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纹还没放开十一娘的胳膊,话题却转去旁人身上:“有位长安来者杨先生,因暂住晋阳城,听说广阳城中爆发瘟疫,主动前来帮手,这杨先生虽未悬壶济世,却谙知不少医理,人也风趣幽默,还下得一手好棋,虽未得董医正允准进入疫区,只是留在城中帮手,传授给百姓不少防疫知识,眼下百姓皆尊称他一声先生,很受敬重。”
十一娘莞尔:“这位杨先生有何事相求纹姐姐?”
韦纹怔了一怔,笑道:“十一妹真会未卜先知不成?怎知杨先生有事相求。”
“只怕杨先生不仅有事相求,还与我有些干连吧。”否则韦纹怎么会迫不及待,在必要寒喧后甚至连正堂都没走到,便急着在十一娘的面前赞不绝口。
韦纹也不去细想十一娘究竟怎么做到料事如神,接着往下说:“杨先生才至广阳,便想求见十一妹,说是有要事禀知,我立即告知了碧女使,杨先生却不肯对碧女使详说有何要事,强调得与十一妹面谈,可碧女使知道十一妹前几日都在关注军务,并没空闲分心旁顾,军营重地,也不能随意放杨先生进入,事情便拖延下来,杨先生虽也不肯告诉我要事详情,但说明一句,与这回疠疫怕是有些关系,甚至还可能关系到苇泽关一战胜负,故而今日我见十一妹回城,连忙引荐。”
从韦纹这番话里,提到那人姓杨,又是来自长安,一度暂住晋阳,并虽说有要事,碧奴显然对此人颇有防范,十一娘大约已经猜度出这不速之客究竟何人,她答应了韦纹立即会见,待来人一到面前,果然便是杨怀犀。
而在会面之前,十一娘已先过目了韦纹转交的名帖,杨怀犀用的是原名,但这当然不能完全赢得十一娘的信任,因为杨怀犀声名未显,在长安时只是作为蜀王众多僚客之一,并不引人注意,其实并无隐姓埋名的必要,所以他用原名示人,并不代表一定光明磊落。
韦纹虽说单纯,到底是贵族世家出身,不会平易近人到但凡陌生人相求,她都会热忱相助的程度,可见杨怀犀是处心积虑赢得韦纹的赏识,才能够争取她迫不及待向自己举荐。
十一娘早在杨怀犀前来晋阳,并珍重台旁主动过来寒喧时,已经对他极为关注,一直派遣探人盯梢,可好几月过去,杨怀犀除了见过一回郭居安,并没有采取别的行动,除了游山玩水,便是含饴弄孙,与城中世贵豪族俱无来往,仿佛真是来晋阳城游历养闲,悠游自在甚得其乐。
没想到广阳事故一生,他倒是立即主动赶来支援,而且还提出有要事禀知晋王妃,这突然的行动当然会让十一娘心头警钟大响。
两相见礼,再各自入座后,十一娘先便莞尔:“韦表姐口口声声杨先生,极为敬仰,我正疑惑晋阳城中既然有此等贤士,怎么我竟然一无所知,今日一见,方晓曾有一面之缘,是我有眼不识贤智了。”
“愚乃无名之卒,可不敢担当贤智二字,倒是王妃,事隔数月竟未忘记一面之缘,强记之名果不虚传。”
十一娘又再莞尔,并不解释,等着杨怀犀如何毛遂自荐,可接下来耳闻,当真是让她大出意料。
“不瞒王妃,愚在长安时,本乃蜀王僚属,此次前来晋阳,也是因为愚向蜀王自荐,能够争取王妃信重,作为蜀王耳目,潜伏在晋王府之中。”
他说这话时一直低垂着眼睑,并没有意图揣摩晋王妃脸上神色,只虽穿着一身洗得泛白的葛袍,连发上青幞也是半旧,却如华冠锦服一般沉着自在,不见半点局促,在十一娘看来,单论此人气度,甚具贤智风范,而处事必有精乖圆滑处,否则怎能以布衣之身,陌生之请,轻而易举便游说得韦纹为他折服?
那么这个极有城府者,又是为何直言坦当,他就是蜀王安插来太原的耳目呢?
沉默约有十余息,十一娘方道:“那么看来,杨先生是想反其道而行之,莫不是料到我不会轻信来历不明者,故而干脆坦言相告,接下来便要说那些诸如‘鸟则择木’之理?”
杨怀犀一笑,这才抬起眼睑直视:“王妃虽说不信,但愚确要说良禽择木而栖,愚辅蜀王,是因洞悉韦氏必为社稷之祸,蜀王虽同样具有权欲之望,然则愚从前看来,总归不比韦氏空有野欲而无才能,以为蜀王若得天下,当权望达成,或可敬重贤智治理国政,而不会一味亲近奸侫,两耳之中,只闻奉承之辞,而拒谬错之误。”
“那么先生眼下是看清蜀王比韦太后更加无耻了?”
“非也,愚仍不改初衷,蜀王若得天下,至少胜过韦氏专权。”见晋王妃高高挑起眉头,杨怀犀又是一笑:“不过蜀王不信愚之建言,弃而不纳,听信郭居安此流投机之辞,是谓作茧自缚,先不论将来是否能够安定社稷,甚至愚敢断言,日后必将一败涂地,不得善终。”
十一娘眉梢仍然高挑:“先生既预见蜀王之败,身为臣子却不执忠言劝止,而转投旁人,岂非承认自己逆主不忠,先生可知,贤者用人,往往更重忠耿而并非才能。”
“愚之所忠,为天地、为大道、而并非私一,兼愚若想尽忠,首先要保住自家性命,否则岂不是妄死?正如王妃,又何尝真正忠于太后?”
十一娘起初便没有任何掩饰,那是因为她已经决断,如果杨怀犀不能得她信用,她是绝对不会留其活口,既然如此,当然不怕被杨怀犀洞明居心,不过此时她当然不会先把杀气显现,只将眉梢缓缓放平,神色更显冷肃。
杨怀犀却仍是大无畏的模样:“王妃才智之名,愚一度嗤之以鼻,断定不过是略具机巧之庶女,为出人投地有心张扬罢了,直到王妃前来太原府,竟真能力克毛维,将新政顺利施行,治理得太原府乃至晋朔,颇显盛世之气,愚方信王妃果具大智,不由思忖,王妃既明白四达,何故听凭韦氏操控,屈随晋王此等暴戾不仁之徒,愚困惑不解,故起卦占卜,再夜观星象,方惊觉贺周帝气,不知何时,竟转移北疆而盛。”
十一娘冷笑:“先生竟还谙识气望之术。”
“不瞒王妃,愚之先师,乃乐安蒋公,愚幼年时,曾蒙先师教授气望之术,惜愚天资蠢钝,不过学谙皮毛,否则也不会直到此时,才幡然醒悟,原来晋王殿下才为真正明主!”
杨怀犀把这自以为绝密的事情道破,却见晋王妃一点不觉惊奇,他方才怔住了,不过也只短短数息,摇头苦笑道:“是了,京兆王七,中书舍人贺十四,均为先师门生,又为王妃知己,想必在下师承,王妃早已明了。”
“杨先生道破这许多不能言明之事,难道就不怕被我灭口?”十一娘照旧冷笑。
“愚若逆天而行,待蜀王事败,必定也会身首异处,就算因惧败而逃匿,愚知蜀王不少机密,也难以逃脱灭口之噩,唯有假荐为耳目,投诚王妃,方还有一线生机。”
杨怀犀一度也曾极得蜀王信重,不过是贺洱得位之后,蜀王以为胜券在握,渐渐不满杨怀犀过于保守,将他冷落疏远,但杨怀犀知道蜀王系不少机密,若是请辞,无疑找死,就算逃匿,他拖家带口也根本无望摆脱蜀王的追杀,他思谋来思谋去,只能说服蜀王信任,用他为间佃,混入晋王府,这才能够光明正大从长安脱身,远来晋阳,而且只有争取晋王妃信任,施庇于他,才无性命之忧。
而这一席谈话,虽说杨怀犀并没成功争取晋王妃信任,但至少让他笃定一点,晋王妃果然不是太后死忠党徒,他通过望气、卦卜之术,占得大周帝王之气兴于北疆,果然是应验在晋王身上,如此,至少还有一线生机,而且尚能争取实现志向,他不算什么圣贤,不过并不甘心碌碌无为,他希望在此大乱之世能够辅佐明主,成就一番事业,曾经误投蜀王,那也是因为占望得帝王之气仍在长安,可贺姓诸王,蜀王已然是矮子里的高个头,杨怀犀根本就未曾料到,气象竟然是指向晋王!
“王妃,愚毛遂自荐固然是打算投诚求庇,然则也确有一件要紧事需要禀知王妃,在下听闻,王妃有一婢侍、府卫竟捕获敌间,未知此敌间,王妃可曾察明来历?”
十一娘莞尔:“这位杨先生有何事相求纹姐姐?”
韦纹怔了一怔,笑道:“十一妹真会未卜先知不成?怎知杨先生有事相求。”
“只怕杨先生不仅有事相求,还与我有些干连吧。”否则韦纹怎么会迫不及待,在必要寒喧后甚至连正堂都没走到,便急着在十一娘的面前赞不绝口。
韦纹也不去细想十一娘究竟怎么做到料事如神,接着往下说:“杨先生才至广阳,便想求见十一妹,说是有要事禀知,我立即告知了碧女使,杨先生却不肯对碧女使详说有何要事,强调得与十一妹面谈,可碧女使知道十一妹前几日都在关注军务,并没空闲分心旁顾,军营重地,也不能随意放杨先生进入,事情便拖延下来,杨先生虽也不肯告诉我要事详情,但说明一句,与这回疠疫怕是有些关系,甚至还可能关系到苇泽关一战胜负,故而今日我见十一妹回城,连忙引荐。”
从韦纹这番话里,提到那人姓杨,又是来自长安,一度暂住晋阳,并虽说有要事,碧奴显然对此人颇有防范,十一娘大约已经猜度出这不速之客究竟何人,她答应了韦纹立即会见,待来人一到面前,果然便是杨怀犀。
而在会面之前,十一娘已先过目了韦纹转交的名帖,杨怀犀用的是原名,但这当然不能完全赢得十一娘的信任,因为杨怀犀声名未显,在长安时只是作为蜀王众多僚客之一,并不引人注意,其实并无隐姓埋名的必要,所以他用原名示人,并不代表一定光明磊落。
韦纹虽说单纯,到底是贵族世家出身,不会平易近人到但凡陌生人相求,她都会热忱相助的程度,可见杨怀犀是处心积虑赢得韦纹的赏识,才能够争取她迫不及待向自己举荐。
十一娘早在杨怀犀前来晋阳,并珍重台旁主动过来寒喧时,已经对他极为关注,一直派遣探人盯梢,可好几月过去,杨怀犀除了见过一回郭居安,并没有采取别的行动,除了游山玩水,便是含饴弄孙,与城中世贵豪族俱无来往,仿佛真是来晋阳城游历养闲,悠游自在甚得其乐。
没想到广阳事故一生,他倒是立即主动赶来支援,而且还提出有要事禀知晋王妃,这突然的行动当然会让十一娘心头警钟大响。
两相见礼,再各自入座后,十一娘先便莞尔:“韦表姐口口声声杨先生,极为敬仰,我正疑惑晋阳城中既然有此等贤士,怎么我竟然一无所知,今日一见,方晓曾有一面之缘,是我有眼不识贤智了。”
“愚乃无名之卒,可不敢担当贤智二字,倒是王妃,事隔数月竟未忘记一面之缘,强记之名果不虚传。”
十一娘又再莞尔,并不解释,等着杨怀犀如何毛遂自荐,可接下来耳闻,当真是让她大出意料。
“不瞒王妃,愚在长安时,本乃蜀王僚属,此次前来晋阳,也是因为愚向蜀王自荐,能够争取王妃信重,作为蜀王耳目,潜伏在晋王府之中。”
他说这话时一直低垂着眼睑,并没有意图揣摩晋王妃脸上神色,只虽穿着一身洗得泛白的葛袍,连发上青幞也是半旧,却如华冠锦服一般沉着自在,不见半点局促,在十一娘看来,单论此人气度,甚具贤智风范,而处事必有精乖圆滑处,否则怎能以布衣之身,陌生之请,轻而易举便游说得韦纹为他折服?
那么这个极有城府者,又是为何直言坦当,他就是蜀王安插来太原的耳目呢?
沉默约有十余息,十一娘方道:“那么看来,杨先生是想反其道而行之,莫不是料到我不会轻信来历不明者,故而干脆坦言相告,接下来便要说那些诸如‘鸟则择木’之理?”
杨怀犀一笑,这才抬起眼睑直视:“王妃虽说不信,但愚确要说良禽择木而栖,愚辅蜀王,是因洞悉韦氏必为社稷之祸,蜀王虽同样具有权欲之望,然则愚从前看来,总归不比韦氏空有野欲而无才能,以为蜀王若得天下,当权望达成,或可敬重贤智治理国政,而不会一味亲近奸侫,两耳之中,只闻奉承之辞,而拒谬错之误。”
“那么先生眼下是看清蜀王比韦太后更加无耻了?”
“非也,愚仍不改初衷,蜀王若得天下,至少胜过韦氏专权。”见晋王妃高高挑起眉头,杨怀犀又是一笑:“不过蜀王不信愚之建言,弃而不纳,听信郭居安此流投机之辞,是谓作茧自缚,先不论将来是否能够安定社稷,甚至愚敢断言,日后必将一败涂地,不得善终。”
十一娘眉梢仍然高挑:“先生既预见蜀王之败,身为臣子却不执忠言劝止,而转投旁人,岂非承认自己逆主不忠,先生可知,贤者用人,往往更重忠耿而并非才能。”
“愚之所忠,为天地、为大道、而并非私一,兼愚若想尽忠,首先要保住自家性命,否则岂不是妄死?正如王妃,又何尝真正忠于太后?”
十一娘起初便没有任何掩饰,那是因为她已经决断,如果杨怀犀不能得她信用,她是绝对不会留其活口,既然如此,当然不怕被杨怀犀洞明居心,不过此时她当然不会先把杀气显现,只将眉梢缓缓放平,神色更显冷肃。
杨怀犀却仍是大无畏的模样:“王妃才智之名,愚一度嗤之以鼻,断定不过是略具机巧之庶女,为出人投地有心张扬罢了,直到王妃前来太原府,竟真能力克毛维,将新政顺利施行,治理得太原府乃至晋朔,颇显盛世之气,愚方信王妃果具大智,不由思忖,王妃既明白四达,何故听凭韦氏操控,屈随晋王此等暴戾不仁之徒,愚困惑不解,故起卦占卜,再夜观星象,方惊觉贺周帝气,不知何时,竟转移北疆而盛。”
十一娘冷笑:“先生竟还谙识气望之术。”
“不瞒王妃,愚之先师,乃乐安蒋公,愚幼年时,曾蒙先师教授气望之术,惜愚天资蠢钝,不过学谙皮毛,否则也不会直到此时,才幡然醒悟,原来晋王殿下才为真正明主!”
杨怀犀把这自以为绝密的事情道破,却见晋王妃一点不觉惊奇,他方才怔住了,不过也只短短数息,摇头苦笑道:“是了,京兆王七,中书舍人贺十四,均为先师门生,又为王妃知己,想必在下师承,王妃早已明了。”
“杨先生道破这许多不能言明之事,难道就不怕被我灭口?”十一娘照旧冷笑。
“愚若逆天而行,待蜀王事败,必定也会身首异处,就算因惧败而逃匿,愚知蜀王不少机密,也难以逃脱灭口之噩,唯有假荐为耳目,投诚王妃,方还有一线生机。”
杨怀犀一度也曾极得蜀王信重,不过是贺洱得位之后,蜀王以为胜券在握,渐渐不满杨怀犀过于保守,将他冷落疏远,但杨怀犀知道蜀王系不少机密,若是请辞,无疑找死,就算逃匿,他拖家带口也根本无望摆脱蜀王的追杀,他思谋来思谋去,只能说服蜀王信任,用他为间佃,混入晋王府,这才能够光明正大从长安脱身,远来晋阳,而且只有争取晋王妃信任,施庇于他,才无性命之忧。
而这一席谈话,虽说杨怀犀并没成功争取晋王妃信任,但至少让他笃定一点,晋王妃果然不是太后死忠党徒,他通过望气、卦卜之术,占得大周帝王之气兴于北疆,果然是应验在晋王身上,如此,至少还有一线生机,而且尚能争取实现志向,他不算什么圣贤,不过并不甘心碌碌无为,他希望在此大乱之世能够辅佐明主,成就一番事业,曾经误投蜀王,那也是因为占望得帝王之气仍在长安,可贺姓诸王,蜀王已然是矮子里的高个头,杨怀犀根本就未曾料到,气象竟然是指向晋王!
“王妃,愚毛遂自荐固然是打算投诚求庇,然则也确有一件要紧事需要禀知王妃,在下听闻,王妃有一婢侍、府卫竟捕获敌间,未知此敌间,王妃可曾察明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