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听母亲提起,她多少有些心虚,不管怎么说,现在也没离婚啥的,他给家里提供帮助,给灿灿抚养费,那她也应该互相一下,给他寄两盒饼也挺应该。
“他们不在一个城市,别麻烦人家了,我们这边寄过去的,多寄几盒,他留着送人也好。”
潘红霞马上拿了十盒过来,并打好包装。
云珊只好拿了去寄,等她回来,潘红霞又跟她说,“要不要给京城的林家也送几盒?”
过年时候林随安回去认了亲,虽然他在电话中透露他那边的家人挺好的,是比较开明的人家,等下次他休到探亲假,就带上他们去京城,两家人见见面,聚聚啥的,没有提什么入赘、孩子随母姓的事。
但潘红霞还是悬着一颗心,她偷偷地跟云有福说,林随安认回了亲生父母,以后不知道会不会一直回亲生父母那里,又或者说,亲生父母不同意他入赘,不同意他的孩子姓云,那怎么办?
她不知道林家是什么家庭,但她想着,能住在京城都是大户人家吧?
林随安是白婆婆捡回来的,捡回来时候一头血,满身脏污,问他怎么会在车站,他说不清楚,叫什么名字也说不出来,不过就是身上有个小本子上面写着有名字,但因为泡过水,字迹模糊了,只大概认出那个林字。
于是白婆婆就给他起了林随安这个名字,林肯定是姓回他原来的姓,而随安就是随遇而安。
白婆婆孤寡一人,儿孙下落不明,林随安又找不到家人,两人就成了祖孙。
潘红霞对林随安也是带了一片慈母心的,毕竟从小看到大,越看越满意,其实她跟云有福也有猜过林随安的身世,她想会不会是家里穷,养不活孩子的人家把孩子丢了,云有福就说不可能,这个孩子长得又精神又聪明,还是男孩子,就算穷家里也不愿意丢的。
潘红霞想着也是,而且看那孩子做事有条理,举一反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像穷苦人家出身的,后来时间一长,他又一直没有想起来八岁以前的记忆,他成了自己女儿的丈夫,成了自己的女婿,她也就忘了他还有亲生父母,还有另一个家。
她现在心底就真的不踏实,换作自己的心态来说,别说其他人了,如果她有儿子的话,还是那么优秀的儿子,肯定也是不愿意他当上门女婿的。虽然她跟丈夫都没有给气林随安这个女婿受,也没有因为他上门就看不起他。
林家那边甭管是不是普通人家,肯定多少也有这方面的心理。
于是,潘红霞就想,跟林家那边处好感情,甚至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的,多了几分讨好。
潜意识里希望,林家那边愿意接受自己女儿,不会抢灿灿过去。
云珊道,“不用,一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地址,二是我们都还没有见过面,目前来说,还算是陌生人一个。”
潘红霞嗔她,“你不知道问问随安,问他拿个地址,既然知道了这门亲戚,肯定要走动的,你也得让随安看看,你是重视他家人的。”
云珊还是不愿意,“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家里是什么情况,这突然送东西过去,说不定讨人嫌呢。”
没见过面,不认识,就算是有着名义上的亲戚关系,那怎么样。
说起来她又跟林随安是真正的夫妻一样。
潘红霞拿她没办法,“你不问我问,我给随安发电报问问。”
都给林随安寄饼了,不可能不给他家里寄。
他们两个小年轻都结婚有孩子了,这些都是人情往来。
潘红霞说完就去拍电报了,特别干脆。
云珊是喊都喊不住。
正好,快要出月子的钟楚儿过来晃看到,还挺羡慕的,“要是我妈在世,她肯定也会这样的。”
好吧,云珊闭上了嘴。
钟楚儿在这边住了大半个月,对于云珊的家庭情况差不多都摸透了,连林随安找到亲生父母的事也知道。
然后她就有很多问题想问,当然,大部分都被压下去了。她怕问出来,云珊会跟她翻脸。
到了傍晚,潘红霞真等来了林随安的电话,不过他不愿意把地址透露出来。
他在电话里问,“妈,这是您老人家的主意?”
潘红霞把女儿拉出来,“是珊珊提的,她说,既然认了回来,那就是一家人了,但两边隔得远,走动不方便,那只好寄点东西了。”
然后林随安让云珊过来听电话,潘红霞就找了个借口,说带着灿灿走不开。
林随安就道:“妈,您别担心,我这边寄的。”
潘红霞听他那边打电话的时间有限制,只好无奈地挂了电话。
林随安那边寄,跟云珊寄,这是不一样的。
潘红霞是满腹惆怅。
林随安收到包裹后,就给首都寄了六盒,他父母两盒,爷爷奶奶一盒,一个叔叔还有两个姑姑各一盒。
再写了封信,写了是云家自己做的饼干,给大家尝尝鲜。
等首都林家那边收到包裹又是一个星期后了。
林奶奶收到孙子寄的东西高兴坏了,看到精致的盒子,就想到孙子肯定花了很多钱,她忙跟旁边的丈夫说,“他一个月的工资才多少?还要养媳妇孩子呢,还给咱买东西,这孩子,咱给他寄点钱吧?”
林老爷子是老革命,现在已经退休,夫妻俩种种花养养鸟,时间挺多,坐下来没几句肯定就到儿孙这儿的。
“寄啥寄,你给他寄了,别的儿孙知道,会说你偏心。”老爷子不同意。
林奶奶不听,“我就偏心,他这些年不在我们身边,都不知道吃了多少苦,补偿下他又怎么了。”
老爷子没吭声。
正说着,大儿媳王素秋进了来,她跟两老说,“小安还有封信带了过来,说这饼是他媳妇做的。”
林奶奶惊讶了下,“他媳妇孝敬的?”
王素秋淡淡道,“现在才晓得送个礼呢。”
林奶奶却在另一个关注点上,又露了笑容,“那他媳妇的手真是巧,还懂得拿铁盒包装。”
“他们不在一个城市,别麻烦人家了,我们这边寄过去的,多寄几盒,他留着送人也好。”
潘红霞马上拿了十盒过来,并打好包装。
云珊只好拿了去寄,等她回来,潘红霞又跟她说,“要不要给京城的林家也送几盒?”
过年时候林随安回去认了亲,虽然他在电话中透露他那边的家人挺好的,是比较开明的人家,等下次他休到探亲假,就带上他们去京城,两家人见见面,聚聚啥的,没有提什么入赘、孩子随母姓的事。
但潘红霞还是悬着一颗心,她偷偷地跟云有福说,林随安认回了亲生父母,以后不知道会不会一直回亲生父母那里,又或者说,亲生父母不同意他入赘,不同意他的孩子姓云,那怎么办?
她不知道林家是什么家庭,但她想着,能住在京城都是大户人家吧?
林随安是白婆婆捡回来的,捡回来时候一头血,满身脏污,问他怎么会在车站,他说不清楚,叫什么名字也说不出来,不过就是身上有个小本子上面写着有名字,但因为泡过水,字迹模糊了,只大概认出那个林字。
于是白婆婆就给他起了林随安这个名字,林肯定是姓回他原来的姓,而随安就是随遇而安。
白婆婆孤寡一人,儿孙下落不明,林随安又找不到家人,两人就成了祖孙。
潘红霞对林随安也是带了一片慈母心的,毕竟从小看到大,越看越满意,其实她跟云有福也有猜过林随安的身世,她想会不会是家里穷,养不活孩子的人家把孩子丢了,云有福就说不可能,这个孩子长得又精神又聪明,还是男孩子,就算穷家里也不愿意丢的。
潘红霞想着也是,而且看那孩子做事有条理,举一反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像穷苦人家出身的,后来时间一长,他又一直没有想起来八岁以前的记忆,他成了自己女儿的丈夫,成了自己的女婿,她也就忘了他还有亲生父母,还有另一个家。
她现在心底就真的不踏实,换作自己的心态来说,别说其他人了,如果她有儿子的话,还是那么优秀的儿子,肯定也是不愿意他当上门女婿的。虽然她跟丈夫都没有给气林随安这个女婿受,也没有因为他上门就看不起他。
林家那边甭管是不是普通人家,肯定多少也有这方面的心理。
于是,潘红霞就想,跟林家那边处好感情,甚至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的,多了几分讨好。
潜意识里希望,林家那边愿意接受自己女儿,不会抢灿灿过去。
云珊道,“不用,一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地址,二是我们都还没有见过面,目前来说,还算是陌生人一个。”
潘红霞嗔她,“你不知道问问随安,问他拿个地址,既然知道了这门亲戚,肯定要走动的,你也得让随安看看,你是重视他家人的。”
云珊还是不愿意,“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家里是什么情况,这突然送东西过去,说不定讨人嫌呢。”
没见过面,不认识,就算是有着名义上的亲戚关系,那怎么样。
说起来她又跟林随安是真正的夫妻一样。
潘红霞拿她没办法,“你不问我问,我给随安发电报问问。”
都给林随安寄饼了,不可能不给他家里寄。
他们两个小年轻都结婚有孩子了,这些都是人情往来。
潘红霞说完就去拍电报了,特别干脆。
云珊是喊都喊不住。
正好,快要出月子的钟楚儿过来晃看到,还挺羡慕的,“要是我妈在世,她肯定也会这样的。”
好吧,云珊闭上了嘴。
钟楚儿在这边住了大半个月,对于云珊的家庭情况差不多都摸透了,连林随安找到亲生父母的事也知道。
然后她就有很多问题想问,当然,大部分都被压下去了。她怕问出来,云珊会跟她翻脸。
到了傍晚,潘红霞真等来了林随安的电话,不过他不愿意把地址透露出来。
他在电话里问,“妈,这是您老人家的主意?”
潘红霞把女儿拉出来,“是珊珊提的,她说,既然认了回来,那就是一家人了,但两边隔得远,走动不方便,那只好寄点东西了。”
然后林随安让云珊过来听电话,潘红霞就找了个借口,说带着灿灿走不开。
林随安就道:“妈,您别担心,我这边寄的。”
潘红霞听他那边打电话的时间有限制,只好无奈地挂了电话。
林随安那边寄,跟云珊寄,这是不一样的。
潘红霞是满腹惆怅。
林随安收到包裹后,就给首都寄了六盒,他父母两盒,爷爷奶奶一盒,一个叔叔还有两个姑姑各一盒。
再写了封信,写了是云家自己做的饼干,给大家尝尝鲜。
等首都林家那边收到包裹又是一个星期后了。
林奶奶收到孙子寄的东西高兴坏了,看到精致的盒子,就想到孙子肯定花了很多钱,她忙跟旁边的丈夫说,“他一个月的工资才多少?还要养媳妇孩子呢,还给咱买东西,这孩子,咱给他寄点钱吧?”
林老爷子是老革命,现在已经退休,夫妻俩种种花养养鸟,时间挺多,坐下来没几句肯定就到儿孙这儿的。
“寄啥寄,你给他寄了,别的儿孙知道,会说你偏心。”老爷子不同意。
林奶奶不听,“我就偏心,他这些年不在我们身边,都不知道吃了多少苦,补偿下他又怎么了。”
老爷子没吭声。
正说着,大儿媳王素秋进了来,她跟两老说,“小安还有封信带了过来,说这饼是他媳妇做的。”
林奶奶惊讶了下,“他媳妇孝敬的?”
王素秋淡淡道,“现在才晓得送个礼呢。”
林奶奶却在另一个关注点上,又露了笑容,“那他媳妇的手真是巧,还懂得拿铁盒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