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三十六国,多是些小国,每个小国能够贡献出来的人马虽然不多,但整个西域加起来,凑足个三五万人马还是不成问题。再加上领兵将军是威震西域的马超,这支仓促之间从西域招募的人马也不难做到令行禁止。
由于立意是奇袭龙城,有个三万骑兵已经足够了!从西域出兵龙城,既能避开刘靖的暗哨,更能省却大军的长途跋涉,路程几乎能够减少一半。以骑兵的速度,半月之内,拿下龙城并无多大难处。更何况现在是尚未入秋,天时利于草原用兵。
刘征给马超的交待是速战速决!一旦助刘豹重新掌控漠北,即令刘豹调集漠北匈奴转道南下,与徐晃大军呈南北夹击之势,直取谷蠡王刘靖等匈奴叛军!
夹击匈奴的计策已经定下,也已经开始实施,而贾诩“毕其功于一役”的大计则还需要一定的调度安排。
没有人会料到刘征会趁着重新收服匈奴的时机向曹操动手,就连刘征这边的将军们也并不知情。而在与贾诩议定完之后,刘征立即又召见了荀彧、陈群、沮授、周群四人,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既然要准备提前讨伐曹操,那么在出兵之前便要做好一切准备。而留给刘征的时间便取决于需要多久平定匈奴人,一单匈奴大局已定,那么刘征便不能有片刻耽搁,立即便要发动大军,大举进攻曹操。
沮授主抓军事方面的调度,荀彧、陈群二人则主要负责在内政方面给予支持,周群则是拾遗补缺的角色。如此,知道刘征在年内便要对曹操动手的人便只有贾诩、荀彧、沮授、陈群、周群五人。所有的准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然也巧借了各种名目以遮人耳目。虽然此前在长安几乎摧毁了曹操的细作网,但不必怀疑的是曹操肯定会重新派细作混入关中。为了防止走漏消息,连马超出长安都是秘密而行,对外只说是创伤复发,在府休养。
并州北部这边,刘靖得知了日逐王劭提的擅自行动,自然是勃然大怒,当即便将劭提召入了王帐之中厉声呵斥!然而劭提却根本不担心刘靖会对他怎么样,一者刘靖现在需要他的支持,二者他并没有背叛刘靖,只是做了些事情,推了刘靖一把而已!
无非是被臭骂一通,事已至此,刘靖也只能顺势而为了!于是刘靖当即下令,命劭提率部取五原,檀拓率部取云中,秃瑰来率部取定襄,而刘靖自己则坐镇雁门郡,如此太原郡以北,将全部都刘靖占据。并北诸郡本来就人少地贫,一时也没有什么兵力,很快便都被刘靖拿下。
刘靖正式出兵占领并北之后,立即便派人前往了冀州邺城,催促曹操起兵。
不过刘靖并不知道,此时的邺城正在发生着某种态势上变化……
刘征忌惮曹操与匈奴叛军的联合,荀彧却为刘征献上了一计。汉人与匈奴自古以来便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汉人若勾结匈奴谋夺汉室疆土,必将被大汉子民所唾弃!
曹操也是秘密联络的刘靖,至于许给刘靖的利益,那也都是私下之约,并没有堂而皇之,因为曹操心里也清楚,勾连匈奴人来牵制自己的对手,哪怕就是这个策略再好,也只能秘密进行,绝不能让太多人知道!若不是现在的曹操实力已经大不如乌林之战前,曹操也绝不会用这样的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荀彧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在刘征正是出兵平匈奴之后,便建言刘征将曹操与匈奴人勾结之事在邺城、在冀州散布开来。邺城文武府邸,几乎都收到了一份神秘的书信,信中尽言曹操如何暗中勾连匈奴人,企图将并州诸郡许给匈奴。
当然,曹操并不会真的割土给匈奴。虽然是刘征的敌人,但曹操始终还是汉人,即便他意图让匈奴人骚然牵制刘征,最终兑不兑诺言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何况曹操也不是第一次食言。想当年在长安大将军府,曹操还曾跪在刘征面前誓言永不背叛!利用完匈奴人,曹操可以找到一百种理由灭了他们!
说到底,一切都是之博弈的棋子罢了。刘靖心里对此也是持怀疑态度的,但劭提的擅自行动让刘靖已经没有了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荀彧的计策很快便奏效了,曹操这边,一时流言四起,幽州刺史韩珩、冀州别驾崔琰、青州刺史王凌、兖州刺史司马朗纷纷致信邺城,询问流言是否属实。就连邺城诸公,如荀攸等人也都在曹操面前欲言又止,曹操很清楚他们想问而不敢问,只有程昱倒是没有任何疑问,因为这件事情就是程昱替曹操去办的。
起初听闻匈人杀了刘征派去的使臣袁徽时,曹操还心下大喜,以为匈奴人终于动手,至少可以让刘征头疼一阵子了,而现在,反倒是曹操头疼的不行!
刘征将曹操的密谋广而告之,形同将曹操致于炭火之上!勾连外邦,这个罪名恐怕是谁也承受不起的!如此曹操将不得不自证清白!而曹操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却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在刘征出兵讨伐匈奴的时候安分守己,一旦他趁虚进攻刘征,便将立即坐实他勾连匈奴的事实!如此不必刘征动手,曹操将人心大失!哪怕就是曹操手下的将领们依旧听命于曹操,那些地方官员们,那些世家大族们,那些名士大儒们,也会用唾沫将曹操淹死!
贾诩、荀彧二人各出一计,一者定匈奴,一者捆住曹操手脚,刘征面前的难题,一下子便得到了解决!
曹操直感概自己的失策,但却并没有迁咎与献计的曹丕,这一点正是曹操一直以来的优点,因为事情最终是他决定的,所以后果只能他自己的来承担。
不过曹操却是更加对司马懿起了疑心,曹操想不明白的是以司马懿的智谋,难道真的没有预想到今日的局面吗?是司马懿思虑不够周全,还是他有意为之?可若是有意为之,又是为了什么?
由于立意是奇袭龙城,有个三万骑兵已经足够了!从西域出兵龙城,既能避开刘靖的暗哨,更能省却大军的长途跋涉,路程几乎能够减少一半。以骑兵的速度,半月之内,拿下龙城并无多大难处。更何况现在是尚未入秋,天时利于草原用兵。
刘征给马超的交待是速战速决!一旦助刘豹重新掌控漠北,即令刘豹调集漠北匈奴转道南下,与徐晃大军呈南北夹击之势,直取谷蠡王刘靖等匈奴叛军!
夹击匈奴的计策已经定下,也已经开始实施,而贾诩“毕其功于一役”的大计则还需要一定的调度安排。
没有人会料到刘征会趁着重新收服匈奴的时机向曹操动手,就连刘征这边的将军们也并不知情。而在与贾诩议定完之后,刘征立即又召见了荀彧、陈群、沮授、周群四人,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既然要准备提前讨伐曹操,那么在出兵之前便要做好一切准备。而留给刘征的时间便取决于需要多久平定匈奴人,一单匈奴大局已定,那么刘征便不能有片刻耽搁,立即便要发动大军,大举进攻曹操。
沮授主抓军事方面的调度,荀彧、陈群二人则主要负责在内政方面给予支持,周群则是拾遗补缺的角色。如此,知道刘征在年内便要对曹操动手的人便只有贾诩、荀彧、沮授、陈群、周群五人。所有的准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然也巧借了各种名目以遮人耳目。虽然此前在长安几乎摧毁了曹操的细作网,但不必怀疑的是曹操肯定会重新派细作混入关中。为了防止走漏消息,连马超出长安都是秘密而行,对外只说是创伤复发,在府休养。
并州北部这边,刘靖得知了日逐王劭提的擅自行动,自然是勃然大怒,当即便将劭提召入了王帐之中厉声呵斥!然而劭提却根本不担心刘靖会对他怎么样,一者刘靖现在需要他的支持,二者他并没有背叛刘靖,只是做了些事情,推了刘靖一把而已!
无非是被臭骂一通,事已至此,刘靖也只能顺势而为了!于是刘靖当即下令,命劭提率部取五原,檀拓率部取云中,秃瑰来率部取定襄,而刘靖自己则坐镇雁门郡,如此太原郡以北,将全部都刘靖占据。并北诸郡本来就人少地贫,一时也没有什么兵力,很快便都被刘靖拿下。
刘靖正式出兵占领并北之后,立即便派人前往了冀州邺城,催促曹操起兵。
不过刘靖并不知道,此时的邺城正在发生着某种态势上变化……
刘征忌惮曹操与匈奴叛军的联合,荀彧却为刘征献上了一计。汉人与匈奴自古以来便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汉人若勾结匈奴谋夺汉室疆土,必将被大汉子民所唾弃!
曹操也是秘密联络的刘靖,至于许给刘靖的利益,那也都是私下之约,并没有堂而皇之,因为曹操心里也清楚,勾连匈奴人来牵制自己的对手,哪怕就是这个策略再好,也只能秘密进行,绝不能让太多人知道!若不是现在的曹操实力已经大不如乌林之战前,曹操也绝不会用这样的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荀彧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在刘征正是出兵平匈奴之后,便建言刘征将曹操与匈奴人勾结之事在邺城、在冀州散布开来。邺城文武府邸,几乎都收到了一份神秘的书信,信中尽言曹操如何暗中勾连匈奴人,企图将并州诸郡许给匈奴。
当然,曹操并不会真的割土给匈奴。虽然是刘征的敌人,但曹操始终还是汉人,即便他意图让匈奴人骚然牵制刘征,最终兑不兑诺言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何况曹操也不是第一次食言。想当年在长安大将军府,曹操还曾跪在刘征面前誓言永不背叛!利用完匈奴人,曹操可以找到一百种理由灭了他们!
说到底,一切都是之博弈的棋子罢了。刘靖心里对此也是持怀疑态度的,但劭提的擅自行动让刘靖已经没有了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荀彧的计策很快便奏效了,曹操这边,一时流言四起,幽州刺史韩珩、冀州别驾崔琰、青州刺史王凌、兖州刺史司马朗纷纷致信邺城,询问流言是否属实。就连邺城诸公,如荀攸等人也都在曹操面前欲言又止,曹操很清楚他们想问而不敢问,只有程昱倒是没有任何疑问,因为这件事情就是程昱替曹操去办的。
起初听闻匈人杀了刘征派去的使臣袁徽时,曹操还心下大喜,以为匈奴人终于动手,至少可以让刘征头疼一阵子了,而现在,反倒是曹操头疼的不行!
刘征将曹操的密谋广而告之,形同将曹操致于炭火之上!勾连外邦,这个罪名恐怕是谁也承受不起的!如此曹操将不得不自证清白!而曹操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却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在刘征出兵讨伐匈奴的时候安分守己,一旦他趁虚进攻刘征,便将立即坐实他勾连匈奴的事实!如此不必刘征动手,曹操将人心大失!哪怕就是曹操手下的将领们依旧听命于曹操,那些地方官员们,那些世家大族们,那些名士大儒们,也会用唾沫将曹操淹死!
贾诩、荀彧二人各出一计,一者定匈奴,一者捆住曹操手脚,刘征面前的难题,一下子便得到了解决!
曹操直感概自己的失策,但却并没有迁咎与献计的曹丕,这一点正是曹操一直以来的优点,因为事情最终是他决定的,所以后果只能他自己的来承担。
不过曹操却是更加对司马懿起了疑心,曹操想不明白的是以司马懿的智谋,难道真的没有预想到今日的局面吗?是司马懿思虑不够周全,还是他有意为之?可若是有意为之,又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