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有数百兵马,哪怕葛逻禄人闹翻天也伤不了安西都护府一根汗毛!”李嗣业不屑的说道,而岑参和田珍似乎抓到了一丝灵感。
“正是如此,葛逻禄人是否忠诚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影响西域局势的能力!”接着李悠指向地图,“诸位请看,此处乃是怛罗斯城,无论是距离安西还是黑衣大食的木鹿城都太过遥远,我们双方都不可能再次布置足够的兵力进行实际控制!”
接着他的手转向西北,“距离怛罗斯城最近的大势力就是突骑施人了,但如今突骑施人的实力已经渐渐没落,反观葛逻禄人倒是日益强大,想来葛逻禄人做出亲近大食的决定也就不难理解了;如今大唐在此处的实力要略胜于黑衣大食,若是此战大唐获胜,对热海周边的控制力将再次提升,这对葛逻禄人极其不利,将极大地影响他们击败突骑施扩张势力范围的企图;而要是获胜的变成黑衣大食,那说明我大唐在此战中必定大伤元气,在从长安补充来足够的兵力之前,我们只能退回安西,而此地就不再受我大唐控制,这些葛逻禄人自然可以不收约束地进行肆意扩张。等大军重回热海之时,想必他们的扩张已经完成,到了那个时候,葛逻禄人的实力将更为强大,我大唐即使想消灭他们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了。”
“谋刺散烂此人颇具枭雄之像,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在情理之中。草原上的各大部族不都是秉承着这样的生存之道么?”李悠为自己的发言进行了总结。
“李都尉所言极是。”话音刚落,岑参就表示了支持,“这些蛮夷部落弱小之时无不哀求大唐的保护,但是当他们日渐壮大,就会生出异心,开始勾结吐蕃人、大食人图谋不轨,前次都护大人击败的大小勃律不就是这样么?葛逻禄人不是第一个做出这样决定的部落,当然他们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若是任由葛逻禄人做大,即使谋刺散烂不会叛变,也难保证他的儿子、孙子依旧忠于大唐。”段秀实缓缓说道,他同样久在西域,这样的事情看得多了。
“那日攻城之战,损伤的葛逻禄人似乎都是炽俟部的部众,炽俟部对谋刺散烂多有意见,我原本以为他们是为大唐倾力作战,现在想来或许是他借着这个机会剪除异己。”田珍想起了那日攻城时谋刺散烂的表现。
“每个蛮夷部落首领都有自己的野心,只是并非每个部落的实力都允许他们实现自己的野心。”李悠继续说道,“而如今葛逻禄人的实力已经足以让他们生出不轨之心,又有那个部落真的甘愿久居大唐之下?所以某刺散烂和大食人勾结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只要他们的实力削弱到不足以和突骑施人对抗,他们就会重新跪在大唐的脚下哀求保护了。”
什么盟约道义都是闲的,只有实力才是最根本的东西,不管葛逻禄人是否忠诚,他们现在的强大实力都已经对大唐产生了威胁,大唐想要保证安西都护府的权威,就不应该让任何一个部落发展壮大。
说得兴起,李悠不免说得多了些,“对我大唐来说,只有安西诸部维持在一个微妙的均衡之上,保证没有那个部族能威胁到安西都护府的安危,方是最好的局势;只要发现那个部落发展到如今葛逻禄人这般规模,就要立刻联络其他部落对他进行压制,切不可因为其一时的恭顺而失去警惕。”
这种方法和后世大英帝国秉承的“大陆均衡政策”颇有相似之处,英国没有实力对欧洲大陆进行直接统治,但是他们也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一个过于强大的国家,法国强大之时他们组建反法同盟攻打拿破仑,德国强大时他们勾结法国进攻德国......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大英帝国对欧洲大陆的优势。
安西都护府目前面临的局势也差不多,细雨实在是太过广阔、距离长安也太过遥远,没办法像中原一样分置郡县进行直接统治,因而少不了仆从国的帮助,但也有些仆从国借着大唐的旗号渐渐发展壮大,直至危及大唐的安全。
“说得好。”闭目沉思半天的高仙芝终于站了起来,处理西域事务多年的他其实已经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是没有李悠总结的这么清楚,方才李悠的话有如醍醐灌顶一般,再加上他数十年的经验,葛逻禄人的命运就此决定,“诚如李都尉所说,葛逻禄人是否忠诚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的壮大已经变得对安西都护府不利了!既然如此,那就休怪我大唐不讲情面了!”
“那侯梅德已经率领大军逃走,想必他们不会甘心失败,定会卷土重来,等下次与敌作战之时,就该轮到葛逻禄人打前锋了!”高仙芝做出决定,“若是他们安心为我大唐效力,本都护自然少不了他们的好处,但他们要是硬要寻死,就休怪本都护无情了!”
黑衣大食的战斗力更在葛逻禄人之上,此战过后即使葛逻禄人没有反叛,也足以让他们大伤元气,不再具备击败突骑施人占据热海的实力,大唐就可以安心的稍微扶葛逻禄人一把,让他们和突骑施人斗个痛快。
“都护,还有一封信,黑衣大食的援军由大将齐亚德率领,计有三万大**锐,数万安国、史国、曹国等国的仆从军,距离怛罗斯城已经不远了,我等应早做准备。”岑参又拿出了另外一封信。
“就怕他们不来。”高仙芝不惊反喜,他最担心的是黑衣大食避而不战和他们耗下去,此行距离安西千里之遥,粮草补充困难无法久战,现在既然给了他一个决战的机会,那么只要击败这支大军就基本上胜局以定了,“诸位,来好好商议一番如何解决这些葛逻禄人和黑衣大食的军队。”
“正是如此,葛逻禄人是否忠诚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影响西域局势的能力!”接着李悠指向地图,“诸位请看,此处乃是怛罗斯城,无论是距离安西还是黑衣大食的木鹿城都太过遥远,我们双方都不可能再次布置足够的兵力进行实际控制!”
接着他的手转向西北,“距离怛罗斯城最近的大势力就是突骑施人了,但如今突骑施人的实力已经渐渐没落,反观葛逻禄人倒是日益强大,想来葛逻禄人做出亲近大食的决定也就不难理解了;如今大唐在此处的实力要略胜于黑衣大食,若是此战大唐获胜,对热海周边的控制力将再次提升,这对葛逻禄人极其不利,将极大地影响他们击败突骑施扩张势力范围的企图;而要是获胜的变成黑衣大食,那说明我大唐在此战中必定大伤元气,在从长安补充来足够的兵力之前,我们只能退回安西,而此地就不再受我大唐控制,这些葛逻禄人自然可以不收约束地进行肆意扩张。等大军重回热海之时,想必他们的扩张已经完成,到了那个时候,葛逻禄人的实力将更为强大,我大唐即使想消灭他们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了。”
“谋刺散烂此人颇具枭雄之像,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在情理之中。草原上的各大部族不都是秉承着这样的生存之道么?”李悠为自己的发言进行了总结。
“李都尉所言极是。”话音刚落,岑参就表示了支持,“这些蛮夷部落弱小之时无不哀求大唐的保护,但是当他们日渐壮大,就会生出异心,开始勾结吐蕃人、大食人图谋不轨,前次都护大人击败的大小勃律不就是这样么?葛逻禄人不是第一个做出这样决定的部落,当然他们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若是任由葛逻禄人做大,即使谋刺散烂不会叛变,也难保证他的儿子、孙子依旧忠于大唐。”段秀实缓缓说道,他同样久在西域,这样的事情看得多了。
“那日攻城之战,损伤的葛逻禄人似乎都是炽俟部的部众,炽俟部对谋刺散烂多有意见,我原本以为他们是为大唐倾力作战,现在想来或许是他借着这个机会剪除异己。”田珍想起了那日攻城时谋刺散烂的表现。
“每个蛮夷部落首领都有自己的野心,只是并非每个部落的实力都允许他们实现自己的野心。”李悠继续说道,“而如今葛逻禄人的实力已经足以让他们生出不轨之心,又有那个部落真的甘愿久居大唐之下?所以某刺散烂和大食人勾结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只要他们的实力削弱到不足以和突骑施人对抗,他们就会重新跪在大唐的脚下哀求保护了。”
什么盟约道义都是闲的,只有实力才是最根本的东西,不管葛逻禄人是否忠诚,他们现在的强大实力都已经对大唐产生了威胁,大唐想要保证安西都护府的权威,就不应该让任何一个部落发展壮大。
说得兴起,李悠不免说得多了些,“对我大唐来说,只有安西诸部维持在一个微妙的均衡之上,保证没有那个部族能威胁到安西都护府的安危,方是最好的局势;只要发现那个部落发展到如今葛逻禄人这般规模,就要立刻联络其他部落对他进行压制,切不可因为其一时的恭顺而失去警惕。”
这种方法和后世大英帝国秉承的“大陆均衡政策”颇有相似之处,英国没有实力对欧洲大陆进行直接统治,但是他们也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一个过于强大的国家,法国强大之时他们组建反法同盟攻打拿破仑,德国强大时他们勾结法国进攻德国......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大英帝国对欧洲大陆的优势。
安西都护府目前面临的局势也差不多,细雨实在是太过广阔、距离长安也太过遥远,没办法像中原一样分置郡县进行直接统治,因而少不了仆从国的帮助,但也有些仆从国借着大唐的旗号渐渐发展壮大,直至危及大唐的安全。
“说得好。”闭目沉思半天的高仙芝终于站了起来,处理西域事务多年的他其实已经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是没有李悠总结的这么清楚,方才李悠的话有如醍醐灌顶一般,再加上他数十年的经验,葛逻禄人的命运就此决定,“诚如李都尉所说,葛逻禄人是否忠诚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的壮大已经变得对安西都护府不利了!既然如此,那就休怪我大唐不讲情面了!”
“那侯梅德已经率领大军逃走,想必他们不会甘心失败,定会卷土重来,等下次与敌作战之时,就该轮到葛逻禄人打前锋了!”高仙芝做出决定,“若是他们安心为我大唐效力,本都护自然少不了他们的好处,但他们要是硬要寻死,就休怪本都护无情了!”
黑衣大食的战斗力更在葛逻禄人之上,此战过后即使葛逻禄人没有反叛,也足以让他们大伤元气,不再具备击败突骑施人占据热海的实力,大唐就可以安心的稍微扶葛逻禄人一把,让他们和突骑施人斗个痛快。
“都护,还有一封信,黑衣大食的援军由大将齐亚德率领,计有三万大**锐,数万安国、史国、曹国等国的仆从军,距离怛罗斯城已经不远了,我等应早做准备。”岑参又拿出了另外一封信。
“就怕他们不来。”高仙芝不惊反喜,他最担心的是黑衣大食避而不战和他们耗下去,此行距离安西千里之遥,粮草补充困难无法久战,现在既然给了他一个决战的机会,那么只要击败这支大军就基本上胜局以定了,“诸位,来好好商议一番如何解决这些葛逻禄人和黑衣大食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