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直接被大家尊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的作品都能代表一个时代,可想而知,他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宋应星年少时,便博闻强识,有过目不忘之才,深受长辈喜爱,后来追随张载的关学,在万千儒生之中,树立了唯物主义观念。
后来官路虽然坎坷,却与毕懋康等人一样幸运的遇到了值得他们托付一生的君主,徐梁。
相比之前的黑暗,混乱的崇祯朝,建兴朝其实政治斗争也非常复杂。
但是像是宋应星和毕懋康以及从泰西之国远渡重洋而来的科学工作者,却被内阁以及皇帝严密的保护着。
任何政治斗争都不允许伤害到他们。
大致是因为,在北伐的过程中,这些科级官员研制和改良出来的武器和工具,不论是在战争,还是民生中,都非常有用处。
建兴朝初年,动乱的环境,对儒学的冲击非常大。
而北方战乱,旧友势力的破碎,也给建立新的工业基础,科技的快速进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宋应星的日子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甚至在报刊上,宋应星的名字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次。
这一次,宋应星走海路南下,在穿上发现就有的牵星术非常难用,因为大海的波涛不绝,过于颠簸,导致误差非常大。
于是,这位被徐梁称赞为大明脑洞第一人的宋应星,便发动奇思妙想,用单筒望远镜,量角器等物品,配上支架,做了个六分仪。
真的,大佬之所以被人尊敬,就是因为他自己觉得微不足道的东西,都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如徐梁本身一直特别钦佩的特斯拉。
不过,徐梁觉得特斯拉估计也比不过宋应星,因为这位面对皇帝,也显得有些木讷的大佬,这一次搞出来的新项目,已经不是简单的基洛夫飞艇,也不是战列舰了,而是更高端的东西,内燃机。
“陛下,臣已经证明火药爆炸的力量比蒸汽产生的力量更加猛烈,故而火药动能应该比蒸汽动能更强。”宋应星从他的飞艇计划中就想到了用火药推进,这固然符合明朝人对极限力量的认知,但东西方从未有真正以火药为动力的能机出现。
徐梁已经看过了许多民间的武器设计,十之九八都是概念型武器。比如用火药引燃一级火箭,然后脱离时再引燃二级火箭,最终将矛头送出十几二十里远……设想很好,但在没有电控技术之前也只能是设想。
“后来臣一直无法解决火药的持续稳定爆炸供能的问题,思来想去,因为那是固体颗粒。若是换成液体会如何?”宋应星说得渐渐激动起来:“于是臣想到了猛火油。猛火油在密闭空间中受热也会引发与火药一样的爆炸效果,而作为液体,只要用个小小压喷嘴就能喷成气态,点燃之后自然就能持续供能。”
“这个想法很好……”徐梁一边担心伤了宋应星的想象力,一边又心疼这样的牛人将精力浪费在不能实现的方向。
“你打算怎么点火呢?如果以空管传火,势必会引起压力方向变化。”徐梁很认
真地说道。
“所以这就是臣的问题所在。只要陛下给人给银子,势必能将之解出。”宋应星理所当然道。
徐梁知道这个时代不可能生产出火花塞这种看似简单而工艺要求极高的产品,只好摇头道:“这样,我知道宋大人有许多想法,但庄子说得好,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矣。
“诸如之前的飞艇,这个内燃机,以及以后所有丈夫想出来而一时难以达成的新物,不妨写成一本《未来科技》。也可以广募天下奇思之人,提供想法。刊行天下之后,看谁能解出难题。
“而且还可以设下赏格,比如,若是有人能做出丈夫设想的内燃机来。皇家便出巨额赏格。如何?岂不比丈夫独自一人苦思冥想要强许多?”徐梁循循善诱道。
宋应星很想亲自将这些奇思妙想甚至是梦中所得做出来,但他听了皇帝的意思,多半是不怎么支持。
失望之余,却又觉得刊行《未来科技》有些意思。现在经世大学的学报就像是解题集,枯燥乏味没有半点意思,若是将这些被人视作“未来科技”做出来,岂不有趣至极?
“臣遵旨。”
“这不是甚至,只是建议。”徐梁笑道:“若是先生真要做这刊物。我先捐三万两银子,同时订购五百本。”
“陛下。臣刚领了三千两……”
“那是给你自己用的。”徐梁道:“有人说天下之人熙熙攘攘,往来无非名利二字。我欲兴圣人格物之教,自然要让世人看到从事格物之学能名利双收,甚于做官。如此天下有英姿者才会从学而不亟亟于谷啊。宋大人,我固知道汝等不好名望、钱财,但这上头却是要帮我做个表率。”
宋应星微微垂了垂头。略有犹疑:“陛下,这等人发心不纯,恐怕不能尽心于学术。”
“才是求来的,德是自己培出来的,若是只考究发心。却无成材之本,于国何益?”
徐梁知道许多传说中的科学家品行都不怎么样,包括艾萨克牛顿爵士,被视作经典物理学宗师人物,一样在主持铸币局时贪污成性,打击政敌不遗余力。至于发明大王爱迪生,更是迫害同行,垄断市场,无所不用其极。
宋应星的精神洁癖并不严重,听皇帝说德是可以教化的,自然也不在这方面争执。
“至于全钢大船,现在有个瓶颈,主要是得等铁厂那边取得进展。”徐梁道:“而钢铁配方却又涉及到了物性变化之学,也就是我所谓的‘化学’。如今的化学基础不能提升,钢铁厂的进度就不会提高,单纯靠穷举法来实验很是辛苦。”
“陛下的意思是让臣去钻研这化学?”宋应星并非没看过《化学》,不过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不是很高,尤其是其中不少内容涉及丹法,总有些玄学的味道。
徐梁点了点头。作为曾经的文科生,徐梁高二之后就没学过化学。而且以他自幼养成的“高针对性”习惯,化学水平只在会考通过的程度,一经考过,就基本从
脑中删除了。如今能够编写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譬如他知道化学周期表,但到底有多少个元素,他却不记得。又譬如他知道“化学价”和方程式的配平,但这个“价”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也回忆不出相应的概念。
这等情况下,徐梁就算有心成为大明的化学之父,也是不可能的了。索性将这个难题交给宋应星,让这个思想极端开放的大明天才来想想办法。
反倒是物理学方面,徐梁并不担心。现在经典物理学已经推上了轨道。对信奉“阴阳相推”和有着“圆崇拜”的华夏士人而言,经典物理学是真正契合自身哲学的技术,融洽度和推衍度十分高。
“你那个洋学生如何了?”徐梁突然想起自己的大功臣,发明了铁模铸炮的徐榭。
“哪个学生?”宋应星一脸茫然。
徐梁无语,难道之前徐榭就一直在放羊状态么?
“那个改进铁模铸炮的。”徐梁有些不悦道。
论说起来,真正对大明起到了巨大帮助的,竟然是漂洋过海,成了大明女婿的洋人。
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大明的火炮的碾压,徐梁训练出的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翻天覆地。更何况火炮的心理加成也是寻常武器不能比拟的。
“唔,陛下还记得这些泰西学者。这些人倒是个聪明人,臣已经没什么可教他的了,如今让他在大学里带带师弟。”宋应星道。
徐梁不免气恼。这些泰西学者显然是经验远超理论的人才,让他跟着宋应星学理论,正是要补足他的短板
“你在回去之前,还是先跟我去趟杭州。”徐梁此刻也不怜惜人力了,对宋应星道:“我正好要南巡浙江,解决一件大事,你跟在我身边暂充顾问,许多事还要请教你。”
“臣遵旨。”宋应星一边应承,一边暗道:浙江有什么大事?我如今于实务多不过问,如何顾问?还是这顾问原本就是个虚职,乃不顾不问的意思?这也太浪费时间了。
……
大明建兴二年三月。
随着诏书刊行天下,大明正式由两京体制改为了一京制,也就是北京。
内阁确定了新的两省疆界,将原本的南直隶改为安徽和江苏两个新省。其中安徽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设在安庆,都指挥使司设在芜湖。操江总督一职罢而不设。
江苏三司都设在南京。以南京宫城为行宫,皇城为行在。所有官员都从吏部调派。袁继咸领了安徽巡抚。
江苏没有设巡抚,只是给了吕大器为江苏布政使,马士英为提刑按察使。
宋应星年少时,便博闻强识,有过目不忘之才,深受长辈喜爱,后来追随张载的关学,在万千儒生之中,树立了唯物主义观念。
后来官路虽然坎坷,却与毕懋康等人一样幸运的遇到了值得他们托付一生的君主,徐梁。
相比之前的黑暗,混乱的崇祯朝,建兴朝其实政治斗争也非常复杂。
但是像是宋应星和毕懋康以及从泰西之国远渡重洋而来的科学工作者,却被内阁以及皇帝严密的保护着。
任何政治斗争都不允许伤害到他们。
大致是因为,在北伐的过程中,这些科级官员研制和改良出来的武器和工具,不论是在战争,还是民生中,都非常有用处。
建兴朝初年,动乱的环境,对儒学的冲击非常大。
而北方战乱,旧友势力的破碎,也给建立新的工业基础,科技的快速进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宋应星的日子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甚至在报刊上,宋应星的名字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次。
这一次,宋应星走海路南下,在穿上发现就有的牵星术非常难用,因为大海的波涛不绝,过于颠簸,导致误差非常大。
于是,这位被徐梁称赞为大明脑洞第一人的宋应星,便发动奇思妙想,用单筒望远镜,量角器等物品,配上支架,做了个六分仪。
真的,大佬之所以被人尊敬,就是因为他自己觉得微不足道的东西,都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如徐梁本身一直特别钦佩的特斯拉。
不过,徐梁觉得特斯拉估计也比不过宋应星,因为这位面对皇帝,也显得有些木讷的大佬,这一次搞出来的新项目,已经不是简单的基洛夫飞艇,也不是战列舰了,而是更高端的东西,内燃机。
“陛下,臣已经证明火药爆炸的力量比蒸汽产生的力量更加猛烈,故而火药动能应该比蒸汽动能更强。”宋应星从他的飞艇计划中就想到了用火药推进,这固然符合明朝人对极限力量的认知,但东西方从未有真正以火药为动力的能机出现。
徐梁已经看过了许多民间的武器设计,十之九八都是概念型武器。比如用火药引燃一级火箭,然后脱离时再引燃二级火箭,最终将矛头送出十几二十里远……设想很好,但在没有电控技术之前也只能是设想。
“后来臣一直无法解决火药的持续稳定爆炸供能的问题,思来想去,因为那是固体颗粒。若是换成液体会如何?”宋应星说得渐渐激动起来:“于是臣想到了猛火油。猛火油在密闭空间中受热也会引发与火药一样的爆炸效果,而作为液体,只要用个小小压喷嘴就能喷成气态,点燃之后自然就能持续供能。”
“这个想法很好……”徐梁一边担心伤了宋应星的想象力,一边又心疼这样的牛人将精力浪费在不能实现的方向。
“你打算怎么点火呢?如果以空管传火,势必会引起压力方向变化。”徐梁很认
真地说道。
“所以这就是臣的问题所在。只要陛下给人给银子,势必能将之解出。”宋应星理所当然道。
徐梁知道这个时代不可能生产出火花塞这种看似简单而工艺要求极高的产品,只好摇头道:“这样,我知道宋大人有许多想法,但庄子说得好,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矣。
“诸如之前的飞艇,这个内燃机,以及以后所有丈夫想出来而一时难以达成的新物,不妨写成一本《未来科技》。也可以广募天下奇思之人,提供想法。刊行天下之后,看谁能解出难题。
“而且还可以设下赏格,比如,若是有人能做出丈夫设想的内燃机来。皇家便出巨额赏格。如何?岂不比丈夫独自一人苦思冥想要强许多?”徐梁循循善诱道。
宋应星很想亲自将这些奇思妙想甚至是梦中所得做出来,但他听了皇帝的意思,多半是不怎么支持。
失望之余,却又觉得刊行《未来科技》有些意思。现在经世大学的学报就像是解题集,枯燥乏味没有半点意思,若是将这些被人视作“未来科技”做出来,岂不有趣至极?
“臣遵旨。”
“这不是甚至,只是建议。”徐梁笑道:“若是先生真要做这刊物。我先捐三万两银子,同时订购五百本。”
“陛下。臣刚领了三千两……”
“那是给你自己用的。”徐梁道:“有人说天下之人熙熙攘攘,往来无非名利二字。我欲兴圣人格物之教,自然要让世人看到从事格物之学能名利双收,甚于做官。如此天下有英姿者才会从学而不亟亟于谷啊。宋大人,我固知道汝等不好名望、钱财,但这上头却是要帮我做个表率。”
宋应星微微垂了垂头。略有犹疑:“陛下,这等人发心不纯,恐怕不能尽心于学术。”
“才是求来的,德是自己培出来的,若是只考究发心。却无成材之本,于国何益?”
徐梁知道许多传说中的科学家品行都不怎么样,包括艾萨克牛顿爵士,被视作经典物理学宗师人物,一样在主持铸币局时贪污成性,打击政敌不遗余力。至于发明大王爱迪生,更是迫害同行,垄断市场,无所不用其极。
宋应星的精神洁癖并不严重,听皇帝说德是可以教化的,自然也不在这方面争执。
“至于全钢大船,现在有个瓶颈,主要是得等铁厂那边取得进展。”徐梁道:“而钢铁配方却又涉及到了物性变化之学,也就是我所谓的‘化学’。如今的化学基础不能提升,钢铁厂的进度就不会提高,单纯靠穷举法来实验很是辛苦。”
“陛下的意思是让臣去钻研这化学?”宋应星并非没看过《化学》,不过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不是很高,尤其是其中不少内容涉及丹法,总有些玄学的味道。
徐梁点了点头。作为曾经的文科生,徐梁高二之后就没学过化学。而且以他自幼养成的“高针对性”习惯,化学水平只在会考通过的程度,一经考过,就基本从
脑中删除了。如今能够编写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譬如他知道化学周期表,但到底有多少个元素,他却不记得。又譬如他知道“化学价”和方程式的配平,但这个“价”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也回忆不出相应的概念。
这等情况下,徐梁就算有心成为大明的化学之父,也是不可能的了。索性将这个难题交给宋应星,让这个思想极端开放的大明天才来想想办法。
反倒是物理学方面,徐梁并不担心。现在经典物理学已经推上了轨道。对信奉“阴阳相推”和有着“圆崇拜”的华夏士人而言,经典物理学是真正契合自身哲学的技术,融洽度和推衍度十分高。
“你那个洋学生如何了?”徐梁突然想起自己的大功臣,发明了铁模铸炮的徐榭。
“哪个学生?”宋应星一脸茫然。
徐梁无语,难道之前徐榭就一直在放羊状态么?
“那个改进铁模铸炮的。”徐梁有些不悦道。
论说起来,真正对大明起到了巨大帮助的,竟然是漂洋过海,成了大明女婿的洋人。
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大明的火炮的碾压,徐梁训练出的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翻天覆地。更何况火炮的心理加成也是寻常武器不能比拟的。
“唔,陛下还记得这些泰西学者。这些人倒是个聪明人,臣已经没什么可教他的了,如今让他在大学里带带师弟。”宋应星道。
徐梁不免气恼。这些泰西学者显然是经验远超理论的人才,让他跟着宋应星学理论,正是要补足他的短板
“你在回去之前,还是先跟我去趟杭州。”徐梁此刻也不怜惜人力了,对宋应星道:“我正好要南巡浙江,解决一件大事,你跟在我身边暂充顾问,许多事还要请教你。”
“臣遵旨。”宋应星一边应承,一边暗道:浙江有什么大事?我如今于实务多不过问,如何顾问?还是这顾问原本就是个虚职,乃不顾不问的意思?这也太浪费时间了。
……
大明建兴二年三月。
随着诏书刊行天下,大明正式由两京体制改为了一京制,也就是北京。
内阁确定了新的两省疆界,将原本的南直隶改为安徽和江苏两个新省。其中安徽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设在安庆,都指挥使司设在芜湖。操江总督一职罢而不设。
江苏三司都设在南京。以南京宫城为行宫,皇城为行在。所有官员都从吏部调派。袁继咸领了安徽巡抚。
江苏没有设巡抚,只是给了吕大器为江苏布政使,马士英为提刑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