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寄解开家里穿的便服,就着沈沅张开的短襜褕套好两条胳膊,回头已见她眼睛里雾蒙蒙的,犹自咬着牙强忍泪意,圆圆的颌角都挣出棱角来了。杨寄自己系上衣带,见沈沅又有些吃力地捧他的皮甲和明光铠,连忙接过来,对她笑笑说:“我来。这些负荷,本就该男人家承担。”
杨寄立定心思,便有了从容的态度,他衣冠齐楚,气宇轩昂,骑着马行进在御道上,眺望太初宫的台城墙,正在柔和的春阳下金辉熠熠,青瓦的宫殿,各异的蹲兽,参差的树木,远远看上去反倒不如城墙夺目,像层次分明的水墨画,渐渐淡了下去。
今日,宫殿又易新主,和一场场游戏似的,他心里突然有了些奇异的想法,与小时候蜻蜓点水般的读的书互相印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未来虽不可期,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气定神闲进了太极殿,上首高坐着的是新皇帝皇甫衮。这是皇甫道知庶长兄之子,比那个白痴小皇帝大一些,听说父母双亡,原是不得势的宗室,自桓越掠走白痴皇帝之后,硬从建安郡的藩地强邀过来。大约因为还有些智识,知道此刻的形势不容乐观,更知道自己的位置如临深渊,所以笑容看上去竟有些卑微。
杨寄漂亮地行了面君的大礼,报了自己原本的职名。皇帝皇甫衮看了看两边立着的皇甫道知和庾含章的脸色,才清清喉咙说:“桓越辜恩背国,实属逆贼,我大楚上下俱是戮力同心,以求清理叛党,国泰民安。今日不拘一格用人才,拜杨寄为中军领军,拜吴云峰为长水都督,拜郭俊为步兵都督,共领平叛军,剿灭桓氏叛党。”
他略带歉意地望着杨寄他们三人:“三位将领海涵,如今国家危难如累卵,若再造拜将台拜将,只怕劳动民众太多,也不能及时,就在太极殿行拜将之礼,简陋了!日后三位将领功成归来,临烟阁上画像配享,再加荣宠。”
虽然是事先背好的说辞,这名十三四岁的小皇帝倒也能说得言语恳切,在一旁神色惫懒的皇甫道知,目光微微一跳,双手交握在腹前,倒也没什么特别的举动。
杨寄左右看看,与他一起的那两个都督已经低头谢恩了,看不清面孔,他便也跪下叩谢了皇帝的大恩,伏地的瞬间,瞄了瞄两旁这两个人,穿的都是精致的皮战靴,皮甲胄上的铜钉擦得雪亮,铠甲里头衬的襜褕都是光泽细润的丝料,佩戴的玉饰和紫荷更是一看就价值不菲——他在赌场混日子的时候,看一看打扮就猜来人是什么身份——这两个人,齐整得近乎奢侈,必然是家境优越的世家子弟。这种人,才华谋略应当不错,但好日子过惯了,不知下头疾苦,更不知世道艰难。
磕头间,皇帝已经被身边的宦官扶着站了起来,一旁的三名宦官,哈着腰端着银托盘,上面放着一面帅旗,一把佩剑,一枚铜印,一块兵符。皇帝到三个人面前,亲手端过托盘,把里头的四样东西一件件交付。杨寄他们仨也再次叩首谢恩,双手捧过,郑重其事地佩在腰间、拿在手上。
小皇帝目光敏锐,看见唯独杨寄腰间的荷囊是布做的,简陋得很,竟然亲自解下自己佩戴的荷囊,笑道:“杨领军真是朴素,朕这腰囊,虽不出色,倒是自小儿佩戴在身边的。赠予杨领军吧。”
杨寄受宠若惊,伸出双手接过。文武群臣,拜贺声雷动,赞陛下英明,贺三位将领光荣受命。
小皇帝最后道:“那么,军机宜急不宜缓。杨将军带两千虎贲军赴历阳,领西府军一万西进;吴都督领石头城水军三万,筑长江防线,随时准备击退桓越渡江;郭都督领京口、广陵步兵六万,护卫建邺城。马上荆州的陶都督和巴陵的陈刺史,兵马亦将前来援助。想来桓越跳梁小丑,不足为患!”
他捧起宦官银盘里送来的金樽,一杯祭天,一杯祭地,一杯自己一饮而尽。而后,三位新拜的将领,也把三杯酒一饮而尽。
杨寄在皇帝下旨的时候,心里已经产生了一幅图景,对一切了然于胸:六万步兵和三万水师,其实都是不出击的,加上原本建邺的虎贲护卫,十万人死守城中,以防桓越的攻击;而他这里,等于一万多人,才是攻打的主力——这摆布,不是当他杨寄是天才,就是打算他鸡蛋碰石头去送死的!
不过,杨寄一句没多说,一万人虽少,却是自己可以随便用的;历阳城虽小,却是自己可以立定脚跟的;他这里人马不足,将来才可以有所说辞,行乱世之谋的。哪儿哪儿都很中他的意。
铜印沉甸甸地揣在怀里,杨寄出了太初宫门,骑上皇帝御赐的高头大马,挥了挥手里的令旗,对两边属于自己的十个校尉笑道:“今日就开拔往历阳吧。总算有了自己的战船,比我上回坐渔船应该要好多了。”
几日没见,历阳城也稍事修缮,城墙上的缺口用砖头暂时填补齐了,四边的角楼也布置了人手,城里的火灾早灭掉了,遭灾的房屋仍在,焦黑的椽子上铺着稻草,也可以将就着住人。王谧在城门口迎接杨寄,这次毫不怠慢,下马就是单膝跪地行礼:“中领军!卑职王谧请领军检视!”
杨寄已经习惯了此刻自己的身份,他漫漠地点点头,对王谧道:“你这几日辛苦了!”
王谧颇有受宠若惊之感,累瘦了一圈的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卑职不辛苦!西府军已经在城中的校场上列队等候领军前来检阅!”说完,便摊手在前头引路。
杨寄边走边问:“城里百姓安顿得如何?”
王谧道:“每日城里四市,各六口大锅施粥,现在还从广陵调集了些粮食,建邺也把军粮送到了,够吃两个月呢。城外田间,重新恢复种植,长势不错,如果——”他抬眼瞥了瞥杨寄的神色:马上要打仗了,种田的老百姓都有些惴惴:按照以往坚壁清野的那种打法,不等到秋收,禾苗就被军队糟蹋光了。
杨寄点点头说:“会好的。只要老天爷不为难,今年就一定是个丰收年景!”
王谧只好答道:“是。”然后又低声说:“西府军大半是无家可归的历阳百姓,以及部分北边来的流民。按领军的吩咐,全数是一家子男丁一齐入伍,老幼和女眷在城中单独辟出一块居住吗?”
杨寄说:“老幼和女眷要安顿好。但是——不在城中。给我都挪城外去。”
王谧眨巴眼睛,不知所以然,但见杨寄自信的样子,便干脆应是。杨寄又道:“新兵训练如何?”
“呃……”王谧犹疑着说,“力气倒有,但是不谙刀兵,尤其不擅长箭弩等兵器。”
杨寄笑道:“有力气就好!走,去看看。”
他骑着马示意王谧带路。王谧却又回报道:“还有一事——”他似乎是有些不好出口,顿了一会儿才说:“昨日来了个使者,说要见领军。比较趾高气昂。”
杨寄觉出他的欲言又止,知道这个人物一定身份特殊,想了想,猜出个大概,于是笑道:“我懂了。先见见这位使者,听听他说什么吧。”
☆、第81章 卫又安
杨寄身边,尚有建邺来的十位校尉,明面上客气,实际上各有主子,各为其主。杨寄来到郡牧的衙署,郡牧已经带着人马跟桓越走了,衙署烧掉了半边,那些带不走的文书,都成了一片片的黑蝴蝶和灰蝴蝶,都几天了,风一吹,还是会四处飘飞,然后落得到处都是。
十个校尉表情各异,但当杨寄说“随便拾掇几间,先住下吧”时,还是都七嘴八舌地说:“我们住这样破的地方也就罢了,杨领军怎么能如此委屈?”“城里总归有像样子的地方,实在不行,看看哪家是富户。”……
杨寄不置可否,好一会儿说:“至少这里的明堂用得上吧?王参领——”他扭头向王谧:“你去请那个使者来。”
自称是“使者”,还不怕死地趾高气昂,自然是桓越那里的,还以为自己和他们暗地里是一家子。杨寄眯着眼,等着来人从明亮的外头,走进暗沉的明堂里。
素白的绸子里衣,罩着宽松的豆绿色外袍,衣带飘飘,而压襟摆的玉坠彼此碰击,发出琅琅的清音。那人纤瘦高直,渐渐走近,便看得见容颜,认识他的人都是眉毛一挑,不认识的则一脸征询,望向端坐在上头的杨寄。
杨寄微笑道:“卫公子,咱倒又见面了。”
卫又安见他和气,越发做张做智,冷笑道:“听说加拜了中领军,果然得重用啊。杨领军别来无恙?”
杨寄目光环扫四周,卫又安以为他暗示自己,周围人俱不可信,说话倒也注意了一点,捻捻绣着茱萸纹的袖子自怜地说:“桓公檄文,天下皆知,其冤屈动天感地。而朝中权臣建德王,背兄盗嫂,构陷大臣,已是人神共愤之恶行!……陛下知道桓公冤屈,也知道桓公护驾护国的心意,特命臣带诏书,请杨公奉诏吧。”又拿出一条明黄色的裤带。
他滔滔不绝说了半天,文白参杂,杨寄勉强听懂了大半,虽说都是些废话,但“背兄盗嫂”一词,也把一个新的屎盆子扣皇甫道知头上了。杨寄心里暗爽,但对卫又安,还是冷冷的态度:“檄文我们自然都看过了。不过,我听说的是桓越逼杀陛下,建邺已立了新陛下。我这里该奉谁的诏?”
卫又安漂亮的桃花眼一瞪:“什么?!皇甫道知也未免太不要脸了!”
“慢来慢来!”杨寄摆摆手止住了他,故意在他面前四下里看了看,眨了眨眼睛,“指着和尚不骂贼秃,你再信口胡说,就有人要割你的舌头了。”
卫又安瞥瞥杨寄,看他是一副挤眉弄眼的表情,似乎多有无奈。这美男子虽说大多数时候在赵太后的床榻上混,但也有少部分时候在朝堂里混,还不算全然懵懂,他揣测此刻杨寄必是只挂空衔,做不了大主,心里也有些瞧不上。卫又安抚了抚自己的脸,笑道:“说真话这么难么?”
卫又安一个又一个的媚眼抛过来,杨寄心里有数,他想和自己暗暗地说些私话,所以,偏生要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桓越这些话,我一个粗人,也整不明白。反正现在朝廷派我到历阳镇守,我们从军的,只能听命。桓越想要历阳,只能踩在我杨寄尸首上才有门儿了。”
他最后温语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卫公子不必担心,送到厢房歇息吧。”
卫又安也知道此时不是时候,哼了一声道:“好吧,希望杨公是个明白人。”
杨寄打量了一下周围人的脸色,心中大致有数了。他转头对王谧说:“王参领,你这里事情虽细,却也是少不得的要务。我看你都忙瘦了一圈,给你派个主簿搭搭手,日常写个条子,算个账目,都是杠杠的。你有事,只管派下去让他做就是。”
王谧就着他的眼色看到外头,果然一群中领军的亲兵间夹着一个布衣书生,白面乌发,眉清目秀,瘦怯怯的身子也裹着宽大的衣服,但是和刚刚那个妖娆的卫又安全然两副形象。他在秣陵出生、任事,认得这分明是杨寄家的二舅子,沈屠户的二儿子——沈岭。
王谧聪明在不多话,点点头应了下来。对沈岭道:“明儿我就把历阳郡的账簿子给你看。”
安置好了,王谧又请杨寄去检阅队伍。杨寄却大大地打了个哈欠:“坐船过来,头里晕晕的。大家要不要先睡个晌午觉,歇足了气力再来谈正经事儿?反正城角有哨楼,桓越若是到了,再迎战也不迟。”
大家大眼瞪小眼,但是,他是主帅,他说了算,何况这里的诸人各有私心,只愁没有机会。
杨寄回屋子里,随便拾掇了一下散落一地的东西,又在榻上抹出一块够睡觉的空间来。他翘着脚躺下,手里握着刚刚从行李中拿出来的一个昆山摇杯,缓缓摇着里头的樗蒲骰子。五块木头子儿发出有节律的“嗒嗒”声,杨寄一边谛听这个熟悉的声音,一边反而排除了余外的干扰,可以静静地思考。
突然,门帘一声响,打断了他的思路,还吓了一跳。抬眼看看进来的人,是沈岭。杨寄笑道:“你吓我一跳。”
沈岭见他高高地架着腿,手里在摇樗蒲,不由皱眉道:“你还真是气定神闲嘛!既然有时间,我交给你的书可以再读一读——之前也只走马观花地浏览了几篇吧?”
杨寄嬉了脸笑道:“我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有你不就得了么?”
沈岭板着脸说:“我肚子里的想法能都变作你的吗?看来有机会还是得阿圆来催你上进……”
这话一出,杨寄只好苦着脸爬起来,又从行李包袱里翻出沈岭为他准备的《六韬》,边翻阅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闲天:“前几天看到两句,不大理解,你给我说说呗:‘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啥意思啊?如今这十个人里三个‘姓’皇甫,七个姓‘庾’,我杀谁赏谁,可以不得罪人的把这些狗皮膏药弄掉?”
沈岭见他求问,当老师的感觉使他乐滋滋的,先解释了一通《六韬》里的文意:“如今这帮校尉,还有你带来的几千号虎贲卫,和这些流民组成的西府军比,都算得上是位高权重而经验丰富的。要训练西府军,少了他们不行,但又不能让他们指手画脚地妨碍你,所以,该杀人立威就杀,一颗人头,换得大家对你的敬畏;下面的小兵,老百姓出身,饭都吃不饱,更没打过仗,你对他们好,哪怕赏一顿肉吃,他们都对你感恩戴德,这就是赏。”
接着,他又讲了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譬喻道:“你毕竟是平民寒族出身,陡然出面杀人立威,最担心的就是京里两位对你会存疑心,还是借刀杀人的好。”
杨寄看看沈岭,笑道:“二兄文质彬彬的模样,说起杀人,倒一点都不色变嘛!”
沈岭带着冷意地一笑:“小慈乃大慈之贼。我本来不过是平民百姓,若有机会,也希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拿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报效国家。自我朝开国,其实就只是半壁江山,还有半壁,全数染上了腥膻,黎民挣扎在夷狄异族统治下,收复黄河以北一直是我的心愿。可惜现在,你也看到,上头这些贵胄,有几个把心思放在治国安民上?”
杨寄看着一向性情平和的沈岭,竟然胸膛起伏起来,心里有浓厚的敬意,点点头,竖起身子郑重地说:“我懂。二兄,老百姓那种苦,那些贵人们不知道,我都知道。饥饿、疼痛、冤屈、恐惧、生离死别……我都经历过。”他眸子中闪烁着水光,但还是在笑。
沈岭看见他紧紧捏着的拳头,重重地点点头:“阿末。我没有认错人。你是个赌棍,是个敢跟老天赌的赌棍,咱们做对家,把棋枰上的局势看好,把棋子走好,把摇杯里的骰子摇好。若是赌不赢,心里也不后悔——男人么!”
两个人切切的密谈,直到天色擦黑,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才摸着空空如也的肚皮,打算慰劳一下五脏庙。
不料甫出小院的门,就看到一个衣袂飘飘的俊美男子正一脸不耐烦地斜倚着门框站着,见杨寄和沈岭前后脚出来,那漂亮的脸上变幻了好几种颜色,好半晌才酸意十足地说:“哦哟,竟是我打扰了!”
杨寄对男人毫无兴趣,听得汗毛都站班了,敷衍地笑道:“原来是卫公子,吃了晚饭不曾?”
卫又安掠掠鬓边被吹散的乌发,冷冷笑道:“不曾。杨公那里有秀色可餐,自然是不饿的。”
杨寄回敬道:“桓公这两日缺了卫公子,可能连饭都吃不下去了吧?”
卫又安不以为忤,反以为荣,笑道:“我在桓公心里,哪有这样的地位?”
杨寄装傻充愣,翻了翻眼睛说:“我没读过书,刚刚卫公子说了个啥词儿来着?看到卫公子这样的俊美男儿——”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等卫又安摆足了准备听夸赞的谦虚神色后才说:“看到卫公子,饭都不用吃,就饱了。”
卫又安愣了片刻,气得剑眉倒竖,但是人家自承了“没读过书”,而且意思曲解,也解得不可谓不像,加之杨寄一副呆傻表情,骂他也骂不出词儿来。杨寄得寸进尺,上前用力一拍卫又安的肩膀,拍得他身子一矮,斜仄过去,差点摔倒。杨寄道:“哈哈,兄弟是个糙汉子,卫公子水似的灵秀,怎么好与我计较?走,吃饭去!今儿是麦屑粥和盐菜,管饱!”
卫又安浑身发颤,冷笑道:“你就不想听听桓公的意思?”
“嘘!”杨寄左右看看,手往卫又安肩膀上一扶,笑道,“桓公赠历阳城的大恩,可别让旁人知道!至于现在,我们先吃饭,再听意思去!”
“杨寄,你想两头讨好,最后可是自寻死路!”卫又安被他用力扣住了肩胛骨的命门,疼得咧着嘴,“你仅这一次机会!”
☆、第82章 西府军
杨寄略松了指头,一脸无辜地讪讪笑道:“你大约是误会了。我不是墙头草,不过是现在这时候,身上有十贴狗皮膏药贴着,我稍微有些异动,那几个校尉就能把我撕了。桓公小心翼翼留着我,总不是为了我被一刀子剁了的吧?”
卫又安冷笑道:“放开你的手!桓公多么想重用你,你却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你不是对桓公忠心吗?怎么能让我瞧见?”
杨寄目光炯炯地看着卫又安,问道:“桓公要我怎么做?”
卫又安觉察他的手似有似无地从自己的肩背上滑下,掌心温热,柔中带刚,那小心脏不由一跳,声音也放缓了下来:“桓公么……也懂你的处境不容易,打开建邺城门如果做不到,那就把历阳还回来。”
杨寄许久不做声。卫又安又生警觉:“怎么,你吃了占了,倒忘了本主是谁了?桓公打下历阳,也不过两三天的事!”
果然不出自己所料。杨寄心里冷笑,面上一副哀求的悲色:“两三天!我这里事情还抹不平!你想,新征的人都是泥脚杆子出身,哪个对抗得了桓公的军伍?别说对抗不了桓公,哪个对抗得了建邺来的人?我抛下老婆孩子来这鬼地方,我又图个啥?”
卫又安自觉底气又来了,哼了一声道:“那你好歹也摆出敬重桓公的样子来!”
杨寄知道他的心思,所谓“敬重桓公”,不过就是敬重他卫又安而已,低声下气连应了几声“是”,低声道:“让我慢慢来。你只管看着我就是。”
卫又安挑衅地看了看一直低头在一旁的沈岭,又是一声冷哼:“我不吃麦屑粥和盐菜!”
把卫又安伺候好并不难,建邺来的十个校尉也不吃麦屑粥和盐菜,都是从富户掠来的好火腿和糟鲭鱼,配着碧粳稻米煮成的亮晶晶的饭。这十个人对卫又安也颇为好奇——太后榻上待过的人,又上了桓越的榻,多么神奇!所以倒也都愿意以接待来使的客气来陪着卫又安吃了一顿好的。
杨寄却在王谧的带领下,一身寻常服饰,和沈岭一起到了新建立的西府军的军营里。军营也刚开晚饭,稀薄的热麦屑粥,盛在大铁锅里,还在腾腾地冒着气。三五成群蹲着的汉子们,捧着粗瓷碗,唏哩呼噜喝得热火朝天。盛粥的伙头兵,瞪着眼睛,拿大铁勺敲着锅沿:“一人两碗,不能再多了!——你姥姥的,是饿死鬼投胎还是怎么的?”
杨寄摆摆手,示意王谧不用跟着了,他过去,从摞着的粗瓷大碗堆里随便拿了一个,到粥锅前说:“给我盛一碗。”
伙夫看了他一眼,没多说,捞了一碗稀粥。杨寄和其他人一样,捧着蹲到一个避风口喝粥。粥是磨碎的麦屑熬的,没有稻米那么有香甜黏性,微红的色泽,口感粗糙。但真饿了的杨寄,倒也不嫌,山珍海味也是填肚子,麦屑粗粥也是填肚子。吃完一碗,他又去要第二碗;吃完第二碗,又覥着脸去要第三碗。
伙夫不乐意了:“看你穿得还新崭崭的,恁的不懂人事!说好了一人两碗,你怎么来要第三碗呢?”
杨寄撒赖道:“明明第二碗!”
伙夫把锅沿用力一敲:“你当我和你一样傻啊!你这张脸,我看一遍就会记住。就是第三碗了!”这家伙拿着鸡毛当令箭,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如今有点吃食容易么?城里原本都绝了粮了!老子就是历阳人,被桓越那个王八蛋烧掉了屋子,吃了几天的焦树皮烂树叶子才活了下来。好容易杨大青天赶跑了桓越那个王八蛋,又为历阳人要了米麦。但是又能有多少啊?给你这龟孙子敞开了吃?!”
杨寄张着嘴,呆呆地捧着碗,突然“噗嗤”一笑,端着碗上下几下算是作揖:“您这是账房先生的材料!算了,我也算吃饱了,就不吃了吧。”
杨寄立定心思,便有了从容的态度,他衣冠齐楚,气宇轩昂,骑着马行进在御道上,眺望太初宫的台城墙,正在柔和的春阳下金辉熠熠,青瓦的宫殿,各异的蹲兽,参差的树木,远远看上去反倒不如城墙夺目,像层次分明的水墨画,渐渐淡了下去。
今日,宫殿又易新主,和一场场游戏似的,他心里突然有了些奇异的想法,与小时候蜻蜓点水般的读的书互相印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未来虽不可期,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气定神闲进了太极殿,上首高坐着的是新皇帝皇甫衮。这是皇甫道知庶长兄之子,比那个白痴小皇帝大一些,听说父母双亡,原是不得势的宗室,自桓越掠走白痴皇帝之后,硬从建安郡的藩地强邀过来。大约因为还有些智识,知道此刻的形势不容乐观,更知道自己的位置如临深渊,所以笑容看上去竟有些卑微。
杨寄漂亮地行了面君的大礼,报了自己原本的职名。皇帝皇甫衮看了看两边立着的皇甫道知和庾含章的脸色,才清清喉咙说:“桓越辜恩背国,实属逆贼,我大楚上下俱是戮力同心,以求清理叛党,国泰民安。今日不拘一格用人才,拜杨寄为中军领军,拜吴云峰为长水都督,拜郭俊为步兵都督,共领平叛军,剿灭桓氏叛党。”
他略带歉意地望着杨寄他们三人:“三位将领海涵,如今国家危难如累卵,若再造拜将台拜将,只怕劳动民众太多,也不能及时,就在太极殿行拜将之礼,简陋了!日后三位将领功成归来,临烟阁上画像配享,再加荣宠。”
虽然是事先背好的说辞,这名十三四岁的小皇帝倒也能说得言语恳切,在一旁神色惫懒的皇甫道知,目光微微一跳,双手交握在腹前,倒也没什么特别的举动。
杨寄左右看看,与他一起的那两个都督已经低头谢恩了,看不清面孔,他便也跪下叩谢了皇帝的大恩,伏地的瞬间,瞄了瞄两旁这两个人,穿的都是精致的皮战靴,皮甲胄上的铜钉擦得雪亮,铠甲里头衬的襜褕都是光泽细润的丝料,佩戴的玉饰和紫荷更是一看就价值不菲——他在赌场混日子的时候,看一看打扮就猜来人是什么身份——这两个人,齐整得近乎奢侈,必然是家境优越的世家子弟。这种人,才华谋略应当不错,但好日子过惯了,不知下头疾苦,更不知世道艰难。
磕头间,皇帝已经被身边的宦官扶着站了起来,一旁的三名宦官,哈着腰端着银托盘,上面放着一面帅旗,一把佩剑,一枚铜印,一块兵符。皇帝到三个人面前,亲手端过托盘,把里头的四样东西一件件交付。杨寄他们仨也再次叩首谢恩,双手捧过,郑重其事地佩在腰间、拿在手上。
小皇帝目光敏锐,看见唯独杨寄腰间的荷囊是布做的,简陋得很,竟然亲自解下自己佩戴的荷囊,笑道:“杨领军真是朴素,朕这腰囊,虽不出色,倒是自小儿佩戴在身边的。赠予杨领军吧。”
杨寄受宠若惊,伸出双手接过。文武群臣,拜贺声雷动,赞陛下英明,贺三位将领光荣受命。
小皇帝最后道:“那么,军机宜急不宜缓。杨将军带两千虎贲军赴历阳,领西府军一万西进;吴都督领石头城水军三万,筑长江防线,随时准备击退桓越渡江;郭都督领京口、广陵步兵六万,护卫建邺城。马上荆州的陶都督和巴陵的陈刺史,兵马亦将前来援助。想来桓越跳梁小丑,不足为患!”
他捧起宦官银盘里送来的金樽,一杯祭天,一杯祭地,一杯自己一饮而尽。而后,三位新拜的将领,也把三杯酒一饮而尽。
杨寄在皇帝下旨的时候,心里已经产生了一幅图景,对一切了然于胸:六万步兵和三万水师,其实都是不出击的,加上原本建邺的虎贲护卫,十万人死守城中,以防桓越的攻击;而他这里,等于一万多人,才是攻打的主力——这摆布,不是当他杨寄是天才,就是打算他鸡蛋碰石头去送死的!
不过,杨寄一句没多说,一万人虽少,却是自己可以随便用的;历阳城虽小,却是自己可以立定脚跟的;他这里人马不足,将来才可以有所说辞,行乱世之谋的。哪儿哪儿都很中他的意。
铜印沉甸甸地揣在怀里,杨寄出了太初宫门,骑上皇帝御赐的高头大马,挥了挥手里的令旗,对两边属于自己的十个校尉笑道:“今日就开拔往历阳吧。总算有了自己的战船,比我上回坐渔船应该要好多了。”
几日没见,历阳城也稍事修缮,城墙上的缺口用砖头暂时填补齐了,四边的角楼也布置了人手,城里的火灾早灭掉了,遭灾的房屋仍在,焦黑的椽子上铺着稻草,也可以将就着住人。王谧在城门口迎接杨寄,这次毫不怠慢,下马就是单膝跪地行礼:“中领军!卑职王谧请领军检视!”
杨寄已经习惯了此刻自己的身份,他漫漠地点点头,对王谧道:“你这几日辛苦了!”
王谧颇有受宠若惊之感,累瘦了一圈的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卑职不辛苦!西府军已经在城中的校场上列队等候领军前来检阅!”说完,便摊手在前头引路。
杨寄边走边问:“城里百姓安顿得如何?”
王谧道:“每日城里四市,各六口大锅施粥,现在还从广陵调集了些粮食,建邺也把军粮送到了,够吃两个月呢。城外田间,重新恢复种植,长势不错,如果——”他抬眼瞥了瞥杨寄的神色:马上要打仗了,种田的老百姓都有些惴惴:按照以往坚壁清野的那种打法,不等到秋收,禾苗就被军队糟蹋光了。
杨寄点点头说:“会好的。只要老天爷不为难,今年就一定是个丰收年景!”
王谧只好答道:“是。”然后又低声说:“西府军大半是无家可归的历阳百姓,以及部分北边来的流民。按领军的吩咐,全数是一家子男丁一齐入伍,老幼和女眷在城中单独辟出一块居住吗?”
杨寄说:“老幼和女眷要安顿好。但是——不在城中。给我都挪城外去。”
王谧眨巴眼睛,不知所以然,但见杨寄自信的样子,便干脆应是。杨寄又道:“新兵训练如何?”
“呃……”王谧犹疑着说,“力气倒有,但是不谙刀兵,尤其不擅长箭弩等兵器。”
杨寄笑道:“有力气就好!走,去看看。”
他骑着马示意王谧带路。王谧却又回报道:“还有一事——”他似乎是有些不好出口,顿了一会儿才说:“昨日来了个使者,说要见领军。比较趾高气昂。”
杨寄觉出他的欲言又止,知道这个人物一定身份特殊,想了想,猜出个大概,于是笑道:“我懂了。先见见这位使者,听听他说什么吧。”
☆、第81章 卫又安
杨寄身边,尚有建邺来的十位校尉,明面上客气,实际上各有主子,各为其主。杨寄来到郡牧的衙署,郡牧已经带着人马跟桓越走了,衙署烧掉了半边,那些带不走的文书,都成了一片片的黑蝴蝶和灰蝴蝶,都几天了,风一吹,还是会四处飘飞,然后落得到处都是。
十个校尉表情各异,但当杨寄说“随便拾掇几间,先住下吧”时,还是都七嘴八舌地说:“我们住这样破的地方也就罢了,杨领军怎么能如此委屈?”“城里总归有像样子的地方,实在不行,看看哪家是富户。”……
杨寄不置可否,好一会儿说:“至少这里的明堂用得上吧?王参领——”他扭头向王谧:“你去请那个使者来。”
自称是“使者”,还不怕死地趾高气昂,自然是桓越那里的,还以为自己和他们暗地里是一家子。杨寄眯着眼,等着来人从明亮的外头,走进暗沉的明堂里。
素白的绸子里衣,罩着宽松的豆绿色外袍,衣带飘飘,而压襟摆的玉坠彼此碰击,发出琅琅的清音。那人纤瘦高直,渐渐走近,便看得见容颜,认识他的人都是眉毛一挑,不认识的则一脸征询,望向端坐在上头的杨寄。
杨寄微笑道:“卫公子,咱倒又见面了。”
卫又安见他和气,越发做张做智,冷笑道:“听说加拜了中领军,果然得重用啊。杨领军别来无恙?”
杨寄目光环扫四周,卫又安以为他暗示自己,周围人俱不可信,说话倒也注意了一点,捻捻绣着茱萸纹的袖子自怜地说:“桓公檄文,天下皆知,其冤屈动天感地。而朝中权臣建德王,背兄盗嫂,构陷大臣,已是人神共愤之恶行!……陛下知道桓公冤屈,也知道桓公护驾护国的心意,特命臣带诏书,请杨公奉诏吧。”又拿出一条明黄色的裤带。
他滔滔不绝说了半天,文白参杂,杨寄勉强听懂了大半,虽说都是些废话,但“背兄盗嫂”一词,也把一个新的屎盆子扣皇甫道知头上了。杨寄心里暗爽,但对卫又安,还是冷冷的态度:“檄文我们自然都看过了。不过,我听说的是桓越逼杀陛下,建邺已立了新陛下。我这里该奉谁的诏?”
卫又安漂亮的桃花眼一瞪:“什么?!皇甫道知也未免太不要脸了!”
“慢来慢来!”杨寄摆摆手止住了他,故意在他面前四下里看了看,眨了眨眼睛,“指着和尚不骂贼秃,你再信口胡说,就有人要割你的舌头了。”
卫又安瞥瞥杨寄,看他是一副挤眉弄眼的表情,似乎多有无奈。这美男子虽说大多数时候在赵太后的床榻上混,但也有少部分时候在朝堂里混,还不算全然懵懂,他揣测此刻杨寄必是只挂空衔,做不了大主,心里也有些瞧不上。卫又安抚了抚自己的脸,笑道:“说真话这么难么?”
卫又安一个又一个的媚眼抛过来,杨寄心里有数,他想和自己暗暗地说些私话,所以,偏生要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桓越这些话,我一个粗人,也整不明白。反正现在朝廷派我到历阳镇守,我们从军的,只能听命。桓越想要历阳,只能踩在我杨寄尸首上才有门儿了。”
他最后温语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卫公子不必担心,送到厢房歇息吧。”
卫又安也知道此时不是时候,哼了一声道:“好吧,希望杨公是个明白人。”
杨寄打量了一下周围人的脸色,心中大致有数了。他转头对王谧说:“王参领,你这里事情虽细,却也是少不得的要务。我看你都忙瘦了一圈,给你派个主簿搭搭手,日常写个条子,算个账目,都是杠杠的。你有事,只管派下去让他做就是。”
王谧就着他的眼色看到外头,果然一群中领军的亲兵间夹着一个布衣书生,白面乌发,眉清目秀,瘦怯怯的身子也裹着宽大的衣服,但是和刚刚那个妖娆的卫又安全然两副形象。他在秣陵出生、任事,认得这分明是杨寄家的二舅子,沈屠户的二儿子——沈岭。
王谧聪明在不多话,点点头应了下来。对沈岭道:“明儿我就把历阳郡的账簿子给你看。”
安置好了,王谧又请杨寄去检阅队伍。杨寄却大大地打了个哈欠:“坐船过来,头里晕晕的。大家要不要先睡个晌午觉,歇足了气力再来谈正经事儿?反正城角有哨楼,桓越若是到了,再迎战也不迟。”
大家大眼瞪小眼,但是,他是主帅,他说了算,何况这里的诸人各有私心,只愁没有机会。
杨寄回屋子里,随便拾掇了一下散落一地的东西,又在榻上抹出一块够睡觉的空间来。他翘着脚躺下,手里握着刚刚从行李中拿出来的一个昆山摇杯,缓缓摇着里头的樗蒲骰子。五块木头子儿发出有节律的“嗒嗒”声,杨寄一边谛听这个熟悉的声音,一边反而排除了余外的干扰,可以静静地思考。
突然,门帘一声响,打断了他的思路,还吓了一跳。抬眼看看进来的人,是沈岭。杨寄笑道:“你吓我一跳。”
沈岭见他高高地架着腿,手里在摇樗蒲,不由皱眉道:“你还真是气定神闲嘛!既然有时间,我交给你的书可以再读一读——之前也只走马观花地浏览了几篇吧?”
杨寄嬉了脸笑道:“我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有你不就得了么?”
沈岭板着脸说:“我肚子里的想法能都变作你的吗?看来有机会还是得阿圆来催你上进……”
这话一出,杨寄只好苦着脸爬起来,又从行李包袱里翻出沈岭为他准备的《六韬》,边翻阅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闲天:“前几天看到两句,不大理解,你给我说说呗:‘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啥意思啊?如今这十个人里三个‘姓’皇甫,七个姓‘庾’,我杀谁赏谁,可以不得罪人的把这些狗皮膏药弄掉?”
沈岭见他求问,当老师的感觉使他乐滋滋的,先解释了一通《六韬》里的文意:“如今这帮校尉,还有你带来的几千号虎贲卫,和这些流民组成的西府军比,都算得上是位高权重而经验丰富的。要训练西府军,少了他们不行,但又不能让他们指手画脚地妨碍你,所以,该杀人立威就杀,一颗人头,换得大家对你的敬畏;下面的小兵,老百姓出身,饭都吃不饱,更没打过仗,你对他们好,哪怕赏一顿肉吃,他们都对你感恩戴德,这就是赏。”
接着,他又讲了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譬喻道:“你毕竟是平民寒族出身,陡然出面杀人立威,最担心的就是京里两位对你会存疑心,还是借刀杀人的好。”
杨寄看看沈岭,笑道:“二兄文质彬彬的模样,说起杀人,倒一点都不色变嘛!”
沈岭带着冷意地一笑:“小慈乃大慈之贼。我本来不过是平民百姓,若有机会,也希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拿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报效国家。自我朝开国,其实就只是半壁江山,还有半壁,全数染上了腥膻,黎民挣扎在夷狄异族统治下,收复黄河以北一直是我的心愿。可惜现在,你也看到,上头这些贵胄,有几个把心思放在治国安民上?”
杨寄看着一向性情平和的沈岭,竟然胸膛起伏起来,心里有浓厚的敬意,点点头,竖起身子郑重地说:“我懂。二兄,老百姓那种苦,那些贵人们不知道,我都知道。饥饿、疼痛、冤屈、恐惧、生离死别……我都经历过。”他眸子中闪烁着水光,但还是在笑。
沈岭看见他紧紧捏着的拳头,重重地点点头:“阿末。我没有认错人。你是个赌棍,是个敢跟老天赌的赌棍,咱们做对家,把棋枰上的局势看好,把棋子走好,把摇杯里的骰子摇好。若是赌不赢,心里也不后悔——男人么!”
两个人切切的密谈,直到天色擦黑,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才摸着空空如也的肚皮,打算慰劳一下五脏庙。
不料甫出小院的门,就看到一个衣袂飘飘的俊美男子正一脸不耐烦地斜倚着门框站着,见杨寄和沈岭前后脚出来,那漂亮的脸上变幻了好几种颜色,好半晌才酸意十足地说:“哦哟,竟是我打扰了!”
杨寄对男人毫无兴趣,听得汗毛都站班了,敷衍地笑道:“原来是卫公子,吃了晚饭不曾?”
卫又安掠掠鬓边被吹散的乌发,冷冷笑道:“不曾。杨公那里有秀色可餐,自然是不饿的。”
杨寄回敬道:“桓公这两日缺了卫公子,可能连饭都吃不下去了吧?”
卫又安不以为忤,反以为荣,笑道:“我在桓公心里,哪有这样的地位?”
杨寄装傻充愣,翻了翻眼睛说:“我没读过书,刚刚卫公子说了个啥词儿来着?看到卫公子这样的俊美男儿——”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等卫又安摆足了准备听夸赞的谦虚神色后才说:“看到卫公子,饭都不用吃,就饱了。”
卫又安愣了片刻,气得剑眉倒竖,但是人家自承了“没读过书”,而且意思曲解,也解得不可谓不像,加之杨寄一副呆傻表情,骂他也骂不出词儿来。杨寄得寸进尺,上前用力一拍卫又安的肩膀,拍得他身子一矮,斜仄过去,差点摔倒。杨寄道:“哈哈,兄弟是个糙汉子,卫公子水似的灵秀,怎么好与我计较?走,吃饭去!今儿是麦屑粥和盐菜,管饱!”
卫又安浑身发颤,冷笑道:“你就不想听听桓公的意思?”
“嘘!”杨寄左右看看,手往卫又安肩膀上一扶,笑道,“桓公赠历阳城的大恩,可别让旁人知道!至于现在,我们先吃饭,再听意思去!”
“杨寄,你想两头讨好,最后可是自寻死路!”卫又安被他用力扣住了肩胛骨的命门,疼得咧着嘴,“你仅这一次机会!”
☆、第82章 西府军
杨寄略松了指头,一脸无辜地讪讪笑道:“你大约是误会了。我不是墙头草,不过是现在这时候,身上有十贴狗皮膏药贴着,我稍微有些异动,那几个校尉就能把我撕了。桓公小心翼翼留着我,总不是为了我被一刀子剁了的吧?”
卫又安冷笑道:“放开你的手!桓公多么想重用你,你却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你不是对桓公忠心吗?怎么能让我瞧见?”
杨寄目光炯炯地看着卫又安,问道:“桓公要我怎么做?”
卫又安觉察他的手似有似无地从自己的肩背上滑下,掌心温热,柔中带刚,那小心脏不由一跳,声音也放缓了下来:“桓公么……也懂你的处境不容易,打开建邺城门如果做不到,那就把历阳还回来。”
杨寄许久不做声。卫又安又生警觉:“怎么,你吃了占了,倒忘了本主是谁了?桓公打下历阳,也不过两三天的事!”
果然不出自己所料。杨寄心里冷笑,面上一副哀求的悲色:“两三天!我这里事情还抹不平!你想,新征的人都是泥脚杆子出身,哪个对抗得了桓公的军伍?别说对抗不了桓公,哪个对抗得了建邺来的人?我抛下老婆孩子来这鬼地方,我又图个啥?”
卫又安自觉底气又来了,哼了一声道:“那你好歹也摆出敬重桓公的样子来!”
杨寄知道他的心思,所谓“敬重桓公”,不过就是敬重他卫又安而已,低声下气连应了几声“是”,低声道:“让我慢慢来。你只管看着我就是。”
卫又安挑衅地看了看一直低头在一旁的沈岭,又是一声冷哼:“我不吃麦屑粥和盐菜!”
把卫又安伺候好并不难,建邺来的十个校尉也不吃麦屑粥和盐菜,都是从富户掠来的好火腿和糟鲭鱼,配着碧粳稻米煮成的亮晶晶的饭。这十个人对卫又安也颇为好奇——太后榻上待过的人,又上了桓越的榻,多么神奇!所以倒也都愿意以接待来使的客气来陪着卫又安吃了一顿好的。
杨寄却在王谧的带领下,一身寻常服饰,和沈岭一起到了新建立的西府军的军营里。军营也刚开晚饭,稀薄的热麦屑粥,盛在大铁锅里,还在腾腾地冒着气。三五成群蹲着的汉子们,捧着粗瓷碗,唏哩呼噜喝得热火朝天。盛粥的伙头兵,瞪着眼睛,拿大铁勺敲着锅沿:“一人两碗,不能再多了!——你姥姥的,是饿死鬼投胎还是怎么的?”
杨寄摆摆手,示意王谧不用跟着了,他过去,从摞着的粗瓷大碗堆里随便拿了一个,到粥锅前说:“给我盛一碗。”
伙夫看了他一眼,没多说,捞了一碗稀粥。杨寄和其他人一样,捧着蹲到一个避风口喝粥。粥是磨碎的麦屑熬的,没有稻米那么有香甜黏性,微红的色泽,口感粗糙。但真饿了的杨寄,倒也不嫌,山珍海味也是填肚子,麦屑粗粥也是填肚子。吃完一碗,他又去要第二碗;吃完第二碗,又覥着脸去要第三碗。
伙夫不乐意了:“看你穿得还新崭崭的,恁的不懂人事!说好了一人两碗,你怎么来要第三碗呢?”
杨寄撒赖道:“明明第二碗!”
伙夫把锅沿用力一敲:“你当我和你一样傻啊!你这张脸,我看一遍就会记住。就是第三碗了!”这家伙拿着鸡毛当令箭,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如今有点吃食容易么?城里原本都绝了粮了!老子就是历阳人,被桓越那个王八蛋烧掉了屋子,吃了几天的焦树皮烂树叶子才活了下来。好容易杨大青天赶跑了桓越那个王八蛋,又为历阳人要了米麦。但是又能有多少啊?给你这龟孙子敞开了吃?!”
杨寄张着嘴,呆呆地捧着碗,突然“噗嗤”一笑,端着碗上下几下算是作揖:“您这是账房先生的材料!算了,我也算吃饱了,就不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