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到了北京之后,并不安生。因为多尔衮进军并不顺利,满清权贵召开了八王议政会议。
八王议政借鉴的是元朝的布里尔泰会议,按照满清的规矩,八王议政拥有非常强悍的政治权利,尤其是在入关前期,顺治无法掌握皇权的情况下。
这种层次的会议,东厂是没有办法接近,并获取情报的。
所以徐梁也是很迷惑,不知道满清这一次又在偷偷摸摸的商量什么。
与此同时,在大明方向,在战事上忙碌了那么久的徐梁,终于可以安心处理政事了。大明南北太长了,导致徐梁在金陵的时候,很多官员根本接件不着,这一次战事结束,徐梁在济南召见了很多归附南明的官员,重新考核,并依据能力,对于新政的接受程度,重新考核然后授予官职。
朱慈烺作为皇室,先前还是皇帝,如今重新成为臣子,对于国家政事,也处于非常认真的学习阶段。
徐梁并不排斥小舅子在自己身边学习。
他甚至听徐梁说起过,将来国家会从他到皇族的后人慢慢的向着君主立宪过度,最后如果皇族不争气,哪怕是变成虚郡他也不在乎。
朱慈烺心里很清楚,徐梁口中所谓的局面,其实就是大明朝后期面临的尴尬局面。那就是皇族逐渐掌控不了国家政治。国家正在由内阁大臣掌权。
而这种局面一直到了徐梁这里才得到扭转,他没法想象,徐梁辛苦打造回来的局面,他竟然愿意重新变回去。
至于徐梁所谓的顺应历史潮流,他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臣徐业拜见陛下。如今北方战事结束,臣恳请陛下早日还朝南京。”徐业坐在徐梁面前的沙发上,虽然今上不推崇跪拜礼,但是自己面对着君主的时候,膝盖依然不自觉的弯曲,甚至没有胆子去看皇帝。
眼前这位皇帝,跟自己印象中享受人间极致富贵的皇帝都不一样。
眼前的君主手里捧着一份简单的饭菜,手里的炭笔不停的批阅着奏折,精神很是疲惫和憔悴。
原来陛下说的,他喜欢打仗,不喜欢处理国政是有原因的,处理国政比起打仗还要累。
最近这些日子,恳请陛下回南京处理国政的是热门话题。因为陛下在南京处理国政,虽然屡屡有新政出现,但是国家很多问题,都处理的非常好,官员的日子也非常好过。
但是自从徐梁到了北方前线,后方处理新政就没有那么高效了,甚至有些官员开始暗中抵触新政。
甚至因为徐梁不在,又重新出现了东林党和阉党各种无聊的党派争斗。
“行了,你先下去吧,朕考虑考虑。”
徐业不敢在耽搁,因为他看得出来,陛下的公务非常繁忙,如果自己叨叨不停,这位郡主的脾气跟崇祯皇帝的脾气可不太一样。
因为崇祯只是让你别说话,打你板子,这位君主一旦认为你妨碍他处理国务,他会直接人道毁灭你。
而且不会给你反对的机会。
徐梁出了一趟远门,看了看前线的火器厂,就感觉自己有点儿跟不上这些官僚的思维。怎么好好的,又搞这乱七八糟的这一套。
“不是,怎么哈好的,又让我回去?”徐梁躺在办公室的床上,额头上敷着毛巾,很是疲惫。
因为这段时间战斗太过于频繁,而处理的国务又太多,徐梁直接累倒了,又不敢让官员知道,所以一直硬撑着。
“因为很多人担心陛下把行在变成国都。住惯了金陵,没有臣子愿意来北边儿的。而且南边儿的臣子,总是感觉,如果陛下再北边儿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成为政治的边缘人物。”崔颢侍奉在一边儿,小声说着。
徐梁现在的精神状态,根本没有办法处理这种复杂的政治事件,当然,如果他处于正常的状态,根本不会在这种无聊的问题上浪费一丁点儿经历。
他点了点头,感觉脑袋里仿佛灌了铅水,勉强道:“所以南边儿的臣子也不肯过来做官?”
崔颢点点头。
他是北方的官,在徐梁的政治体系中,算是非常不错的官员。而且因为投靠徐梁比较早,在内部体系中是属于被重用的人。
但是在金陵体系,却并不是非常受欢迎。
“朕还是太心软了。”徐梁闭上眼睛说道:“不愿意来的,革职充当杂役。另外,你也多读读书,当初张居正的考成法可以拿出来用一用。你们这些北官,要学会斗争,要多读书,你看看人家南官,咬文嚼字,比你们强多少,斗争经验也丰富。”
崔颢吸了口气,道“陛下一言惊醒梦中人。此时不用考成法,何时用?”
“行了,走吧,朕病着呢。”
崔颢本来还想跟陛下聊聊,却被柳如是狠狠的瞪了几眼。很是无奈,只能告辞。
徐梁忽然咳嗦了两声,说道:“别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是否迁都,他们说了不错,朕说了算,多花点儿时间办点儿实事。分割土地,办理户口,普及教育这都是要点工作,程老爷子年纪大了,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了。你们不成长起来,是要累死朕么?”
“臣明白。”崔颢鼻子一算,脑海里想起自己最初是不愿意臣服徐梁的。但是这些年跟着徐梁南征北战,建立功业,自己在心里早就佩服皇帝,也越发的想要帮助徐梁维持这份事业。
跟着柳如是进来的医官小心翼翼的将徐梁搀扶起来,柳如是端着汤药帮徐梁喂下。
明朝的皇帝很多都是在病中不明不白死的,所以徐梁的大夫都是吴又可的孙子。只有这种跟徐梁一起并肩打天下的老人,才不会背叛。
徐梁对于医学了解不多,就感觉吴又可治病速度很慢,不如西医快。
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病人穷,吃不起名贵的草药。只要钱够了,好的药材吃着,立竿见影也是有的。
“陛下今日如何了?”吴又可的小孙子问道。
徐梁硬着头皮喝了药,苦笑道“好点儿了,好点儿了,前些日子,朕感觉朕他娘的,都要驾崩了。”
小家伙苦笑道:“确实是,如果您再那么操劳,真的离驾崩不远了。”
“我听说太祖在位时,也很忙碌,为何?”
“您怎么直说太祖,不说说孝宗?我感觉您今年年纪也快了。”
“滚!”徐梁无奈着骂了一句。
小家伙临走前,还不忘记叮嘱柳如是。
“柳姐姐,再有小事儿来麻烦陛下的,直接打出去,他这身子骨可不如从前了。当初的陛下多壮啊,你在看看现在,浑身都是旧伤。还有最近你们不能同房了。”小家伙叮嘱着。
本来还喜欢的不行的柳如是,连忙敲打他的脑门,将他轰了出去。
柳如是可没有机会跟徐梁同房,这些日子为了照顾徐梁,衣不解带,累了就在椅子上躺一会儿,她是真的担心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忽然驾崩了。
一旦徐梁出了事儿,大明辛辛苦苦重新建立起来的局面就全都没有了。
八王议政借鉴的是元朝的布里尔泰会议,按照满清的规矩,八王议政拥有非常强悍的政治权利,尤其是在入关前期,顺治无法掌握皇权的情况下。
这种层次的会议,东厂是没有办法接近,并获取情报的。
所以徐梁也是很迷惑,不知道满清这一次又在偷偷摸摸的商量什么。
与此同时,在大明方向,在战事上忙碌了那么久的徐梁,终于可以安心处理政事了。大明南北太长了,导致徐梁在金陵的时候,很多官员根本接件不着,这一次战事结束,徐梁在济南召见了很多归附南明的官员,重新考核,并依据能力,对于新政的接受程度,重新考核然后授予官职。
朱慈烺作为皇室,先前还是皇帝,如今重新成为臣子,对于国家政事,也处于非常认真的学习阶段。
徐梁并不排斥小舅子在自己身边学习。
他甚至听徐梁说起过,将来国家会从他到皇族的后人慢慢的向着君主立宪过度,最后如果皇族不争气,哪怕是变成虚郡他也不在乎。
朱慈烺心里很清楚,徐梁口中所谓的局面,其实就是大明朝后期面临的尴尬局面。那就是皇族逐渐掌控不了国家政治。国家正在由内阁大臣掌权。
而这种局面一直到了徐梁这里才得到扭转,他没法想象,徐梁辛苦打造回来的局面,他竟然愿意重新变回去。
至于徐梁所谓的顺应历史潮流,他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臣徐业拜见陛下。如今北方战事结束,臣恳请陛下早日还朝南京。”徐业坐在徐梁面前的沙发上,虽然今上不推崇跪拜礼,但是自己面对着君主的时候,膝盖依然不自觉的弯曲,甚至没有胆子去看皇帝。
眼前这位皇帝,跟自己印象中享受人间极致富贵的皇帝都不一样。
眼前的君主手里捧着一份简单的饭菜,手里的炭笔不停的批阅着奏折,精神很是疲惫和憔悴。
原来陛下说的,他喜欢打仗,不喜欢处理国政是有原因的,处理国政比起打仗还要累。
最近这些日子,恳请陛下回南京处理国政的是热门话题。因为陛下在南京处理国政,虽然屡屡有新政出现,但是国家很多问题,都处理的非常好,官员的日子也非常好过。
但是自从徐梁到了北方前线,后方处理新政就没有那么高效了,甚至有些官员开始暗中抵触新政。
甚至因为徐梁不在,又重新出现了东林党和阉党各种无聊的党派争斗。
“行了,你先下去吧,朕考虑考虑。”
徐业不敢在耽搁,因为他看得出来,陛下的公务非常繁忙,如果自己叨叨不停,这位郡主的脾气跟崇祯皇帝的脾气可不太一样。
因为崇祯只是让你别说话,打你板子,这位君主一旦认为你妨碍他处理国务,他会直接人道毁灭你。
而且不会给你反对的机会。
徐梁出了一趟远门,看了看前线的火器厂,就感觉自己有点儿跟不上这些官僚的思维。怎么好好的,又搞这乱七八糟的这一套。
“不是,怎么哈好的,又让我回去?”徐梁躺在办公室的床上,额头上敷着毛巾,很是疲惫。
因为这段时间战斗太过于频繁,而处理的国务又太多,徐梁直接累倒了,又不敢让官员知道,所以一直硬撑着。
“因为很多人担心陛下把行在变成国都。住惯了金陵,没有臣子愿意来北边儿的。而且南边儿的臣子,总是感觉,如果陛下再北边儿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成为政治的边缘人物。”崔颢侍奉在一边儿,小声说着。
徐梁现在的精神状态,根本没有办法处理这种复杂的政治事件,当然,如果他处于正常的状态,根本不会在这种无聊的问题上浪费一丁点儿经历。
他点了点头,感觉脑袋里仿佛灌了铅水,勉强道:“所以南边儿的臣子也不肯过来做官?”
崔颢点点头。
他是北方的官,在徐梁的政治体系中,算是非常不错的官员。而且因为投靠徐梁比较早,在内部体系中是属于被重用的人。
但是在金陵体系,却并不是非常受欢迎。
“朕还是太心软了。”徐梁闭上眼睛说道:“不愿意来的,革职充当杂役。另外,你也多读读书,当初张居正的考成法可以拿出来用一用。你们这些北官,要学会斗争,要多读书,你看看人家南官,咬文嚼字,比你们强多少,斗争经验也丰富。”
崔颢吸了口气,道“陛下一言惊醒梦中人。此时不用考成法,何时用?”
“行了,走吧,朕病着呢。”
崔颢本来还想跟陛下聊聊,却被柳如是狠狠的瞪了几眼。很是无奈,只能告辞。
徐梁忽然咳嗦了两声,说道:“别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是否迁都,他们说了不错,朕说了算,多花点儿时间办点儿实事。分割土地,办理户口,普及教育这都是要点工作,程老爷子年纪大了,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了。你们不成长起来,是要累死朕么?”
“臣明白。”崔颢鼻子一算,脑海里想起自己最初是不愿意臣服徐梁的。但是这些年跟着徐梁南征北战,建立功业,自己在心里早就佩服皇帝,也越发的想要帮助徐梁维持这份事业。
跟着柳如是进来的医官小心翼翼的将徐梁搀扶起来,柳如是端着汤药帮徐梁喂下。
明朝的皇帝很多都是在病中不明不白死的,所以徐梁的大夫都是吴又可的孙子。只有这种跟徐梁一起并肩打天下的老人,才不会背叛。
徐梁对于医学了解不多,就感觉吴又可治病速度很慢,不如西医快。
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病人穷,吃不起名贵的草药。只要钱够了,好的药材吃着,立竿见影也是有的。
“陛下今日如何了?”吴又可的小孙子问道。
徐梁硬着头皮喝了药,苦笑道“好点儿了,好点儿了,前些日子,朕感觉朕他娘的,都要驾崩了。”
小家伙苦笑道:“确实是,如果您再那么操劳,真的离驾崩不远了。”
“我听说太祖在位时,也很忙碌,为何?”
“您怎么直说太祖,不说说孝宗?我感觉您今年年纪也快了。”
“滚!”徐梁无奈着骂了一句。
小家伙临走前,还不忘记叮嘱柳如是。
“柳姐姐,再有小事儿来麻烦陛下的,直接打出去,他这身子骨可不如从前了。当初的陛下多壮啊,你在看看现在,浑身都是旧伤。还有最近你们不能同房了。”小家伙叮嘱着。
本来还喜欢的不行的柳如是,连忙敲打他的脑门,将他轰了出去。
柳如是可没有机会跟徐梁同房,这些日子为了照顾徐梁,衣不解带,累了就在椅子上躺一会儿,她是真的担心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忽然驾崩了。
一旦徐梁出了事儿,大明辛辛苦苦重新建立起来的局面就全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