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了六月,郑新每天的睡眠时间就被他压缩到了每天不足三小时的地步。而今天是交付的最后一天,他在完成了最后一件构件的处理流程之后,直接眼前一黑,摔倒在了辊轧机的进料口处。
·
·
·
在得知自己的丈夫要截肢的瞬间,郑新的妻子是崩溃的。
她自己也不是什么见过大场面的人,和郑新认识还是在山东的金属加工厂里——当时郑新是热加工车间的工人,而她则是食堂的帮厨。后来着郑新一点点把现在的家当置办起来,她在其中其实并没有出什么力,郑新是个有些特别的“大男子主义者”。他坚持认为吃苦受罪应该是男人的特权。哪怕工作再忙,他也拦着不让妻子上场。
凌晨四点,郑新生命垂危躺在抢救室里,浑身上下的血都快流空了。而他的医疗决策代理人,他的妻子却始终无法做出“同意截肢”的决断。她甚至哭哭啼啼的在微信群里发语音,都没办法直接给孙立恩一个明确的答复——你是打算冒着丈夫死去的风险保肢,还是以他的性命为第一优先考虑果断截肢。
看着家属这个哭哭啼啼的样子,孙立恩也很着急。郑新的血型快检结果已经出来了,现在抢救室里正在为他进行着复温和加压输血——抢救室里的两台加温器都不够用的,为了尽快对血袋进行复温,目前手头有空的医生护士们几乎都参与了进来。每个人两个血袋,放在腋下和手掌中拼命做着预复温——这样能够减少一点点加温器的工作时间。而在郑新的床边,三名护士手捧血袋,正在通过静脉通道往郑新的身体里使劲挤压着复温好了的血液。而一旁的地上,凌乱的扔着已经输完了的血袋。
入院二十分钟不到的功夫,四院已经为郑新输入了一千八百毫升血液。但他的心率还是维持在135的水平。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孙立恩急的又问了一遍郑新的妻子,但她还是犹犹豫豫的说要“再问一下家人的意见。”
孙立恩急的跺了跺脚,但总不能对着患者家属发火。想来想去,他还是叹了口气,努力让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劝道,“你是想要一个活着的丈夫,还是想要一个还留着胳膊的尸体?”
第547章 接二连三
患得患失,是因为关心则乱。至少对绝大部分的家属来说,由于关心自己的亲人,他们往往会陷入一种死循环里——想要亲人活下来,而且还想亲人能够“安然无恙”。
只有马上让患者家属意识到这两个选项本身冲突,才能帮助他们从这种死循环里挣脱出来。
只有死人才不用担心是保肢还是保命。急诊里的工作和门诊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先救命,才有讨论治病的空间。
孙立恩的话说的很重,但效果确实很好。郑新的妻子只犹豫了几秒钟就作出了决定,“截吧,保命要紧!”
这才对吧?孙立恩暗自点了点头,把同意书交给了面前这个年轻的女人。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份同意书送回了抢救室里。
“家属同意了。”孙立恩朝着曹严华医生道,“骨科那边到手术室了吧?”
“他们已经到了。”曹严华医生大概看了一眼同意书后点了点头,对一旁的护士们道,“输血速度再快一点——立恩,你去再拿两根止血带过来。”
既然决定截肢,那就可以用更强硬一些的止血手段了。孙立恩从一旁的推车上拿来了好几根止血带,用非常“野蛮”的手法紧紧扎住了郑新的手臂。三根止血带扎住了之后,孙立恩还用止血钳锁住了止血带,然后又转了一圈。
这种程度的止血手段一般是不会用在医院里的——过度止血会导致从被结扎部分的远心端出现缺血性坏死。但现在已经决定为郑新做截肢,这种问题就可以不去考虑了。只不过强硬止血的副作用仍然存在——意识不清的郑新很快出现了烦躁的症状。
大量失血的患者除了意识淡漠以外,也很容易出现烦躁的情况。再加上止血手段确实很令人痛苦,他的烦躁就表现的更明显了。
“你别动,我们正在救你的命!”胡静护士长一巴掌就把郑新按了回去。但对方不停挣扎,实在是有碍抢救。郑新的左臂上扎着两条输液管,就右脚上也扎了两条。要是他的失血量再大一点,那就只能再请麻醉科的医生来为他进行中央静脉置管了。
“这样下去不行。”虽然胡静护士长一巴掌就能把对方按的动弹不得,但总不能在后面的所有抢救过程中,都让胡静来充当束缚带。孙立恩想了想,还是用束缚带把郑新给捆了个结实。“他这个情况不能再拖了,得赶紧送手术室。”
四条静脉通道加压输血才勉强维持住了郑新的生命体征,这是非常严重的出血情况。不论孙立恩能用多少条止血带对郑新的右臂进行止血捆扎,仍然无法彻底阻止血液从那几条破损的动脉里流出。唯一能够彻底制止出血的方法,就只有在进行截肢术后,对出血的动脉和静脉进行结扎术后再烧灼止血而已。
“手术那边应该已经到位了。”曹严华医生倒是显得比较沉稳,“现在还不能送,再输八个单位的全血。等他的情况再稍微稳定一点了再说。”
把患者从抢救室里送到手术台上,是有一段时间的。哪怕以四院这种大急诊模式的医院流程设计和建筑设计,要把一名患者从抢救室转移到手术室里,再把他送上手术台,完成麻醉后开始手术,中间至少需要二十分钟时间。
这二十分钟里,患者是没办法得到和抢救室一样的生命支持的。这个过程中,一旦患者的情况出现了恶化,那就很难处理了。
医院的电梯里和走廊中,哪里会有抢救室里的设备!
以郑新现在的情况,实在是很难保证这二十分钟内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同样的,让人一直在抢救室里躺着输血也不是个事儿。
“你看这样行不行?”孙立恩皱着眉头提出了自己的主意,“咱们请麻醉科的医生先过来,对他进行术前麻醉。然后再把人往手术室送吧?”提前进行术前麻醉,可以节省大概五到八分钟的手术准备时间。
“只能这样了。”孙立恩的提议得到了曹严华医生的认可,“我去联系麻醉科的医生,小孙你看着点患者情况。”
大量输血需要注意的点很多,首先要留神的恐怕就是酸中毒。现代医疗体系中,为了防止血液凝固,一方面储存和使用血液,血站会在采血的时候就使用管壁和袋中涂有枸橼酸钠的器具。这些枸橼酸钠溶于血液中后,能够阻止血液凝固,从而延长储存时间。但随着大量血液被注入到郑新体内,这些用来阻止血液凝固的枸橼酸钠也一起进入了他的身体中。
当输血量大于1000毫升的时候,枸橼酸钠将难以被身体及时氧化,因此会出现出血倾向,低血钙症和酸中毒等严重副作用。
出血倾向可以通过维他命k等药物对抗,而低血钙症则可以通过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改善,至于酸中毒就更简单了——5%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即可。这些问题应对起来都不困难,但在大出血的抢救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医生都能马上根据患者情况判断出这是副作用,还是病情进展的结果。
同样是出血倾向,怎么判断这是因为输血过程中的枸橼酸钠引起的,还是患者已经出现了dic的初步症状?患者出现室颤或者心脏骤停,这是因为血容量不足而导致的心肌缺血,还是因为低血钙而导致的心脏电信号紊乱?患者表现出的酸中毒,究竟是因为输血,还是因为昏迷后呼吸换气量不足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同样的症状,却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所导致。医生必须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中,准确找到导致症状的正确原因,然后再进行正确应对。一步出错,代价可能就是患者的性命。
急诊工作,又脏又累又苦。
“挂一瓶5%碳酸氢钠。”在状态栏的协助下,孙立恩很快发现了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他直接下达了医嘱。而曹严华医生也和麻醉科完成了沟通,“他们马上就派人过来。”
孙立恩点了点头,往后退了两步,佯装观察监护仪的样子继续观察起了郑新的状态栏。
“120预报!”就在孙立恩眯着眼睛看状态栏的档口,值班台那边又报告了新的坏消息,“男性,二十五岁左右,生产安全事故,右腿离断。”
“我先去接。”孙立恩和曹严华交换了一个眼神,“等这个病人被送到手术室之后,曹医生你再来接手。”
第548章 安全事故
整个抢救室里当然不止孙立恩和曹严华两人而已。但曹严华是目前值班的唯一一名住院总医师,其他的住院医师水平单从抢救上来看虽然不会弱于孙立恩,可在遇到肢体离断伤这种严重外伤时,孙立恩的诊断特长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肢体离断伤是一种需要高度严肃对待的伤势。但和其他的脱套伤撕脱伤毁损伤所不同的是,高度严肃肢体离断伤的目的,是为了保肢。
孙立恩其实心里也有点犯嘀咕,今天晚上真的是有点邪门——一个上肢毁损伤之后再来一个腿部离断伤,今天晚上的骨科可有的忙了。
能被院前诊断为离断伤而不是损毁伤,这就意味着这名还没有抵达医院的患者有极大的概率能接受一台断肢再植术。不同于钝性的撕脱会带来严重的神经和肌肉损伤,也不同于毁损伤这种压根就没救的伤势,离断伤一般意味着肢体虽然彻底分离,但由于是锐器切割所造成的损伤,因此断开的伤口截面一般都比较光滑。这往往也意味着神经和血管乃至肌肉都没有过多损伤。医生们能够尝试着通过外科手术,将彻底断离的神经和血管重新接驳起来,并且缝合好肌肉,从而部分恢复肢体的功能。
因为比其他伤势更有希望,所以医院对于确定是离断伤的患者,往往采取最高程度的重视态度。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种离断伤的修复,是有窗口时间的。
断肢自从身体上分离开之后,马上就陷入了无血流的状态。而组成肢体的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等都是需要氧气才能存活的。没有血流,就没有氧气。没有氧气,它们就活不下去——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无氧状态持续太久,死亡的细胞数量太多的话,这条肢体就绝对不能再接回去了——死亡了的细胞会释放出大量的钾和其他对身体有毒的细胞内容物。如果把这样的残肢接驳回了身体,这些钾和有毒的细胞内容物就会随着静脉重新回到患者体内,且不说这样的残肢还能保留多少功能,光凭这些钾就能直接引发心脏骤停把人搞死。
所以,这个时间窗口一般是六个小时。但六月底的宁远,平均气温已经上升到了接近二十九度的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没有妥善保存断离肢体,那窗口期就会缩短到四个小时左右。
孙立恩带着三个护士守在抢救大厅门口,内心正在全力祈祷,但愿院前急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应对和残肢保护措施。但愿时间别超过四个小时。但愿残肢污染不算严重。
今天已经有一个患者肯定需要截肢了,他可不想再看到一个需要截肢的可怜人。
·
·
·
救护车扯着嗓子出现在了四院的抢救通道,然后带着尖锐的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猛的停在了抢救大厅门口。孙立恩迅速带着三名护士迎了上去,然后开始迅速准备转移患者。
“断肢在这里。”一个中年男人拿着一个大号的白色塑料泡沫箱跳下了车,不由分说的就把箱子塞到了孙立恩的手里,“医生,你快看看,这还能不能接的上?”
“受伤多久了?”手里捧着大塑料泡沫箱的孙立恩当然没办法去帮忙推车,不过他倒是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开始询问起状况,并且还掀开了泡沫箱往里面看了一眼,“这里面放冰块了?”
“放了放了,受伤……受伤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中年男人擦着头上的汗点头道,“盒子底下放了冰块,然后用了几层干净棉布把腿包起来,又装进了厚塑胶袋里,然后才放进去的。”他有些焦急的问道,“医生,这腿能接上么?”
孙立恩大概看了一下,断肢确实是用塑胶袋和泡沫箱底层的冰块隔开的。而塑料袋上面被人刻意扎了一下,从塑料袋里传来的手感来判断,也的确是有棉布包裹的。他点了点头,一边跟着抢救床往医院里跑,一边答道“你保存的方法没问题,接回去的希望是有的。具体情况怎么样,得让骨科的医生来看看。”
抢救室里,骨科主任郑国有早就守在了值班台前面。看见了抢救床和孙立恩抱着泡沫箱跑进来之后,老郑先是毫不客气的拦下了床,掀开了薄毯看了一眼伤口,然后点了点头,“创口状况不错,挺干净的。”他看向孙立恩问道,“里面装的是断肢?”
孙立恩点了点头,把泡沫箱放到了一旁的桌子上,“郑主任您现在看看?”
“那肯定是现在看啊。”郑国有点着头,脱掉了戴在手上的乳胶手套后,从旁边的值班台上拿出了一副新手套戴上,“打开我看看。”
孙立恩小心翼翼的打开了黑色的厚塑胶袋,郑国有毫不客气的直接下手,从里面掏出了一条被棉布包裹起来的腿,“包的还可以,膝关节以上三厘米左右,不错,关节没怎么受伤。”他扯开了一点棉布,然后用手背碰了碰那条腿问道,“受伤大概一个小时?”
“差不多。”中年男人点了点头,“医生,这条腿能接上么?”
“当然能了。”郑国有给出了更加直接而且肯定的答案,“现在的问题只不过是这条腿接回去之后,他能恢复多少功能。”他低下头,视线越过镜片看向了那个中年男人,“想完全恢复功能是不可能的,不过拄着拐杖走路应该没问题。能不能恢复的更好一点,那就要看他的毅力和运气了。”说到这儿,郑国有把手上的大腿交到了一旁的骨科医生手里,嘱咐对方对断肢创口部分进行初步清创后,连带着患者一起送去拍个x光看看骨骼损伤情况,然后他对中年人道,“说说看吧,这是怎么伤的?”
中年人叹了口气,指着躺在病床上不断呻吟的年轻人道,“这是我侄子……”
吴连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但因为学校不算太好,而金融学方向最近这些年就业又十分困难,于是想来想去,决定来宁远投奔自己的大伯吴忠。大伯在宁远开了一家玻璃厂,虽然就算来厂里也不能从事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但毕竟是给自己家亲戚工作,家人也放心一点。
吴连这孩子还算认真勤勉,平时在工厂里除了搞搞会计工作以外,其他工作只要自己能做的,他也都会去做。从玻璃切割到装车,甚至有时候他还会充当运货司机——吴连是有b1驾照的。
然而今天,工厂接到了一个紧急订单。远在常宁的一个建筑工地是工厂的大客户,但今天凌晨的时候,吴忠却接到了大客户的电话——他们之前给建筑工地上提供的玻璃幕墙组件中,有一片八米乘六米的大型钢化玻璃被施工机械撞烂了。而按照施工计划,这块玻璃必须在今天下午安装到位。
大客户的要求,一般来说只要能够实现,吴忠都会尽一切能力去做。更何况这次的订单是加急单,价格比往常报价高了70%。在接到电话后,吴忠马上赶回了厂里,并且打电话叫来了货车准备装吊。
然而问题就出在了装吊上。因为这个尺寸的钢化玻璃只剩下了最后一块,装吊过程中必须万无一失才行。住在厂里的吴连自告奋勇,负责装吊的下方牵拉工作。
然而不幸的是,吊装最终还是出了一些问题。明明检查过没有问题的复合牵拉带在装车完毕前突然断裂。特质的一吨半重的钢化玻璃砸在了钢制的运载架上,震脱了另一侧还没来得及固定的一片六毫米厚的钢化玻璃。然后这片大约有半吨重的钢化玻璃直接砸在了吴连的腿上,并且完美的将他的右腿砍成了两段。多亏地面上有个缝隙,正好和货车车体一起卡住了那片钢化玻璃,否则玻璃继续砸下来,那可就不是断肢重植的问题那么简单了——说不定吴连就会被直接砸死。
第549章 细菌性痢疾
小腿离断伤是比较少见的伤势类型。尤其是小腿的完全性离断更是少见,在四院的八年运行过程中,接手过的小腿完全性离断伤也不过五例而已。而这五例手术,全部由郑国有同志一手包办。其中四人康复,一人在术后一个月再行截肢术——总体来说,郑国有的手术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郑国有在听完了过程后,沉吟了片刻道,“这个肢体再植,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你们作为家属要有心理准备——他父母到了没有?”
“已经在往这边赶了。”吴忠点了点头,“费用不用担心,我出。”他看上去有些着急,“是不是能现在就做手术?”
“也没有那么快。”郑国有摇了摇头,指着一旁的断肢道,“缝合之前需要对它进行彻底的清创和冲洗,要是什么都不处理就缝回去,那是会死人的。”
断肢重植以前,需要对断肢用大量肝素生理盐水进行灌洗,直到静脉血管和肌肉表面渗出清亮液体为止。同时,为了保证重植成功,骨科医生们还需要对创口表面进行修剪,并且去除一些已经死亡了的组织,这样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手术之后,他的右腿会比左腿稍微短一些。”郑国有在沉默了一会后,向吴忠道,“具体短多少,需要根据手术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以我的经验,都会短个两三厘米左右。”
“啊?!”吴忠这下可是真的没想到,“那他以后不就是长短腿了?”
郑国有点了点头,“这个是术后必然的结果。不过我们能够通过后续手术,让重植回去的肢体延伸一些——但是你得明白,先把腿成功接回去了,我们之后才有再操作的空间。”
肢体不等长,这从物理层面就限制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骨科医生们会推荐在再植术后大约五到八个月之后对患者进行第二次手术。到时候操刀手术的可以是骨科,也可以是整形外科。通过髓内针对需要延长的骨骼上下两头进行固定后,通过截断骨骼并且在康复期内缓慢拉长髓内针,从而实现肢体延长的效果。
手术许可还是要等吴连的父母到了再签字。而为了稳定住吴连的生命体征,抢救室还是对他开始进行了包括止血和输血在内的一系列抢救动作。好在吴连受伤时间颇短,而且因为是肢体完全离断伤,断裂处的肌肉紧张收缩后,出血量反而比之前的郑新少的多。
“郑主任,这才凌晨四点半。”曹严华医生赶回来开始接手指挥抢救,孙立恩则和郑国有在一旁聊起了天,“您今儿晚上没回家啊?”
“回了啊。”郑国有向孙立恩展示了一下自己胳膊上的蚊子包,“晚上蚊子太多,睡也睡不踏实。正好值班的主治给我打电话说有个截肢,我这不就过来了。”
“主治医生已经可以独立做截肢了吧?”孙立恩奇道,“怎么还得请您过来?”
郑国有撇了撇嘴,“还不是升副高惹的祸。”
骨科医生从主治升职到副高,一般不需要经过住院总的磨练,至少四院是不用的。但是和急诊副高的一年住总要求类似,骨科也有自己的要求和限制。在一名主治医生升职成为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完成20台截肢术才行。
麻烦就麻烦在,今年四院骨科有两名主治医生准备升副高,而这两人都还没做足20台手术。
截肢手术台数限制是个死线,郑国有也不好为这两人网开一面——就算他能过,委员会也不会放手术数量不够的医生升职。因此现在骨科基本把所有的截肢术都交给了这两个医生来做。
而今天晚上,好巧不巧的又正好是这两名医生一起值班。遇到了这种截肢术,两个人都想做,但又都不好抢。骨科内部的环境和气氛都挺不错,两名医生也不想为了抢一台手术,搞得以后气氛太僵硬。思来想去,那也就只能问问郑主任的意思了。
“让小田做。”郑国有倒是很果断的作出了决定,“小田的小孩明年上小学,先紧着他那边来。”
·
·
·
在得知自己的丈夫要截肢的瞬间,郑新的妻子是崩溃的。
她自己也不是什么见过大场面的人,和郑新认识还是在山东的金属加工厂里——当时郑新是热加工车间的工人,而她则是食堂的帮厨。后来着郑新一点点把现在的家当置办起来,她在其中其实并没有出什么力,郑新是个有些特别的“大男子主义者”。他坚持认为吃苦受罪应该是男人的特权。哪怕工作再忙,他也拦着不让妻子上场。
凌晨四点,郑新生命垂危躺在抢救室里,浑身上下的血都快流空了。而他的医疗决策代理人,他的妻子却始终无法做出“同意截肢”的决断。她甚至哭哭啼啼的在微信群里发语音,都没办法直接给孙立恩一个明确的答复——你是打算冒着丈夫死去的风险保肢,还是以他的性命为第一优先考虑果断截肢。
看着家属这个哭哭啼啼的样子,孙立恩也很着急。郑新的血型快检结果已经出来了,现在抢救室里正在为他进行着复温和加压输血——抢救室里的两台加温器都不够用的,为了尽快对血袋进行复温,目前手头有空的医生护士们几乎都参与了进来。每个人两个血袋,放在腋下和手掌中拼命做着预复温——这样能够减少一点点加温器的工作时间。而在郑新的床边,三名护士手捧血袋,正在通过静脉通道往郑新的身体里使劲挤压着复温好了的血液。而一旁的地上,凌乱的扔着已经输完了的血袋。
入院二十分钟不到的功夫,四院已经为郑新输入了一千八百毫升血液。但他的心率还是维持在135的水平。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孙立恩急的又问了一遍郑新的妻子,但她还是犹犹豫豫的说要“再问一下家人的意见。”
孙立恩急的跺了跺脚,但总不能对着患者家属发火。想来想去,他还是叹了口气,努力让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劝道,“你是想要一个活着的丈夫,还是想要一个还留着胳膊的尸体?”
第547章 接二连三
患得患失,是因为关心则乱。至少对绝大部分的家属来说,由于关心自己的亲人,他们往往会陷入一种死循环里——想要亲人活下来,而且还想亲人能够“安然无恙”。
只有马上让患者家属意识到这两个选项本身冲突,才能帮助他们从这种死循环里挣脱出来。
只有死人才不用担心是保肢还是保命。急诊里的工作和门诊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先救命,才有讨论治病的空间。
孙立恩的话说的很重,但效果确实很好。郑新的妻子只犹豫了几秒钟就作出了决定,“截吧,保命要紧!”
这才对吧?孙立恩暗自点了点头,把同意书交给了面前这个年轻的女人。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份同意书送回了抢救室里。
“家属同意了。”孙立恩朝着曹严华医生道,“骨科那边到手术室了吧?”
“他们已经到了。”曹严华医生大概看了一眼同意书后点了点头,对一旁的护士们道,“输血速度再快一点——立恩,你去再拿两根止血带过来。”
既然决定截肢,那就可以用更强硬一些的止血手段了。孙立恩从一旁的推车上拿来了好几根止血带,用非常“野蛮”的手法紧紧扎住了郑新的手臂。三根止血带扎住了之后,孙立恩还用止血钳锁住了止血带,然后又转了一圈。
这种程度的止血手段一般是不会用在医院里的——过度止血会导致从被结扎部分的远心端出现缺血性坏死。但现在已经决定为郑新做截肢,这种问题就可以不去考虑了。只不过强硬止血的副作用仍然存在——意识不清的郑新很快出现了烦躁的症状。
大量失血的患者除了意识淡漠以外,也很容易出现烦躁的情况。再加上止血手段确实很令人痛苦,他的烦躁就表现的更明显了。
“你别动,我们正在救你的命!”胡静护士长一巴掌就把郑新按了回去。但对方不停挣扎,实在是有碍抢救。郑新的左臂上扎着两条输液管,就右脚上也扎了两条。要是他的失血量再大一点,那就只能再请麻醉科的医生来为他进行中央静脉置管了。
“这样下去不行。”虽然胡静护士长一巴掌就能把对方按的动弹不得,但总不能在后面的所有抢救过程中,都让胡静来充当束缚带。孙立恩想了想,还是用束缚带把郑新给捆了个结实。“他这个情况不能再拖了,得赶紧送手术室。”
四条静脉通道加压输血才勉强维持住了郑新的生命体征,这是非常严重的出血情况。不论孙立恩能用多少条止血带对郑新的右臂进行止血捆扎,仍然无法彻底阻止血液从那几条破损的动脉里流出。唯一能够彻底制止出血的方法,就只有在进行截肢术后,对出血的动脉和静脉进行结扎术后再烧灼止血而已。
“手术那边应该已经到位了。”曹严华医生倒是显得比较沉稳,“现在还不能送,再输八个单位的全血。等他的情况再稍微稳定一点了再说。”
把患者从抢救室里送到手术台上,是有一段时间的。哪怕以四院这种大急诊模式的医院流程设计和建筑设计,要把一名患者从抢救室转移到手术室里,再把他送上手术台,完成麻醉后开始手术,中间至少需要二十分钟时间。
这二十分钟里,患者是没办法得到和抢救室一样的生命支持的。这个过程中,一旦患者的情况出现了恶化,那就很难处理了。
医院的电梯里和走廊中,哪里会有抢救室里的设备!
以郑新现在的情况,实在是很难保证这二十分钟内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同样的,让人一直在抢救室里躺着输血也不是个事儿。
“你看这样行不行?”孙立恩皱着眉头提出了自己的主意,“咱们请麻醉科的医生先过来,对他进行术前麻醉。然后再把人往手术室送吧?”提前进行术前麻醉,可以节省大概五到八分钟的手术准备时间。
“只能这样了。”孙立恩的提议得到了曹严华医生的认可,“我去联系麻醉科的医生,小孙你看着点患者情况。”
大量输血需要注意的点很多,首先要留神的恐怕就是酸中毒。现代医疗体系中,为了防止血液凝固,一方面储存和使用血液,血站会在采血的时候就使用管壁和袋中涂有枸橼酸钠的器具。这些枸橼酸钠溶于血液中后,能够阻止血液凝固,从而延长储存时间。但随着大量血液被注入到郑新体内,这些用来阻止血液凝固的枸橼酸钠也一起进入了他的身体中。
当输血量大于1000毫升的时候,枸橼酸钠将难以被身体及时氧化,因此会出现出血倾向,低血钙症和酸中毒等严重副作用。
出血倾向可以通过维他命k等药物对抗,而低血钙症则可以通过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改善,至于酸中毒就更简单了——5%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即可。这些问题应对起来都不困难,但在大出血的抢救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医生都能马上根据患者情况判断出这是副作用,还是病情进展的结果。
同样是出血倾向,怎么判断这是因为输血过程中的枸橼酸钠引起的,还是患者已经出现了dic的初步症状?患者出现室颤或者心脏骤停,这是因为血容量不足而导致的心肌缺血,还是因为低血钙而导致的心脏电信号紊乱?患者表现出的酸中毒,究竟是因为输血,还是因为昏迷后呼吸换气量不足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同样的症状,却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所导致。医生必须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中,准确找到导致症状的正确原因,然后再进行正确应对。一步出错,代价可能就是患者的性命。
急诊工作,又脏又累又苦。
“挂一瓶5%碳酸氢钠。”在状态栏的协助下,孙立恩很快发现了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他直接下达了医嘱。而曹严华医生也和麻醉科完成了沟通,“他们马上就派人过来。”
孙立恩点了点头,往后退了两步,佯装观察监护仪的样子继续观察起了郑新的状态栏。
“120预报!”就在孙立恩眯着眼睛看状态栏的档口,值班台那边又报告了新的坏消息,“男性,二十五岁左右,生产安全事故,右腿离断。”
“我先去接。”孙立恩和曹严华交换了一个眼神,“等这个病人被送到手术室之后,曹医生你再来接手。”
第548章 安全事故
整个抢救室里当然不止孙立恩和曹严华两人而已。但曹严华是目前值班的唯一一名住院总医师,其他的住院医师水平单从抢救上来看虽然不会弱于孙立恩,可在遇到肢体离断伤这种严重外伤时,孙立恩的诊断特长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肢体离断伤是一种需要高度严肃对待的伤势。但和其他的脱套伤撕脱伤毁损伤所不同的是,高度严肃肢体离断伤的目的,是为了保肢。
孙立恩其实心里也有点犯嘀咕,今天晚上真的是有点邪门——一个上肢毁损伤之后再来一个腿部离断伤,今天晚上的骨科可有的忙了。
能被院前诊断为离断伤而不是损毁伤,这就意味着这名还没有抵达医院的患者有极大的概率能接受一台断肢再植术。不同于钝性的撕脱会带来严重的神经和肌肉损伤,也不同于毁损伤这种压根就没救的伤势,离断伤一般意味着肢体虽然彻底分离,但由于是锐器切割所造成的损伤,因此断开的伤口截面一般都比较光滑。这往往也意味着神经和血管乃至肌肉都没有过多损伤。医生们能够尝试着通过外科手术,将彻底断离的神经和血管重新接驳起来,并且缝合好肌肉,从而部分恢复肢体的功能。
因为比其他伤势更有希望,所以医院对于确定是离断伤的患者,往往采取最高程度的重视态度。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种离断伤的修复,是有窗口时间的。
断肢自从身体上分离开之后,马上就陷入了无血流的状态。而组成肢体的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等都是需要氧气才能存活的。没有血流,就没有氧气。没有氧气,它们就活不下去——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无氧状态持续太久,死亡的细胞数量太多的话,这条肢体就绝对不能再接回去了——死亡了的细胞会释放出大量的钾和其他对身体有毒的细胞内容物。如果把这样的残肢接驳回了身体,这些钾和有毒的细胞内容物就会随着静脉重新回到患者体内,且不说这样的残肢还能保留多少功能,光凭这些钾就能直接引发心脏骤停把人搞死。
所以,这个时间窗口一般是六个小时。但六月底的宁远,平均气温已经上升到了接近二十九度的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没有妥善保存断离肢体,那窗口期就会缩短到四个小时左右。
孙立恩带着三个护士守在抢救大厅门口,内心正在全力祈祷,但愿院前急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应对和残肢保护措施。但愿时间别超过四个小时。但愿残肢污染不算严重。
今天已经有一个患者肯定需要截肢了,他可不想再看到一个需要截肢的可怜人。
·
·
·
救护车扯着嗓子出现在了四院的抢救通道,然后带着尖锐的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猛的停在了抢救大厅门口。孙立恩迅速带着三名护士迎了上去,然后开始迅速准备转移患者。
“断肢在这里。”一个中年男人拿着一个大号的白色塑料泡沫箱跳下了车,不由分说的就把箱子塞到了孙立恩的手里,“医生,你快看看,这还能不能接的上?”
“受伤多久了?”手里捧着大塑料泡沫箱的孙立恩当然没办法去帮忙推车,不过他倒是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开始询问起状况,并且还掀开了泡沫箱往里面看了一眼,“这里面放冰块了?”
“放了放了,受伤……受伤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中年男人擦着头上的汗点头道,“盒子底下放了冰块,然后用了几层干净棉布把腿包起来,又装进了厚塑胶袋里,然后才放进去的。”他有些焦急的问道,“医生,这腿能接上么?”
孙立恩大概看了一下,断肢确实是用塑胶袋和泡沫箱底层的冰块隔开的。而塑料袋上面被人刻意扎了一下,从塑料袋里传来的手感来判断,也的确是有棉布包裹的。他点了点头,一边跟着抢救床往医院里跑,一边答道“你保存的方法没问题,接回去的希望是有的。具体情况怎么样,得让骨科的医生来看看。”
抢救室里,骨科主任郑国有早就守在了值班台前面。看见了抢救床和孙立恩抱着泡沫箱跑进来之后,老郑先是毫不客气的拦下了床,掀开了薄毯看了一眼伤口,然后点了点头,“创口状况不错,挺干净的。”他看向孙立恩问道,“里面装的是断肢?”
孙立恩点了点头,把泡沫箱放到了一旁的桌子上,“郑主任您现在看看?”
“那肯定是现在看啊。”郑国有点着头,脱掉了戴在手上的乳胶手套后,从旁边的值班台上拿出了一副新手套戴上,“打开我看看。”
孙立恩小心翼翼的打开了黑色的厚塑胶袋,郑国有毫不客气的直接下手,从里面掏出了一条被棉布包裹起来的腿,“包的还可以,膝关节以上三厘米左右,不错,关节没怎么受伤。”他扯开了一点棉布,然后用手背碰了碰那条腿问道,“受伤大概一个小时?”
“差不多。”中年男人点了点头,“医生,这条腿能接上么?”
“当然能了。”郑国有给出了更加直接而且肯定的答案,“现在的问题只不过是这条腿接回去之后,他能恢复多少功能。”他低下头,视线越过镜片看向了那个中年男人,“想完全恢复功能是不可能的,不过拄着拐杖走路应该没问题。能不能恢复的更好一点,那就要看他的毅力和运气了。”说到这儿,郑国有把手上的大腿交到了一旁的骨科医生手里,嘱咐对方对断肢创口部分进行初步清创后,连带着患者一起送去拍个x光看看骨骼损伤情况,然后他对中年人道,“说说看吧,这是怎么伤的?”
中年人叹了口气,指着躺在病床上不断呻吟的年轻人道,“这是我侄子……”
吴连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但因为学校不算太好,而金融学方向最近这些年就业又十分困难,于是想来想去,决定来宁远投奔自己的大伯吴忠。大伯在宁远开了一家玻璃厂,虽然就算来厂里也不能从事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但毕竟是给自己家亲戚工作,家人也放心一点。
吴连这孩子还算认真勤勉,平时在工厂里除了搞搞会计工作以外,其他工作只要自己能做的,他也都会去做。从玻璃切割到装车,甚至有时候他还会充当运货司机——吴连是有b1驾照的。
然而今天,工厂接到了一个紧急订单。远在常宁的一个建筑工地是工厂的大客户,但今天凌晨的时候,吴忠却接到了大客户的电话——他们之前给建筑工地上提供的玻璃幕墙组件中,有一片八米乘六米的大型钢化玻璃被施工机械撞烂了。而按照施工计划,这块玻璃必须在今天下午安装到位。
大客户的要求,一般来说只要能够实现,吴忠都会尽一切能力去做。更何况这次的订单是加急单,价格比往常报价高了70%。在接到电话后,吴忠马上赶回了厂里,并且打电话叫来了货车准备装吊。
然而问题就出在了装吊上。因为这个尺寸的钢化玻璃只剩下了最后一块,装吊过程中必须万无一失才行。住在厂里的吴连自告奋勇,负责装吊的下方牵拉工作。
然而不幸的是,吊装最终还是出了一些问题。明明检查过没有问题的复合牵拉带在装车完毕前突然断裂。特质的一吨半重的钢化玻璃砸在了钢制的运载架上,震脱了另一侧还没来得及固定的一片六毫米厚的钢化玻璃。然后这片大约有半吨重的钢化玻璃直接砸在了吴连的腿上,并且完美的将他的右腿砍成了两段。多亏地面上有个缝隙,正好和货车车体一起卡住了那片钢化玻璃,否则玻璃继续砸下来,那可就不是断肢重植的问题那么简单了——说不定吴连就会被直接砸死。
第549章 细菌性痢疾
小腿离断伤是比较少见的伤势类型。尤其是小腿的完全性离断更是少见,在四院的八年运行过程中,接手过的小腿完全性离断伤也不过五例而已。而这五例手术,全部由郑国有同志一手包办。其中四人康复,一人在术后一个月再行截肢术——总体来说,郑国有的手术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郑国有在听完了过程后,沉吟了片刻道,“这个肢体再植,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你们作为家属要有心理准备——他父母到了没有?”
“已经在往这边赶了。”吴忠点了点头,“费用不用担心,我出。”他看上去有些着急,“是不是能现在就做手术?”
“也没有那么快。”郑国有摇了摇头,指着一旁的断肢道,“缝合之前需要对它进行彻底的清创和冲洗,要是什么都不处理就缝回去,那是会死人的。”
断肢重植以前,需要对断肢用大量肝素生理盐水进行灌洗,直到静脉血管和肌肉表面渗出清亮液体为止。同时,为了保证重植成功,骨科医生们还需要对创口表面进行修剪,并且去除一些已经死亡了的组织,这样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手术之后,他的右腿会比左腿稍微短一些。”郑国有在沉默了一会后,向吴忠道,“具体短多少,需要根据手术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以我的经验,都会短个两三厘米左右。”
“啊?!”吴忠这下可是真的没想到,“那他以后不就是长短腿了?”
郑国有点了点头,“这个是术后必然的结果。不过我们能够通过后续手术,让重植回去的肢体延伸一些——但是你得明白,先把腿成功接回去了,我们之后才有再操作的空间。”
肢体不等长,这从物理层面就限制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骨科医生们会推荐在再植术后大约五到八个月之后对患者进行第二次手术。到时候操刀手术的可以是骨科,也可以是整形外科。通过髓内针对需要延长的骨骼上下两头进行固定后,通过截断骨骼并且在康复期内缓慢拉长髓内针,从而实现肢体延长的效果。
手术许可还是要等吴连的父母到了再签字。而为了稳定住吴连的生命体征,抢救室还是对他开始进行了包括止血和输血在内的一系列抢救动作。好在吴连受伤时间颇短,而且因为是肢体完全离断伤,断裂处的肌肉紧张收缩后,出血量反而比之前的郑新少的多。
“郑主任,这才凌晨四点半。”曹严华医生赶回来开始接手指挥抢救,孙立恩则和郑国有在一旁聊起了天,“您今儿晚上没回家啊?”
“回了啊。”郑国有向孙立恩展示了一下自己胳膊上的蚊子包,“晚上蚊子太多,睡也睡不踏实。正好值班的主治给我打电话说有个截肢,我这不就过来了。”
“主治医生已经可以独立做截肢了吧?”孙立恩奇道,“怎么还得请您过来?”
郑国有撇了撇嘴,“还不是升副高惹的祸。”
骨科医生从主治升职到副高,一般不需要经过住院总的磨练,至少四院是不用的。但是和急诊副高的一年住总要求类似,骨科也有自己的要求和限制。在一名主治医生升职成为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完成20台截肢术才行。
麻烦就麻烦在,今年四院骨科有两名主治医生准备升副高,而这两人都还没做足20台手术。
截肢手术台数限制是个死线,郑国有也不好为这两人网开一面——就算他能过,委员会也不会放手术数量不够的医生升职。因此现在骨科基本把所有的截肢术都交给了这两个医生来做。
而今天晚上,好巧不巧的又正好是这两名医生一起值班。遇到了这种截肢术,两个人都想做,但又都不好抢。骨科内部的环境和气氛都挺不错,两名医生也不想为了抢一台手术,搞得以后气氛太僵硬。思来想去,那也就只能问问郑主任的意思了。
“让小田做。”郑国有倒是很果断的作出了决定,“小田的小孩明年上小学,先紧着他那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