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康看她答得爽快,似乎心底无私,可转念一想,又觉得她既然能明白杨荣爱慕凌轩志的事,那就应该也是开窍了的,便道:“活该,谁让你不早与我讲。不过你也大了,确实不好与外男往来太多,该避嫌的时候也要记着避嫌,别让人说出不好听的话来。”
“……哦。”嘉桐虽觉无辜躺枪,还是乖乖应了。
母女二人说了会儿话,去国公府的人回来禀道:“夫人说午后来拜见公主。”
新康便叫人张罗午膳,听说萧漠还在书房跟卫嘉棠一起读书,又叫厨房加了两个菜送到前院,让他们两个一处用膳。
待用过午膳,嘉桐回去栖云楼午歇,睡醒起来就听说大伯母已经来了,她知道母亲和大伯母有话要谈,便没有急着过去,而是慢悠悠梳妆打扮之后,才去了华茂堂相见。
“阿乔这些日子怎么没往公府去?太夫人念了你好几次了。”凌氏一见了嘉桐就笑道。
新康替她回道:“这几日天冷,我拦着她没叫出门。”
嘉桐陪着寒暄了几句,看她们似乎还没谈完,便起身告退,说要去看看嘉棠。
果然新康直接放她走了:“去吧,他若要去校场,你叫他多穿些衣裳。”等嘉桐走了,才跟凌氏叹道,“还是个孩子样,也不知何时才能长大。”
“等她大了,你又该不舍得了。”凌氏叹道,“女儿家,大了就要嫁人,当娘的不想放手,也不得不放手,这心啊,就跟剜了一块那么疼。”
新康听出她弦外之音,便问:“怎么?四娘也要定亲了?”
凌氏点头:“太夫人说了,既然双方都满意,该定就定了吧,真舍不得,就晚两年成亲也使得。”
“是这么个道理。”新康赞同道,“那三娘这边,几时放小定?”
凌氏笑着回道:“正要与公主说,已定了本月二十八,只不知公主要往哪边来。”
两边跟新康都是亲戚,只是一边是娘家的一边是婆家的,新康就笑道:“我自然要去国公府的,若有什么事须得我跟二郎做的,阿嫂只管吩咐。”
“倒没什么事,这些年家里也办过几场婚事,不过按部就班罢了。”凌氏只要新康来自家捧场就够了,哪还会要她做什么,说完便将话题一转,提起嘉桐,“等四娘的事定了,也就该轮到阿乔了。”
新康叹道:“阿嫂刚刚也瞧见了,她还是个孩子呢,慢慢再看吧。”
“孩子长大也就是一转眼的事儿,四娘眼下不也是个孩子脾气么?等定了亲就好了。”凌氏有心帮着兄嫂试探一二,便道,“女儿家的婚事不妨早留意着,也好选个知根知底的。”
新康道:“确实是这个道理,阿嫂若是看见谁家儿郎好,记着与我说,我们一同参详参详。”
凌氏便作玩笑状接道:“真要我说啊,我觉着我们四郎就很好,只怕公主瞧不上。”
“我有什么瞧不上的?”新康并没回避这个话题,“只是阿嫂也知道,我跟二郎好不容易才得了阿乔,娇惯着养到这么大,只想着事事都合她心意最好,这婚姻大事么,总得等她开窍、自己知道好坏了,才能定下来。”
这却是肺腑之言了,凌氏心有戚戚焉的点头:“公主说的很是。咱们做父母的,可不就是一切都为了孩子们好么!”
妯娌二人相对感叹了一回,凌氏便要告辞:“……您说的事我记下了,多劳公主费心,我定源源本本的告诉父亲母亲。”
新康笑道:“又不是外人,客气什么?”
凌氏便不再多说,起身告辞,新康亲自相送到华茂堂院门口,才在凌氏的坚决推辞下停步,目送凌氏远去后,她转身回房,边走边问:“阿乔去哪了?”
“刚奴婢碰见紫藤回栖云楼取东西,说是小娘子去西楼了。”翠扇回道。
听说女儿又去了藏书楼,新康便没有多问,径自去处置杂事了。
嘉桐确实在西楼,可却不是一个人,而是与萧漠和嘉棠一起。嘉棠本要去校场的,嘉桐看外面风大天冷,便坚决不许他去,萧漠也说,这样的天气练不好射箭,不如坐下来读读书。
嘉棠早在屋子里呆烦了,哪里情愿,嘉桐便提议大家一起去西楼,他要是不耐烦在屋子里坐着,可以在院中打一回拳,嘉棠想了想,总比窝在书房好,就同意了。
于是三人便一同去了西楼。嘉桐与萧漠很快就又提起上午的话题:“……按理说,只要育秧插秧得当,以近年的气候来看,在河南道种植水稻,也并不是不可行。”
嘉棠立刻插了一句:“我去打拳了。”说着也不等嘉桐和萧漠答复,便转身出去换衣裳打拳去了。
☆、第56章 各自言志
“青萝,你去看着些,当心阿棠出汗吹风。”嘉桐忙叫身边侍女跟着去看。
萧漠便笑道:“难为阿棠了,他今日已比往常耐得住的多。”
嘉桐点头:“这是有你在旁边鼓励他,要不然他未必坐得住。”
萧漠并不居功:“是阿棠自己知道上进。”
“要不是有你和凌四哥在旁比着,他才不会这么勤快。”嘉桐摇摇头,继续说回先前的话题,“萧师兄有去过河南道一带么?”
萧漠回道:“北上途中曾从河南道经过,但并没有停留。其实我以为,种什么米并不最要紧,稻米也并不比粟米产量高,且河南道毕竟不如淮南道、江南道天暖,若真种植稻米,亩产未必会及得上粟米。”
也有道理,但是嘉桐还是很惋惜:“师兄说的也对,可是这样一来,稻米便只能从南边运过来,到了京师难免价高,能吃得起的人太少了。粟米实在是不如稻米好吃啊!”
语气里满是为了别人错失美味而生的遗憾,萧漠实在是忍不住笑:“吃惯了也就不觉得,何况有些人就没吃过稻米,兴许觉得能有粟米吃到饱,已经很好了呢。”
是啊,忘了这旧社会还没解决温饱问题,现在第一要紧的并不是吃什么,而是吃得饱。可惜嘉桐还没看到玉米、土豆传入进来,不然就可以大力推广,好让更多人吃上饱饭了。
“还是萧师兄更知民间疾苦。”嘉桐很是好奇,“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问萧师兄。”
萧漠以为是有关农事的,爽快回道:“师妹请问。”
“萧师兄出身世家,想必也是自小养尊处优;家族教导应也都是早日入仕为公卿之类。萧师兄怎么会对民生之事如此在意,还肯亲自踏上田间土地,去与农人相谈。”
要知道就在本朝立国之前,世庶之间还有着严格的界限,世家子弟正眼都不会多瞧一眼庶民,更别提走近他们、与他们说话了。
萧漠听了嘉桐的问题先是意外,接着便反问道:“那卫师妹呢?论出身富贵、养尊处优,我可不及师妹多矣,师妹为何对农事如此关心?”
嘉桐:“……”好想说我只是关心粮食和蔬菜啊,她把自己无厘头的念头丢在一边,正正经经回道,“我只是觉着种田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就是你春天播下种子,夏天好好伺候它,到秋天就能收获,这让人觉得很满足。”
萧漠很是诧异,他实在想不到面前这个小娘子竟然是这样想的,不由直直望向她的眼睛。
“相比起来,在别的事上要获得相同的满足感,就要付出更多,还不一定能达到。比如琴棋书画之类,都是需要天分的。”嘉桐解释道。
萧漠不由赞同的点头:“确实如此。不过我听阿棠说,你的字是连先生都称赞的,就不必太过谦了。”
嘉桐却笑道:“那是我阿爹为了让他勤奋些,才拿我与他比的,你还当真了。我以往练字不过是为了打发时光,说到底也并不能成为书法名家,不过是自娱自乐,怎如亲手播种,自给自足?”
“卫师妹高见,”萧漠正色说道,“其实刚才师妹所问,我的答案与师妹差不多,无非‘收获’二字。人生而有涯,为公卿就像是师妹刚说的琴棋书画,要视机缘才能成事,并非人力用尽便能达成的,即便达成也非一朝一夕可成,可时光一去不会回头,若一味只想着追逐名利,我怕临终之时悔之晚矣。”
他目光明亮而坚定,说话的时候不疾不徐,有种娓娓道来的味道。
“不如趁青春年少,多做些看得见收获之事,或者说,多做一二实事,这样哪怕到老时仍一文不名,但回首往事,起码我曾切切实实为朝廷、为百姓做过一二可堪回味之事,也算无愧于祖宗、对得起自己、堪与子孙夸口了。”
听到最后,嘉桐不由笑了出来:“萧师兄想的还真远。”
萧漠摇头道:“不远不远,我有一同年想得才远,动辄就想名垂青史,为后人赞颂,所以一心想找个由头上疏劝谏圣人,可惜……”
可惜圣人杨劭同学刚刚主政,还没有什么可劝谏的地方呢!嘉桐心领神会的接道:“不过是空耗了几个月嘛,以后会有机会的。”
萧漠叹道:“常听人言志,无非名利二字。名利虽好,终究是身外物,人活一世,只纠结于此,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倒不如似卫师妹一般,踏踏实实去做一些自己爱好、看得见收获之事。”
“萧师兄真的这么想?”嘉桐听到这里,反而有些疑惑了,“我以为萧师兄志向高远……”回想自己最初对萧漠的印象,再看对面的人,一时竟有些对不上了。
萧漠微笑:“于我而言,志向有远中近三者。”
嘉桐将他的话前后连贯起来一想,终于明白了。他并不是真的不想为公卿,也不是不想名垂青史,他只是把这些视为遥远的梦想,而现在的他打算从民生实事做起,这样哪怕将来他没能实现最终梦想,可他至少做了该做之事。
眼前少年不过十七八岁,正是嘉桐前世上大学的年纪,相比起当年嘉桐的懵懵懂懂,萧漠显然沉稳成熟的多。他志向早定,却不好高骛远,还能踏踏实实去做事,实在叫嘉桐钦佩。
“萧师兄说的真好,我若是男儿,一定也学萧师兄这般行事。”嘉桐诚心诚意说道。
萧漠有些不好意思:“师妹别打趣我了,其实师妹小小年纪,已能对农事了如指掌,且多有独到见解,我才真是跟师妹学了许多呢。”
嘉桐心想自己是大学四年学出来的,还有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做底子,有专业教授一点一滴的教,哪好意思就这么领受了萧漠的称赞,便道:“我多是异想天开,师兄不笑我就好。”
两人经过一番深谈,志同道合之意更浓,之前的生疏拘礼也随之消褪,言谈间多了几分随意。
卫嘉棠很快打完了一趟拳,嘉桐怕他着凉,让他进来坐着消汗,为了迁就他,便没有再谈起农业相关,而是随意说些近日听来的趣事。
萧漠陪着谈了一会儿,看天色不早,便告辞离去,嘉桐和嘉棠将他送到二门处,才一起回去华茂堂见新康。
“你大伯母说,潘家定了本月二十八下定,阿乔这几日若有空,多去国公府走走,与你姐姐们说说话。”
嘉桐下意识说道:“这么快呀!”
新康道:“快么?我估摸着也该定了,亲事既然谈好了,就要早早定下来,免得生什么变故,大家面上不好看。”
嘉桐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嘉棠,赶他回去沐浴更衣,然后偷偷问新康:“那四姐呢?”
“也快了,今年不定,明年年初也就定了。”
嘉桐又问:“是和王宣?”
新康道:“除了他还有谁?”
“……这么快呀。”嘉桐喃喃道。
新康笑道:“这就觉着快了?你大伯母还问起你呢。”
嘉桐:“我有什么好问的……”
“等四娘定了亲,可不就到你了么?”新康一脸兴味的看着女儿,“我上次问你的话,你想好了没有?以后想过什么样的日子?是如你大伯母一般做个威风体面的世家夫人,还是像你乐安姨母一样,找个知心知意的人,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嘉桐反问:“您怎么不拿您自己作比方,万一我想做个您这样的人呢?”
新康斜睨她一眼:“你?我倒想呢,就怕你没这个本事。”
嘉桐立刻蔫了:“我还没想好。”
“那就快点想,时间不等人,到了时候你要是没想好,我可就替你选了。”
想?其实嘉桐压根就没好好想过!她的婚事,第一要门当户对,第二还要是与自家交好的,或者父母看得上的人家,单这两点过滤完毕,就没剩下几个人了好么?她有什么可想的?
干脆到时候就让父母给她选得了,嘉桐直接放弃了这个命题,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过了两日,嘉桐正打算出门去国公府找卫涓卫涵,杨荣和杨葳又不请自来,这次还十分不巧的在二门前碰见了萧漠和凌轩志。
嘉桐想到母亲说的话,有意隔开杨荣和凌轩志,便拉着杨荣往里走:“表姐再来晚一步,我就要出门了。”
“出门?去哪里?你们要出去游玩么?”杨荣拖着脚步,看向一旁的凌轩志。
嘉桐回道:“不是,我要去国公府看我祖母。”又招呼愣在一边的杨葳,“这里冷,二表姐,快进去坐下,喝杯热茶。”
杨葳“啊”了一声,转头接道:“对,先去见姑母。”
她这话完全接不上,但说的倒是正理,杨荣犹自不甘心,看向凌轩志,问道:“凌四郎不去拜见姑母么?”
“回公主,我已经拜见过大长公主了,我与萧兄还有事。”凌轩志答得飞快。
杨荣失望,追问道:“你们要去哪?”
凌轩志想起祖父的叮嘱,冷淡答道:“外出访友。”
嘉桐顺势拉紧了杨荣的手,说道:“表姐,快走吧,阿娘那里想必得着消息了。”
杨荣想不出办法拦阻凌轩志,又不能不去见新康,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跟嘉桐进去了。
“……哦。”嘉桐虽觉无辜躺枪,还是乖乖应了。
母女二人说了会儿话,去国公府的人回来禀道:“夫人说午后来拜见公主。”
新康便叫人张罗午膳,听说萧漠还在书房跟卫嘉棠一起读书,又叫厨房加了两个菜送到前院,让他们两个一处用膳。
待用过午膳,嘉桐回去栖云楼午歇,睡醒起来就听说大伯母已经来了,她知道母亲和大伯母有话要谈,便没有急着过去,而是慢悠悠梳妆打扮之后,才去了华茂堂相见。
“阿乔这些日子怎么没往公府去?太夫人念了你好几次了。”凌氏一见了嘉桐就笑道。
新康替她回道:“这几日天冷,我拦着她没叫出门。”
嘉桐陪着寒暄了几句,看她们似乎还没谈完,便起身告退,说要去看看嘉棠。
果然新康直接放她走了:“去吧,他若要去校场,你叫他多穿些衣裳。”等嘉桐走了,才跟凌氏叹道,“还是个孩子样,也不知何时才能长大。”
“等她大了,你又该不舍得了。”凌氏叹道,“女儿家,大了就要嫁人,当娘的不想放手,也不得不放手,这心啊,就跟剜了一块那么疼。”
新康听出她弦外之音,便问:“怎么?四娘也要定亲了?”
凌氏点头:“太夫人说了,既然双方都满意,该定就定了吧,真舍不得,就晚两年成亲也使得。”
“是这么个道理。”新康赞同道,“那三娘这边,几时放小定?”
凌氏笑着回道:“正要与公主说,已定了本月二十八,只不知公主要往哪边来。”
两边跟新康都是亲戚,只是一边是娘家的一边是婆家的,新康就笑道:“我自然要去国公府的,若有什么事须得我跟二郎做的,阿嫂只管吩咐。”
“倒没什么事,这些年家里也办过几场婚事,不过按部就班罢了。”凌氏只要新康来自家捧场就够了,哪还会要她做什么,说完便将话题一转,提起嘉桐,“等四娘的事定了,也就该轮到阿乔了。”
新康叹道:“阿嫂刚刚也瞧见了,她还是个孩子呢,慢慢再看吧。”
“孩子长大也就是一转眼的事儿,四娘眼下不也是个孩子脾气么?等定了亲就好了。”凌氏有心帮着兄嫂试探一二,便道,“女儿家的婚事不妨早留意着,也好选个知根知底的。”
新康道:“确实是这个道理,阿嫂若是看见谁家儿郎好,记着与我说,我们一同参详参详。”
凌氏便作玩笑状接道:“真要我说啊,我觉着我们四郎就很好,只怕公主瞧不上。”
“我有什么瞧不上的?”新康并没回避这个话题,“只是阿嫂也知道,我跟二郎好不容易才得了阿乔,娇惯着养到这么大,只想着事事都合她心意最好,这婚姻大事么,总得等她开窍、自己知道好坏了,才能定下来。”
这却是肺腑之言了,凌氏心有戚戚焉的点头:“公主说的很是。咱们做父母的,可不就是一切都为了孩子们好么!”
妯娌二人相对感叹了一回,凌氏便要告辞:“……您说的事我记下了,多劳公主费心,我定源源本本的告诉父亲母亲。”
新康笑道:“又不是外人,客气什么?”
凌氏便不再多说,起身告辞,新康亲自相送到华茂堂院门口,才在凌氏的坚决推辞下停步,目送凌氏远去后,她转身回房,边走边问:“阿乔去哪了?”
“刚奴婢碰见紫藤回栖云楼取东西,说是小娘子去西楼了。”翠扇回道。
听说女儿又去了藏书楼,新康便没有多问,径自去处置杂事了。
嘉桐确实在西楼,可却不是一个人,而是与萧漠和嘉棠一起。嘉棠本要去校场的,嘉桐看外面风大天冷,便坚决不许他去,萧漠也说,这样的天气练不好射箭,不如坐下来读读书。
嘉棠早在屋子里呆烦了,哪里情愿,嘉桐便提议大家一起去西楼,他要是不耐烦在屋子里坐着,可以在院中打一回拳,嘉棠想了想,总比窝在书房好,就同意了。
于是三人便一同去了西楼。嘉桐与萧漠很快就又提起上午的话题:“……按理说,只要育秧插秧得当,以近年的气候来看,在河南道种植水稻,也并不是不可行。”
嘉棠立刻插了一句:“我去打拳了。”说着也不等嘉桐和萧漠答复,便转身出去换衣裳打拳去了。
☆、第56章 各自言志
“青萝,你去看着些,当心阿棠出汗吹风。”嘉桐忙叫身边侍女跟着去看。
萧漠便笑道:“难为阿棠了,他今日已比往常耐得住的多。”
嘉桐点头:“这是有你在旁边鼓励他,要不然他未必坐得住。”
萧漠并不居功:“是阿棠自己知道上进。”
“要不是有你和凌四哥在旁比着,他才不会这么勤快。”嘉桐摇摇头,继续说回先前的话题,“萧师兄有去过河南道一带么?”
萧漠回道:“北上途中曾从河南道经过,但并没有停留。其实我以为,种什么米并不最要紧,稻米也并不比粟米产量高,且河南道毕竟不如淮南道、江南道天暖,若真种植稻米,亩产未必会及得上粟米。”
也有道理,但是嘉桐还是很惋惜:“师兄说的也对,可是这样一来,稻米便只能从南边运过来,到了京师难免价高,能吃得起的人太少了。粟米实在是不如稻米好吃啊!”
语气里满是为了别人错失美味而生的遗憾,萧漠实在是忍不住笑:“吃惯了也就不觉得,何况有些人就没吃过稻米,兴许觉得能有粟米吃到饱,已经很好了呢。”
是啊,忘了这旧社会还没解决温饱问题,现在第一要紧的并不是吃什么,而是吃得饱。可惜嘉桐还没看到玉米、土豆传入进来,不然就可以大力推广,好让更多人吃上饱饭了。
“还是萧师兄更知民间疾苦。”嘉桐很是好奇,“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问萧师兄。”
萧漠以为是有关农事的,爽快回道:“师妹请问。”
“萧师兄出身世家,想必也是自小养尊处优;家族教导应也都是早日入仕为公卿之类。萧师兄怎么会对民生之事如此在意,还肯亲自踏上田间土地,去与农人相谈。”
要知道就在本朝立国之前,世庶之间还有着严格的界限,世家子弟正眼都不会多瞧一眼庶民,更别提走近他们、与他们说话了。
萧漠听了嘉桐的问题先是意外,接着便反问道:“那卫师妹呢?论出身富贵、养尊处优,我可不及师妹多矣,师妹为何对农事如此关心?”
嘉桐:“……”好想说我只是关心粮食和蔬菜啊,她把自己无厘头的念头丢在一边,正正经经回道,“我只是觉着种田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就是你春天播下种子,夏天好好伺候它,到秋天就能收获,这让人觉得很满足。”
萧漠很是诧异,他实在想不到面前这个小娘子竟然是这样想的,不由直直望向她的眼睛。
“相比起来,在别的事上要获得相同的满足感,就要付出更多,还不一定能达到。比如琴棋书画之类,都是需要天分的。”嘉桐解释道。
萧漠不由赞同的点头:“确实如此。不过我听阿棠说,你的字是连先生都称赞的,就不必太过谦了。”
嘉桐却笑道:“那是我阿爹为了让他勤奋些,才拿我与他比的,你还当真了。我以往练字不过是为了打发时光,说到底也并不能成为书法名家,不过是自娱自乐,怎如亲手播种,自给自足?”
“卫师妹高见,”萧漠正色说道,“其实刚才师妹所问,我的答案与师妹差不多,无非‘收获’二字。人生而有涯,为公卿就像是师妹刚说的琴棋书画,要视机缘才能成事,并非人力用尽便能达成的,即便达成也非一朝一夕可成,可时光一去不会回头,若一味只想着追逐名利,我怕临终之时悔之晚矣。”
他目光明亮而坚定,说话的时候不疾不徐,有种娓娓道来的味道。
“不如趁青春年少,多做些看得见收获之事,或者说,多做一二实事,这样哪怕到老时仍一文不名,但回首往事,起码我曾切切实实为朝廷、为百姓做过一二可堪回味之事,也算无愧于祖宗、对得起自己、堪与子孙夸口了。”
听到最后,嘉桐不由笑了出来:“萧师兄想的还真远。”
萧漠摇头道:“不远不远,我有一同年想得才远,动辄就想名垂青史,为后人赞颂,所以一心想找个由头上疏劝谏圣人,可惜……”
可惜圣人杨劭同学刚刚主政,还没有什么可劝谏的地方呢!嘉桐心领神会的接道:“不过是空耗了几个月嘛,以后会有机会的。”
萧漠叹道:“常听人言志,无非名利二字。名利虽好,终究是身外物,人活一世,只纠结于此,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倒不如似卫师妹一般,踏踏实实去做一些自己爱好、看得见收获之事。”
“萧师兄真的这么想?”嘉桐听到这里,反而有些疑惑了,“我以为萧师兄志向高远……”回想自己最初对萧漠的印象,再看对面的人,一时竟有些对不上了。
萧漠微笑:“于我而言,志向有远中近三者。”
嘉桐将他的话前后连贯起来一想,终于明白了。他并不是真的不想为公卿,也不是不想名垂青史,他只是把这些视为遥远的梦想,而现在的他打算从民生实事做起,这样哪怕将来他没能实现最终梦想,可他至少做了该做之事。
眼前少年不过十七八岁,正是嘉桐前世上大学的年纪,相比起当年嘉桐的懵懵懂懂,萧漠显然沉稳成熟的多。他志向早定,却不好高骛远,还能踏踏实实去做事,实在叫嘉桐钦佩。
“萧师兄说的真好,我若是男儿,一定也学萧师兄这般行事。”嘉桐诚心诚意说道。
萧漠有些不好意思:“师妹别打趣我了,其实师妹小小年纪,已能对农事了如指掌,且多有独到见解,我才真是跟师妹学了许多呢。”
嘉桐心想自己是大学四年学出来的,还有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做底子,有专业教授一点一滴的教,哪好意思就这么领受了萧漠的称赞,便道:“我多是异想天开,师兄不笑我就好。”
两人经过一番深谈,志同道合之意更浓,之前的生疏拘礼也随之消褪,言谈间多了几分随意。
卫嘉棠很快打完了一趟拳,嘉桐怕他着凉,让他进来坐着消汗,为了迁就他,便没有再谈起农业相关,而是随意说些近日听来的趣事。
萧漠陪着谈了一会儿,看天色不早,便告辞离去,嘉桐和嘉棠将他送到二门处,才一起回去华茂堂见新康。
“你大伯母说,潘家定了本月二十八下定,阿乔这几日若有空,多去国公府走走,与你姐姐们说说话。”
嘉桐下意识说道:“这么快呀!”
新康道:“快么?我估摸着也该定了,亲事既然谈好了,就要早早定下来,免得生什么变故,大家面上不好看。”
嘉桐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嘉棠,赶他回去沐浴更衣,然后偷偷问新康:“那四姐呢?”
“也快了,今年不定,明年年初也就定了。”
嘉桐又问:“是和王宣?”
新康道:“除了他还有谁?”
“……这么快呀。”嘉桐喃喃道。
新康笑道:“这就觉着快了?你大伯母还问起你呢。”
嘉桐:“我有什么好问的……”
“等四娘定了亲,可不就到你了么?”新康一脸兴味的看着女儿,“我上次问你的话,你想好了没有?以后想过什么样的日子?是如你大伯母一般做个威风体面的世家夫人,还是像你乐安姨母一样,找个知心知意的人,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嘉桐反问:“您怎么不拿您自己作比方,万一我想做个您这样的人呢?”
新康斜睨她一眼:“你?我倒想呢,就怕你没这个本事。”
嘉桐立刻蔫了:“我还没想好。”
“那就快点想,时间不等人,到了时候你要是没想好,我可就替你选了。”
想?其实嘉桐压根就没好好想过!她的婚事,第一要门当户对,第二还要是与自家交好的,或者父母看得上的人家,单这两点过滤完毕,就没剩下几个人了好么?她有什么可想的?
干脆到时候就让父母给她选得了,嘉桐直接放弃了这个命题,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过了两日,嘉桐正打算出门去国公府找卫涓卫涵,杨荣和杨葳又不请自来,这次还十分不巧的在二门前碰见了萧漠和凌轩志。
嘉桐想到母亲说的话,有意隔开杨荣和凌轩志,便拉着杨荣往里走:“表姐再来晚一步,我就要出门了。”
“出门?去哪里?你们要出去游玩么?”杨荣拖着脚步,看向一旁的凌轩志。
嘉桐回道:“不是,我要去国公府看我祖母。”又招呼愣在一边的杨葳,“这里冷,二表姐,快进去坐下,喝杯热茶。”
杨葳“啊”了一声,转头接道:“对,先去见姑母。”
她这话完全接不上,但说的倒是正理,杨荣犹自不甘心,看向凌轩志,问道:“凌四郎不去拜见姑母么?”
“回公主,我已经拜见过大长公主了,我与萧兄还有事。”凌轩志答得飞快。
杨荣失望,追问道:“你们要去哪?”
凌轩志想起祖父的叮嘱,冷淡答道:“外出访友。”
嘉桐顺势拉紧了杨荣的手,说道:“表姐,快走吧,阿娘那里想必得着消息了。”
杨荣想不出办法拦阻凌轩志,又不能不去见新康,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跟嘉桐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