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淼知道后却道孩子们现在大了也不用魏若哄着入睡了,她们夜里有奶娘们照顾,白天又有丫鬟婆子陪着,应当也累不到老太君。
魏若觉得他说的有理,又不忍心孩子们受罪,便松口让孩子们跟着老太君搬进了观雅小筑。
润姐儿和橙姐儿闻言开心极了,一点都没有要离开母亲的不舍。
两个孩子还兴致勃勃的同老太君商议她们的房间要怎么商议。
润姐儿还特别同老太君强调,她要在她们的房间里给喵喵也做个小房子。
老太君笑呵呵的应了,让李嬷嬷叫了府里的工匠过来和他们说了润姐儿的要求。
工匠们回去就连夜做了一个小房子过来,但不止润姐儿就连橙姐儿都觉得不满意。
工匠们只好又回去重做。
这几日老太君和老夫人就一直陪着两个女孩弄小房子的事情。
魏若见她们玩的挺开心的也不打扰她们,跟着贵妃派来的内侍进了趟宫。
“瑞阳侯府出了什么事情?”贵妃问魏若。
她时不时的会派内侍去安国公府看一看女儿和外孙女她们,结果内侍回说瑞阳侯府好像出了些事情。
她听内侍说女儿正忙着便也没有问她,等到事情了了方才把女儿宣进宫问一问事情的始末。
魏若便把事情如此这般的告诉了贵妃。
贵妃听到瑞阳侯夫人对月姐儿十分苛刻时冷笑连连,再一听到月姐儿半月都不肯开口说话时又是满眼怜惜。
她想了想对魏若道:“倒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你二姑母当初在闺中的时候也是个软和的,这个孩子倒和她母亲很像。他们六月份上族谱是吗?”
魏若笑着点头。
贵妃对南嬷嬷道:“到时候提醒我一声,咱们赏她个东西吧。”
南嬷嬷笑着点头应了。
魏若就道:“母亲现在是越发心软了。”
贵妃就笑:“许是年纪大了吧。”
听她提起年纪,魏若赶紧转移了话题。
魏若从宫内回来没两日,魏三娘就带着魏四娘上了门。
魏若听到魏四娘也跟着过来了不过诧异了一下便使人请两人进来。
这还是魏四娘自嫁出后第一次和魏若单独相处。
她略有些紧张的坐在了魏三娘的身旁。
“.....婶婶很喜欢月姐儿,现在族里虽说还没开祠堂,但是婶婶已经让叔叔把月姐儿接过去了。听我母亲说月姐儿现在似乎很依赖婶婶。”魏三娘笑眯眯的和魏若说着月姐儿的近况。
魏若听说月姐儿很依赖婶婶后十分的欣慰,她对魏三娘道:“可见婶婶对月姐儿真的很好。”不然月姐儿不会这么依赖她。
“是呀,不过开祠堂那日你回去吗?”魏三娘问魏若。
魏若想了想道:“还是回去看看吧,月姐儿虽然过继了,毕竟是二姑母的女儿。”
魏三娘于是和魏若约好了那日去瑞阳侯府的时间。
魏三娘又问魏四娘:“你给县主们做的小衣呢?”
魏四娘像是回过神似的,从丫鬟手里接过了小衣和小鞋,递给魏若。
魏若拿着小衣和鞋子看了许久,然后向魏四娘道谢:“多谢四姐。”
魏若是真心的道谢,她能看出来魏四娘做这些东西是用了心的,针脚十分的细密。
魏四娘讷讷无言,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魏三娘见了着急,这个四妹妹平日里跟四妹夫吵架的时候嘴巴那么利索,今日怎么跟哑巴了似的。
魏若若有所思。
她在家里的时候和这位四姐姐并无什么来往,出嫁了之后也没怎么单独相处过,因此对这位四姐姐了解的不多。
魏若虽对瑞阳侯夫人和魏二娘有意见,但对侯府的其他姑娘却没有什么意见的,她们顶多就是怕事罢了。
况且前段时间月姐儿的事情魏四娘和陶翔也都主动伸出了援手,因此魏若主动开口对魏四娘道:“四姐下次再来把外甥也带上吧,说起来这许多年我都没怎么见过他。”
魏四娘闻言忙道:“他一直被婆母拘在家里读书,平日里都不怎么让他出来。”
“四姐是打算让外甥走科举之路吗?”魏若闻言诧异道。
“是我婆母说典哥儿的性子不是很灵活,要是捐官的话怕是也得罪上峰,还不如让他好好读书,若是能考上进士就进太学做个助教,若是考不上进士,能考个举人也是好的,那时哪怕在书院教个书什么的也能养活家人。”说到这里魏四娘有些愤愤了,他儿子哪里不灵活了。
魏四娘婆母的打算别说魏若了,就连魏三娘都没有听过。
“那四妹夫是怎么想的呢?”魏三娘问魏四娘。
“夫君一方面觉得婆母的话说的有道理,但他又觉得科举之路太过艰辛,典哥儿若是能考上这书也算没白读,可典哥儿若是考不上的话,怕他书没读成也就算了还读成了书呆子。所以他现在也很是犹豫不知道该怎么规划玉哥儿的未来。”魏四娘说起来又有些发愁。
魏若闻言若有所思。
魏三娘却不是很赞同陶翔的态度,她对魏四娘道:“如果真的打算让典哥儿科举的话,那就要想办法为典哥儿延请名师。若是不打算让典哥儿科举的话,那就请个好的先生教典哥儿读书,其余的时间就让他学些交际的东西。典哥儿现在才九岁,无论怎样都还来得及,但如果总犹犹豫豫的最后反而耽误了孩子。”
魏四娘之前一直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今日听魏三娘一分析也觉得有道理,她霎时慌乱了起来,对魏三娘道:“我之前只想着典哥儿的前程有夫君和婆母操心,就也没怎么管,那我接下来该怎么办啊?”
魏若闻言便问道:“典哥儿书读到什么程度了?”
她这一问,魏四娘就卡了壳了,她想了半天方道:“我以前在侯府的时候就不爱读书,所以也没有问过典哥儿读书。”
魏三娘闻言扶额道:“那他跟的是哪个先生,现在读几年了?”
这个魏四娘知道,她忙道:“婆母托人将典哥儿送到了我们家附近的阳元书院,典哥儿在那里读了五年了。”
魏三娘知道阳元书院,这个书院在京城有三座分院,专门为幼童启蒙的,她听邱士成说这书院还不错。
魏若也知道这个书院,正是因为知道她反而佩服起了魏四娘的婆母。
本朝的书院分为初等书院和高等书院。
其中初等书院也分办学质量好的和办学质量一般的。
像那办学质量好的书院,名额千金难求,自然极受时人追捧。
办学质量一般的如阳元书院这样的,对一般百姓来说是极难入内的,但官宦之家却不是很热衷将孩子送进去。
时下官宦人家的子弟如果进不了好一点的书院便会在家中延请先生,或是送到族学中读书,等到孩子大一些了,如果孩子有意科举便会让孩子去考取高等级的书院。
一般官宦人家担心别人说他们家连个先生都请不起,因此并不肯送孩子去阳元书院这样的书院读书。
可魏四娘的婆母却愿意,因为对于她们那样的人家来说在家中延请先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请不到好的先生还不如把孩子送去阳元书院,至少书院里的夫子学问比一般的先生要好。
“那典哥儿的成绩怎么样呢?”因为魏四娘之前没有提过典哥儿去书院的事,魏三娘只以为她在家中为孩子请了先生启蒙,既然知道典哥儿进了书院,便问起了他的成绩。
说到成绩,魏四娘的脸上露出了些笑意:“典哥儿回回功课都是甲等。”
魏三娘和魏若闻言连忙恭喜魏四娘。
魏三娘还道:“典哥儿成绩这般好,四妹妹应该早些说的。”
魏若也没想到魏四娘竟能忍住不炫耀儿子。
魏四娘却道:“夫君说典哥儿的资质并不是很好,能考到甲等也是因为勤奋的缘故。况且在阳元书院这样的地方得了甲等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因此,夫君并不让我在外说孩子的事情,说若是将来孩子科举没考好,反而惹了亲戚们笑话。“
魏三娘闻言便道:“妹夫也担心太过了,咱们哪里会笑话亲戚。”
魏若却忍不住想笑。
寻常人就算心里但心会惹了亲戚们笑话,也不会在亲戚们面前说出来。她这位四姐也是个直肠子。
这么一想魏若对她的印象倒好了一些,她就对魏四娘道:“四姐这话说的不对,且不说外甥资质到底如何,就看他勤奋好学就知道这孩子以后绝差不了。许多孩子像他这么大的年纪,大人逼着看书都看不进去,更不用说愿意自己读书了。”
她这么说魏四娘倒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典哥儿也没有那么勤奋,有时候还是会偷懒的。”
魏若听她这么说话又想笑了。
魏三娘也笑了出来:“小孩子喜欢玩是天性,总不能一直不让他玩。”
魏四娘闻言道:“是呀,所以有时候婆母在典哥玩的时候训斥他,我就总是生气。”
魏三娘和魏若同时笑了起来。
魏三娘就对魏四娘道:“之前你们一直没说,我也就没提。你也是知道三姐夫的,别的不行,但学问还是可以的。四妹要是不嫌弃回家让人把外甥写过的功课送过来,我让你三姐夫帮着看看。”
魏四娘闻言十分的高兴,她忙道:“三姐夫能帮忙自然是极好的,我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嫌弃呢。”看的出来她是真心的高兴。
等回到家后,魏四娘向陶翔说了今日发生的事情。
陶翔闻言道:“三姐说的对,这样犹犹豫豫的确实会耽误了孩子。可我看我们典哥儿确实资质不太行。”
魏四娘闻言就道:“行不行也要等三姐夫看了典哥儿的功课再说,三姐夫毕竟是进士,他要说典哥儿能行,咱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典哥儿读书。”
陶翔闻言笑了起来,对魏四娘道:“哪里到如此地步了呢。”
夫妻两人又叙了些话后,陶翔派人将功课送到了魏三娘府上。
魏三娘先自己看了一眼,她也是读过书的,看玉哥儿的字体写的十分的端正,倒对玉哥儿多了一些好感。
她拿着功课到了邱士成的书房。
邱士成拿着功课看了半响后道:“这孩子做事倒是认真,不过看他确实如四妹夫所说欠缺了些资质。”
魏三娘于是把陶母说的进士举人那番话说了。
邱士成闻言就笑了起来:“如果典哥儿肯苦读的话,考个举人倒是没问题,但进士的话就要看缘分了。”
邱士成说这话倒是真心的,进士的名额每年就那么几个,想要考上进士真不是靠苦读就能做到的。
魏三娘便将邱士成说的话告诉了魏四娘,不过她只说了前半句话,后半句话倒没提。
魏四娘却很高兴,她和陶翔商量后告诉魏三娘:“夫君说了,不求进士,举人就已够了。有了举人的功名不拘去书院教书还是捐个官都是尽够的了。”
魏三娘闻言沉思。
本朝只要有了举人的功名就可以捐官了,不过举人捐官是有名额限制的,本朝不知道有多少举人在等着排队,因此对于一般人来说就算有了举人的功名也没法那么轻易的做官。
但对于典哥儿来说这个却不是什么问题,典哥儿毕竟出身官宦世家,有了举人的功名后,打点个官职也不是什么难事。
陶翔也是这么想的,他之前之所以对儿子的前程犹豫不定也是见儿子资质一般,担心他考不上。
他虽有心向邱士成请教一番,但魏四娘之前有些左性,不肯向亲戚开口。因此这事便耽误了下来。此时得了邱士成的准话,陶翔如同吃了定心丸一般,他开始跟着母亲一起关心起了典哥儿的功课,同邱士成商议要如何延请名师。
再说国公府这边,那日魏四娘走后,晚间李浩淼又来了香芜院。
魏若觉得他说的有理,又不忍心孩子们受罪,便松口让孩子们跟着老太君搬进了观雅小筑。
润姐儿和橙姐儿闻言开心极了,一点都没有要离开母亲的不舍。
两个孩子还兴致勃勃的同老太君商议她们的房间要怎么商议。
润姐儿还特别同老太君强调,她要在她们的房间里给喵喵也做个小房子。
老太君笑呵呵的应了,让李嬷嬷叫了府里的工匠过来和他们说了润姐儿的要求。
工匠们回去就连夜做了一个小房子过来,但不止润姐儿就连橙姐儿都觉得不满意。
工匠们只好又回去重做。
这几日老太君和老夫人就一直陪着两个女孩弄小房子的事情。
魏若见她们玩的挺开心的也不打扰她们,跟着贵妃派来的内侍进了趟宫。
“瑞阳侯府出了什么事情?”贵妃问魏若。
她时不时的会派内侍去安国公府看一看女儿和外孙女她们,结果内侍回说瑞阳侯府好像出了些事情。
她听内侍说女儿正忙着便也没有问她,等到事情了了方才把女儿宣进宫问一问事情的始末。
魏若便把事情如此这般的告诉了贵妃。
贵妃听到瑞阳侯夫人对月姐儿十分苛刻时冷笑连连,再一听到月姐儿半月都不肯开口说话时又是满眼怜惜。
她想了想对魏若道:“倒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你二姑母当初在闺中的时候也是个软和的,这个孩子倒和她母亲很像。他们六月份上族谱是吗?”
魏若笑着点头。
贵妃对南嬷嬷道:“到时候提醒我一声,咱们赏她个东西吧。”
南嬷嬷笑着点头应了。
魏若就道:“母亲现在是越发心软了。”
贵妃就笑:“许是年纪大了吧。”
听她提起年纪,魏若赶紧转移了话题。
魏若从宫内回来没两日,魏三娘就带着魏四娘上了门。
魏若听到魏四娘也跟着过来了不过诧异了一下便使人请两人进来。
这还是魏四娘自嫁出后第一次和魏若单独相处。
她略有些紧张的坐在了魏三娘的身旁。
“.....婶婶很喜欢月姐儿,现在族里虽说还没开祠堂,但是婶婶已经让叔叔把月姐儿接过去了。听我母亲说月姐儿现在似乎很依赖婶婶。”魏三娘笑眯眯的和魏若说着月姐儿的近况。
魏若听说月姐儿很依赖婶婶后十分的欣慰,她对魏三娘道:“可见婶婶对月姐儿真的很好。”不然月姐儿不会这么依赖她。
“是呀,不过开祠堂那日你回去吗?”魏三娘问魏若。
魏若想了想道:“还是回去看看吧,月姐儿虽然过继了,毕竟是二姑母的女儿。”
魏三娘于是和魏若约好了那日去瑞阳侯府的时间。
魏三娘又问魏四娘:“你给县主们做的小衣呢?”
魏四娘像是回过神似的,从丫鬟手里接过了小衣和小鞋,递给魏若。
魏若拿着小衣和鞋子看了许久,然后向魏四娘道谢:“多谢四姐。”
魏若是真心的道谢,她能看出来魏四娘做这些东西是用了心的,针脚十分的细密。
魏四娘讷讷无言,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魏三娘见了着急,这个四妹妹平日里跟四妹夫吵架的时候嘴巴那么利索,今日怎么跟哑巴了似的。
魏若若有所思。
她在家里的时候和这位四姐姐并无什么来往,出嫁了之后也没怎么单独相处过,因此对这位四姐姐了解的不多。
魏若虽对瑞阳侯夫人和魏二娘有意见,但对侯府的其他姑娘却没有什么意见的,她们顶多就是怕事罢了。
况且前段时间月姐儿的事情魏四娘和陶翔也都主动伸出了援手,因此魏若主动开口对魏四娘道:“四姐下次再来把外甥也带上吧,说起来这许多年我都没怎么见过他。”
魏四娘闻言忙道:“他一直被婆母拘在家里读书,平日里都不怎么让他出来。”
“四姐是打算让外甥走科举之路吗?”魏若闻言诧异道。
“是我婆母说典哥儿的性子不是很灵活,要是捐官的话怕是也得罪上峰,还不如让他好好读书,若是能考上进士就进太学做个助教,若是考不上进士,能考个举人也是好的,那时哪怕在书院教个书什么的也能养活家人。”说到这里魏四娘有些愤愤了,他儿子哪里不灵活了。
魏四娘婆母的打算别说魏若了,就连魏三娘都没有听过。
“那四妹夫是怎么想的呢?”魏三娘问魏四娘。
“夫君一方面觉得婆母的话说的有道理,但他又觉得科举之路太过艰辛,典哥儿若是能考上这书也算没白读,可典哥儿若是考不上的话,怕他书没读成也就算了还读成了书呆子。所以他现在也很是犹豫不知道该怎么规划玉哥儿的未来。”魏四娘说起来又有些发愁。
魏若闻言若有所思。
魏三娘却不是很赞同陶翔的态度,她对魏四娘道:“如果真的打算让典哥儿科举的话,那就要想办法为典哥儿延请名师。若是不打算让典哥儿科举的话,那就请个好的先生教典哥儿读书,其余的时间就让他学些交际的东西。典哥儿现在才九岁,无论怎样都还来得及,但如果总犹犹豫豫的最后反而耽误了孩子。”
魏四娘之前一直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今日听魏三娘一分析也觉得有道理,她霎时慌乱了起来,对魏三娘道:“我之前只想着典哥儿的前程有夫君和婆母操心,就也没怎么管,那我接下来该怎么办啊?”
魏若闻言便问道:“典哥儿书读到什么程度了?”
她这一问,魏四娘就卡了壳了,她想了半天方道:“我以前在侯府的时候就不爱读书,所以也没有问过典哥儿读书。”
魏三娘闻言扶额道:“那他跟的是哪个先生,现在读几年了?”
这个魏四娘知道,她忙道:“婆母托人将典哥儿送到了我们家附近的阳元书院,典哥儿在那里读了五年了。”
魏三娘知道阳元书院,这个书院在京城有三座分院,专门为幼童启蒙的,她听邱士成说这书院还不错。
魏若也知道这个书院,正是因为知道她反而佩服起了魏四娘的婆母。
本朝的书院分为初等书院和高等书院。
其中初等书院也分办学质量好的和办学质量一般的。
像那办学质量好的书院,名额千金难求,自然极受时人追捧。
办学质量一般的如阳元书院这样的,对一般百姓来说是极难入内的,但官宦之家却不是很热衷将孩子送进去。
时下官宦人家的子弟如果进不了好一点的书院便会在家中延请先生,或是送到族学中读书,等到孩子大一些了,如果孩子有意科举便会让孩子去考取高等级的书院。
一般官宦人家担心别人说他们家连个先生都请不起,因此并不肯送孩子去阳元书院这样的书院读书。
可魏四娘的婆母却愿意,因为对于她们那样的人家来说在家中延请先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请不到好的先生还不如把孩子送去阳元书院,至少书院里的夫子学问比一般的先生要好。
“那典哥儿的成绩怎么样呢?”因为魏四娘之前没有提过典哥儿去书院的事,魏三娘只以为她在家中为孩子请了先生启蒙,既然知道典哥儿进了书院,便问起了他的成绩。
说到成绩,魏四娘的脸上露出了些笑意:“典哥儿回回功课都是甲等。”
魏三娘和魏若闻言连忙恭喜魏四娘。
魏三娘还道:“典哥儿成绩这般好,四妹妹应该早些说的。”
魏若也没想到魏四娘竟能忍住不炫耀儿子。
魏四娘却道:“夫君说典哥儿的资质并不是很好,能考到甲等也是因为勤奋的缘故。况且在阳元书院这样的地方得了甲等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因此,夫君并不让我在外说孩子的事情,说若是将来孩子科举没考好,反而惹了亲戚们笑话。“
魏三娘闻言便道:“妹夫也担心太过了,咱们哪里会笑话亲戚。”
魏若却忍不住想笑。
寻常人就算心里但心会惹了亲戚们笑话,也不会在亲戚们面前说出来。她这位四姐也是个直肠子。
这么一想魏若对她的印象倒好了一些,她就对魏四娘道:“四姐这话说的不对,且不说外甥资质到底如何,就看他勤奋好学就知道这孩子以后绝差不了。许多孩子像他这么大的年纪,大人逼着看书都看不进去,更不用说愿意自己读书了。”
她这么说魏四娘倒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典哥儿也没有那么勤奋,有时候还是会偷懒的。”
魏若听她这么说话又想笑了。
魏三娘也笑了出来:“小孩子喜欢玩是天性,总不能一直不让他玩。”
魏四娘闻言道:“是呀,所以有时候婆母在典哥玩的时候训斥他,我就总是生气。”
魏三娘和魏若同时笑了起来。
魏三娘就对魏四娘道:“之前你们一直没说,我也就没提。你也是知道三姐夫的,别的不行,但学问还是可以的。四妹要是不嫌弃回家让人把外甥写过的功课送过来,我让你三姐夫帮着看看。”
魏四娘闻言十分的高兴,她忙道:“三姐夫能帮忙自然是极好的,我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嫌弃呢。”看的出来她是真心的高兴。
等回到家后,魏四娘向陶翔说了今日发生的事情。
陶翔闻言道:“三姐说的对,这样犹犹豫豫的确实会耽误了孩子。可我看我们典哥儿确实资质不太行。”
魏四娘闻言就道:“行不行也要等三姐夫看了典哥儿的功课再说,三姐夫毕竟是进士,他要说典哥儿能行,咱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典哥儿读书。”
陶翔闻言笑了起来,对魏四娘道:“哪里到如此地步了呢。”
夫妻两人又叙了些话后,陶翔派人将功课送到了魏三娘府上。
魏三娘先自己看了一眼,她也是读过书的,看玉哥儿的字体写的十分的端正,倒对玉哥儿多了一些好感。
她拿着功课到了邱士成的书房。
邱士成拿着功课看了半响后道:“这孩子做事倒是认真,不过看他确实如四妹夫所说欠缺了些资质。”
魏三娘于是把陶母说的进士举人那番话说了。
邱士成闻言就笑了起来:“如果典哥儿肯苦读的话,考个举人倒是没问题,但进士的话就要看缘分了。”
邱士成说这话倒是真心的,进士的名额每年就那么几个,想要考上进士真不是靠苦读就能做到的。
魏三娘便将邱士成说的话告诉了魏四娘,不过她只说了前半句话,后半句话倒没提。
魏四娘却很高兴,她和陶翔商量后告诉魏三娘:“夫君说了,不求进士,举人就已够了。有了举人的功名不拘去书院教书还是捐个官都是尽够的了。”
魏三娘闻言沉思。
本朝只要有了举人的功名就可以捐官了,不过举人捐官是有名额限制的,本朝不知道有多少举人在等着排队,因此对于一般人来说就算有了举人的功名也没法那么轻易的做官。
但对于典哥儿来说这个却不是什么问题,典哥儿毕竟出身官宦世家,有了举人的功名后,打点个官职也不是什么难事。
陶翔也是这么想的,他之前之所以对儿子的前程犹豫不定也是见儿子资质一般,担心他考不上。
他虽有心向邱士成请教一番,但魏四娘之前有些左性,不肯向亲戚开口。因此这事便耽误了下来。此时得了邱士成的准话,陶翔如同吃了定心丸一般,他开始跟着母亲一起关心起了典哥儿的功课,同邱士成商议要如何延请名师。
再说国公府这边,那日魏四娘走后,晚间李浩淼又来了香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