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虽然和李师师差一个字。
但两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前者是德望深厚的长者,后者不过是个薄有才名的风尘女子。
李邦彦这家伙看着不靠谱,没想到还记着李逵的好。这让李逵大为宽怀,这辈子就没做过几件好事,无心做了一次,却被人念着好,确实让李逵心头有了些许的温暖。
他笑道:“士美,听说你下场了,可否中了?”
李邦彦微微有点不自在,倒不是李逵问道了他的痛处,而是自己让李逵失望了。惭愧道:“回李师,小子才学不精,没等显达于京城,让李师失望了。”
“没中?”
李逵顿感诧异,李邦彦这家伙是李逵遇到脑子最好的几个人之一。甚至和苏轼有的一比,有过目不忘之能,同时诗词上也颇有天赋。文章也有独到之处,按道理不会不中啊!虽说贪玩成性,但孰轻孰重还是能分辨的人。
边上的太学生急忙给李邦彦解困道:“李师有所不知,这次大主考重策而轻论。士美善于论,而荒于策,这才没有被取中。”
“士美去年才升到了上舍,今年下场,未免有所仓促。假以时日,必然会进士及第。”另外一位太学生,显然是李邦彦的好友加迷弟,对李邦彦就自信多了。
不过,李邦彦的策论,确实有问题。
策,是皇帝或者执政问的具体政务问题,主要侧重面是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说,户部财政不足,如何开源节流?
工部疏导大河工程不利,可有他法?
擅长策的,都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官员。如果是参加科举的士子,多半是官宦子弟。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苏轼,考什么都不怕,甚至考官写的也不见得比他好。但是让他去处理政务,恐怕就要抓瞎了。而寻常的士子,擅长策的基本上都是官宦子弟,只有他们才有机会接触官场。甚至不少官员将儿子带着一起上任,在参加科举之前,就有很丰富的处理政务的能力。
而李邦彦这等工匠子弟,恐怕想要写好策真的很难。这玩意,空想想不出来。
科举这条路没有侥幸,像李邦彦这样没有根基,还被金主给忘了的倒霉蛋,就是想要参加会试之前找个大佬补课都没有机会。就像是当初范冲、李逵等人,参加会试之前补课的老师是黄庭坚和秦观等人,就连苏轼这等的文采,参加制科考试的时候,张方平也给他开小灶了。
可李邦彦只能在太学里厮混,连个问的人都没有。
当然,他也已经很满足了。
他不过是河东路普通匠人子弟,能够混进太学已经是烧高香了。
更不要提他准备下场的时候,李逵还不在京城,想要找个人帮忙也帮不上。
李邦彦可不是怨天尤人的人,反而,他乐观的让人有点不放心。就见他躬身对周围作揖道:“诸位兄弟,举业这种事情靠气运,这次小弟没考上,说明咱们兄弟的情分没有断。要不然,真要是有人做官了,岂不是将来天各一方,哪有如今比邻而居,游荡京城之乐?”
“是极,是极!”
“士美如此豁达,我等做小女儿态,确实让人不齿。”
“今日不醉不归!”
“对,不醉不归!”
……
忽然,李邦彦像是想起来了什么似的,赶紧过来邀请李逵:“大人,前方馆子新来了个红凌姑娘。能跳绳上舞,我等准备前去捧场。大人,有暇不如……”
李逵眉头一蹙,心说,几年前遇到这家伙就是这副样子,怎么去了太学,一点都没变?
浪子终究是浪子,怎么可能改变?
李逵虽说对于绳子上跳舞也很心动,这算是杂技吧?但是他如今这么大的官,却和一帮太学生混迹在一起,虽说太学生之中大部分年纪都不比他小,但总归传出去不太好。果断拒绝了李邦彦的邀请。
和章授一起,在酒楼选了个雅间,李逵和章授坐定之后,突然有小厮前来敲门,打开之后躬身问:“两位大人,楼下有一太学生李邦彦求见,不知?”
“让他上来。”
李逵一开始还以为李邦彦这厮是兜里没钱了,可李逵还是小看了他。李邦彦并非是兜里没钱了,而是带了两个人来到了雅间:“大人。”
见面的那一刻,李邦彦顿时有点赫然,不敢看人。并且和来人站开了,仿佛想要对李逵表明心迹,咱跟他俩不熟。
反倒是站在他边上的一高一矮,两人气宇轩昂,一个年纪大些,但也不过是二十来岁的样子。另一个年纪很小,十四五的年纪。
“学生陈公辅拜见李待制。”
“学生李纲见过李待制。”
李逵放在木箸,抬头看向了陈公辅,心中暗叹:“好一副正人君子之相,面色红润,目光坚定,尤其是一张四方脸,更是给人种忠鲠直言的正派。”
再看李纲,也非等闲。这家伙年纪不大,但看上去也是个心志坚毅之辈。
说起来,李逵心头还是有点小惊喜的,他混迹投靠交友的都是些什么人?大部分都是名声很不好的……也别大部分了,全部都是名声很不好的家伙。假以时日,史书上混个奸佞的名声,基本上都没跑。就算是花荣这等耿直之人,可惜是个武夫,难堪重用。
这不是鄙视花荣,而是大宋就这样,读书人高人一等。
武夫,算了,这等杀胚死了都活该。
国子监祭酒总管天下太学,小学,武学等等诸学,可祭酒大老爷什么时候关注过武学?
“李师之前立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小子闻听,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久久不能自已。多年疑惑顿解,李师当得我天下儒门之首,我等前来拜会,是有一事相求。”陈公辅躬身道,虽心中激荡,却还能做到举止有礼。
李逵对陈公辅越来越满意,这样的学生收一个,绝对不亏。
当即热情的邀请道:“还请落座说话。”
“小二,添两双碗筷。”
就连李邦彦都觉得李逵变了,他的这位东主,可不是好说话的主。尤其是被人打搅的时候,更是性格直白,从来不掩饰内心的想法。他看着李逵高兴的样子,心中不免惴惴,很想告诉李逵:您老会后悔的!
“李师,我等前来是邀请李师去太学与洛学之人论战,李师如今虽刚立言,正是扬名的好时候。洛学乃迂腐之学,我等虽不满其横行,但寡不敌众,如李师前来,必然还太学一个清净之地。”
李逵如同上茅房张嘴吃了个苍蝇,他去太学论战,找死呢?
你们安的什么心?
要是在延安府当通判,这等不开眼的小兔崽子按住就该打四十大板,充军修堡去。
李逵就一个人,能对付得了国子监数千张嘴?
没错,他是嗓门大,但也有极限。五十个人一起嘶喊就能将他败退,他吃饱了撑地和上千人论战?
万一败退,这脸就丢大发了。
“你呢?李纲,你父亲曾经是吕公幕僚,我当初在延安府也见过。听说已经回京了。你家可不允许你参加与人争论吧?”
“但是李师,理不争,岂不是怕了人?”
李纲人虽小,但也是个不服气的主。
李逵有点坐蜡了,他觉得刚才让小二添加碗筷,绝对是个错误。尤其是看着正派人,说话都不中听。什么叫理不争,就是怕了?李逵心说他要是争得过,早就去太学吊打洛学门徒了。万一,论战中,因为自己读书少,漏洞百出,岂不是把好不容易攒下的名声都给丢了?
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年轻人——”
李逵突然摆出一副过来人的架势,反正就陈公辅和李纲这等没官职的太学生,也不敢反驳:“少年人戒骄戒躁,你们还在求学,这次会试下场了吗?”
“学生惭愧!”
说到会试,陈公辅一脸的无奈,他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
李纲有样学样的垂首道:“学生惭愧!”毕竟李逵比他大不了几岁就中了进士,按照他的想法,李逵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应该是博文广记之辈,自己在学问上肯定和李逵有着巨大的鸿沟。
“你看,你们连圣人言,经史子集都没有悟透,就想着和人争论。岂不是舍本逐末,不仅会荒废学业,还得到不到任何益处。你们这样做,我真为大宋的未来担忧啊!”李逵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仿佛真的是为陈公辅等人心虑。
他为了打发这两个讨债鬼,实在是费尽心思。
当然,改勉励几句,还得说。
“求学需务本,须知诸事处于心动,至善是心之本体。忠于对错,却忽视了本性的追求,这才是最大的错误。事即是道,道即事。事当躬身而笃行,方可行知合一。到时候根本就不用我替你们去论战,你们自己就能用煌煌天道之威睥睨天下小人,为何舍近而求远呢?”
李逵说一通大道理之后,陈公辅果然激动不已,仿佛找到必胜信念,躬身作揖倒地,恭敬道:“李师一言,当吾师也!还请李师收留……”
“慢着。”李逵打发人都来不及:“你们好学,我很欣慰。但是拜师就不用了。”
“李师这如何能行?”陈公辅急了。
李逵比他更着急,要是真收了这样的弟子,岂不是他今后的日子永无宁日?这等丧气玩意要是个山贼土匪出身,按李逵的性格,早就灭了他。要不是看着陈公辅穿着儒衫,他不好下手,才留了此人狗命。但绝对不敢当弟子收归门下。他当即给陈公辅立了个条件:“想要拜师也不是不行,等到那天你们将学识夯实了再说。”
陈公辅失落的看着李逵,最后叹气道:“学生这就回去苦读。”
“学生告退!”
等到这两家伙走了,李逵才如释重负的长处一口气,抬手指着李邦彦道:“这俩丧气货不会是你的朋友吧?”
“李师,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朋友。这二人烦的很,经常在太学之中议论朝政,我避之还不及,怎么可能误交匪类?”
要是在河东路老家,李邦彦对陈公辅,李纲这样的太学生少不了要巴结上去。可如今,他眼光也高了,看不上这等夸夸其谈之人。
当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压根就认为自己和对方一路人。
李逵这才缓和了一些,唏嘘道:“这我就放心了。”
等到李邦彦离开之后,章授这才好奇道:“陈公辅和李纲挺不错,人杰为何拒人于千里之外?”
“这等毛躁小子,就知道义气相争,岂不是给某整日惹事生非?”李逵翻着眼皮不耐烦道:“我就是对邢恕不爽,就用道理打压了他一阵而已。”
“咦,不对劲啊!”李逵犀利的眼神落在了章授的身上,上下打量了一阵,突然道:“不对劲,章三叔你有话瞒着我?”
“没有!”
章授脸色骤变,矢口否认道。
“章三叔,听说你在家里的月例停了,靠着八品官的俸禄生活能过得下去吗?”李逵促狭地对章授笑着问。
这话顿时让章授脸色为难起来,没等他开口。李逵却笑道:“章三叔,你也知道我们兵统局的府库里躺着十多万贯。而且兵统局不受户部管辖,这钱啊!发下去可以,花出去也行。原本我还想着给诸位同僚发个红利,好让大伙儿劲头足些。不过……”
“别不过啊!”章授拉着李逵不肯松手,追问道:“人杰,快告诉我,我能得多少?”
章授以前在家里,每月能领取一百贯的月例,这钱他不太够用。如今虽然做官了,但是八品官的官俸一半是钱,一半是物。比如吃的米面,杂粮,布匹,这些都有。而八品官,加上他的散官,一个月就四十贯的俸禄。拿到手的钱,还不足三十贯。
别奇怪大宋的官员俸禄里竟然会有绿豆之类的杂粮,这不是朝廷克扣官员的俸禄。而是这些杂粮,布匹比市场上往往价格低廉,且质量更好。也是大宋官员的福利之一。
但除了钱之外,章授都不需要。
他发俸禄的时候有绿豆、稻米、布帛之类的货物。但是,这些他爹都有,而且发的更多,家里根本就吃用不完。
而堂堂宰相公子,让他去卖杂粮换钱,章授却抹不开脸面。
导致他做官根本就没有捞到好处,反而亏大了。
所以听说李逵要动兵统局的小金库,给属下们谋福利。他就忍不住两样放光。拉着李逵就不肯松手:“人杰,你说平日里章三叔对你如何?当初在颍州,我替你光筹备桐油等物资,赶五百里水路去了江宁府给你调配,你说,还有你三叔对你更好的吗?”
“有!”李逵故意逗着章授。
章授脸色垮了下来,卖可怜道:“人杰,做人不能不讲道义啊!”
“章三叔,我就纳闷了,当初章相在沂州做官的时候,你对钱不感兴趣啊!当年小子贪财,还被你训斥过。”李逵好奇道。
章授摸着脸不承认,装作狐疑道:“有吗?我怎么不记得了?”说到缺钱,章授就沮丧起来,愁苦道:“人杰你是不知道啊!当初我爹被贬谪,我哪敢花钱?夹着尾巴过日子,都怕崩出个屁动静大了,也怕引人注意。可自从来了京城之后,吃请越来越多,总不能每次都不带钱出门吧?关键吃人请倒是没事,姑娘们的钱能欠吗?”
“实不相瞒,我已经在外头落下了饥荒。虽然钱不多,但之前在家里还能拿钱,也能勉强对付过去。可自从做官之后,我爹竟然停了我的月例,说我也到了自食其力的年纪。我都快四十了,还自食其力?当初我中进士的时候,他老人家为何不这么说?”
“眼瞅着快要结账了,我还有两百贯的花酒钱没有结。万一要账的去家里要,我会被我爹打死的啊!”
说起这些,章授是一肚子的怨气。要是当年他中了进士之后就做官,如今少说也是五品官了。
十几年过去,他在官场还是八品官,如同官场新人一般,怎能维持得住宰相公子的排场?
对此,李逵沉默了,他也替章授感到悲哀和不值。
但这话李逵也不好评论。毕竟是章惇做出的决定。老章家,就章惇这一房,四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可是章惇允许出来做官的只有两个。
章授和他弟弟。
章援,殿试第五。
连章惇都没好意思说:你读书还不成,在家再多读几年书之类的话,阻挡章援出仕。
可堂堂殿试第五的高名次进士,进入官场十年,如今却不过是七品官。换作其他人,早就是五品知州了。
可见,章惇为了做宰相,对儿子们的压制有多厉害了。
“钱是小事,之前你说……”别说两百贯,就是两千、两万贯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大数目。但他笃定章授有事瞒着他,故意让章授说。
章授起身将门拉开,看了看回廊中没人,随即又将们拉上,来到李逵面前低声道:“你别往外说,我听的也不全,就是我爹又一次和蔡卞说话,我偷听了两句。好像要将洛学划归到党争之中,程二要倒霉了。”
“果真?”
李逵闻听,顿时来了精神。
有句话叫什么,痛打落水狗。
不对,道理不辨不明。
李逵随即站了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良久才下定决心道:“章三叔,酒不能陪你喝了,我得回家了。”
“回家多无趣,弟妹都有孕在身了,你回去也没个消遣。”章授一脸讪笑道。
李逵正色道:“我得回家著书立说,为彻底覆灭二程邪说做准备。”
章授急道:“人杰,那么钱……”
“你去和蔡京商量不会有问题吧?”李逵记得章授和蔡京关系不怎么样,之前还受了不少气。
可章授自信道:“人杰,放心吧,我坚信在钱的问题上,你三叔和蔡京的观点一致。”
但两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前者是德望深厚的长者,后者不过是个薄有才名的风尘女子。
李邦彦这家伙看着不靠谱,没想到还记着李逵的好。这让李逵大为宽怀,这辈子就没做过几件好事,无心做了一次,却被人念着好,确实让李逵心头有了些许的温暖。
他笑道:“士美,听说你下场了,可否中了?”
李邦彦微微有点不自在,倒不是李逵问道了他的痛处,而是自己让李逵失望了。惭愧道:“回李师,小子才学不精,没等显达于京城,让李师失望了。”
“没中?”
李逵顿感诧异,李邦彦这家伙是李逵遇到脑子最好的几个人之一。甚至和苏轼有的一比,有过目不忘之能,同时诗词上也颇有天赋。文章也有独到之处,按道理不会不中啊!虽说贪玩成性,但孰轻孰重还是能分辨的人。
边上的太学生急忙给李邦彦解困道:“李师有所不知,这次大主考重策而轻论。士美善于论,而荒于策,这才没有被取中。”
“士美去年才升到了上舍,今年下场,未免有所仓促。假以时日,必然会进士及第。”另外一位太学生,显然是李邦彦的好友加迷弟,对李邦彦就自信多了。
不过,李邦彦的策论,确实有问题。
策,是皇帝或者执政问的具体政务问题,主要侧重面是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说,户部财政不足,如何开源节流?
工部疏导大河工程不利,可有他法?
擅长策的,都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官员。如果是参加科举的士子,多半是官宦子弟。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苏轼,考什么都不怕,甚至考官写的也不见得比他好。但是让他去处理政务,恐怕就要抓瞎了。而寻常的士子,擅长策的基本上都是官宦子弟,只有他们才有机会接触官场。甚至不少官员将儿子带着一起上任,在参加科举之前,就有很丰富的处理政务的能力。
而李邦彦这等工匠子弟,恐怕想要写好策真的很难。这玩意,空想想不出来。
科举这条路没有侥幸,像李邦彦这样没有根基,还被金主给忘了的倒霉蛋,就是想要参加会试之前找个大佬补课都没有机会。就像是当初范冲、李逵等人,参加会试之前补课的老师是黄庭坚和秦观等人,就连苏轼这等的文采,参加制科考试的时候,张方平也给他开小灶了。
可李邦彦只能在太学里厮混,连个问的人都没有。
当然,他也已经很满足了。
他不过是河东路普通匠人子弟,能够混进太学已经是烧高香了。
更不要提他准备下场的时候,李逵还不在京城,想要找个人帮忙也帮不上。
李邦彦可不是怨天尤人的人,反而,他乐观的让人有点不放心。就见他躬身对周围作揖道:“诸位兄弟,举业这种事情靠气运,这次小弟没考上,说明咱们兄弟的情分没有断。要不然,真要是有人做官了,岂不是将来天各一方,哪有如今比邻而居,游荡京城之乐?”
“是极,是极!”
“士美如此豁达,我等做小女儿态,确实让人不齿。”
“今日不醉不归!”
“对,不醉不归!”
……
忽然,李邦彦像是想起来了什么似的,赶紧过来邀请李逵:“大人,前方馆子新来了个红凌姑娘。能跳绳上舞,我等准备前去捧场。大人,有暇不如……”
李逵眉头一蹙,心说,几年前遇到这家伙就是这副样子,怎么去了太学,一点都没变?
浪子终究是浪子,怎么可能改变?
李逵虽说对于绳子上跳舞也很心动,这算是杂技吧?但是他如今这么大的官,却和一帮太学生混迹在一起,虽说太学生之中大部分年纪都不比他小,但总归传出去不太好。果断拒绝了李邦彦的邀请。
和章授一起,在酒楼选了个雅间,李逵和章授坐定之后,突然有小厮前来敲门,打开之后躬身问:“两位大人,楼下有一太学生李邦彦求见,不知?”
“让他上来。”
李逵一开始还以为李邦彦这厮是兜里没钱了,可李逵还是小看了他。李邦彦并非是兜里没钱了,而是带了两个人来到了雅间:“大人。”
见面的那一刻,李邦彦顿时有点赫然,不敢看人。并且和来人站开了,仿佛想要对李逵表明心迹,咱跟他俩不熟。
反倒是站在他边上的一高一矮,两人气宇轩昂,一个年纪大些,但也不过是二十来岁的样子。另一个年纪很小,十四五的年纪。
“学生陈公辅拜见李待制。”
“学生李纲见过李待制。”
李逵放在木箸,抬头看向了陈公辅,心中暗叹:“好一副正人君子之相,面色红润,目光坚定,尤其是一张四方脸,更是给人种忠鲠直言的正派。”
再看李纲,也非等闲。这家伙年纪不大,但看上去也是个心志坚毅之辈。
说起来,李逵心头还是有点小惊喜的,他混迹投靠交友的都是些什么人?大部分都是名声很不好的……也别大部分了,全部都是名声很不好的家伙。假以时日,史书上混个奸佞的名声,基本上都没跑。就算是花荣这等耿直之人,可惜是个武夫,难堪重用。
这不是鄙视花荣,而是大宋就这样,读书人高人一等。
武夫,算了,这等杀胚死了都活该。
国子监祭酒总管天下太学,小学,武学等等诸学,可祭酒大老爷什么时候关注过武学?
“李师之前立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小子闻听,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久久不能自已。多年疑惑顿解,李师当得我天下儒门之首,我等前来拜会,是有一事相求。”陈公辅躬身道,虽心中激荡,却还能做到举止有礼。
李逵对陈公辅越来越满意,这样的学生收一个,绝对不亏。
当即热情的邀请道:“还请落座说话。”
“小二,添两双碗筷。”
就连李邦彦都觉得李逵变了,他的这位东主,可不是好说话的主。尤其是被人打搅的时候,更是性格直白,从来不掩饰内心的想法。他看着李逵高兴的样子,心中不免惴惴,很想告诉李逵:您老会后悔的!
“李师,我等前来是邀请李师去太学与洛学之人论战,李师如今虽刚立言,正是扬名的好时候。洛学乃迂腐之学,我等虽不满其横行,但寡不敌众,如李师前来,必然还太学一个清净之地。”
李逵如同上茅房张嘴吃了个苍蝇,他去太学论战,找死呢?
你们安的什么心?
要是在延安府当通判,这等不开眼的小兔崽子按住就该打四十大板,充军修堡去。
李逵就一个人,能对付得了国子监数千张嘴?
没错,他是嗓门大,但也有极限。五十个人一起嘶喊就能将他败退,他吃饱了撑地和上千人论战?
万一败退,这脸就丢大发了。
“你呢?李纲,你父亲曾经是吕公幕僚,我当初在延安府也见过。听说已经回京了。你家可不允许你参加与人争论吧?”
“但是李师,理不争,岂不是怕了人?”
李纲人虽小,但也是个不服气的主。
李逵有点坐蜡了,他觉得刚才让小二添加碗筷,绝对是个错误。尤其是看着正派人,说话都不中听。什么叫理不争,就是怕了?李逵心说他要是争得过,早就去太学吊打洛学门徒了。万一,论战中,因为自己读书少,漏洞百出,岂不是把好不容易攒下的名声都给丢了?
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年轻人——”
李逵突然摆出一副过来人的架势,反正就陈公辅和李纲这等没官职的太学生,也不敢反驳:“少年人戒骄戒躁,你们还在求学,这次会试下场了吗?”
“学生惭愧!”
说到会试,陈公辅一脸的无奈,他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
李纲有样学样的垂首道:“学生惭愧!”毕竟李逵比他大不了几岁就中了进士,按照他的想法,李逵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应该是博文广记之辈,自己在学问上肯定和李逵有着巨大的鸿沟。
“你看,你们连圣人言,经史子集都没有悟透,就想着和人争论。岂不是舍本逐末,不仅会荒废学业,还得到不到任何益处。你们这样做,我真为大宋的未来担忧啊!”李逵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仿佛真的是为陈公辅等人心虑。
他为了打发这两个讨债鬼,实在是费尽心思。
当然,改勉励几句,还得说。
“求学需务本,须知诸事处于心动,至善是心之本体。忠于对错,却忽视了本性的追求,这才是最大的错误。事即是道,道即事。事当躬身而笃行,方可行知合一。到时候根本就不用我替你们去论战,你们自己就能用煌煌天道之威睥睨天下小人,为何舍近而求远呢?”
李逵说一通大道理之后,陈公辅果然激动不已,仿佛找到必胜信念,躬身作揖倒地,恭敬道:“李师一言,当吾师也!还请李师收留……”
“慢着。”李逵打发人都来不及:“你们好学,我很欣慰。但是拜师就不用了。”
“李师这如何能行?”陈公辅急了。
李逵比他更着急,要是真收了这样的弟子,岂不是他今后的日子永无宁日?这等丧气玩意要是个山贼土匪出身,按李逵的性格,早就灭了他。要不是看着陈公辅穿着儒衫,他不好下手,才留了此人狗命。但绝对不敢当弟子收归门下。他当即给陈公辅立了个条件:“想要拜师也不是不行,等到那天你们将学识夯实了再说。”
陈公辅失落的看着李逵,最后叹气道:“学生这就回去苦读。”
“学生告退!”
等到这两家伙走了,李逵才如释重负的长处一口气,抬手指着李邦彦道:“这俩丧气货不会是你的朋友吧?”
“李师,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朋友。这二人烦的很,经常在太学之中议论朝政,我避之还不及,怎么可能误交匪类?”
要是在河东路老家,李邦彦对陈公辅,李纲这样的太学生少不了要巴结上去。可如今,他眼光也高了,看不上这等夸夸其谈之人。
当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压根就认为自己和对方一路人。
李逵这才缓和了一些,唏嘘道:“这我就放心了。”
等到李邦彦离开之后,章授这才好奇道:“陈公辅和李纲挺不错,人杰为何拒人于千里之外?”
“这等毛躁小子,就知道义气相争,岂不是给某整日惹事生非?”李逵翻着眼皮不耐烦道:“我就是对邢恕不爽,就用道理打压了他一阵而已。”
“咦,不对劲啊!”李逵犀利的眼神落在了章授的身上,上下打量了一阵,突然道:“不对劲,章三叔你有话瞒着我?”
“没有!”
章授脸色骤变,矢口否认道。
“章三叔,听说你在家里的月例停了,靠着八品官的俸禄生活能过得下去吗?”李逵促狭地对章授笑着问。
这话顿时让章授脸色为难起来,没等他开口。李逵却笑道:“章三叔,你也知道我们兵统局的府库里躺着十多万贯。而且兵统局不受户部管辖,这钱啊!发下去可以,花出去也行。原本我还想着给诸位同僚发个红利,好让大伙儿劲头足些。不过……”
“别不过啊!”章授拉着李逵不肯松手,追问道:“人杰,快告诉我,我能得多少?”
章授以前在家里,每月能领取一百贯的月例,这钱他不太够用。如今虽然做官了,但是八品官的官俸一半是钱,一半是物。比如吃的米面,杂粮,布匹,这些都有。而八品官,加上他的散官,一个月就四十贯的俸禄。拿到手的钱,还不足三十贯。
别奇怪大宋的官员俸禄里竟然会有绿豆之类的杂粮,这不是朝廷克扣官员的俸禄。而是这些杂粮,布匹比市场上往往价格低廉,且质量更好。也是大宋官员的福利之一。
但除了钱之外,章授都不需要。
他发俸禄的时候有绿豆、稻米、布帛之类的货物。但是,这些他爹都有,而且发的更多,家里根本就吃用不完。
而堂堂宰相公子,让他去卖杂粮换钱,章授却抹不开脸面。
导致他做官根本就没有捞到好处,反而亏大了。
所以听说李逵要动兵统局的小金库,给属下们谋福利。他就忍不住两样放光。拉着李逵就不肯松手:“人杰,你说平日里章三叔对你如何?当初在颍州,我替你光筹备桐油等物资,赶五百里水路去了江宁府给你调配,你说,还有你三叔对你更好的吗?”
“有!”李逵故意逗着章授。
章授脸色垮了下来,卖可怜道:“人杰,做人不能不讲道义啊!”
“章三叔,我就纳闷了,当初章相在沂州做官的时候,你对钱不感兴趣啊!当年小子贪财,还被你训斥过。”李逵好奇道。
章授摸着脸不承认,装作狐疑道:“有吗?我怎么不记得了?”说到缺钱,章授就沮丧起来,愁苦道:“人杰你是不知道啊!当初我爹被贬谪,我哪敢花钱?夹着尾巴过日子,都怕崩出个屁动静大了,也怕引人注意。可自从来了京城之后,吃请越来越多,总不能每次都不带钱出门吧?关键吃人请倒是没事,姑娘们的钱能欠吗?”
“实不相瞒,我已经在外头落下了饥荒。虽然钱不多,但之前在家里还能拿钱,也能勉强对付过去。可自从做官之后,我爹竟然停了我的月例,说我也到了自食其力的年纪。我都快四十了,还自食其力?当初我中进士的时候,他老人家为何不这么说?”
“眼瞅着快要结账了,我还有两百贯的花酒钱没有结。万一要账的去家里要,我会被我爹打死的啊!”
说起这些,章授是一肚子的怨气。要是当年他中了进士之后就做官,如今少说也是五品官了。
十几年过去,他在官场还是八品官,如同官场新人一般,怎能维持得住宰相公子的排场?
对此,李逵沉默了,他也替章授感到悲哀和不值。
但这话李逵也不好评论。毕竟是章惇做出的决定。老章家,就章惇这一房,四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可是章惇允许出来做官的只有两个。
章授和他弟弟。
章援,殿试第五。
连章惇都没好意思说:你读书还不成,在家再多读几年书之类的话,阻挡章援出仕。
可堂堂殿试第五的高名次进士,进入官场十年,如今却不过是七品官。换作其他人,早就是五品知州了。
可见,章惇为了做宰相,对儿子们的压制有多厉害了。
“钱是小事,之前你说……”别说两百贯,就是两千、两万贯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大数目。但他笃定章授有事瞒着他,故意让章授说。
章授起身将门拉开,看了看回廊中没人,随即又将们拉上,来到李逵面前低声道:“你别往外说,我听的也不全,就是我爹又一次和蔡卞说话,我偷听了两句。好像要将洛学划归到党争之中,程二要倒霉了。”
“果真?”
李逵闻听,顿时来了精神。
有句话叫什么,痛打落水狗。
不对,道理不辨不明。
李逵随即站了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良久才下定决心道:“章三叔,酒不能陪你喝了,我得回家了。”
“回家多无趣,弟妹都有孕在身了,你回去也没个消遣。”章授一脸讪笑道。
李逵正色道:“我得回家著书立说,为彻底覆灭二程邪说做准备。”
章授急道:“人杰,那么钱……”
“你去和蔡京商量不会有问题吧?”李逵记得章授和蔡京关系不怎么样,之前还受了不少气。
可章授自信道:“人杰,放心吧,我坚信在钱的问题上,你三叔和蔡京的观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