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融听裴旻如此“大义凛然”的为难自己,想死的心都有了,实在忍不住道:“裴相身为一国之相,高居郡王之尊,得国朝之器,又是天下文宗,士林翘楚,腹中当有撑船之量。裴相为一己喜恶,说这种话,刁难在下,就不怕让世人耻笑?”
“不怕啊!”裴旻一本正经的道:“这里只有你我,又无第三人知道,你说出去谁信?”
古代又没录音笔之类的高科技,裴旻是毫无畏惧。
在没有真凭实据之下,宇文融想要“中伤”身为文宗,且为孔家后裔称为忠、孝、节、义、智、仁、勇俱全的裴旻,那是完全不现实的。
宇文融心思机警,也想通了这点,彻底傻眼了,只觉得前途一片昏暗。
裴旻继续道:“要不,我们试一试,你说我刁难你。我说你骄慢自大,不服管制。看天下人信谁?实在不行,我让你先说,给你占这里便宜。”
宇文融傻傻的,呆呆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好了,闲话就说道这里!”裴旻挥了挥手,不愿再于之多言,说道:“你身为户部之首,负责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我给你两天时间,统计全国中、下州农户、手工业者以及一众低层人士的经济情况。结果要是不能令我满意,你的下场,不用我多说了吧。为了你着想,千万千万,别让我抓到把柄,给我这个治你的机会。”
他好心的提醒着,又挥了挥手道:“去去去去,别妨碍我看书!”
他向驱赶苍蝇一样的赶着宇文融。
宇文融心底憋屈,却也不能不作揖道:“属下告退!”
听着宇文融离去的声音,裴旻轻轻一笑,心道:“小样,还制不了你?”
户部。
作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户部在六部中的地位仅次于吏部。
能够进入户部任职,没有一定的背景与机缘是不可能的。
户部侍郎周英子、汪可之就是背景与机缘的最好典范。
周英子的祖父是周允元,为南朝时梁义、衡二州刺史,袭蓬陵侯周表之后,周基之子。周允元于弱冠之年即中进士,并在武则天时期,官居宰相,而且当初还为了维护李隆基的父亲李旦,险些丧命。他的后人官运自是一路恒通。
而汪可之则是无身份无背景,原本是长安的一小吏。
之前农民流亡问题,是朝廷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广大农民被沉重的赋役所逼,逃离原籍,有的沦为流民,有的成为地主的佃户,令得全国的户籍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唐朝廷的财税收入。
宇文融临危救命,任命为勾当租庸地税使,颁发《置劝农使诏》。
宇文融检括逃亡户口和籍外占田,充使搜括户口,并自任劝农使,率劝农判官二十余人出使各地,清出客户八十万人和大量土地,近乎完美的解决了这一大问题。
汪可之就是二十人之一,他功绩最好,成为宇文融的左膀右臂。
宇文融也因为此事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器重,从而晋升为御史中丞,并且在之前不久升任户部尚书。
汪可之也因宇文融的机缘提携,成为了户部侍郎。
周英子、汪可之一直等着宇文融的归来。
汪可之是一脸的忧色。
周英子说道:“汪兄不必多虑,某不曾经过裴相的面,但裴相是何许人物?岂会因为这点小事为难尚书?”
汪可之摇头道:“你有所不知,尚书对于军事很是反感,时常针对边帅提出各种建议,跟裴相完全不是一路人。本来两人没有交往,倒无所谓。现在……裴相突然成了上司,你说尴不尴尬?我现在担心,裴相不喜欢尚书,给他为难,而尚书也不喜欢裴相,阳奉阴违,败坏国事。”
周英子吃重道:“不至于吧!”
汪可之默然不言。
宇文融对他有恩,自不能说其坏话。可凭借他对自己这位上司的了解,却知道宇文融却有非凡的行政才华,但为人处事却有些不择手段。就如昔年扳倒张说时,就跟王鉷勾结在了一起。
两人说着,宇文融青着脸走进了户部。
周英子、汪可之皆看出了自己这位上司,心情极度不好,也不触其霉头,没有上前。
反倒是宇文融看到他们,高声说道:“将户部所有官员都聚集起来,让他们将自己手上的事情都放下。”
户部上有尚书、侍郎,下有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大大小小的官员近乎百人,密密麻麻的聚集在大厅里。
“从现在起,取消一切休假,吃住皆在户部,两日之内,将我大唐一百九十个上州、二十九个中州、一百八十九个下州的经济税赋文案都给我整理出来。要是无法完成任务,这里的所有人,包括我在内,年末评核皆记过一次。”
宇文融此言一出,堂下众人顿时哗然了。
古代可没有电脑,所有的文案资料,都需要一本一本的翻阅统计。大唐之大,疆域之广,百姓之多,这要统一核算,怎么算的过来?
算不出来,还要给记过。
要知道他们这些不得宠的官员,能否升迁,靠的唯有履历的漂亮。
这平白无故的记一过,谁接受的了?
“有时间抱怨,不如立刻行动。这是政事堂定下的大事,也是裴相上任的第一把火,谁想引火上身?”宇文融话语中有些怨念。
诸多官吏皆不说话了。
裴旻的名号,还是很管用的。
谁都不想出这个风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宇文融吩咐道:“你们也帮着一并整理,可以将那些富庶的州县舍去,选择中等偏下的。此次我们统计的不是那些生活富足的那一类人,而是大众贫苦人家。还有尤其是农、工商,分开来计。周侍郎计算农户,可之,你计算工,商由我亲自统计。”
周英子、汪可之各自领命。
两人也一并下去。
周英子笑道:“都说侍郎多虑了,你看,尚书多有干劲?都自己动手了,可不常见。”
汪可之也是一脸意外。
他虽不知其中缘由,却明白一点,当前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
那个名不虚传的裴旻,将自己的上司收的服服帖帖,不敢动任何的歪脑筋。
“不怕啊!”裴旻一本正经的道:“这里只有你我,又无第三人知道,你说出去谁信?”
古代又没录音笔之类的高科技,裴旻是毫无畏惧。
在没有真凭实据之下,宇文融想要“中伤”身为文宗,且为孔家后裔称为忠、孝、节、义、智、仁、勇俱全的裴旻,那是完全不现实的。
宇文融心思机警,也想通了这点,彻底傻眼了,只觉得前途一片昏暗。
裴旻继续道:“要不,我们试一试,你说我刁难你。我说你骄慢自大,不服管制。看天下人信谁?实在不行,我让你先说,给你占这里便宜。”
宇文融傻傻的,呆呆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好了,闲话就说道这里!”裴旻挥了挥手,不愿再于之多言,说道:“你身为户部之首,负责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我给你两天时间,统计全国中、下州农户、手工业者以及一众低层人士的经济情况。结果要是不能令我满意,你的下场,不用我多说了吧。为了你着想,千万千万,别让我抓到把柄,给我这个治你的机会。”
他好心的提醒着,又挥了挥手道:“去去去去,别妨碍我看书!”
他向驱赶苍蝇一样的赶着宇文融。
宇文融心底憋屈,却也不能不作揖道:“属下告退!”
听着宇文融离去的声音,裴旻轻轻一笑,心道:“小样,还制不了你?”
户部。
作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户部在六部中的地位仅次于吏部。
能够进入户部任职,没有一定的背景与机缘是不可能的。
户部侍郎周英子、汪可之就是背景与机缘的最好典范。
周英子的祖父是周允元,为南朝时梁义、衡二州刺史,袭蓬陵侯周表之后,周基之子。周允元于弱冠之年即中进士,并在武则天时期,官居宰相,而且当初还为了维护李隆基的父亲李旦,险些丧命。他的后人官运自是一路恒通。
而汪可之则是无身份无背景,原本是长安的一小吏。
之前农民流亡问题,是朝廷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广大农民被沉重的赋役所逼,逃离原籍,有的沦为流民,有的成为地主的佃户,令得全国的户籍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唐朝廷的财税收入。
宇文融临危救命,任命为勾当租庸地税使,颁发《置劝农使诏》。
宇文融检括逃亡户口和籍外占田,充使搜括户口,并自任劝农使,率劝农判官二十余人出使各地,清出客户八十万人和大量土地,近乎完美的解决了这一大问题。
汪可之就是二十人之一,他功绩最好,成为宇文融的左膀右臂。
宇文融也因为此事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器重,从而晋升为御史中丞,并且在之前不久升任户部尚书。
汪可之也因宇文融的机缘提携,成为了户部侍郎。
周英子、汪可之一直等着宇文融的归来。
汪可之是一脸的忧色。
周英子说道:“汪兄不必多虑,某不曾经过裴相的面,但裴相是何许人物?岂会因为这点小事为难尚书?”
汪可之摇头道:“你有所不知,尚书对于军事很是反感,时常针对边帅提出各种建议,跟裴相完全不是一路人。本来两人没有交往,倒无所谓。现在……裴相突然成了上司,你说尴不尴尬?我现在担心,裴相不喜欢尚书,给他为难,而尚书也不喜欢裴相,阳奉阴违,败坏国事。”
周英子吃重道:“不至于吧!”
汪可之默然不言。
宇文融对他有恩,自不能说其坏话。可凭借他对自己这位上司的了解,却知道宇文融却有非凡的行政才华,但为人处事却有些不择手段。就如昔年扳倒张说时,就跟王鉷勾结在了一起。
两人说着,宇文融青着脸走进了户部。
周英子、汪可之皆看出了自己这位上司,心情极度不好,也不触其霉头,没有上前。
反倒是宇文融看到他们,高声说道:“将户部所有官员都聚集起来,让他们将自己手上的事情都放下。”
户部上有尚书、侍郎,下有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大大小小的官员近乎百人,密密麻麻的聚集在大厅里。
“从现在起,取消一切休假,吃住皆在户部,两日之内,将我大唐一百九十个上州、二十九个中州、一百八十九个下州的经济税赋文案都给我整理出来。要是无法完成任务,这里的所有人,包括我在内,年末评核皆记过一次。”
宇文融此言一出,堂下众人顿时哗然了。
古代可没有电脑,所有的文案资料,都需要一本一本的翻阅统计。大唐之大,疆域之广,百姓之多,这要统一核算,怎么算的过来?
算不出来,还要给记过。
要知道他们这些不得宠的官员,能否升迁,靠的唯有履历的漂亮。
这平白无故的记一过,谁接受的了?
“有时间抱怨,不如立刻行动。这是政事堂定下的大事,也是裴相上任的第一把火,谁想引火上身?”宇文融话语中有些怨念。
诸多官吏皆不说话了。
裴旻的名号,还是很管用的。
谁都不想出这个风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宇文融吩咐道:“你们也帮着一并整理,可以将那些富庶的州县舍去,选择中等偏下的。此次我们统计的不是那些生活富足的那一类人,而是大众贫苦人家。还有尤其是农、工商,分开来计。周侍郎计算农户,可之,你计算工,商由我亲自统计。”
周英子、汪可之各自领命。
两人也一并下去。
周英子笑道:“都说侍郎多虑了,你看,尚书多有干劲?都自己动手了,可不常见。”
汪可之也是一脸意外。
他虽不知其中缘由,却明白一点,当前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
那个名不虚传的裴旻,将自己的上司收的服服帖帖,不敢动任何的歪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