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植入性广告
“我。”
“这里面都是少年人,江闻老师要挑战里面的角色,恐怕比较困难吧?”
“您误会了,我是说,我想导这戏。”
“恕我冒昧,我记得您以前,没有当过导演吧?”何米早就知道他待腻了摄像机前想要往摄像机后头钻,就搁这儿陪他装,“演员想要转行当导演,应该没那么容易吧?”
“嗯。”
江闻急切得想要解释什么,却听到何米一声轻飘飘的:“好,我同意,要多少投资。”
“……啊?”江闻目瞪口呆。
“演员怎么解决?”何米追问。
“我刊报,找,先找外貌贴近的,人齐了,再培训。”明明是早就准备好的说辞,却被江闻说的大失水准,让人不仅怀疑他的表演功底到底是不是真的。
“行,那你尽快筹备,这戏大部分都得在夏天,咱们不可能拖到秋冬季,既然要找的都是新人,对非专业演员来说,难度会比较大的。”
要是2010年以后,何米才不管他是冬天拍夏天的戏还是夏天拍冬天的戏呢!演员拍一部戏,就算是没什么名气的小演员也是五六位数起步,几个月功夫拿人一两年都赚不到的钱还好意思营销辛苦敬业?知道有多少人愿意这么辛苦甚至比你还辛苦,却拿不到你百分之一的报酬吗吗?
拿钱办事儿天经地义,你拿了太多的钱,就得干更多的事儿!忽悠不懂事的粉丝喊心疼就真的觉得自己惨的全世界都得可怜你了?惯的他!
但是现在没有高报酬,现在演员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是一个手艺活儿,没有超出他应得的收入,自然也应该有作为一个普通职业应该有的尊重和照顾。所以如非必要,比如拖到冬天还拍不完什么的,拍戏的季节尽量贴合天时,取景也比较好处理。
简单的说就是,你一部戏拿两千块,让你受冻生病是老板缺德,一部戏拿两千万,跳个水就要死要活那是你不要脸。
“你估摸着,这部戏要多少钱啊?”何米看他。
“四……四百万吧。”他说的心虚。
跟《新不了情》一个价格,似乎是不贵。
可是听在何米耳朵里,他说的是“没一千万别想!”
稍微关注点电影圈的谁不知道江闻的威名啊!他拍戏就没有不超支!就是超一倍还是超两倍的问题!
“行,我出八成,剩下的二成,还得麻烦张导。”
张国师无故被cue:“我?”
他要是有钱,还来找何米拉投资?
“张国师可是素来有国外资金支持的,还得麻烦你牵个线。”
“要是差一两百万,我能自己……”
“不是那么回事。”何米摇头,“这是一部文艺片,国内票房这么烂,当然是要往国外发展啊?可是参展参赛电影节评比什么的,是你会?还是我懂?”
“额……”江闻以前就是一个演员,有需要了跟着组到处跑就行了,什么时候自己亲身参与过这些东西?
没有自己下去摸一遍,这些流程里的水太深了,是会把人冲走的。
“文艺片的发行和在电影节上参展参赛的关系,不还是得找外国人来干吗?就连香江那边,可都没有什么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公司。”
现在指的国际电影节,基本上就在欧洲那一块打转,美国市场根本没想过!
而欧洲的电影节,无疑都是文艺片的拥趸,从来不待见香江这些癫狂过火的作坊电影。
整个香江电影节在欧洲,也就只有一个卫家王能淌一淌,连曼神都没出去呢!要说在欧洲的牌面,眼前这两位可以秒杀整个香江影视圈。
“那,那行吧。”张国师眨眨眼。
他其实是个挺传统的电影工作者,性格上甚至接近于老实人,除了诚心做电影,在电影之外的事脾气都还挺好的,别把他惹急了他都不会拒绝别人。
所以太好说话的后果就是2000年后被资本各种绑架,拍出来了《满城尽带黄金乳》、《长城》等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所谓商业大片。
正好这个时候服务员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叠传真过来的邮件。
这是一叠手稿。
何米接过传真文件,看了两眼发现就是自己想要的那本书,转手递给张国师:“张导,你看看这个故事。”
张国师不明所以,下意识得接过来看进去。
可是看了一章,就挪不开眼了。
何米也不管自己给他下了什么降头,转头笑着看龙岗:“龙主任,你不是在准备《在纽约》吗?听说过演员轧戏的,可没听说过导演轧戏的啊!而且还得跨过轧戏,这战线拉的可不是一般的长啊!”
“《在纽约》我自己去拍,可是京城电视剧艺术中心人多,还能再攒个组。”龙岗跟何米解释,“中心里有个导演,叫赵小刚,挺有经验的。《编辑部的故事》就是他导的的,实力很强,”
名字有点耳熟,《编辑部的故事》实力摆在这里,何米也不必怀疑。
“行呗,龙主任你我还能信不过?多少钱?”
“《过把瘾》的剧本不长,也就能改个七八集的,五十万就行。”龙岗抬眼看她。
这上一部一百多万美元还连个水花儿都没有呢,这就又要五十万?
讲真的,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在捞钱。
又是五十万美元……不对啊,这回是人民币啊!
何米摸摸下巴:“五十万不多啊,怎么不自己拉个广告?”
她就没问为什么有好剧本不他们自己拍!明摆着呢,跟那个脑残空降兵争权,钱没那么好弄。
回答他的是龙岗无辜且懵懂的大眼睛:“广告?”
“可是,还没卖出去,怎么有广告?而且这个是电视台的,不会给我们的啊……”
“你那个是硬广,我说的是植入性广告。”何米哭笑不得。
“植入性广告?”龙岗没听懂。
“比如说吧,《过把瘾》里杜梅和方言不是结婚了吗?婚房里要不要家电?家电是什么牌子的?比如啊,空调,格力的,冰箱,海尔的,彩电,长虹的,洗衣机,小天鹅的,你把那个招牌露出来,场景就那么大,演员过一遍镜头就要扫一遍,电视剧要是火了呢,观众一看,哎呦,杜梅家里也用这个电器啊?那肯定好!哎,这不就是广告效应了吗?”
“这里面都是少年人,江闻老师要挑战里面的角色,恐怕比较困难吧?”
“您误会了,我是说,我想导这戏。”
“恕我冒昧,我记得您以前,没有当过导演吧?”何米早就知道他待腻了摄像机前想要往摄像机后头钻,就搁这儿陪他装,“演员想要转行当导演,应该没那么容易吧?”
“嗯。”
江闻急切得想要解释什么,却听到何米一声轻飘飘的:“好,我同意,要多少投资。”
“……啊?”江闻目瞪口呆。
“演员怎么解决?”何米追问。
“我刊报,找,先找外貌贴近的,人齐了,再培训。”明明是早就准备好的说辞,却被江闻说的大失水准,让人不仅怀疑他的表演功底到底是不是真的。
“行,那你尽快筹备,这戏大部分都得在夏天,咱们不可能拖到秋冬季,既然要找的都是新人,对非专业演员来说,难度会比较大的。”
要是2010年以后,何米才不管他是冬天拍夏天的戏还是夏天拍冬天的戏呢!演员拍一部戏,就算是没什么名气的小演员也是五六位数起步,几个月功夫拿人一两年都赚不到的钱还好意思营销辛苦敬业?知道有多少人愿意这么辛苦甚至比你还辛苦,却拿不到你百分之一的报酬吗吗?
拿钱办事儿天经地义,你拿了太多的钱,就得干更多的事儿!忽悠不懂事的粉丝喊心疼就真的觉得自己惨的全世界都得可怜你了?惯的他!
但是现在没有高报酬,现在演员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是一个手艺活儿,没有超出他应得的收入,自然也应该有作为一个普通职业应该有的尊重和照顾。所以如非必要,比如拖到冬天还拍不完什么的,拍戏的季节尽量贴合天时,取景也比较好处理。
简单的说就是,你一部戏拿两千块,让你受冻生病是老板缺德,一部戏拿两千万,跳个水就要死要活那是你不要脸。
“你估摸着,这部戏要多少钱啊?”何米看他。
“四……四百万吧。”他说的心虚。
跟《新不了情》一个价格,似乎是不贵。
可是听在何米耳朵里,他说的是“没一千万别想!”
稍微关注点电影圈的谁不知道江闻的威名啊!他拍戏就没有不超支!就是超一倍还是超两倍的问题!
“行,我出八成,剩下的二成,还得麻烦张导。”
张国师无故被cue:“我?”
他要是有钱,还来找何米拉投资?
“张国师可是素来有国外资金支持的,还得麻烦你牵个线。”
“要是差一两百万,我能自己……”
“不是那么回事。”何米摇头,“这是一部文艺片,国内票房这么烂,当然是要往国外发展啊?可是参展参赛电影节评比什么的,是你会?还是我懂?”
“额……”江闻以前就是一个演员,有需要了跟着组到处跑就行了,什么时候自己亲身参与过这些东西?
没有自己下去摸一遍,这些流程里的水太深了,是会把人冲走的。
“文艺片的发行和在电影节上参展参赛的关系,不还是得找外国人来干吗?就连香江那边,可都没有什么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公司。”
现在指的国际电影节,基本上就在欧洲那一块打转,美国市场根本没想过!
而欧洲的电影节,无疑都是文艺片的拥趸,从来不待见香江这些癫狂过火的作坊电影。
整个香江电影节在欧洲,也就只有一个卫家王能淌一淌,连曼神都没出去呢!要说在欧洲的牌面,眼前这两位可以秒杀整个香江影视圈。
“那,那行吧。”张国师眨眨眼。
他其实是个挺传统的电影工作者,性格上甚至接近于老实人,除了诚心做电影,在电影之外的事脾气都还挺好的,别把他惹急了他都不会拒绝别人。
所以太好说话的后果就是2000年后被资本各种绑架,拍出来了《满城尽带黄金乳》、《长城》等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所谓商业大片。
正好这个时候服务员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叠传真过来的邮件。
这是一叠手稿。
何米接过传真文件,看了两眼发现就是自己想要的那本书,转手递给张国师:“张导,你看看这个故事。”
张国师不明所以,下意识得接过来看进去。
可是看了一章,就挪不开眼了。
何米也不管自己给他下了什么降头,转头笑着看龙岗:“龙主任,你不是在准备《在纽约》吗?听说过演员轧戏的,可没听说过导演轧戏的啊!而且还得跨过轧戏,这战线拉的可不是一般的长啊!”
“《在纽约》我自己去拍,可是京城电视剧艺术中心人多,还能再攒个组。”龙岗跟何米解释,“中心里有个导演,叫赵小刚,挺有经验的。《编辑部的故事》就是他导的的,实力很强,”
名字有点耳熟,《编辑部的故事》实力摆在这里,何米也不必怀疑。
“行呗,龙主任你我还能信不过?多少钱?”
“《过把瘾》的剧本不长,也就能改个七八集的,五十万就行。”龙岗抬眼看她。
这上一部一百多万美元还连个水花儿都没有呢,这就又要五十万?
讲真的,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在捞钱。
又是五十万美元……不对啊,这回是人民币啊!
何米摸摸下巴:“五十万不多啊,怎么不自己拉个广告?”
她就没问为什么有好剧本不他们自己拍!明摆着呢,跟那个脑残空降兵争权,钱没那么好弄。
回答他的是龙岗无辜且懵懂的大眼睛:“广告?”
“可是,还没卖出去,怎么有广告?而且这个是电视台的,不会给我们的啊……”
“你那个是硬广,我说的是植入性广告。”何米哭笑不得。
“植入性广告?”龙岗没听懂。
“比如说吧,《过把瘾》里杜梅和方言不是结婚了吗?婚房里要不要家电?家电是什么牌子的?比如啊,空调,格力的,冰箱,海尔的,彩电,长虹的,洗衣机,小天鹅的,你把那个招牌露出来,场景就那么大,演员过一遍镜头就要扫一遍,电视剧要是火了呢,观众一看,哎呦,杜梅家里也用这个电器啊?那肯定好!哎,这不就是广告效应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