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回报,碧青隔三差五就让王兴捎回去些吃食,有时是酱头肉,有时是一碗扣肉,有时是几个咸鸭蛋,总之,只要家里做荤腥儿的菜,就会记得让王兴捎回去一份,碧青坚信,不管是邻居还是乡亲,有来有往的才能长久,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她婆婆说的好,一份厚道一份福。
进了四月,更是一天比着一天热,地里的麦穗已经长得沉甸甸,撸一把搓了外皮放在嘴里,有股子青甜的麦香,碧青很喜欢,而从麦粒的饱满程度看,今年她家这五亩的收成,应该不会差。
因为大郎立了军功,家里的农税徭役都免了,种多少收多少,都是自己的,这些粮食足够一家子吃一年的了。
如今碧青跟村子里的人一样,就盼着老天爷别下雨,等把地里的麦子收上来再下,碧青有时候觉得,人真是会被环境潜移默化,自己这样一个现代人,在这个朝代待了一年多,也渐渐融入其中,成了一个最普通的农妇。
不过,也只有她自己这么认为,在别人眼里,王大郎的小媳妇儿不仅是福星,还有大本事,坑边儿上那片种什么死什么的地,到了她手里就成了一片杨树林儿,天越热,杨树苗长得越快,短短两个多月已经长了一人高,翠绿的杨树叶从枝桠间伸展开,一阵风过来哗啦哗啦的响。
莲藕还没栽下,王兴每天的活计就是伺候这些杨树,照着碧青说的,修剪杂枝,避免它们长的乱七八糟,然后,隔一天给坑里的小鱼苗撒些鱼食。
鱼食是碧青做的,现代时,爷爷是个钓鱼爱好者,隔三差五就会全套装备的去野钓,至于那些养鱼池,爷爷是绝不去的,说那样就丧失了钓鱼的乐趣,与其去养鱼池,不如干脆去市场秤几斤得了,因此,鼓捣鱼食就成了碧青的活儿。
做鱼食在现代很简单,市场里各种原材料都是现成的,只要买回家,照着爷爷告诉她的法子做出来就成了,可这里不是现代,别的还好,钙粉就是个问题。
碧 青的解决法子是把家里啃过的骨头收起来,用水煮几遍,晒干,用石磨磨成粉,加上麦糠,棒子面,再加点儿碾碎的酵母粉,就是碧青新研究出的鱼食秘方,蒸熟了 搓成小粒儿晒干就成了,说是养鱼,其实也谈不上,就小五跟二郎抓回来的那两桶小鱼,还远远达不到养鱼的标准,只能说,把它们放到了自家的水坑里,时不时投 喂些食,然后,任他们自生自灭。
碧青最关心的不是坑里的鱼,而是莲藕,一进四月,碧青就把小五拿来的莲子剪开硬壳泡上了,整整两个大陶盆,应该够了。
碧青之前实验泡的那颗也出芽了,说明这些莲子可以做种子,大郎负责看着这两个陶盆里的莲子,每天太阳一出来,搬到院子晒一会儿,要特别注意防范院子里的鸭子,以免被它们当成零食吃了。
二 郎喜欢做这些事,并且,会记录经过,不知什么时候起,二郎从看书变成了记录,他记录的都是很平常的事儿,他会记录坑边儿上杨树的长势,什么时候抽新枝,什 么时候叶子更绿,什么时候修枝,一个月长多高,家里的鸡鸭也一样,下蛋的规律,每个月的长多重,碧青经常看见他抱着鸡鸭用秤称,圈里的小猪仔也一样,这些 看起来最平常的事儿,他干的乐此不疲。
现在又开始记录莲子,对于二郎这种认真钻研的精神,碧青持鼓励态度,她从来不觉得中科举才算有大出息,反而觉得,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是,最没用的存在,让天下士子都入了歧途,四书五经,翻来覆去的被解释诵读,为的不是谋生而是显贵。
一旦进了官场又开始勾心斗角,士子们的目的不是富民强国,而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念书念到这份上,谁能说是正途。
碧青倒是觉得,念书应该念些实际的东西,例如种地,养鱼,或者经商,这些被天下读书人摈弃的本事,才是真正的本事,同样是种地,盲目的种跟科学的种差距很大,最直接的区别就是收成。
今年碧青家的麦子是村子里长得最好的,别人家的麦苗还有些青黄不接的时候,碧青家的麦子已经一片欣欣向荣,比起旁边地里的麦苗硬是高出一截子,麦穗打的也比别家早,沉甸甸的穗子,几乎颗颗饱满。
王 富贵上个月看了各家的麦子就说,今年收成最好的就属碧青家的五亩地,做到这一点儿并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只要在挑选种子的时候多挑了几遍,选那些颗粒饱满 的种子,别人家把地里去年剩下的麦根儿烧成草木灰,平在地里就当基肥了,碧青家却把麦根清了出来,施了两便沤好的基肥。
因为碧青知道,草木灰虽然可做肥料,却也要看种什么,草木灰的化学成分是碱性,更适合像红薯这样的农作物,麦子就不大好了,至少,碧青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也在试验中得到了证实,自家麦子比别人家长得好,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 过,草木灰也有用,不是用来施肥,是用来消毒,家里养了鸡鸭,又养了猪仔,必须小心防疫,无论是猪瘟还是禽流感,说到底都是因为卫生条件不佳造成的,没有 消毒水就自己做,草木灰加水煮一个小时,就是最原始的消毒剂,猪圈,鸡窝,鸭舍每天都撒一遍,应该可以起到防疫作用。
莲子出芽了,长到两个叶子的时候,就可以种了,种藕的坑里,放到最浅的水面,把发芽的莲子埋在泥里,随着叶子的涨势渐渐加水,这样虽然麻烦却最稳妥。
天越来越热,坑里的莲叶也长得快了起来,短短的一个月,碧绿的莲叶便越水而出,亭亭如盖,翠绿的莲叶令村子里那些说闲话的都闭了嘴,开始眼热起来。
桃 花娘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些不得劲儿,这天夜吃饭的时候跟丈夫叨叨:“当初就不该听那个风水先生的话,什么凶地,你瞧大郎媳妇儿的莲花都种出来了,我可听人 说这荷花浑身都是宝,不说底下的莲藕,是有钱人桌上的吃食,就是莲叶都是好东西,熬了粥能当药呢,再瞧大郎媳妇儿种的那些杨树,昨儿我从那边儿过,刻意瞧 了瞧,跟道边儿的那些可不一样,虽说不高,却颗颗直顺,这么下去,没几年就能成材,咱家盖这房子的时候,从邻村买的房梁檩条,可使了不少钱,将来就那一片 杨树,大郎家就发财了。”
王富贵有些不耐,皱眉道:“你咋这么不厚道,大郎媳妇儿平常对你可不差,桃花跟老大成亲人家没少帮忙, 那块地在咱家手里搁了多少年都没用,风水先生说那是凶地,村子里的人都绕着走,周围的人家也都搬走了,白给都没人要,这会儿瞧见人大郎媳妇儿种活了树,又 种成了莲藕,你又瞧着眼热了,早干什么去了,就不想想,若不是大郎媳妇儿有福气有本事,那块地在咱家手里,能干啥。”
桃花娘见丈夫生气了忙道:“我就是说闲话,没别的意思。”
王 富贵道:“这样的闲话以后少说几句的好,咱跟大郎家走的近便,这话要是传到大郎媳妇儿耳朵里,伤情份,不看别的,就看人家当初送桃花出嫁那一档子事,就算 把坑边儿那块地送给人家都不亏,你倒算计这些。”说着撂下筷子,蹲在一边儿装了一袋子烟叶子,啪嗒啪嗒的抽了起来。
桃花娘再也不敢吱声了,忙收拾了碗筷,躲到二丫头屋里做活儿,虽说这些年孩子们大了,丈夫不打自己了,却也怕惹恼了男人,没头没脸的抽自己一顿,当着孩子们,自己这张老脸可保不住,心里万分后悔听了刘寡妇的闲话,那骚娘们就不是个好东西。
王 富贵没心思理会他婆娘的小心思,他想的也是大郎媳妇儿,却不是为了坑边儿那两亩地,这会儿从头想想,大郎媳妇来了王家,这才一年的光景儿,瞧王家的日子, 除了没盖新房,平常吃的比自己家都强,更难得还会做人,王青山家过去多刁的婆娘,如今跟换了瓤子似的,紧扒着大郎他娘,不然,他家王兴儿能得这么个好事 由,就算在冀州府的饭馆子里当伙计,一个月也给不了一百文啊。
说种树,现在那一片小树苗儿眼瞅就成了林子,说种莲藕,如今坑塘里长满了荷叶,这说明啥,说明大郎媳妇儿是个有真本事的人,念过书的人见识就是不一样,自己听她的准没错。
本来王富贵还有些犹豫,毕竟五亩地都种上番薯若是没收成,可是个不小的损失,如今这么一想就得种,跟着大郎媳妇儿一准儿没错。
碧 青没心思管王富贵两口子怎么想,她现在正琢摸着怎么防备王大郎这头蛮牛呢,低头瞅瞅自己,女孩儿的身体长得真快,之前一副发育不良的平板身材,一来大姨 妈,几个月的功夫,就变得不一样了,仿佛平常吃的饭都补在了两个地方,一个胸一个屁,股,尤其脱了夹袄,换上单衣,就更显了,碧青看着自己越发鼓囊的胸, 开始发愁,那头蛮牛会放过自己嘴边的肉吗,碧青越想越愁的慌。
除了这个,还有沈家村爹娘哪儿,也实在让人惦记,秀娘上个月又病了,这时候不好让小五再往深州跑,这种事又不能托付别人,不通音信儿,心里就没底,虽说年前送了粮食跟钱过去,心里也着实放不下。
她爹病怎么样了?娘呢?弟妹可还好?模糊听见人说,从今年开春,深州那边儿一滴雨都没下,碧青怀疑家里那眼井也该枯了,想起沈家村周围赤地千里的样子,碧青就从心里发冷,那就是个死地,在哪儿除了等死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大概日有所思,这天夜里,碧青做梦了,梦里回到了沈家村,她手里提着那个露底的篮子,有气无力的往家走,在村口的歪脖子树下,站了好大一会儿,望着不远处死寂的村落,心里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忽然看见了她娘,因为消瘦,两只眼睛尤其大,可娘的眼睛里却没有丝毫生机,娘那么绝望的望着她有气无力的说:“青儿别怨娘,别怨娘,娘也是没法儿了,你出去没准能活命,在家只有死路一条……”
娘……
“碧青,碧青,醒醒,醒醒……”何氏让碧青一声娘给叫醒了,忙坐起来点了灯,见碧青满头大汗,嘴里喃喃的喊着娘,心里一阵难过,这孩子是想她娘了啊,说到底才十三的丫头。
何 氏推醒了碧青,碧青睁开眼,半天才缓过神儿来,见婆婆慈爱的望着自己,眼里满满都是心疼,伸手抱着她温声道:“想你娘了啊,本来娘还说先瞒着你,如今你这 般,娘就不瞒了,大郎走的时候,我嘱咐他了,让他这次回来,拐个弯去深州把你爹娘弟妹都接过来,深州那边儿不是活人的地儿,咱冀州还成,咱家的地虽说不 多,一年两季的粮食也够吃的,一家人守在一起过日子,彼此也有个照应。”
碧青愣了,虽说知道婆婆心善,自己要接娘家人来,不见得会反对,但也没想到会主动叫大郎去,这份开明,令碧青百感交集,从炕上下地,扑通跪在地上:“碧青替爹娘弟妹谢婆婆的活命之恩。”说着就要磕头。
何 氏忙扶起她道:“一家人这么着就外道了,快别哭了,娘算着,这一两日你爹娘就来了,咱们旁边儿那个旧院子是王富贵家的老宅儿,他爹娘没了之后就一直空着, 我跟桃花娘说好了,等你爹娘来了,先住那院里,离得近得照应,明儿咱们婆媳俩先过去收拾收拾,好歹的先住下,等以后盖了新房子再挪也不晚。”
碧青抹着眼泪点头,吸了吸鼻子道:“娘,等今年坑塘里的藕买了,明年咱家就盖新房子,比着富贵叔家的院子盖,不用土坯,都用青砖,顶上也不盖蓬草,用结实的瓦,省的漏雨,一溜盖五间,院子两边儿也盖上,多少人都住的开。”
何氏点头:“娘都听你的,你说怎么盖就怎么盖。”
☆、第38章
刘氏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还能见到姑爷,事实上,碧青能叫人送粮食跟钱回来,都是她没想过的事儿。说是嫁,其实就是卖了,一口袋黍米就把自己的亲闺女 卖了,刘氏虽是个没什么见识的妇道人家,可也知道碧青出去,即便能得一条命,也不会太好过,用一口袋黍米跑到闹了两年灾荒的深州来换媳妇儿,能是什么好人 家。
即便上回那个叫小五的,一个劲儿说大丫头过得好,刘氏也不信,而且,自从小五走了,刘氏就开始担心。
闺女嫁了就是人家的,娘家就算饿死,也只能眼看着,私自周济娘家让婆家打死都活该,更何况这么多粮食,还有银子,银子啊,刘氏活到如今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天老爷,这要是让碧青婆家知道,还得了啊。
心里害怕,除了那些粮食,银子一点儿都没敢动,预备着碧青婆婆家要是找来,就还回去,只求他们别怪大丫头才好,为此,刘氏不知念了多少句佛。
可惜念再多也没用,满天神佛从来也不会眷顾她们这样的穷人,看到王大娘领着个黑脸大汉进来,说这是碧青的女婿,刘氏就觉眼前一黑,身子晃了几晃,险些栽地上。
大郎吓了一跳,忙伸手去扶,这可是自己的丈母娘,自己这刚来头还没磕呢,要是把丈母娘吓晕了,回去让小媳妇儿知道,哪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小媳妇儿那张香喷喷的小嘴,自己可想了好几个月了。
大郎如今算是明白了,别看小媳妇儿年纪小,脾气可一点儿都不小,真要是得罪了她,没自己什么好儿。
小媳妇儿不能得罪,丈母娘更不能了,可他的手还没碰到刘氏呢,刘氏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姑爷,姑爷,不是大丫头的错,不是她的错,她是怕我跟小兰,小海饿死,才大着胆子周济娘家,这可不是大丫头的错啊,银子,对银子……”
说着爬起来跑进屋,不一会儿把小五撂下的那些银子拿出来,哆哆嗦嗦的递了过去:“粮食都吃了,银子还有,姑爷拿回去,求姑爷别难为大丫,她都是受了我们的牵累。”
大郎这会儿才明白过来,见旁边带自己进来的妇人脸色也变了,忙道:“俺是您老的姑爷大郎,您跟俺亲娘一样,娘跪儿子,俺要折寿的。”搀着已经傻了的刘氏起来。
刘氏仍是有些呆呆的望着眼前的汉子,大郎这些话听是听见了,可就是不信,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呢。
还是旁边的王大娘,率先清醒过来,忙道:“瞧碧青娘这是欢喜傻了,都不知道招呼姑爷进屋,姑爷是座上客,可不能怠慢。”
一句话,刘氏回过神来,忙搓了搓手,有些无措的道:“那,快,快屋里坐,屋里坐,小海给你姐夫倒水,这时候来指定没吃饭呢,小兰快去烧火,娘给你姐夫做饭。”
说话儿把大郎让到了屋里,怕丈夫的病姑爷嫌弃,没敢让到里屋,就在外间屋,拽了条破烂的板凳,大郎却没坐:“来的时候俺娘特意嘱咐了,叫俺先给丈人丈母娘磕头。”
刘氏还要说什么,一边儿的王大娘道:“姑爷说的是,你跟大兄弟是长辈儿,该受这个礼。”这才进了里屋。
自从家里有了粮食,沈四平的病算是好了些,却因不舍得花钱吃药,仍不见大好,大多时候还是得在炕上躺着,心里知道自己婆娘担心大丫,他自己也担心,这一听外头来了人,也是心惊肉跳,怕是大丫的婆家找了来,毕竟这么周济娘家,让婆家打死都不屈。
刚要挣扎着下地,大郎已经进来了,一进来就先喊了声爹,把沈四平也喊傻了,王大娘道:“瞧你们公母俩可真是的,姑爷都上门了,一个比着一个犯傻,得了,快受姑爷的头吧。”说着把刘氏按在炕上坐了。
大郎正儿八经的跪下,磕了个头:“大郎来的晚,爹娘受苦了。”一句话刘氏的眼泪唰就下来了,知道这不是哭的时候,让着大郎在炕头坐下,出去做饭。
家里实在没什么吃食,连着两年灾荒,不是碧青叫人送了粮食来,不止自己一家四口,连王大娘一家子也活不成,如今两家就指着碧青送的那些粮食糊口呢。
碧青送来的那个番薯,没敢种,一个是井里的水越发少,人吃都快不够了,哪有浇地的,再一个,也怕真种出来要招祸,虽说村子里就剩下他们两户,也难保没有别的灾民过来。
能来这儿,都是饿急了眼的,要是看见院子里有青儿,不定起什么歹心呢,这人饿极了什么事儿干不出来,就碧青送来的粮食都是藏在地窖里,吃一点儿拿一点儿,不敢大鸣大放的摆在屋里。
两家人是饿惯了的,有口吃的就成,谁还挑拣,可如今姑爷来了,横是不能拿黍米粥招待,正为难呢,王大娘提了篮子过来道:“这是昨儿老大跑了几十里,找来的野菜,剁了蒸包子吧,好歹像顿正经饭。”
刘氏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本来刘氏还有些窘迫,怕大郎吃不惯这样的包子,连点儿油水没有,就抓了把盐,能有什么滋味儿,谁知大郎却吃得异常香甜,一锅蒸了二十个大包子,大郎给了眼巴巴盯着包子的小姨子小舅子一人俩包子,剩下的自己吃了十个。
其实,大郎如今的嘴也给小媳妇儿养刁了,吃惯了小媳妇儿做的饭,军营里的大锅饭都快咽不下去了,可这是丈母娘亲手蒸的包子,自己要是不吃,丈母娘指定以为自己嫌弃呢。
不过,他媳妇家是真穷啊,怪不得他娘让自己来接丈人一家去冀州呢,深州就不是活人的地儿,赤地千里都是黄土,连着三年一滴雨都不下,虽说深州本来就雨水少,可像这么连着不下雨,叫老百姓怎么活啊。
小媳妇儿这家里什么都没了,丈母爹病的坐着都费劲,丈母娘瘦的都没了人形,再瞧自己的小姨子小舅子,街上要饭的小花子都比他们穿的齐整,这样儿的日子还过什么啊。
想着,把碗一放道:“娘收拾东西跟俺回冀州吧。”
刘氏以为自己听差了,忙道:“姑爷说啥?”
大郎挠挠头:“俺特意赶了牛车来,就是要接着丈人一家子跟俺回冀州的,这是俺娘嘱咐的,说一家人以后就在一起过日子,彼此也有个照应,也省的俺媳妇儿总惦记着家里不放心。”
刘氏觉得自己像做梦,梦里遇上了好心人,不仅救了大丫,还要救他们一家子,村子里能走的都走了,自己一家子不走,是因为不知道往哪儿逃,再一个,丈夫病着,两个孩子小,出去了也没法儿活儿。
如今不一样了,大丫的姑爷来了,不仅没追究大丫周济娘家的事儿,还来接他们一家去冀州过日子,刘氏能不欢喜吗。
可欢喜过后又不禁犹豫起来,一家子这么多张嘴呢,就算大丫婆家的日子好过,白养着四个人,日子长了,婆婆姑爷能干?听那个小五说王家还有个小叔子呢,大丫这是拿着婆家的家产填娘家的无底洞啊,不行,自己不能害了大丫。
想到此,努力堆起个笑道:“姑爷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有碧青送过来的粮食,日子还能过得去。”
旁 边的王大娘一听,忙道:“过得去什么啊,碧青娘,这会儿可不是要强的时候,也不瞒你,我也打算着去冀州投奔娘家去了,这深州活不了命啊,虽说投奔娘家的名 声儿不好听,可到了这会儿也顾不得了,不为我自己,也得为我家三个小子打算,不能让他们活活饿死,去年还盼着今年能下点雨,可这老天爷生生的一点儿活路都 不给咱们留,正巧借着姑爷的东风捎我们一程吧,老妇人这给您磕头了,若得活命,来生做牛做马报答姑爷的活命之恩。”说着就要磕头。
大郎忙扶起她:“您也是长辈,又是大郎的乡亲,这可使不得。”
碧兰拽了拽娘的衣角小声道:“娘,咱们去吧,地窖里的粮食快吃没了。”说着有些怯怯的看着大郎:“姐,姐夫,真是来接我们吗?”
大郎点点头:“咱们是一家子,以后就在一起过日子。”
刘氏看向当家的,沈四平看了地下的儿女一眼,叹了口气:“收拾东西跟姑爷走。”
为了接人,大郎没骑马,雇了辆牛车过来,可没想到是两家,就坐不开了,好在王大娘家的三个儿子都老大了,她家男人身体也算健朗,吃了顿饱饭,走几十里路还能撑得住,等一进深州城,再雇一辆牛车就是了。
两家这么多张嘴,吃了半年,小五送来的粮食也差不多吃光了,就剩下那几块番薯跟几斤白面,烙成饼当干粮带着,行李没什么可带的,被褥衣裳早都破烂的没法要了,大郎就拿了床破被子垫在牛车上,让病歪歪的老丈人坐上去。
碧兰碧海刘氏王大娘也都上了车,都饿的皮包骨,没什么份量,人多也不显,王大娘的男人跟儿子都在下头跟着走,走了半天,到天擦黑的时候才进深州府,在深州府找了个客栈凑合了一宿,转天一早又雇了辆牛车,两家人往冀州赶。
沈四平两口子一路都没怎么说话,生怕哪句话说差了,惹姑爷生气,大郎有时都纳闷,丈人丈母娘这么老实巴交的人,怎么就生出小媳妇儿那么刁钻的丫头来。
倒是两个小的,时候一长就熟了,不跟刚见时一样,害怕这个黑铁塔似的姐夫了,碧海是男孩子话还少些,大多时候都缩在刘氏怀里睡觉,倒是碧兰有了精神儿,叽叽喳喳的问大郎问题,什么姐夫家在哪儿啊?村子里的人多不多?有没有跟她一样大的,有的话比她高还是比她矮……
小丫头实在太寂寞了,沈家村都没人了,以前跟她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走的走,没走的也都饿死了,这一听说去姐夫家住,心里自然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
刘氏呵斥了她一句,才算闭上嘴,大郎指了指前头不远的城门:“前头就是冀州城,从冀州城过去,再走三十里就到家了。”
自从进了冀州府地界,刘氏就知道自己一家子不会饿死了,五月正是麦子熟的时候,两边金黄的麦穗沉甸甸的把麦秆儿都压弯了,忙着收麦子的农人,欢喜的把地里的麦子割下来,打成捆,在牛车上码的老高,人人脸上都挂着丰收的笑容。
早听人说冀州富庶,不亲眼看见,刘氏都不信,他们一家赖以活命的野菜,遍地都是跟蒿草长在一起,没人理会。刘氏也不禁开始想,王家村是什么样儿呢。
过了冀州城走了一会儿,到岔路上,王大娘一家就跟大郎告辞了,说她娘家就在前头的村子,到这儿就认识了。车钱一早就给了的,大郎只是嘱咐车把式把人送到家,这才往王家村走。
知道亲家一家子要来,二郎这两天干完了活就在道边儿等着,远远瞧见大郎的牛车过来,看清了赶车的是大哥,莫转头就往家跑,进了院就忙道:“娘,嫂子,来了,来了,大哥接着人来了,我瞅见牛车了。”
碧青一听,哪还待得住,丢开手里的活儿就往外跑,何氏也忙跟着出去了,大郎的牛车到了跟前,大郎刚扶着丈母娘下了车,碧青叫了声娘,再说不出一个字来,只一头扎在刘氏怀里呜呜的哭了起来。
刘氏那眼泪也啪嗒啪嗒的往下掉,还说这辈子娘俩见不着面儿了呢,这会儿抱着闺女真跟做梦差不多,刘氏忍不住偷着掐了自己一下,感觉丝剌剌的疼才确定这不是做梦,真见着自己的大丫了。
大郎挠着头有些手足无措,小媳妇儿使坏的时候,他不怕,用心眼子的时候,他也不怕,唯独就怕小媳妇儿哭,小媳妇儿一哭他就觉得心里头一揪一揪的难受,想劝吧,又不知道说什么,任由娘俩这么哭下去,又实在心疼。
正不知怎么好呢,忽听她娘道:“碧青,你爹娘一路辛苦,还是先家去吧,你爹还病着,可吹不得风,,往后日子长了,娘俩有多少话说不过来呢。”
刘氏这才推开怀里的闺女,就算之前还有些惴惴不安,可这一见碧青的婆婆,刘氏悬了一道的心就算放下了,一瞧就是个善心人,想想也是,若真招不得,也不会大老远让大郎去接了,。
上前一步道:“姐姐这份大恩,我们一家子都不知道怎么报答了。”
进了四月,更是一天比着一天热,地里的麦穗已经长得沉甸甸,撸一把搓了外皮放在嘴里,有股子青甜的麦香,碧青很喜欢,而从麦粒的饱满程度看,今年她家这五亩的收成,应该不会差。
因为大郎立了军功,家里的农税徭役都免了,种多少收多少,都是自己的,这些粮食足够一家子吃一年的了。
如今碧青跟村子里的人一样,就盼着老天爷别下雨,等把地里的麦子收上来再下,碧青有时候觉得,人真是会被环境潜移默化,自己这样一个现代人,在这个朝代待了一年多,也渐渐融入其中,成了一个最普通的农妇。
不过,也只有她自己这么认为,在别人眼里,王大郎的小媳妇儿不仅是福星,还有大本事,坑边儿上那片种什么死什么的地,到了她手里就成了一片杨树林儿,天越热,杨树苗长得越快,短短两个多月已经长了一人高,翠绿的杨树叶从枝桠间伸展开,一阵风过来哗啦哗啦的响。
莲藕还没栽下,王兴每天的活计就是伺候这些杨树,照着碧青说的,修剪杂枝,避免它们长的乱七八糟,然后,隔一天给坑里的小鱼苗撒些鱼食。
鱼食是碧青做的,现代时,爷爷是个钓鱼爱好者,隔三差五就会全套装备的去野钓,至于那些养鱼池,爷爷是绝不去的,说那样就丧失了钓鱼的乐趣,与其去养鱼池,不如干脆去市场秤几斤得了,因此,鼓捣鱼食就成了碧青的活儿。
做鱼食在现代很简单,市场里各种原材料都是现成的,只要买回家,照着爷爷告诉她的法子做出来就成了,可这里不是现代,别的还好,钙粉就是个问题。
碧 青的解决法子是把家里啃过的骨头收起来,用水煮几遍,晒干,用石磨磨成粉,加上麦糠,棒子面,再加点儿碾碎的酵母粉,就是碧青新研究出的鱼食秘方,蒸熟了 搓成小粒儿晒干就成了,说是养鱼,其实也谈不上,就小五跟二郎抓回来的那两桶小鱼,还远远达不到养鱼的标准,只能说,把它们放到了自家的水坑里,时不时投 喂些食,然后,任他们自生自灭。
碧青最关心的不是坑里的鱼,而是莲藕,一进四月,碧青就把小五拿来的莲子剪开硬壳泡上了,整整两个大陶盆,应该够了。
碧青之前实验泡的那颗也出芽了,说明这些莲子可以做种子,大郎负责看着这两个陶盆里的莲子,每天太阳一出来,搬到院子晒一会儿,要特别注意防范院子里的鸭子,以免被它们当成零食吃了。
二 郎喜欢做这些事,并且,会记录经过,不知什么时候起,二郎从看书变成了记录,他记录的都是很平常的事儿,他会记录坑边儿上杨树的长势,什么时候抽新枝,什 么时候叶子更绿,什么时候修枝,一个月长多高,家里的鸡鸭也一样,下蛋的规律,每个月的长多重,碧青经常看见他抱着鸡鸭用秤称,圈里的小猪仔也一样,这些 看起来最平常的事儿,他干的乐此不疲。
现在又开始记录莲子,对于二郎这种认真钻研的精神,碧青持鼓励态度,她从来不觉得中科举才算有大出息,反而觉得,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是,最没用的存在,让天下士子都入了歧途,四书五经,翻来覆去的被解释诵读,为的不是谋生而是显贵。
一旦进了官场又开始勾心斗角,士子们的目的不是富民强国,而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念书念到这份上,谁能说是正途。
碧青倒是觉得,念书应该念些实际的东西,例如种地,养鱼,或者经商,这些被天下读书人摈弃的本事,才是真正的本事,同样是种地,盲目的种跟科学的种差距很大,最直接的区别就是收成。
今年碧青家的麦子是村子里长得最好的,别人家的麦苗还有些青黄不接的时候,碧青家的麦子已经一片欣欣向荣,比起旁边地里的麦苗硬是高出一截子,麦穗打的也比别家早,沉甸甸的穗子,几乎颗颗饱满。
王 富贵上个月看了各家的麦子就说,今年收成最好的就属碧青家的五亩地,做到这一点儿并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只要在挑选种子的时候多挑了几遍,选那些颗粒饱满 的种子,别人家把地里去年剩下的麦根儿烧成草木灰,平在地里就当基肥了,碧青家却把麦根清了出来,施了两便沤好的基肥。
因为碧青知道,草木灰虽然可做肥料,却也要看种什么,草木灰的化学成分是碱性,更适合像红薯这样的农作物,麦子就不大好了,至少,碧青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也在试验中得到了证实,自家麦子比别人家长得好,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 过,草木灰也有用,不是用来施肥,是用来消毒,家里养了鸡鸭,又养了猪仔,必须小心防疫,无论是猪瘟还是禽流感,说到底都是因为卫生条件不佳造成的,没有 消毒水就自己做,草木灰加水煮一个小时,就是最原始的消毒剂,猪圈,鸡窝,鸭舍每天都撒一遍,应该可以起到防疫作用。
莲子出芽了,长到两个叶子的时候,就可以种了,种藕的坑里,放到最浅的水面,把发芽的莲子埋在泥里,随着叶子的涨势渐渐加水,这样虽然麻烦却最稳妥。
天越来越热,坑里的莲叶也长得快了起来,短短的一个月,碧绿的莲叶便越水而出,亭亭如盖,翠绿的莲叶令村子里那些说闲话的都闭了嘴,开始眼热起来。
桃 花娘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些不得劲儿,这天夜吃饭的时候跟丈夫叨叨:“当初就不该听那个风水先生的话,什么凶地,你瞧大郎媳妇儿的莲花都种出来了,我可听人 说这荷花浑身都是宝,不说底下的莲藕,是有钱人桌上的吃食,就是莲叶都是好东西,熬了粥能当药呢,再瞧大郎媳妇儿种的那些杨树,昨儿我从那边儿过,刻意瞧 了瞧,跟道边儿的那些可不一样,虽说不高,却颗颗直顺,这么下去,没几年就能成材,咱家盖这房子的时候,从邻村买的房梁檩条,可使了不少钱,将来就那一片 杨树,大郎家就发财了。”
王富贵有些不耐,皱眉道:“你咋这么不厚道,大郎媳妇儿平常对你可不差,桃花跟老大成亲人家没少帮忙, 那块地在咱家手里搁了多少年都没用,风水先生说那是凶地,村子里的人都绕着走,周围的人家也都搬走了,白给都没人要,这会儿瞧见人大郎媳妇儿种活了树,又 种成了莲藕,你又瞧着眼热了,早干什么去了,就不想想,若不是大郎媳妇儿有福气有本事,那块地在咱家手里,能干啥。”
桃花娘见丈夫生气了忙道:“我就是说闲话,没别的意思。”
王 富贵道:“这样的闲话以后少说几句的好,咱跟大郎家走的近便,这话要是传到大郎媳妇儿耳朵里,伤情份,不看别的,就看人家当初送桃花出嫁那一档子事,就算 把坑边儿那块地送给人家都不亏,你倒算计这些。”说着撂下筷子,蹲在一边儿装了一袋子烟叶子,啪嗒啪嗒的抽了起来。
桃花娘再也不敢吱声了,忙收拾了碗筷,躲到二丫头屋里做活儿,虽说这些年孩子们大了,丈夫不打自己了,却也怕惹恼了男人,没头没脸的抽自己一顿,当着孩子们,自己这张老脸可保不住,心里万分后悔听了刘寡妇的闲话,那骚娘们就不是个好东西。
王 富贵没心思理会他婆娘的小心思,他想的也是大郎媳妇儿,却不是为了坑边儿那两亩地,这会儿从头想想,大郎媳妇来了王家,这才一年的光景儿,瞧王家的日子, 除了没盖新房,平常吃的比自己家都强,更难得还会做人,王青山家过去多刁的婆娘,如今跟换了瓤子似的,紧扒着大郎他娘,不然,他家王兴儿能得这么个好事 由,就算在冀州府的饭馆子里当伙计,一个月也给不了一百文啊。
说种树,现在那一片小树苗儿眼瞅就成了林子,说种莲藕,如今坑塘里长满了荷叶,这说明啥,说明大郎媳妇儿是个有真本事的人,念过书的人见识就是不一样,自己听她的准没错。
本来王富贵还有些犹豫,毕竟五亩地都种上番薯若是没收成,可是个不小的损失,如今这么一想就得种,跟着大郎媳妇儿一准儿没错。
碧 青没心思管王富贵两口子怎么想,她现在正琢摸着怎么防备王大郎这头蛮牛呢,低头瞅瞅自己,女孩儿的身体长得真快,之前一副发育不良的平板身材,一来大姨 妈,几个月的功夫,就变得不一样了,仿佛平常吃的饭都补在了两个地方,一个胸一个屁,股,尤其脱了夹袄,换上单衣,就更显了,碧青看着自己越发鼓囊的胸, 开始发愁,那头蛮牛会放过自己嘴边的肉吗,碧青越想越愁的慌。
除了这个,还有沈家村爹娘哪儿,也实在让人惦记,秀娘上个月又病了,这时候不好让小五再往深州跑,这种事又不能托付别人,不通音信儿,心里就没底,虽说年前送了粮食跟钱过去,心里也着实放不下。
她爹病怎么样了?娘呢?弟妹可还好?模糊听见人说,从今年开春,深州那边儿一滴雨都没下,碧青怀疑家里那眼井也该枯了,想起沈家村周围赤地千里的样子,碧青就从心里发冷,那就是个死地,在哪儿除了等死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大概日有所思,这天夜里,碧青做梦了,梦里回到了沈家村,她手里提着那个露底的篮子,有气无力的往家走,在村口的歪脖子树下,站了好大一会儿,望着不远处死寂的村落,心里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忽然看见了她娘,因为消瘦,两只眼睛尤其大,可娘的眼睛里却没有丝毫生机,娘那么绝望的望着她有气无力的说:“青儿别怨娘,别怨娘,娘也是没法儿了,你出去没准能活命,在家只有死路一条……”
娘……
“碧青,碧青,醒醒,醒醒……”何氏让碧青一声娘给叫醒了,忙坐起来点了灯,见碧青满头大汗,嘴里喃喃的喊着娘,心里一阵难过,这孩子是想她娘了啊,说到底才十三的丫头。
何 氏推醒了碧青,碧青睁开眼,半天才缓过神儿来,见婆婆慈爱的望着自己,眼里满满都是心疼,伸手抱着她温声道:“想你娘了啊,本来娘还说先瞒着你,如今你这 般,娘就不瞒了,大郎走的时候,我嘱咐他了,让他这次回来,拐个弯去深州把你爹娘弟妹都接过来,深州那边儿不是活人的地儿,咱冀州还成,咱家的地虽说不 多,一年两季的粮食也够吃的,一家人守在一起过日子,彼此也有个照应。”
碧青愣了,虽说知道婆婆心善,自己要接娘家人来,不见得会反对,但也没想到会主动叫大郎去,这份开明,令碧青百感交集,从炕上下地,扑通跪在地上:“碧青替爹娘弟妹谢婆婆的活命之恩。”说着就要磕头。
何 氏忙扶起她道:“一家人这么着就外道了,快别哭了,娘算着,这一两日你爹娘就来了,咱们旁边儿那个旧院子是王富贵家的老宅儿,他爹娘没了之后就一直空着, 我跟桃花娘说好了,等你爹娘来了,先住那院里,离得近得照应,明儿咱们婆媳俩先过去收拾收拾,好歹的先住下,等以后盖了新房子再挪也不晚。”
碧青抹着眼泪点头,吸了吸鼻子道:“娘,等今年坑塘里的藕买了,明年咱家就盖新房子,比着富贵叔家的院子盖,不用土坯,都用青砖,顶上也不盖蓬草,用结实的瓦,省的漏雨,一溜盖五间,院子两边儿也盖上,多少人都住的开。”
何氏点头:“娘都听你的,你说怎么盖就怎么盖。”
☆、第38章
刘氏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还能见到姑爷,事实上,碧青能叫人送粮食跟钱回来,都是她没想过的事儿。说是嫁,其实就是卖了,一口袋黍米就把自己的亲闺女 卖了,刘氏虽是个没什么见识的妇道人家,可也知道碧青出去,即便能得一条命,也不会太好过,用一口袋黍米跑到闹了两年灾荒的深州来换媳妇儿,能是什么好人 家。
即便上回那个叫小五的,一个劲儿说大丫头过得好,刘氏也不信,而且,自从小五走了,刘氏就开始担心。
闺女嫁了就是人家的,娘家就算饿死,也只能眼看着,私自周济娘家让婆家打死都活该,更何况这么多粮食,还有银子,银子啊,刘氏活到如今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天老爷,这要是让碧青婆家知道,还得了啊。
心里害怕,除了那些粮食,银子一点儿都没敢动,预备着碧青婆婆家要是找来,就还回去,只求他们别怪大丫头才好,为此,刘氏不知念了多少句佛。
可惜念再多也没用,满天神佛从来也不会眷顾她们这样的穷人,看到王大娘领着个黑脸大汉进来,说这是碧青的女婿,刘氏就觉眼前一黑,身子晃了几晃,险些栽地上。
大郎吓了一跳,忙伸手去扶,这可是自己的丈母娘,自己这刚来头还没磕呢,要是把丈母娘吓晕了,回去让小媳妇儿知道,哪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小媳妇儿那张香喷喷的小嘴,自己可想了好几个月了。
大郎如今算是明白了,别看小媳妇儿年纪小,脾气可一点儿都不小,真要是得罪了她,没自己什么好儿。
小媳妇儿不能得罪,丈母娘更不能了,可他的手还没碰到刘氏呢,刘氏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姑爷,姑爷,不是大丫头的错,不是她的错,她是怕我跟小兰,小海饿死,才大着胆子周济娘家,这可不是大丫头的错啊,银子,对银子……”
说着爬起来跑进屋,不一会儿把小五撂下的那些银子拿出来,哆哆嗦嗦的递了过去:“粮食都吃了,银子还有,姑爷拿回去,求姑爷别难为大丫,她都是受了我们的牵累。”
大郎这会儿才明白过来,见旁边带自己进来的妇人脸色也变了,忙道:“俺是您老的姑爷大郎,您跟俺亲娘一样,娘跪儿子,俺要折寿的。”搀着已经傻了的刘氏起来。
刘氏仍是有些呆呆的望着眼前的汉子,大郎这些话听是听见了,可就是不信,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呢。
还是旁边的王大娘,率先清醒过来,忙道:“瞧碧青娘这是欢喜傻了,都不知道招呼姑爷进屋,姑爷是座上客,可不能怠慢。”
一句话,刘氏回过神来,忙搓了搓手,有些无措的道:“那,快,快屋里坐,屋里坐,小海给你姐夫倒水,这时候来指定没吃饭呢,小兰快去烧火,娘给你姐夫做饭。”
说话儿把大郎让到了屋里,怕丈夫的病姑爷嫌弃,没敢让到里屋,就在外间屋,拽了条破烂的板凳,大郎却没坐:“来的时候俺娘特意嘱咐了,叫俺先给丈人丈母娘磕头。”
刘氏还要说什么,一边儿的王大娘道:“姑爷说的是,你跟大兄弟是长辈儿,该受这个礼。”这才进了里屋。
自从家里有了粮食,沈四平的病算是好了些,却因不舍得花钱吃药,仍不见大好,大多时候还是得在炕上躺着,心里知道自己婆娘担心大丫,他自己也担心,这一听外头来了人,也是心惊肉跳,怕是大丫的婆家找了来,毕竟这么周济娘家,让婆家打死都不屈。
刚要挣扎着下地,大郎已经进来了,一进来就先喊了声爹,把沈四平也喊傻了,王大娘道:“瞧你们公母俩可真是的,姑爷都上门了,一个比着一个犯傻,得了,快受姑爷的头吧。”说着把刘氏按在炕上坐了。
大郎正儿八经的跪下,磕了个头:“大郎来的晚,爹娘受苦了。”一句话刘氏的眼泪唰就下来了,知道这不是哭的时候,让着大郎在炕头坐下,出去做饭。
家里实在没什么吃食,连着两年灾荒,不是碧青叫人送了粮食来,不止自己一家四口,连王大娘一家子也活不成,如今两家就指着碧青送的那些粮食糊口呢。
碧青送来的那个番薯,没敢种,一个是井里的水越发少,人吃都快不够了,哪有浇地的,再一个,也怕真种出来要招祸,虽说村子里就剩下他们两户,也难保没有别的灾民过来。
能来这儿,都是饿急了眼的,要是看见院子里有青儿,不定起什么歹心呢,这人饿极了什么事儿干不出来,就碧青送来的粮食都是藏在地窖里,吃一点儿拿一点儿,不敢大鸣大放的摆在屋里。
两家人是饿惯了的,有口吃的就成,谁还挑拣,可如今姑爷来了,横是不能拿黍米粥招待,正为难呢,王大娘提了篮子过来道:“这是昨儿老大跑了几十里,找来的野菜,剁了蒸包子吧,好歹像顿正经饭。”
刘氏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本来刘氏还有些窘迫,怕大郎吃不惯这样的包子,连点儿油水没有,就抓了把盐,能有什么滋味儿,谁知大郎却吃得异常香甜,一锅蒸了二十个大包子,大郎给了眼巴巴盯着包子的小姨子小舅子一人俩包子,剩下的自己吃了十个。
其实,大郎如今的嘴也给小媳妇儿养刁了,吃惯了小媳妇儿做的饭,军营里的大锅饭都快咽不下去了,可这是丈母娘亲手蒸的包子,自己要是不吃,丈母娘指定以为自己嫌弃呢。
不过,他媳妇家是真穷啊,怪不得他娘让自己来接丈人一家去冀州呢,深州就不是活人的地儿,赤地千里都是黄土,连着三年一滴雨都不下,虽说深州本来就雨水少,可像这么连着不下雨,叫老百姓怎么活啊。
小媳妇儿这家里什么都没了,丈母爹病的坐着都费劲,丈母娘瘦的都没了人形,再瞧自己的小姨子小舅子,街上要饭的小花子都比他们穿的齐整,这样儿的日子还过什么啊。
想着,把碗一放道:“娘收拾东西跟俺回冀州吧。”
刘氏以为自己听差了,忙道:“姑爷说啥?”
大郎挠挠头:“俺特意赶了牛车来,就是要接着丈人一家子跟俺回冀州的,这是俺娘嘱咐的,说一家人以后就在一起过日子,彼此也有个照应,也省的俺媳妇儿总惦记着家里不放心。”
刘氏觉得自己像做梦,梦里遇上了好心人,不仅救了大丫,还要救他们一家子,村子里能走的都走了,自己一家子不走,是因为不知道往哪儿逃,再一个,丈夫病着,两个孩子小,出去了也没法儿活儿。
如今不一样了,大丫的姑爷来了,不仅没追究大丫周济娘家的事儿,还来接他们一家去冀州过日子,刘氏能不欢喜吗。
可欢喜过后又不禁犹豫起来,一家子这么多张嘴呢,就算大丫婆家的日子好过,白养着四个人,日子长了,婆婆姑爷能干?听那个小五说王家还有个小叔子呢,大丫这是拿着婆家的家产填娘家的无底洞啊,不行,自己不能害了大丫。
想到此,努力堆起个笑道:“姑爷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有碧青送过来的粮食,日子还能过得去。”
旁 边的王大娘一听,忙道:“过得去什么啊,碧青娘,这会儿可不是要强的时候,也不瞒你,我也打算着去冀州投奔娘家去了,这深州活不了命啊,虽说投奔娘家的名 声儿不好听,可到了这会儿也顾不得了,不为我自己,也得为我家三个小子打算,不能让他们活活饿死,去年还盼着今年能下点雨,可这老天爷生生的一点儿活路都 不给咱们留,正巧借着姑爷的东风捎我们一程吧,老妇人这给您磕头了,若得活命,来生做牛做马报答姑爷的活命之恩。”说着就要磕头。
大郎忙扶起她:“您也是长辈,又是大郎的乡亲,这可使不得。”
碧兰拽了拽娘的衣角小声道:“娘,咱们去吧,地窖里的粮食快吃没了。”说着有些怯怯的看着大郎:“姐,姐夫,真是来接我们吗?”
大郎点点头:“咱们是一家子,以后就在一起过日子。”
刘氏看向当家的,沈四平看了地下的儿女一眼,叹了口气:“收拾东西跟姑爷走。”
为了接人,大郎没骑马,雇了辆牛车过来,可没想到是两家,就坐不开了,好在王大娘家的三个儿子都老大了,她家男人身体也算健朗,吃了顿饱饭,走几十里路还能撑得住,等一进深州城,再雇一辆牛车就是了。
两家这么多张嘴,吃了半年,小五送来的粮食也差不多吃光了,就剩下那几块番薯跟几斤白面,烙成饼当干粮带着,行李没什么可带的,被褥衣裳早都破烂的没法要了,大郎就拿了床破被子垫在牛车上,让病歪歪的老丈人坐上去。
碧兰碧海刘氏王大娘也都上了车,都饿的皮包骨,没什么份量,人多也不显,王大娘的男人跟儿子都在下头跟着走,走了半天,到天擦黑的时候才进深州府,在深州府找了个客栈凑合了一宿,转天一早又雇了辆牛车,两家人往冀州赶。
沈四平两口子一路都没怎么说话,生怕哪句话说差了,惹姑爷生气,大郎有时都纳闷,丈人丈母娘这么老实巴交的人,怎么就生出小媳妇儿那么刁钻的丫头来。
倒是两个小的,时候一长就熟了,不跟刚见时一样,害怕这个黑铁塔似的姐夫了,碧海是男孩子话还少些,大多时候都缩在刘氏怀里睡觉,倒是碧兰有了精神儿,叽叽喳喳的问大郎问题,什么姐夫家在哪儿啊?村子里的人多不多?有没有跟她一样大的,有的话比她高还是比她矮……
小丫头实在太寂寞了,沈家村都没人了,以前跟她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走的走,没走的也都饿死了,这一听说去姐夫家住,心里自然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
刘氏呵斥了她一句,才算闭上嘴,大郎指了指前头不远的城门:“前头就是冀州城,从冀州城过去,再走三十里就到家了。”
自从进了冀州府地界,刘氏就知道自己一家子不会饿死了,五月正是麦子熟的时候,两边金黄的麦穗沉甸甸的把麦秆儿都压弯了,忙着收麦子的农人,欢喜的把地里的麦子割下来,打成捆,在牛车上码的老高,人人脸上都挂着丰收的笑容。
早听人说冀州富庶,不亲眼看见,刘氏都不信,他们一家赖以活命的野菜,遍地都是跟蒿草长在一起,没人理会。刘氏也不禁开始想,王家村是什么样儿呢。
过了冀州城走了一会儿,到岔路上,王大娘一家就跟大郎告辞了,说她娘家就在前头的村子,到这儿就认识了。车钱一早就给了的,大郎只是嘱咐车把式把人送到家,这才往王家村走。
知道亲家一家子要来,二郎这两天干完了活就在道边儿等着,远远瞧见大郎的牛车过来,看清了赶车的是大哥,莫转头就往家跑,进了院就忙道:“娘,嫂子,来了,来了,大哥接着人来了,我瞅见牛车了。”
碧青一听,哪还待得住,丢开手里的活儿就往外跑,何氏也忙跟着出去了,大郎的牛车到了跟前,大郎刚扶着丈母娘下了车,碧青叫了声娘,再说不出一个字来,只一头扎在刘氏怀里呜呜的哭了起来。
刘氏那眼泪也啪嗒啪嗒的往下掉,还说这辈子娘俩见不着面儿了呢,这会儿抱着闺女真跟做梦差不多,刘氏忍不住偷着掐了自己一下,感觉丝剌剌的疼才确定这不是做梦,真见着自己的大丫了。
大郎挠着头有些手足无措,小媳妇儿使坏的时候,他不怕,用心眼子的时候,他也不怕,唯独就怕小媳妇儿哭,小媳妇儿一哭他就觉得心里头一揪一揪的难受,想劝吧,又不知道说什么,任由娘俩这么哭下去,又实在心疼。
正不知怎么好呢,忽听她娘道:“碧青,你爹娘一路辛苦,还是先家去吧,你爹还病着,可吹不得风,,往后日子长了,娘俩有多少话说不过来呢。”
刘氏这才推开怀里的闺女,就算之前还有些惴惴不安,可这一见碧青的婆婆,刘氏悬了一道的心就算放下了,一瞧就是个善心人,想想也是,若真招不得,也不会大老远让大郎去接了,。
上前一步道:“姐姐这份大恩,我们一家子都不知道怎么报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