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国家的事,各执一词
大殿当中,高台之上,天启皇上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把更替禁卫军的事情就这么给定了下来,台下的百官竟然没有一个搭话的。
这件事本就是皇家内院的事情,百官自然没有插嘴的必要,最主要的是赵吉,禁军是他的人掌管的,他一言不发,下面的人也不好说什么。
韩迎春一直站着看着听着,眼睛也时不时看一眼赵吉,见他一副稳如泰山的样子,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绝不会任人宰割的样子。
果然,天启皇上说完了话,赵吉缓步走了出来,向皇上拜首:“皇上,说完了你们皇家的事,是不是该说说国家的事了?”
来了!
天启皇上眼睛一亮,对赵吉摆了摆手:“赵爱卿可是有本奏请?”
赵吉扫了一眼太后,冷声道:“大央朝立国数百年,有始皇那样一统天下的圣君,有嘉兴那样盛极一时的明君,也有临危受命的康帝,但无论大央朝在那个代,都是谨遵祖训,严守祖制的。”
赵吉停顿了一下,目不转睛地看着太后:“三年前,皇上登基,按照先皇遗训,让老臣和范宏,范大人为顾命大臣,本不应该让太后协政,这是不符合祖训祖制的。”
“但是,由于皇上尚小,老臣多次和范大人商议,最后决定,太后可以协政,但是三年后,也就是皇上成人之后,要归还朝政的。”
“而今日,先不说,太后重新协理朝政没有和为臣和范大人商议自己就定了下来,合不合适,皇上既然已经过了成年的年纪,就有了独立处理政事的能力了。”
“就算有些差池,甚至是错误,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太后怎么可以以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做借口,重新协理朝政呢?”
“再说,皇上哪里做的不好了?治理蝗灾,整个户部花了那么多钱都没有效果,皇上只是派一个小太监尝试了一下,就给治了,以老臣看来,就是那些千古一帝也做不到把?”
“还有向各级官员征收银子的事情,让老臣最为佩服,每个官员节省一些交给皇上,充盈了国库,还体现了忠心,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谁能想得出来?”
“就是这两件事,皇上就可以列为圣君之列了,至于太后所说的那些小事,还算得了什么!”
赵吉越说越激动,说到最后脸红脖子粗的,因为气短有些接不上气,直倒气。
太后看着赵吉如此亢奋,却一点都不慌不忙,淡淡道:“哀家还真没想到,赵大人是这么看待这两件事情的,哀家还以为大人对皇上忠心,会在这两件事情上劝说劝说皇上,可是,今日一听,大人是完全赞同皇上这样赌一把的旨意的,这让哀家很失望。”
太后停顿了一下,看着赵吉说道:“所谓治理蝗灾,只不过是让一个小太监去吃蝗虫,先不说这样野蛮的办法本身就有失大国国体。”
“就算办法有效,也不是万全之策,万一因为各方各地百姓体质不同,引发大范围的死亡,到那时候,全天下的口舌都得指向朝廷,指向皇上!”
“难道他们会去说一个小太监吗?当然不会!这样的办法太过冒险了,就算有效,都不应该采用,蝗灾虽然凶猛,但是却很常见,就如一阵风,吹过去就没了,以哀家看,根本就不用治理,让过去,就得了。”
“皇上年幼,听了某些人的奏折,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也不去好好想想后果,闭着眼睛瞎干,还好老天保佑,没有出现什么事情。”
“不然,就这一项,就会引起巨大的暴乱,到时候,为了镇压这些乱民,还得花更多的银子,这就叫做得不偿失!”
“赵大人久经朝堂,难道这点眼光都没有吗?还是说,你根本就不想管!”
赵吉冷哼:“为臣一心为民,考虑不了那么多,就算真的出了问题,老臣也陪皇上一起担着,至于太后您,好像当时也没有管吧?”
太后叹息:“哀家不想管,哀家会想的这么多?哀家和皇上建议过,如此处置不妥,可是皇上听吗?还不是听你们的!”
“至于向百官要银子的事情就更离谱!皇上给百官发俸禄,然后再向百官要钱,这不就相当于把钱从自己的左手,又放回到了自己的右手?那还不如直接扣了各级官员的俸禄来的直接,还剩下很多麻烦,也不用组建什么军队来监督!”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百官根本就不愿意,弄的人怨连连,心气都不一了!难道百官和皇上不是一条心,是赵大人想要见到的?”
赵吉冷声道:“既然太后如此不愿意,大可让皇上收回成命,为臣只是听从皇上命令而已,至于太后所说的什么朝局不稳,老臣还真没有看到。老臣只看到国库不再空虚,百官也进了自己的忠心,仅此而已。”
太后淡淡道:“在大人看来的两大绝妙之事,在哀家看来就不那么完美了,所以,皇上才会屡次找到哀家,让哀家协理朝政,哀家和大人和百官已经解释清楚了,此事就这么定了,不要再提!”
赵吉冷哼了一下,向上拜首:“皇上,老臣可能未来几天都身体不适,不能上朝,请皇上恩准老臣休息几日。”
说完话,也不等皇上答应,拂袖而去,而大部分朝臣也都跟着赵大人离去,留下了个空荡荡的朝堂。
太后见此情景,皱起了眉头,她想到了赵吉会不愿意,想到了说辞,但是,没想到赵吉会如此坚决,会做的如此决绝。
王珏看着下面,冷声道:“这个赵吉比我一年前见到的时候还要猖狂!”
五王爷见怪不怪地说道:“这算什么,上次还逼宫,让百官向皇上给他要异姓王爷呢,没办法,现在兵、吏、户还有刑部都攥在他手上,要不是太后隐忍,现在满朝文武就都是人家的了。”
皇上看了一眼,站起身说道:“朕累了,既然百官都走了,那朕也回去了。小春子,回宫。”
这件事本就是皇家内院的事情,百官自然没有插嘴的必要,最主要的是赵吉,禁军是他的人掌管的,他一言不发,下面的人也不好说什么。
韩迎春一直站着看着听着,眼睛也时不时看一眼赵吉,见他一副稳如泰山的样子,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绝不会任人宰割的样子。
果然,天启皇上说完了话,赵吉缓步走了出来,向皇上拜首:“皇上,说完了你们皇家的事,是不是该说说国家的事了?”
来了!
天启皇上眼睛一亮,对赵吉摆了摆手:“赵爱卿可是有本奏请?”
赵吉扫了一眼太后,冷声道:“大央朝立国数百年,有始皇那样一统天下的圣君,有嘉兴那样盛极一时的明君,也有临危受命的康帝,但无论大央朝在那个代,都是谨遵祖训,严守祖制的。”
赵吉停顿了一下,目不转睛地看着太后:“三年前,皇上登基,按照先皇遗训,让老臣和范宏,范大人为顾命大臣,本不应该让太后协政,这是不符合祖训祖制的。”
“但是,由于皇上尚小,老臣多次和范大人商议,最后决定,太后可以协政,但是三年后,也就是皇上成人之后,要归还朝政的。”
“而今日,先不说,太后重新协理朝政没有和为臣和范大人商议自己就定了下来,合不合适,皇上既然已经过了成年的年纪,就有了独立处理政事的能力了。”
“就算有些差池,甚至是错误,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太后怎么可以以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做借口,重新协理朝政呢?”
“再说,皇上哪里做的不好了?治理蝗灾,整个户部花了那么多钱都没有效果,皇上只是派一个小太监尝试了一下,就给治了,以老臣看来,就是那些千古一帝也做不到把?”
“还有向各级官员征收银子的事情,让老臣最为佩服,每个官员节省一些交给皇上,充盈了国库,还体现了忠心,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谁能想得出来?”
“就是这两件事,皇上就可以列为圣君之列了,至于太后所说的那些小事,还算得了什么!”
赵吉越说越激动,说到最后脸红脖子粗的,因为气短有些接不上气,直倒气。
太后看着赵吉如此亢奋,却一点都不慌不忙,淡淡道:“哀家还真没想到,赵大人是这么看待这两件事情的,哀家还以为大人对皇上忠心,会在这两件事情上劝说劝说皇上,可是,今日一听,大人是完全赞同皇上这样赌一把的旨意的,这让哀家很失望。”
太后停顿了一下,看着赵吉说道:“所谓治理蝗灾,只不过是让一个小太监去吃蝗虫,先不说这样野蛮的办法本身就有失大国国体。”
“就算办法有效,也不是万全之策,万一因为各方各地百姓体质不同,引发大范围的死亡,到那时候,全天下的口舌都得指向朝廷,指向皇上!”
“难道他们会去说一个小太监吗?当然不会!这样的办法太过冒险了,就算有效,都不应该采用,蝗灾虽然凶猛,但是却很常见,就如一阵风,吹过去就没了,以哀家看,根本就不用治理,让过去,就得了。”
“皇上年幼,听了某些人的奏折,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也不去好好想想后果,闭着眼睛瞎干,还好老天保佑,没有出现什么事情。”
“不然,就这一项,就会引起巨大的暴乱,到时候,为了镇压这些乱民,还得花更多的银子,这就叫做得不偿失!”
“赵大人久经朝堂,难道这点眼光都没有吗?还是说,你根本就不想管!”
赵吉冷哼:“为臣一心为民,考虑不了那么多,就算真的出了问题,老臣也陪皇上一起担着,至于太后您,好像当时也没有管吧?”
太后叹息:“哀家不想管,哀家会想的这么多?哀家和皇上建议过,如此处置不妥,可是皇上听吗?还不是听你们的!”
“至于向百官要银子的事情就更离谱!皇上给百官发俸禄,然后再向百官要钱,这不就相当于把钱从自己的左手,又放回到了自己的右手?那还不如直接扣了各级官员的俸禄来的直接,还剩下很多麻烦,也不用组建什么军队来监督!”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百官根本就不愿意,弄的人怨连连,心气都不一了!难道百官和皇上不是一条心,是赵大人想要见到的?”
赵吉冷声道:“既然太后如此不愿意,大可让皇上收回成命,为臣只是听从皇上命令而已,至于太后所说的什么朝局不稳,老臣还真没有看到。老臣只看到国库不再空虚,百官也进了自己的忠心,仅此而已。”
太后淡淡道:“在大人看来的两大绝妙之事,在哀家看来就不那么完美了,所以,皇上才会屡次找到哀家,让哀家协理朝政,哀家和大人和百官已经解释清楚了,此事就这么定了,不要再提!”
赵吉冷哼了一下,向上拜首:“皇上,老臣可能未来几天都身体不适,不能上朝,请皇上恩准老臣休息几日。”
说完话,也不等皇上答应,拂袖而去,而大部分朝臣也都跟着赵大人离去,留下了个空荡荡的朝堂。
太后见此情景,皱起了眉头,她想到了赵吉会不愿意,想到了说辞,但是,没想到赵吉会如此坚决,会做的如此决绝。
王珏看着下面,冷声道:“这个赵吉比我一年前见到的时候还要猖狂!”
五王爷见怪不怪地说道:“这算什么,上次还逼宫,让百官向皇上给他要异姓王爷呢,没办法,现在兵、吏、户还有刑部都攥在他手上,要不是太后隐忍,现在满朝文武就都是人家的了。”
皇上看了一眼,站起身说道:“朕累了,既然百官都走了,那朕也回去了。小春子,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