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六郎在晋阳,住处离明华坊一望之隔,罗九郎逗留晋阳,自是住在兄长的宅院里,兄弟两个这日闲来无事,正说起一些家常事务——
“冯家阿姐已经定下亲事,至迟七月,便将远嫁邠州,厚意欲这回归太谷,便送上贺仪,虽知六哥无颜登门,到底你俩也有一段夫妻情份,或许厚可转交仪礼,也算替六哥表示祝福之意。”
九郎口中这位冯家阿姐,便是罗六郎的前妻,和离后在娘家住了数载,眼下却又定了姻缘。
罗六郎叹了口气:“我对阿冯很是愧疚,的确无颜相见,倒是九弟不惧流言,一直还与阿冯书信来往。”
“冯家阿姐本是冰雪聪明之人,当年对六哥虽有不满,却也是情深意重,一时想不开,忧郁至病,越发心灰意冷,我不过略微开导,助她重获自信,连阿姐女子之身尚不介意那些蜚议,厚堂堂男儿何需瞻前顾后?六哥此时醒悟,并感愧对,理当亲口致歉,也算彻底了断这桩心结。”
罗六郎越发红了脸:“我若登门,必定会被冯三郎等大棒驱逐。”
见九郎还要再劝,罗六郎连连摆手:“还是九弟代转歉意吧,阿冯也未必再想见我,她既然再得良缘,还是彻底把我这人忘记更好。”
罗九郎想了一想,倒是认同:“也是,六哥原就配不上阿姐,又早已了断情缘,今后还是莫有纠葛为佳。”
罗六郎向弟弟肩膀擂了一拳:“你就不能给我留点脸面?”
罗九一脸鄙夷:“就你,有甚资格讨要脸面?那万秋山,虽也有些薄才,性情却极偏执,又有失真诚,我早便提醒六哥,莫与这女子勾三搭四,六哥倒好,为这么个女子,竟然指斥阿姐虚荣阴毒,甚至不敌他人脚趾,你让阿姐如何不万念俱灰、忧怨满腹?”
罗六郎忍不住起身举揖:“九弟,事情过去了这么久,为兄也是悔不当初,你就口下留情吧。”
又连忙转移话题:“自毛大尹昂首挺胸从太谷‘杀回’晋阳,眼看已经过了两日,怎么关于纪伦那案子,还没有定论?”
“既无定论,想必是王妃果然筹划得当,否则依毛维性情,晋阳城这时已经物议沸腾了。”
“可我打听得,太谷许多民众,已经相信了对晋王妃之指控,毕竟明德寺后山,当真掘出不少尸骨,而纪伦也业已认罪。”
“放心吧,只要晋阳不乱,一切便仍在控制当中。”罗九郎这时却信心十足,并没有发现自家兄长吁了口气——
很好,九弟总算不再纠缠往日过错了。
又说十一娘,其实此刻正在面对毛维党气势汹汹的质疑,并不是毛维移了性情,原来他虽然取得了纪伦的罪供,无奈的是明空及那两个帮凶不知所终,而单凭纪伦交待,当然不能将晋王系定罪,他这时也不敢威胁纪伦诬陷,于是倒沉寂了两日,与诸位谋士商量后,方才决定兴师问罪。
自然没有让纪伦这个凶犯出面,而是带了重要见证伍世佑来王府。
“本官已然察实,纪伦为了霸占民田,任太谷令时,先后残害百姓十二家,共四十人!又有人证见闻,指控晋王妃暗杀阳曲、文水二令,而此人证,正为揭发纪伦恶行者,王妃,本官身为太原尹,闻知此重大恶案,当然不能置之不理,是以还请王妃给予本官交待。”
十一娘也没有与毛维争锋相对,更加不会怒斥他诬陷诋毁,甚至很是理解与安慰:“大尹为无辜惨死主持公道,自然无可厚非,不过……大尹这回,却是中了潘辽佃作阴谋挑拨之计。”
毛维“哈哈”大笑两声:“王妃是说人证伍世佑为敌国佃作?”
伍世佑被这话吓得冷汗直冒,连忙辩白:“王妃可不能血口喷人,草民虽为孤儿,却身家清白,绝不是佃作。”
十一娘温文一笑:“伍小郎君不需惊惧,我相信你并非敌国佃作,也信你之所以举告不法,是为惨死无辜不平,并没有诬告之嫌……不过小郎君,你之所以指控我暗害二令,其实也是听信纪伦家仆一面之辞,这你可承认?”
伍世佑见王妃温柔可亲,惊惧顿消,颔首说道:“是,小人确是听那埋尸二人提及。”
“未知小郎可还能指认那二人?”
“当然不曾忘记二人容貌。”
十一娘又是一笑:“很好,那么小郎稍候可在八人当中,指认出埋尸者。”
毛维又惊又疑,他几乎翻遍了整个太谷,也没有能寻获那两个帮凶,难道真是落到了晋王系手里?
事实胜于雄辩,当伍世佑准确指认出凶手,毛维倒也无话可说。
“大尹便听一听,此二凶手口供,便知纪伦案前因后果。”
此二敌间虽怀必死之心,却当真被晋王妃让他们荣华富贵活着的“承诺”恐吓住,因为如此一来,潘博必然会对二人家小痛下杀手,二人但求速死,才能换得家小平安,在别无选择之下,只好向晋王妃投诚。
二人虽不知明空手中掌控的其余佃作,但对明空身份却有所知闻,这时当着毛维的面,又交待了一回。
“明空并非安东王佃作,而是北辽萧氏子弟,并无意间听其提及,似乎直接受令于北辽大王子。”
再将明空如何建议纪伦霸占民田,一边投诚毛维,一边取信晋王府的事分说仔细,连明空意欲利用毛维私欲挑生民乱的事都一齐招供了。
毛维羞得唇如樱脂:“那贼秃一派胡言!本官哪里会抵抗新政,又怎会不顾大局,只图打压殿下?下官可是诚心听奉殿下、王妃差遣,不过是在一些事务上政见不合而已。”
十一娘也懒得拆穿毛维,颔首表示认同:“无非敌间片面之见而已,太过自信能够成功挑拨离间……毛大尹既知真相,那么该当明白,此时有外患威胁,为了不让敌间得逞,务必平息物议,依我看来,毛大尹当与我联名上谏,将此二敌间当众处死,又有纪伦,犯弥天大罪,万死难赎,亦当明正典刑,至于明空……我之意见是,或可饶其不死,交大理寺软禁。”
“这是为何?”毛维愕然。
“据我打探得知,北辽王因宠幸舒妃,欲立庶子为储,大王子虽是嫡后所出,又有萧氏作为助力,是否得储尚不好说,而明空正是大王子拥趸,若造成其叛国之嫌,说不定大王子会被牵连,北辽储位之争一旦激化,于时局而言,不无益处。”
毛维虽心怀不甘,并不情愿白白错失这回打击晋王府的机会,奈何关键几人却被晋王妃率先控制,又察明其为北辽佃作,甚至供认不讳,毛维纵然固执己见,也只能被王妃弹劾个是非不明不顾大局,在这样的情况下,岂不坐实了敌间的断定,背上为图私欲抵制新政的罪名?
也只好采纳王妃的建议,当真是联名上奏此案详细,报请朝廷处治。
因为事涉战局,这回上书启用了六百里加急,故而七日之内,便收到了太后的处治意见。
贺烨阅后,气得险些没有将诏令一把撕裂!
“宣告纪伦是被敌间陷害,将其无罪释放,再造成忧疾而亡,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十一娘冷笑道:“盖因纪伦之恶,关系官制腐败,太后不愿承担放纵之过罢了,于是将所有罪责尽推敌间,好公示臣民,在她统治下,政治仍旧清明。”
纪伦区区一介县令,生死不值一提,然而其行为背后,揭露的却是官制之谬,据纪伦罪供,之所以贪占民田,也是“逼不得已”,因为清正严明不能得到擢升,只能靠私财贿赂上官,方有晋升之望,这一罪供,无疑触怒了太后,虽然不会轻饶纪伦,但也绝不容许其罪行涉及在她执政下,已经腐朽不堪的官制。
因为此案是经不住展开的。
要是展开,不说吏部诸多官员尽被牵连,便是谢、韦等国相也难逃其咎。
纪伦虽必死,便太后更加乐见的是他清白无辜的死去。
太后告诫十一娘:既纪伦甚得民心,为防万一,不得公布其罪行。
而至于明空,倒是允十一娘所谏,押送长安,又那两个死士,在晋阳当众斩首。
“也只能如此了。”十一娘轻轻一叹,随手将太后那纸诏令交给江迂:“送予毛维吧,纪伦案既是他主办察获,当然也当由他审决。”
“冯家阿姐已经定下亲事,至迟七月,便将远嫁邠州,厚意欲这回归太谷,便送上贺仪,虽知六哥无颜登门,到底你俩也有一段夫妻情份,或许厚可转交仪礼,也算替六哥表示祝福之意。”
九郎口中这位冯家阿姐,便是罗六郎的前妻,和离后在娘家住了数载,眼下却又定了姻缘。
罗六郎叹了口气:“我对阿冯很是愧疚,的确无颜相见,倒是九弟不惧流言,一直还与阿冯书信来往。”
“冯家阿姐本是冰雪聪明之人,当年对六哥虽有不满,却也是情深意重,一时想不开,忧郁至病,越发心灰意冷,我不过略微开导,助她重获自信,连阿姐女子之身尚不介意那些蜚议,厚堂堂男儿何需瞻前顾后?六哥此时醒悟,并感愧对,理当亲口致歉,也算彻底了断这桩心结。”
罗六郎越发红了脸:“我若登门,必定会被冯三郎等大棒驱逐。”
见九郎还要再劝,罗六郎连连摆手:“还是九弟代转歉意吧,阿冯也未必再想见我,她既然再得良缘,还是彻底把我这人忘记更好。”
罗九郎想了一想,倒是认同:“也是,六哥原就配不上阿姐,又早已了断情缘,今后还是莫有纠葛为佳。”
罗六郎向弟弟肩膀擂了一拳:“你就不能给我留点脸面?”
罗九一脸鄙夷:“就你,有甚资格讨要脸面?那万秋山,虽也有些薄才,性情却极偏执,又有失真诚,我早便提醒六哥,莫与这女子勾三搭四,六哥倒好,为这么个女子,竟然指斥阿姐虚荣阴毒,甚至不敌他人脚趾,你让阿姐如何不万念俱灰、忧怨满腹?”
罗六郎忍不住起身举揖:“九弟,事情过去了这么久,为兄也是悔不当初,你就口下留情吧。”
又连忙转移话题:“自毛大尹昂首挺胸从太谷‘杀回’晋阳,眼看已经过了两日,怎么关于纪伦那案子,还没有定论?”
“既无定论,想必是王妃果然筹划得当,否则依毛维性情,晋阳城这时已经物议沸腾了。”
“可我打听得,太谷许多民众,已经相信了对晋王妃之指控,毕竟明德寺后山,当真掘出不少尸骨,而纪伦也业已认罪。”
“放心吧,只要晋阳不乱,一切便仍在控制当中。”罗九郎这时却信心十足,并没有发现自家兄长吁了口气——
很好,九弟总算不再纠缠往日过错了。
又说十一娘,其实此刻正在面对毛维党气势汹汹的质疑,并不是毛维移了性情,原来他虽然取得了纪伦的罪供,无奈的是明空及那两个帮凶不知所终,而单凭纪伦交待,当然不能将晋王系定罪,他这时也不敢威胁纪伦诬陷,于是倒沉寂了两日,与诸位谋士商量后,方才决定兴师问罪。
自然没有让纪伦这个凶犯出面,而是带了重要见证伍世佑来王府。
“本官已然察实,纪伦为了霸占民田,任太谷令时,先后残害百姓十二家,共四十人!又有人证见闻,指控晋王妃暗杀阳曲、文水二令,而此人证,正为揭发纪伦恶行者,王妃,本官身为太原尹,闻知此重大恶案,当然不能置之不理,是以还请王妃给予本官交待。”
十一娘也没有与毛维争锋相对,更加不会怒斥他诬陷诋毁,甚至很是理解与安慰:“大尹为无辜惨死主持公道,自然无可厚非,不过……大尹这回,却是中了潘辽佃作阴谋挑拨之计。”
毛维“哈哈”大笑两声:“王妃是说人证伍世佑为敌国佃作?”
伍世佑被这话吓得冷汗直冒,连忙辩白:“王妃可不能血口喷人,草民虽为孤儿,却身家清白,绝不是佃作。”
十一娘温文一笑:“伍小郎君不需惊惧,我相信你并非敌国佃作,也信你之所以举告不法,是为惨死无辜不平,并没有诬告之嫌……不过小郎君,你之所以指控我暗害二令,其实也是听信纪伦家仆一面之辞,这你可承认?”
伍世佑见王妃温柔可亲,惊惧顿消,颔首说道:“是,小人确是听那埋尸二人提及。”
“未知小郎可还能指认那二人?”
“当然不曾忘记二人容貌。”
十一娘又是一笑:“很好,那么小郎稍候可在八人当中,指认出埋尸者。”
毛维又惊又疑,他几乎翻遍了整个太谷,也没有能寻获那两个帮凶,难道真是落到了晋王系手里?
事实胜于雄辩,当伍世佑准确指认出凶手,毛维倒也无话可说。
“大尹便听一听,此二凶手口供,便知纪伦案前因后果。”
此二敌间虽怀必死之心,却当真被晋王妃让他们荣华富贵活着的“承诺”恐吓住,因为如此一来,潘博必然会对二人家小痛下杀手,二人但求速死,才能换得家小平安,在别无选择之下,只好向晋王妃投诚。
二人虽不知明空手中掌控的其余佃作,但对明空身份却有所知闻,这时当着毛维的面,又交待了一回。
“明空并非安东王佃作,而是北辽萧氏子弟,并无意间听其提及,似乎直接受令于北辽大王子。”
再将明空如何建议纪伦霸占民田,一边投诚毛维,一边取信晋王府的事分说仔细,连明空意欲利用毛维私欲挑生民乱的事都一齐招供了。
毛维羞得唇如樱脂:“那贼秃一派胡言!本官哪里会抵抗新政,又怎会不顾大局,只图打压殿下?下官可是诚心听奉殿下、王妃差遣,不过是在一些事务上政见不合而已。”
十一娘也懒得拆穿毛维,颔首表示认同:“无非敌间片面之见而已,太过自信能够成功挑拨离间……毛大尹既知真相,那么该当明白,此时有外患威胁,为了不让敌间得逞,务必平息物议,依我看来,毛大尹当与我联名上谏,将此二敌间当众处死,又有纪伦,犯弥天大罪,万死难赎,亦当明正典刑,至于明空……我之意见是,或可饶其不死,交大理寺软禁。”
“这是为何?”毛维愕然。
“据我打探得知,北辽王因宠幸舒妃,欲立庶子为储,大王子虽是嫡后所出,又有萧氏作为助力,是否得储尚不好说,而明空正是大王子拥趸,若造成其叛国之嫌,说不定大王子会被牵连,北辽储位之争一旦激化,于时局而言,不无益处。”
毛维虽心怀不甘,并不情愿白白错失这回打击晋王府的机会,奈何关键几人却被晋王妃率先控制,又察明其为北辽佃作,甚至供认不讳,毛维纵然固执己见,也只能被王妃弹劾个是非不明不顾大局,在这样的情况下,岂不坐实了敌间的断定,背上为图私欲抵制新政的罪名?
也只好采纳王妃的建议,当真是联名上奏此案详细,报请朝廷处治。
因为事涉战局,这回上书启用了六百里加急,故而七日之内,便收到了太后的处治意见。
贺烨阅后,气得险些没有将诏令一把撕裂!
“宣告纪伦是被敌间陷害,将其无罪释放,再造成忧疾而亡,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十一娘冷笑道:“盖因纪伦之恶,关系官制腐败,太后不愿承担放纵之过罢了,于是将所有罪责尽推敌间,好公示臣民,在她统治下,政治仍旧清明。”
纪伦区区一介县令,生死不值一提,然而其行为背后,揭露的却是官制之谬,据纪伦罪供,之所以贪占民田,也是“逼不得已”,因为清正严明不能得到擢升,只能靠私财贿赂上官,方有晋升之望,这一罪供,无疑触怒了太后,虽然不会轻饶纪伦,但也绝不容许其罪行涉及在她执政下,已经腐朽不堪的官制。
因为此案是经不住展开的。
要是展开,不说吏部诸多官员尽被牵连,便是谢、韦等国相也难逃其咎。
纪伦虽必死,便太后更加乐见的是他清白无辜的死去。
太后告诫十一娘:既纪伦甚得民心,为防万一,不得公布其罪行。
而至于明空,倒是允十一娘所谏,押送长安,又那两个死士,在晋阳当众斩首。
“也只能如此了。”十一娘轻轻一叹,随手将太后那纸诏令交给江迂:“送予毛维吧,纪伦案既是他主办察获,当然也当由他审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