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家钱庄蒲罗中分号。
    王大力跟阿南激动不已的从里面走了出来。
    他们以种植橡胶的名义,从里面借贷了一千贯钱。
    当然,不是无抵押的。
    而是把他们刚刚购买没多久的奴仆的卖身契,全部都抵押给了钱庄,再加上他们找到了一个商队给他们作保,才借贷出来了一千贯钱。
    然后他们立马就拿着这一千贯钱,还有之前剩下的几百贯钱,直接去到蒲罗中衙门,一口气买下了十几万亩的土地。
    他们不懂探矿,但是那些裸露在外的煤层,已经意味着原本规划的橡胶园附近,有一个露天煤矿。
    现在他们也不确定这个煤矿到底有多大,反正先买上一万多亩再说吧。
    “大力,现在我们要怎么办?是招募人手自己去开采吗?还是把这个煤矿给卖出去?”
    阿南到现在都还觉得整个人晕乎乎的。
    自己不是要去那里建设橡胶园的吗?
    怎么一转身就成为煤矿主了?
    “我们现在哪里还有钱财去开采这个煤矿?再说了,以我们的实力,也没有能力去保住这个煤矿。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买家,把这个煤矿给卖了。”
    王大力倒是看得很清楚。
    不管是在哪里,开采矿藏都不是他们这样的普通人能够涉及的。
    要是不愿意放手的话,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因为这个煤矿而丢了性命。
    要知道,煤矿在大唐虽然不是什么稀奇的存在,但是正因为大唐的煤矿比较多,所以封我们的价格不高。
    这么一来,就不大可能把蜂窝煤从大唐运输到南洋来售卖。
    但是南洋这里,特别是蒲罗中这里,对蜂窝煤又是有着确实的需求。
    这么一来,在蒲罗中附近寻找一个煤矿,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偏偏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愣是没有找到这么一个煤矿。
    反倒是王大力和阿南误打误撞的在附近的荒岛上发现了。
    “卖了也行,这么一座露天煤矿,不说卖个几十万贯钱,几万贯钱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到时候我们就真的成为家财万贯的人物了。”
    想到自己马上就会有大量的钱财,阿南的心情更加激动了。
    当初王大力说要去出海闯荡的时候,他是犹豫过的。
    现在看来,这绝对就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啊。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人生就因为某件事情而发生重大的变化。
    只是处在那个节点的时候,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个变化对自己的一生会有多么重大的影响。
    哪怕是到了后世,这个道理也是一样适用的。
    比如你的高考,上了那座大学,读了什么专业,找了什么工作,娶了什么老婆,这都是影响一生的大事。
    甚至等到老了的时候,回首一生,发现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无非就是那么几个而已。
    “走吧,我们先去拜访一下蒲罗中的都督,如果可以把煤矿卖给蒲罗中都督府,我觉得是最合适的。”
    王大力脑中快速的思索了一下后续的行动,发现以他们两个没有任何身份地位的人物,要是跟那些大商家打交道,指不定就被人黑吃喝了。
    几万贯,甚至是几十万贯的利益,这绝对值得那些商家出手了。
    南洋那么大,消失两个人,有什么奇怪的吗?
    “对,大力你说的有道理!那个尉迟都督在蒲罗中的口碑很好,再加上去到各个岛屿上寻找矿藏也是他支持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够把煤矿售卖给都督府,绝对是最佳的选择。哪怕是他们出的价格稍微低一点也没有关系。”
    听了王大力的话,阿南立马就表示了支持的态度。
    他也生怕自己有钱没命花啊。
    ……
    越是商业繁华的地方,消息传播的越快。
    平安贸易在苏门岛发现了巨大的锡矿,如今已经抽调了平安贸易在南洋所有的力量前往苏门岛,准备全力开发这座锡矿。
    这个消息像是巨石一样砸在了湖泊之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原本对南洋是否真的有大型矿藏抱着怀疑态度的一些探险队,立马又充满了鸡血,开始加大了探险找矿的步伐。
    平安贸易已经找到了锡矿,难道金矿银矿还离的远吗?
    不过,一大帮探险队刚刚离开蒲罗中,这里就再一次传来了一个重磅消息。
    “尉迟都督,听说你刚刚花费了五万贯钱,从两名唐人手中购买了一个大型的露天煤矿,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蒲罗中府衙,文达明亲自去找尉迟环证实外面的传闻。
    作为《大唐日报》的写手,文达明自从跟着“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去了一趟南美洲,回来之后依靠初版的游记,他立马成为大唐知名的写手和作家。
    如今的他,已经不需要每天去《大唐日报》报社点卯,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隔三差五的写一些专栏文章,那就够了。
    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他,知道自己想要继续巩固现在的地位,就需要时不时的能够写出一些新的文章,甚至再初版几本书籍。
    所以在长安城待了一年之后,他再次的踏上了出海的路途。
    不过这一次,他不是直接跟着船队去南美洲,而是坐上了扬州到蒲罗中的定期海船,开始了自己的海上之旅。
    每到一处,他都会停下来游览一番,打听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看看有什么是值得自己出手记录的。
    作为南洋地区的中心城池,蒲罗中自然是文达明考察的重点。
    虽然之间也曾经路过这座城池,但是那时候由于时间关系,文达明并没有好好的参观一下大唐在南洋的第一大城。
    这一次就不一样了,他已经在这里待了一个月了。
    “是的,那个岛屿举例蒲罗中就只有一天的海途,我已经安排人去确认过了,那是一个巨大的露天煤矿,只需要在那里修建一个蜂窝煤作坊,很快就可以满足整个蒲罗中的蜂窝煤需求。”
    这个事情在外面已经传开了,并不是什么秘密,尉迟环自然不会对文达明有所隐瞒。
    再说了,文达明是《大唐日报》的人,而《大唐日报》是楚王府的产业。
    这蒲罗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楚王府的势力范围。
    大家是自己人!
    “之前《长安晚报》上面有人鼓吹在南洋是找不到什么矿藏的,这里遍布岛屿,要是砍伐树木倒是想要多少有多少,但是各种矿藏却是一点踪迹都没有。
    可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先后发现了巨大的锡矿和露天煤矿,尉迟都督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报社在大唐发展到今,像是文达明这样的写手,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一套采访的技巧。
    所以他很轻松的就将节奏切换到了采访之中。
    “南洋到处都有未开发的岛屿,那里有无数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掘。香料岛也好,燕窝岛也好,亦或是锡矿和露天煤矿,这都不算什么。
    我坚信在南洋的岛屿之中,还会有更多的矿藏。这里的原始森林,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只要掌握了在南洋生活的技巧,是可以很舒服的在这里待下去的。
    我们唐人比南洋的那些土人要勤快很多,就连那些土人都能在这里生活的好好的,我们没有理由在这里过不下去。
    所以我建议关中的一些百姓,胆子大一点,再大一点,来南洋闯一闯,说不定自己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
    尉迟环作为蒲罗中都督,自然见多了这种采访的场面,说起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文达明在本子上快速的记录着尉迟环的发言。
    “听说这一次发现露天煤矿的两名唐人,原本是渭水码头的两名苦力,是真的吗?”
    “没错!这两位唐人,之前确实在渭水码头做事,后面跟着船队出海,去南美洲走了一趟之后,很是机灵的带回来大量的橡胶,挣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大钱。
    之后他们从蒲罗中衙门购买了一块土地,准备在那里种植橡胶,结果是什么,你已经知道了。那块土地下面,就是一个巨大的露天蜂窝煤矿藏。”
    说到王大力和阿南,尉迟环也对他们的运气表示佩服。
    蒲罗中附近的岛屿,不是没有人去哪里探险。
    但是过去的那么多年,谁都没有发现这座露天煤矿。
    结果人家只是随手买回去种植橡胶,结果却是成为了一个大矿主。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
    “尉迟都督您方便告诉我这两名唐人的具体情况吗?我先明天找个时间也去采访一下他们。
    我相信大唐的百姓对他们的故事应该是充满兴趣的,一旦在《大唐日报》上刊登了他们的事迹,说不定可以引起一轮新的出海热潮。”
    文达明的新闻敏锐性是非常强的。
    很显然,普通唐人出海之后成为家财万贯的富翁,这绝对是大唐百姓喜欢看的故事。
    如果这两唐人在长安城还有比较多的朋友,经过他们的口口相传之后,这个故事的影响力将会更加上一个台阶。
    “没问题,他们如今就在蒲罗中内城里头,我等会告诉你一个地址,明天就说是我介绍你过去的。要不然他们不一定愿意见你。”
    尉迟环很清楚现在王大力和阿南的顾虑。
    人怕出名猪怕壮。
    他们刚刚拿到几万贯钱,自然害怕有人打他们的注意。
    所以这几天都过的非常低调。
    在内城购买了一处院子之后,几乎足不出户,想要等这波热潮尽快过去。
    ……
    造纸术不是什么秘密,许多国家现在都能自己制作纸张。
    但是快速、低成本的制作质量上乘的纸张,这就是一个秘密了。
    现在除了大唐,还没有哪个国家掌握这样的技术。
    换句话说,大唐的纸张,现在是全世界最便宜的。
    在蒲罗中外城的一处院子当中,文达明跟尉迟环看着一张张纸张变成了一份份的报纸,心情也变得激动了起来。
    这段时间,文达明在蒲罗中待得很舒服。
    不过让他遗憾的是,每天看到的《大唐日报》也好,《长安晚报》也好,基本上都是一两个月以前的。
    这种时效性,肯定让作为专业新闻人的文达明感到了不方便。
    所以在采访了王大力和阿南之后,他灵机一动,再次来到了尉迟环面前,跟他提出了开设属于蒲罗中自己的报纸的想法。
    尉迟环跟在李宽身边做事,自然也知道发展报纸是一件有利可图,掌控舆论的好事。
    只不过之前大家都习惯了看长安城过来的报纸,没有想过要正式的开设报社,所以南洋这里,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
    《南洋日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
    而今天头版头条上面,就刊登了王大力和阿南发家致富的故事。
    当然,平安贸易的锡矿,虽然已经喧喧闹闹的折腾了挺长时间了,文达明还是专门为它留了一篇文章。
    “文郎君,这《南洋日报》以后可就交给你了。至于《大唐日报》那里,我已经写信让人带回去,到时候楚王殿下也好,骆宾王也好,应该都会同意你留在蒲罗中的。”
    自己治下有了专门的报社,尉迟环的心情也是不错的。
    看着一堆堆的报纸被装上了马车,准备运往各个地方售卖,尉迟环觉得蒲罗中跟长安城更加相似了。
    “没问题,我会尽快培养属于《南洋日报》的写手,吸引更多的大唐士字来到南洋。今年开始,长安城各个书院都开始扩大了招收学员的规模,在好些州府,也开始筹划修建新的书院,到时候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蒲罗中,让这里彻底的跟大唐融为一体。”
    文达明的心情也很不错。
    宁为鸡头呀!
    在南洋独自负责一份报纸,这种生活,也算是他梦寐以求的。
    从今往后,就不再只是单纯的长安城往蒲罗中运输报纸了。
    说不定,史书上还能因为这个事情留下一笔记录呢。
    想到这里,文达明脸上的笑容更加爽快了。

章节目录

大唐孽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南山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山堂并收藏大唐孽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