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播放进度拖到起点,影片开场黑屏旁白,寥寥两句话就说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也说明了故事是以第三者讲述的视角进行,给后面的叙事奠定了基调。
在这个世界重新观看这部影片高爽心里还挺感慨的。
这一年多的时间,高爽在系统的资料库里看了不少国产电影。
特别是张国师跟陈凯歌这两位“第五代”导演抗旗人物的作品,更是被高爽翻来覆去详细研究过。
张国师的《红高粱》、《活着》、《英雄》都是高爽极喜爱的作品。
陈导虽然转型失败,但是一部《霸王别姬》却也让高爽爱到了骨子里。
原本高爽很想让赵海把《霸王别姬》拍出来的,可惜像哥哥一样风流潇洒的演员实在难寻,赵海的技术也着实有限,最后才选了《红高粱》。
《红高粱》虽然在拍摄手法上没有太多可以称道的地方。
但是镜头语言的运用格外细腻,色彩的运用更是独树一帜!
对于第一次独立执导的赵海来讲,无疑是最好的练手之作。
画面与音乐,作为构成电影的两大元素,在电影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赵海不缺镜头构图的能力,甚至说一句天赋异禀都不为过。
音乐方面有高爽这个现成的曲皇在,自然也不需要他操心什么。
他需要填补的空缺,只有现场的指导经验、影片的后期剪辑和整体色调的把控三个方面。
现场指导经验除了带组拍戏基本没什么好方法提升。
影片的后期,高爽也在努力的教学。
唯独整体色调把控这一关,纯粹靠赵海自己摸索。
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恰当使用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及感受,有助于电影情绪的准确表达,渲染影片的风格气氛。
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张国师对鲜艳的红颜色是情有独钟,红色自然成了电影《红高粱》的主色调。
高爽在将剧本交给赵海的时候,唯一给他的提点也就是这个“红”字!
在华夏的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喜庆和美满的象征,后来红色逐渐被人们赋予了积极、向上、正义、战斗的内涵。
而且,在美术绘画领域,红色也是彰显个性与烘托氛围的一种常用手段。
高爽凝视着依旧播放着同期声的剪辑版本,此刻映入眼帘的就是如血海般的火红色!
影片女主角莫洁扮演的“九儿”那象征喜庆的大红的嫁妆:红盖头,红褂,红裤,红鞋,还有那大红的花轿,还有那火红的高粱地,以及在高粱地里让观众心情为之荡漾的野合。
这些火红的画面一开始就给高爽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内心带来了一次红色的洗礼。
一直播放到临近末尾的时候,高爽都未发一言。
虽然整部影片的色调多是红色的,但并没有让人感觉这是打破常规的矫揉造作,而是很自然的接受了高粱本就是火红色的这个事实。
影片把那种放荡不羁、肆无忌惮、自由激情和那欢乐愉悦氛围与红色的主色调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红色基调的衬托下,“爷爷”和“奶奶”的凄美爱情故事姗姗而来。
赵海对颜色的处理完全抓住了高爽的提点!
将“红”之一次贯彻到了极致!
运用到了极致!
当后面零散的未剪辑片段出现时,已经是“九儿”和其他汉子们全都死了。
“爷爷”和“爹爹”静静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相互凝视着对方,在血红色的太阳光下相互凝望着,很久很久,直到天空中日食出现时,天空突然暗淡了下来,紧接着出现的还是一种夸张的血红色。
赵海的复刻中巧妙的把美术色彩用到了极致,画面唯美,故事感人,无限放大了人物的形象。
仅仅从这部影片的完成度上来讲,高爽能断言,赵海是具有跟张国师同样的色彩艺术天赋的!
高爽再看向赵海的时候,眼神有些复杂。
他知道,如果没有系统,赵海在电影方面绝对能甩他十八条街!
人才啊!
第474章 知见障
赵海拍出来的片子和原版肯定是有些不同的。
毕竟他不是高爽这样,能对着镜头一条一条的抄。
同样的剧本,不同的导演在拍摄的时候都会融入自己的思想表达。
所以剪辑的过程肯定也不能按照原片完全复刻。
这一部影片不单是对赵海的剪辑培训,同时也是对高爽个人导演技能的一次大考核。
两个人琢磨着将最后一点剧情全部剪辑完毕。
由于是同期声,杂音很多,所以配乐和配音都需要赵海重新回一趟京城,找齐了演员再过一遍。
其中最著名的《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跟《酒神曲》都是需要卢建辉这个主角亲自出场重新录制的。
唯一能现在敲定的曲目只有作为片尾曲和中间背景音的《九儿》。
这首《九儿》是赵颖儿早就演唱过的歌曲,拿来就能用上。
其实这首歌本身是电视剧版本里的曲目,高爽拿来放到电影版里算是改编。
不过这部电影经过了赵海的加工,早就跟原版相去甚远,高爽也不准备再整出个电视剧版本,所以这点儿音乐上的变动倒是没什么可争议的。
全部捋顺了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了,高爽伸了个懒腰,随意的问道:“这电影你准备怎么安排?”
“我安排?”
看着剪辑器上播放的影片,兴奋的直搓手的赵海茫然的眨了眨眼睛,反问道:“我安排啥?”
“你丫……”
高爽恨不得给赵海两耳光,这家伙还真成了那种一心扑在创作上不问世事的艺术家了咋滴?
他揉了揉太阳穴问道:“你电影拍出来不准备上映吗?”
赵海看着高爽,神色认真的反问道:“这是我该操心的事情吗?”
高爽闻言一愣,发现赵海完全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一瞬间便明白过来。
赵海不是没想过后面的运作,只是他出于对高爽的信任不愿意去多想这些安排罢了。
发行、推广甚至排片、上映原本就和导演的工作没有太多关联。
很多导演参与其中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赵海不用!
他背后有众星娱乐,有高爽,这些力量都是值得信任的,都是可以毫无保留完全托付的。
他现在这个阶段只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提高自己的导演技能,将电影全力以赴的拍好。
仅此而已!
唯有做好了导演本职的工作,才是真正的不辜负高爽的培养与期望。
高爽突然飒然一笑,点点头道:“说的好……我竟然无言以对!”
赵海也跟着高爽一起呵呵的笑了起来,有点傻气,却格外真诚!
高爽抬手在他肩窝上锤了一拳,建议道:“要我说,上映的事情不着急,你可以先拿这部电影去参加海外的电影节,应该会有所斩获。”
“海外的电影节?”
赵海倒是没想到高爽会让他走这条路子。
在他看来,《红高粱》这电影有些乡土气过于浓厚,在国外大概率水土不服。
高爽倒是有些信心,安慰道:“这种题材的电影很适合在国外拿奖。”
虽然华夏电影圈子已经进入了商业片时代,国外评奖也开始向商业片倾斜。
但是电影的评判标准和文学的评判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更注重影片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手法上的突破!
如果能带上点儿隐晦的生理解放,那就再完美不过了!
这几点恰恰都是《红高粱》的长处……
当年,地球上《红高粱》出征柏林电影节与张国师出演《老井》的状况相似,都属于临危受命。
陈导演的《孩子王》是原本代表国内参赛第38届柏林电影节的作品,只是临时撤片改进戛纳电影节,《红高粱》“救急”替补进入柏林电影节。
初出茅庐的张国师这一去,就拿了最佳影片金熊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位斩获a类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导演。
一时间,张国师拿奖消息就像女排夺冠一样令国人兴奋。
或许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柏林电影节,但张国师为国争光的事却家喻户晓。
高爽继续道:“咱们现在跟刚开始整《蓝星》和《石头》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不着急用这片子来卖钱。”
“这方面我听你的安排!”
赵海无所谓的摆摆手,不过转脸来还是有些忐忑的问道:“爽子,你说我这片儿上映了能挣多少票房?会赔嘛?”
“不好说……”
高爽想了一下,不太确定的道。
赵海听到高爽是这个语气,顿时浑身的毛都炸了起来。
他知道高爽每次出手都是信心满满,对票房的预期也都很高。
怎么到他这里就不好说了?
赵海看了看依旧在播放的影片,心有惴惴的小声问道:“是我拍的有什么问题吗?”
搞创作的人总是容易陷入“知见障”。
这也是很多科班出身,专业技术过硬的导演会拍出烂片的原因之一。
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这些导演都是傻逼,连分辨一部作品优劣的水平都没有!
这样说其实有失公允,分辨影片优劣的本事他们肯定是有的。
在这个世界重新观看这部影片高爽心里还挺感慨的。
这一年多的时间,高爽在系统的资料库里看了不少国产电影。
特别是张国师跟陈凯歌这两位“第五代”导演抗旗人物的作品,更是被高爽翻来覆去详细研究过。
张国师的《红高粱》、《活着》、《英雄》都是高爽极喜爱的作品。
陈导虽然转型失败,但是一部《霸王别姬》却也让高爽爱到了骨子里。
原本高爽很想让赵海把《霸王别姬》拍出来的,可惜像哥哥一样风流潇洒的演员实在难寻,赵海的技术也着实有限,最后才选了《红高粱》。
《红高粱》虽然在拍摄手法上没有太多可以称道的地方。
但是镜头语言的运用格外细腻,色彩的运用更是独树一帜!
对于第一次独立执导的赵海来讲,无疑是最好的练手之作。
画面与音乐,作为构成电影的两大元素,在电影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赵海不缺镜头构图的能力,甚至说一句天赋异禀都不为过。
音乐方面有高爽这个现成的曲皇在,自然也不需要他操心什么。
他需要填补的空缺,只有现场的指导经验、影片的后期剪辑和整体色调的把控三个方面。
现场指导经验除了带组拍戏基本没什么好方法提升。
影片的后期,高爽也在努力的教学。
唯独整体色调把控这一关,纯粹靠赵海自己摸索。
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恰当使用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及感受,有助于电影情绪的准确表达,渲染影片的风格气氛。
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张国师对鲜艳的红颜色是情有独钟,红色自然成了电影《红高粱》的主色调。
高爽在将剧本交给赵海的时候,唯一给他的提点也就是这个“红”字!
在华夏的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喜庆和美满的象征,后来红色逐渐被人们赋予了积极、向上、正义、战斗的内涵。
而且,在美术绘画领域,红色也是彰显个性与烘托氛围的一种常用手段。
高爽凝视着依旧播放着同期声的剪辑版本,此刻映入眼帘的就是如血海般的火红色!
影片女主角莫洁扮演的“九儿”那象征喜庆的大红的嫁妆:红盖头,红褂,红裤,红鞋,还有那大红的花轿,还有那火红的高粱地,以及在高粱地里让观众心情为之荡漾的野合。
这些火红的画面一开始就给高爽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内心带来了一次红色的洗礼。
一直播放到临近末尾的时候,高爽都未发一言。
虽然整部影片的色调多是红色的,但并没有让人感觉这是打破常规的矫揉造作,而是很自然的接受了高粱本就是火红色的这个事实。
影片把那种放荡不羁、肆无忌惮、自由激情和那欢乐愉悦氛围与红色的主色调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红色基调的衬托下,“爷爷”和“奶奶”的凄美爱情故事姗姗而来。
赵海对颜色的处理完全抓住了高爽的提点!
将“红”之一次贯彻到了极致!
运用到了极致!
当后面零散的未剪辑片段出现时,已经是“九儿”和其他汉子们全都死了。
“爷爷”和“爹爹”静静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相互凝视着对方,在血红色的太阳光下相互凝望着,很久很久,直到天空中日食出现时,天空突然暗淡了下来,紧接着出现的还是一种夸张的血红色。
赵海的复刻中巧妙的把美术色彩用到了极致,画面唯美,故事感人,无限放大了人物的形象。
仅仅从这部影片的完成度上来讲,高爽能断言,赵海是具有跟张国师同样的色彩艺术天赋的!
高爽再看向赵海的时候,眼神有些复杂。
他知道,如果没有系统,赵海在电影方面绝对能甩他十八条街!
人才啊!
第474章 知见障
赵海拍出来的片子和原版肯定是有些不同的。
毕竟他不是高爽这样,能对着镜头一条一条的抄。
同样的剧本,不同的导演在拍摄的时候都会融入自己的思想表达。
所以剪辑的过程肯定也不能按照原片完全复刻。
这一部影片不单是对赵海的剪辑培训,同时也是对高爽个人导演技能的一次大考核。
两个人琢磨着将最后一点剧情全部剪辑完毕。
由于是同期声,杂音很多,所以配乐和配音都需要赵海重新回一趟京城,找齐了演员再过一遍。
其中最著名的《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跟《酒神曲》都是需要卢建辉这个主角亲自出场重新录制的。
唯一能现在敲定的曲目只有作为片尾曲和中间背景音的《九儿》。
这首《九儿》是赵颖儿早就演唱过的歌曲,拿来就能用上。
其实这首歌本身是电视剧版本里的曲目,高爽拿来放到电影版里算是改编。
不过这部电影经过了赵海的加工,早就跟原版相去甚远,高爽也不准备再整出个电视剧版本,所以这点儿音乐上的变动倒是没什么可争议的。
全部捋顺了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了,高爽伸了个懒腰,随意的问道:“这电影你准备怎么安排?”
“我安排?”
看着剪辑器上播放的影片,兴奋的直搓手的赵海茫然的眨了眨眼睛,反问道:“我安排啥?”
“你丫……”
高爽恨不得给赵海两耳光,这家伙还真成了那种一心扑在创作上不问世事的艺术家了咋滴?
他揉了揉太阳穴问道:“你电影拍出来不准备上映吗?”
赵海看着高爽,神色认真的反问道:“这是我该操心的事情吗?”
高爽闻言一愣,发现赵海完全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一瞬间便明白过来。
赵海不是没想过后面的运作,只是他出于对高爽的信任不愿意去多想这些安排罢了。
发行、推广甚至排片、上映原本就和导演的工作没有太多关联。
很多导演参与其中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赵海不用!
他背后有众星娱乐,有高爽,这些力量都是值得信任的,都是可以毫无保留完全托付的。
他现在这个阶段只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提高自己的导演技能,将电影全力以赴的拍好。
仅此而已!
唯有做好了导演本职的工作,才是真正的不辜负高爽的培养与期望。
高爽突然飒然一笑,点点头道:“说的好……我竟然无言以对!”
赵海也跟着高爽一起呵呵的笑了起来,有点傻气,却格外真诚!
高爽抬手在他肩窝上锤了一拳,建议道:“要我说,上映的事情不着急,你可以先拿这部电影去参加海外的电影节,应该会有所斩获。”
“海外的电影节?”
赵海倒是没想到高爽会让他走这条路子。
在他看来,《红高粱》这电影有些乡土气过于浓厚,在国外大概率水土不服。
高爽倒是有些信心,安慰道:“这种题材的电影很适合在国外拿奖。”
虽然华夏电影圈子已经进入了商业片时代,国外评奖也开始向商业片倾斜。
但是电影的评判标准和文学的评判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更注重影片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手法上的突破!
如果能带上点儿隐晦的生理解放,那就再完美不过了!
这几点恰恰都是《红高粱》的长处……
当年,地球上《红高粱》出征柏林电影节与张国师出演《老井》的状况相似,都属于临危受命。
陈导演的《孩子王》是原本代表国内参赛第38届柏林电影节的作品,只是临时撤片改进戛纳电影节,《红高粱》“救急”替补进入柏林电影节。
初出茅庐的张国师这一去,就拿了最佳影片金熊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位斩获a类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导演。
一时间,张国师拿奖消息就像女排夺冠一样令国人兴奋。
或许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柏林电影节,但张国师为国争光的事却家喻户晓。
高爽继续道:“咱们现在跟刚开始整《蓝星》和《石头》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不着急用这片子来卖钱。”
“这方面我听你的安排!”
赵海无所谓的摆摆手,不过转脸来还是有些忐忑的问道:“爽子,你说我这片儿上映了能挣多少票房?会赔嘛?”
“不好说……”
高爽想了一下,不太确定的道。
赵海听到高爽是这个语气,顿时浑身的毛都炸了起来。
他知道高爽每次出手都是信心满满,对票房的预期也都很高。
怎么到他这里就不好说了?
赵海看了看依旧在播放的影片,心有惴惴的小声问道:“是我拍的有什么问题吗?”
搞创作的人总是容易陷入“知见障”。
这也是很多科班出身,专业技术过硬的导演会拍出烂片的原因之一。
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这些导演都是傻逼,连分辨一部作品优劣的水平都没有!
这样说其实有失公允,分辨影片优劣的本事他们肯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