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日繁华的洛阳,此刻是一片残垣断壁,火焰的余烬到处都是。
魏延骑马来到皇宫,这里只剩下乌黑坍塌的宫墙,以及一些烧剩下的木炭。
他看着冷冷清清的皇宫,满目疮痍的废墟,唏嘘不已。
“主公……全都烧完了,附近我们也看过了,一个活人都没有。”张辽有些失落的说道。
他前不久跟随丁原的时候,洛阳是何等的繁华,这才多少时间,现在回来,这里已经物是人非了。
魏延下马把马缰绳递给裴元绍,他看着眼前这座倒塌的大殿,从地上捡起一块烧剩下一半的牌匾。
那牌匾上还剩下一个永字,其他地方已经烧成灰烬。
这里是永兴宫,原先是少帝刘辩居住的寝宫,那时候魏延还受刘辩的信任,时常在这里进出。
当时那巍峨的宫殿是何等的气派……
魏延扔掉那块牌匾,走出来说道:“让人把这里收拾一下……”
“主公……都烧成这样了,还有收拾的必要吗?”
魏延微微叹息,“收拾收拾吧,再怎么说这里……”
“是。”
“对了,”魏延回过头说道:“让人把宫里的水井都看一下。”
“看水井?”众人不解。
“当时肯定是非常混乱,说不定会有人把重要的东西扔到水井里。”魏延说道。
虽然没几个人会觉着真的能从水井里捞出宝贝,但是,这是魏延的吩咐的,还是有人去做了。
虽然洛阳大部分人都被董卓迁走了,但是,仍然有不少人留了下来。
他们大多衣衫褴褛,形容枯槁,没有了家园,没有了食物。
魏延让士兵分出一部分多余的粮食救济他们,并帮助他们搭建了临时的窝棚。
魏延正在帮忙搭建窝棚,突然裴元绍急吼吼的跑过来,拉起魏延就走,“魏老大快跟我走……”
“何事慌慌张张?”魏延问道。
裴元绍咽了口吐沫,紧张的说道:“先别问了,去了就知道。”
魏延被裴元绍神神叨叨的样子,弄的也有点紧张,“玛德这是干嘛呀,整的跟做贼似的。”
他们来到一处庭院,此事庭院中已经有许多人,典韦等主要将领都在,外围还有士兵把守。
他们看到魏延过来赶紧让开一条路,让魏延进来。
“主公你看这是什么。”戏志才哆哆嗦嗦的托着一个盒子。
魏延看了看众人又兴奋又凝重的表情,这时才注意到旁边有一口井。
“莫非是……”魏延心脏不争气的澎澎跳起来。
他迫不及待的打开盒子,只见一块黄色丝巾包裹着一块橙黄色,晶莹剔透的印玺,放在盒子里。
魏延把这块印玺小心的拿在手里查看。
这是块四方形的印玺,方圆四寸,上面五龙盘绕。
魏延把印玺反过来,激动的手有点哆嗦,因为那上面清清楚楚的刻着“授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篆体字。
“是传国玉玺呀主公。”戏志才激动的说道。
“不错,确实是传国玉玺。”魏延点头。
“这真是传国玉玺?”裴元绍好奇心起,想用手碰碰。
“别乱动。”魏延瞪了他一眼。
“主公,这传国玉玺乃是国宝,现在落入主公手中,乃是天意啊,看来……”张辽说到这里偷眼看着魏延,想看看魏延是什么反应。
其他人也明白张辽的意思,也都注意着魏延的脸色,以此确定魏延的心意。
但是,魏延却摇头道:“玉玺虽然重要,但起不了关键作用,这件事以后不要再说了。”
“为什么?”典韦问道。
魏延不答,看着戏志才。
戏志才明白魏延的意思,有些话不能自己说,于是他说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咱们还要等待时机,今日之事谁都不准说出去,须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要因为这块玉玺招来灾祸。”
魏延却是知道,这件事无论如何也守不住,早晚要被别人知道。
历史上孙坚得到玉玺以后就下了封口领,但是没过多久,就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袁术。
“这东西不能放在咱们身上,得把它送出去。”魏延说道。
“送出去?老大,你是不是糊涂了,咱们好不容易得到的玉玺,凭什么送出去。”裴元绍撇撇嘴说道。
其他人差不多跟裴元绍一个想法,谁也不愿意把到手的东西再交出去。
“我觉着主公说的没错!”戏志才站出来支持魏延。
“戏先生,你怎么也糊涂了!”廖化平时跟戏志才关系最好,这时候不免也对他的话很有看法。
戏志才笑着说道:“你们别误会,这东西放在咱们手里有什么用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了主意。
裴元绍支支吾吾的不服气的说:“那也不能送人。”
“你呀,”魏延摇摇头,“我当然不是想把玉玺送人,而是要拿它换咱们需要的东西。”
“咱们需要的东西?”裴元绍疑惑道。
“不错。”魏延点头。
“咱们也不缺什么呀?”典韦说道。
魏延笑着问道:“真的不缺什么了吗?”
“不缺呀?”
这时候徐晃突然眼前一亮,“咱们还缺一块地盘,一块可以让咱们立足壮大的地盘。”
魏延和戏志才相视而笑。
“公明说的不错,咱们就是要拿这块用不到的玉玺换一块咱们需要的根基,否则即使咱们手里有玉玺,也只是替别人保管。”魏延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还是主公想的长远。”张辽由衷的赞叹。
“此事要不要跟卢公商议?”周仓问道。
魏延摇摇头,“不必,卢公为人正直,就不要让他为难了。”
魏延虽然知道封口令作用不大,但还是下达了封口令,只是为了尽量拖延一点时间。
就在魏延进驻洛阳后不久,孙坚也跟着到了。
而在冀州正在上演一场你死我活的夺位大戏。
公孙瓒受到袁绍的消息大喜,他对冀州觊觎已久,当即起兵攻打安平,韩馥打败。
公孙瓒陈兵在冀州边界,以讨伐董卓为名,虎视冀州全境。
魏延骑马来到皇宫,这里只剩下乌黑坍塌的宫墙,以及一些烧剩下的木炭。
他看着冷冷清清的皇宫,满目疮痍的废墟,唏嘘不已。
“主公……全都烧完了,附近我们也看过了,一个活人都没有。”张辽有些失落的说道。
他前不久跟随丁原的时候,洛阳是何等的繁华,这才多少时间,现在回来,这里已经物是人非了。
魏延下马把马缰绳递给裴元绍,他看着眼前这座倒塌的大殿,从地上捡起一块烧剩下一半的牌匾。
那牌匾上还剩下一个永字,其他地方已经烧成灰烬。
这里是永兴宫,原先是少帝刘辩居住的寝宫,那时候魏延还受刘辩的信任,时常在这里进出。
当时那巍峨的宫殿是何等的气派……
魏延扔掉那块牌匾,走出来说道:“让人把这里收拾一下……”
“主公……都烧成这样了,还有收拾的必要吗?”
魏延微微叹息,“收拾收拾吧,再怎么说这里……”
“是。”
“对了,”魏延回过头说道:“让人把宫里的水井都看一下。”
“看水井?”众人不解。
“当时肯定是非常混乱,说不定会有人把重要的东西扔到水井里。”魏延说道。
虽然没几个人会觉着真的能从水井里捞出宝贝,但是,这是魏延的吩咐的,还是有人去做了。
虽然洛阳大部分人都被董卓迁走了,但是,仍然有不少人留了下来。
他们大多衣衫褴褛,形容枯槁,没有了家园,没有了食物。
魏延让士兵分出一部分多余的粮食救济他们,并帮助他们搭建了临时的窝棚。
魏延正在帮忙搭建窝棚,突然裴元绍急吼吼的跑过来,拉起魏延就走,“魏老大快跟我走……”
“何事慌慌张张?”魏延问道。
裴元绍咽了口吐沫,紧张的说道:“先别问了,去了就知道。”
魏延被裴元绍神神叨叨的样子,弄的也有点紧张,“玛德这是干嘛呀,整的跟做贼似的。”
他们来到一处庭院,此事庭院中已经有许多人,典韦等主要将领都在,外围还有士兵把守。
他们看到魏延过来赶紧让开一条路,让魏延进来。
“主公你看这是什么。”戏志才哆哆嗦嗦的托着一个盒子。
魏延看了看众人又兴奋又凝重的表情,这时才注意到旁边有一口井。
“莫非是……”魏延心脏不争气的澎澎跳起来。
他迫不及待的打开盒子,只见一块黄色丝巾包裹着一块橙黄色,晶莹剔透的印玺,放在盒子里。
魏延把这块印玺小心的拿在手里查看。
这是块四方形的印玺,方圆四寸,上面五龙盘绕。
魏延把印玺反过来,激动的手有点哆嗦,因为那上面清清楚楚的刻着“授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篆体字。
“是传国玉玺呀主公。”戏志才激动的说道。
“不错,确实是传国玉玺。”魏延点头。
“这真是传国玉玺?”裴元绍好奇心起,想用手碰碰。
“别乱动。”魏延瞪了他一眼。
“主公,这传国玉玺乃是国宝,现在落入主公手中,乃是天意啊,看来……”张辽说到这里偷眼看着魏延,想看看魏延是什么反应。
其他人也明白张辽的意思,也都注意着魏延的脸色,以此确定魏延的心意。
但是,魏延却摇头道:“玉玺虽然重要,但起不了关键作用,这件事以后不要再说了。”
“为什么?”典韦问道。
魏延不答,看着戏志才。
戏志才明白魏延的意思,有些话不能自己说,于是他说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咱们还要等待时机,今日之事谁都不准说出去,须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要因为这块玉玺招来灾祸。”
魏延却是知道,这件事无论如何也守不住,早晚要被别人知道。
历史上孙坚得到玉玺以后就下了封口领,但是没过多久,就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袁术。
“这东西不能放在咱们身上,得把它送出去。”魏延说道。
“送出去?老大,你是不是糊涂了,咱们好不容易得到的玉玺,凭什么送出去。”裴元绍撇撇嘴说道。
其他人差不多跟裴元绍一个想法,谁也不愿意把到手的东西再交出去。
“我觉着主公说的没错!”戏志才站出来支持魏延。
“戏先生,你怎么也糊涂了!”廖化平时跟戏志才关系最好,这时候不免也对他的话很有看法。
戏志才笑着说道:“你们别误会,这东西放在咱们手里有什么用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了主意。
裴元绍支支吾吾的不服气的说:“那也不能送人。”
“你呀,”魏延摇摇头,“我当然不是想把玉玺送人,而是要拿它换咱们需要的东西。”
“咱们需要的东西?”裴元绍疑惑道。
“不错。”魏延点头。
“咱们也不缺什么呀?”典韦说道。
魏延笑着问道:“真的不缺什么了吗?”
“不缺呀?”
这时候徐晃突然眼前一亮,“咱们还缺一块地盘,一块可以让咱们立足壮大的地盘。”
魏延和戏志才相视而笑。
“公明说的不错,咱们就是要拿这块用不到的玉玺换一块咱们需要的根基,否则即使咱们手里有玉玺,也只是替别人保管。”魏延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还是主公想的长远。”张辽由衷的赞叹。
“此事要不要跟卢公商议?”周仓问道。
魏延摇摇头,“不必,卢公为人正直,就不要让他为难了。”
魏延虽然知道封口令作用不大,但还是下达了封口令,只是为了尽量拖延一点时间。
就在魏延进驻洛阳后不久,孙坚也跟着到了。
而在冀州正在上演一场你死我活的夺位大戏。
公孙瓒受到袁绍的消息大喜,他对冀州觊觎已久,当即起兵攻打安平,韩馥打败。
公孙瓒陈兵在冀州边界,以讨伐董卓为名,虎视冀州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