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蒙仲此前所判断的,由于骑兵的赶路速度远比步卒快的多,以至于他哪怕在蒙邑稍住了两日,可最终还是赶在司马错、乐进等人率领的大军面前抵达了彭城。
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在抵达彭城后,蒙仲叫蒙虎与华虎二人带着三千方城骑兵在城外驻扎,而他则立刻进入城内,拜见他的义兄惠盎。
可没想到他义兄府上的门人却说,惠盎近段时间并不在彭城,而是在郯城那边。
这就麻烦了,毕竟他麾下三千方城骑兵驻扎在城外,他好歹得跟彭城这边说一声,免得发生什么误会。
更别说他麾下的骑兵们也需要补充一些干粮。
本来这些事与义兄惠盎说一声,惠盎自会吩咐彭城的官员,可眼下该怎么办?
蒙仲在彭城这边,可就认识他义兄惠盎。
“……”
思忖了一下,蒙仲的目光便投向了王宫。
是的,还有一位可以做到他义兄惠盎能做到的一切,并且,权力比惠盎还要大。
那便是他宋国的君主,宋王偃。
想了想,蒙仲只好来到了王宫,对守在宫门处的卫士说道:“我乃惠相之弟蒙仲,有要事请见宋王,恳请卫士代为通报。”
听到这一番话,宫门外的卫士们面面相觑,不敢违抗,当即入宫将此事禀告宋王偃。
而与此同时,宋王偃正在宫殿内的校场光着膀子练剑。
别看宋王偃如今年近六旬,头发胡须皆已陆续变得花白,可因为他长期锻炼武艺,他的体魄依旧健朗,此刻挥舞起宝剑来亦是劲道十足,呼呼作响。
由此可见,宋王偃当初还未夺取他兄长君位、还在担任宋国大司马的时候,必然也是一位猛将,怕不会逊色于戴不胜。
这边宋王偃正挥舞着利剑,他眼角余光便瞥见一名宫卫匆匆走入,与伺候在一旁的侍者附耳说了几句。
旋即,便有一名侍官走上前来,小心翼翼地说道:“大王,宫门外有一人自称是惠相之弟蒙仲,求见大王。”
听到这话,宋王偃手中的动作一顿,脸上亦露出几许意外之色。
轻笑一声,他随口说道:“那小子前来请见寡人,这倒是少见……叫他进来吧。”
“喏!”
在得到宋王偃的允许后,便有一名侍官亲自前往宫门处,将等候在那里的蒙仲请到了这边。
待远远瞧见跟在这名侍官身后的蒙仲,宋王偃亦收了架势,拄着利剑站在那里,任由两名宫内的宫女替他擦拭着背上的汗。
不得不说,就这气势,宋王偃着实不逊色赵主父几分——至少在蒙仲迄今为止所见过的各国君主当中,论气势之盛,当属赵主父与宋王偃。
除此以外,无论是燕王职、赵王何、魏王遫、韩王咎,都不及这两位。
“大王,惠相之弟蒙仲来了。”
在那名侍官向宋王偃复命之后,蒙仲亦走上前几步,拱手拜道:“蒙仲,拜见宋王。”
宋王偃点点头,继而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蒙仲。
他还记得,当年他第一次见到这小子时,这小子年仅十四岁,看起来还颇为瘦弱,一晃眼六年过去了,这小子已经长得越来越高大,成就也是越来越叫人咋舌。
忽然,宋王偃注意到腰间挂在腰间的那柄利剑,嘴角扬起几许莫名的笑意。
因为他剑鞘他很熟悉,正是前些年蒙仲在蒙邑成婚时,他赠予蒙仲的其中一样贺礼——纵观整个宋国,就只有太子戴武、戴不胜、惠盎、蒙仲这四人得到这君主赐剑的殊荣。
可能是注意到宋王偃的目光落在自己腰间的佩剑上,蒙仲当即做出解释。
按理来说,无论是在哪个国家,觐见君主自然需要在入宫前解下随身携带的宝剑,蒙仲亦是如此,在他此番入宫前,宫门外的卫士也要求他解剑。
可当那些宫卫在检查这柄剑时,他们却骇然看到了“宋偃命匠人铸于某年某月”的字样,为此满脸震惊。
随后,待蒙仲解释这柄剑乃是宋王偃所赐之物后,那些宫卫谁还敢再要求蒙仲放下这柄剑?
就这样,蒙仲才能带着剑进入宋王的宫殿。
而对于蒙仲关于剑的解释,宋王偃一笑置之,毕竟他对蒙仲还是很信任的。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这柄剑,你时常带在身边么?”
“是的。”蒙仲想了想,还是说了一番感谢的话:“这柄剑坚而锋利,堪称削铁如泥……多谢宋王赐剑。”
“哈哈哈哈。”
宋王偃颇感开怀地笑了笑,旋即又说道:“蒙仲,听说你如今在魏国,已经是手握数万大军的上将了,怎么,与寡人过两招如何?”
听到这话,蒙仲很冷静地拒绝:“请恕在下拒绝!”
“唔?”宋王偃闻言皱了皱眉,故意说道:“怎么?即使成为了手握数万大军的魏国上将,却不敢与寡人过过剑技么?”
“不。”蒙仲淡淡说道:“在下只是怕伤到宋王。”
“……”
听到这不客气的话,在旁的侍官、宫女、卫士纷纷色变,面面相觑之余,皆用骇然的目光看向蒙仲。
这也难怪,毕竟宋王偃的脾气素来不好,以至于无论宫内还是在朝中,宋王偃身边的侍者、臣子,大多都是小心奉承,哪怕是蒙仲那位被称为正直的义兄惠盎,在不涉及原则问题的情况下,也是尽量捡好听的说,免得激怒宋王偃。
世人指责宋王偃暴虐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当这位君主动怒的时候,他确实是会做一些暴虐的事,比如说,杀死忤逆他的臣民,甚至于是用弓箭射杀囚徒来取乐等等。
关于这件事,孟子曾经就跟蒙仲聊过,得亏宋王偃身边有惠盎在,且宋王偃也信赖惠盎,因此在惠盎的规劝下,宋王偃总算时能遏制一部分骨子里的残暴,否则,恐怕与历史上的夏桀商纣真没有多大区别了。
只见在从旁诸侍官、宫女、卫士心惊胆颤的注视下,宋王偃在听到蒙仲那番不客气的话后,先是面色阴沉地瞪着蒙仲,随即忽然哈哈大笑:“你这小子,还是一无既往的不讨喜。”
『大王竟是不怪罪此人无礼冒犯?』
从旁的诸侍官、宫女、卫士们简直难以置信。
要知道方才,当宋王偃沉下脸的时候,他们怕是作为居外人,亦是被吓得心惊胆颤。
可谁曾想到,眼前这位君主最后居然笑了出声。
难道就因为这个蒙仲是惠相的弟弟?
不对呀,就连惠相都不会这么跟这位君主说话。
就在众人对此百般不解的时候,宋王偃招招手将一名卫士召到面前,继而将手中的利剑递给了后者,旋即,他从一名宫女的手上拿过衣袍,披在身上。
期间,他仍与蒙仲闲聊着:“前段时间,秦国的魏冉拜访了寡人,听他说,魏国派了翟章与你率援军支援我宋国……陶邑收复了?”
蒙仲点点头说道:“已被我方收复,如今正由景敾驻军。”
听闻此言,宋王偃微微点了点头,旋即又忍不住问道:“陶邑的损失……严重么?”
“所幸并不严重。”
说着,蒙仲便将陶邑的大致情况说了一遍。
当得知陶邑几乎是毫无损失被秦魏联军收复时,宋王偃微微动容,神色复杂地看着蒙仲。
以己度人,宋王偃当然知道无论是司马错也好、翟章也罢,都不会去管陶邑的损失是否严重——可能在这两位看来,他秦魏联军此番帮宋国夺回陶邑,宋国只有感激他们,哪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他们必须完好无损的夺回陶邑?
想来,也只有蒙仲这个宋人,才会真正去考虑他宋国的利益。
想到这里,宋王偃用他的称赞方式点点头说道:“你做得很好。……陶邑乃是我宋国的大邑,占得全国税收的近两成,若陶邑遭到破坏,我宋国的损失就大了……你做得很好。”
听到这话,蒙仲抱抱拳说道:“这是秦魏联军以及景敾军司马的共同努力,并非在下一人之功。”
听到这话,宋王偃微微一乐,在闻言斜睨了一眼蒙仲,似笑非笑地问道:“是景敾托你在寡人面前替他求情?”
蒙仲没有说话。
毕竟,在他率军离开陶邑时,景敾确实有拜托他在宋王偃面前求情,是故他方才才会提及景敾。
见蒙仲不说话,宋王偃轻笑道:“看来被寡人猜中了……这个景敾,作战不力,轻易就被李兑夺取了陶邑,你说寡人要如何处罚他才好?”
瞥了一眼宋王偃,蒙仲淡淡说道:“几年前在下便看出,景敾军司马并不是很擅长带兵打仗,不过却对宋王忠心耿耿……数年过去了,不擅长带兵打仗的景敾却还担任着军司马之职,我想其实在下并不需要担心宋王会因为我替他求情而额外重罚他。”
“……”宋王偃盯着蒙仲看了片刻,微微皱了皱眉头:“你还真是不讨喜。……你也是这么对魏王说话的么?”
“怎么会?魏王可不曾得罪过在下……”蒙仲淡淡说道。
『这小子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从旁的诸侍官、宫女、卫士们,已被吓得面如土色,生怕宋王偃被蒙仲激怒,以至于连带着他们也遭了秧。
但奇怪的是,尽管蒙仲说话如此不客气,但宋王偃还是没有动怒。
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是真正在乎他宋国的忠义之士,尽管此人如今在魏国担任要职。
宋王偃虽然性情暴虐,但还真没有杀过心系国家的忠义之士,他以往杀的,要么是那些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的家伙,要么就是那些只懂得阿谀奉承的。
至于像惠盎那种重臣——虽说惠盎少不了在原则问题上与宋王偃起争执,多次气得宋王偃直呼要杀死惠盎,但事实证明,惠盎如今还活得好好的,而且依然还是宋国的国相,还是宋王偃最信赖的臣子。
那些阿谀奉承之徒,杀了就杀了,反正这种人永远不会缺,召之即来,但像惠盎这等有利于国家的贤臣,却是伤害不得,这一点,纵使是性情残暴、暴虐的宋王偃也是很清楚的。
而蒙仲,显然也是一位有利于国家的忠义之士。
在领着蒙仲前往正殿的途中,宋王偃问蒙仲道:“今日怎么想到来见寡人?哦……惠盎不在对吧?看来你是为什么事而来。”
见被宋王偃看穿了来意,蒙仲也不隐瞒,如实说道:“前一阵子,我去蒙邑看望了族人,因此并未与秦军一同行军……倘若不出意外的话,秦军还得过几日抵达彭城,而我麾下的骑兵,干粮已所剩无几……”
宋王偃点点头说道:“寡人知道了,待会寡人就会吩咐下去。”
“多谢宋王。”
“不必客气。……再怎么说,秦魏联军此番也是为援助我宋国而来,宋国自然要供应粮草。”说罢,宋王偃问蒙仲道:“惠盎不在彭城,你这今日打算在何处落脚?”
“就住在城外吧。”
“城外啊……”宋王偃思忖了一下,旋即意有所指地说道:“说起来,你为我宋国夺回了一座完好无损的陶邑,哪怕寡人在城内赐予你一座府邸,也不为过……”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蒙仲打断了:“宋王好意,在下心领,不过这彭城,在下未必来经常来,与其空着,不如赐予其他有功的臣子。”
见蒙仲毫不领情地拒绝了自己,宋王偃虽然心中有些懊恼却也拿蒙仲毫无办法,轻哼着说道:“即使寡人要与你喝几碗酒,你也不会答应咯?”
蒙仲当然不想跟宋王偃喝酒,要不是为了避免他麾下的骑兵惊动彭城,再者他军中也欠缺粮草,他根本不想来见宋王偃——不是因为他兄长蒙伯的事,其实就连蒙仲也说不清到底是因为什么。
反正,他就是不想跟宋王偃呆在一块。
不过,他也看得出来,他几次拒绝宋王偃的好意,已使这位君主有些不悦了,于是他稍微婉转地拒绝道:“这酒,我想还是等我义兄回来再喝吧。”
宋王偃仔细想了想,觉得蒙仲这个提议倒也不坏,毕竟惠盎在的时候,这小子还不至于几次三番地讽刺他。
不得不说,也就是宋王偃知道蒙仲性情忠义,且一心想使他宋国在这个乱世得以安定,因此对他多加宽容,倘若换做其他人,恐怕早就被宋王偃下令用绳索吊在校场的树上,远远地用弓箭射死了。
此时,蒙仲忽然问道:“对了,我义兄为何会去郯城?莫非郯城那边战况吃紧?倘若如此的话,希望宋王尽快派人供应粮草,在下立刻赶奔郯城……”
“不必着急。”
宋王偃暗暗感动于蒙仲对他宋国的热切,摆摆手解释道:“目前有太子驻守在郯城,且齐燕联军的攻势也并非凶猛,短时间内应该没有什么变故,惠盎之所以前往郯城,只不过是那个秦国的魏冉想要去郯城看看……对了,蒙仲,关于这个魏冉,你了解多少?”
“魏冉?”蒙仲不解问道:“怎么?”
只见宋王偃眯了眯眼双目,沉声说道:“寡人观此人,喜怒不形于色,极有城府,叫人琢磨不透……前一阵子他到彭城时,寡人与惠盎设宴招待他,筵席间,他曾提及过你,说你这些年几次阻扰了他秦国的战事,且用此事,旁敲侧击试探我宋国对秦魏两国事务的态度……当时惠盎便说,秦魏两国之事,我宋国并不想参合,魏冉当时虽笑而不语,但寡人总觉得,他对此颇为不满……”
『老师当真有先见之明……』
回想起在故乡时老师庄子对他的提醒,蒙仲心中暗暗想道。
他问宋王偃道:“倘若有朝一日,我宋国注定会失去秦魏两国其中之一的支持,不知宋王会站在哪边?秦国?或魏国?”
宋王偃微微一愣,在看了一眼蒙仲后,皱着眉头沉思说道:“大概……会选择魏国。”
听到这话,蒙仲心中暗暗称赞,暗赞宋王偃还是有眼力的。
说着,他便将他老师庄子那一番警告告诉了宋王偃,只听得宋王偃频频皱眉。
不得不说,此前宋王偃也好,惠盎也罢,都不是没有考虑过秦魏两国的矛盾会给宋国带来什么的影响,但关于秦国放弃宋国暗中与齐国结盟的猜测,这两位还真没考虑过。
然而仔细想想,这个猜测确实并非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他叮嘱蒙仲道:“过几日,待你到了郯城后,将你方才所言之事告诉惠盎,叫他派人盯着魏冉的动向。……倘若他不满于我宋国的态度,在此战前后出使齐国,那我宋国……就得对秦国提高警惕了。”
“我记下了。”
蒙仲抱了抱拳。
当日,待蒙仲离开王宫后仅一个时辰左右,宋王偃便派了彭城的官员押运了一批粮草来到了方城骑兵的驻军点,其中还有不少酒肉,让诸方城骑兵大感欢喜。
于是乎,诸方城骑兵埋锅造饭,吃酒炖肉。
而次日,司马错与乐进便率领秦魏联军抵达了彭城,与蒙仲汇兵一处。
随后,司马错便代表秦国觐见了宋王偃。
虽然蒙仲其实并不想见到宋王偃,但考虑到宋王偃昨日在听到他那番话,今日会见司马错是否会出现什么变故,蒙仲最终还是跟着司马错一同去了王宫。
事实证明,他的担忧是多虑的,宋王偃当了几十年的君主,城府自然深得很,哪怕他昨日从蒙仲口中得知秦国或有可能抛弃他宋国、将他宋国作为与齐国结盟的牺牲物,但今日他见到司马错时,还是热切地与司马错交谈,并且设宴款待司马错以及晋邝等诸位秦将。
而在宴席期间,宋王偃也曾几次表达他对秦国、对秦王的感激,仿佛昨日他与蒙仲的对话从未发生过的。
亲眼看到这一幕,蒙仲自己也感觉有些好笑。
好笑于他也难免被世人对宋王偃的错误认知所影响——宋王偃,真是那种一言不合就拔剑杀人,毫无胸襟、毫无城府的暴君么?
怎么可能!
宋王偃大多数时候杀人,只是为了取乐,且所杀的也只不过是些无关痛痒的罪犯囚徒,真正因为一言不合而拔剑杀人的例子,却反而是寥寥无几。
就蒙仲所知,目前就只有在宋国攻伐滕国期间被宋王偃杀死的唐鞅——当时宋王偃与惠盎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一怒之下就把唐鞅给杀了。
看上去那唐鞅挺冤枉的,但相信只要有人听到唐鞅当时那番混账至极的话,都不会觉得此人死地冤枉。
至少蒙仲就这样认为。
在彭城修整了一日,司马错便率领秦魏联军踏上了前往郯城的道路,在经过约四五日的赶路后,大军抵达郯城。
当时得知秦魏联军抵达郯城,太子戴武亲自领着惠盎、戴不胜等诸多郯城的将领、官员,出城迎接,既是为了迎接秦国的国尉司马错,也是为了迎接蒙仲。
期间,蒙仲注意到穰侯魏冉亦在迎接的队伍中,笑容可掬地与司马错说着话。
在进城时,蒙仲抽了个空暇,将他老师庄子的警告,以及宋王偃的命令,皆转达给了他的义兄惠盎,只听得惠盎皱起眉头。
他对蒙仲说道:“此事很有可能……我原以为那魏冉只是想看看齐国的虚实,没想到他在郯城一呆就是将近一个月,我也觉得他有心在战后出使齐国,不过这件事,我等不好与其当面对质,只能暗中图之,免得秦人被我宋国识破后,再生变故。……总之,既然秦国为了攻打魏国,不惜与齐国结盟,我等只需设法破坏两国的邦交即可,不可直接与秦国撕破脸皮。”
说着,他笑着对蒙仲说道:“好了,这件事为兄会处理的,至于你嘛……我想你得向太子好好解释一下了。”
“解释?”蒙仲有些不解。
“当然。”惠盎表情古怪地说道:“你曾经形影相随的兄弟乐毅,为何投奔了燕国,且成为了燕军的统帅,以及,当初太子派去保护你的士卒荣蚠,何以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燕国的大将,这些,你可是得向太子好好解释一下了。”
听到这话,蒙仲亦是颇感意外:“对面燕军的将领,是乐毅跟荣蚠?……不是剧辛么?”
“并非剧辛,而是乐毅。”惠盎点点头,旋即补充道:“此外,还有一名叫做赵奢的大将。”
从旁,蒙虎与华虎二人听得满脸古怪之色。
乐毅、赵奢、荣蚠……好家伙,感情对面燕军的将领,都是熟人。
数万秦魏联军抵达彭城,齐燕联军那边自然不会不知情。
这不,就当太子戴武设宴为司马错、蒙仲等人接风的时候,齐军的主将田触立刻在己方军营的帅帐内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当时田触环视帐内诸将,沉声说道:“据斥候所报,今日宋国有数万援军抵达了郯城,看旗号,似乎是秦国与魏国派来的军队。……秦军军中多有‘秦国尉司马’字样的旗帜,我猜测极有可能是秦国的名将司马错带兵,至于魏军这边,则多是‘魏方城’、‘魏方城令蒙’字样的旗帜……”
『唔?』
原本环抱双臂闭目养神的乐毅,听到这话猛地睁开了双目。
在他身旁,荣蚠亦是惊讶地睁大了双眼。
魏方城令蒙?
那不就是……
彼此对视一眼,乐毅、荣蚠二人皆不动声色。
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在抵达彭城后,蒙仲叫蒙虎与华虎二人带着三千方城骑兵在城外驻扎,而他则立刻进入城内,拜见他的义兄惠盎。
可没想到他义兄府上的门人却说,惠盎近段时间并不在彭城,而是在郯城那边。
这就麻烦了,毕竟他麾下三千方城骑兵驻扎在城外,他好歹得跟彭城这边说一声,免得发生什么误会。
更别说他麾下的骑兵们也需要补充一些干粮。
本来这些事与义兄惠盎说一声,惠盎自会吩咐彭城的官员,可眼下该怎么办?
蒙仲在彭城这边,可就认识他义兄惠盎。
“……”
思忖了一下,蒙仲的目光便投向了王宫。
是的,还有一位可以做到他义兄惠盎能做到的一切,并且,权力比惠盎还要大。
那便是他宋国的君主,宋王偃。
想了想,蒙仲只好来到了王宫,对守在宫门处的卫士说道:“我乃惠相之弟蒙仲,有要事请见宋王,恳请卫士代为通报。”
听到这一番话,宫门外的卫士们面面相觑,不敢违抗,当即入宫将此事禀告宋王偃。
而与此同时,宋王偃正在宫殿内的校场光着膀子练剑。
别看宋王偃如今年近六旬,头发胡须皆已陆续变得花白,可因为他长期锻炼武艺,他的体魄依旧健朗,此刻挥舞起宝剑来亦是劲道十足,呼呼作响。
由此可见,宋王偃当初还未夺取他兄长君位、还在担任宋国大司马的时候,必然也是一位猛将,怕不会逊色于戴不胜。
这边宋王偃正挥舞着利剑,他眼角余光便瞥见一名宫卫匆匆走入,与伺候在一旁的侍者附耳说了几句。
旋即,便有一名侍官走上前来,小心翼翼地说道:“大王,宫门外有一人自称是惠相之弟蒙仲,求见大王。”
听到这话,宋王偃手中的动作一顿,脸上亦露出几许意外之色。
轻笑一声,他随口说道:“那小子前来请见寡人,这倒是少见……叫他进来吧。”
“喏!”
在得到宋王偃的允许后,便有一名侍官亲自前往宫门处,将等候在那里的蒙仲请到了这边。
待远远瞧见跟在这名侍官身后的蒙仲,宋王偃亦收了架势,拄着利剑站在那里,任由两名宫内的宫女替他擦拭着背上的汗。
不得不说,就这气势,宋王偃着实不逊色赵主父几分——至少在蒙仲迄今为止所见过的各国君主当中,论气势之盛,当属赵主父与宋王偃。
除此以外,无论是燕王职、赵王何、魏王遫、韩王咎,都不及这两位。
“大王,惠相之弟蒙仲来了。”
在那名侍官向宋王偃复命之后,蒙仲亦走上前几步,拱手拜道:“蒙仲,拜见宋王。”
宋王偃点点头,继而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蒙仲。
他还记得,当年他第一次见到这小子时,这小子年仅十四岁,看起来还颇为瘦弱,一晃眼六年过去了,这小子已经长得越来越高大,成就也是越来越叫人咋舌。
忽然,宋王偃注意到腰间挂在腰间的那柄利剑,嘴角扬起几许莫名的笑意。
因为他剑鞘他很熟悉,正是前些年蒙仲在蒙邑成婚时,他赠予蒙仲的其中一样贺礼——纵观整个宋国,就只有太子戴武、戴不胜、惠盎、蒙仲这四人得到这君主赐剑的殊荣。
可能是注意到宋王偃的目光落在自己腰间的佩剑上,蒙仲当即做出解释。
按理来说,无论是在哪个国家,觐见君主自然需要在入宫前解下随身携带的宝剑,蒙仲亦是如此,在他此番入宫前,宫门外的卫士也要求他解剑。
可当那些宫卫在检查这柄剑时,他们却骇然看到了“宋偃命匠人铸于某年某月”的字样,为此满脸震惊。
随后,待蒙仲解释这柄剑乃是宋王偃所赐之物后,那些宫卫谁还敢再要求蒙仲放下这柄剑?
就这样,蒙仲才能带着剑进入宋王的宫殿。
而对于蒙仲关于剑的解释,宋王偃一笑置之,毕竟他对蒙仲还是很信任的。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这柄剑,你时常带在身边么?”
“是的。”蒙仲想了想,还是说了一番感谢的话:“这柄剑坚而锋利,堪称削铁如泥……多谢宋王赐剑。”
“哈哈哈哈。”
宋王偃颇感开怀地笑了笑,旋即又说道:“蒙仲,听说你如今在魏国,已经是手握数万大军的上将了,怎么,与寡人过两招如何?”
听到这话,蒙仲很冷静地拒绝:“请恕在下拒绝!”
“唔?”宋王偃闻言皱了皱眉,故意说道:“怎么?即使成为了手握数万大军的魏国上将,却不敢与寡人过过剑技么?”
“不。”蒙仲淡淡说道:“在下只是怕伤到宋王。”
“……”
听到这不客气的话,在旁的侍官、宫女、卫士纷纷色变,面面相觑之余,皆用骇然的目光看向蒙仲。
这也难怪,毕竟宋王偃的脾气素来不好,以至于无论宫内还是在朝中,宋王偃身边的侍者、臣子,大多都是小心奉承,哪怕是蒙仲那位被称为正直的义兄惠盎,在不涉及原则问题的情况下,也是尽量捡好听的说,免得激怒宋王偃。
世人指责宋王偃暴虐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当这位君主动怒的时候,他确实是会做一些暴虐的事,比如说,杀死忤逆他的臣民,甚至于是用弓箭射杀囚徒来取乐等等。
关于这件事,孟子曾经就跟蒙仲聊过,得亏宋王偃身边有惠盎在,且宋王偃也信赖惠盎,因此在惠盎的规劝下,宋王偃总算时能遏制一部分骨子里的残暴,否则,恐怕与历史上的夏桀商纣真没有多大区别了。
只见在从旁诸侍官、宫女、卫士心惊胆颤的注视下,宋王偃在听到蒙仲那番不客气的话后,先是面色阴沉地瞪着蒙仲,随即忽然哈哈大笑:“你这小子,还是一无既往的不讨喜。”
『大王竟是不怪罪此人无礼冒犯?』
从旁的诸侍官、宫女、卫士们简直难以置信。
要知道方才,当宋王偃沉下脸的时候,他们怕是作为居外人,亦是被吓得心惊胆颤。
可谁曾想到,眼前这位君主最后居然笑了出声。
难道就因为这个蒙仲是惠相的弟弟?
不对呀,就连惠相都不会这么跟这位君主说话。
就在众人对此百般不解的时候,宋王偃招招手将一名卫士召到面前,继而将手中的利剑递给了后者,旋即,他从一名宫女的手上拿过衣袍,披在身上。
期间,他仍与蒙仲闲聊着:“前段时间,秦国的魏冉拜访了寡人,听他说,魏国派了翟章与你率援军支援我宋国……陶邑收复了?”
蒙仲点点头说道:“已被我方收复,如今正由景敾驻军。”
听闻此言,宋王偃微微点了点头,旋即又忍不住问道:“陶邑的损失……严重么?”
“所幸并不严重。”
说着,蒙仲便将陶邑的大致情况说了一遍。
当得知陶邑几乎是毫无损失被秦魏联军收复时,宋王偃微微动容,神色复杂地看着蒙仲。
以己度人,宋王偃当然知道无论是司马错也好、翟章也罢,都不会去管陶邑的损失是否严重——可能在这两位看来,他秦魏联军此番帮宋国夺回陶邑,宋国只有感激他们,哪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他们必须完好无损的夺回陶邑?
想来,也只有蒙仲这个宋人,才会真正去考虑他宋国的利益。
想到这里,宋王偃用他的称赞方式点点头说道:“你做得很好。……陶邑乃是我宋国的大邑,占得全国税收的近两成,若陶邑遭到破坏,我宋国的损失就大了……你做得很好。”
听到这话,蒙仲抱抱拳说道:“这是秦魏联军以及景敾军司马的共同努力,并非在下一人之功。”
听到这话,宋王偃微微一乐,在闻言斜睨了一眼蒙仲,似笑非笑地问道:“是景敾托你在寡人面前替他求情?”
蒙仲没有说话。
毕竟,在他率军离开陶邑时,景敾确实有拜托他在宋王偃面前求情,是故他方才才会提及景敾。
见蒙仲不说话,宋王偃轻笑道:“看来被寡人猜中了……这个景敾,作战不力,轻易就被李兑夺取了陶邑,你说寡人要如何处罚他才好?”
瞥了一眼宋王偃,蒙仲淡淡说道:“几年前在下便看出,景敾军司马并不是很擅长带兵打仗,不过却对宋王忠心耿耿……数年过去了,不擅长带兵打仗的景敾却还担任着军司马之职,我想其实在下并不需要担心宋王会因为我替他求情而额外重罚他。”
“……”宋王偃盯着蒙仲看了片刻,微微皱了皱眉头:“你还真是不讨喜。……你也是这么对魏王说话的么?”
“怎么会?魏王可不曾得罪过在下……”蒙仲淡淡说道。
『这小子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从旁的诸侍官、宫女、卫士们,已被吓得面如土色,生怕宋王偃被蒙仲激怒,以至于连带着他们也遭了秧。
但奇怪的是,尽管蒙仲说话如此不客气,但宋王偃还是没有动怒。
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是真正在乎他宋国的忠义之士,尽管此人如今在魏国担任要职。
宋王偃虽然性情暴虐,但还真没有杀过心系国家的忠义之士,他以往杀的,要么是那些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的家伙,要么就是那些只懂得阿谀奉承的。
至于像惠盎那种重臣——虽说惠盎少不了在原则问题上与宋王偃起争执,多次气得宋王偃直呼要杀死惠盎,但事实证明,惠盎如今还活得好好的,而且依然还是宋国的国相,还是宋王偃最信赖的臣子。
那些阿谀奉承之徒,杀了就杀了,反正这种人永远不会缺,召之即来,但像惠盎这等有利于国家的贤臣,却是伤害不得,这一点,纵使是性情残暴、暴虐的宋王偃也是很清楚的。
而蒙仲,显然也是一位有利于国家的忠义之士。
在领着蒙仲前往正殿的途中,宋王偃问蒙仲道:“今日怎么想到来见寡人?哦……惠盎不在对吧?看来你是为什么事而来。”
见被宋王偃看穿了来意,蒙仲也不隐瞒,如实说道:“前一阵子,我去蒙邑看望了族人,因此并未与秦军一同行军……倘若不出意外的话,秦军还得过几日抵达彭城,而我麾下的骑兵,干粮已所剩无几……”
宋王偃点点头说道:“寡人知道了,待会寡人就会吩咐下去。”
“多谢宋王。”
“不必客气。……再怎么说,秦魏联军此番也是为援助我宋国而来,宋国自然要供应粮草。”说罢,宋王偃问蒙仲道:“惠盎不在彭城,你这今日打算在何处落脚?”
“就住在城外吧。”
“城外啊……”宋王偃思忖了一下,旋即意有所指地说道:“说起来,你为我宋国夺回了一座完好无损的陶邑,哪怕寡人在城内赐予你一座府邸,也不为过……”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蒙仲打断了:“宋王好意,在下心领,不过这彭城,在下未必来经常来,与其空着,不如赐予其他有功的臣子。”
见蒙仲毫不领情地拒绝了自己,宋王偃虽然心中有些懊恼却也拿蒙仲毫无办法,轻哼着说道:“即使寡人要与你喝几碗酒,你也不会答应咯?”
蒙仲当然不想跟宋王偃喝酒,要不是为了避免他麾下的骑兵惊动彭城,再者他军中也欠缺粮草,他根本不想来见宋王偃——不是因为他兄长蒙伯的事,其实就连蒙仲也说不清到底是因为什么。
反正,他就是不想跟宋王偃呆在一块。
不过,他也看得出来,他几次拒绝宋王偃的好意,已使这位君主有些不悦了,于是他稍微婉转地拒绝道:“这酒,我想还是等我义兄回来再喝吧。”
宋王偃仔细想了想,觉得蒙仲这个提议倒也不坏,毕竟惠盎在的时候,这小子还不至于几次三番地讽刺他。
不得不说,也就是宋王偃知道蒙仲性情忠义,且一心想使他宋国在这个乱世得以安定,因此对他多加宽容,倘若换做其他人,恐怕早就被宋王偃下令用绳索吊在校场的树上,远远地用弓箭射死了。
此时,蒙仲忽然问道:“对了,我义兄为何会去郯城?莫非郯城那边战况吃紧?倘若如此的话,希望宋王尽快派人供应粮草,在下立刻赶奔郯城……”
“不必着急。”
宋王偃暗暗感动于蒙仲对他宋国的热切,摆摆手解释道:“目前有太子驻守在郯城,且齐燕联军的攻势也并非凶猛,短时间内应该没有什么变故,惠盎之所以前往郯城,只不过是那个秦国的魏冉想要去郯城看看……对了,蒙仲,关于这个魏冉,你了解多少?”
“魏冉?”蒙仲不解问道:“怎么?”
只见宋王偃眯了眯眼双目,沉声说道:“寡人观此人,喜怒不形于色,极有城府,叫人琢磨不透……前一阵子他到彭城时,寡人与惠盎设宴招待他,筵席间,他曾提及过你,说你这些年几次阻扰了他秦国的战事,且用此事,旁敲侧击试探我宋国对秦魏两国事务的态度……当时惠盎便说,秦魏两国之事,我宋国并不想参合,魏冉当时虽笑而不语,但寡人总觉得,他对此颇为不满……”
『老师当真有先见之明……』
回想起在故乡时老师庄子对他的提醒,蒙仲心中暗暗想道。
他问宋王偃道:“倘若有朝一日,我宋国注定会失去秦魏两国其中之一的支持,不知宋王会站在哪边?秦国?或魏国?”
宋王偃微微一愣,在看了一眼蒙仲后,皱着眉头沉思说道:“大概……会选择魏国。”
听到这话,蒙仲心中暗暗称赞,暗赞宋王偃还是有眼力的。
说着,他便将他老师庄子那一番警告告诉了宋王偃,只听得宋王偃频频皱眉。
不得不说,此前宋王偃也好,惠盎也罢,都不是没有考虑过秦魏两国的矛盾会给宋国带来什么的影响,但关于秦国放弃宋国暗中与齐国结盟的猜测,这两位还真没考虑过。
然而仔细想想,这个猜测确实并非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他叮嘱蒙仲道:“过几日,待你到了郯城后,将你方才所言之事告诉惠盎,叫他派人盯着魏冉的动向。……倘若他不满于我宋国的态度,在此战前后出使齐国,那我宋国……就得对秦国提高警惕了。”
“我记下了。”
蒙仲抱了抱拳。
当日,待蒙仲离开王宫后仅一个时辰左右,宋王偃便派了彭城的官员押运了一批粮草来到了方城骑兵的驻军点,其中还有不少酒肉,让诸方城骑兵大感欢喜。
于是乎,诸方城骑兵埋锅造饭,吃酒炖肉。
而次日,司马错与乐进便率领秦魏联军抵达了彭城,与蒙仲汇兵一处。
随后,司马错便代表秦国觐见了宋王偃。
虽然蒙仲其实并不想见到宋王偃,但考虑到宋王偃昨日在听到他那番话,今日会见司马错是否会出现什么变故,蒙仲最终还是跟着司马错一同去了王宫。
事实证明,他的担忧是多虑的,宋王偃当了几十年的君主,城府自然深得很,哪怕他昨日从蒙仲口中得知秦国或有可能抛弃他宋国、将他宋国作为与齐国结盟的牺牲物,但今日他见到司马错时,还是热切地与司马错交谈,并且设宴款待司马错以及晋邝等诸位秦将。
而在宴席期间,宋王偃也曾几次表达他对秦国、对秦王的感激,仿佛昨日他与蒙仲的对话从未发生过的。
亲眼看到这一幕,蒙仲自己也感觉有些好笑。
好笑于他也难免被世人对宋王偃的错误认知所影响——宋王偃,真是那种一言不合就拔剑杀人,毫无胸襟、毫无城府的暴君么?
怎么可能!
宋王偃大多数时候杀人,只是为了取乐,且所杀的也只不过是些无关痛痒的罪犯囚徒,真正因为一言不合而拔剑杀人的例子,却反而是寥寥无几。
就蒙仲所知,目前就只有在宋国攻伐滕国期间被宋王偃杀死的唐鞅——当时宋王偃与惠盎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一怒之下就把唐鞅给杀了。
看上去那唐鞅挺冤枉的,但相信只要有人听到唐鞅当时那番混账至极的话,都不会觉得此人死地冤枉。
至少蒙仲就这样认为。
在彭城修整了一日,司马错便率领秦魏联军踏上了前往郯城的道路,在经过约四五日的赶路后,大军抵达郯城。
当时得知秦魏联军抵达郯城,太子戴武亲自领着惠盎、戴不胜等诸多郯城的将领、官员,出城迎接,既是为了迎接秦国的国尉司马错,也是为了迎接蒙仲。
期间,蒙仲注意到穰侯魏冉亦在迎接的队伍中,笑容可掬地与司马错说着话。
在进城时,蒙仲抽了个空暇,将他老师庄子的警告,以及宋王偃的命令,皆转达给了他的义兄惠盎,只听得惠盎皱起眉头。
他对蒙仲说道:“此事很有可能……我原以为那魏冉只是想看看齐国的虚实,没想到他在郯城一呆就是将近一个月,我也觉得他有心在战后出使齐国,不过这件事,我等不好与其当面对质,只能暗中图之,免得秦人被我宋国识破后,再生变故。……总之,既然秦国为了攻打魏国,不惜与齐国结盟,我等只需设法破坏两国的邦交即可,不可直接与秦国撕破脸皮。”
说着,他笑着对蒙仲说道:“好了,这件事为兄会处理的,至于你嘛……我想你得向太子好好解释一下了。”
“解释?”蒙仲有些不解。
“当然。”惠盎表情古怪地说道:“你曾经形影相随的兄弟乐毅,为何投奔了燕国,且成为了燕军的统帅,以及,当初太子派去保护你的士卒荣蚠,何以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燕国的大将,这些,你可是得向太子好好解释一下了。”
听到这话,蒙仲亦是颇感意外:“对面燕军的将领,是乐毅跟荣蚠?……不是剧辛么?”
“并非剧辛,而是乐毅。”惠盎点点头,旋即补充道:“此外,还有一名叫做赵奢的大将。”
从旁,蒙虎与华虎二人听得满脸古怪之色。
乐毅、赵奢、荣蚠……好家伙,感情对面燕军的将领,都是熟人。
数万秦魏联军抵达彭城,齐燕联军那边自然不会不知情。
这不,就当太子戴武设宴为司马错、蒙仲等人接风的时候,齐军的主将田触立刻在己方军营的帅帐内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当时田触环视帐内诸将,沉声说道:“据斥候所报,今日宋国有数万援军抵达了郯城,看旗号,似乎是秦国与魏国派来的军队。……秦军军中多有‘秦国尉司马’字样的旗帜,我猜测极有可能是秦国的名将司马错带兵,至于魏军这边,则多是‘魏方城’、‘魏方城令蒙’字样的旗帜……”
『唔?』
原本环抱双臂闭目养神的乐毅,听到这话猛地睁开了双目。
在他身旁,荣蚠亦是惊讶地睁大了双眼。
魏方城令蒙?
那不就是……
彼此对视一眼,乐毅、荣蚠二人皆不动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