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听庞统的计策,似乎确实有利于快刀斩乱麻,他便拿出耐心,仔细追问细节,显然已经是打算采纳了:
“只是不知兵分两路之后,南路需要多少人马?”
庞统:“不多,南线这一路的关键,是出井陉口的时机和速度。因为只要北路主力在夺取代郡、上谷的过程中,袁熙感受到渔阳、广阳也受到威胁,肯定会把常山和中山的兵马调回来协防。
毕竟常山与中山是高干的驻地,袁熙只是受命协防,地盘不是他自己的。而广阳渔阳这些,是袁熙自己的腹心要害,他不会为救他人之股肱,不顾自己之心腹。
而我军若是全程都靠攻坚,一个个郡攻拔下来,虽然也能胜,却迁延日久,容易多生变故,还苦害百姓。如果可以把常山、中山的守军,从坚城内调动起来。
在他们从常山回撤涿郡、广阳的途中,追击野战胜之,就省了在后续攻城战中再苦战歼灭这几万人的麻烦。如此,将军全取幽州和常山、中山二郡的速度,肯定反而会比计划更快,此所谓欲速则不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庞统好说歹说献策了一些他觉得可以因时制宜优化的地方,张飞觉得确实有利可图,便拍板照此实施。
张飞本来是应该带领北路主力人马、沿桑干河突进的。
但按照新计划,似乎南线滹沱河井陉口的部队虽然人数少,却要求更高,得精锐一些,令行禁止擅长打运动战。
张飞内心的挑战欲还是被点燃了,决定亲自带人数相对较少的南路军打奇袭。
不过好在连滹沱河都能用于后勤运输后,可以支持的部队规模也更大了一些,能多提供一万人的后勤。
最后的分兵结果,是徐晃带着北路桑干河进军的部队,以及降将麹义,负责正面进攻。
之所以带上麹义,是考虑到麹义在袁绍阵营内部曾经颇有威名,战功更在颜良文丑之上,在灭公孙瓒的战争中,麹义的军功也是数一数二的。现在要再攻幽州,有了麹义的名声,说不定能迫降招降一些自觉无望的幽州袁军。
张飞则带着王平,还有随军参谋的庞统,由滹沱河走井陉口。
……
三月二十五,徐晃、麹义率先带着五万人,按原计划从雁门郡与代郡边境,发起了全面攻势。
毕竟他这一路的部队集结和后勤调度,都是提前准备好了的,随时想动手就能动手,不像南路部队要临时调整调度。
当然,为了迷惑敌人,徐晃打的是张飞的旗号,反正这种战斗也不需要张飞亲自出阵单挑,张飞本人在不在敌人一时也摸不清。这也是庞统建议的策略细节之一。
代郡这地方本来也就在燕山以外了,这地方和更东边的上谷郡,都属于内长城和外长城之间的谷地。南侧的内长城是沿着燕山山脊修的,北侧的外长城是沿着阴山的部分险要而修的。
所以这些郡的核心富饶地区,也就是桑干河两岸,桑干河的河水,主要靠燕山北坡和阴山南坡的降雨汇聚成各条支流,最后注入到两山之间最低谷的位置。
离桑干河远一些的地方,都是丘陵草原、丛林为主。坡度缓一些的地方适合放牧,聚居着不少内附的乌桓人,所以这两个郡算是马牛羊这些畜牧业的重要产地。
基本上乌桓人生活在山坡丘陵上,汉人则在河谷里农耕。
所以要进攻这些偏远贫穷之地,徐晃也不需要多少花哨的操作,就沿着桑干河一路推好了。两岸山上的乌桓人不太在乎汉人打来打去谁做主,也犯不着爬山去牧区圈地。
反正刘虞活着的时候在乌桓人里威望很高,但刘备当年灭张纯,在北方威望也不差,刘备还是幽州本地人,张飞也是,打着他们旗号的部队衣锦还乡,多多少少也有一定的号召力加成,乌桓人就看看戏两不相帮。
这种情况下,短短十天之内,桑干河沿线的代郡班氏县、北平邑、东安阳、桑干县,四五处县城连续被徐晃的大军应声攻下。
这些县城有的甚至连像样的城墙也没有,守兵少的才不过千人,根本不可能固守。
其中桑干县的情况算是最好的,有三四千人的二线地方卫戍部队驻扎,还有两丈高的城墙。但是在徐晃下令猛攻、而且麹义也派出他的先登营摆开架势、威逼利诱之后,桑干县的守军就直接崩了,选择投降。
毕竟麹义的先登威名,在袁绍军中传播极广。虽然经过屡次血战后,麹义最初的嫡系先登营规模其实连五百人都不到了,但投降刘备之后近两年,居然又给他把先登营这种兵种给扩招了起来。
说来其中原因也是可笑,因为麹义这人自傲,觉得自己是凉州武威人,自己家乡的袍泽都是久在边关尸山血海杀出来的,民风彪悍。而冀州人是内地农耕区的顺民,不够尚武。
麹义当初在袁绍手下时,压根儿不屑于用冀州本地兵源来补充先登营,宁可把冀州兵另外编制。他非得找到西凉老乡、至少是当年也在皇甫嵩手下打过仗的老兵,才肯引为嫡系,这就导致多年来先登营越打越少。
不过投降了刘备之后,因为刘备占据凉州,麹义只信任老乡的臭毛病稍稍得到了一些缓解,他可以请求放下一部分冀州降军的兵权,换一些西凉老乡当兵。
考虑到他肯把多年带领的部队主动放下一部分兵权,刘备对于麹义的这种行为也就不会多想,不认为这是在“募集私兵,拥兵自重”。
只是纯粹不信任外地人的战斗力,属于武将嗜武成痴的一种怪癖,并无割据之心,也就准了。然后先登营就扩招了几个,装备也得到了升级,都配备了锻钢胸甲和神臂弩。
再麹义和徐晃合力下,代郡很快被沿着桑干河凿穿,随后汉军气势如虎,继续顺流东下,势不可挡。
代郡的郡治高柳城,倒是难得的不在桑干河沿岸,而是一处北边的外长城险要隘口,也就是后世的阳高县、在西汉初年刘邦被冒顿单于围困的白登山附近。
不过,徐晃显然对于攻打白登山、拿下这种外长城重要隘口毫无兴趣,那地方是防御胡人的,汉人内战打这些边塞干什么?
徐晃拿下桑干河上的交通枢纽桑干县后,把代郡彻底凿穿分割成了南北两部分,压根儿没打算收拾外长城山险之处的残敌,也不怕那些残敌断他后路,就直挺挺继续扎进上谷郡境内,连取潘县和涿鹿。
这架势,竟是不顾一切、横越五百里,要直插广阳郡蓟县的样子了。
……
好在十天的时间,也已经足够蓟县的袁熙反应。他在四月初五,桑干县沦陷的消息飞马传到蓟县的时候,袁熙已然焦急得不行,就紧急召集幕僚商议对策:
“张飞入寇已七八日,听说连桑干都沦陷了,他还一路东下。张飞此人骁勇异常,用兵每每猪突猛进,不顾后果,如此来势汹汹,如之奈何?”
袁熙其实已经五天前就部署过一波防务了,让各地边远地区的部队加速收缩回防,但开始的时候只是要辽西和右北平的部队加速,还没调动东线其他部队。
听说代郡被彻底凿穿、敌军进入上谷,他才不得不再提高一下动员的优先级。
面对州牧的垂询,袁熙帐下的武将谋士倒也踊跃出主意。
刚刚被招回蓟县支援的原涿郡守将韩范,向袁熙建议道:
“使君,张飞用兵虽勇,然刚则易折,他连阴山、燕山险要处的我军后方据点都不屑于扫清,半月之内还看不出问题,因为他随军还带着行粮。
但只要我军坚壁清野、时间一久,行粮吃尽,我军便可令燕山、阴山各处敌后险要守军骚扰断张飞粮道,如此,张飞必不战而乱,我军再趁势反击,可获全胜。”
这个韩范原本的防区是在涿郡的易京,也是易水北岸,涿郡和中山郡、河间郡接壤的地方,是幽州和冀州边界的咽喉要害。
八年前公孙瓒临死时死守的易京楼,就在那个地方。
在幽州和冀州分属不同阵营诸侯的时候,易京这地方当然是幽州诸侯最重视的防御节点了。
但现在冀州是三弟袁尚的,幽冀一家。袁熙在其他方向出现外敌时,当然第一反应就是先把跟三弟交界处的部队,抽过来打防御。
反正三弟又不可能这种节骨眼上脑抽跟他翻脸。
面对韩范的建议,袁熙也没觉得有什么惊艳之处,无非是普通的老生常谈,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将领都会这么选。
依托险要、坚壁清野、以待孤军深入险境的敌人粮道被断。历史上郑度劝刘璋对付刘备时,不也这么说。
现在的关键是,张飞来势这么凶猛,怎么拖得住呢!
袁熙应声追问:“说得轻松,张飞来势如此凶猛,还有徐晃为辅,更有叛将麹义为爪牙,我军怎么坚壁清野拖得了那么久!”
袁熙问出这个问题后,倒也下意识没有看韩范,而是看了一眼在旁边谋士那一列就坐的幽州牧长史刘晔,显然他内心最期待的还是以智谋著称的刘晔能帮他完善一下应对策略。
然而刘晔没看到,似乎是明哲保身地避嫌,几秒钟的开口时机没去抢,韩范就主动提出了计策的后半部分:
“使君,要拖住张飞,显而易见,唯有在桑干河过燕山的谷口险要处设防。张飞至今还是在燕山与阴山之间的谷地机动,故而攻势凌厉,但他要威胁到蓟,最终就必须翻越燕山。
当初十二年前,宣祖(刘虞)与刘备在蓟地平代郡、上谷而来的张纯叛军时,就依托燕山设防不让张纯越境。当时刘备建议幽州校尉邹靖在八达岭修了居庸关。
如今,使君也可集结中枢重兵,死守八达岭、居庸关,纵然张飞赶造重型攻城器械,凭借数十里纵深的燕山险塞,还是有可能堵住张飞的!”
袁熙想来想去,看向刘晔,问道:“子扬先生,我欲让从辽西回防的王门,立刻带本部人马,加强居庸关防务。再从常山、中山调回之前被派去支援表兄的部队,先生以为如何?”
刘晔被问到了,也不好装傻,只是淡泊地说:“使君所见甚是,不过常山与并州接壤,常山等地的防务,也是三公子委托给使君的。兄弟之间的请托,是否要履约,还请使君自行裁处。”
袁熙见刘晔没有反对他的方略,只是顾虑他和三弟的关系,便很有担当地一摆手:“知道了,事有轻重缓急,三弟的请求能做当然要做,但现在是我们幽州自身处在生死存亡中,当然是自保为最优先。”
说罢,他立刻下了调令,让已经派去常山、中山等地的焦触、韩珩,立刻带兵回防,都不用回蓟县报到了,直接急行军扑向居庸关南侧,堵住燕山防线。
同时,他还命令在蓟县主持州治防务的张南,也带着蓟县的一半主力,赶紧先去居庸关堵口,绝对要确保不能让张飞越过八达岭长城一步。
……
袁熙的命令,飞马传讯送去,短短两天就送到了中山郡治卢奴县,又过了一天后送到了常山的真定县。
焦触、韩珩等袁熙部下将领,当然不敢违抗主命,立刻就要走人。
不过,负责二郡治理和边防的高干、尹楷、吕翔等人,显然不肯让焦触、韩珩走。
高干毕竟也是袁绍的亲外甥,地位高于焦触,他出面阻拦道:“焦将军转隶于大将军直属,负责常山、太行间诸隘防务,岂可轻离?莫非你要违抗大将军的直接命令!”
焦触作为在幽州干了十几年的老将,显然压根儿就不在乎什么袁尚,他只认幽州之主。不过这也难怪,当年他们都是刘虞的老部下了,当然自以为资格很老。
十二年前打张纯,刘备和焦触、张南三人,分别为涿郡、广阳郡和渔阳郡的都尉,这三郡都尉一起听命于刘虞,主持燕山防线。
在焦触张南心中,咱是先帝的直属下属,而且当年跟咱平级的刘备,在西边都做到伪朝皇帝了!咱这些“幽州之光”怎么会怕冀州来的乱命呢?
所以焦触直接选择了硬顶,把高干的乱命扛回去了,差点儿就剩两边拔刀子互相威胁。
高干对于这种情况当然是毫无办法,二郡的三万生力军都是焦触、韩珩带来的,部队听焦触不听他的,只能是认了。
焦触、韩珩等于是玩了一场往返跑,来常山驻防都没多久呢,就又急着回老家了。
只不过不知道回的是哪个老家。
“只是不知兵分两路之后,南路需要多少人马?”
庞统:“不多,南线这一路的关键,是出井陉口的时机和速度。因为只要北路主力在夺取代郡、上谷的过程中,袁熙感受到渔阳、广阳也受到威胁,肯定会把常山和中山的兵马调回来协防。
毕竟常山与中山是高干的驻地,袁熙只是受命协防,地盘不是他自己的。而广阳渔阳这些,是袁熙自己的腹心要害,他不会为救他人之股肱,不顾自己之心腹。
而我军若是全程都靠攻坚,一个个郡攻拔下来,虽然也能胜,却迁延日久,容易多生变故,还苦害百姓。如果可以把常山、中山的守军,从坚城内调动起来。
在他们从常山回撤涿郡、广阳的途中,追击野战胜之,就省了在后续攻城战中再苦战歼灭这几万人的麻烦。如此,将军全取幽州和常山、中山二郡的速度,肯定反而会比计划更快,此所谓欲速则不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庞统好说歹说献策了一些他觉得可以因时制宜优化的地方,张飞觉得确实有利可图,便拍板照此实施。
张飞本来是应该带领北路主力人马、沿桑干河突进的。
但按照新计划,似乎南线滹沱河井陉口的部队虽然人数少,却要求更高,得精锐一些,令行禁止擅长打运动战。
张飞内心的挑战欲还是被点燃了,决定亲自带人数相对较少的南路军打奇袭。
不过好在连滹沱河都能用于后勤运输后,可以支持的部队规模也更大了一些,能多提供一万人的后勤。
最后的分兵结果,是徐晃带着北路桑干河进军的部队,以及降将麹义,负责正面进攻。
之所以带上麹义,是考虑到麹义在袁绍阵营内部曾经颇有威名,战功更在颜良文丑之上,在灭公孙瓒的战争中,麹义的军功也是数一数二的。现在要再攻幽州,有了麹义的名声,说不定能迫降招降一些自觉无望的幽州袁军。
张飞则带着王平,还有随军参谋的庞统,由滹沱河走井陉口。
……
三月二十五,徐晃、麹义率先带着五万人,按原计划从雁门郡与代郡边境,发起了全面攻势。
毕竟他这一路的部队集结和后勤调度,都是提前准备好了的,随时想动手就能动手,不像南路部队要临时调整调度。
当然,为了迷惑敌人,徐晃打的是张飞的旗号,反正这种战斗也不需要张飞亲自出阵单挑,张飞本人在不在敌人一时也摸不清。这也是庞统建议的策略细节之一。
代郡这地方本来也就在燕山以外了,这地方和更东边的上谷郡,都属于内长城和外长城之间的谷地。南侧的内长城是沿着燕山山脊修的,北侧的外长城是沿着阴山的部分险要而修的。
所以这些郡的核心富饶地区,也就是桑干河两岸,桑干河的河水,主要靠燕山北坡和阴山南坡的降雨汇聚成各条支流,最后注入到两山之间最低谷的位置。
离桑干河远一些的地方,都是丘陵草原、丛林为主。坡度缓一些的地方适合放牧,聚居着不少内附的乌桓人,所以这两个郡算是马牛羊这些畜牧业的重要产地。
基本上乌桓人生活在山坡丘陵上,汉人则在河谷里农耕。
所以要进攻这些偏远贫穷之地,徐晃也不需要多少花哨的操作,就沿着桑干河一路推好了。两岸山上的乌桓人不太在乎汉人打来打去谁做主,也犯不着爬山去牧区圈地。
反正刘虞活着的时候在乌桓人里威望很高,但刘备当年灭张纯,在北方威望也不差,刘备还是幽州本地人,张飞也是,打着他们旗号的部队衣锦还乡,多多少少也有一定的号召力加成,乌桓人就看看戏两不相帮。
这种情况下,短短十天之内,桑干河沿线的代郡班氏县、北平邑、东安阳、桑干县,四五处县城连续被徐晃的大军应声攻下。
这些县城有的甚至连像样的城墙也没有,守兵少的才不过千人,根本不可能固守。
其中桑干县的情况算是最好的,有三四千人的二线地方卫戍部队驻扎,还有两丈高的城墙。但是在徐晃下令猛攻、而且麹义也派出他的先登营摆开架势、威逼利诱之后,桑干县的守军就直接崩了,选择投降。
毕竟麹义的先登威名,在袁绍军中传播极广。虽然经过屡次血战后,麹义最初的嫡系先登营规模其实连五百人都不到了,但投降刘备之后近两年,居然又给他把先登营这种兵种给扩招了起来。
说来其中原因也是可笑,因为麹义这人自傲,觉得自己是凉州武威人,自己家乡的袍泽都是久在边关尸山血海杀出来的,民风彪悍。而冀州人是内地农耕区的顺民,不够尚武。
麹义当初在袁绍手下时,压根儿不屑于用冀州本地兵源来补充先登营,宁可把冀州兵另外编制。他非得找到西凉老乡、至少是当年也在皇甫嵩手下打过仗的老兵,才肯引为嫡系,这就导致多年来先登营越打越少。
不过投降了刘备之后,因为刘备占据凉州,麹义只信任老乡的臭毛病稍稍得到了一些缓解,他可以请求放下一部分冀州降军的兵权,换一些西凉老乡当兵。
考虑到他肯把多年带领的部队主动放下一部分兵权,刘备对于麹义的这种行为也就不会多想,不认为这是在“募集私兵,拥兵自重”。
只是纯粹不信任外地人的战斗力,属于武将嗜武成痴的一种怪癖,并无割据之心,也就准了。然后先登营就扩招了几个,装备也得到了升级,都配备了锻钢胸甲和神臂弩。
再麹义和徐晃合力下,代郡很快被沿着桑干河凿穿,随后汉军气势如虎,继续顺流东下,势不可挡。
代郡的郡治高柳城,倒是难得的不在桑干河沿岸,而是一处北边的外长城险要隘口,也就是后世的阳高县、在西汉初年刘邦被冒顿单于围困的白登山附近。
不过,徐晃显然对于攻打白登山、拿下这种外长城重要隘口毫无兴趣,那地方是防御胡人的,汉人内战打这些边塞干什么?
徐晃拿下桑干河上的交通枢纽桑干县后,把代郡彻底凿穿分割成了南北两部分,压根儿没打算收拾外长城山险之处的残敌,也不怕那些残敌断他后路,就直挺挺继续扎进上谷郡境内,连取潘县和涿鹿。
这架势,竟是不顾一切、横越五百里,要直插广阳郡蓟县的样子了。
……
好在十天的时间,也已经足够蓟县的袁熙反应。他在四月初五,桑干县沦陷的消息飞马传到蓟县的时候,袁熙已然焦急得不行,就紧急召集幕僚商议对策:
“张飞入寇已七八日,听说连桑干都沦陷了,他还一路东下。张飞此人骁勇异常,用兵每每猪突猛进,不顾后果,如此来势汹汹,如之奈何?”
袁熙其实已经五天前就部署过一波防务了,让各地边远地区的部队加速收缩回防,但开始的时候只是要辽西和右北平的部队加速,还没调动东线其他部队。
听说代郡被彻底凿穿、敌军进入上谷,他才不得不再提高一下动员的优先级。
面对州牧的垂询,袁熙帐下的武将谋士倒也踊跃出主意。
刚刚被招回蓟县支援的原涿郡守将韩范,向袁熙建议道:
“使君,张飞用兵虽勇,然刚则易折,他连阴山、燕山险要处的我军后方据点都不屑于扫清,半月之内还看不出问题,因为他随军还带着行粮。
但只要我军坚壁清野、时间一久,行粮吃尽,我军便可令燕山、阴山各处敌后险要守军骚扰断张飞粮道,如此,张飞必不战而乱,我军再趁势反击,可获全胜。”
这个韩范原本的防区是在涿郡的易京,也是易水北岸,涿郡和中山郡、河间郡接壤的地方,是幽州和冀州边界的咽喉要害。
八年前公孙瓒临死时死守的易京楼,就在那个地方。
在幽州和冀州分属不同阵营诸侯的时候,易京这地方当然是幽州诸侯最重视的防御节点了。
但现在冀州是三弟袁尚的,幽冀一家。袁熙在其他方向出现外敌时,当然第一反应就是先把跟三弟交界处的部队,抽过来打防御。
反正三弟又不可能这种节骨眼上脑抽跟他翻脸。
面对韩范的建议,袁熙也没觉得有什么惊艳之处,无非是普通的老生常谈,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将领都会这么选。
依托险要、坚壁清野、以待孤军深入险境的敌人粮道被断。历史上郑度劝刘璋对付刘备时,不也这么说。
现在的关键是,张飞来势这么凶猛,怎么拖得住呢!
袁熙应声追问:“说得轻松,张飞来势如此凶猛,还有徐晃为辅,更有叛将麹义为爪牙,我军怎么坚壁清野拖得了那么久!”
袁熙问出这个问题后,倒也下意识没有看韩范,而是看了一眼在旁边谋士那一列就坐的幽州牧长史刘晔,显然他内心最期待的还是以智谋著称的刘晔能帮他完善一下应对策略。
然而刘晔没看到,似乎是明哲保身地避嫌,几秒钟的开口时机没去抢,韩范就主动提出了计策的后半部分:
“使君,要拖住张飞,显而易见,唯有在桑干河过燕山的谷口险要处设防。张飞至今还是在燕山与阴山之间的谷地机动,故而攻势凌厉,但他要威胁到蓟,最终就必须翻越燕山。
当初十二年前,宣祖(刘虞)与刘备在蓟地平代郡、上谷而来的张纯叛军时,就依托燕山设防不让张纯越境。当时刘备建议幽州校尉邹靖在八达岭修了居庸关。
如今,使君也可集结中枢重兵,死守八达岭、居庸关,纵然张飞赶造重型攻城器械,凭借数十里纵深的燕山险塞,还是有可能堵住张飞的!”
袁熙想来想去,看向刘晔,问道:“子扬先生,我欲让从辽西回防的王门,立刻带本部人马,加强居庸关防务。再从常山、中山调回之前被派去支援表兄的部队,先生以为如何?”
刘晔被问到了,也不好装傻,只是淡泊地说:“使君所见甚是,不过常山与并州接壤,常山等地的防务,也是三公子委托给使君的。兄弟之间的请托,是否要履约,还请使君自行裁处。”
袁熙见刘晔没有反对他的方略,只是顾虑他和三弟的关系,便很有担当地一摆手:“知道了,事有轻重缓急,三弟的请求能做当然要做,但现在是我们幽州自身处在生死存亡中,当然是自保为最优先。”
说罢,他立刻下了调令,让已经派去常山、中山等地的焦触、韩珩,立刻带兵回防,都不用回蓟县报到了,直接急行军扑向居庸关南侧,堵住燕山防线。
同时,他还命令在蓟县主持州治防务的张南,也带着蓟县的一半主力,赶紧先去居庸关堵口,绝对要确保不能让张飞越过八达岭长城一步。
……
袁熙的命令,飞马传讯送去,短短两天就送到了中山郡治卢奴县,又过了一天后送到了常山的真定县。
焦触、韩珩等袁熙部下将领,当然不敢违抗主命,立刻就要走人。
不过,负责二郡治理和边防的高干、尹楷、吕翔等人,显然不肯让焦触、韩珩走。
高干毕竟也是袁绍的亲外甥,地位高于焦触,他出面阻拦道:“焦将军转隶于大将军直属,负责常山、太行间诸隘防务,岂可轻离?莫非你要违抗大将军的直接命令!”
焦触作为在幽州干了十几年的老将,显然压根儿就不在乎什么袁尚,他只认幽州之主。不过这也难怪,当年他们都是刘虞的老部下了,当然自以为资格很老。
十二年前打张纯,刘备和焦触、张南三人,分别为涿郡、广阳郡和渔阳郡的都尉,这三郡都尉一起听命于刘虞,主持燕山防线。
在焦触张南心中,咱是先帝的直属下属,而且当年跟咱平级的刘备,在西边都做到伪朝皇帝了!咱这些“幽州之光”怎么会怕冀州来的乱命呢?
所以焦触直接选择了硬顶,把高干的乱命扛回去了,差点儿就剩两边拔刀子互相威胁。
高干对于这种情况当然是毫无办法,二郡的三万生力军都是焦触、韩珩带来的,部队听焦触不听他的,只能是认了。
焦触、韩珩等于是玩了一场往返跑,来常山驻防都没多久呢,就又急着回老家了。
只不过不知道回的是哪个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