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榆靠着椅背,一只手无意识的在桌子上敲了敲,慢慢思考做个电饭煲的难度,其实原理都是相通的,但就怕功率太大,一直围绕着他们的难题也就是这个。
“那就做电饭煲吧,既能煮饭,又能烧米汤,还能馏馒头,算是一举多得,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功率和电线能不能支撑的住。”
周教授难得没去实验室,听他们讨论了半天,现在突然发言道:“功率只要不超过600,基本都可以。”
这下问题算是解决了一半,剩下那一半,顾杰领了去:“等会我去实验,看看目前电线能承受的最大功率,实在不行的话——”
高峰突然站起来,这话他早想说了:“换电线吧,把家里的电线全部换掉,听说苏国正在搞基建,这方面咱们迟早也要搞,宜早不宜迟,趁着现在外汇挣得多,干脆从苏国买点绝缘塑胶套,咱也研究研究自己生产,就不信做不出来。”
厂里能同意?这投入有点大吧。
厂里还真同意了,具体怎么操作的大家并不知道,只晓得去苏国送货的人回来时带了一卷塑料管,高厂长神秘兮兮的交给苏榆,让他们秘密研究。
苏榆有点蒙,咋感觉像是偷的人家的。
“托人买的,目前苏国最顶尖的技术,”高厂长拍了拍她的肩膀,眨了眨眼道:“洛班知道吧,你懂的。”
这是买通了内部人员?不得不说高厂长这个人路子有点野。
研究上的事并不是一蹴而就能成的,作为工程师最先要学会的就是接受失败,这是他们每天都要经历的。
苏榆下了班去接妙妙,小孩怀里抱着个罐头瓶子,宝贝的很。
苏榆瞅了一眼头皮发麻,竟然是满满一瓶子的蚯蚓。
这群倒霉孩子。
工厂生活丰富多彩,周末放电影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即便是去年猛加班的那几个月,都没有断过。
苏榆觉得对小孩子眼睛不好,一直没给妙妙看,结果这天吃过晚饭,小朋友自己背着小书包说要去上学。
这个点上什么学?
韩尚给苏榆使了个眼色,俩大人没反对,吃过饭,悄悄跟在小屁孩后头,只见人家先在宿舍楼前成功跟几个小孩接上头,然后在豆子的带领之下,浩浩荡荡朝文化宫走去。
分明就是去看电影的。
不知道谁给出的歪点子,孩子不光学会了撒谎,还知道了暗度陈仓,只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光他俩不放心,同样不放心的小林和马超群,也是鬼鬼祟祟的跟在后头,再后头是苏榆和韩尚,后面不知道还有没有。
孩子们坐在最前面,苏榆知道她在哪也没揪着耳朵拎回家。
说起来这还是她和韩尚第一次一起看电影,以前在操场上放的不算,那时候四周都是人,路灯明晃晃的,半点氛围都没有。
现在挪到文化宫了倒还像模像样,文化宫的大厅建的不错,像是以前的大剧院,坐在观众席上四周黑漆漆的,苏榆找了个人少的角落,既可以看到妙妙,又免得跟人扎堆,看电影最烦旁边有人说话。
新出的片子,这部苏榆没看过觉得还挺有趣,韩尚的胳膊随意的搭在她的椅背上,他总爱这样,苏榆也没在意。
这个时候的人都喜欢坐前面,苏榆这边人不多,三三两两的分散坐着。
其他几对明显是情侣的小年轻,私底下早已悄悄牵上了手。
韩尚对电影不敢兴趣,悄摸观察别人,人家牵手他也勾住苏榆的手指,人家羞答答的把人搂进怀里,他的胳膊往下滑到苏榆腰侧,大手覆盖住她的半侧腰腹,不老实的从衣服下摆钻进去。
黑暗成了某人最好的保护色。
苏榆身子一僵,这家伙想干嘛,把他的手从腰上拿开。
“别闹,看电影。”苏榆小声道。
“你说什么,没听见。”韩尚顺势把人楼住,凑到她耳边悄声问。
苏榆推开他的头,那点小心思明晃晃的,当谁不知道呢。
韩尚心里呵了一声,真当治不了你啊。
揽着人把她放倒在腿上,随即低头堵住即将出口的惊呼。
苏榆躺在他的腿上,前面不时有人小声讨论着剧情,她的嘴唇发麻,舌尖四处躲闪着,奈何大手不断作乱,城门失守的下场是里面的小鱼任人宰割。
整部电影只看了开头半个小时,直到结束,苏榆都没能再看一眼。
电影结束,俩人等别人都走了才出去。
“咦,苏总工和韩工也来啦,刚刚怎么没瞧见你们?”放电影的依旧是高红爱人,他现在收了个徒弟,正指挥小年轻干活,回头就瞧见起身准备离开的夫妻俩。
“跟着妙妙来的。”韩尚轻描淡写道。
高红爱人闻言笑呵呵道:“这几个皮孩子,我还当你俩心咋这么大,就放心孩子这么出来看电影,原来在后面跟着呢。”
赶在妙妙到家之前,夫妻俩先回了家,等妙妙回来,迎接她的将是什么,就要看她的具体表现了。
第77章 婚后五九
“去上学了?”
小家伙眼珠子骨碌碌转了半天, 低着头对手指:“看电影去了。”
没想到老实承认了,奶声奶气的让人生不起气来。
努力憋着笑,苏榆面无表情的问:“和谁去的?”
“豆子哥哥。”
“还有谁?”
“军军,小柱, 大丫, 妞妞……”掰着手指头竟还数了起来,得亏她记性好, 一个不差, 全给报了出来。
“知道错在哪了吗?”
“不知道——”
“嗯?”
“知道, 妈妈不让看电影,可是军军哥哥他们都看过……”说着还委屈起来了,噘着嘴,眼眶噙着泪, 小可怜样儿看的韩尚想制止这场审判。
苏榆:“还错在哪了?”
“没有了。”
“你走的时候跟妈妈说去上学了, 结果呢,小心明天变长鼻子。”韩尚提示了一句。
小家伙顿时瞪大眼睛, 立刻捂住自己的鼻子。
“还错在哪了?”苏榆又问了一句。
声音从手掌下传出来, 瓮声瓮气的:“不该跟妈妈撒谎。”
“以后还敢不敢了?”
“不敢了。”
行了,洗澡去吧, 闹到这么晚, 大人也跟着折腾一回。
直到临睡前, 小家伙还在担心明天鼻子会不会变长, 瞧着忐忑的很, 韩尚哄了半天才睡着。
马上进入三月,江南这个时候已经是春花似锦,烟雨蒙蒙。
张大娘先后娶了三个儿媳妇,只剩下最小的儿子四牛没有结婚, 原先买下的苏榆家那套房子已经住了两对小夫妻,又因为先后添了孩子,日常吵吵闹闹免不了有些摩擦。
“你说这生儿子干啥,还不如小榆懂事,有啥好东西都想着咱们,小风扇,缝纫机,还有那什么洗衣机,听说贵的很,现在都出口苏国去了,咱国内想买都买不到。”早上跟婆婆在院子里捡豆子,张大娘捶捶腰,感叹道。
她是真把苏榆当闺女看的,这些年来不断地往京市寄东西,熏鸡,腊肠,火腿,都是实打实的肉,还有各种豆干和腌菜,苏榆家的餐桌每年有半年时间都在吃这些东西。
每回苏榆一寄东西回来,在附近准会引起一番轰动,刚开始的小风扇,连乡长家都没有,后来又是缝纫机,还是电动的,各大省会城市倒是能买到,但也要颇废一番周折,供应不足始终是华国市场的主旋律。
等到洗衣机被寄回来时,周遭的邻居纷纷羡慕的过来围观。
好听话不要钱似的往外倒,无非是想着连阴雨的时候借她家的洗衣机甩干衣服。
张大娘硬气的很,跟她对脾气人品不错的都很好说话,那些只想着占便宜的,自然是半点便宜都沾不着,这个时候的电器都宝贝的很,就算出去说三道四,人家不借给你用也是合情合理。
“五天前洗的衣服,现在还没干,只能挂在屋檐下通风的地方,不然过几天准发霉。”最让人无奈的地方就是如此。
洗衣机的滞销和出口苏国后的紧俏,使得国内的市场需求量大了许多。
但是真没有货源,光是出口苏国,洗衣机的单子已经排到年底,国内现在是一机难求。
“你就知足吧,大牛他们几个孩子哪里不好了,哪回不舒服不都是哥几个去给你买的药,前年发烧你忘了,不还是大牛背着你去的医院,各有各的好,你要非说闺女比儿子好,那可说不准。”张阿婆年纪越发大了,眼神没以前那么好,仍坚持戴着老花镜捡豆子,给国家供的豆腐,豆子一定不能有发霉的。
这个时节的江南,天天下不完的雨,屋里的东西最爱发霉,打开衣柜,一股子霉味扑鼻而来。
潮湿是江南的代名词,苏榆曾经厌恶这种潮湿,现在又颇为怀念以往的种种,就连住了没多久的苏家小院,在午夜梦回时,都清晰的浮现在眼前。
“想家了?”
她的恍惚被韩尚看在眼里,临睡前抵着人低声询问。
“有点,”苏榆低着头,想家了。
“国庆节不忙的话要不回去看看?”
苏榆下意识想要拒绝,回头一想,倒也可行,有些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并不是你说适应就能适应的。
日子一成不变的忙碌,电饭煲的研究并不顺利,而第一批生产出来的吹风机已经随着洗衣机被运送到了苏国。
莫斯科的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龙。
“华国人真厉害,洗衣机绝对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吹风机也好用,家里现在根本离不开这些电器。”
苏国缺乏日用品,是近些年不可避免的事实,甚至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苏国内部依旧如此。
因为有了华国进口的这些家用电器,苏国工人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新领导迅速站稳跟脚。
而给了塔克印象极深的华国家属院,也让他一直念念不忘至今。
随着施政方针的不断推进,苏国在五四年的夏天,开始大搞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是个慢功夫,机械厂因为高峰的提议,渐渐把厂房和家属院的电线全部换掉了,财大气粗的机械厂表示不差这点钱。
内部人员优先供应,苏榆家也终于用上了吹风机。
“这种电线其实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电线外层要是换成热缩的套子,绝缘效果肯定更好。”苏榆一边吹着头发,一边跟韩尚说着话。
新研制出的吹风机噪声大的很,怕吵着妙妙,她在客厅吹头发,还得把卧室的门关上。
“上次高厂长从苏国买的那种塑料管,研究的怎么样,能用吗?”韩尚还记得这事。
提起这个苏榆就郁闷,能用肯定是能用,但是他们自己生产不出来,把东西给了塑胶厂,人家直接来了句做不了,你说能咋办。
难道真要花大价钱从苏国买,谁都知道不可能,要说重工业的发展其实离不开电力,煤炭,石油化工和冶铁炼钢这几种。
而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加,华国的电网铺设与供应都将面临巨大考验。
“那就做电饭煲吧,既能煮饭,又能烧米汤,还能馏馒头,算是一举多得,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功率和电线能不能支撑的住。”
周教授难得没去实验室,听他们讨论了半天,现在突然发言道:“功率只要不超过600,基本都可以。”
这下问题算是解决了一半,剩下那一半,顾杰领了去:“等会我去实验,看看目前电线能承受的最大功率,实在不行的话——”
高峰突然站起来,这话他早想说了:“换电线吧,把家里的电线全部换掉,听说苏国正在搞基建,这方面咱们迟早也要搞,宜早不宜迟,趁着现在外汇挣得多,干脆从苏国买点绝缘塑胶套,咱也研究研究自己生产,就不信做不出来。”
厂里能同意?这投入有点大吧。
厂里还真同意了,具体怎么操作的大家并不知道,只晓得去苏国送货的人回来时带了一卷塑料管,高厂长神秘兮兮的交给苏榆,让他们秘密研究。
苏榆有点蒙,咋感觉像是偷的人家的。
“托人买的,目前苏国最顶尖的技术,”高厂长拍了拍她的肩膀,眨了眨眼道:“洛班知道吧,你懂的。”
这是买通了内部人员?不得不说高厂长这个人路子有点野。
研究上的事并不是一蹴而就能成的,作为工程师最先要学会的就是接受失败,这是他们每天都要经历的。
苏榆下了班去接妙妙,小孩怀里抱着个罐头瓶子,宝贝的很。
苏榆瞅了一眼头皮发麻,竟然是满满一瓶子的蚯蚓。
这群倒霉孩子。
工厂生活丰富多彩,周末放电影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即便是去年猛加班的那几个月,都没有断过。
苏榆觉得对小孩子眼睛不好,一直没给妙妙看,结果这天吃过晚饭,小朋友自己背着小书包说要去上学。
这个点上什么学?
韩尚给苏榆使了个眼色,俩大人没反对,吃过饭,悄悄跟在小屁孩后头,只见人家先在宿舍楼前成功跟几个小孩接上头,然后在豆子的带领之下,浩浩荡荡朝文化宫走去。
分明就是去看电影的。
不知道谁给出的歪点子,孩子不光学会了撒谎,还知道了暗度陈仓,只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光他俩不放心,同样不放心的小林和马超群,也是鬼鬼祟祟的跟在后头,再后头是苏榆和韩尚,后面不知道还有没有。
孩子们坐在最前面,苏榆知道她在哪也没揪着耳朵拎回家。
说起来这还是她和韩尚第一次一起看电影,以前在操场上放的不算,那时候四周都是人,路灯明晃晃的,半点氛围都没有。
现在挪到文化宫了倒还像模像样,文化宫的大厅建的不错,像是以前的大剧院,坐在观众席上四周黑漆漆的,苏榆找了个人少的角落,既可以看到妙妙,又免得跟人扎堆,看电影最烦旁边有人说话。
新出的片子,这部苏榆没看过觉得还挺有趣,韩尚的胳膊随意的搭在她的椅背上,他总爱这样,苏榆也没在意。
这个时候的人都喜欢坐前面,苏榆这边人不多,三三两两的分散坐着。
其他几对明显是情侣的小年轻,私底下早已悄悄牵上了手。
韩尚对电影不敢兴趣,悄摸观察别人,人家牵手他也勾住苏榆的手指,人家羞答答的把人搂进怀里,他的胳膊往下滑到苏榆腰侧,大手覆盖住她的半侧腰腹,不老实的从衣服下摆钻进去。
黑暗成了某人最好的保护色。
苏榆身子一僵,这家伙想干嘛,把他的手从腰上拿开。
“别闹,看电影。”苏榆小声道。
“你说什么,没听见。”韩尚顺势把人楼住,凑到她耳边悄声问。
苏榆推开他的头,那点小心思明晃晃的,当谁不知道呢。
韩尚心里呵了一声,真当治不了你啊。
揽着人把她放倒在腿上,随即低头堵住即将出口的惊呼。
苏榆躺在他的腿上,前面不时有人小声讨论着剧情,她的嘴唇发麻,舌尖四处躲闪着,奈何大手不断作乱,城门失守的下场是里面的小鱼任人宰割。
整部电影只看了开头半个小时,直到结束,苏榆都没能再看一眼。
电影结束,俩人等别人都走了才出去。
“咦,苏总工和韩工也来啦,刚刚怎么没瞧见你们?”放电影的依旧是高红爱人,他现在收了个徒弟,正指挥小年轻干活,回头就瞧见起身准备离开的夫妻俩。
“跟着妙妙来的。”韩尚轻描淡写道。
高红爱人闻言笑呵呵道:“这几个皮孩子,我还当你俩心咋这么大,就放心孩子这么出来看电影,原来在后面跟着呢。”
赶在妙妙到家之前,夫妻俩先回了家,等妙妙回来,迎接她的将是什么,就要看她的具体表现了。
第77章 婚后五九
“去上学了?”
小家伙眼珠子骨碌碌转了半天, 低着头对手指:“看电影去了。”
没想到老实承认了,奶声奶气的让人生不起气来。
努力憋着笑,苏榆面无表情的问:“和谁去的?”
“豆子哥哥。”
“还有谁?”
“军军,小柱, 大丫, 妞妞……”掰着手指头竟还数了起来,得亏她记性好, 一个不差, 全给报了出来。
“知道错在哪了吗?”
“不知道——”
“嗯?”
“知道, 妈妈不让看电影,可是军军哥哥他们都看过……”说着还委屈起来了,噘着嘴,眼眶噙着泪, 小可怜样儿看的韩尚想制止这场审判。
苏榆:“还错在哪了?”
“没有了。”
“你走的时候跟妈妈说去上学了, 结果呢,小心明天变长鼻子。”韩尚提示了一句。
小家伙顿时瞪大眼睛, 立刻捂住自己的鼻子。
“还错在哪了?”苏榆又问了一句。
声音从手掌下传出来, 瓮声瓮气的:“不该跟妈妈撒谎。”
“以后还敢不敢了?”
“不敢了。”
行了,洗澡去吧, 闹到这么晚, 大人也跟着折腾一回。
直到临睡前, 小家伙还在担心明天鼻子会不会变长, 瞧着忐忑的很, 韩尚哄了半天才睡着。
马上进入三月,江南这个时候已经是春花似锦,烟雨蒙蒙。
张大娘先后娶了三个儿媳妇,只剩下最小的儿子四牛没有结婚, 原先买下的苏榆家那套房子已经住了两对小夫妻,又因为先后添了孩子,日常吵吵闹闹免不了有些摩擦。
“你说这生儿子干啥,还不如小榆懂事,有啥好东西都想着咱们,小风扇,缝纫机,还有那什么洗衣机,听说贵的很,现在都出口苏国去了,咱国内想买都买不到。”早上跟婆婆在院子里捡豆子,张大娘捶捶腰,感叹道。
她是真把苏榆当闺女看的,这些年来不断地往京市寄东西,熏鸡,腊肠,火腿,都是实打实的肉,还有各种豆干和腌菜,苏榆家的餐桌每年有半年时间都在吃这些东西。
每回苏榆一寄东西回来,在附近准会引起一番轰动,刚开始的小风扇,连乡长家都没有,后来又是缝纫机,还是电动的,各大省会城市倒是能买到,但也要颇废一番周折,供应不足始终是华国市场的主旋律。
等到洗衣机被寄回来时,周遭的邻居纷纷羡慕的过来围观。
好听话不要钱似的往外倒,无非是想着连阴雨的时候借她家的洗衣机甩干衣服。
张大娘硬气的很,跟她对脾气人品不错的都很好说话,那些只想着占便宜的,自然是半点便宜都沾不着,这个时候的电器都宝贝的很,就算出去说三道四,人家不借给你用也是合情合理。
“五天前洗的衣服,现在还没干,只能挂在屋檐下通风的地方,不然过几天准发霉。”最让人无奈的地方就是如此。
洗衣机的滞销和出口苏国后的紧俏,使得国内的市场需求量大了许多。
但是真没有货源,光是出口苏国,洗衣机的单子已经排到年底,国内现在是一机难求。
“你就知足吧,大牛他们几个孩子哪里不好了,哪回不舒服不都是哥几个去给你买的药,前年发烧你忘了,不还是大牛背着你去的医院,各有各的好,你要非说闺女比儿子好,那可说不准。”张阿婆年纪越发大了,眼神没以前那么好,仍坚持戴着老花镜捡豆子,给国家供的豆腐,豆子一定不能有发霉的。
这个时节的江南,天天下不完的雨,屋里的东西最爱发霉,打开衣柜,一股子霉味扑鼻而来。
潮湿是江南的代名词,苏榆曾经厌恶这种潮湿,现在又颇为怀念以往的种种,就连住了没多久的苏家小院,在午夜梦回时,都清晰的浮现在眼前。
“想家了?”
她的恍惚被韩尚看在眼里,临睡前抵着人低声询问。
“有点,”苏榆低着头,想家了。
“国庆节不忙的话要不回去看看?”
苏榆下意识想要拒绝,回头一想,倒也可行,有些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并不是你说适应就能适应的。
日子一成不变的忙碌,电饭煲的研究并不顺利,而第一批生产出来的吹风机已经随着洗衣机被运送到了苏国。
莫斯科的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龙。
“华国人真厉害,洗衣机绝对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吹风机也好用,家里现在根本离不开这些电器。”
苏国缺乏日用品,是近些年不可避免的事实,甚至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苏国内部依旧如此。
因为有了华国进口的这些家用电器,苏国工人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新领导迅速站稳跟脚。
而给了塔克印象极深的华国家属院,也让他一直念念不忘至今。
随着施政方针的不断推进,苏国在五四年的夏天,开始大搞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是个慢功夫,机械厂因为高峰的提议,渐渐把厂房和家属院的电线全部换掉了,财大气粗的机械厂表示不差这点钱。
内部人员优先供应,苏榆家也终于用上了吹风机。
“这种电线其实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电线外层要是换成热缩的套子,绝缘效果肯定更好。”苏榆一边吹着头发,一边跟韩尚说着话。
新研制出的吹风机噪声大的很,怕吵着妙妙,她在客厅吹头发,还得把卧室的门关上。
“上次高厂长从苏国买的那种塑料管,研究的怎么样,能用吗?”韩尚还记得这事。
提起这个苏榆就郁闷,能用肯定是能用,但是他们自己生产不出来,把东西给了塑胶厂,人家直接来了句做不了,你说能咋办。
难道真要花大价钱从苏国买,谁都知道不可能,要说重工业的发展其实离不开电力,煤炭,石油化工和冶铁炼钢这几种。
而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加,华国的电网铺设与供应都将面临巨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