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就怪了!
因此谢纯给三皇子写了一份奏折,建议三皇子趁着北燕军队修整没有攻城的当口,赶紧整编军队,将所有的私兵置于统一的指挥之下,将各大家族自己的指挥官就地免职,而是在左右羽林卫中选拔一批中下层军官,接管这些军队。
三皇子早就想这么干了,因此大笔一挥,将这件光荣的差事交给了谢纯。
这绝对是最得罪人的一件差事,没有之一。
各大家族都觉得自己肯出动私兵帮助守城就算是仁至义尽了,现在让他们交出指挥权,那不是从他们的身上割肉一样吗,真是要了命了。
三皇子早就想这么干了,只不过他知道这件事让谁去干都干不成。因为没有人有这个协调能力,以前的谢纯也不行,因为他能力足够,但是地位差了点儿。不过他现在已经成了陈郡谢氏的宗主,又因为灭了河东裴氏满门,得了个“谢阎王”的雅号,成了全建康城人人谈之而变色的存在。所以三皇子决定让谢纯试一试。
谢纯果然雷厉风行,立刻将各大家族的宗主召集了起来,具体的谈判过程三皇子并不知晓,只知道“谢阎王”当场和众人拍了桌子,最后也不知怎么软硬兼施,硬是让众人同意了整编私兵的方案。
三皇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感叹道:“季平真乃神人也!”
谢纯成功收编了各大家族的私兵,谢家沈家为了作出榜样,首先放弃了家族私兵的指挥权。虽然兵员素质和羽林卫那样久经战阵的羽林卫不能同日而语,可是想来凭这些军队,三皇子还是看到了守住建康的希望。
只是让他心里难过的是,他给庾璟年接连写了几封书信,庾璟年却没有回一封信。
庾璟年忙着和慕容圭打仗,也许是没有时间吧,三皇子只能找这样的理由安慰自己。
荆州之战依旧打得精彩纷呈。到了慕容圭和庾璟年这个档次,一般的诱敌惑敌的伎俩根本就瞒不过两个人的火眼金睛,想要耍点阴谋诡计就能转变战局,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就像是两位武功高强的绝世高手,每个人都小心谨慎,不露丝毫破绽,你给我一拳,我给你一脚,归结到最后,还是要看谁更能挨,谁的耐力、持久力更强,谁的兵员素质更高,这些硬件条件。
慕容圭固然不能占领荆州全境,庾璟年想要收服益州,短期之内也绝无可能。
两人接连打了几场大战,水军陆军,都投入了较大的兵团作战,各自损失了数千军队之后,不约而同地收缩战线。他们这个层次的将领,没有绝对的把握,是绝不会把所有的筹码赌上,一把梭-哈掉的。
北燕的中军大帐中,慕容圭烦躁地在猩红的地毯上走来走去。建康、荆州两线受挫,都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慕容圭有些沉不住气了。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距离沈沅钰的距离越近,他就越是心浮气躁,没了以往的冷静从容处变不惊。他咬牙切齿道:“庾璟年,好一个庾璟年!”当年在司州的时候,庾璟年虽然初露锋芒,他却还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用铁甲骑兵将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如今四年过去了,他竟然成长到如斯的境地。用少于他的兵力就将他阻拦在荆州,庾璟年只是一个王爷,呆在荆州多久都没有问题。可是慕容圭却不同,他是皇帝,是北燕的最高统治者,御驾亲征,若是长时间不能返回老巢长安,那问题就很严重了,很有可能让有心人有机可乘。
从战略上说,两人相持不下,就是他输了。
慕容圭真的很不甘心。尤其是在沈沅钰的眼皮子底下,输给她的男人。
慕容圭豁然止步:“传我的命令,调集潼关的五万大军星夜驰援荆州。”
“陛下不可啊!”帐篷里立刻就跪下三四个位高权重的大臣。潼关乃是进入长安的门户,五万大军在那里驻守,主要是为了防备北魏人的突然攻击,若是把潼关的大军开进益州去,就相当与把长安的大门敞开了,等着北魏人进入。
万一北魏迅速平定了国内的战乱,挥师攻打长安怎么办?
老成持重之人自然立刻反对。
慕容圭面露狰狞:“北魏如今自顾不暇,哪里腾地出兵力攻打我大燕!只要再有五万大军,朕就可以在一个月内打败庾璟年,攻陷荆州,倒时候再让潼关的军队还军回去就是了。朕意已决,你们不要再劝朕了!”
慕容圭是下定了决心孤注一掷了。
很快潼关的军队就开到了荆州,慕容圭坐拥十五万大军,而庾璟年加上荆州军不过九万人,两人段数差不多,兵力上的差距无法用战略战术进行弥补,慕容圭很快开始了全面的进攻,庾璟年人数上吃亏太多,只能节节败退。襄阳外围的土地接连丢失。
一时之间,北燕占尽了优势。
庾璟年已经做好了与襄阳共存亡的准备。
322|岌岌可危
危机危机,有危险也有机遇。慕容圭此举,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全力对付庾璟年。庾璟年在错综复杂的战局中也发现了击败慕容圭打败北燕的一线机会。如今潼关防守的士兵只剩下千人,长安的守军也差不多都被慕容圭调到了荆州。若是能组织起一只大军奇袭拿下潼关,进而攻下长安。慕容圭就只能回军救援,到时候荆州益州之围自解,建康之围自解。
只是如今荆州和建康全都危若卵巢,兵员都是严重不足,这一支长途奔袭的部队又该从哪里凑出来呢?
庾璟年正在苦恼,有人给他送来一封密信,说是谢家现任家主谢纯写给他的密函。因为沈沅钰的关系,庾璟年对谢纯一向没有什么好感,不过荆州和建康两处战争中,谢纯无不是大放异彩,展现出优秀的大局观和超卓的能力,对于军事方面,往往也有独到的见解。
出于这些理由,庾璟年虽然不喜他这个人,可还是十分郑重地拆开他的密函。
谢纯在密函中开门见山地叫他组织一支军队,并且规划一条线路攻入北燕境内,直接端了北燕的老巢长安。并且在信中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策略。
两个人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
庾璟年放下信函,不由生出惺惺相惜的感觉。谢纯这小子,嘴巴毒,人也不讨喜,可不得不说他的能力真不是盖的。庾璟年受到了不少的启发。
庾璟年二话不说就给谢纯写了一封回信,将困难一一列举,叫他帮忙想法子解决。现在的问题其实就是两条,一是兵员太少,二是路线如何规划。想在慕容圭的眼皮子底下让几千上万的兵员脱离战斗,又不让他生出怀疑,真是谈何容易。
就这样,两人你来我往,通过密函交流切磋,很快一份长途奔袭长安的作战计划就被两个人慢慢地敲定了。
这一日,庾璟年将萧十三叫了过来,把自己和谢纯经过多日书信往来研究出来的作战计划讲给萧十三听。
突袭长安的计划,太过复杂,谁也不知道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只有萧十三这种身经百战,又随机应变能力极强的人才最为合适。这是庾璟年和谢纯两人共同的想法。
萧十三看完了这份计划书,也被计划中异想天开的想法给震撼住了。他原来觉得慕容圭是个疯狂的赌徒,现在看来,庾璟年也同样是。
只是一转念他就想明白了。如今慕容圭军队太多,荆州早晚守不住,荆州若破,建康也很快就失守,到时候大晋都不在了,庾璟年玩命儿地赌一把,也不算什么了。
庾璟年态度严肃地拍着萧十三的肩膀:“我已经派人去建康,安排阿钰和金灵她们的后路了。”意思是他对战争的未来走向也并不持乐观的态度。“别的我也不多说了,我只能给你七千兵马,若你不能按照计划所列拿下长安,就证明天要亡我大晋,襄阳城破之日,我会殉城而死!”
萧十三只觉得鸭梨山大,想了想道:“王爷放心,属下定会尽一切的能力,打下长安,挖了慕容圭他姥姥的坟!要么成功,要么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把我老萧这颗脑袋拿去!”
本来应该是风萧萧易水寒的气氛,可是叫他说来,却多了几分喜感。庾璟年不由莞尔一笑。他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萧十三的肩膀对他道:“别的我也不多说,只希望你一路顺风。尽量留住你自己的这条命,免得将来你媳妇埋怨我!”
萧十三跟了庾璟年这么多年,庾璟年排兵布阵行军打仗的功夫,他学了个七八分,他人又机灵,随机应变的本事更是出神入化,庾璟年对他还是十分放心的。因为一切要保持高度的机密,庾璟年也不方便为他饯行,萧十三就悄无声息地出了襄阳。
七千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为了掩护萧十三撤走,庾璟年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以吸引慕容圭的注意力。
萧十三这才汇集了人马,沿着庾璟年和谢纯两人商量出来的路线向北燕进发。庾璟年成功吸引慕容圭的注意力,送走了萧十三之后,立刻收缩防线,摆出全力防守的姿态。
因为慕容圭手上的兵力是庾璟年的一倍有多,所以庾璟年采取这样的策略,并未引起慕容圭的怀疑。
因此谢纯给三皇子写了一份奏折,建议三皇子趁着北燕军队修整没有攻城的当口,赶紧整编军队,将所有的私兵置于统一的指挥之下,将各大家族自己的指挥官就地免职,而是在左右羽林卫中选拔一批中下层军官,接管这些军队。
三皇子早就想这么干了,因此大笔一挥,将这件光荣的差事交给了谢纯。
这绝对是最得罪人的一件差事,没有之一。
各大家族都觉得自己肯出动私兵帮助守城就算是仁至义尽了,现在让他们交出指挥权,那不是从他们的身上割肉一样吗,真是要了命了。
三皇子早就想这么干了,只不过他知道这件事让谁去干都干不成。因为没有人有这个协调能力,以前的谢纯也不行,因为他能力足够,但是地位差了点儿。不过他现在已经成了陈郡谢氏的宗主,又因为灭了河东裴氏满门,得了个“谢阎王”的雅号,成了全建康城人人谈之而变色的存在。所以三皇子决定让谢纯试一试。
谢纯果然雷厉风行,立刻将各大家族的宗主召集了起来,具体的谈判过程三皇子并不知晓,只知道“谢阎王”当场和众人拍了桌子,最后也不知怎么软硬兼施,硬是让众人同意了整编私兵的方案。
三皇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感叹道:“季平真乃神人也!”
谢纯成功收编了各大家族的私兵,谢家沈家为了作出榜样,首先放弃了家族私兵的指挥权。虽然兵员素质和羽林卫那样久经战阵的羽林卫不能同日而语,可是想来凭这些军队,三皇子还是看到了守住建康的希望。
只是让他心里难过的是,他给庾璟年接连写了几封书信,庾璟年却没有回一封信。
庾璟年忙着和慕容圭打仗,也许是没有时间吧,三皇子只能找这样的理由安慰自己。
荆州之战依旧打得精彩纷呈。到了慕容圭和庾璟年这个档次,一般的诱敌惑敌的伎俩根本就瞒不过两个人的火眼金睛,想要耍点阴谋诡计就能转变战局,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就像是两位武功高强的绝世高手,每个人都小心谨慎,不露丝毫破绽,你给我一拳,我给你一脚,归结到最后,还是要看谁更能挨,谁的耐力、持久力更强,谁的兵员素质更高,这些硬件条件。
慕容圭固然不能占领荆州全境,庾璟年想要收服益州,短期之内也绝无可能。
两人接连打了几场大战,水军陆军,都投入了较大的兵团作战,各自损失了数千军队之后,不约而同地收缩战线。他们这个层次的将领,没有绝对的把握,是绝不会把所有的筹码赌上,一把梭-哈掉的。
北燕的中军大帐中,慕容圭烦躁地在猩红的地毯上走来走去。建康、荆州两线受挫,都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慕容圭有些沉不住气了。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距离沈沅钰的距离越近,他就越是心浮气躁,没了以往的冷静从容处变不惊。他咬牙切齿道:“庾璟年,好一个庾璟年!”当年在司州的时候,庾璟年虽然初露锋芒,他却还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用铁甲骑兵将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如今四年过去了,他竟然成长到如斯的境地。用少于他的兵力就将他阻拦在荆州,庾璟年只是一个王爷,呆在荆州多久都没有问题。可是慕容圭却不同,他是皇帝,是北燕的最高统治者,御驾亲征,若是长时间不能返回老巢长安,那问题就很严重了,很有可能让有心人有机可乘。
从战略上说,两人相持不下,就是他输了。
慕容圭真的很不甘心。尤其是在沈沅钰的眼皮子底下,输给她的男人。
慕容圭豁然止步:“传我的命令,调集潼关的五万大军星夜驰援荆州。”
“陛下不可啊!”帐篷里立刻就跪下三四个位高权重的大臣。潼关乃是进入长安的门户,五万大军在那里驻守,主要是为了防备北魏人的突然攻击,若是把潼关的大军开进益州去,就相当与把长安的大门敞开了,等着北魏人进入。
万一北魏迅速平定了国内的战乱,挥师攻打长安怎么办?
老成持重之人自然立刻反对。
慕容圭面露狰狞:“北魏如今自顾不暇,哪里腾地出兵力攻打我大燕!只要再有五万大军,朕就可以在一个月内打败庾璟年,攻陷荆州,倒时候再让潼关的军队还军回去就是了。朕意已决,你们不要再劝朕了!”
慕容圭是下定了决心孤注一掷了。
很快潼关的军队就开到了荆州,慕容圭坐拥十五万大军,而庾璟年加上荆州军不过九万人,两人段数差不多,兵力上的差距无法用战略战术进行弥补,慕容圭很快开始了全面的进攻,庾璟年人数上吃亏太多,只能节节败退。襄阳外围的土地接连丢失。
一时之间,北燕占尽了优势。
庾璟年已经做好了与襄阳共存亡的准备。
322|岌岌可危
危机危机,有危险也有机遇。慕容圭此举,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全力对付庾璟年。庾璟年在错综复杂的战局中也发现了击败慕容圭打败北燕的一线机会。如今潼关防守的士兵只剩下千人,长安的守军也差不多都被慕容圭调到了荆州。若是能组织起一只大军奇袭拿下潼关,进而攻下长安。慕容圭就只能回军救援,到时候荆州益州之围自解,建康之围自解。
只是如今荆州和建康全都危若卵巢,兵员都是严重不足,这一支长途奔袭的部队又该从哪里凑出来呢?
庾璟年正在苦恼,有人给他送来一封密信,说是谢家现任家主谢纯写给他的密函。因为沈沅钰的关系,庾璟年对谢纯一向没有什么好感,不过荆州和建康两处战争中,谢纯无不是大放异彩,展现出优秀的大局观和超卓的能力,对于军事方面,往往也有独到的见解。
出于这些理由,庾璟年虽然不喜他这个人,可还是十分郑重地拆开他的密函。
谢纯在密函中开门见山地叫他组织一支军队,并且规划一条线路攻入北燕境内,直接端了北燕的老巢长安。并且在信中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策略。
两个人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
庾璟年放下信函,不由生出惺惺相惜的感觉。谢纯这小子,嘴巴毒,人也不讨喜,可不得不说他的能力真不是盖的。庾璟年受到了不少的启发。
庾璟年二话不说就给谢纯写了一封回信,将困难一一列举,叫他帮忙想法子解决。现在的问题其实就是两条,一是兵员太少,二是路线如何规划。想在慕容圭的眼皮子底下让几千上万的兵员脱离战斗,又不让他生出怀疑,真是谈何容易。
就这样,两人你来我往,通过密函交流切磋,很快一份长途奔袭长安的作战计划就被两个人慢慢地敲定了。
这一日,庾璟年将萧十三叫了过来,把自己和谢纯经过多日书信往来研究出来的作战计划讲给萧十三听。
突袭长安的计划,太过复杂,谁也不知道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只有萧十三这种身经百战,又随机应变能力极强的人才最为合适。这是庾璟年和谢纯两人共同的想法。
萧十三看完了这份计划书,也被计划中异想天开的想法给震撼住了。他原来觉得慕容圭是个疯狂的赌徒,现在看来,庾璟年也同样是。
只是一转念他就想明白了。如今慕容圭军队太多,荆州早晚守不住,荆州若破,建康也很快就失守,到时候大晋都不在了,庾璟年玩命儿地赌一把,也不算什么了。
庾璟年态度严肃地拍着萧十三的肩膀:“我已经派人去建康,安排阿钰和金灵她们的后路了。”意思是他对战争的未来走向也并不持乐观的态度。“别的我也不多说了,我只能给你七千兵马,若你不能按照计划所列拿下长安,就证明天要亡我大晋,襄阳城破之日,我会殉城而死!”
萧十三只觉得鸭梨山大,想了想道:“王爷放心,属下定会尽一切的能力,打下长安,挖了慕容圭他姥姥的坟!要么成功,要么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把我老萧这颗脑袋拿去!”
本来应该是风萧萧易水寒的气氛,可是叫他说来,却多了几分喜感。庾璟年不由莞尔一笑。他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萧十三的肩膀对他道:“别的我也不多说,只希望你一路顺风。尽量留住你自己的这条命,免得将来你媳妇埋怨我!”
萧十三跟了庾璟年这么多年,庾璟年排兵布阵行军打仗的功夫,他学了个七八分,他人又机灵,随机应变的本事更是出神入化,庾璟年对他还是十分放心的。因为一切要保持高度的机密,庾璟年也不方便为他饯行,萧十三就悄无声息地出了襄阳。
七千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为了掩护萧十三撤走,庾璟年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以吸引慕容圭的注意力。
萧十三这才汇集了人马,沿着庾璟年和谢纯两人商量出来的路线向北燕进发。庾璟年成功吸引慕容圭的注意力,送走了萧十三之后,立刻收缩防线,摆出全力防守的姿态。
因为慕容圭手上的兵力是庾璟年的一倍有多,所以庾璟年采取这样的策略,并未引起慕容圭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