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一在第一时间,回到了之前那棵被熊光临过的大树旁。
之前在他的吩咐下,角田所长已经带着手下一众警员,围绕着这棵大树,做起了全面的地毯式搜查。
“怎么样,有发现么?”
林新一开门见山地问道。
这棵树既然至少被一人一熊光临过,那这附近就很有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熊活动留下的痕迹。
在现在这种调查深陷泥沼、裹足不前的情况下,哪怕能多找到一处痕迹,都会对案件的侦破起到巨大的帮助。
所以林新一才着重安排人手在这棵树附近展开勘察。
而此刻面对他的询问,负责勘察的角田所长愈发显得不悦。
那种工作不好好干,还在领导面前憋着股气却又不敢发作的模样,像极了林新一以前在鉴识课遇到的那些老油条。
“除了几根熊毛,什么都没找到。”
“林管理官,你到底想找什么啊?”
角田所长不无抱怨地嘟囔着。
“弹壳。”林新一给出了一个惊人的回答:“你们有没有在这棵树附近,找到弹壳、弹头、弹孔一类的东西?”
“这...”
不仅是角田所长,在场一众警员都为之感到震惊:
曰本的枪支管理同样极为严格,一个案子如果涉及到枪械,那性质可就完全不同了。
当然,在这个世界...犯罪分子炸药一搞就是几吨,时不时就要炸栋大楼助兴。
小小的涉枪案而已,似乎也不值得太过大惊小怪。
“但是...林管理官,你为什么要我们找弹壳?”
“难道有人在这里开过枪?”
“嗯。”林新一点了点头:“我怀疑有人在这开过枪。”
“因为从爪痕分布的高度和形态上看,那头棕熊只是向上爬了一点,就主动放弃了。”
“捕食者可不会无缘无故放弃快要吃到嘴里的猎物。”
“而现场没有任何搏斗的痕迹,那个被熊撵着逃到树上的家伙,恐怕也没有单单凭借拳脚棍棒,把一头成年棕熊给打跑的本领。”
“所以....”角田所长几乎把质疑都写到了脸上:“您就觉得,那个人手里有枪,他是开枪把熊打跑的?”
“这也太牵强了吧?”
这样的推理的确很牵强。
林新一会做出这样的推理,更多地是因为,他刚刚在土坡足迹上的发现:
死者在至少远隔3、40米的位置,被追击者吓得加快了逃跑的步伐。
是什么东西能远远地吓到她?
应该是枪。
既然那个追击者有枪,那这个被熊堵在树上、却又莫名被熊“放过”的神秘人,会不会也有枪?
他们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
林新一心中产生了一连串的猜想。
“角田所长,如你所言,我的猜想还太过牵强。”
“所以,我必须想办法验证这个猜想。”
林新一坦然地承认了自己推理上存在的问题。
但他同时又问道:
“在这棵树附近,真的什么都没发现么?”
“什么都没有!”
角田所长无奈答道:
“别说弹壳、弹头、弹孔了,就连一点血迹都没有。”
“你说那个人可能用枪攻击过熊,那头熊挨了枪子,总该掉点血到地面上吧?”
林新一一阵沉默。
他倒也没有怀疑角田所长回答的真实性,也没质疑他们的勘察是不是有什么遗漏。
因为他之前在安排勘察任务的时候,还特地让服部平次留在在现场当着“监工”。
有这位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的宝贝儿子在,这些基层警员们积极表现都来不及,怎么敢偷奸耍滑。
“没有血,没有弹壳,没有弹孔...”
“难道我的推测错了?”
这个念头一闪而没。
“不...还有一项最基本的勘察工作没做。”
“硝烟反应——”
“如果那个神秘人真的在树上开枪了,那树皮上就一定会有射击后产生的射击残留物。”
“没找到弹壳、弹孔也没关系,只要能从树上测出有射击残留物,就能证明我的猜想!”
.................................
许久之后,大阪府警本部的支援终于赶到现场。
他们带来了林新一所需要的勘察工具。
检查硝烟反应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即使是普遍拉胯的各地鉴识课,也会配备有测试硝烟反应试纸。
这种试纸会用比硝更活泼的金属化合物取代硝,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而林新一早已从那棵树的树干、树冠、枝杈等各个部位,分别提取下相应的树皮样本,加以编号、记录、保存。
在这些待检测的树皮上喷淋诸如乙醇、丙酮的有机溶剂,将之浸湿,再用试纸接触测试...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树皮上测出有射击残留物了——”
“的确有人在这树上开过枪!”
林新一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只不过...
“还是很奇怪啊...”
在得到检测成功的结果后,协助林新一做硝烟反应测试的毛利小姐,反而有些为之纠结:
“那个神秘人明明开过枪,我们却没能在现场附近找到弹壳、弹孔和弹头。”
“这些痕迹都哪去了?”
“如果是朝地上开枪,地上应该也弹孔、弹头。”
“如果是打在熊身上,现场应该会留下熊的血迹。”
“难道...他是朝天开枪,把熊给吓走的?”
“可是那样,我们至少也该在树下找到抛出的弹壳,还有从天上掉下来的弹头吧?”
“难不成,这些都被那个神秘人,给事后清理干净了吗?”
毛利兰一阵纠结思考,不仅没得出什么结论,反倒是把自己绕得愈发犹豫不定。
而跟她不同,林新一的目光显得格外清明:
“毛利小姐...”
“我倒是已经知道,现场为什么会没有弹壳、弹孔和弹头。”
“首先,我可以确定,那神秘人并不是在朝天鸣枪示警。”
“他是站在树上,朝着下方开枪的。”
他微微一顿,有条不紊地给出了证明:
“没注意到么...”
“我这次提取了那棵树上各个部位的树皮样本,依次做了硝烟反应测试。”
“其中有一块取自树冠部位的树皮,竟然也测出了射击残留物。”
“这说明什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先前纠结不定的毛利兰很快便眼前一亮地反应过来:
“开枪的时候,火药烟雾应该是向枪械后方喷射的。”
“如果连树顶的位置都能检测到射击残留物,那就只能说明,那神秘人是在朝着下方开枪,而不是朝着上方开枪。”
“没错。”
林新一点了点头,循序渐进地说道:
“而且,我还可以确定,凶手用的是一种左轮手枪。”
“这...”毛利兰有些意外:“我们连弹壳、弹头都没找到,林先生,你又是怎么确认枪种的?”
“同样的道理。”
“通过检测各部位树皮样本的射击残留物,还可以确认射击残留物的分布范围。”
“而左轮枪和其他枪不一样,其喷射出的射击残留物,分布范围更广。”
一边的自动枪械,因为较为封闭的枪械构造,其硝烟喷射形状,会呈现一个向后、向下的半圆。
可左轮手枪因为开放式的弹仓射击,其射击残留物会毫无阻碍地向后喷射。
所以左轮手枪的硝烟喷射形状呈现一个向后的“伞状”,射击残留物分布覆盖的区域会更广。
“所以,我能确定那神秘人用的是左轮枪。”
“而正因为是左轮枪,所以我们没有在现场找到弹壳——”
“左轮枪不会自动抛壳,发射后弹壳会留在弹仓里,很容易被收集、清理、并带离现场。”
“那么,这个神秘人就显得非常可疑了。”
“他如果只是意外地遭遇棕熊,被迫开枪反击,那又为什么要刻意清理现场,带走开枪后留下的弹壳呢?”
“是不是...他在遭遇棕熊之前还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不想留下痕迹,让人知道他来过这里?”
林新一的语气愈发凝重。
在他眼里,那个神秘人,和追击死者的凶手,已经越来越能够划上等号。
而毛利兰却没有心思顺着他的思路往下想。
她心里还有疑惑没有得到解答:
“林先生,既然你已经确定那神秘人是站在树上朝下开枪,那我们为什么在地上没有发现弹头和弹孔?”
“就算他清理走了弹头,也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地,清理掉地上的弹孔。”
翻动、填埋泥土的痕迹,可是非常明显的。
那颗子弹要是朝下打进了地面,就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
“既然地面上没有弹孔,树根上也没有,而又能确定凶手是朝下开枪...”
“那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后,剩下的无论多么不可思议,也一定是真相。”
林新一说了一句福尔摩斯的名言。
根据硝烟反应测试和现场勘察反馈的结果,他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那颗子弹,应该是打中了那头熊。”
“弹头和弹孔都在熊身上,所以我们才会找不到这些物证。”
“不过...”
这时不用毛利兰质疑。
林新一自己就注意到了,这个唯一结论的“漏洞”。
有一点依旧很难解释:
“如果子弹击中了熊,现场为什么会没有血迹?”
之前在他的吩咐下,角田所长已经带着手下一众警员,围绕着这棵大树,做起了全面的地毯式搜查。
“怎么样,有发现么?”
林新一开门见山地问道。
这棵树既然至少被一人一熊光临过,那这附近就很有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熊活动留下的痕迹。
在现在这种调查深陷泥沼、裹足不前的情况下,哪怕能多找到一处痕迹,都会对案件的侦破起到巨大的帮助。
所以林新一才着重安排人手在这棵树附近展开勘察。
而此刻面对他的询问,负责勘察的角田所长愈发显得不悦。
那种工作不好好干,还在领导面前憋着股气却又不敢发作的模样,像极了林新一以前在鉴识课遇到的那些老油条。
“除了几根熊毛,什么都没找到。”
“林管理官,你到底想找什么啊?”
角田所长不无抱怨地嘟囔着。
“弹壳。”林新一给出了一个惊人的回答:“你们有没有在这棵树附近,找到弹壳、弹头、弹孔一类的东西?”
“这...”
不仅是角田所长,在场一众警员都为之感到震惊:
曰本的枪支管理同样极为严格,一个案子如果涉及到枪械,那性质可就完全不同了。
当然,在这个世界...犯罪分子炸药一搞就是几吨,时不时就要炸栋大楼助兴。
小小的涉枪案而已,似乎也不值得太过大惊小怪。
“但是...林管理官,你为什么要我们找弹壳?”
“难道有人在这里开过枪?”
“嗯。”林新一点了点头:“我怀疑有人在这开过枪。”
“因为从爪痕分布的高度和形态上看,那头棕熊只是向上爬了一点,就主动放弃了。”
“捕食者可不会无缘无故放弃快要吃到嘴里的猎物。”
“而现场没有任何搏斗的痕迹,那个被熊撵着逃到树上的家伙,恐怕也没有单单凭借拳脚棍棒,把一头成年棕熊给打跑的本领。”
“所以....”角田所长几乎把质疑都写到了脸上:“您就觉得,那个人手里有枪,他是开枪把熊打跑的?”
“这也太牵强了吧?”
这样的推理的确很牵强。
林新一会做出这样的推理,更多地是因为,他刚刚在土坡足迹上的发现:
死者在至少远隔3、40米的位置,被追击者吓得加快了逃跑的步伐。
是什么东西能远远地吓到她?
应该是枪。
既然那个追击者有枪,那这个被熊堵在树上、却又莫名被熊“放过”的神秘人,会不会也有枪?
他们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
林新一心中产生了一连串的猜想。
“角田所长,如你所言,我的猜想还太过牵强。”
“所以,我必须想办法验证这个猜想。”
林新一坦然地承认了自己推理上存在的问题。
但他同时又问道:
“在这棵树附近,真的什么都没发现么?”
“什么都没有!”
角田所长无奈答道:
“别说弹壳、弹头、弹孔了,就连一点血迹都没有。”
“你说那个人可能用枪攻击过熊,那头熊挨了枪子,总该掉点血到地面上吧?”
林新一一阵沉默。
他倒也没有怀疑角田所长回答的真实性,也没质疑他们的勘察是不是有什么遗漏。
因为他之前在安排勘察任务的时候,还特地让服部平次留在在现场当着“监工”。
有这位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的宝贝儿子在,这些基层警员们积极表现都来不及,怎么敢偷奸耍滑。
“没有血,没有弹壳,没有弹孔...”
“难道我的推测错了?”
这个念头一闪而没。
“不...还有一项最基本的勘察工作没做。”
“硝烟反应——”
“如果那个神秘人真的在树上开枪了,那树皮上就一定会有射击后产生的射击残留物。”
“没找到弹壳、弹孔也没关系,只要能从树上测出有射击残留物,就能证明我的猜想!”
.................................
许久之后,大阪府警本部的支援终于赶到现场。
他们带来了林新一所需要的勘察工具。
检查硝烟反应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即使是普遍拉胯的各地鉴识课,也会配备有测试硝烟反应试纸。
这种试纸会用比硝更活泼的金属化合物取代硝,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而林新一早已从那棵树的树干、树冠、枝杈等各个部位,分别提取下相应的树皮样本,加以编号、记录、保存。
在这些待检测的树皮上喷淋诸如乙醇、丙酮的有机溶剂,将之浸湿,再用试纸接触测试...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树皮上测出有射击残留物了——”
“的确有人在这树上开过枪!”
林新一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只不过...
“还是很奇怪啊...”
在得到检测成功的结果后,协助林新一做硝烟反应测试的毛利小姐,反而有些为之纠结:
“那个神秘人明明开过枪,我们却没能在现场附近找到弹壳、弹孔和弹头。”
“这些痕迹都哪去了?”
“如果是朝地上开枪,地上应该也弹孔、弹头。”
“如果是打在熊身上,现场应该会留下熊的血迹。”
“难道...他是朝天开枪,把熊给吓走的?”
“可是那样,我们至少也该在树下找到抛出的弹壳,还有从天上掉下来的弹头吧?”
“难不成,这些都被那个神秘人,给事后清理干净了吗?”
毛利兰一阵纠结思考,不仅没得出什么结论,反倒是把自己绕得愈发犹豫不定。
而跟她不同,林新一的目光显得格外清明:
“毛利小姐...”
“我倒是已经知道,现场为什么会没有弹壳、弹孔和弹头。”
“首先,我可以确定,那神秘人并不是在朝天鸣枪示警。”
“他是站在树上,朝着下方开枪的。”
他微微一顿,有条不紊地给出了证明:
“没注意到么...”
“我这次提取了那棵树上各个部位的树皮样本,依次做了硝烟反应测试。”
“其中有一块取自树冠部位的树皮,竟然也测出了射击残留物。”
“这说明什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先前纠结不定的毛利兰很快便眼前一亮地反应过来:
“开枪的时候,火药烟雾应该是向枪械后方喷射的。”
“如果连树顶的位置都能检测到射击残留物,那就只能说明,那神秘人是在朝着下方开枪,而不是朝着上方开枪。”
“没错。”
林新一点了点头,循序渐进地说道:
“而且,我还可以确定,凶手用的是一种左轮手枪。”
“这...”毛利兰有些意外:“我们连弹壳、弹头都没找到,林先生,你又是怎么确认枪种的?”
“同样的道理。”
“通过检测各部位树皮样本的射击残留物,还可以确认射击残留物的分布范围。”
“而左轮枪和其他枪不一样,其喷射出的射击残留物,分布范围更广。”
一边的自动枪械,因为较为封闭的枪械构造,其硝烟喷射形状,会呈现一个向后、向下的半圆。
可左轮手枪因为开放式的弹仓射击,其射击残留物会毫无阻碍地向后喷射。
所以左轮手枪的硝烟喷射形状呈现一个向后的“伞状”,射击残留物分布覆盖的区域会更广。
“所以,我能确定那神秘人用的是左轮枪。”
“而正因为是左轮枪,所以我们没有在现场找到弹壳——”
“左轮枪不会自动抛壳,发射后弹壳会留在弹仓里,很容易被收集、清理、并带离现场。”
“那么,这个神秘人就显得非常可疑了。”
“他如果只是意外地遭遇棕熊,被迫开枪反击,那又为什么要刻意清理现场,带走开枪后留下的弹壳呢?”
“是不是...他在遭遇棕熊之前还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不想留下痕迹,让人知道他来过这里?”
林新一的语气愈发凝重。
在他眼里,那个神秘人,和追击死者的凶手,已经越来越能够划上等号。
而毛利兰却没有心思顺着他的思路往下想。
她心里还有疑惑没有得到解答:
“林先生,既然你已经确定那神秘人是站在树上朝下开枪,那我们为什么在地上没有发现弹头和弹孔?”
“就算他清理走了弹头,也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地,清理掉地上的弹孔。”
翻动、填埋泥土的痕迹,可是非常明显的。
那颗子弹要是朝下打进了地面,就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
“既然地面上没有弹孔,树根上也没有,而又能确定凶手是朝下开枪...”
“那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后,剩下的无论多么不可思议,也一定是真相。”
林新一说了一句福尔摩斯的名言。
根据硝烟反应测试和现场勘察反馈的结果,他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那颗子弹,应该是打中了那头熊。”
“弹头和弹孔都在熊身上,所以我们才会找不到这些物证。”
“不过...”
这时不用毛利兰质疑。
林新一自己就注意到了,这个唯一结论的“漏洞”。
有一点依旧很难解释:
“如果子弹击中了熊,现场为什么会没有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