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人不满,但却无人敢反对。宁得罪天下小人,切莫得罪陈初六,在这件事上,无论清流不清流,都变得越来越务实起来。

    陈初六微微颔首,看来大家都同意了,便又道:“衡文之事,将来还可以缓缓再议。策问定其去留,考完之后,先审策问就是。”

    众人点了点头,又议了许久,方才退回各自的房中。浦城章、晏殊、陈初六则是留了下来,还要定考题。

    浦城章拈须道:“知应,这次贡举改动颇大,虽然提前三个月通晓天下士子,可那是冬日,有些人收不到消息。故而这次出题,万不可太难了。”

    陈初六点头道:“策问首当验其心术、其次考其学识,小题亦可大做。下官这里,倒是有几个题目,还请二位学士过目。”

    浦城章、晏殊相视一眼,便看得陈初六拿了一张纸来,上面写着七个题目。看过之后,晏殊嘀咕道:“诸子之言,考庄子、吕氏春秋,这两道皆与经合拢,凡熟读经典的人,都应当知道。哪怕不知道,也能站在儒门的立场,写出一篇论来。”

    浦城章疑惑道:“那这与经义之论有什么区别?”

    陈初六回到:“区别不大,但题中有一个要求,考生需联系实际,将题中内容结合起来写策问。”

    浦城章则又是看向三篇时事道:“近来时事之中议论最多的,无非是郭皇后之废、吕相之辞、西凉之叛,为何这三件事,时事之中一件也没有?”

    陈初六擦了擦汗,晏殊在一旁解释道:“浦学士,时事历来要避讳,这三件事朝中早已有了定论,还让士子来议论,略有不妥。”

    浦城章一想,点头认可了,陈初六这时又道:“下官选的时事,一是淮盐之弊、二是西域诸国之进贡、三是节减冗兵冗费之策。”

    晏殊笑道:“这几件事,关乎财用四夷,皆是军国大事。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本官以为甚为妥切。只是这史策,却是难了,本官读书这么久,也不敢说答得多好。”

    陈初六笑了起来,想要开窗透气,就得说要把房顶掀开,这办法屡试不爽,他又道:“那下官再改一改?二位学士有何建议,下官都听你们的。”

    于是三人又将这考题敲定下来了,写在了一张纸上,提请御批。浦城章身为主考,也只能在这时出一次贡院,亲自将考题呈上去。

    大宋景祐元年,礼部试考题如下:

    头场,策七题,任选三道答之,时务必选一道。

    题一,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以实事求是,辩儒道之异。

    题二,《吕览》有言:仁义之术外也。夫以外胜内,匹夫徒步不能行,教者术犹不能行,又况乎人主?唯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试问何法可取,以仁义之术教化百姓?

    题三,《史记》所缺,褚少孙补之。诸侯列为世家,宜矣,而孔子亦次其间,其义安在?

    题四,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郑樵以史志不备,乃作《通志》二十,略可详言其得失。

    题五,淮南盐积伤民策。

    题六,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西域诸国称臣,安抚四夷策。

    题七,浮费弥广,削减冗积策。

    次场,诗一首,赋一篇。

    《房心为明堂赋》

    《和气致祥诗》

    三场,论一篇。

    《积善成德论》

    转眼到了临近考试的日子,天气放晴,街上三三两两的士子,聚在一起晒太阳,顺道去大相国寺求签问卦,卜得一个好兆头。

    这时徐良骏、何健京也是到了,显得意气风发,这二人搀着这一位老者,这人乃是当年叱咤风云的押题王穆修,也是陈初六将四为诗社托付的一人。

    穆修不押题已经多年了,离开官场之后,消息不甚灵通。这次来汴京,许是他最后一次来了,也是最后一次将自己辅导过的士子,送入科场。

    这次徐良骏、何健京乃是名声在外的,早在太原府时,这两个人就跟着陈初六写文章,常列于陈初六的名字之下。这两个人,被民间士子视作陈初六的关门弟子。在太原府历练多年回来,更是将学问积淀得十分深厚。

    还有两人人,也是呼声很高。一人是山东青州张唐卿,字希元,以孝名闻天下。还有一人是庐州杨察,字隐甫,官宦之后,以文章声名远播。

    大相国寺,荷花池旁,徐良骏看着池子里的鲤鱼,投下一枚铜钱,摇头道:“这鱼怎么会叼铜钱?池中这么多钱,都让寺里的僧人吃了。”

    穆修在一旁道:“信则有,不信则无。不过,你们两人跟着陈知应这么多年,应当摸清了他的秉性,就算是没有面授机宜,也该能猜到题才对。”

    何健京也将一枚铜钱丢入池中,鲤鱼非但不叼,反而受惊一哄而散。何健京脸色失望地道:“去了几次先生府上,连门都没进去。”

    穆修笑道:“你们这时候去,当然进不去。你先生不怕非议,是怕你们受到非议。本来能高中的,去了之后,大家这么一传,就只能让你们低低过了。高中与低中看似差不多,却差之千里。想要爬到一个位置,十年的差别都弥补不了。”

    “陈善修也要考,他是先生的亲弟弟,在家里为何就没问题?”

    “他是亲弟弟,大家都是知道的,这反而无妨。何况锁厅试与春闱不一般,那是吏部主持。”

    “听穆先生的意思,这次我们二人,一定能中?”

    “一定能中,诗社里的人,这次能中进士的,不下二十人。若真是这样,将来四为诗社又会令世人趋之若鹜。”穆修笑着回到,这个时候,当然是只能说吉利话了,但徐良骏、何健京实力还是有的,他又道:

    “这次的张唐卿、杨察,名声虽望,但其实难副。抵京这些士子中,能与你们争的,老夫尚未看到,剩下的只看考场之上了。”

    “若说谁与你们有一争之力的,只有两人。徐嘉志长孙徐翰海,徐嘉志深得知应事功之精髓,传之其长孙,徐翰海定是能通实务的。还有一人,便是柳景庄,才华实为士子中的第一。此人屡试不第,若是能痛定思痛,安心读书,定是无人能比。”

    “柳景庄,可惜他音讯全无,现在也不知去了哪里。”

    这几章又慢又伤神

章节目录

宋朝大官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星空没有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星空没有云并收藏宋朝大官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