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号返回月球不久,一场重要会议在北都指挥中心召开。
林学栋亲自主持会议,他直截了当地说:“今天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特遣队,大家都知道,这支部队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历次畸变中起的作用却不小,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但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在用特遣队这个临时编制管理这支队伍。”
“既然想让马儿跑,那就得把马儿喂饱,所以呢,我们今天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给特遣队定个正式名份。”
大佬们一听,全都笑了起来。
一位大佬说:“我觉得,叫装甲步兵最合适,但是已经有这个兵种了,叫机动步兵是不是不大合适?”
装甲步兵,既乘坐装甲车辆作战的兵种,而不是身穿动力装甲作战的兵种。
大概是觉得开会必须说得清楚一点,这位大佬又补充说:“毕竟是外边的叫法,直接拿来用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我倒是觉得没什么不合适,机动步兵不是谁的专有,而是全世界都熟悉的东西,提起机动步兵,马上就会想到动力装甲,没必要为了个称呼顾虑那么多,这就跟陆军空军似的,从来就不是谁家的专利。”
这个意见顿时赢得了大佬们的赞同,与会者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将特遣队改组为机动步兵的方案。
特遣一队、二队再加三队,合在一起不过大几百人,接说压根儿没资格上这个级别的会议,但谁让特遣队情况太特殊呢?大佬们不止做出了重组的决定,还拿出了具体意见。
特遣一队、三队,改编为总部直属机动步兵第一旅,由安仁善出任首任旅长,东方白任副旅长。
其中,三队改编为一营,营长由东方白兼任;一队改编为第二营,营长人选待定。
特遣二队的情况比较麻烦,因为北都忙于对抗恐人的入侵,对二队的投入不足,纯科技动力装甲始终比生化版差一截,在是否保留这支队伍的问题上,大佬们的意见两极分化,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保留队伍。
但特遣二队不再独立成军,而是并入机动步兵旅,挂一个教导队的名头,愿意接受寄生的留下,不愿意接受的调离,科技版装甲的研制工作由孤峰基地接手,在技术成熟之前不再列装部队,只做技术储备。
这个决定,几乎判了特遣二队的死刑,除非出现跨越式的进步,否则很难再次装备部队。
第一个议题有了结果,林学栋长出一口气,但他马上又说:“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在机动步兵的基础上,组建轨道空降部队!”
大佬们窃窃私语,却没人主动发言。
林学栋眉头一挑:“怎么,都没想法?”
又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位大佬发言:“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组建轨道空降部队十分必要,但是我个人的意见,短时间内,我们并没有这方面的需要。”
旁边的大佬发言:“我同意这个意见,特遣队人少任务又多,肩膀上的担子已经很重了,没必要再给特遣队加码。更重要一点,我们没有遍及全球的军事基地,不需要全球快速投放能力。反过来说,不管国内出了什么情况,我们现有的部队,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部署,对轨道空降的需求并不迫切。”
又一位大佬附和:“从技术上说,应该没有困难,但是从实际需要上来讲,确实没这个必要,我建议先让孤峰基地搞一搞这方面的研究,将来有需要的时候能拿出来就行了。我个人的意见,与其搞华而不实的轨道空降,不如搞一搞天基对地武器,这个更实用一点,在战场上的应用也更广泛。”
“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做了。”林学栋说,“基本原则是发扬激光、开发粒子、保留电磁,全面模块化,简单点说,就是不同类型的武器尽量统一外形和各种接口,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快速更换。”
不用问也知道,这个也是月研组在做。
会后,相应的决议迅速传达下去,各项工作迅速展开。
在此期间,还出了几件小插曲。
歼54首次参战的时候,还没正式定型,连个正式的代号都没有,直到不久前,军方才为这款战机取了个非常令人失望的代号:天劫!
这个代号确实非常符合歼54的定位,空天战机嘛,从太空打击地面,不是天劫又是什么?
但听年轻人的耳朵里,总有那么点土到掉渣的意味。
很多网友失望地调侃:土鳖不土,战斗力五,这是我军的老传统了,没事没事,习惯就好。
但老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歼54除装备自家部队之外,还根据同盟协议,向毛方提供了两架。
不是只有这两架,而是目前的产量太低,暂时只能提供两架,未来,歼54将成为毛军的主力空天战机。
木有办法,毛子还没实力研制空天战机,北都是他们获取空天战机的唯一渠道。
当然了,放眼全球,北都也是唯一能够提供空天战机的国家。
经过一系列测试,毛子对歼54的性能赞不绝口,并且为它取了个毛方代号:天空骑士。
论威力,天劫肯定比天空骑士更强悍,可天劫过于直白,天空骑士却带着一些浪漫色彩,许多网友因而吐槽:为啥好听的代号都是人家的?
纠结这种无聊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可就是有那么一小撮人,死揪着这点破事不放。
这还没完,作为人类唯一的量产空天战机,西方世界为歼54取了个根本不沾边的代号:幽影!
论威力,比天空骑士降了好几层,可就是有人觉得,幽影比前面两个好听得多。
顺便说一句,经过参谋部门对作战数据的反复分析加仔细推导,低空轨道逆向飞行并发起进攻的战术,成为第一个官方认可的空天战机进攻战术,七次畸变也作为经典战役写入教材。
林学栋亲自主持会议,他直截了当地说:“今天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特遣队,大家都知道,这支部队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历次畸变中起的作用却不小,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但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在用特遣队这个临时编制管理这支队伍。”
“既然想让马儿跑,那就得把马儿喂饱,所以呢,我们今天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给特遣队定个正式名份。”
大佬们一听,全都笑了起来。
一位大佬说:“我觉得,叫装甲步兵最合适,但是已经有这个兵种了,叫机动步兵是不是不大合适?”
装甲步兵,既乘坐装甲车辆作战的兵种,而不是身穿动力装甲作战的兵种。
大概是觉得开会必须说得清楚一点,这位大佬又补充说:“毕竟是外边的叫法,直接拿来用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我倒是觉得没什么不合适,机动步兵不是谁的专有,而是全世界都熟悉的东西,提起机动步兵,马上就会想到动力装甲,没必要为了个称呼顾虑那么多,这就跟陆军空军似的,从来就不是谁家的专利。”
这个意见顿时赢得了大佬们的赞同,与会者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将特遣队改组为机动步兵的方案。
特遣一队、二队再加三队,合在一起不过大几百人,接说压根儿没资格上这个级别的会议,但谁让特遣队情况太特殊呢?大佬们不止做出了重组的决定,还拿出了具体意见。
特遣一队、三队,改编为总部直属机动步兵第一旅,由安仁善出任首任旅长,东方白任副旅长。
其中,三队改编为一营,营长由东方白兼任;一队改编为第二营,营长人选待定。
特遣二队的情况比较麻烦,因为北都忙于对抗恐人的入侵,对二队的投入不足,纯科技动力装甲始终比生化版差一截,在是否保留这支队伍的问题上,大佬们的意见两极分化,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保留队伍。
但特遣二队不再独立成军,而是并入机动步兵旅,挂一个教导队的名头,愿意接受寄生的留下,不愿意接受的调离,科技版装甲的研制工作由孤峰基地接手,在技术成熟之前不再列装部队,只做技术储备。
这个决定,几乎判了特遣二队的死刑,除非出现跨越式的进步,否则很难再次装备部队。
第一个议题有了结果,林学栋长出一口气,但他马上又说:“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在机动步兵的基础上,组建轨道空降部队!”
大佬们窃窃私语,却没人主动发言。
林学栋眉头一挑:“怎么,都没想法?”
又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位大佬发言:“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组建轨道空降部队十分必要,但是我个人的意见,短时间内,我们并没有这方面的需要。”
旁边的大佬发言:“我同意这个意见,特遣队人少任务又多,肩膀上的担子已经很重了,没必要再给特遣队加码。更重要一点,我们没有遍及全球的军事基地,不需要全球快速投放能力。反过来说,不管国内出了什么情况,我们现有的部队,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部署,对轨道空降的需求并不迫切。”
又一位大佬附和:“从技术上说,应该没有困难,但是从实际需要上来讲,确实没这个必要,我建议先让孤峰基地搞一搞这方面的研究,将来有需要的时候能拿出来就行了。我个人的意见,与其搞华而不实的轨道空降,不如搞一搞天基对地武器,这个更实用一点,在战场上的应用也更广泛。”
“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做了。”林学栋说,“基本原则是发扬激光、开发粒子、保留电磁,全面模块化,简单点说,就是不同类型的武器尽量统一外形和各种接口,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快速更换。”
不用问也知道,这个也是月研组在做。
会后,相应的决议迅速传达下去,各项工作迅速展开。
在此期间,还出了几件小插曲。
歼54首次参战的时候,还没正式定型,连个正式的代号都没有,直到不久前,军方才为这款战机取了个非常令人失望的代号:天劫!
这个代号确实非常符合歼54的定位,空天战机嘛,从太空打击地面,不是天劫又是什么?
但听年轻人的耳朵里,总有那么点土到掉渣的意味。
很多网友失望地调侃:土鳖不土,战斗力五,这是我军的老传统了,没事没事,习惯就好。
但老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歼54除装备自家部队之外,还根据同盟协议,向毛方提供了两架。
不是只有这两架,而是目前的产量太低,暂时只能提供两架,未来,歼54将成为毛军的主力空天战机。
木有办法,毛子还没实力研制空天战机,北都是他们获取空天战机的唯一渠道。
当然了,放眼全球,北都也是唯一能够提供空天战机的国家。
经过一系列测试,毛子对歼54的性能赞不绝口,并且为它取了个毛方代号:天空骑士。
论威力,天劫肯定比天空骑士更强悍,可天劫过于直白,天空骑士却带着一些浪漫色彩,许多网友因而吐槽:为啥好听的代号都是人家的?
纠结这种无聊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可就是有那么一小撮人,死揪着这点破事不放。
这还没完,作为人类唯一的量产空天战机,西方世界为歼54取了个根本不沾边的代号:幽影!
论威力,比天空骑士降了好几层,可就是有人觉得,幽影比前面两个好听得多。
顺便说一句,经过参谋部门对作战数据的反复分析加仔细推导,低空轨道逆向飞行并发起进攻的战术,成为第一个官方认可的空天战机进攻战术,七次畸变也作为经典战役写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