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一如往常。
周围食客们也很受用,在这哪怕太阳高悬也冷气嗖嗖的天气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属实是种享受。
面摊上忙碌的只有两个人,除了老徐之外,便是他女婿,刚刚那个给方长端面的男子。老徐的女儿徐莲蓉并不在此处。方长抬眼看了看,老徐和他女婿面有喜气,看来不久之后,这家人的成员中会多个婴儿。
吃完了面结过账,方长来到镇上酒馆。
“掌柜的,打酒。”说罢将葫芦放在案台上。
“好嘞客官,要多少?”似乎是看着方长有些面生,酒馆掌柜还特意给他报了价格,“普通的酒依然是一文钱一大碗,不过客官应该不会打这种——好些的三文一提,中等的五文七文一提,半提起售,上等的十五文一提,最极品的百花酿按两售卖。”
“又涨价了啊。”
“是啊,虽然丰收,但年景并不如往年那么好,而且好像全天下的粮价都在涨,咱们宁河府也不例外。酒是粮**,粮价涨了,酒价自然网上去。”
方长暗自算了下身上盘缠,拿下包裹拎出钱串:“来二十提吧。”
“好嘞~!”
见到生意做成,掌柜的很兴奋,转头便去打酒。
由于酒价比照以往有上升,这家小酒馆的生意冷清了些许,甚至有方桌空着,这导致酒馆里盛放卤味的大盆,内容也单调了许多。唯一不变的,就是酒馆外面顺墙根戳着,用大碗喝最劣质掺水酒的闲汉们,毕竟虽然味道淡了,但还是一文钱一大碗。
掌柜的迅速打完二十提,收好漏斗和酒提,将酒坛盖子重新盖上,才准备将葫芦重新递给这位白衣负剑的顾客。
他心下有些疑惑:虽然打了二十提酒进去,但这葫芦分量似乎增加的不太对。
不过生意在前,没时间想这些,酒馆掌柜很快将葫芦递给方长,顺便在其转身离开时喊道:“客官,以后常来呀~!”
出了酒馆门,方长揭开盖子灌了一口,才将葫芦重新系回腰间。
这个浅黄色外皮,银片镶口牛角为塞的酒葫芦,本生长于他常行早课,吞吐灵机的大石旁,又被他亲手炮制做成酒器,常年带在身边。灵机浸润之下,早已经不是凡品,里面容积巨大,但外观可爱,分量轻巧。
下山以来,方长每到一地,便在那里酒馆给葫芦中加些高粱酒。
他并不嗜好此物,只是当寻常饮料,故而装进去的总比喝掉的要多,里面已经装了不知有几缸酒,这花费了他带下山的大部分盘缠。
在镇上转了转,用剩下的钱买了几个伏虎饼,方长离开虎桥镇,朝北行去。
回仙栖崖,从林溪村上山最为合适。
以方长的脚力,十里路程转瞬便被甩在了后面。
刚刚他所乘马车曾经路过此处,但上车时,车马行并不提供在此处下车的牌票,方长也就选择守规矩,没有叫停马车耽误其他乘客的时间。反正他既不在乎浪费时间,又不在乎多走路程。
林溪村倒是有些变化。
几家人重新修了房子院落,替换掉了原本摇摇欲坠的屋子,但最大的区别,还是遍布梯田的山坡上,多出的几亩药田。
------------
第200章 【崖上凡间远】
冬日天冷,药田里大部分当年的药草都已经收割,但还是有多年生的草药生长着,被细心地做了各种越冬措施。
这是林溪村中林海的手笔,他学艺归来后,在山坡上栽种草药,供应给山下医生,缓解了周围百十里内有医无药的局面,挽救了许多人,也解除了许多人的病痛,很是为周围大夫们所称道。
方长穿过林溪村,并未引起村民们注意。
临近年关,村里洋溢着欢快地气息,今年年景虽不如去年,但毕竟也是一次丰收,而且村里两户人家搞起副业,也无形中带动了丝村里的经济水平。
其中一个是林海,他那里经常有行商过来采购些药材,另一个便是村里林二,他用自家旧院落,提供给官道上行人们作为简陋落脚处,顺便从周围人家采买些吃食卖给他们,随着这里名气渐长,收益不低,那处旧院落,也被他装上了顶棚。
由于泉水有着温度,村外小溪只是结了薄薄一层冰壳,下面水依然在流淌,也给村民们提供着水源。
几块长木板出现在小溪上,架在溪水两边,让人越过小溪上山时,不用再踩着石头经过。
方长回首望了望,这个坐落于山腰欣欣向荣的村子。
他笑笑,朝前继续走。
翻过前面山头,就能看见高耸入云的仙栖崖。冬季天朗气清蓝天如缎,但仙栖崖周边,依然围绕着终年不散的云雾,遮挡了上面虚实。
在方长眼中,这座高崖的灵韵愈发凝实,甚至辐照大半个云中山,让方圆几十里的山水更加秀美。
隐隐约约,能看到那从崖底曲折向上的栈道,但山脚下被布设了阵法后,凡人非有缘者无法接近,只可远观与猜测,于是“仙栖崖上有仙人妖怪魔王隐士”,渐渐变成村民们口中的传说。
崖下的阵法经过时间的磨合之后,运行的更加圆融自如。作为阵眼和阵基的树林,也生长的高大茂盛,受冬天影响小。
轻轻穿过浓雾,崖下大水潭依然清澈,虽然天冷导致其中龟鳖已经冬眠,但里面还有些不畏寒冷的鱼类活动,在水草间穿梭往来。
方长仰头看看,然后踏上栈道。
竹木栈道踩上去嘎吱嘎吱的,而且边上没有护栏,若是胆小之人可能会吓得抱住石壁不敢走,但对于方长来说,却轻松的很。
一是他修行有成,心境强大坚实,自然如意,不畏高,二是他掉下去也就砸个坑,伤不到分毫。
栈道旁边的石壁上,还有开凿了一半的石洞,那是方长准备在上面做几个屋子。不过尚未彻底完工,也无门无窗,于是有鸟在其中筑巢过冬,飞进飞出。
边攀登边远眺下面景色,他用了些时间才到崖顶。穿过用作大门的石环,方长看着熟悉的仙栖崖,叹道:
“回来了。”
崖上有些积雪,覆盖了农田花田,覆盖了石桌石椅,覆盖了屋顶棚顶,还好几间屋子都撑住了,没有倒塌。
石环旁边的小棚子空着,看来阿牛并不在崖上,倒是崖边树上那个雕巢,规模愈发变大,这段时间里面的居客没闲着。
轻轻打开门扉,方长走进自己的屋子。
他先掏出火折子,用旁边的干草和木柴燃起火塘,将水罐在火堆旁边烧着。
待屋里有些烟火气和温度,才拿下肩头包裹,把里面几本书包括《修行道》、《修行法》放在书架上,包好的食物也拿出放在擦干净的桌上。
将包裹中各杂物收拾完毕,他才叠好这块青布放起,准备下次使用。
酒葫芦没有被摘下挂在墙上,方长依然将其留在腰间,随着他走动而晃荡。
方长出门在崖上空地巡视了一圈,周边风景远不像山下人间那般,并没有留下太多时间痕迹,除了覆盖上积雪之外,变化不大。
归来时,屋里火塘边陶罐里,水花已经翻滚。
他将自制的粗糙茶具刷洗一番,打开墙上塞紧的竹筒,取出些茶叶扔进茶壶,将开水注入。
一时间,屋里茶香飘溢,这采于崖边的自制茶叶,比山下的凡品要好很多,即使对于修行人,也是可以拿得出手的馈赠礼物。但是有缘得到的,只有云中山里近水楼台的山神章淳。
茶毕,方长走到旁边工棚,取出扫帚笤帚等,开始清理崖上。
屋里清灰尘,屋外扫积雪落叶、枯枝败草,俱都倒入不远处的灰坑。那里石面上有处凹陷,被方长当做丢弃灰尘的地方,还好足够深阔,放得下积雪。
直到天色渐暗时,崖上才焕然一新。
地面和屋顶的积雪一扫而空,几间屋里的器具也重新变得光洁,让人心情舒畅。
池塘里面荷叶残败,只余下莲蓬挺立,他站在水面上轻轻折下一枝,回屋剥开取出莲子。塘底淤泥下应当还有不少藕,十分美味,他只是秋天挖了些吃,其余还在淤泥里面没有动。
厨房里调料还算齐全,除了油盐酱,还有些山野中寻得的香料,做菜时根据不同特性放上些许,能让味道增色许多。
地窖里面保存的食物依然新鲜,方长拿出些水果菜蔬,从屋顶摘下条腊肉,再去取出些今年丰收所获得的粮食,开始在鼎下生火熬莲子粥,烹饪饭食。
虎桥镇的伏虎饼重油重糖,味道很好,稍微热一下,是上佳的主食。之前酿造的果酒已经可以饮用,方长滤了些。其色泽很深,酸酸甜甜十分可口,倒也不次于山下打来的高粱酒。
回到崖上的第一顿饭很是丰盛,刷洗完碗筷,天色已暗,夜空寒凉。
方长回到自己屋中,从书架上取下本书,靠在榻上,借着旁边油脂灯的亮光阅读。
屋外山风呼啸,屋里温暖安静。
只有火塘里毕毕剥剥的燃烧声,和烛火偶尔爆开的声音。
他轻轻地想着,明天早课后,可以去旁边工棚,拿起筐子和青铜斧,后去崖上山林里砍些柴,再去当初击败穿山甲的山谷中捡些铜矿石。
顺便还能在大山中,寻找些冬天特有的食物。
------------
第201章 【冬春交际 造屋开炉】
冬天并不影响方长施工。
毕竟他的几间正殿,已经完成了墙壁部分,剩下的都是木工活计,而装修可以使用热水,也可以等到开春再说。
反正冬天已经快过去了。
山下的百姓们,也已经开始采买年货,准备过年。
而新年,则意味着最寒冷的时候已经过去,整片大地离着春暖花开的时候,已经十分接近。雪水渐渐有消融之象,有些从山顶发源,不依靠山泉的融雪小溪,也渐渐脱离了枯水期,开始有了径流。
方长将最后一根梁木放好,用青铜钉子钉上,而后轻轻跳到地上,仰头看了看自己的作品。
五间正殿沐浴在冬末阳光下,房梁如格栅般铺在上面。
接下来,只需要铺上钉上小片木板,再盖上薄草席,即可上泥铺瓦。估计等春暖花开的时候,这五间大殿就能完工,自己便能慢慢装修,而后搬进去。
由于秋天他积攒了足够的食物和燃料,冬日里反而并不需要活动太远。
除了盖房子之外,方长还继续去挖掘铜矿石,并收集铜矿的伴生矿,偶尔也会开炉冶炼、铸造,弄些小玩意儿,或者单纯积攒些铜锭。
这种高价值的金属除了是工具原料外,也是下山时候必带的东西,铜可以换来重量更高的钱币,这让方长几次下山,都没有去打工赚钱。同时,铜矿伴生的锡,除了可以作为合金添加物之外,本身也是很好的材料,只是不耐寒冷。
更不提,有时候还能找到银块,它比起锡更稳定,方长头顶的发簪便是这种材料。虽然由于山下法律,银子不能直接当做货币,但是金银质铺对于这个很是欢迎,愿意用大量铜钱来兑换,价格公道。
他还计划着,等银子攒的够多,便用它们做些餐具,比如银盘银碗银匙之类。毕竟他现在烧不出瓷器,只能造出各种陶器。
方长还去了趟可能有铁矿的那几座红色山头,虽然有些远,但储量似乎还不错。
云中山真是物产丰富。
不过他并没有着手开采,而是找寻了许多石英,装在筐子里搬回崖上。
剩余的时间,方长都在山里寻找有碱的地方。
因为易溶于水,天然碱石并不好寻找,但云中山里降水充沛,更难有什么盐碱地,若是没有结果,他只能从草木灰里淋取。
下山寻找也只是备选方案,但是这时候碱多数靠北方的天然碱湖里运来,而且各地用量不算大,所以买都买不到多少,为碱远行北方更是不可取。
为此,他甚至扛着青铜工具,在山中寻找合适的地方,而后——挖下去。
“今日或许会有些收获。”
周围食客们也很受用,在这哪怕太阳高悬也冷气嗖嗖的天气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属实是种享受。
面摊上忙碌的只有两个人,除了老徐之外,便是他女婿,刚刚那个给方长端面的男子。老徐的女儿徐莲蓉并不在此处。方长抬眼看了看,老徐和他女婿面有喜气,看来不久之后,这家人的成员中会多个婴儿。
吃完了面结过账,方长来到镇上酒馆。
“掌柜的,打酒。”说罢将葫芦放在案台上。
“好嘞客官,要多少?”似乎是看着方长有些面生,酒馆掌柜还特意给他报了价格,“普通的酒依然是一文钱一大碗,不过客官应该不会打这种——好些的三文一提,中等的五文七文一提,半提起售,上等的十五文一提,最极品的百花酿按两售卖。”
“又涨价了啊。”
“是啊,虽然丰收,但年景并不如往年那么好,而且好像全天下的粮价都在涨,咱们宁河府也不例外。酒是粮**,粮价涨了,酒价自然网上去。”
方长暗自算了下身上盘缠,拿下包裹拎出钱串:“来二十提吧。”
“好嘞~!”
见到生意做成,掌柜的很兴奋,转头便去打酒。
由于酒价比照以往有上升,这家小酒馆的生意冷清了些许,甚至有方桌空着,这导致酒馆里盛放卤味的大盆,内容也单调了许多。唯一不变的,就是酒馆外面顺墙根戳着,用大碗喝最劣质掺水酒的闲汉们,毕竟虽然味道淡了,但还是一文钱一大碗。
掌柜的迅速打完二十提,收好漏斗和酒提,将酒坛盖子重新盖上,才准备将葫芦重新递给这位白衣负剑的顾客。
他心下有些疑惑:虽然打了二十提酒进去,但这葫芦分量似乎增加的不太对。
不过生意在前,没时间想这些,酒馆掌柜很快将葫芦递给方长,顺便在其转身离开时喊道:“客官,以后常来呀~!”
出了酒馆门,方长揭开盖子灌了一口,才将葫芦重新系回腰间。
这个浅黄色外皮,银片镶口牛角为塞的酒葫芦,本生长于他常行早课,吞吐灵机的大石旁,又被他亲手炮制做成酒器,常年带在身边。灵机浸润之下,早已经不是凡品,里面容积巨大,但外观可爱,分量轻巧。
下山以来,方长每到一地,便在那里酒馆给葫芦中加些高粱酒。
他并不嗜好此物,只是当寻常饮料,故而装进去的总比喝掉的要多,里面已经装了不知有几缸酒,这花费了他带下山的大部分盘缠。
在镇上转了转,用剩下的钱买了几个伏虎饼,方长离开虎桥镇,朝北行去。
回仙栖崖,从林溪村上山最为合适。
以方长的脚力,十里路程转瞬便被甩在了后面。
刚刚他所乘马车曾经路过此处,但上车时,车马行并不提供在此处下车的牌票,方长也就选择守规矩,没有叫停马车耽误其他乘客的时间。反正他既不在乎浪费时间,又不在乎多走路程。
林溪村倒是有些变化。
几家人重新修了房子院落,替换掉了原本摇摇欲坠的屋子,但最大的区别,还是遍布梯田的山坡上,多出的几亩药田。
------------
第200章 【崖上凡间远】
冬日天冷,药田里大部分当年的药草都已经收割,但还是有多年生的草药生长着,被细心地做了各种越冬措施。
这是林溪村中林海的手笔,他学艺归来后,在山坡上栽种草药,供应给山下医生,缓解了周围百十里内有医无药的局面,挽救了许多人,也解除了许多人的病痛,很是为周围大夫们所称道。
方长穿过林溪村,并未引起村民们注意。
临近年关,村里洋溢着欢快地气息,今年年景虽不如去年,但毕竟也是一次丰收,而且村里两户人家搞起副业,也无形中带动了丝村里的经济水平。
其中一个是林海,他那里经常有行商过来采购些药材,另一个便是村里林二,他用自家旧院落,提供给官道上行人们作为简陋落脚处,顺便从周围人家采买些吃食卖给他们,随着这里名气渐长,收益不低,那处旧院落,也被他装上了顶棚。
由于泉水有着温度,村外小溪只是结了薄薄一层冰壳,下面水依然在流淌,也给村民们提供着水源。
几块长木板出现在小溪上,架在溪水两边,让人越过小溪上山时,不用再踩着石头经过。
方长回首望了望,这个坐落于山腰欣欣向荣的村子。
他笑笑,朝前继续走。
翻过前面山头,就能看见高耸入云的仙栖崖。冬季天朗气清蓝天如缎,但仙栖崖周边,依然围绕着终年不散的云雾,遮挡了上面虚实。
在方长眼中,这座高崖的灵韵愈发凝实,甚至辐照大半个云中山,让方圆几十里的山水更加秀美。
隐隐约约,能看到那从崖底曲折向上的栈道,但山脚下被布设了阵法后,凡人非有缘者无法接近,只可远观与猜测,于是“仙栖崖上有仙人妖怪魔王隐士”,渐渐变成村民们口中的传说。
崖下的阵法经过时间的磨合之后,运行的更加圆融自如。作为阵眼和阵基的树林,也生长的高大茂盛,受冬天影响小。
轻轻穿过浓雾,崖下大水潭依然清澈,虽然天冷导致其中龟鳖已经冬眠,但里面还有些不畏寒冷的鱼类活动,在水草间穿梭往来。
方长仰头看看,然后踏上栈道。
竹木栈道踩上去嘎吱嘎吱的,而且边上没有护栏,若是胆小之人可能会吓得抱住石壁不敢走,但对于方长来说,却轻松的很。
一是他修行有成,心境强大坚实,自然如意,不畏高,二是他掉下去也就砸个坑,伤不到分毫。
栈道旁边的石壁上,还有开凿了一半的石洞,那是方长准备在上面做几个屋子。不过尚未彻底完工,也无门无窗,于是有鸟在其中筑巢过冬,飞进飞出。
边攀登边远眺下面景色,他用了些时间才到崖顶。穿过用作大门的石环,方长看着熟悉的仙栖崖,叹道:
“回来了。”
崖上有些积雪,覆盖了农田花田,覆盖了石桌石椅,覆盖了屋顶棚顶,还好几间屋子都撑住了,没有倒塌。
石环旁边的小棚子空着,看来阿牛并不在崖上,倒是崖边树上那个雕巢,规模愈发变大,这段时间里面的居客没闲着。
轻轻打开门扉,方长走进自己的屋子。
他先掏出火折子,用旁边的干草和木柴燃起火塘,将水罐在火堆旁边烧着。
待屋里有些烟火气和温度,才拿下肩头包裹,把里面几本书包括《修行道》、《修行法》放在书架上,包好的食物也拿出放在擦干净的桌上。
将包裹中各杂物收拾完毕,他才叠好这块青布放起,准备下次使用。
酒葫芦没有被摘下挂在墙上,方长依然将其留在腰间,随着他走动而晃荡。
方长出门在崖上空地巡视了一圈,周边风景远不像山下人间那般,并没有留下太多时间痕迹,除了覆盖上积雪之外,变化不大。
归来时,屋里火塘边陶罐里,水花已经翻滚。
他将自制的粗糙茶具刷洗一番,打开墙上塞紧的竹筒,取出些茶叶扔进茶壶,将开水注入。
一时间,屋里茶香飘溢,这采于崖边的自制茶叶,比山下的凡品要好很多,即使对于修行人,也是可以拿得出手的馈赠礼物。但是有缘得到的,只有云中山里近水楼台的山神章淳。
茶毕,方长走到旁边工棚,取出扫帚笤帚等,开始清理崖上。
屋里清灰尘,屋外扫积雪落叶、枯枝败草,俱都倒入不远处的灰坑。那里石面上有处凹陷,被方长当做丢弃灰尘的地方,还好足够深阔,放得下积雪。
直到天色渐暗时,崖上才焕然一新。
地面和屋顶的积雪一扫而空,几间屋里的器具也重新变得光洁,让人心情舒畅。
池塘里面荷叶残败,只余下莲蓬挺立,他站在水面上轻轻折下一枝,回屋剥开取出莲子。塘底淤泥下应当还有不少藕,十分美味,他只是秋天挖了些吃,其余还在淤泥里面没有动。
厨房里调料还算齐全,除了油盐酱,还有些山野中寻得的香料,做菜时根据不同特性放上些许,能让味道增色许多。
地窖里面保存的食物依然新鲜,方长拿出些水果菜蔬,从屋顶摘下条腊肉,再去取出些今年丰收所获得的粮食,开始在鼎下生火熬莲子粥,烹饪饭食。
虎桥镇的伏虎饼重油重糖,味道很好,稍微热一下,是上佳的主食。之前酿造的果酒已经可以饮用,方长滤了些。其色泽很深,酸酸甜甜十分可口,倒也不次于山下打来的高粱酒。
回到崖上的第一顿饭很是丰盛,刷洗完碗筷,天色已暗,夜空寒凉。
方长回到自己屋中,从书架上取下本书,靠在榻上,借着旁边油脂灯的亮光阅读。
屋外山风呼啸,屋里温暖安静。
只有火塘里毕毕剥剥的燃烧声,和烛火偶尔爆开的声音。
他轻轻地想着,明天早课后,可以去旁边工棚,拿起筐子和青铜斧,后去崖上山林里砍些柴,再去当初击败穿山甲的山谷中捡些铜矿石。
顺便还能在大山中,寻找些冬天特有的食物。
------------
第201章 【冬春交际 造屋开炉】
冬天并不影响方长施工。
毕竟他的几间正殿,已经完成了墙壁部分,剩下的都是木工活计,而装修可以使用热水,也可以等到开春再说。
反正冬天已经快过去了。
山下的百姓们,也已经开始采买年货,准备过年。
而新年,则意味着最寒冷的时候已经过去,整片大地离着春暖花开的时候,已经十分接近。雪水渐渐有消融之象,有些从山顶发源,不依靠山泉的融雪小溪,也渐渐脱离了枯水期,开始有了径流。
方长将最后一根梁木放好,用青铜钉子钉上,而后轻轻跳到地上,仰头看了看自己的作品。
五间正殿沐浴在冬末阳光下,房梁如格栅般铺在上面。
接下来,只需要铺上钉上小片木板,再盖上薄草席,即可上泥铺瓦。估计等春暖花开的时候,这五间大殿就能完工,自己便能慢慢装修,而后搬进去。
由于秋天他积攒了足够的食物和燃料,冬日里反而并不需要活动太远。
除了盖房子之外,方长还继续去挖掘铜矿石,并收集铜矿的伴生矿,偶尔也会开炉冶炼、铸造,弄些小玩意儿,或者单纯积攒些铜锭。
这种高价值的金属除了是工具原料外,也是下山时候必带的东西,铜可以换来重量更高的钱币,这让方长几次下山,都没有去打工赚钱。同时,铜矿伴生的锡,除了可以作为合金添加物之外,本身也是很好的材料,只是不耐寒冷。
更不提,有时候还能找到银块,它比起锡更稳定,方长头顶的发簪便是这种材料。虽然由于山下法律,银子不能直接当做货币,但是金银质铺对于这个很是欢迎,愿意用大量铜钱来兑换,价格公道。
他还计划着,等银子攒的够多,便用它们做些餐具,比如银盘银碗银匙之类。毕竟他现在烧不出瓷器,只能造出各种陶器。
方长还去了趟可能有铁矿的那几座红色山头,虽然有些远,但储量似乎还不错。
云中山真是物产丰富。
不过他并没有着手开采,而是找寻了许多石英,装在筐子里搬回崖上。
剩余的时间,方长都在山里寻找有碱的地方。
因为易溶于水,天然碱石并不好寻找,但云中山里降水充沛,更难有什么盐碱地,若是没有结果,他只能从草木灰里淋取。
下山寻找也只是备选方案,但是这时候碱多数靠北方的天然碱湖里运来,而且各地用量不算大,所以买都买不到多少,为碱远行北方更是不可取。
为此,他甚至扛着青铜工具,在山中寻找合适的地方,而后——挖下去。
“今日或许会有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