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小声道:“可是大人,白县令做的都是好事吧?这里头都有您的一份功劳在……”
    郭刺史摇头,心中有些不安,“只怕陛下不这么想,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在这个位置上待下去。”
    皇帝此时的确想换一个青州刺史。
    周满前脚一走,他后脚就想起这件事来。
    他和老唐大人道:“郭成此人,守成还行,创业怕是不好。现在白善和周满都在青州,他们两个可不是安于现状的人,再留郭成在青州,只怕会成为拦路石。”
    老唐大人却更求稳,想了想后摇头,“陛下,郭刺史才到任两年,刚刚熟悉青州事务,青州的官民也刚熟悉他,此时把人调走,只怕对青州更不好,而且谁又能保证新任刺史就能比郭成更适应青州呢?”
    “咦?”皇帝惊奇的去看老唐大人,“唐卿不是素来厌恶郭成吗?朕要是没记错,上次他被罢官便是唐卿弹劾的。”
    老唐大人:“……陛下,上次臣是秉公执法,这一次也是从大局出发。”
    他道:“虽然臣很不喜欢郭成为人,但不得不承认,此时他留在青州比离开更好,他调配能力不弱,有他在,青州的新稻种和新麦种推广应当不成问题;”
    “他还识时务,公主和驸马此时在北海县,白善和周满有陛下和太子做靠山,他不会和白善硬碰硬,更易妥协。”老唐大人道:“再另外派人过去,对方未必能有此气度,毕竟白善许多事都算越矩。”
    远的不说,就说北海县的盐场,碰上一个强势一些的刺史,直接接手盐场也不是不可能。
    而白善只是一个县令,刺史府要接手盐场,他还真就只能让步。
    不是所有人都像郭成识时务的。
    “不过他还是能淡薄名利一些就好了,”老唐大人道:“臣也知道,追至清则无鱼,但太浑浊,水里的鱼也是会被闷死的。所以陛下可去密函警告一二,让他的手别伸太长,莫要忘了他上次是因何被罢官的。”
    皇帝还是能听得进建议的,沉思了一下后点头,“好吧,那就暂时用他,本来朕想让镇守渤海的刘将军兼任一下刺史的。”
    老唐大人想了一下后打了一个抖,“不妥,不妥,刘将军为人虽正直,但手段铁血,性格强硬,白善虽然看着温和,但性格也倔得很,这样两个人撞在一起……”
    而白善做事还总是喜欢做大,做深,经常会越过刺史拿主意,一个不好,到时候针尖对麦芒……
    皇帝便扭头和古忠道:“把郭刺史的折子找出来,朕给他批复,顺便说些小话。”
    在折子上夹带一些私货,对皇帝来说不难。
    古忠瞬间明白,很快翻出一封祝愿皇帝重阳安康的折子来,这是郭刺史前不久送进京来的请安折子。
    皇帝打开便回复了一个一切安好,然后就开始和郭刺史说“心里话”了。
    折子发下去,会原路送回去,相信郭刺史过不了多久就能收到了。
    和郭刺史一样差点被换的还有罗江县现任县令。
    不过可惜,他没有郭刺史的直觉,也想不到更深的地方去。
    在七里村大丰收,京城因为新稻种派了人过来宣旨把周立重叫到京城时,他只有兴奋。
    “这都是我的政绩啊。”
    师爷也很高兴,连连应是。
    周立重被调到京城,没过多久便被从一小吏擢升为六品司农寺丞,官品比他这个县令还高了。
    说真的,县令羡慕得眼睛都快要红了。
    然后他就一直尽心尽力的组织七里村的村民秋收,晾晒,称重,然后写成折子送到京城。
    他就开始焦急的等着京城的嘉奖,心底还暗暗祈祷这一次能够升官。
    但他从八月等到九月,从九月初等到九月末,冬小麦都开始下种了,京城还是什么消息都没有来。
    第3211章 国策
    “大人,大人,京城来人了。”
    罗江县县令一下站起来,高兴的问道:“在哪儿?快请进来,是公文还是圣旨?”
    “是户部的大人,绵州刺史府的官吏陪同,说是来收购和安排新稻种的……”
    县令身子一僵,“啊?”
    七里村种了不少新稻种,其中以周家为最,周立重前脚被宣进京城,后脚县令就让人去村里说了,要把新稻谷留着,不许人随意售卖。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让人和七里村的人接洽,想要购买新稻谷以留作种子,不过因为他开的价低,所以买到的不多。
    他能够禁止七里村往外卖新稻谷,却不能从他们手上强买,要是以前,七里村的村民或许会心慌,不敢不卖。
    但现在他们却不是很怕。
    一是村子里的人不是很缺钱,这些年他们跟着周家种姜,种山药,种女贞子等药材赚了不少钱;
    二是因为他们有周满做靠山。
    周满的官职可比县令高多了,他们才不怕县令呢,不许他们往外卖,那他们就换好了。
    给亲朋换一些新稻谷,一斤换五六斤,再把换回来的稻谷卖出去就是。
    不行还能交给白老爷。
    县令可管不到白老爷身上,听说白老爷已经挑好了新稻种往外卖,价格是一般稻种的两倍还多呢,特别赚钱。
    户部下来的官员联合绵州刺史府一起去七里村收购新稻种。
    周家这边的新稻谷都是按照谷价的正常价格收购,其他村民家则由他们谈去。
    不过有白老爷在,朝廷要和白老爷收购新稻种,不会太亏待对方,白老爷也不好太占亲家便宜,所以这里进行得还算顺利。
    谷种被送到绵州库房,然后便开始计算各县需要分发的稻种……
    罗江县县令在这一件事上虽能参与,却不太有话语权,他回到县衙时肠子都悔死了。
    “当初周立重提议播种新稻种时我就应该同意的。”
    师爷和县丞也懊悔不已,“县令,只能看来年了,第一批新稻种毕竟是在七里村种的,那里的农户肯定留有不少新稻种,明年我们县播种新稻种的面积肯定在其他县之上,这也是一个政绩。”
    县令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相比之下,青州这边要更顺利一些。
    因为新稻种基本都是在北海县播种,且多是官田,郭刺史亲自出面,白善只留下一批供给明年的稻种,剩下的全部按照市价卖给了刺史府。
    刺史府再分发给各县。
    等这些事情做完,青州已经入冬,周满裹上了披风,白景行小朋友更是穿得像个圆球,坐在被圈出来的榻上玩彩色的木块,自己用木块搭所有人都看不明白的东西。
    白若瑜坐在另一边,他就一直往上叠,等叠到一定高度,木块哗啦啦的掉下来,他就呆了一下,然后扭头去看白景行的。
    身子前倾,小手一扫,就把白景行搭起来的木块也扫塌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于是白景行都不带停顿的,扭过身子握起小拳头就揍他。
    白若瑜啊啊的大叫起来,两个孩子就滚做一堆,白景行压着白若瑜打。
    下人们连忙将俩人抱起来分开,白若瑜哇哇大哭。
    一旁的明达很是淡定的给他擦眼泪,说他,“明明每次都打不过,你做什么总是去招惹她?”
    周满也说白景行,“你不要动手啊,你现在还小,把握不住力气,打人很痛的。”
    白二郎端了一盘葡萄进来,见他儿子又哭了,见怪不怪的坐在一旁,剥了一颗葡萄,把籽挑去就塞他嘴里,白若瑜瞬间止住哭声。
    周满好奇:“这时候哪里来的葡萄?”
    “京城送来的,”白二郎道:“说是西域进贡过来的,一直用冰存着,昨天和冬至礼一起送来的。”
    周满:“离冬至还远吧?”
    白二郎点头道:“是啊,我觉得他们就是想找个借口给我们送东西,冬至前后应该还会送些东西来。”
    他顿了顿后看向周满,“陛下来信问我们何时回京。”
    周满无辜的回视,“看我做什么?你们想回就回呀。”
    白二郎挠了挠脑袋道:“我倒是在哪儿都可以,但我们担心回去以后再想出来就难了,而且孩子还小呢,路上会不会太冷?”
    这意思就是还不想回去了。
    周满目光在俩人之间来回巡视,斟酌道:“所以你们的意思是让我?”
    白二郎连连点头,“你也给陛下写封信呗,和我们的信一起寄回去。”
    “行吧,”周满道:“正好你们可以体验一下青州的年礼。”
    周满就去给皇帝写信。
    皇帝收到这两封信,哪怕有女儿女婿送的不菲冬至礼,依旧气得胡子都飞起来了。
    “明达这是出去就不想着回来了,她以前可乖了,一定是白二教坏了她。”
    皇后却要公正得多,道:“我看不是驸马不想回来,而是明达的主意,她的主意可比驸马正得多。”
    皇帝撇了撇嘴,嘀咕了两句便不再念叨,算了,顺了女儿的心意总比顺着驸马的心意好吧?
    大晋的公主过得如明达这般肆意的却也独她一个而已。
    也是因为这份肆意,皇帝才没想着给白二再放一个官儿,他要是当了官儿,那明达就没这么肆意了。
    不过白二虽然没任职,从北海县送来的折子里还是能时常看到他的名字,基本上那里的功绩都有他的一份。
    朝臣们也都知道,现在北海县盐场、码头、官田,甚至是才在北海县那里设立起来的盐运司皆有白诚和殷或的一份功劳。
    不管是白善的折子,还是郭刺史的折子都不掩盖这一点儿。
    等将来他们从北海县回来,真要论功行赏,他们也有一份,即便他们两个没有任职。
    大贞二十二年,注定是在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青霉素问世、两株新稻种问世,朝廷盐政改革,盐运司成立,太医署改革,两所在后世举重若轻的药坊建立;
    大晋失去了一位能干的谏相……
    而后的几年时间里,朝廷和各地衙门除了日常的事务外,便是坚定的执行这一年制定下来的国策。
    第3212章 成长
    大贞二十五年六月初一,长寿县医署。
    “快快快,快把人抬到屋里。”

章节目录

农家小福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郁雨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郁雨竹并收藏农家小福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