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八月,鱼塘的鱼已经大了许多,一斤多是有的,陈如松捞了条鱼,杨稔将月饼拿了出来。
    给娘家的月饼早已送去,因为今天是一起在老宅吃饭,所以给老宅的月饼还没拿过去,再拿上一小坛米酒,拎着一条鱼、一坛酒和一包月饼上门,算是有面了。
    准备好了,陈如松到隔壁敲门:“二哥二嫂,你们好了没有?要去爹娘那了。”
    挨着住,要过去自然也是一起的好。
    “好了,走吧。”陈二哥空着手出来,陈二嫂带着两个女儿紧随其后。
    陈如松瞧了瞧,怎么都是空着手的,“二哥,你咋不带点东西过去?孝敬孝敬爹娘啊。”
    “不带。”陈二哥执拗道。
    “这......”陈如松为难了,“二哥,你别在这时候使性子啊,大过节的,怎么能不拿点东西看看爹娘。”
    “我打算给五十文给爹娘,东西就不买了。”知道小弟说这个是好心,陈二哥这才解释,东西拿过去,爹娘吃的少,不都进了大哥那一家子,大哥分家得的田地那么多,不说帮衬一下两个弟弟,竟然还来跟他借钱,没脸没皮的人。
    “那就好。”陈如松松了口气。
    五十文要比自家带的鱼和月饼有分量,只是陈如松倒没有纠结这个,只要二哥别跟爹娘怄气就好。
    不然爹娘好心分了家,还被怨恨就不好了。
    杨稔喜欢吃鱼,但不喜欢手上有鱼腥味,所以今天是她抱着儿子,陈如松拿着东西。
    小景九个月了,活泼好动,白天睡得少,杨稔每天闲暇时间少了些,幸好鱼塘的鱼渐渐大了,少做几个帕子心也不慌。
    杨稔很注重孩子的营养,是以九个月大的小景长得白白胖胖的,很是可爱,但相应的,抱在手里有些分量。
    陈二哥是个稀罕孩子的,或者说是个稀罕男孩的,看着白白胖胖的侄子,他心里痒痒的。
    身为孩子的二伯,他也不必忍着,“弟妹,我抱小景吧,我这个二伯还没抱过几次侄子。”
    “好啊。”杨稔求之不得,赶紧将孩子送出去。
    陈二哥抱着侄子,时不时逗弄一番,把小景逗得笑声不断,陈如松和杨稔两个当爹娘的听着也舒心。
    陈二嫂在自己男人说要抱孩子的时候就紧跟着过来了,她一眼不错地盯着孩子,白白胖胖的,多惹人疼爱啊。
    若是弟妹再生一个,过继过来,那多好啊。
    二房夫妻心里的思绪,杨稔并不知道,分家后,虽然不怎么热闹,但过得更舒心。
    夫妻俩一心只想着多挣银钱等儿子大了送去读书,心往一处使,干劲十足,也没别的烦恼。
    两家离老宅都不远,走上一小会就到了。
    二老也有段时间没见儿子了,见到两家人过来,都笑容满面。
    便是对两个不太疼爱的孙女也是一副慈爱面容,拿出糕点招呼两个孙女,“小花小草,快过来吃点东西。”
    小花小草受宠若惊,迟疑上前,知道手上拿着糕点还未反应过来,不过糕点是稀罕东西,两个孩子一脸虔诚地将糕点送入口中。
    甜甜的,粉粉的,真好吃。
    陈二嫂看着这个场景,惊喜不已,分了家,原来公婆也是能心疼孙女的,两个女儿一直是爷爷奶奶不喜的,虽然她自己格外疼爱,只是对两个孩子来说是不够的,如果公婆一直是这个态度,那该多好。
    “我去帮着做饭。”陈二嫂不再多看,勤快地去帮忙。
    “去吧。”陈大兴缓缓点头。
    看完两个孙女,陈大兴转而关心孙子,“小景醒着吧,快给爷爷抱抱。”
    陈二哥将孩子抱过去,看着白白胖胖的小孙子,陈大兴欣慰地点点头,“养得不错,壮实的很。”
    当母亲的,听到夸自己孩子的话,都会高兴,杨稔笑着接话:“小景也很懂事,很少哭闹。”
    “好好”陈大兴满意点头,又看向两个孙女,朝二儿子道:“小花小草的名字你得想一下,不能就这样叫,太敷衍了,当个小名行,大名不行。”
    陈二哥愣了下,“好,我回去想想。”
    “咱们虽跟义门陈氏只沾了一丁点边,却也是同属一个大家族,名字也不能太随便了。”陈大兴提醒道,女儿的名字就没取好,只是当时女儿喜欢香儿,觉得好,他也就没反对。
    陈二哥再次点头。
    陈大兴又把目光转向小儿子,“你那鱼塘怎么样?上次看着还成。”
    “好得很,爹,今天我带来的鱼就是鱼塘长大的,过两三月就能卖了,只是应当没多少条,那些鱼苗都是我自己捞的。”陈如松老实将情况告知。
    “那今年就别捞,等明年开春,小鱼多了再说。”陈大兴给了建议。
    倒也是,大鱼生小鱼,也就省了之后还要再捞了,陈如松爽快应下,“还是爹想得周到。”
    小儿子的夸赞,陈大兴心里舒坦,“我是你爹,比你多活了几十年,当然要比你想得周到。”
    几个人聊着聊着,夕食已经准备好了。
    陈大哥搬来一张大圆桌,大人做了一桌,小孩子单独坐了一桌。
    因为有两桌,带来的鱼做成了鱼汤,炖的喷香,还有两道肉菜,几个素菜,比平常的菜色好了几倍不止。
    几个男人面前还摆了一碗酒,只有节日才能喝到。
    花生米是最好的下酒菜,桌上摆了一盘,杨稔有些馋,都说花生米下酒,但她觉得配饭也是很不错的。
    看着桌上一道道好菜,大家手里的筷子都快不听使唤了。
    陈大兴作为大家长,是要说两句的,知道大家都饿了,他只简单说两句,“今年分了家,爹希望你们都好好地过日子,踏踏实实的,以后不说大富大贵,吃喝不愁是最好的,好了,开饭吧。”
    “好”“好”
    陈大兴的话音落下,大家伸出筷子,向着自己早已瞄准的食物进攻。
    桌上的三道荤菜,自然是大家的首要目标。
    陈二嫂的位置前面正好是鱼汤,她自然地夹了一块大的鱼肉,快速地送入口中,哪想这闻着香喷喷的鱼肉,到嘴里怎么腥味这么重,她一下子就吐了出来。
    甚至受不了这个味道,跑到门边呕了起来。
    有经验的人不免猜测了起来,这是有了?
    如果真是有了,老二还没儿子呢,生了两个女儿了,这胎总该是儿子了吧,陈家二老开始期待。
    第13章 不满
    感觉好点的陈二嫂回过身来,就看到众人都看着她,以及公婆那一脸期待的眼神,思及自己刚刚那反应,有了两个孩子的她自然也有些猜测。
    “老二家的,让老二陪你去瞧瞧郎中吧。”田氏声音难得温和。
    “好。”陈二嫂也是有些预感的,只是不太确定,毕竟小草已经五岁了,这五年她都没有再孕,几乎以为自己不能再有孕了。
    陈家村是有郎中的,陈二哥带着陈二嫂出门,半个时辰不到就回来了。
    夫妻俩都一脸欣喜,陈家其他人也都知道结果了。
    “已经两个多月了。”陈二哥高兴极了,能养自己的孩子,当然要比养侄子好,便是过继过来,也没有亲生的亲。
    “好,好,老婆子,刚刚老二给的那钱,你拿回给老二,他们现下三个孩子要养,过得不容易。”陈大兴很高兴,只要老二媳妇这胎生下儿子,那就圆满了,他三个儿子,老大老三都有儿子了,平日里他只愁老二没个儿子。
    田氏笑容满面,“我去拿。”
    陈二哥连忙阻止,“爹,娘,不用不用,那是孝敬您二老的,我刚分家,那分家的钱还有些许,日子是能过的,您把钱退回来算是什么事。”
    退钱说起来确实不好,陈大兴稍作思考,便接受儿子的说法,“行,这也是你们的孝心,就不拿回给你了,这样,我让你娘拿些鸡蛋给你媳妇补身子。”
    三弟妹怀小景时鸡蛋是没少吃的,不仅家里一天一个,她娘家也是拿了不少给她的,想到三弟妹有五个弟弟,她第一胎也是儿子,莫不是鸡蛋有什么效用?
    陈二哥想要儿子已经有些偏执了,但凡可能,他是想尝试一下的,于是没再拒绝爹娘的关照。
    陈二嫂有孕,杨稔也是松了口气的,陈家总共三房,就二房没有儿子,时人重视子嗣,没有儿子,他们就认为断了香火,会被别人欺压,自己也始终觉得低人一等。
    基本没有儿子的人家,都会想要过继一个,至于留女儿招婿,那是找不到男孩过继的办法,大多数人是宁愿让隔房侄子养老送终都不愿招婿,二房已经有过继的想法了。
    他们盯着自己儿子那热切的眼神,杨稔自然能察觉到,第一个孩子他们一般不会觊觎,也知道不可能,或许是想过继她之后生的儿子,但不管怎样,她是不会把自己的儿子过继出去的。
    这下陈二嫂有孕,算是刚刚好,不然杨稔真怕自己什么时候有孕,被他们求上,到时候拒绝难免会伤了感情。
    二房开心,二老和三房也都开心,大房却不然。
    陈大哥为二弟高兴,陈大嫂却不高兴,她早已认定二房不会有儿子,已打算将自己的小儿子过继过去,二房有六亩田地,粮食还算勉强够吃,她跟当家的以后再贴补小儿子一番,小儿子也不用愁。
    而自家这十几亩田地就供着大儿子一直读书,等大儿子出息了,他们家也就发达了。
    只是二弟妹明明都好几年没消息,怎么偏偏这会子就有孕了,陈大嫂暗自气闷。
    那六亩多的田地可也不少呢,真让人心痛。
    不管陈大嫂心情如何,仲秋节这一天,也得作出高兴的样子。
    吃完饭,田氏拿出月饼来,给大家分食。
    这又让陈大嫂气闷了,分了家,家里本应该她来掌家,但婆婆却半点没放手的意思。
    二房三房都自由了,偏就她还是跟原来一样受管教,甚至比原来还难些,原来家里的事情有两个弟妹分担,可分了家,婆婆不干,只有她和两个女儿干,比之原来还辛苦。
    这也让她更加坚定要送儿子念书,要他出人头地,以后摆脱这泥腿子的日子。
    陈大嫂心里有气,养气功夫不到家,被田氏瞧出来了。
    “老大家的,你去拿刀来。”田氏立马使唤起来。
    迫于婆婆的威严,陈大嫂只得老老实实听话。
    月饼一份六个,三房带了一份过来,大房也买了一份,就有十二个,但是一大家子还是不够分的。
    大人一人一个,孩子都一人半个,连小景也分到半个,杨稔替他拿着,分了一点月饼皮给他啃。
    吃完月饼,大家再说说话,就该各回各家了。
    到了家,杨稔提出自己的疑惑,“怎么刚刚我感觉娘不太喜欢大嫂的样子。”
    这个陈如松了解,“分家之后都是大嫂做饭,铁蛋不是要读书嘛,很要钱,大嫂平常做饭节省的很,能吃稀的就别想吃干的,比分家前的伙食差了许多,爹娘都不满意,之后就让娘来掌家。”
    “这可真是,我记得分家第一天,大嫂不是还多放了油吗?还以为大嫂会是个手松的呢。”
    “大嫂把儿子看得重,铁蛋念书用的银钱只会越来越多,为了铁蛋能一直读下去,她当然会节省,让她吃糠咽菜怕是都愿意。”陈如松玩笑道。
    说着,陈如松脸色变得严肃,“只是,大哥大嫂节省没事,实在不该连爹娘的伙食也降下去。”
    这话杨稔也赞同,刚分家伙食就差得很,知道的是节省,不知道的还以为故意虐待老人呢,公公婆婆怕是生气了。
    夫妻俩对大房一些行为也是不赞同的。

章节目录

古代种田奋斗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方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方瑜并收藏古代种田奋斗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