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没事,就是想着幸好早早把贺龙送进了城,不然有些事恐怕还真说不清楚了,以后你可得把家里那些孩子给看好了,别让他们没事去知青所那边玩,在家待着挺好的,要实在闲,就让他们去县城。”
乔木不知道王维熙在担心她会不会突然死亡,所以只是很正常的叮嘱了一些事情,便半眯起眼睛。
悠闲的午睡去了。
至于内心的猜测,那些事情又没有发生喽,说出来又有什么用。
埋在心底就是了。
王维熙则是松了一口气,脚步放缓的进屋,打算把刚刚获知到的情况再跟家里人说一声,也好让家里人放心,并且叮嘱他们以后离知青所那边远一些,如非必要,不要往那跑,免得回头出事被人误会。
之后几年,村里的知青也的确如同他们当初猜测的那样,日子过的比过去还要更艰难些,村里那些年轻些的小姑娘或者小伙子跟他们说话都会被家里人训斥,原本好几对隐约可能生出些火花的暗恋和明恋,全部都被各家父母迅速掐灭。
水土齐上的那种。
誓要把那火花灭的干干净净。
就是已经嫁人或者娶妻的那些知青,也都被村里人仔细打量观察了许久,想看看他们有没有问题。
那些知青也没办法,只能一边在心里怨恨着贺斌和洪棉,一边强撑着继续下田,继续干活,整个知青所的气氛都变得沉闷了许多,知青男女之间,更是几乎能不碰面就不碰面,免得被别人传说些闲话。
这种情况一直过了三五年才逐渐的缓和一些,毕竟人的记忆其实并没有那么好,有些事情虽然当初印象深刻,但是随着时间的冲刷和一些新事件的出现,过去的那些往事记忆自然会逐渐的从人们的脑海中淡化掉,关系自然会缓和许多。
当然,缓和归缓和,彼此也不见得会有多亲密,区别也只是大家从以前见面基本不交流,变成见面会偶尔打个招呼,聊几句罢了。
就这样,村里知青和村民的半僵化关系,一直持续到了七七年。
持续到了七七年九月。
七七年九月,恢复高考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所有还没有结婚的知青全部都顾不上干活,也顾不上考虑和村民之间的僵化关系了。
全都开始疯狂的找资料。
疯狂的托人打听。
疯狂的开始彻夜学习。
所有知青都将这个消息当成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当成他们回城的唯一希望,当然,不仅仅那些没有结婚的知青在这么干,那些结了婚的知青同样不逊色丝毫,不是偷偷摸摸的学习,就是想办法说服结婚的妻子或者丈夫一大家子帮忙。
这时候,还没有知青上学之后抛妻弃子的消息流传,所以虽然有一部分家庭反对,但是很多家庭还是愿意给予一些支持的,毕竟对他们而言,家里能出个大学生也算是个荣耀,就算是女婿媳妇也一样。
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的女婿媳妇,可能并不是很乐意与他们共享荣耀,甚至还嫌弃他们是农村人。
不过在这紧要关头,不论那些知青心里想着什么,至少明面上他们的态度比起过去要好了许多,一个个也都好声好气的求村长,希望村长能给他们安排点轻松工作,工分少一点就少一点,因为他们需要时间去复习,需要时间去学习。
很多下乡知青,都已经有六七年没有摸过书本了,摸的最多的是锄头和红薯,因此,除了少部分莫名自信的人之外,大多数人心里都是很慌的,他们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担心自己考不上,担心要留在这,最担心的是比不上应届生。
相比较于他们这些已经好多年没有摸过书本,有些甚至早就把知识还给老师的知青而言,那些应届高中毕业生虽然基础远远比不上以前高中毕业生的基础好,但怎么也比他们放下书本好几年的知青好。
因此,他们怎能不担心?
担心之余,他们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花更多的心思去收集资料,甚至不顾身体的去学习。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不到一个星期,乔木他们所在的那个村子里就已经有好几个知青,因为连夜学习的原因,直接在干活的时候昏了过去,有一个甚至还栽进了猪圈。
差点没被种猪给啃吃了。
虽然一直都是人吃猪,可是如果猪饿急了的话,吃人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那个因为连夜学习导致早上喂猪栽进猪圈,摔断了腿的知青,给了其他知青一记响亮的耳光,将他们打醒,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什么超人,他们需要休息。
一旦摔断了腿,或者出了什么意外,那么,他们可能连上考场的机会都没有,出于这些顾虑,那些知青后来就稍微缓和了些,不至于继续没日没夜的刻苦学习,至少得每天保证自己四五个小时的睡眠。
可即便如此,那些知青的下眼睑也在逐渐的变黑,黑眼圈变得越来越重,可是这时候他们哪顾得上这些,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大概就是他们此时的真实学习态度。
这不像后来高考。
不像后来高考是学校家长逼着学生往死里学,这时候,苦于农村日子的那些知青,全在自发的往死里学,往死里背,希望跳脱农门。
重新回归城里。
这时候,他们根本不会想回了城里之后他们有什么能力,有什么知识,能够干什么,他们只会想他们一定要离开这,只有离开了这才有希望,才有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相比较于那些知青,乔木就淡然多了,因为第一次高考需要的各种资料,包括传说中的那几套数学综合题,乔木早有收集,而且还提前两个月让家里那些孩子学习了。
这要是还考不上。
那乔木也是真没辙了,总不能帮他们作弊吧,更何况,她提供的这些东西相比较于连资料都不知从哪找的知青而言,已经算作弊了。
只要认真学习,把她提供的资料背上,几乎不存在落榜可能。
考不上好的大学。
普通大学肯定是没问题的。
第300章 拆婚狂魔乔老太(22)
不提家里人如何称赞乔木心思缜密和有先见之明,村里那些知青就算再怎么期盼时间过的慢点,时间还是缓缓的到了十月份,到了十月二十一号,到了该上考场的时候。
这一天,所有知青都请了假。
村里一些想要尝试一下的村民也都请了假,坐着村里的牛车,前往各处考点参加考试,满怀希望的去,忧心忡忡的归来,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把握,毕竟复习的时间实在太短了,有不少人在出了考场之后更是直接大声哭了出来,可想而知最终的考试成绩会是怎样?
不过不论如何。
考试是结束了。
大家只能一边忙过年,一边静静的等着,等着最后的考试结果。
乔木并没有给家里这次参加考试的五个孩子压力,同时还叮嘱了家里其他人,不要没事老问他们成绩和有没有把握什么的,平常心对待就是了,况且,乔木对自家那几个重孙和重孙女还是蛮有信心的。
好歹基本都是应届毕业生。
就算不是的,那最近几年乔木也没少督促他们不能忘了课本。
如此一来,只要他们不是把姓名,考试号啥的写错了,基本没有失败的可能,后面的政审也十分容易,他们家的成分不要太好,虽然跟十八代贫农没办法比,但也算根正苗红,过关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没错,这时候考完试是要参加政审的,如果政审不过关,就算成绩再好也没用,也没有大学念。
至少在高考刚恢复的前几年是这样的,后面就放松了一些。
哪些不过关呢?
黑五类显然就是。
就是譬如资本家后代、反dong派后代、地主后代、有国外亲戚的以及有国外背景的、富农后代以及右派分子后代,富农后代可能会稍微放宽一些,有的地方没那么严。
这些人在七十年代后期,乃至于八十年代初期,一直都是受歧视的,直到改革开放,并且上面彻底否认那段时期的成分划分之后,他们才算彻底摆脱身上的成分枷锁。
其中一部分更是迅速翻身。
不得不说,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真的是极大的,甚至是超过了后天教育的,有些人即使被打压了很多年,当政策稍微放松些后,他们依旧能很快抓住机会,大胆走在时代前沿,重新翻身,掌握经济。
在八十年代初,最初发家的那一批人群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原先成分不好的人,真正原先成分不错的,大多数要么还在土里面刨食,要么抱着个所谓的铁饭碗就已经很满意了,甚至还会嘲笑那些做个体户的,觉得他们太过丢人了。
说多了……
上面可能因为考虑到即将过年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所以调动了一切资源加紧阅卷,并且赶在十一月中旬将成绩全面公布,同时开始填报志愿,这次考试的前期参与者总共有570万,而最终录取的只有27万,录取率仅仅达到了5%。
堪称历年最难高考。
当然,这个高考所谓的最难并不是指题目难,而是指录取率低。
这一年,是高考恢复以来录取率最低的一年,此后即便是七八年的录取率都达到了百分之七点几。
当成绩公布后。
村里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知青所里总共有四个人的成绩勉强达标,但是估计也只能报个专科,最终有很大的概率被调剂到师范等学院,而村里这次参加考试的十三个人中,除了乔木家的那五个孩子,只有两个达到了专科成绩。
不过这也不错了。
这时候能上大学就不错了,也没有什么一本二本的区别,无论什么学校,但凡只要是大学,在大家眼里都算是蛮不错的,都算状元。
乔木家的那五个成绩自然更好一些,能够稍微报一些好学校,不过,乔木也不敢让他们报太好的学校,担心回头调剂麻烦,所以特地亲自操刀,给他们挑了一些还算可以,且十拿九稳的学校填了上去。
再之后,就是等录取通知书。
这也是一份煎熬。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录取通知书,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发展十分不成熟的时代,填报志愿也是一份门槛,要是志愿填的不好,同时还弄了不服从调剂的话,那就有可能落空,就有可能明明成绩够了也没有学校念,刚开始恢复高考很多学生不知道这事,有不少人那是真的后悔终身,后悔志愿没有填好。
录取通知书并不会一次性到。
这是按照距离远近发放的。
近一点的,比如说本省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那自然能早点到,可能志愿填上去不到半个月就到了。
远一些的,隔了几千里的。
那速度慢很正常。
可是,等待最怕的不是等待的时间长,而是别人到了,自己的却还没到,当第一封录取通知书被邮差送到村子里的时候,不但村民们凑了一番热闹,那些填报志愿的人心也都不由颤了颤,开始成夜成夜的睡不着觉,开始翘首以盼的等着邮差过来,每一次邮差过来,他们都会围上去询问,当听到没有自己的信的时候,又会失落的离开。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了两个月。
填报的志愿距离这边最远,距离自己家乡最近的那个知青在过完年,不少人都已经收拾东西出发去学校报到,急的想死的时候,总算是收到了姗姗来迟的录取通知书。
他半分钟都不敢耽搁,赶紧将自己能带着的东西全带着,拿着录取通知书,在第二天早上就匆忙出发,因为开学时间就在半月后,他还需要坐火车慢慢的往那边赶,自然不能耽搁时间,万一错过了,谁知道那边能不能宽容一些时间。
到了来年龙抬头。
村里有关于高考的热潮和讨论才逐渐的平息下去,村民们开始逐渐恢复原来的作息,下田挣工分。
乔木则嫌农村里生活太过于无聊,连看个电影都没办法看,所以收拾了些东西,跟儿子王维熙说了一声,就去县城投靠重孙去了。
第301章 拆婚狂魔乔老太(完)
县城里
乔木的小日子过的相当舒坦。
闲下来,随便找个棋局,或者某个阴凉的地方,就能找到一群老头老太太聊天,偶尔实在不想跟老头老太太玩,那还可以花一毛钱买张电影票,看场新电影,反正只是平行世界,这边的电影她又都没有看过,因此,自然不会觉得无聊。
与此同时,还有些胆大的已经走在了时代前沿,开始从其他地方倒腾东西,投机倒把,乔木当然不会在政策还没彻底开放之前做这种事,这时候要是被逮起来,少不了坐上几年牢,不过那些人的投机倒把倒是给乔木带来了不少新娱乐。
因为,有看了。
在这样一个娱乐相对匮乏,通俗更是几乎绝迹的时代,一本武侠或者说一本言情都是很稀罕的东西,而且还不能被别人给看到,不然指不定会出问题。
乔木不知道王维熙在担心她会不会突然死亡,所以只是很正常的叮嘱了一些事情,便半眯起眼睛。
悠闲的午睡去了。
至于内心的猜测,那些事情又没有发生喽,说出来又有什么用。
埋在心底就是了。
王维熙则是松了一口气,脚步放缓的进屋,打算把刚刚获知到的情况再跟家里人说一声,也好让家里人放心,并且叮嘱他们以后离知青所那边远一些,如非必要,不要往那跑,免得回头出事被人误会。
之后几年,村里的知青也的确如同他们当初猜测的那样,日子过的比过去还要更艰难些,村里那些年轻些的小姑娘或者小伙子跟他们说话都会被家里人训斥,原本好几对隐约可能生出些火花的暗恋和明恋,全部都被各家父母迅速掐灭。
水土齐上的那种。
誓要把那火花灭的干干净净。
就是已经嫁人或者娶妻的那些知青,也都被村里人仔细打量观察了许久,想看看他们有没有问题。
那些知青也没办法,只能一边在心里怨恨着贺斌和洪棉,一边强撑着继续下田,继续干活,整个知青所的气氛都变得沉闷了许多,知青男女之间,更是几乎能不碰面就不碰面,免得被别人传说些闲话。
这种情况一直过了三五年才逐渐的缓和一些,毕竟人的记忆其实并没有那么好,有些事情虽然当初印象深刻,但是随着时间的冲刷和一些新事件的出现,过去的那些往事记忆自然会逐渐的从人们的脑海中淡化掉,关系自然会缓和许多。
当然,缓和归缓和,彼此也不见得会有多亲密,区别也只是大家从以前见面基本不交流,变成见面会偶尔打个招呼,聊几句罢了。
就这样,村里知青和村民的半僵化关系,一直持续到了七七年。
持续到了七七年九月。
七七年九月,恢复高考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所有还没有结婚的知青全部都顾不上干活,也顾不上考虑和村民之间的僵化关系了。
全都开始疯狂的找资料。
疯狂的托人打听。
疯狂的开始彻夜学习。
所有知青都将这个消息当成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当成他们回城的唯一希望,当然,不仅仅那些没有结婚的知青在这么干,那些结了婚的知青同样不逊色丝毫,不是偷偷摸摸的学习,就是想办法说服结婚的妻子或者丈夫一大家子帮忙。
这时候,还没有知青上学之后抛妻弃子的消息流传,所以虽然有一部分家庭反对,但是很多家庭还是愿意给予一些支持的,毕竟对他们而言,家里能出个大学生也算是个荣耀,就算是女婿媳妇也一样。
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的女婿媳妇,可能并不是很乐意与他们共享荣耀,甚至还嫌弃他们是农村人。
不过在这紧要关头,不论那些知青心里想着什么,至少明面上他们的态度比起过去要好了许多,一个个也都好声好气的求村长,希望村长能给他们安排点轻松工作,工分少一点就少一点,因为他们需要时间去复习,需要时间去学习。
很多下乡知青,都已经有六七年没有摸过书本了,摸的最多的是锄头和红薯,因此,除了少部分莫名自信的人之外,大多数人心里都是很慌的,他们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担心自己考不上,担心要留在这,最担心的是比不上应届生。
相比较于他们这些已经好多年没有摸过书本,有些甚至早就把知识还给老师的知青而言,那些应届高中毕业生虽然基础远远比不上以前高中毕业生的基础好,但怎么也比他们放下书本好几年的知青好。
因此,他们怎能不担心?
担心之余,他们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花更多的心思去收集资料,甚至不顾身体的去学习。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不到一个星期,乔木他们所在的那个村子里就已经有好几个知青,因为连夜学习的原因,直接在干活的时候昏了过去,有一个甚至还栽进了猪圈。
差点没被种猪给啃吃了。
虽然一直都是人吃猪,可是如果猪饿急了的话,吃人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那个因为连夜学习导致早上喂猪栽进猪圈,摔断了腿的知青,给了其他知青一记响亮的耳光,将他们打醒,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什么超人,他们需要休息。
一旦摔断了腿,或者出了什么意外,那么,他们可能连上考场的机会都没有,出于这些顾虑,那些知青后来就稍微缓和了些,不至于继续没日没夜的刻苦学习,至少得每天保证自己四五个小时的睡眠。
可即便如此,那些知青的下眼睑也在逐渐的变黑,黑眼圈变得越来越重,可是这时候他们哪顾得上这些,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大概就是他们此时的真实学习态度。
这不像后来高考。
不像后来高考是学校家长逼着学生往死里学,这时候,苦于农村日子的那些知青,全在自发的往死里学,往死里背,希望跳脱农门。
重新回归城里。
这时候,他们根本不会想回了城里之后他们有什么能力,有什么知识,能够干什么,他们只会想他们一定要离开这,只有离开了这才有希望,才有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相比较于那些知青,乔木就淡然多了,因为第一次高考需要的各种资料,包括传说中的那几套数学综合题,乔木早有收集,而且还提前两个月让家里那些孩子学习了。
这要是还考不上。
那乔木也是真没辙了,总不能帮他们作弊吧,更何况,她提供的这些东西相比较于连资料都不知从哪找的知青而言,已经算作弊了。
只要认真学习,把她提供的资料背上,几乎不存在落榜可能。
考不上好的大学。
普通大学肯定是没问题的。
第300章 拆婚狂魔乔老太(22)
不提家里人如何称赞乔木心思缜密和有先见之明,村里那些知青就算再怎么期盼时间过的慢点,时间还是缓缓的到了十月份,到了十月二十一号,到了该上考场的时候。
这一天,所有知青都请了假。
村里一些想要尝试一下的村民也都请了假,坐着村里的牛车,前往各处考点参加考试,满怀希望的去,忧心忡忡的归来,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把握,毕竟复习的时间实在太短了,有不少人在出了考场之后更是直接大声哭了出来,可想而知最终的考试成绩会是怎样?
不过不论如何。
考试是结束了。
大家只能一边忙过年,一边静静的等着,等着最后的考试结果。
乔木并没有给家里这次参加考试的五个孩子压力,同时还叮嘱了家里其他人,不要没事老问他们成绩和有没有把握什么的,平常心对待就是了,况且,乔木对自家那几个重孙和重孙女还是蛮有信心的。
好歹基本都是应届毕业生。
就算不是的,那最近几年乔木也没少督促他们不能忘了课本。
如此一来,只要他们不是把姓名,考试号啥的写错了,基本没有失败的可能,后面的政审也十分容易,他们家的成分不要太好,虽然跟十八代贫农没办法比,但也算根正苗红,过关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没错,这时候考完试是要参加政审的,如果政审不过关,就算成绩再好也没用,也没有大学念。
至少在高考刚恢复的前几年是这样的,后面就放松了一些。
哪些不过关呢?
黑五类显然就是。
就是譬如资本家后代、反dong派后代、地主后代、有国外亲戚的以及有国外背景的、富农后代以及右派分子后代,富农后代可能会稍微放宽一些,有的地方没那么严。
这些人在七十年代后期,乃至于八十年代初期,一直都是受歧视的,直到改革开放,并且上面彻底否认那段时期的成分划分之后,他们才算彻底摆脱身上的成分枷锁。
其中一部分更是迅速翻身。
不得不说,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真的是极大的,甚至是超过了后天教育的,有些人即使被打压了很多年,当政策稍微放松些后,他们依旧能很快抓住机会,大胆走在时代前沿,重新翻身,掌握经济。
在八十年代初,最初发家的那一批人群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原先成分不好的人,真正原先成分不错的,大多数要么还在土里面刨食,要么抱着个所谓的铁饭碗就已经很满意了,甚至还会嘲笑那些做个体户的,觉得他们太过丢人了。
说多了……
上面可能因为考虑到即将过年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所以调动了一切资源加紧阅卷,并且赶在十一月中旬将成绩全面公布,同时开始填报志愿,这次考试的前期参与者总共有570万,而最终录取的只有27万,录取率仅仅达到了5%。
堪称历年最难高考。
当然,这个高考所谓的最难并不是指题目难,而是指录取率低。
这一年,是高考恢复以来录取率最低的一年,此后即便是七八年的录取率都达到了百分之七点几。
当成绩公布后。
村里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知青所里总共有四个人的成绩勉强达标,但是估计也只能报个专科,最终有很大的概率被调剂到师范等学院,而村里这次参加考试的十三个人中,除了乔木家的那五个孩子,只有两个达到了专科成绩。
不过这也不错了。
这时候能上大学就不错了,也没有什么一本二本的区别,无论什么学校,但凡只要是大学,在大家眼里都算是蛮不错的,都算状元。
乔木家的那五个成绩自然更好一些,能够稍微报一些好学校,不过,乔木也不敢让他们报太好的学校,担心回头调剂麻烦,所以特地亲自操刀,给他们挑了一些还算可以,且十拿九稳的学校填了上去。
再之后,就是等录取通知书。
这也是一份煎熬。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录取通知书,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发展十分不成熟的时代,填报志愿也是一份门槛,要是志愿填的不好,同时还弄了不服从调剂的话,那就有可能落空,就有可能明明成绩够了也没有学校念,刚开始恢复高考很多学生不知道这事,有不少人那是真的后悔终身,后悔志愿没有填好。
录取通知书并不会一次性到。
这是按照距离远近发放的。
近一点的,比如说本省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那自然能早点到,可能志愿填上去不到半个月就到了。
远一些的,隔了几千里的。
那速度慢很正常。
可是,等待最怕的不是等待的时间长,而是别人到了,自己的却还没到,当第一封录取通知书被邮差送到村子里的时候,不但村民们凑了一番热闹,那些填报志愿的人心也都不由颤了颤,开始成夜成夜的睡不着觉,开始翘首以盼的等着邮差过来,每一次邮差过来,他们都会围上去询问,当听到没有自己的信的时候,又会失落的离开。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了两个月。
填报的志愿距离这边最远,距离自己家乡最近的那个知青在过完年,不少人都已经收拾东西出发去学校报到,急的想死的时候,总算是收到了姗姗来迟的录取通知书。
他半分钟都不敢耽搁,赶紧将自己能带着的东西全带着,拿着录取通知书,在第二天早上就匆忙出发,因为开学时间就在半月后,他还需要坐火车慢慢的往那边赶,自然不能耽搁时间,万一错过了,谁知道那边能不能宽容一些时间。
到了来年龙抬头。
村里有关于高考的热潮和讨论才逐渐的平息下去,村民们开始逐渐恢复原来的作息,下田挣工分。
乔木则嫌农村里生活太过于无聊,连看个电影都没办法看,所以收拾了些东西,跟儿子王维熙说了一声,就去县城投靠重孙去了。
第301章 拆婚狂魔乔老太(完)
县城里
乔木的小日子过的相当舒坦。
闲下来,随便找个棋局,或者某个阴凉的地方,就能找到一群老头老太太聊天,偶尔实在不想跟老头老太太玩,那还可以花一毛钱买张电影票,看场新电影,反正只是平行世界,这边的电影她又都没有看过,因此,自然不会觉得无聊。
与此同时,还有些胆大的已经走在了时代前沿,开始从其他地方倒腾东西,投机倒把,乔木当然不会在政策还没彻底开放之前做这种事,这时候要是被逮起来,少不了坐上几年牢,不过那些人的投机倒把倒是给乔木带来了不少新娱乐。
因为,有看了。
在这样一个娱乐相对匮乏,通俗更是几乎绝迹的时代,一本武侠或者说一本言情都是很稀罕的东西,而且还不能被别人给看到,不然指不定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