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上面的这些,还不足以判断赵国会在中山国下多大的注。也就是说,中山的叛军之中有多少是赵人?”
边子白幽幽道,大有那种说话大喘气的讨厌。
魏击倒吸一口冷气,他竟然刚才都信了,你现在告诉寡人是开玩笑?小子,你是不是觉得寡人的剑不够锋利,想来亲自来试一试?
好在魏击此时的心气大受打击,根本就没有了往日霸主迈步子都是那种霸气凛然的气势,反而颇为善解人意道:“大夫还有高见?”
“高见算不上,但是能够用试探来获得坐实赵人的部署。”边子白之前分析的早就已经说明了一个事实,孤家寡人的中山国,根本就不具备复国的可能。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是没有国家遭遇过覆灭之后,重新在诸侯的帮忙下,获得复国的机会。并且国祚延续至今,卫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但是……中山国,不可能。
在中原,中山国根本就没有盟友,一个都没有,没有一个诸侯会接纳中山。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山是异族,并非王化之民。
魏击觉得听一听也未尝不可,开口道:“大夫请讲。”
“可以在邺城屯重兵,试探邯郸和其边境的调兵,一般来说,赵国会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能保证邯郸的安全。有了中牟之战的失败之后,赵国恐怕容不得再一次失去国都。应该会调集更多的军队赶回邯郸,守卫国都。通过兵力的多少,就能够猜测赵国的真实意图。”边子白侃侃而谈,给人一种信服的感觉:“毕竟,赵国没有盟友。”
要说这个时期的诸侯,人缘最差的是哪个诸侯。
所有人的脑子里都会跳出来一个国家,赵国。
就像是领居家的半大野孩子,总是想欺负比他小的孩子,可一旦遇到大人出头立马就怂了。当然,实际情况是要稍微强一点。赵国想要扩张,就不得不眼馋燕国的广袤国土,齐国的通商大衢,卫国的膏腴之地,然后这三个国家单对单,赵国都不虚。结果,脑子缺根弦的赵国把周围的诸侯都揍了,还都打赢了。打赢了之后,赵国就开始膨胀了起来,开始满脑子幻想着吞并了卫国之后,赵国该如何如何;吞并了燕国之后,赵国该是一副何等景象;要是一不小心,把齐国也吞并了,这天下谁还能拦得住赵国?
可问题是,诸侯也不是傻子,单打独斗打不过,大不了就结盟,拉关系,然后赵国就发现自己想找人单挑,可是对手一个个都是下三滥,根本就不和他怎么玩。
这也是为什么赵国多次差点被灭国,诸侯是在最后时间才决定出兵帮赵国活下来。出手帮忙并不是因为赵国人缘好,而是因为齐国等诸侯都知道一个事实,要是魏国吞并了赵国,他们也要一起跟着完蛋。
可眼下的赵国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些,只是一味的抱怨,认为被魏国压着一头,以至于赵国根本就没有机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有后台有大哥的根本就不能惹,没有后台,没什么盟友的齐国,实力差不多,也不怕赵国。最后是狗咬刺猬,阵势摆的出奇的大,却发现没从下口,又是蹦又是跳,什么用都没有。
即便在如此险恶的局势下,赵国还是把燕国揍了,齐国揍了,还连带着像是异族一样,每年都争取南下卫国来发财。就像是个记吃不记打的傻小子,最终的结果就是被魏国按在地上一通暴揍。
当然,赵国也想赢,赵侯赵章在邯郸的宫廷之中,做梦都想把魏国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可是赵国和魏国的较量,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人口财力上都尽显劣势。偷袭赢不了,堂而皇之的打一场,国都瞬间被围,根本就打不过。所以躲在邯郸的赵侯赵章想到去阴魏国,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边子白的办法是老成持重之法,可惜对于眼下的魏国来说,并不是适用。或者说,并不符合魏国君臣的心意。
魏国根本就没有什么保守派之说,在军力巅峰的魏国,甚至连王钟这样的佞臣,都不会在对外作战中选择妥协。硬碰硬的较量就能赢得战争,为什么还要去想阴谋诡计?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再说了,正面交战,赢得堂堂正正,好过背地里的阴谋诡计,来的小家子气。魏国是霸主,霸主就应该显露出该有的霸气,这是一个大国该有的底蕴。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魏国无力发动一场声势浩大,并且摧枯拉朽的灭国之战。灭中山国,当时统帅是魏击,当然他是太子,挂名在军中也无可厚非。实际上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是乐毅和吴起,这两位当时最好的将领也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才攻破了中山国的国都。
如果魏国想要灭赵,需要多久?五年,还是十年?
尤其是赵国的实力可是中山国的数倍,魏国仅仅想要发动一场灭国战所需要的兵力都凑不齐,更何况齐国、秦国、韩国、楚国会看着魏国将赵国灭亡吗?到时候一场混战下来,魏国将面对华夏最强大的几个诸侯国,一旦失败,霸主之位不保也就算了,国力都有可能消耗一空,最终的结局就是沦落成为一个二流诸侯,这是魏击根本就不敢看到的局面。
因为他也知道,魏国有敌人,但没有一个敌人配作为魏国的对手。
齐国、赵国、楚国、秦国都没有这份实力。但是只要两个敌人联合起来,魏国就只能干瞪眼,何况是所有敌人都联合起来呢?
王钟气冲冲地摆出一副将军求战的架势,恳求魏击道:“君上,赵人野心已显,陷害我数万将士于外,此风不可长,还请君上从河西、少梁抽调精锐之士,进攻赵国,兵围邯郸。”
边子白嘴角抽抽了两下,他很怀疑,王钟这家伙是公子缓的仇人,就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害死在中山作战的五万魏军。
公子缓急忙开口道:“君父,此举不成,我大魏数万士卒还在险境,恐赵人狗急跳墙。”
要是公孙痤那个阴险的家伙说这话也就算了,可王钟确实让他很失望,公子缓还有一个舅舅在中山平叛呢?万一赵国狗急跳墙了,反正打不过魏国,干脆把中山的魏国大军给浇灭了,说不定还能发点小财。总好过让魏国按在地上一顿暴揍吧?
魏击也不敢鱼死网破,因为代价太大。
另外他似乎还抱有一丝期待,中山是他父亲这辈子最大的功绩。河西之战是很辉煌,但是这是华夏诸侯内部的较量,属于窝里斗。但中山不一样,中山是异族,剿灭异族的功绩是被中原各个诸侯都称赞的义举。就像是齐桓公的功劳数不尽,可最大的攻击还是统帅诸侯联军击败了异族。这是不是功勋,而不是小小的一场战役。
魏击眼神在大帐内扫过,顿时叹息不已。
他甚至有点不想参加盟会了,而是回到少梁,找重病中的田文商量对策,召回在河西统帅大军的公孙痤询问,该如何解决眼下的困境。
不过,当魏击的眼神停留在边子白的脸上之后,心头猛地冒出一丝的期待,或许这个年纪不大的家伙可以带给他足够的惊喜。
不同于公孙痤已经是年纪不小的将领,边子白很年轻,年轻到公子缓都要比边子白大很多。
这么年轻的谋士如果追随他这个小儿子的话,大儿子公子罃似乎会有更大的压力。毕竟魏击一直以来都在寻求一种平衡,也是对两个儿子的历练,没有让任何一个儿子的实力有太多的差距。目的也很简单,他需要观察,他无法割舍任何一个儿子,总想着从中选出一个最好的继承人,来继承魏国庞大的基业。
如今的魏国,是有史以来最强盛的时代。局面对魏国来说非常有利,如果能够吞并一两个强大的诸侯的话,魏国甚至有机会吞一中原,将周王室取而代之。
“边大夫可有要说?”
边子白小口啜着卖茶,挺香的,根本就没有要帮忙的意思啊!他一直以为自己的任务已经结束了,甚至打算齐声告辞了,毕竟魏国君臣谈论国家大事,他一个外臣就不要在这里碍眼了。被魏击点名之后,茫然地抬起头,看看公子缓,再看看魏击,心说:“什么情况?”
“外臣惶恐,恐不合规矩,还请告辞!”边子白肯定没有打算去魏国当官,魏国马上要经历一场龙虎斗,作为一给怕麻烦的人,肯定不愿意被卷入一阵一场政治漩涡之中。
一不留神,小命不保,太可怕了。
魏击听到边子白的回答,大失所望。王钟却乐了,他熊熊的嫉妒之心稍稍平复了一些,气势涨了起来,口气很不善道:“怕是没什么良策,让人贻笑大方吧?”
“哎,王大夫说的是!”
边子白软绵绵的太极功夫,根本就不给王钟攻击的机会。这让王钟很恼火,站起来,咚咚咚地走到了边子白的面前,居高临下的俯瞰而视,边子白甚至能够仰头看到王钟鼻孔中如同韭菜一样茂盛的鼻毛,心中暗自恼怒。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毛病,都说了小爷不掺和你们的事,还不依不饶的,怎么动不动就针对他?
难不成魏国的官员都是这副德行?
可似乎辛贲的性格挺好啊!人家也是魏国的大夫,从来没有像王钟欺软怕硬的性情。
“王大夫有何指教?”
“大魏君臣商谈国事,却让你一个外臣听了去,万一你要是通了赵国,我大魏岂不是要吃哑巴亏?今日你说也得说,不说也得说?”王钟认为魏、赵、中山、卫的局面一团乱麻,他想一想就觉得脑子很糊涂,更何况像边子白这样的年轻人?
或许边子白看出赵国挖坑陷害魏国,不过是灵光一现而已。
而边子白此人的眼见、学识,根本就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强,王钟决定戳破边子白的伪装,将他这个不入流的小人物如同爬虫一样碾死在地上。
是啊!魏国君臣商量国家大事,有外人在,确实不妥。可魏击不觉得边子白有出卖魏国的可能,因为没有理由,卫国和赵国是死敌,边子白怎么可能去投靠赵国?再说了,要是投靠赵国的话,还不如投靠大魏,这是一个非常容易选择的问题,并不难选。
但魏击并没有阻止王钟,一来,边子白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一般,还不足以为了一个边子白去羞辱王钟这样的老臣子。其次就是,他也很好奇,边子白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反倒是公子缓开口了:“王大夫,边大夫不可能出卖大魏,这一点本公子可以作保。”能够替一个见过数面,认识不过几天的人作保,公子缓已经做到了一个上位者该有的胸襟和明睿,已经是难能可贵的表现。
紧接着公子缓继续说:“卫赵乃死敌,边大夫是卫国大夫,将来很有可能是指挥卫国上军的将领,知道一些大魏对赵国的应对之策,也是应该的。”
王钟有点始料不及,魏击没有反应,他自然是清楚魏击的性格。多疑,所以行事不够果断,但是公子缓地反映让他很吃味,这家伙胳膊肘往外拐,太打击人了。难道公子缓不知道,没有他王钟,这家伙在宫掖之中将是双眼一抹黑吗?
边子白也觉察到了魏击的反应,似乎是个难以做决定的人,另外,刚愎自用也是有的。反正说好听点是个不为外部环境所影响,有主见的君主。说难听点就是,眼高手低做事犹豫,却又非常固执的糟老头子。
而边子白在之后,恐怕需要仰仗魏国的支持,上军独立抗击赵军显然是不可能的。
想到此书,边子白的表情凝重了一些,心中暗道:“必须要说些干货了。”表情顿时凝重起来,语气也变得非常平缓,仿佛古井无波,但一出口,确实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场面。
煞有其事的作揖之后,边子白平静道:“外臣有平赵三策,不知君上愿听否?”
边子白幽幽道,大有那种说话大喘气的讨厌。
魏击倒吸一口冷气,他竟然刚才都信了,你现在告诉寡人是开玩笑?小子,你是不是觉得寡人的剑不够锋利,想来亲自来试一试?
好在魏击此时的心气大受打击,根本就没有了往日霸主迈步子都是那种霸气凛然的气势,反而颇为善解人意道:“大夫还有高见?”
“高见算不上,但是能够用试探来获得坐实赵人的部署。”边子白之前分析的早就已经说明了一个事实,孤家寡人的中山国,根本就不具备复国的可能。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是没有国家遭遇过覆灭之后,重新在诸侯的帮忙下,获得复国的机会。并且国祚延续至今,卫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但是……中山国,不可能。
在中原,中山国根本就没有盟友,一个都没有,没有一个诸侯会接纳中山。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山是异族,并非王化之民。
魏击觉得听一听也未尝不可,开口道:“大夫请讲。”
“可以在邺城屯重兵,试探邯郸和其边境的调兵,一般来说,赵国会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能保证邯郸的安全。有了中牟之战的失败之后,赵国恐怕容不得再一次失去国都。应该会调集更多的军队赶回邯郸,守卫国都。通过兵力的多少,就能够猜测赵国的真实意图。”边子白侃侃而谈,给人一种信服的感觉:“毕竟,赵国没有盟友。”
要说这个时期的诸侯,人缘最差的是哪个诸侯。
所有人的脑子里都会跳出来一个国家,赵国。
就像是领居家的半大野孩子,总是想欺负比他小的孩子,可一旦遇到大人出头立马就怂了。当然,实际情况是要稍微强一点。赵国想要扩张,就不得不眼馋燕国的广袤国土,齐国的通商大衢,卫国的膏腴之地,然后这三个国家单对单,赵国都不虚。结果,脑子缺根弦的赵国把周围的诸侯都揍了,还都打赢了。打赢了之后,赵国就开始膨胀了起来,开始满脑子幻想着吞并了卫国之后,赵国该如何如何;吞并了燕国之后,赵国该是一副何等景象;要是一不小心,把齐国也吞并了,这天下谁还能拦得住赵国?
可问题是,诸侯也不是傻子,单打独斗打不过,大不了就结盟,拉关系,然后赵国就发现自己想找人单挑,可是对手一个个都是下三滥,根本就不和他怎么玩。
这也是为什么赵国多次差点被灭国,诸侯是在最后时间才决定出兵帮赵国活下来。出手帮忙并不是因为赵国人缘好,而是因为齐国等诸侯都知道一个事实,要是魏国吞并了赵国,他们也要一起跟着完蛋。
可眼下的赵国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些,只是一味的抱怨,认为被魏国压着一头,以至于赵国根本就没有机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有后台有大哥的根本就不能惹,没有后台,没什么盟友的齐国,实力差不多,也不怕赵国。最后是狗咬刺猬,阵势摆的出奇的大,却发现没从下口,又是蹦又是跳,什么用都没有。
即便在如此险恶的局势下,赵国还是把燕国揍了,齐国揍了,还连带着像是异族一样,每年都争取南下卫国来发财。就像是个记吃不记打的傻小子,最终的结果就是被魏国按在地上一通暴揍。
当然,赵国也想赢,赵侯赵章在邯郸的宫廷之中,做梦都想把魏国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可是赵国和魏国的较量,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人口财力上都尽显劣势。偷袭赢不了,堂而皇之的打一场,国都瞬间被围,根本就打不过。所以躲在邯郸的赵侯赵章想到去阴魏国,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边子白的办法是老成持重之法,可惜对于眼下的魏国来说,并不是适用。或者说,并不符合魏国君臣的心意。
魏国根本就没有什么保守派之说,在军力巅峰的魏国,甚至连王钟这样的佞臣,都不会在对外作战中选择妥协。硬碰硬的较量就能赢得战争,为什么还要去想阴谋诡计?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再说了,正面交战,赢得堂堂正正,好过背地里的阴谋诡计,来的小家子气。魏国是霸主,霸主就应该显露出该有的霸气,这是一个大国该有的底蕴。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魏国无力发动一场声势浩大,并且摧枯拉朽的灭国之战。灭中山国,当时统帅是魏击,当然他是太子,挂名在军中也无可厚非。实际上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是乐毅和吴起,这两位当时最好的将领也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才攻破了中山国的国都。
如果魏国想要灭赵,需要多久?五年,还是十年?
尤其是赵国的实力可是中山国的数倍,魏国仅仅想要发动一场灭国战所需要的兵力都凑不齐,更何况齐国、秦国、韩国、楚国会看着魏国将赵国灭亡吗?到时候一场混战下来,魏国将面对华夏最强大的几个诸侯国,一旦失败,霸主之位不保也就算了,国力都有可能消耗一空,最终的结局就是沦落成为一个二流诸侯,这是魏击根本就不敢看到的局面。
因为他也知道,魏国有敌人,但没有一个敌人配作为魏国的对手。
齐国、赵国、楚国、秦国都没有这份实力。但是只要两个敌人联合起来,魏国就只能干瞪眼,何况是所有敌人都联合起来呢?
王钟气冲冲地摆出一副将军求战的架势,恳求魏击道:“君上,赵人野心已显,陷害我数万将士于外,此风不可长,还请君上从河西、少梁抽调精锐之士,进攻赵国,兵围邯郸。”
边子白嘴角抽抽了两下,他很怀疑,王钟这家伙是公子缓的仇人,就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害死在中山作战的五万魏军。
公子缓急忙开口道:“君父,此举不成,我大魏数万士卒还在险境,恐赵人狗急跳墙。”
要是公孙痤那个阴险的家伙说这话也就算了,可王钟确实让他很失望,公子缓还有一个舅舅在中山平叛呢?万一赵国狗急跳墙了,反正打不过魏国,干脆把中山的魏国大军给浇灭了,说不定还能发点小财。总好过让魏国按在地上一顿暴揍吧?
魏击也不敢鱼死网破,因为代价太大。
另外他似乎还抱有一丝期待,中山是他父亲这辈子最大的功绩。河西之战是很辉煌,但是这是华夏诸侯内部的较量,属于窝里斗。但中山不一样,中山是异族,剿灭异族的功绩是被中原各个诸侯都称赞的义举。就像是齐桓公的功劳数不尽,可最大的攻击还是统帅诸侯联军击败了异族。这是不是功勋,而不是小小的一场战役。
魏击眼神在大帐内扫过,顿时叹息不已。
他甚至有点不想参加盟会了,而是回到少梁,找重病中的田文商量对策,召回在河西统帅大军的公孙痤询问,该如何解决眼下的困境。
不过,当魏击的眼神停留在边子白的脸上之后,心头猛地冒出一丝的期待,或许这个年纪不大的家伙可以带给他足够的惊喜。
不同于公孙痤已经是年纪不小的将领,边子白很年轻,年轻到公子缓都要比边子白大很多。
这么年轻的谋士如果追随他这个小儿子的话,大儿子公子罃似乎会有更大的压力。毕竟魏击一直以来都在寻求一种平衡,也是对两个儿子的历练,没有让任何一个儿子的实力有太多的差距。目的也很简单,他需要观察,他无法割舍任何一个儿子,总想着从中选出一个最好的继承人,来继承魏国庞大的基业。
如今的魏国,是有史以来最强盛的时代。局面对魏国来说非常有利,如果能够吞并一两个强大的诸侯的话,魏国甚至有机会吞一中原,将周王室取而代之。
“边大夫可有要说?”
边子白小口啜着卖茶,挺香的,根本就没有要帮忙的意思啊!他一直以为自己的任务已经结束了,甚至打算齐声告辞了,毕竟魏国君臣谈论国家大事,他一个外臣就不要在这里碍眼了。被魏击点名之后,茫然地抬起头,看看公子缓,再看看魏击,心说:“什么情况?”
“外臣惶恐,恐不合规矩,还请告辞!”边子白肯定没有打算去魏国当官,魏国马上要经历一场龙虎斗,作为一给怕麻烦的人,肯定不愿意被卷入一阵一场政治漩涡之中。
一不留神,小命不保,太可怕了。
魏击听到边子白的回答,大失所望。王钟却乐了,他熊熊的嫉妒之心稍稍平复了一些,气势涨了起来,口气很不善道:“怕是没什么良策,让人贻笑大方吧?”
“哎,王大夫说的是!”
边子白软绵绵的太极功夫,根本就不给王钟攻击的机会。这让王钟很恼火,站起来,咚咚咚地走到了边子白的面前,居高临下的俯瞰而视,边子白甚至能够仰头看到王钟鼻孔中如同韭菜一样茂盛的鼻毛,心中暗自恼怒。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毛病,都说了小爷不掺和你们的事,还不依不饶的,怎么动不动就针对他?
难不成魏国的官员都是这副德行?
可似乎辛贲的性格挺好啊!人家也是魏国的大夫,从来没有像王钟欺软怕硬的性情。
“王大夫有何指教?”
“大魏君臣商谈国事,却让你一个外臣听了去,万一你要是通了赵国,我大魏岂不是要吃哑巴亏?今日你说也得说,不说也得说?”王钟认为魏、赵、中山、卫的局面一团乱麻,他想一想就觉得脑子很糊涂,更何况像边子白这样的年轻人?
或许边子白看出赵国挖坑陷害魏国,不过是灵光一现而已。
而边子白此人的眼见、学识,根本就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强,王钟决定戳破边子白的伪装,将他这个不入流的小人物如同爬虫一样碾死在地上。
是啊!魏国君臣商量国家大事,有外人在,确实不妥。可魏击不觉得边子白有出卖魏国的可能,因为没有理由,卫国和赵国是死敌,边子白怎么可能去投靠赵国?再说了,要是投靠赵国的话,还不如投靠大魏,这是一个非常容易选择的问题,并不难选。
但魏击并没有阻止王钟,一来,边子白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一般,还不足以为了一个边子白去羞辱王钟这样的老臣子。其次就是,他也很好奇,边子白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反倒是公子缓开口了:“王大夫,边大夫不可能出卖大魏,这一点本公子可以作保。”能够替一个见过数面,认识不过几天的人作保,公子缓已经做到了一个上位者该有的胸襟和明睿,已经是难能可贵的表现。
紧接着公子缓继续说:“卫赵乃死敌,边大夫是卫国大夫,将来很有可能是指挥卫国上军的将领,知道一些大魏对赵国的应对之策,也是应该的。”
王钟有点始料不及,魏击没有反应,他自然是清楚魏击的性格。多疑,所以行事不够果断,但是公子缓地反映让他很吃味,这家伙胳膊肘往外拐,太打击人了。难道公子缓不知道,没有他王钟,这家伙在宫掖之中将是双眼一抹黑吗?
边子白也觉察到了魏击的反应,似乎是个难以做决定的人,另外,刚愎自用也是有的。反正说好听点是个不为外部环境所影响,有主见的君主。说难听点就是,眼高手低做事犹豫,却又非常固执的糟老头子。
而边子白在之后,恐怕需要仰仗魏国的支持,上军独立抗击赵军显然是不可能的。
想到此书,边子白的表情凝重了一些,心中暗道:“必须要说些干货了。”表情顿时凝重起来,语气也变得非常平缓,仿佛古井无波,但一出口,确实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场面。
煞有其事的作揖之后,边子白平静道:“外臣有平赵三策,不知君上愿听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