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忍不住叹了口气,望着这空阔的大殿。
“唯有知圣,方知圣道坎坷,圣道难,难于上青天。”
顾锦年深深的叹了口气。
都不要说什么圣人不圣人了。
自己现在连圣人二字都有些搞不懂了,何况是成圣。
这条路太难了。
哪怕是自己,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不能再往这方面去想了,我踏入儒道才一年半,前面境界,是因诗词才气,使得我提升,这大儒境,更是因为天地赐福,无量的功德,使我走上这一步。”
“儒道七境,凝气,养气,立言,立德,大儒,半圣,圣人。”
“这七大境界之中,凝气与养气,可以通过诗词文章,浩然正气所提升,后来我以文尺定儒义,无德之人,不可凝气,可后面的境界并没有得到定义。”
“毕竟我并非是圣人,随意定义不是一件好事,凝气境是第一关,以德凝气,不算是大过,只是加了一个限制罢了。”
“而立言立德,则是立自己儒道之言,自身有何等的抱负,何等的思想,通过读圣人经文,再加上自己的感悟,从而立下言行。”
“至于这个立德,德便是读书人之德,见弱势者被欺负,敢于直言,面对不公之事,也敢于出手,这便是德。”
“大儒境,则是完成前面四境后,获天地认可,分两种情况,其一便是著书传播思想,其二便是明悟自然之道,顺其而行。”
“前者依靠的是生活积累,知晓民间疾苦,后者依靠的是天赋。”
顾锦年心中自语。
针对大儒这个境界,顾锦年现在有很多想法。
这天下大儒不少,但并非是每一个都德高望重,有不少年轻人也成为了大儒,这个现象就很古怪。
在常人眼中看来,大儒仿佛就是年老者,心中有良知,做的事情,都是为国为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对抗黑暗势力。
可实际上随着了解,顾锦年发现。
凝气养气,如同武者一般,通过才气可以达到。
立言立德,完全可以私人一点,譬如说以读书改变一村的命运,这也算是立言,当然你也可以立的志向大一点,看个人的。
还有立德,不是说立德之后,就是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而是达到读书人的正常三观。
普通人,看见不公的地方,你可以不去管,因为各扫门前雪。
而立德的读书人,就要挺身而出,但这个挺身而出又有讲究,允许顺从本心。
换句话来说,一个知县,他立德了,然后他看到宰相欺负人,在这个时候他可以选择挺身而出,但挺身而出的下场就是被针对,影响自己。
所以他没有选择各扫门前雪,那么他有没有德行?
依旧是有,因为当他看到一个普通百姓或者是另外一个知县欺负普通人,他会上前制止,挺身而出。
这就是儒道第四境的立德。
不然的话,达到第四境,就要完成圣人之立德,那这天下还有坏人吗?
再者还有一句话。
什么叫做坏人?
你看到一头老虎追赶着一个人,你出手相救,打死老虎,你就是好人吗?
老虎吃人,这是错误的吗?
在老虎的视角当中,弱肉强食。
在边境当中,你看到两个将士厮杀,自己国家的将士要杀对方,你能制止吗?
如若你制止,敌国的将士就要踏平你的国家。
所以道德这个东西,只能限定几个大类,而不能细致划分,否则的话,根本扯不清楚。
立德,是拥有超越普通人的德行,而不是达到圣人的德行。
至于最后的大儒。
老一辈的大儒,通过著书,传播思想,从而晋升为大儒,但也不是说这种大儒就一定是好人,一定如何如何的。
儒道思想有很多,有的大儒家庭,儿子吃饭不能上桌,与父亲说话不能直视,家规严格,做错一点都不行,规规矩矩。
这种大儒好还是坏?
也有的大儒,放荡不羁,怎么开心怎么来,认为人活在世上就是要开心,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同时能获得自己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这种大儒经常去勾栏,开心的起飞。
那请问,谁好谁坏?
但到了圣人这个境界就不一样了。
哪怕是半圣,带有圣字,德行就必须要起到表率作用,需要严格管控自己。
所以到了半圣,无论他是怎样的半圣,他一定要有一个【中心思想】。
目前的中心思想,无非就是两个。
为苍生。
顺天意。
只有这两个,大多数是选择第二个,毕竟为苍生你就要付出很多东西,牵扯很多是非,就好比江中郡之难,救还是不救?
为苍生,一定会救。
但顺天意就不会,他们认为既然有因,那么一切都是天注定的。
毕竟永盛大帝夺取了江山,如若这江宁郡之灾,是建德皇帝搞的鬼,你该怎么说?
你救下来了,建德继续搞鬼。
激化矛盾?事情越来越麻烦?
有句话说的好,不怕被偷,就怕被惦记着,敌人在暗,你在明,你防不住敌人的。
就好像这流言蜚语一般。
你能控制天下万民的嘴?
就算是京都内,如果有人要造谣,你能精准到是谁在造谣?
而且当谣言起来的时候,你只能去管控,但不能严格管控,否则反而会引起负面消息。
冷处理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古今往来,可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控制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哪怕是文字狱,也控制不了。
除非没有百姓。
顾锦年一直在升华自己的思想,以往很多事情在这一刻逐渐的想明白了。
很快。
转眼之间。
便过去了三日。
文钟敲响的声音,让百姓们误以为顾锦年要成圣了,所有百姓都走出来,时不时就讨论文宫的事情,其实就是想看看异象。
毕竟这异象比烟花表演好看太多了。
甚至一些外地的读书人,不远千里跑来,就是想要看看异象。
能亲眼目睹顾锦年成圣,那样的异象,只怕此生无憾。
只可惜的是,没有如愿。
而与此同时。
三件事情,很快吸引着大夏王朝,甚至整个东荒境的目光。
第一件事情,大理寺,宗人府,刑部,悬灯司,共同审查秦王案,就在今日。
这件事情是大夏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尤其是京都内,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等待着最终结果。
第二件事情。
则是稷下学宫再度宣称拖延三个月,有小道消息传,苏文景带人去堵门,还没堵一天,稷下学宫妥协了。
但妥协的原因,也并非是因为苏文景堵门,更主要的还是,稷下学宫也想等顾锦年前来,学术之争,稷下学宫自然想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说直接一点,顾锦年的面子,比苏文景还要大,并非是向苏文景妥协,而是惜才。
第三件事情。
东荒同盟会即将成立。
由大金王朝,扶罗王朝,仙门,佛门四大势力组建而成,匈奴国以及七十二诸侯国联合加入,这七十二诸侯国,三分之二是东荒境的,西漠当中也有一些国家加入。
如此恐怖的势力,自然成为最大的热门话题。
而且,同盟会的形成,是针对两大势力。
一个是东荒境的大夏王朝,没有邀请大夏王朝,摆明就是排斥。
第二个便是中洲王朝,毕竟中洲王朝如日中天,如若东荒各大势力,还不组建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麻烦。
对于此事,大夏礼部在第一时间便给予回应。
不承认同盟会,也不认可同盟会,朝廷会进行针对,有备战准备。
同时希望有意加入同盟会的诸侯国,自己好好掂量掂量,真惹急了大夏王朝,大家都别想好过。
反正摆明了就是排斥大夏王朝,自然而然,大夏王朝也不顾及那么多。
同盟会不能形成。
至少绝对不能这么顺顺利利让他们组建成功,一但大夏王朝什么都不做,往后同盟会就要开始齐心协力做事。
随便针对一下大夏王朝,都是让人头疼的麻烦。
朝廷的意思很简单,阻止的可能性不大,这四股大势力并非是大夏王朝现在能阻绝的。
可不能不管,一定要敲山震虎,至于用什么手段,礼部的确在想。
“唯有知圣,方知圣道坎坷,圣道难,难于上青天。”
顾锦年深深的叹了口气。
都不要说什么圣人不圣人了。
自己现在连圣人二字都有些搞不懂了,何况是成圣。
这条路太难了。
哪怕是自己,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不能再往这方面去想了,我踏入儒道才一年半,前面境界,是因诗词才气,使得我提升,这大儒境,更是因为天地赐福,无量的功德,使我走上这一步。”
“儒道七境,凝气,养气,立言,立德,大儒,半圣,圣人。”
“这七大境界之中,凝气与养气,可以通过诗词文章,浩然正气所提升,后来我以文尺定儒义,无德之人,不可凝气,可后面的境界并没有得到定义。”
“毕竟我并非是圣人,随意定义不是一件好事,凝气境是第一关,以德凝气,不算是大过,只是加了一个限制罢了。”
“而立言立德,则是立自己儒道之言,自身有何等的抱负,何等的思想,通过读圣人经文,再加上自己的感悟,从而立下言行。”
“至于这个立德,德便是读书人之德,见弱势者被欺负,敢于直言,面对不公之事,也敢于出手,这便是德。”
“大儒境,则是完成前面四境后,获天地认可,分两种情况,其一便是著书传播思想,其二便是明悟自然之道,顺其而行。”
“前者依靠的是生活积累,知晓民间疾苦,后者依靠的是天赋。”
顾锦年心中自语。
针对大儒这个境界,顾锦年现在有很多想法。
这天下大儒不少,但并非是每一个都德高望重,有不少年轻人也成为了大儒,这个现象就很古怪。
在常人眼中看来,大儒仿佛就是年老者,心中有良知,做的事情,都是为国为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对抗黑暗势力。
可实际上随着了解,顾锦年发现。
凝气养气,如同武者一般,通过才气可以达到。
立言立德,完全可以私人一点,譬如说以读书改变一村的命运,这也算是立言,当然你也可以立的志向大一点,看个人的。
还有立德,不是说立德之后,就是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而是达到读书人的正常三观。
普通人,看见不公的地方,你可以不去管,因为各扫门前雪。
而立德的读书人,就要挺身而出,但这个挺身而出又有讲究,允许顺从本心。
换句话来说,一个知县,他立德了,然后他看到宰相欺负人,在这个时候他可以选择挺身而出,但挺身而出的下场就是被针对,影响自己。
所以他没有选择各扫门前雪,那么他有没有德行?
依旧是有,因为当他看到一个普通百姓或者是另外一个知县欺负普通人,他会上前制止,挺身而出。
这就是儒道第四境的立德。
不然的话,达到第四境,就要完成圣人之立德,那这天下还有坏人吗?
再者还有一句话。
什么叫做坏人?
你看到一头老虎追赶着一个人,你出手相救,打死老虎,你就是好人吗?
老虎吃人,这是错误的吗?
在老虎的视角当中,弱肉强食。
在边境当中,你看到两个将士厮杀,自己国家的将士要杀对方,你能制止吗?
如若你制止,敌国的将士就要踏平你的国家。
所以道德这个东西,只能限定几个大类,而不能细致划分,否则的话,根本扯不清楚。
立德,是拥有超越普通人的德行,而不是达到圣人的德行。
至于最后的大儒。
老一辈的大儒,通过著书,传播思想,从而晋升为大儒,但也不是说这种大儒就一定是好人,一定如何如何的。
儒道思想有很多,有的大儒家庭,儿子吃饭不能上桌,与父亲说话不能直视,家规严格,做错一点都不行,规规矩矩。
这种大儒好还是坏?
也有的大儒,放荡不羁,怎么开心怎么来,认为人活在世上就是要开心,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同时能获得自己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这种大儒经常去勾栏,开心的起飞。
那请问,谁好谁坏?
但到了圣人这个境界就不一样了。
哪怕是半圣,带有圣字,德行就必须要起到表率作用,需要严格管控自己。
所以到了半圣,无论他是怎样的半圣,他一定要有一个【中心思想】。
目前的中心思想,无非就是两个。
为苍生。
顺天意。
只有这两个,大多数是选择第二个,毕竟为苍生你就要付出很多东西,牵扯很多是非,就好比江中郡之难,救还是不救?
为苍生,一定会救。
但顺天意就不会,他们认为既然有因,那么一切都是天注定的。
毕竟永盛大帝夺取了江山,如若这江宁郡之灾,是建德皇帝搞的鬼,你该怎么说?
你救下来了,建德继续搞鬼。
激化矛盾?事情越来越麻烦?
有句话说的好,不怕被偷,就怕被惦记着,敌人在暗,你在明,你防不住敌人的。
就好像这流言蜚语一般。
你能控制天下万民的嘴?
就算是京都内,如果有人要造谣,你能精准到是谁在造谣?
而且当谣言起来的时候,你只能去管控,但不能严格管控,否则反而会引起负面消息。
冷处理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古今往来,可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控制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哪怕是文字狱,也控制不了。
除非没有百姓。
顾锦年一直在升华自己的思想,以往很多事情在这一刻逐渐的想明白了。
很快。
转眼之间。
便过去了三日。
文钟敲响的声音,让百姓们误以为顾锦年要成圣了,所有百姓都走出来,时不时就讨论文宫的事情,其实就是想看看异象。
毕竟这异象比烟花表演好看太多了。
甚至一些外地的读书人,不远千里跑来,就是想要看看异象。
能亲眼目睹顾锦年成圣,那样的异象,只怕此生无憾。
只可惜的是,没有如愿。
而与此同时。
三件事情,很快吸引着大夏王朝,甚至整个东荒境的目光。
第一件事情,大理寺,宗人府,刑部,悬灯司,共同审查秦王案,就在今日。
这件事情是大夏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尤其是京都内,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等待着最终结果。
第二件事情。
则是稷下学宫再度宣称拖延三个月,有小道消息传,苏文景带人去堵门,还没堵一天,稷下学宫妥协了。
但妥协的原因,也并非是因为苏文景堵门,更主要的还是,稷下学宫也想等顾锦年前来,学术之争,稷下学宫自然想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说直接一点,顾锦年的面子,比苏文景还要大,并非是向苏文景妥协,而是惜才。
第三件事情。
东荒同盟会即将成立。
由大金王朝,扶罗王朝,仙门,佛门四大势力组建而成,匈奴国以及七十二诸侯国联合加入,这七十二诸侯国,三分之二是东荒境的,西漠当中也有一些国家加入。
如此恐怖的势力,自然成为最大的热门话题。
而且,同盟会的形成,是针对两大势力。
一个是东荒境的大夏王朝,没有邀请大夏王朝,摆明就是排斥。
第二个便是中洲王朝,毕竟中洲王朝如日中天,如若东荒各大势力,还不组建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麻烦。
对于此事,大夏礼部在第一时间便给予回应。
不承认同盟会,也不认可同盟会,朝廷会进行针对,有备战准备。
同时希望有意加入同盟会的诸侯国,自己好好掂量掂量,真惹急了大夏王朝,大家都别想好过。
反正摆明了就是排斥大夏王朝,自然而然,大夏王朝也不顾及那么多。
同盟会不能形成。
至少绝对不能这么顺顺利利让他们组建成功,一但大夏王朝什么都不做,往后同盟会就要开始齐心协力做事。
随便针对一下大夏王朝,都是让人头疼的麻烦。
朝廷的意思很简单,阻止的可能性不大,这四股大势力并非是大夏王朝现在能阻绝的。
可不能不管,一定要敲山震虎,至于用什么手段,礼部的确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