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边境战况有转机
刘铁杠跟学徒回来,白郎中让他带着去后院客房。
回春堂的客房,全都是留给外来看病留宿用的。
有的一天看不完,半夜万一有啥问题,就近好医治。
屋子就一个炕,两床脏被子。
即便如此,一晚上还得二十个铜板。
好在丁琬有些面子,学徒给还了干净的被子,又把柴禾拿的足足。
安顿好了二狗子,白郎中去写药方。
张青山见没事儿了,看着程豹道:
“哥,你赶车回去吧。明儿一早给我们送饭。”
丁琬闻言点头,也跟着劝说:
“是啊程豹,你回去吧。你媳妇儿有身孕,就自己在家谁都不放心。我们三个都在这边呢,你回去瞅瞅,明儿顺道送饭。”
程豹没有拒绝,点点头,转身走了。
丁琬看着一直没说话的刘铁杠,轻声道:
“我知你现在的心情,过去不管怎么样,那都是过去的事儿。等他醒了,好好对他就是。这孩子后面都是铁柱哥再管,平常也不出去,好很多了。”
刘铁杠没吱声,但是床沿通红,明显在哭的边缘。
丁琬叹口气,摇摇头,又道:
“明天吃过早饭,你跟张青山就回去。午饭、晚饭不用管我们,这边不会饿着我们。后天中午你们来接就好。”
这话说完,刘铁杠终于有了反应。
抬头看着她,蹙眉说:
“东家,哪能让你搁这儿陪着,我陪着就好。”
张青山撇嘴,不客气的说:
“你确定搁这儿?我跟你说,你在这儿,就是一个学徒都能呲嗒你。刚才你瞅瞅你都干啥了?全都是东家。”
“我……”
张青山拍拍他的肩头,继续又道:
“这个时候就别再外道了。东家又不是旁人,你心里感激,过后忙完这事儿,咋做还不成?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啊!”
刘铁杠尴尬的瞅着丁琬,张了张嘴,没有吱声。
恰好学徒端药进来,还是丁琬主动接的,刘铁杠根本没想到。
张青山见状,好笑的摇摇头,说:
“走吧,跟我烧烧炕,点点炉子吧。照顾人的活儿,你不行。”
说完,直接拉着刘铁杠出去。
丁琬小心翼翼的吹药,看着学徒问道:
“白先生睡了?”
“睡了。”学徒点点头,“这些日子白先生累坏了。”
“为啥,大过年的有那么多人生病?”
学徒摇摇头,轻叹口气,说:
“不是的。回春堂其他的郎中都去边境支援了。”
“支援?支援军营吗?”
“是。”学徒颔首,“说是边境交战数次,伤病累累,军医不够。东家虽然在京城,可回春堂在辽东,所以就送信回来,让郎中们去支援。这边就剩下白先生、刘先生、还有陈先生。学徒也就剩下我自己,其他人都走了。”
需要这么多人?
丁琬深吸口气,幽幽地道:
“边境那么紧张,才换来老百姓的安居乐业。边境那边还需要什么吗?如果需要,你跟我说,我能做的一定做到。”
学徒拱手,钦佩的说:
“徐娘子做的已经很好了。一千多斤高粱酿,那也不是小数目呢。”
丁琬不好意思,把最后一勺药喂下后,道:
“边境若是有什么消息,得空跟我说一下。”
“好的,好的。”学徒接过碗,转身出去了。
炉子点火,丁琬拿了些柴禾烧炕洞。
刚刚点的火,明显不够用。
看着炕洞里的火苗,丁琬揉了揉太阳穴,好久都没有动。
边境那边到底怎么样了?
他到底有没有事儿啊!
“吱……呀……”门开了。
丁琬看着张青山,急忙吩咐着说:
“明儿你们回去之后赶紧开酒坊。果醋、果酒都不做,全都做高粱酿,明白吗?看看库房还有多少高粱,不够……就去买。”
“买?!”张青山惊讶。
现在粮价贵的离谱,买高粱酿酒,那不是……
丁琬起身,重重点头,说:
“不够就去买。多贵都无所谓。回春堂的郎中都去边境治疗伤兵了,咱们的高粱酿对于他们清洗伤口、疗伤有好处,不能让边境断货。”
理儿是这个么个理儿,可是……
“东家,买高粱可太贵了,你要三思啊。”
丁琬长叹口气,瞅着摇曳的烛火说:
“三思、五思的,都思过了,买!”
刘铁杠虽然不赞同,可东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没有意见。
张青山细想想,压低声音问:
“东家,边境那边是不是很紧张啊?”
“应该吧。”丁琬叹口气,坐在炕边又道,“回春堂的郎中都惊动了,细想想也知道。跟边境相比,咱们过得简直不要太幸福。可就有的人不知足,非得弄得家破人亡。”
说的是谁,大家都明白。
刘铁杠瞅着昏睡的孩子,长叹口气,道:
“是啊,跟那边比,咱们有吃有喝有安定生活,还有啥不知足的呢?”
细细想想,事情发展到今天,他们都有责任。
如果老早就敲打了铁柱媳妇儿,是不是两口子就不会大年三十儿吵架,然后刘铁柱气的上山多清净。
如果不上山,也就没有失足一说,更不会被冻死。
唉,说来说去,都是作的啊!
一夜无话,转天程豹来送早饭,又带来了个消息。
驻北军先锋徐永涵,擒住了北芪二王子,边境战况恐有所转机。
这是刚刚知道的,新鲜出炉。
丁琬吃饺子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后继续吃饭。
张青山听得热血沸腾,喝两口粥,不住的说:
“真好,真好,看北芪还次还猖狂不!多少万大军能怎么地,王子都被逮过来了,再嘚瑟直接宰了。”
程豹瞅着妹夫的样,好笑的提醒说:
“你以为过年杀鸡呢?说宰就宰?人抓来也得好好养着,日后谈判用。”
“咋,还好吃好喝?”
“差不多吧。”程豹点头。
在县里生活半年多,他懂得、见识的,要比土庄子的人多很多。
丁琬看着这样的程豹,缓缓点头,道:
“你虽然在城郊,可知道的还是比村里多,挺好的。”
“是啊,说起来还得谢谢东家呢。”程豹由衷的道……
回春堂的客房,全都是留给外来看病留宿用的。
有的一天看不完,半夜万一有啥问题,就近好医治。
屋子就一个炕,两床脏被子。
即便如此,一晚上还得二十个铜板。
好在丁琬有些面子,学徒给还了干净的被子,又把柴禾拿的足足。
安顿好了二狗子,白郎中去写药方。
张青山见没事儿了,看着程豹道:
“哥,你赶车回去吧。明儿一早给我们送饭。”
丁琬闻言点头,也跟着劝说:
“是啊程豹,你回去吧。你媳妇儿有身孕,就自己在家谁都不放心。我们三个都在这边呢,你回去瞅瞅,明儿顺道送饭。”
程豹没有拒绝,点点头,转身走了。
丁琬看着一直没说话的刘铁杠,轻声道:
“我知你现在的心情,过去不管怎么样,那都是过去的事儿。等他醒了,好好对他就是。这孩子后面都是铁柱哥再管,平常也不出去,好很多了。”
刘铁杠没吱声,但是床沿通红,明显在哭的边缘。
丁琬叹口气,摇摇头,又道:
“明天吃过早饭,你跟张青山就回去。午饭、晚饭不用管我们,这边不会饿着我们。后天中午你们来接就好。”
这话说完,刘铁杠终于有了反应。
抬头看着她,蹙眉说:
“东家,哪能让你搁这儿陪着,我陪着就好。”
张青山撇嘴,不客气的说:
“你确定搁这儿?我跟你说,你在这儿,就是一个学徒都能呲嗒你。刚才你瞅瞅你都干啥了?全都是东家。”
“我……”
张青山拍拍他的肩头,继续又道:
“这个时候就别再外道了。东家又不是旁人,你心里感激,过后忙完这事儿,咋做还不成?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啊!”
刘铁杠尴尬的瞅着丁琬,张了张嘴,没有吱声。
恰好学徒端药进来,还是丁琬主动接的,刘铁杠根本没想到。
张青山见状,好笑的摇摇头,说:
“走吧,跟我烧烧炕,点点炉子吧。照顾人的活儿,你不行。”
说完,直接拉着刘铁杠出去。
丁琬小心翼翼的吹药,看着学徒问道:
“白先生睡了?”
“睡了。”学徒点点头,“这些日子白先生累坏了。”
“为啥,大过年的有那么多人生病?”
学徒摇摇头,轻叹口气,说:
“不是的。回春堂其他的郎中都去边境支援了。”
“支援?支援军营吗?”
“是。”学徒颔首,“说是边境交战数次,伤病累累,军医不够。东家虽然在京城,可回春堂在辽东,所以就送信回来,让郎中们去支援。这边就剩下白先生、刘先生、还有陈先生。学徒也就剩下我自己,其他人都走了。”
需要这么多人?
丁琬深吸口气,幽幽地道:
“边境那么紧张,才换来老百姓的安居乐业。边境那边还需要什么吗?如果需要,你跟我说,我能做的一定做到。”
学徒拱手,钦佩的说:
“徐娘子做的已经很好了。一千多斤高粱酿,那也不是小数目呢。”
丁琬不好意思,把最后一勺药喂下后,道:
“边境若是有什么消息,得空跟我说一下。”
“好的,好的。”学徒接过碗,转身出去了。
炉子点火,丁琬拿了些柴禾烧炕洞。
刚刚点的火,明显不够用。
看着炕洞里的火苗,丁琬揉了揉太阳穴,好久都没有动。
边境那边到底怎么样了?
他到底有没有事儿啊!
“吱……呀……”门开了。
丁琬看着张青山,急忙吩咐着说:
“明儿你们回去之后赶紧开酒坊。果醋、果酒都不做,全都做高粱酿,明白吗?看看库房还有多少高粱,不够……就去买。”
“买?!”张青山惊讶。
现在粮价贵的离谱,买高粱酿酒,那不是……
丁琬起身,重重点头,说:
“不够就去买。多贵都无所谓。回春堂的郎中都去边境治疗伤兵了,咱们的高粱酿对于他们清洗伤口、疗伤有好处,不能让边境断货。”
理儿是这个么个理儿,可是……
“东家,买高粱可太贵了,你要三思啊。”
丁琬长叹口气,瞅着摇曳的烛火说:
“三思、五思的,都思过了,买!”
刘铁杠虽然不赞同,可东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没有意见。
张青山细想想,压低声音问:
“东家,边境那边是不是很紧张啊?”
“应该吧。”丁琬叹口气,坐在炕边又道,“回春堂的郎中都惊动了,细想想也知道。跟边境相比,咱们过得简直不要太幸福。可就有的人不知足,非得弄得家破人亡。”
说的是谁,大家都明白。
刘铁杠瞅着昏睡的孩子,长叹口气,道:
“是啊,跟那边比,咱们有吃有喝有安定生活,还有啥不知足的呢?”
细细想想,事情发展到今天,他们都有责任。
如果老早就敲打了铁柱媳妇儿,是不是两口子就不会大年三十儿吵架,然后刘铁柱气的上山多清净。
如果不上山,也就没有失足一说,更不会被冻死。
唉,说来说去,都是作的啊!
一夜无话,转天程豹来送早饭,又带来了个消息。
驻北军先锋徐永涵,擒住了北芪二王子,边境战况恐有所转机。
这是刚刚知道的,新鲜出炉。
丁琬吃饺子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后继续吃饭。
张青山听得热血沸腾,喝两口粥,不住的说:
“真好,真好,看北芪还次还猖狂不!多少万大军能怎么地,王子都被逮过来了,再嘚瑟直接宰了。”
程豹瞅着妹夫的样,好笑的提醒说:
“你以为过年杀鸡呢?说宰就宰?人抓来也得好好养着,日后谈判用。”
“咋,还好吃好喝?”
“差不多吧。”程豹点头。
在县里生活半年多,他懂得、见识的,要比土庄子的人多很多。
丁琬看着这样的程豹,缓缓点头,道:
“你虽然在城郊,可知道的还是比村里多,挺好的。”
“是啊,说起来还得谢谢东家呢。”程豹由衷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