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姓赵名昀,乃是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十世孙。
宋朝的帝位,自太祖皇帝赵匡胤逝后由其弟太宗皇帝赵光义继位始,其后的皇位继承,一直都在赵光义一脉手中。一直到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不过从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始,皇位便又重新回到了太祖皇帝一脉手中。原因是宋高宗唯一的独子早夭之后,其后便再无子嗣。而太宗一脉的其他皇室成员基本都在靖康之难时被一网打尽,或是被杀或是被虏,高宗也是好不容易才从金国南逃回来。因此,这皇位继承人只能从太祖一脉的后人中考虑,最终从太祖一脉后人中挑出一子育于宫中,立为太子,这便是宋孝宗。孝宗皇帝还是相传的八贤王赵德芳的直系后人,乃是赵德芳的六世孙。
孝宗在位二十七年,逊位于儿子光宗,自己当了太上皇。不过这光宗却是个不孝之君,历来就与他老子孝宗不和。孝宗逊位后他长久都不去看望;孝宗得病,他既不让太医看病也不去探望,及至孝宗病逝之后他也不服丧。
所谓“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无论是社会道德还是儒家经义,对“孝”之一字都看得极重。作为独尊儒术的封建制国家,皇帝作为天子,更要作出表率。即便不是真孝,也得表现出这个孝来。可这光宗皇帝却好,连演一下都不演,最终招至百官反对。继位五年后,终在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下,逼迫其退位。
光宗被逼退位后,让位于其子赵扩,是为宋宁宗,宁宗之后,便是现任的理宗皇帝赵昀。
不过,赵昀却并非宁宗赵扩的子嗣。宁宗与高宗面临了一样的问题,也是亲生子早夭后,之后再无子嗣。而他比高宗更为悲剧的是,高宗只早夭了一子,他则是八名亲生子全部早夭。
宁宗无子继位,立其堂侄沂王赵竑为太子,赵竑原本的沂王王位悬空,宁宗命宰相史弥远找寻品行端正的宗室继承沂王王位,史弥远最终找到了现在的理宗皇帝赵昀。
理宗原名并非赵昀,而名赵与莒。他乃是太祖次子赵德昭一脉的后人,虽自孝宗始皇位就传回太祖一脉手中,但孝宗乃是八贤王赵德芳一脉的后人。赵与莒祖上八辈跟赵德芳才是亲兄弟,传到他这一代,与赵德芳一脉的血缘关系早已是十分疏远。能被选中得继沂王位,可说十分幸远,但其中史弥远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而从之后的变化来看,这一切可以说全都是史弥远的运作,乃是其未雨绸缪之策。
宁宗所立太子赵竑一向不满史弥远专权,声言继位后立即要贬抑史弥远,史弥远早已暗下决心另立新君。宁宗驾崩后,史弥远立即先下手为强,联同杨皇后假传宁宗遗诏,废太子赵竑为济王,立沂王赵贵诚为新帝,是为宋理宗。赵贵诚即是赵与莒,他封沂王后,被赐名贵诚,作了皇帝后,又改名为昀。
理宗早前虽为太祖之后、宗室子弟,但因血缘关系与皇室早已十分疏远,所以生活也并不富裕,更无什么特权,与寻常升斗小民也区别不大,可说是起于微末。
史远弥此前能选中他继沂王位,也是因其这一点,认为他便于掌握。而理宗得继皇位后,也确是如此,史弥远在世时,一直对史弥远恩宠有加,任史弥远大权独揽,自己全不过问。
史弥远过世后,理宗方始亲政。亲政之初,他也有立志中兴之念,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端平更化”之称。但自“端平入洛”计划失败后,不但使大宋遭受极大损失,理宗也因这一败而被打得丧失信心,其后便又得过且过,荒于政务了。
理宗皇帝现年三十六岁,但看面貌,却像是四十有余的样子,面色有些虚白,唇上与颔下蓄着短须。虽端坐皇位,看起来却并无多少威严之态。
尹治平虽只进殿时匆匆一瞥,却也已看得清楚。但之后并不敢再多看,低垂着首,略落后吕文德半个身位,随着吕文德一起行到大殿正中,对着皇位上的理宗皇帝行大礼参拜。
拜过之后,但听得上首理宗温言道:“二卿有大功于社稷,不必多礼,平身!”
“谢官家!”尹治平随着吕文德又行过一礼,道谢后,这才跟着一起站起身来。但仍是垂首而立,瞧着脚下的地板,并不往上多看。
理宗端坐在宝座上,打量着吕文德与尹治平二人。吕文德倒也罢了,此人为一路安抚使,也是方面大员,曾有几次进京觐见过,他虽记得并不清楚,这时瞧见,却也能想起来,有面熟之感。所以他对尹治平更感兴趣一些,着意多加打量了几眼。
因是他所召见之人,又是生面孔,所以他手头早有一份记载着尹治平信息的详细资料,包括其出身、祖籍、生平等。就连尹治平的画像,也都早有一幅。但这时瞧到真人,见其羽衣星冠,长目俊目,风仪更胜过画像几分,确有仙风道骨之资,不由瞧得暗暗点头。
而据资料所载,这尹治平今年也是三十有四,但看上去却显年轻得很,说他二十多,也没人不信。自己也与他年岁相仿,不过就大了两岁,看起来却要比实际年岁大上一些,不由对此有些暗羡。
随着修为的提高,再加上《先天功》初步功法的一些修炼,尹治平的五感功能大为提升。此刻他虽低首瞧着脚下的地板,目不斜视,单凭感觉,却也能察觉到理宗皇帝正自打量着他。不过他却也并无什么不安之处,不说他现在的一身本事,便是没有武艺在身,以他现代人的心理,对于这古代的帝王之尊也不会有多少压力感。而现在艺高人胆大,更是泰然自若。皇帝的目光,也只任其清风拂山岗,对他丝毫不能撼动。
好一会儿后,理宗皇帝终于收回了打量的目光,略作沉吟,开口说话,先是就襄阳大捷之事又向二人略加询问了一番。
尹治平此前早与吕文德通过气,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哪一部分说实话,哪一部分轻轻带过,或哪些又该略加夸言等等早已一一对过。这时皇帝垂询,二人都是对答如流,应对得体,让理宗听得很是高兴。
就襄阳大捷之事略加询问过一番后,理宗便揭过这话题,问尹治平道:“朕闻尹道长乃是关尹子之后,却是家学渊源,道教世家。不知如今已学道几载?”
尹治平道:“小道自九岁起便拜入恩师长春真人门下,至今已学道二十五度春秋。”
理宗点点头,道:“算来道长今年也已三十有四,但望之却如二十许人,莫非有长生之术乎?”
尹治平道:“并无长生之术,乃因学道多年,清心寡欲,又因常年炼气,故得延年益寿之功。小道愿将此法献于陛下,也使陛下福泽延绵,保我大宋国运永昌!”
他说罢一拱手,拍了一句大大的马屁。
“好,道长有心了!”理宗龙颜大悦,抚须而笑。
又问了尹治平几句话,理宗向身旁侍立的宦官大手一挥,道:“宣旨!”
那太监应了一声,即从袖中取出一道黄绸圣旨,双手捧起,向着吕文德与尹治平高声道:“吕文德、尹志平,上前接旨。”
二人即又上前几步,下跪接旨。
那太监高声宣读旨意,这道圣旨却是早就写好的对吕文德与尹治平二人的封赏。
吕文德由湖北路安抚使升任福州观察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总领两淮军马,散官封到从三品的云麾将军,并封爵位寿县伯,妻子也被封为五品的县君。正是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全都到位了。
尹治平则被封了文散官从四品上的太中大夫,赐号“玄化真人”,又赐了金冠法袍,并知万寿观。万寿观乃是高宗时所修建,是南宋皇室的御用宫观。这个知万寿观,也就是被封了做万寿观的观主。
圣旨读罢,吕文德与尹治平向理宗皇帝领旨谢恩。
待二人谢恩罢,理宗却又向尹治平道:“尹真人上前听封。”
“又封什么?”尹治平心里嘀咕一句,却还是上前一步,道:“臣在。”他现在已被封了官,对着皇帝也能自称“臣”了。
理宗道:“朕再加封你为金门羽客,并赐金牌一面。凭此金牌,可随时出入宫禁。”
尹治平又再顿首而拜,领旨谢恩。
尹治平这些天对宋朝的官制也作了些了解,尤其对于此前历代皇帝对于道士、和尚等方外之人的封赏。他进宫面圣就是冲着襄阳大捷的封赏来的,自然要多加了解,不然到时封了什么他却全然不知是高是低,那可就抓瞎了。
做足了功课,现在他对于自己眼下得到的封赏便十分清楚了。这个封赏,他还是十分满意的。
宋朝最为崇道,自号道君皇帝的宋徽宗,其在位时最为得宠的神霄派道士林灵素,最初见宠于宋徽宗时所得的封赏,大致也就是如此了。不过人家林灵素又更高一招,就是凭着两瓣嘴皮子一张口,就得了徽宗青睐,得了这等封赏。他尹治平,却还是要靠阵斩了忽必烈这场功劳打底。
不过认真说来,林灵素那个是虚的,未必人人相服。他这个却是实打实的,建此大功而受赏,满朝文武并无半个人反对。
宋朝的帝位,自太祖皇帝赵匡胤逝后由其弟太宗皇帝赵光义继位始,其后的皇位继承,一直都在赵光义一脉手中。一直到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不过从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始,皇位便又重新回到了太祖皇帝一脉手中。原因是宋高宗唯一的独子早夭之后,其后便再无子嗣。而太宗一脉的其他皇室成员基本都在靖康之难时被一网打尽,或是被杀或是被虏,高宗也是好不容易才从金国南逃回来。因此,这皇位继承人只能从太祖一脉的后人中考虑,最终从太祖一脉后人中挑出一子育于宫中,立为太子,这便是宋孝宗。孝宗皇帝还是相传的八贤王赵德芳的直系后人,乃是赵德芳的六世孙。
孝宗在位二十七年,逊位于儿子光宗,自己当了太上皇。不过这光宗却是个不孝之君,历来就与他老子孝宗不和。孝宗逊位后他长久都不去看望;孝宗得病,他既不让太医看病也不去探望,及至孝宗病逝之后他也不服丧。
所谓“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无论是社会道德还是儒家经义,对“孝”之一字都看得极重。作为独尊儒术的封建制国家,皇帝作为天子,更要作出表率。即便不是真孝,也得表现出这个孝来。可这光宗皇帝却好,连演一下都不演,最终招至百官反对。继位五年后,终在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下,逼迫其退位。
光宗被逼退位后,让位于其子赵扩,是为宋宁宗,宁宗之后,便是现任的理宗皇帝赵昀。
不过,赵昀却并非宁宗赵扩的子嗣。宁宗与高宗面临了一样的问题,也是亲生子早夭后,之后再无子嗣。而他比高宗更为悲剧的是,高宗只早夭了一子,他则是八名亲生子全部早夭。
宁宗无子继位,立其堂侄沂王赵竑为太子,赵竑原本的沂王王位悬空,宁宗命宰相史弥远找寻品行端正的宗室继承沂王王位,史弥远最终找到了现在的理宗皇帝赵昀。
理宗原名并非赵昀,而名赵与莒。他乃是太祖次子赵德昭一脉的后人,虽自孝宗始皇位就传回太祖一脉手中,但孝宗乃是八贤王赵德芳一脉的后人。赵与莒祖上八辈跟赵德芳才是亲兄弟,传到他这一代,与赵德芳一脉的血缘关系早已是十分疏远。能被选中得继沂王位,可说十分幸远,但其中史弥远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而从之后的变化来看,这一切可以说全都是史弥远的运作,乃是其未雨绸缪之策。
宁宗所立太子赵竑一向不满史弥远专权,声言继位后立即要贬抑史弥远,史弥远早已暗下决心另立新君。宁宗驾崩后,史弥远立即先下手为强,联同杨皇后假传宁宗遗诏,废太子赵竑为济王,立沂王赵贵诚为新帝,是为宋理宗。赵贵诚即是赵与莒,他封沂王后,被赐名贵诚,作了皇帝后,又改名为昀。
理宗早前虽为太祖之后、宗室子弟,但因血缘关系与皇室早已十分疏远,所以生活也并不富裕,更无什么特权,与寻常升斗小民也区别不大,可说是起于微末。
史远弥此前能选中他继沂王位,也是因其这一点,认为他便于掌握。而理宗得继皇位后,也确是如此,史弥远在世时,一直对史弥远恩宠有加,任史弥远大权独揽,自己全不过问。
史弥远过世后,理宗方始亲政。亲政之初,他也有立志中兴之念,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端平更化”之称。但自“端平入洛”计划失败后,不但使大宋遭受极大损失,理宗也因这一败而被打得丧失信心,其后便又得过且过,荒于政务了。
理宗皇帝现年三十六岁,但看面貌,却像是四十有余的样子,面色有些虚白,唇上与颔下蓄着短须。虽端坐皇位,看起来却并无多少威严之态。
尹治平虽只进殿时匆匆一瞥,却也已看得清楚。但之后并不敢再多看,低垂着首,略落后吕文德半个身位,随着吕文德一起行到大殿正中,对着皇位上的理宗皇帝行大礼参拜。
拜过之后,但听得上首理宗温言道:“二卿有大功于社稷,不必多礼,平身!”
“谢官家!”尹治平随着吕文德又行过一礼,道谢后,这才跟着一起站起身来。但仍是垂首而立,瞧着脚下的地板,并不往上多看。
理宗端坐在宝座上,打量着吕文德与尹治平二人。吕文德倒也罢了,此人为一路安抚使,也是方面大员,曾有几次进京觐见过,他虽记得并不清楚,这时瞧见,却也能想起来,有面熟之感。所以他对尹治平更感兴趣一些,着意多加打量了几眼。
因是他所召见之人,又是生面孔,所以他手头早有一份记载着尹治平信息的详细资料,包括其出身、祖籍、生平等。就连尹治平的画像,也都早有一幅。但这时瞧到真人,见其羽衣星冠,长目俊目,风仪更胜过画像几分,确有仙风道骨之资,不由瞧得暗暗点头。
而据资料所载,这尹治平今年也是三十有四,但看上去却显年轻得很,说他二十多,也没人不信。自己也与他年岁相仿,不过就大了两岁,看起来却要比实际年岁大上一些,不由对此有些暗羡。
随着修为的提高,再加上《先天功》初步功法的一些修炼,尹治平的五感功能大为提升。此刻他虽低首瞧着脚下的地板,目不斜视,单凭感觉,却也能察觉到理宗皇帝正自打量着他。不过他却也并无什么不安之处,不说他现在的一身本事,便是没有武艺在身,以他现代人的心理,对于这古代的帝王之尊也不会有多少压力感。而现在艺高人胆大,更是泰然自若。皇帝的目光,也只任其清风拂山岗,对他丝毫不能撼动。
好一会儿后,理宗皇帝终于收回了打量的目光,略作沉吟,开口说话,先是就襄阳大捷之事又向二人略加询问了一番。
尹治平此前早与吕文德通过气,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哪一部分说实话,哪一部分轻轻带过,或哪些又该略加夸言等等早已一一对过。这时皇帝垂询,二人都是对答如流,应对得体,让理宗听得很是高兴。
就襄阳大捷之事略加询问过一番后,理宗便揭过这话题,问尹治平道:“朕闻尹道长乃是关尹子之后,却是家学渊源,道教世家。不知如今已学道几载?”
尹治平道:“小道自九岁起便拜入恩师长春真人门下,至今已学道二十五度春秋。”
理宗点点头,道:“算来道长今年也已三十有四,但望之却如二十许人,莫非有长生之术乎?”
尹治平道:“并无长生之术,乃因学道多年,清心寡欲,又因常年炼气,故得延年益寿之功。小道愿将此法献于陛下,也使陛下福泽延绵,保我大宋国运永昌!”
他说罢一拱手,拍了一句大大的马屁。
“好,道长有心了!”理宗龙颜大悦,抚须而笑。
又问了尹治平几句话,理宗向身旁侍立的宦官大手一挥,道:“宣旨!”
那太监应了一声,即从袖中取出一道黄绸圣旨,双手捧起,向着吕文德与尹治平高声道:“吕文德、尹志平,上前接旨。”
二人即又上前几步,下跪接旨。
那太监高声宣读旨意,这道圣旨却是早就写好的对吕文德与尹治平二人的封赏。
吕文德由湖北路安抚使升任福州观察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总领两淮军马,散官封到从三品的云麾将军,并封爵位寿县伯,妻子也被封为五品的县君。正是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全都到位了。
尹治平则被封了文散官从四品上的太中大夫,赐号“玄化真人”,又赐了金冠法袍,并知万寿观。万寿观乃是高宗时所修建,是南宋皇室的御用宫观。这个知万寿观,也就是被封了做万寿观的观主。
圣旨读罢,吕文德与尹治平向理宗皇帝领旨谢恩。
待二人谢恩罢,理宗却又向尹治平道:“尹真人上前听封。”
“又封什么?”尹治平心里嘀咕一句,却还是上前一步,道:“臣在。”他现在已被封了官,对着皇帝也能自称“臣”了。
理宗道:“朕再加封你为金门羽客,并赐金牌一面。凭此金牌,可随时出入宫禁。”
尹治平又再顿首而拜,领旨谢恩。
尹治平这些天对宋朝的官制也作了些了解,尤其对于此前历代皇帝对于道士、和尚等方外之人的封赏。他进宫面圣就是冲着襄阳大捷的封赏来的,自然要多加了解,不然到时封了什么他却全然不知是高是低,那可就抓瞎了。
做足了功课,现在他对于自己眼下得到的封赏便十分清楚了。这个封赏,他还是十分满意的。
宋朝最为崇道,自号道君皇帝的宋徽宗,其在位时最为得宠的神霄派道士林灵素,最初见宠于宋徽宗时所得的封赏,大致也就是如此了。不过人家林灵素又更高一招,就是凭着两瓣嘴皮子一张口,就得了徽宗青睐,得了这等封赏。他尹治平,却还是要靠阵斩了忽必烈这场功劳打底。
不过认真说来,林灵素那个是虚的,未必人人相服。他这个却是实打实的,建此大功而受赏,满朝文武并无半个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