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汝康一怔,凝眉细想片刻,勃然大怒,用了拍了三下家丞新给他换的桌子:“格老子滴,老子就知道!肯定是我那叔叔赵老忘八!”如果皇帝看不到他的折子,朝上敢压下地方呈上去的折子的人,不是高家的就是赵家的。对于高家人而言,刘汝康是赵家的外甥,是赵家的势力,他们定然恨不得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早点革了刘汝康的乌纱帽。可是对于赵家而言,当然不希望自己人管辖的地界出问题,因此才会把嘉州呈上去的折子给压了,让刘汝康自己管治嘉州。

    高展明没想到他竟然连赵家也一并骂,颇有些吃惊。李景若哈哈大笑道:“刘太守果然还是从前的脾气,一点没变。”

    刘汝康不屑地哼了一声,似乎对于他的评价毫不在意。

    高展明道:“大人,我这几日在嘉州游历,看见官府定点开仓放粮赈灾,只要家境困窘之户,能领到官府的证明文书,就可以领粮。听说此法施行良久,不知官府还有多少存粮?”

    刘汝康道:“你就是个判司,管那么多做什么!”

    李景若道:“依本都督之见,以高君亮的才华,做一个判司,实在有些屈才了。本都督也想知道如今嘉州府的现状。”

    刘汝康险些没气歪鼻子。他是明白了,李景若和高展明这两个纨绔子弟是一伙的,然而官大一级压死人,他只好忍声吞气道:“没多少余粮了,顶多再放两个月,朝廷再不拨款,熬不完今年冬天。”

    高展明问刘汝康:“那大人打算怎么办?”

    刘汝康一瞪眼:“怎么办?再不给老子粮食,老子杀到京城去!”

    李景若搭腔道:“听说高判司是打算来做实事的,不知道高判司可有高见?”

    第五十六章 崭露头角

    李景若搭腔道:“听说高判司是打算来做实事的,不知道高判司可有高见?”

    刘汝康对于高展明甚是瞧不上眼,听李景若问高展明,只是嗤笑一声。

    高展明看在眼中,只道:“我想知道嘉州府还有多少存余,现在嘉州府的物价以及共有多少户籍。还有附近几州的收成情况。”

    不等刘汝康反对,李景若立刻道:“刘太守,高判司问的,也是我想问的。”

    得!这两个家伙是串通一气的!

    刘汝康叫道:“来人呐!”

    在外面候命的家丞推开门跑了进来。

    刘汝康将高展明方才讨要的资料与家丞如此说道一番,那家丞就告退了,没多久捧回几分官府文件,道:“还有几份太守府里没有,要去各县征调。”

    李景若道:“我现就住在高判司府上,带你们收齐资料,送到高判司府上来就是。”

    那家丞忙连声称是。

    刘汝康阴阳怪气道:“高判司有何高见?”

    高展明不急不忙:“我得看完资料结合民情再想想。”

    “嘁!”刘汝康朝天翻个白眼。

    高展明顿了顿,道:“可惜我只是个判司,专管诵狱。即便我果真有高见,怕也办不了事。”

    哟呵!刘汝康新奇了。这纨绔子弟好大的胆子,这是跟自己要权来了!他当即道:“你要是能治灾,老子不用跟朝廷请命,直接就擢升你当县令!”

    高展明微微一笑:“大人认为,如今嘉州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刘汝康道:“当然是缺粮赈灾!”

    高展明出示手里的官文:“官府还有一定的资金,可以用来向民间屯粮的商贾收购米粮发放给穷苦百姓。”

    刘汝康心里痛骂高展明没见识,道:“那些商贾要是肯卖粮,老子还要给朝廷上书?前年一斤白面才九文钱,现在白面被叫到一百五十文一斤,官府就是有金山银山也不够收!咋收?老子恨不能带兵去抢!”

    高展明心里略一盘算,道:“我有法子,即便没有朝廷的援助,或许也能令嘉州再多撑几个月。”

    刘汝康大惊:“你有什么法子?!”

    高展明挑眉,又道:“我只是个判官……”

    刘汝康大怒,连拍三下桌子:“只要你献计,能用的老子就用,若是有效,熬过这几个月老子就给你升官!升你做上县令!”

    李景若不紧不慢地添油加醋:“刘太守不是不赏识高判司么?听说前几日还让高判司白白等了一整天……”

    刘汝康蓦地站了起来:“只要他能治灾,老子在他府门口跪一天……不,跪三天!给他赔罪!”

    高展明笑了:“那就请太守大人将我需要的资料都送到我府上来吧。”

    刘汝康一挥手:“我现在就找人去给你调!可你要是想不出计策乱夸海口……”

    高展明道:“太守大人若真有心重用我,那么我献的计策,大人一定要用,而且要不问缘由地用。若用了我的计策,还是收不到粮食,不能暂缓灾情,我认捐两万两白银为嘉州百姓购粮!而且我会自请罢官,从此远离嘉州!”

    李景若颇有些吃惊,上下打量着高展明。

    两万两白银呵!刘汝康瞪圆了眼睛,心中一边盘算两万两白银能买多少粮食,一边暗骂高展明败家。两万两白银是哪里来的?肯定不是年仅十八的高展明自己赚的!肯定是太后和安国公给的,还不是搜刮民脂民膏来的!这高展明当真纨绔,而且纨绔到了极点!就为了出一出风头,一甩手两万两银子!

    刘汝康当然不信高展明能有什么妙计,嘉州那么多官员都解不了嘉州的灾情,那高展明就算有三头六臂能呼风唤雨,他能把蝗虫都灭了?不可能!刘汝康为了叫那些黑心的商贾吐出屯粮,威逼利诱甚至都甩出刀子来吓唬人了,也没骗来多少粮食,高展明能叫那些商贾把粮食吐出来?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刘汝康猛一拍桌:“一言为定!老子说话算话,但老子不信你,你给我签个状子,你要是明年开春之前不能让嘉州的灾情减轻,两万两银子立刻送到官府来!”

    万一高展明真有什么妙计,当然是好事。万一高展明只是乱夸海口,两万两银子也能让嘉州再多缓上一阵,这桩买卖对刘汝康来说只赚不赔,他当然要答应。

    李景若道:“我可以做个见证。”

    刘汝康一脸狐疑地瞪着李景若:“你俩是一伙的,你的话老子也不信,有胆子就签军令状!”刘汝康是个火爆脾气,就算现在皇帝站在他面前,他一样该顶撞就顶撞,就算李景若是个正三品的都督,他也照样不放在眼里。

    高展明二话不说,起身到刘汝康的书桌边,就着未干的砚台蘸了墨,提笔就写,不片刻就写成了一张状子,递给刘汝康。

    刘汝康看过,道:“少了一条!”接过笔,将他方才所说的只要高展明能完成此状,他就给高展明跪上三日负荆请罪加了上去,豪迈地一挥手,“老子说话算话,不赖你的!画押吧!”

    高展明取过刘汝康桌上的红泥,在状子上摁下自己的手印,刘汝康也将自己的手印压上。

    “行!”刘汝康一拍桌子,一锤定音,“老子等着你的妙计!”

    高展明笃定一笑,起身道:“那下官便先告辞了。”

    李景若道:“今日差不多了,我也先回去了。”

    刘汝康忙道:“你不回都督府?”

    李景若道:“我尚想在民间查访,都督府就先空置着吧。”

    “随你的便。”刘汝康无所谓。只要李景若人找到了就成,他爱住窑子还是爱给人当面首,都是他的事,反正这些纨绔子弟荒唐事办得多了去了!李景若自甘堕落,关他屁事!

    高展明和李景若向刘汝康告辞,由家丞引着向外走。书房的门刚打开,就看见太守夫人和几个小厮正蹲在门口偷听呢,一见李景若,众人纷纷向他行礼。

    高展明向太守夫人拱了拱手:“夫人。”

    太守夫人对他二人讪笑,掏出帕子作了个揖,依依不舍道:“高大人,李大人,以后有空再来府上打马吊啊。”

    李景若哈哈大笑:“一定。”

    高展明和李景若前脚一走,太守夫人后脚就冲进书房。

    两人还没走远,就听见身后传来刘汝康的哀嚎声和太守夫人的训斥声。

    “老娘日你先人板板!你居然敢说新来的都督是面首,看看你干得好事!”

    “唉哟,夫人,放手,快放手吧,耳朵让你拧下来了……”

    太守家丞面上一臊,干笑道:“咱快些走吧。”

    李景若和高展明相视一笑,离开了太守府。

    第二天,高展明就送来了第一条计策。他要求官府停止无偿放粮,颁布政令,百姓可以捉蝗虫换粮食,一石蝗虫换一斗粮食。

    嘉州府为了治理蝗灾,也曾组织军民捕捉蝗虫,不过毕竟人手有限,且又有种种原因,难以做到全民动员,所以蝗虫的剿灭行动成效一直有限。

    再说官府放粮,因为粮食有限,不可能人人顾全,只能接济那些最贫困的。然而贫困与否,需要官府的认定,其实如此并不公正。最贫困的或许得不到救济,而有壮劳力的人家却因为可以得到救济而懒怠做活。即便如此,官府能发放的救济也少得可怜,不过杯水车薪罢了。

    高展明的申请令交到太守府,刘汝康看完哼了一声:“算是有些小聪明。”大手一挥,批准了。

    政令颁布的第二天,城里万人空巷,铁匠不打铁了,扛着锄头下地捉蝗虫;木匠不刻木了,拎着笼子下地捕蝗虫;就连青楼窑子也不开张了,姑娘们换下绫罗,穿上麻裤挽起袖子,在田地跳起了翩翩捕蝗舞。

    李景若和高展明上街,只见先前热闹的街上变得冷冷清清,就连马吊馆都没人了。

    李景若笑赞:“高兄果然妙计。”

    高展明道:“咱们去郊外看看。”

    两人坐着马车出了城,到了郊外,高展明撩开车帘,震惊地“呵”了一声。只见田地人头簇拥,乌泱泱一大片,几乎没有闲人落脚的地方,比当日他看见的蝗阵乌云更壮观。田边堆满了一担担的蝗虫,放眼望去,真是一场盛大的丰收。

    政令颁布了没多久,官府里的就让蝗虫给堆满了,就连公文都快没地方放了。高展明又下令,将蝗虫运往外州贱价贩卖给养禽的农户,一时间,整个蜀地的鸡鸭禽类都被养的油光水滑,鸡肥的上不了树,鸭肥的下不了水。而嘉州尚未被蝗虫啃食的粮食也得以挽救了下来。

    刘汝康又把高展明叫了过去。

    刘汝康拿着官府颁布新令后的账本给高展明看:“自从老子用了你的新令以后,官府虽然不无偿馈发粮食了,可是官府的存粮消耗的比之前更快了,照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官府的存粮就要用完了!你们这些官吏的俸禄老子只能发蝗虫了!”他指着高展明的鼻子道,“你的功劳最大,明年过年的时候老子给你发一百石蝗虫,不用谢!”

    高展明道:“不愁,俸禄先奢着也无妨。如今蝗虫已捕捉的所剩无几,再换也换不了多少,李都督已经向朝廷上书请求拨粮赈灾,不走你们赵家的道,折子一定能递到皇上手里。熬到明年春夏,官府的赈灾款应该就能到了。”

    刘汝康用力拍桌:“你就这点能耐?!老子承认你的计策有点用处,蝗灾得到控制,今年的收成应该比去年好些,可也好不了多少,春天老百姓都饿得没力气下田种地!撑到夏天,老百姓早就饿死了!”

    高展明道:“下官正打算向太守大人献计,是关于官府收粮的,没有粮食,官府不是还有银子么?商贾手里不是还有屯粮么?收粮就是!”

    刘汝康好笑道:“收?你拿什么收?一百五十文一斤白面,就算把你卖了都不够收!”

    高展明道:“一百五十文倒也不贵。商贾手中有米,却不肯卖给官府,就是因为官府出的价太低。要我说,一百八十文一斤收粮食,榜文贴出去,各州的商贾都得把粮食送到我们嘉州来。”

    刘汝康惊得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什么?!一百八十文一斤白面?!你疯了?!一两银子收五斤半,还不够一户人家吃几天,你的两万两银子拿出来,才值十万多斤!你知道嘉州有多少人口?!”

    每逢饥荒,官府就出贴压低米价,不许商贾高价卖米,并且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收购粮食当做赈灾储备,当然也会给商贾一定的好处,譬如鬻米千石可换个胥吏的官职。然而这项举措对于商贾的诱惑毕竟有限,换来的胥吏职务根本没有什么实权,大多只是个虚职,便是有商贾愿意以粮食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可一户人家捐一个官位也就够了,而炒高粮价能获得的收益却足以使他们富得流油,赚够了钱,去哪里换个好差事不行呢?即便官府明令禁止民间高价卖粮,可是商贾不肯贱卖,百姓又必须要粮食,只能私下偷偷交易,非但不能真正把粮食价格压下去,还导致因为买卖风险的增大,更加提高了粮价,民间怨声载道。

    高展明道:“太守大人,你听我的,只消把官文贴出去就是了。我保证你收的到粮食。”

    “日你仙人板板!”刘汝康拍桌痛骂:“你疯了,老子还没疯!你给老子滚出嘉州!”

    高展明不急不忙,擦掉刘汝康喷在他脸上的唾沫,从怀里取出当日他和刘汝康画押的军令状:“太守大人,您亲自画押,白纸黑字,只要是下官献的计,你不问缘由都要用。如今这便反悔了?”他故作惋惜地摇头,“我原本还敬大人是个言出必行的汉子,没想到……”

    刘汝康瞠目结舌。

    高展明笃定道:“大人,你只要把官文贴出去,其余的,下官自有解决之道。”

    刘汝康不可思议。高展明到底哪里来的信心,难道他真打算把自己的家私都拿出来补贴?就算是高家的纨绔子弟,也没有这么败家的!高家到底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令人发指呐!

    刘汝康额头青筋直跳,咬牙切齿道:“行,你要是收不到十万石粮食,你提你自己的狗头来见本大人!”

    高展明微微一笑,将军令状收回怀中,风度翩翩地笑道:“那就请大人尽早把官文贴出去。晚了,只怕官府也要断粮了。除了高价收粮之外,还请太守大人解除禁令,允许民间商贾自由定价卖粮。”

    第五十七章 心计

    有李景若的大力扶持,便是刘汝康一万个不乐意,第二天嘉州府还是放出了官文,高价收粮,各种稻谷米粮都收,价格几乎都是往年粮价的数十倍。

    之前刘汝康还死压着十八文一斤白面、二十文一石米的价格不肯松,新的官文一出,竟然比刚撤下的收粮旧官文所出的价提高了十倍!民间顿时一片哗然!

章节目录

重生第一权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钟晓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钟晓生并收藏重生第一权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