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芬这才回味过来了,她小声问:“你蒜黄不是订给服装厂里了吗?”
二妹微微一笑说:“玉芬姐,我要搞蔬菜大棚可不能就种这一点蒜黄啊,我准备种上一两亩地的,到时候光靠两三家厂子学校的哪能消费得了,得大量的开拓市场不是。还有,你也说了,咱们这蒜黄在咱县城里还是新鲜物品,我想去市场上看看能不能卖高价。”
曹玉芬听了两手一拍,眼里是满满的佩服,说:“对呀对呀,还是我二妹脑子好使,咱这就去看看去。”
县农贸市场当然规模很大,但是这个年代的菜品到处都一样,干菜系列确实丰盛,但是新鲜蔬菜就是大白菜和青萝卜胡萝卜,还有用地窖保鲜的一些芫荽和菠菜。
菠菜和芫荽由于量少居然卖到了一块钱一斤,比萝卜白菜贵上好多倍。
二妹心里有底了,她看着曹玉芬兴奋的问:“玉芬姐,你是不是每天早餐忙完就没事了?”
曹玉芬笑呵呵的说:“对对对,你有需要我的地方尽管说,表姐我全力以赴的帮忙哈哈哈。”
二妹就感动的说:“那好,玉芬姐,再过几天,等二茬蒜黄该收割了,我得请你帮个忙……”
曹玉芬因为表妹来了,就在农贸市场买了菜和肉早早的回家做饭。
二妹进门就问红红几点回来,曹玉芬一提起红红就满面春风,说红红去参见学校组织的出游活动了,三天时间。
晚上李明从人力出租公司回来了,她见了二妹热情的叫:“呀,二妹来了呀,自己过来的吗——”
二妹微笑点点头。
曹玉芬迫不及待的跟他说了二妹种植蒜黄,今天去她朋友服装厂送蒜黄的事。
李明听了惊叫说:“哎呀那个送蒜黄的是二妹呀,我人力出租公司一个新来的,他媳妇在那个服装厂上班,她说了今天中午吃蒜黄的事,直夸那个蒜黄是真好吃啊,说又香又嫩又筋道,那蒜黄真的是你种出来的吗——”
不等二妹回答,曹玉芬就得意洋洋的抢先说:“可不是嘛,就是咱二妹种的,咱二妹还准备大量种植呢……”
二妹抱歉的说:“李明哥,怪我不会办事,也没留一捆给你尝尝。”
李明说:“嗐,二妹既然大量种植了,还愁以后吃不到啊。”
曹玉芬笑笑说:“就是就是。”
“哎弟妹,那蒜黄你是咋种出来的呀,你怎么会种蒜黄啊?”他好奇极了。
二妹就照实说了,李明也是听了就直夸林盈盈脑子活,又说了一遍她是他们全家的救命恩人……
二妹替嫂子谦虚了几句,就把今天中午的价格说了。
李明一听一拍大腿说:“哎呀这么好的菜咱全县可是你独一份啊,你才卖到三毛钱一斤,不行不行,得涨价。”
二妹听了开心的笑着说:“涨价的事以后再说吧,毕竟那服装厂的老板跟我玉芬姐是朋友,再说人家又是第一个要了咱的菜,给咱开开张,咱就算是给个友情价吧,呵呵,让他们享受优惠待遇。”
听了这话曹玉心里舒坦的很,这表妹还真给他面子呀!
三人就说起了今天农贸市场的菜价,说菠菜和芫荽居然卖到一块钱一斤。
李明点头说:“就是啊,稀罕菜当然贵了,天寒地冻的种不出来,花钱也买不着啊。”
二妹就心里沉思一下,说:“姐夫,你看下等一茬蒜黄下来,我们把蒜黄农贸市场卖卖试试,也卖一块钱一斤怎么样?”
李明严肃的说:“我敢说,你卖一块多点也能卖得动。”
虽然这是县城,人们手里都有活泛钱,一块钱一斤的菜虽然贵了点,但是吃个稀罕嘛,一般家庭都吃得起。
但是二妹觉得也不能太贪了,毕竟她这成本太低了,就是费个功夫钱,有钱赚就行了。
她就笑笑说:“就先卖一块吧,不过到了那天我得请大姐帮忙一天,不过不白帮,我给工钱呵呵。”
李明两口子听了一齐呵斥:“看看二妹你说的什么话,姐夫姐姐帮你忙不应该的嘛,你再这么见外就不帮你了,你外边找人帮忙去。”
二妹看俩人真不乐意了,就忙赔笑说:“好好好,不给工钱了,管吃总行了吧。”
第二天二妹早早就搭上了回家的车,因为她回家还有重要的事要干呢。
到了家,二妹跟母亲和哥嫂说了去县城服装厂推销蒜黄的事,又说了跟大姑姐去农贸市场,直把全家人听得难以置信。
这大蒜能卖到三毛钱一斤就不错了,还能卖到一块钱一斤,这真是变废为宝了啊!
等等,这是真的吗?不会是闺女哄她高兴吧?曹英听得云里雾里的。拉住闺女的手,满脸迷茫的问:“老二啊,你跟妈说实话,这是不是真的呀,这大蒜的市场价可五六分钱一斤啊,你今天那一捆子蒜黄真的卖了三毛钱一斤?真的还能去县城卖到一块钱一斤?”
二妹哭笑不得的说:“妈,我骗你干嘛,要不等第二茬蒜黄下来,你跟我一块去,看着我卖。”
然后把今天卖的钱交到她手里,让她先给她存着。
曹英这才似信非信了,她低头摩挲着手里的几张钱币,怎么也不相信是那一大捆蒜黄换来的,可是不信也不行啊,蒜黄确实没了,这钱确实在手里攥着。
“妈,你把钱放起来吧,我得出去找思山哥一趟,下一茬蒜黄我要它们全部带到县城去卖,我一个人可带不了,我让思山哥开他的农用三轮车去。”二妹说着匆匆往外走。
魏思峰和林盈盈看着二妹那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相视一笑。
周思山的农资门市到了冬天就是淡季了,他用来载化肥进货的三轮车也闲着了。
如今思山大哥不但要养四个孩子,还养着媳妇的前公婆,负担很重,到了冬天他也不敢闲着,就用三轮车给窑厂运砖,一天连三轮车带人能挣十来块钱,这冬天上冻了没活了,人跟车都闲着,他就守着门市卖点日用品。
二妹微微一笑说:“玉芬姐,我要搞蔬菜大棚可不能就种这一点蒜黄啊,我准备种上一两亩地的,到时候光靠两三家厂子学校的哪能消费得了,得大量的开拓市场不是。还有,你也说了,咱们这蒜黄在咱县城里还是新鲜物品,我想去市场上看看能不能卖高价。”
曹玉芬听了两手一拍,眼里是满满的佩服,说:“对呀对呀,还是我二妹脑子好使,咱这就去看看去。”
县农贸市场当然规模很大,但是这个年代的菜品到处都一样,干菜系列确实丰盛,但是新鲜蔬菜就是大白菜和青萝卜胡萝卜,还有用地窖保鲜的一些芫荽和菠菜。
菠菜和芫荽由于量少居然卖到了一块钱一斤,比萝卜白菜贵上好多倍。
二妹心里有底了,她看着曹玉芬兴奋的问:“玉芬姐,你是不是每天早餐忙完就没事了?”
曹玉芬笑呵呵的说:“对对对,你有需要我的地方尽管说,表姐我全力以赴的帮忙哈哈哈。”
二妹就感动的说:“那好,玉芬姐,再过几天,等二茬蒜黄该收割了,我得请你帮个忙……”
曹玉芬因为表妹来了,就在农贸市场买了菜和肉早早的回家做饭。
二妹进门就问红红几点回来,曹玉芬一提起红红就满面春风,说红红去参见学校组织的出游活动了,三天时间。
晚上李明从人力出租公司回来了,她见了二妹热情的叫:“呀,二妹来了呀,自己过来的吗——”
二妹微笑点点头。
曹玉芬迫不及待的跟他说了二妹种植蒜黄,今天去她朋友服装厂送蒜黄的事。
李明听了惊叫说:“哎呀那个送蒜黄的是二妹呀,我人力出租公司一个新来的,他媳妇在那个服装厂上班,她说了今天中午吃蒜黄的事,直夸那个蒜黄是真好吃啊,说又香又嫩又筋道,那蒜黄真的是你种出来的吗——”
不等二妹回答,曹玉芬就得意洋洋的抢先说:“可不是嘛,就是咱二妹种的,咱二妹还准备大量种植呢……”
二妹抱歉的说:“李明哥,怪我不会办事,也没留一捆给你尝尝。”
李明说:“嗐,二妹既然大量种植了,还愁以后吃不到啊。”
曹玉芬笑笑说:“就是就是。”
“哎弟妹,那蒜黄你是咋种出来的呀,你怎么会种蒜黄啊?”他好奇极了。
二妹就照实说了,李明也是听了就直夸林盈盈脑子活,又说了一遍她是他们全家的救命恩人……
二妹替嫂子谦虚了几句,就把今天中午的价格说了。
李明一听一拍大腿说:“哎呀这么好的菜咱全县可是你独一份啊,你才卖到三毛钱一斤,不行不行,得涨价。”
二妹听了开心的笑着说:“涨价的事以后再说吧,毕竟那服装厂的老板跟我玉芬姐是朋友,再说人家又是第一个要了咱的菜,给咱开开张,咱就算是给个友情价吧,呵呵,让他们享受优惠待遇。”
听了这话曹玉心里舒坦的很,这表妹还真给他面子呀!
三人就说起了今天农贸市场的菜价,说菠菜和芫荽居然卖到一块钱一斤。
李明点头说:“就是啊,稀罕菜当然贵了,天寒地冻的种不出来,花钱也买不着啊。”
二妹就心里沉思一下,说:“姐夫,你看下等一茬蒜黄下来,我们把蒜黄农贸市场卖卖试试,也卖一块钱一斤怎么样?”
李明严肃的说:“我敢说,你卖一块多点也能卖得动。”
虽然这是县城,人们手里都有活泛钱,一块钱一斤的菜虽然贵了点,但是吃个稀罕嘛,一般家庭都吃得起。
但是二妹觉得也不能太贪了,毕竟她这成本太低了,就是费个功夫钱,有钱赚就行了。
她就笑笑说:“就先卖一块吧,不过到了那天我得请大姐帮忙一天,不过不白帮,我给工钱呵呵。”
李明两口子听了一齐呵斥:“看看二妹你说的什么话,姐夫姐姐帮你忙不应该的嘛,你再这么见外就不帮你了,你外边找人帮忙去。”
二妹看俩人真不乐意了,就忙赔笑说:“好好好,不给工钱了,管吃总行了吧。”
第二天二妹早早就搭上了回家的车,因为她回家还有重要的事要干呢。
到了家,二妹跟母亲和哥嫂说了去县城服装厂推销蒜黄的事,又说了跟大姑姐去农贸市场,直把全家人听得难以置信。
这大蒜能卖到三毛钱一斤就不错了,还能卖到一块钱一斤,这真是变废为宝了啊!
等等,这是真的吗?不会是闺女哄她高兴吧?曹英听得云里雾里的。拉住闺女的手,满脸迷茫的问:“老二啊,你跟妈说实话,这是不是真的呀,这大蒜的市场价可五六分钱一斤啊,你今天那一捆子蒜黄真的卖了三毛钱一斤?真的还能去县城卖到一块钱一斤?”
二妹哭笑不得的说:“妈,我骗你干嘛,要不等第二茬蒜黄下来,你跟我一块去,看着我卖。”
然后把今天卖的钱交到她手里,让她先给她存着。
曹英这才似信非信了,她低头摩挲着手里的几张钱币,怎么也不相信是那一大捆蒜黄换来的,可是不信也不行啊,蒜黄确实没了,这钱确实在手里攥着。
“妈,你把钱放起来吧,我得出去找思山哥一趟,下一茬蒜黄我要它们全部带到县城去卖,我一个人可带不了,我让思山哥开他的农用三轮车去。”二妹说着匆匆往外走。
魏思峰和林盈盈看着二妹那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相视一笑。
周思山的农资门市到了冬天就是淡季了,他用来载化肥进货的三轮车也闲着了。
如今思山大哥不但要养四个孩子,还养着媳妇的前公婆,负担很重,到了冬天他也不敢闲着,就用三轮车给窑厂运砖,一天连三轮车带人能挣十来块钱,这冬天上冻了没活了,人跟车都闲着,他就守着门市卖点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