还揣着一个呢,俩心一起跳,可不跳得你慌了么?”
瑶芳半气半笑,掐了他好大一把,还是觉得有些不安。
没过多久,她这份不安就应验了。
————————————————————————————————
吴王进京是在年后,彼时瑶芳的肚子已经很明显了,叶襄宁自己没有消息,却对她紧张得很:“听说头一胎都比较艰难啊,会不会累着了?”
好在瑶芳比较镇定,正所谓熟能生巧。再者,这一回可比上一回省心多了,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不用揣着个孩子还要担心,这孩子的爹是怎么想的啊,会不会突然过来瞧一瞧啊,这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啊,这一怀着孩子精力就少了,会不会有人作夭啊……之类的。她就负责把自己喂得白白胖胖的,到了时候有力气把孩子生出来就行了。管这娃是男是女,是肥是瘦!
弄得简氏都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谁在怀着孩子啊?
叶襄宁也有她的小心思,想孩子想得急切的少妇,都会有各种猜想。叶襄宁琢磨着,万一自己不能生呢,与其叫姜长炀纳妾,还不如过继小叔家的孩子呢。看瑶芳的肚子,眼神儿就格外的慈祥。怎么着也得事先打好关系呐!
婆媳三个,就处在这么一个奇葩的状态下迎来了吴王府的人。初代吴王在京中原是有个府邸的,亲爹是皇帝的时候,隔年还能来住一住,爹一死,就没这优待了。这么大的王府,就只能做个中转站来使,当吴地有使的时候,就在这里落脚,平白还要花一份维持的费用。这一回,吴王全家就住在这里了。
行李一放,吴王得领着儿子先朝见天子,老太妃带着儿媳妇去见太后和皇后。至于见其他亲戚……正常情况下,这京里是没有什么近亲值得见的。现在多了姜正清一家,男丁们就在朝上顺便见了,女眷们也是在慈宫那里顺便见的。
瑶芳在婆婆和大嫂关切的目光下上了自己的车,叶襄宁看她的眼神儿像看只生鸡蛋,就怕她磕破了,搞得瑶芳完全弄不明白这位嫂夫人在想什么。这份疑惑一直持续到了慈宁宫,才暂时放到了一边。她们到得比老太妃更早,权作陪客。老太妃到来之前,韩太后还关心了一回瑶芳的肚子,眼神里满是慈爱!
瑶芳:……上辈子她怀胎的时候可没得这么样的待遇。那会儿韩太后是收手不苛待她了,好脸色却是少的。如今得慈宫慰问,真是令人感慨万千。瑶芳笑道:“有点奇怪。”
将韩太后逗乐了:“以后就不觉得怪啦。”又问叶襄宁什么时候有好消息之类。
她是太后,说话再没眼色、再不顾别人的感受,等闲都得受着。叶襄宁面色如常,微笑道:“看缘份罢了。”
打不几句机锋,吴王老太妃就带着儿媳妇、孙媳妇求见了。瑶芳留神细看,不免有些失望。吴王太妃虽然养尊处忧,却显得衰老,太妃体胖,照说应该显得年轻才对,看起来却虚得厉害,一头白发。再看王妃,只见她眉心一道很深的竖纹,整个面容显得颇为刚硬。论年纪该在太后与皇后之间,可一眼看上去,倒好像跟叶皇后差了一辈儿,模样儿直逼韩太后而去。再瞧那孙媳妇儿,十四、五岁的样子,居然很是怯怯的,真是太奇怪了!
一看就知道这几个女人过得其实并不好,可照简氏的说法,她们应该是挺和气,带着贵气的人呐!
瑶芳对婆婆的眼神,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韩太后似乎也没料到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整个人都有些恍惚了。她不是没见过南边儿来的老太太,江浙一带文风颇盛,在朝为官的人不少,他们的家眷进宫拜见的也多,比如容阁老的母亲,多精神的一个老夫人呐。韩太后勉强收敛了心神,和气地问了些一路上可好之类的话,见老太妃一口官话讲得略带一点点柔软的口音,听起来令人舒服。
本就是生人,循例问完了话,韩太后便将简氏婆媳一个介绍给了吴王太妃。老太妃进来坐下不久,就看到了这婆媳三个。两个年轻的,她不认得,简氏却是略有些印象的。见到了熟人,想到简氏的儿子有出息,老太妃的表情才自然地放松了下来。两宫面前,又不敢表露太多,只约了过两天到王府叙话。
其次便是领宴。叶襄宁将瑶芳拉到自己身边,轻声说:“我看这王府不大对头,咱们别走散了。”
原来她也觉得不对。瑶芳道:“是呢,看王妃的样子,像是一直存着怨气。太妃也过于苍老了,好像操了很多心似的。世子妃与王妃的面相略有相似……麻烦有点大啊。”
高门大户里的事儿,这俩算是门清,旁的人家或许还有家道中落的担忧,搁藩王家里,这点担忧也没有了,剩下的,也就是内宅那点儿事了。然而世子听说是王妃亲生的,王妃的表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然而直到在宴上坐下了,各人也没表现出什么不对来。因难得一聚,元和帝也要见一见太妃这位前辈,宴止分席,并不是分在两处,是以互相都看得见。瑶芳和叶襄宁彼此交换着眼色,一见吴王世子,便觉得有些不对头。
歹竹出好笋的机率有多少?姜长炀弟兄俩长得都不坏,因为他们的爹也算是相貌堂堂,他们的亲娘更是个美人儿。吴王只能说是平头正脸,不丑,也有些威严,只是同样有点虚,要瑶芳说,那就是酒色过度的样子。吴王妃的脸上,能看出年轻时端正的痕迹。可世子长得一点儿也不像爹娘,秀气得很!
单凭相貌去怀疑人家的血缘,未免失之轻狂,结合种种,更因瑶芳有前世的一些记忆,越发觉得里面不对来了。她以前觉得,是元和帝想收回吴地,才欲加之罪的。这里头的阴私事儿,说不清楚。现在看来,在这件事情上,她可能是冤枉了元和帝了。
叶襄宁也觉得奇怪:“这世子……怎么没一点气度呢?”好险没说一句,这简直不像是正经大房生出来的,倒像是外室养的。成长环境不同,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名正言顺出生的孩子,自然会带一种大度,出生有问题的孩子,受环境的阴暗影响更多,心理上会有很大的不同。想要克服这种天然出身带来的负面效应,非花极大的毅力不可。这不是优渥的生活可以弥补的。
虽说英雄莫论出处,然而经历总会在人身上留下痕迹。眼睛毒一点的人,很容易区分这里面的不同来。
瑶芳打定了主意,回去就跟姜长焕讲:特么吴王府真的在作死,别掺和进去了!
一瞅元和帝,看吴王的眼神儿像是看在待宰的肥鸭!瑶芳现在只盘算着,千万不能让这件事情影响到了自己家。不是她不肯共患难,而是吴王办的事情过于恶心了。大陈的规矩,王的妃妾数目是有限的,只有王妃与额定数目之内的妾所出之子,才享有规定的各种好处。如果妾的数目满了,不好意思,你自己搞的那就是滥妾,滥妾生的孩子,就是给点口粮饿不死而已。继承爵位就更不要想了。
吴王的妾,早早满员了,不但满员了,还生了好几个儿子了。偏偏他后来又宠爱了一个在乐籍的女子,又养下一个儿子,还很想让心爱的儿子继承王位。这事儿就麻烦了。虽然说藩王、宗室等是绝不可以纳乐籍女子的,可是若操作得宜,也就瞒天过海了。至于额妾满了……病死一两个,再将这个塞进去,也未尝不可。不可能所有的妾都长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