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听说司马昱死了,遗诏自己当辅政,而不是摄政,心里非常失望,同时,太子没经过自己确定就当皇帝了,简直太没把自己放在眼里了!当下提兵进京!

    这样一来,京城的百官和百姓都着慌了!因为桓温提兵进京,要是展开屠杀,那谁还有命的?

    皇帝司马曜却不着慌,因为他还小,只有十一岁,不知道桓温的狠毒。

    王坦之又惊又急,对谢安说:“怎么办?怎么办?”

    谢安神色从容,决定去迎接桓温,说:“晋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

    也就是说,他们去迎接桓温,要是都被杀的话,那晋朝就完了;要是都活着,那晋朝就暂时安全了!

    王坦之知道,这一去,等于是送死!可是,不去的话,也是死!所以,他急啊,汗流浃背,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

    谢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当然也急啊,可是,他遇到再惊慌的事,永远保持着镇定。

    不过,在碰到强大的对手要杀你的话,再镇定,那也是没用的,只不过镇定能让人留下好一点的印象而已。

    秦二世面临死亡,不断求情,是死;谭嗣同面临死亡,慷慨激烈地说“快哉”, 那也是死。

    在没法反抗的死亡面前,无论怎么样,都是死。

    谢安知道,去见桓温有可能死路一条,唯一可以不死的,那就是看看运气如何了!

    桓温抵达京城后,百官夹道叩拜。

    桓温部署重兵守卫,接待百官,当时有官位声望的人都惊慌失色。

    王坦之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

    只有谢安从容就座,他坐定以后,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

    桓温笑着说:“正是由于不能不这样做。”于是就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

    他之所以埋伏人马,实际上是为了威吓百官,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要不废黜皇帝,要不让自己摄政!

    而这两条,都是谢安和王坦之坚决反对的!

    桓温对于他们的反对,一定是一个字:死!

    谢安和王坦之避过了一难,接下来这一难,就有可能避免不了!

    桓温进入朝廷,就要宣布他摄政的决定!

    这时候,谢安和王坦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危降临自己身上了!他们是一定要阻止的,而桓温,一定不会放过自己的!

    就在这个当口,运气光顾谢安和王坦之了。

    桓温病了!

    他本来想借着这一次进京,达到了摄政的目的。可是,如今病了,只有先回姑孰了。

    他回去之后,仍然想着摄政,当下要求朝廷加他九锡,让袁宏起草奏表。

    谢安见了之后,采取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拖!

    许多棘手的事情,往往拖一拖,它就不棘手了!

    而且,他这个拖的办法,对桓温实在太好用了,因为拖来拖去,桓温有可能被拖死!

    他发挥贾岛作诗的风格,一字反复推敲。

    真是做到了“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只是,这个流泪的人是桓温!

    他此刻要恨死反复修改文章的人!因为,你有命反复修改,老子没命等啊!

    谢安就这样改来改去,改了十多天,终于不用再改了——桓温死了!

    所以,谢安是个难得的人才!变通的人才!充满智慧的人才!

    那么,谢安是怎么起来的呢?

    谢安出身在名门世家,其父谢裒,官至太常,他的兄弟也是大官。

    谢安四岁的时候,名士桓彝,也就是桓温的父亲,见到他,大为赞赏,说:“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王承)!”

    也就是说,谢安在幼年的时候,就给人不平凡的感觉了。

    谢安少年时,就得到名士王濛及宰相王导的器重,已在政坛享有盛誉。

    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朝廷征召谢安入司徒府,授任他佐著作郎之职,都被谢安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

    什么是高人?

    就是高官厚禄放在他的面前,他不为所动。

    这样的人,除了傻子,就是高人!

    谢安越这样,人们对他的风采就越向往,因此,社会上流传一句话:大才槃槃谢家安,江东独步王文度。

    谢家安是谢安,王文度,就是王坦之了。

    谢安隐居在东山,交往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什么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等人,就是不出仕。

    别人整天瞎游逛的话,肯定很快就成了乞丐,但是,谢安无论怎么游逛,也是有钱人,因为谢安是江东世家,有的是田地,他弟弟谢万又是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凭这样的条件,他就是瞎逛到死,照样有钱。

    谢安并不是不出山,并不是不想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是他在寻找着最好的机会。

    他要不出山则已,一出山一定要于国有用。

    桓温对谢安也非常的重视。

    有一次,谢安来到桓温的府第,桓温十分高兴。二人畅谈生平经历,欢笑终日。离开后,桓温对左右说:“你们是否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

    后来,桓温也去谢安的住处,正碰上谢安整理头发。谢安性情迟缓,许久才理罢,让侍从取来头巾。桓温制止说:“让他戴好帽子再相见。”桓温就是如此器重谢安。

    谢安在弟弟去世之后,知道再不出山,谢家的势力就逐渐衰弱,而且,此时国家正是需要有人制衡桓温的时候。

    于是,他决定出山了!

    他完全可以直接找司马昱,接受他的征召。

    可是,谢安没有。他很聪明,先去找了桓温。

    桓温大喜,任命他为吴兴太守。

    谢安又由此为跳板,进入朝廷,任为吏部尚书、中护军。

    他不但让桓温认为是他的人,也让司马昱认为是他的人。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做法,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制衡桓温。

    他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关系,所以,他能在桓温面前那么从容镇定,他才能对桓温的加九锡要求一拖再拖。

    王俭评论谢安,说:“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

    此言,没有过誉。

    谢安,他出山了,他要做的事,远远不单单是制衡住桓温,他还要保护整个东晋!

章节目录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黄小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黄小招并收藏小招说:魏晋南北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