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准甚至可以说已经超过眼下电子科技最发达的美英两国水平了。英国人在已经开始的对德轰炸,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精确度。至于他们的对手日本人,更是被甩出去不知道有多远。
不过对于抗联来说,他们不会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这两架无线电信号定位飞机上的。其实在包括二十六联队在内,第七师团所有参战各个联队行进序列两侧,都还部署有大量的地面轰炸引导员,以及炮兵观测员。
只不过,这些有天上飞机配合的地面引导员,并不需要像一般的地面引导员靠近侦察。除了需要不断的观察日军的行进路线调整方向之外,他们所需要做的,只是每个小组携带一部十五瓦的电台,在日军行军序列两侧,形成一个交叉的信号源。
将两部电台的信号源的交叉位置,放在自己观察目标的行军序列头上就可以了。这样天上侦察飞机上的英国制造的导航系统,就可以接收到他们发出的讯号,而确定自己目标所在的位置。
日军各部派出的搜索部队,只是按照常识在自己身边八百米的距离打转转。虽说搜查进行的异常仔细,但上哪儿去发现这些一公里外的地面引导员去?更何况这些地面引导员,在投放战场之前都是经过特殊的隐蔽训练。
进行引导所需的电台天线,也都利用树木进行了隐蔽。除了进行特殊训练的军犬,一般人包括日军士兵在内,只要不踩在脚下根本就无法发现。进行地面引导,也根本用不到手电、信号灯等可见光源,只需要一部十五瓦的无线电台。
至于实在需要靠近侦察,也有军区直属侦察旅的那些专业侦察兵去做,根本就用不到他们。所以这些地面引导员,虽说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总体上来说,只要别倒霉到被自己人的炸弹炸到,危险性还是很低的。
日军虽说不断的在前进,但是早在此战之前,航空兵与炮兵就联手,完成了对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目标标绘。包括整个西满战场,都标成航空地图,并且实现了网格化。每一个小格都进行了标示,并编有相对应的编号。
每一个小格内,都有相对固定地面引导员和炮兵校正人员。他们的任务,只是监视自己的目标区就可以了。这种作战模式,还是航空兵司令员方子翼发明的。这样一来,虽说耗费的人力大了一些,但是夜间的轰炸精度却是高了很多。
他们根本就用不到移动,只需保证自己负责的范围无线电信号能够顺利并持续的发出来就可以了。在日军全面反击打响之前,抗联采取了多种手段。尤其是在保证夜间轰炸精度方面,更是可以说挖空了心思,想尽了各种办法和手段。
不仅在空中和地面设置了地面轰炸引导员,而且利用战前最后时间在林西、西乌珠穆沁旗、齐齐哈尔、将军庙,以及阿鲁科尔沁旗最西短建立的大功率电台构成了的自己战场导航的系统网。地面引导员发回的这些讯号,不仅仅空中的飞机能接收到。
地面的建立的导航网,在发报方采取地线,加长通讯天线的情况之下,也一样能够接收到。航空兵通过采取的各种保障手段,使得夜间轰炸精度虽说不如白天,但是下降的比例并不是很大。
而针对夜间采取的大规模轰炸,刚刚才完成夜航训练不就的轰炸机,自身从机场到战场的导航问题以及在空中编队的问题。还没有敌我识别器的抗联,解决问题的方法虽说笨拙了一些,但是手段更加简单。
为了保证空中编队的安全,以及不在茫茫的夜色之中飞错了方向。除了天上的无线电侦察飞机起到导航作用之外,在作战上也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在飞机起飞的时候,用汽车作为方向指示。
两辆汽车在飞机起飞的时候,在机场外围将车灯交叉打开。灯光的交汇点指向的方向,就是飞机需要出动的作战方向。同时这个车灯的交汇点,也是轰炸机群集结点。所有的飞机,都要在这个点的上空集合、编队。夜色之中,只要稍微留神一点,这个点还是比较好发现的。只要不是飞到飞机能飞到的最高高度,是绝对没有问题。
而在各个机场的空勤人员,在地面人员接到情报,在地图上按照相应的编号找到需要轰炸的地点后,立即测算出作战距离。参战的飞机,按照航空兵的严格规定,全体编队保持固定的航速,在安装了信号接收设备的飞机带领之下飞抵战场。
这个航速,也强行规定不许超过每小时三百五十公里。只要飞机保持在这个航速上,基本上就不会出现掉队的清理。同时在返航的时候,引导机上还配备了信号弹。同时几架引导机和带队长机的机身上,也装备了专门改进的小功率探照灯。
在返航的时候,这些飞机身上的探照灯全部开到最大功率,以保证引导那些对仪表飞行还不是特别熟练的飞行员,跟上飞行队伍别掉队。轰炸的顺序,也是长机进入之后,其余的飞机在随后次第跟进。
所有的飞机投弹的时间,严格限制在一定规定的时间之内。所有的飞机无论携带的炸弹是否投掷干净,必须在得到长机信号弹的示意后跟随返航。再加上所有的参战飞机上,都配备了齐全的无线电通讯系统。
同时所有参加夜间轰炸的轰炸机,都是选拔出来已经完成仪表飞行训练的飞行员。所以抗联的夜间轰炸,基本上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这次夜战,也让所有的参战飞行员,都积累了丰富的夜间轰炸经验。
第1261章 这一战的长远影响
这一战,虽说对于整个抗日战争来说,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夜间空袭行动而已。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相当长远和巨大的。甚至影响到了整个对日作战的走向,也影响了抗联某些方面的决策。
而抗联通过此战积累的这些夜间空袭经验,培养出一批熟悉夜战的飞行员。这些经过了考验的飞行员中,不仅很多人成为对日轰炸的中坚力量与各级指挥员。还有很多人成为带队教官,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带出了一大批熟悉夜间轰炸的飞行员。为在明年轰炸日本本土,培训了大批的有生力量。
再加上在这场战役之中实践的各种新式战术,以及各种新式的导航和定位设备。这批人利用美英两国提供远程轰炸机,将在未来的几年给日本本土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让到目前为止,还远离战场的日本人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战争。
给日本人好好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课,让日本人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空中打击。让日本人知道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只是时机未到而已。中国人只要手中有了实力,他们做出的那些事情,中国人一样能做出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才是中国人给予他们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答复。
至于眼下为了保证抗联航空兵的首次大规模夜战,不仅仅在技术手段上,尽可能的采取了多种保障与技术支援手段。还在参战飞机的选择上,也费了一番苦心。因为苏制飞机的仪表比较简单和落后,不仅飞行仪表的性能与美制飞机相比精度较差,甚至很多进行仪表飞行所必须的仪表都是没有的。所以夜间轰炸的飞机,都是选择的美制a二零攻击机。
这种双发攻击机虽说与一般的轻型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相比,因为机体硕大而相对显得笨重一些。但是其装备的航空仪表先进,皮糙肉厚。机身上有完整的装甲保护,一般的小口径地面火力很难对其形成威胁。
不仅作用也相当的广泛,既可以进行俯冲轰炸,又可以进行水平轰炸。而且双发的设计,也保证其较强的生存能力。使其即便一个发动机被击伤,依靠剩余的一个发动机也能返回。其一千八百公斤的最大载弹量,不仅可以满足对地攻击需要,还可以进行战术轰炸。
一千七百五十公里的航程,虽说作为轰炸机有些略短,比不上目前抗联装备的苏制轰炸机。但本身对于一架主要任务是进行战场遮断以及对地支援的攻击机来说,这个航程还是相当的够用了。
与抗联同时装备的苏二轻型轰炸机相比,虽说乘员多出一人。但是无论是设备、航程,还是载弹量,尤其是防护能力都远非脆弱的苏二轰炸机可以相比的。除了航程之外,其余的性能甚至还要在作为专职轰炸机的db三轰炸机之上。
同时强大的自卫火力,以及几乎与眼下日军最先进的零式战斗机还要快的最大平飞速度,也赋予了其在战场上相对强大的生存能力。对抗联航空兵来说,这种飞机要比缺乏装甲的苏制苏二轻型轰炸机,以及略微显得有些笨重的db三型轰炸机要受欢迎的多。
这款性能优异的地面攻击机,在整个抗战之中深受抗联航空兵的喜欢。甚至连美国人从四二年开始提供的性能优秀的b二十五轰炸机,也远不如其受欢迎。美国人后续生产的同类飞机以及后续改型,在抗联的极力争取之下倒是有三分之一都援助给了抗联。
至于英国人援助的部分布伦海姆式轰炸机,更是远不如这种飞机受欢迎。而英国人在蚊式战斗轰炸机大规模的服役之后,不仅援助了抗联一部分布伦海姆式轰炸机。在美国人的协调之下,将自己装备的这种攻击机大部分都转让给了抗联。
这种飞机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英两国援助给抗联的飞机之中,最受欢迎的一个型号,其受欢迎程度甚至就连在四三年到访东北的这架飞机设计师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设计的这种连美国军队自己都不愿意采用的飞机,会在中国人那里得到了如此的重视。
而这位设计师在抵达东北之后,看到抗联飞行员将这架相对笨重一些双发攻击机,飞出了单发飞机都不敢做的动作,也被惊得目瞪口呆。a二零飞机坚固的机体,功率庞大的发动机,让这种飞机在抗联手中发挥了最大的性能。
甚至在一段时间之内,抗联将这种飞机拿来作为重型战斗机使用。不仅让这种飞机承担了要地防空的重任,还将这款飞机利用相对较大的机体,有些富余的发动机动力,将其改进成诸多的特种作战飞机。甚至装上了轻型雷达,改成夜间防空作战指挥飞机。
这些美制飞机,加上抗联自行生产的伊尔二强击机,以及美国援助的海军使用的tbf和sbd两款原本是舰载,但眼下却是转行的俯冲轰炸机,构成了抗联航空兵在整个抗战期间对地支援的主要力量。
而随后抗联自行投产的伊尔四轰炸机和部分美援的b二十五轰炸机,则成为抗联航空兵进行战术轰炸的主要力量。同时伊尔四轰炸机因为航程远,在b十七轰炸机与b二十四轰炸机,这两款远程轰炸机抵达东北之前,还参与了对日轰炸。
尤其是伊尔四轰炸机,在珍珠港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为了表示对美国人的支援,抗联出动几乎可以动用的七十四架伊尔四轰炸机,携带了六十余吨凝固汽油弹和爆破弹。在十三架db三轰炸机改装的电子战飞机配合之下。对日本首都东京展开了抗联对日本本土的第一次空袭。
这些抗联投掷的炸弹,成为第一批落在日本本土的杀伤炸弹。虽说比国军空袭日本本土晚了三年,但是落在日本本土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炸弹,而不是国军投掷的那些纸片子。出动的飞机架数,更不是当年只出动两架美制b十式轰炸机的国军可以相比的。
而表面上为了策应太平洋上战场上正在挨揍的美军,实际上是抗联为了争取更多援助而实施的这次空袭,也正式拉开了对日四年大空袭的序幕。从那一天开始,抗联对日轰炸的规模逐步随着美英援助的轰炸机抵达,越来越大。轰炸的目标,从东京也逐步扩散到了日本本土所有的角落。
有了抗联的这个实际上的表态,美国人自然心领神会。在抗联首次对日空袭的一周后,美军便将驻扎在菲律宾远东空军的三十六架b十七轰炸机,以及刚由本土调来,原本用来保卫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七十架b十七轰炸机和二十四架b二十四轰炸机,由美军飞行员驾驶,经过荷属东印度群岛和印度全部飞到东北转让给抗联。
同时在自身产量还无法有些不足的情况之下,为了保证抗联对日轰炸,减轻自身的压力,还动员英国人将在兰开斯特重轰炸机服役之后,已经开始退居二线的斯特林重轰炸机与曼彻斯特轰炸机、威灵顿轰炸机援助给抗联。作为美制远程轰炸机抵达之前,补充抗联对日空袭远程轰炸机不足。
在美国人的眼中,伊尔四这款抗联目前主力远程轰炸机,性能太过于落后。承担对日跨海轰炸,无论是载弹量还是防护力都太落后了。在自身的轰炸机产量还不足的情况之下,已经开始量产性能优异新式轰炸机的英国自然成了首要的可以选择对象。
而英国人,也自然不是善茬子。一方面需要抗联削弱日军战争潜力,以保证英属印度和英属澳大利亚的安全。一方面,也利用这件事情与美国人讨价还价。最后美英两国不知道达成了什么协议,在四二年五月英军完成对科隆的千机大轰炸之后。
英国人于六月中旬开始至七月末,在印度向抗联陆续转交了三百余架斯特林轰炸机,一百架威灵顿轰炸机,四十架哈利法克斯轰炸机,以及第二批一百六十架的飓风战斗机。其中所有的斯特林轰炸机和四十架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在七月份全部转交完毕。
这批轰炸机很多直接是从英国本土,甚至北非战场上抽调出来的。尤其是北非战场上抽调出来的轰炸机,机身上使用的还是沙漠涂装。不过对于急需远程轰炸机的抗联来说,英国人的飞机从来调来的并不是该自己操心的事情。
在以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之内便完成让英国人惊异之极转换飞行训练之后,这批轰炸机在当年九月全部抵达东北后即开始对日轰炸。而英国人则在四三年,又将所有还在服役的斯特林轰炸机全部转交给抗联。
这批英制轰炸机,在四三年初美制b十七、b二十四轰炸机开始大批抵达东北之前。尤其是在四二年,承担了抗联对日轰炸的主要任务。当然,这些事情还都是在三个月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的话了。
而眼下,在采取了种种技术手段保障以及这款美制攻击机自身的优异性能。再加上有大致的方位之后,抗联在夜间轰炸主要使用的是凝固汽油弹这种面杀伤武器。而不是普通的爆破杀伤弹,这种实际上是点杀伤武器。
这一夜对于第七师团来说,并未因为夜色的保护而可以松了一口气。对于第七师团和他们在通辽战场上的同僚来说,这一夜依旧是让那些在战场上活下来的日本兵,终生难以忘记的一个恐怖的地狱之夜。
抗联的轰炸行动,非但没有因为夜色的降临而停止。反倒是因为夜色,其原本就不多的高射炮对抗联航空兵的威胁更近一步的降低。而抗联的凝固汽油弹,则让第七师团的噩梦一直持续下去。
一枚凝固汽油弹,可以将一座隐藏了日军的山头都点燃。一个抗联惯用的十二架轰炸机组成的编队,在先前的编队用爆破弹梳理一遍后,跟进投掷下的六十枚一百五十公斤级的凝固汽油弹,可以将整个战场变成一片火海。
第1262章 走极端的转变
而眼下还没有被开发,植被还极其完好的大兴安岭南麓丘陵地带漫山遍野的松树林,更是起到了助燃的作用。一般的杨、榆等乔木即便这个时候的东北,尤其是西满虽说已经进入夏末、初秋,但是也很难点燃。
但自身产生大量易燃松树油的松林可就不一样了,即便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也是见火就着。再加上虽说今年东北雨水明显偏多,甚至就是眼下东起长白山区,西到齐齐哈尔、南到新京,北起肇州广大地区连绵雨水的时候,但是西满却是有些偏旱。
自开春以来,虽说不能说滴雨未下。但是就好像整个东北的雨水,都在长白山区以及嫩江、松花江流域下完了一样。整个西满,自开春以来便雨水少的可怜。虽不能说是大旱,但是雨水也少的可怜。整个大兴安岭南麓,旱的并不轻。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枚投掷在日军序列之中的凝固汽油弹,在已经干枯的草原和树林中,通常会来一个火烧连营,其威力实际上变相增加了许多。这一夜的夜间空袭,抗联投掷的凝固汽油弹将海哈尔河以南、张家围子以东的整个阿鲁科尔沁旗战场点成了一片火海。
在此战过后,整个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的山林,基本上几十年之内寸草不生。原来每到夏季便四处苍绿的阿鲁科尔沁旗,在此战过后除了西部未经过战火的地区之外,其余的全旗都成了焦黑一片。
尽管在战后,东北局以及新成立的东蒙古人民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但也只是勉强制止了这片原本的青山绿水荒漠化,以及勉强恢复了部分草原的植被。至于被烧的光秃秃的山区,却是再也无法恢复。
几十年之后中国人自己的侦察卫星拍摄的卫星地图上,夏季的整个大兴安岭南麓都是碧绿一片。只是到了最南端的阿鲁科尔沁旗这一段,却是出现了断层,原本的绿色变成了漆黑一片。除了偶尔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绿色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
就连人工种植的林木,都基本上无法成活。用后来的一位著名获得诺贝尔奖的以色列农业专家的话来说,这里的土地都已经被彻底的烤熟了。虽说不是荒漠,但是实际上已经是荒漠化了。那些树木和灌木、草,甚至连根都被烧死了。
草虽说年年枯死,但是只要有根在就还能重生。但是如果连根都烤死了,恐怕再生的希望就基本上不会再有了。再加上大量凝固剂与汽油,以及炸弹爆炸后的炸药残渣和气体的污染,这片山林恐怕百余年之内,是难以再恢复原样了。你连根子都掘了,还怎么重生?
尽管此战对整个阿鲁科尔沁旗的环境,带来了致命的影响。但是给日军带来的伤亡数字,也是相当的惊人。好在这个时候,没有环保局,更没有后世那些热衷于环保的人士。抗联采取的这种无奈,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破坏的战术,也没有人来追究。
不过进入下一个世纪之后,当国民经济的发展足以养活一群整天没事干,专门信口胡诌挑人毛病的专家,与那些所谓的这个粉和那个粉,只在网上看了一些只言片语对抗联在这一战之中动用的手段横加指责,辱骂的话几乎数不胜数。
甚至公开在电视与网络上的军事节目上,对那些浴血奋战换来整个民族解放的前辈横加侮辱。在他们的脑袋里面,根本就没有对当时敌情的分析和判断。对于他们来说,这支曾经为整个中华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军队,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
他们所有的流血牺牲,都被直接无视。所有的努力,都不如那位最后克死菲律宾的眼下国民政府的第一人。甚至有的人,公开扬言连同之后的对日轰炸,一起追究抗联几位最高指挥员的杀害上百万日本人的战争罪。
他们不断的在指责,甚至辱骂攻击当时已经九十多岁,已经离职休养多年的杨震。是一个屠夫,最大的环境破坏者。如果不是杨震岁数越大心态越好,对于这些东西一笑了之。以他玩电脑的水平,一般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比不上的能力,恐怕早就被气死了。
虽说那位扬言要追究抗联最高指挥员战争罪的所谓大学教授,最后受到了大众的谴责而闭上嘴。但无疑这些人口中话的来源,并非是简单的脑残。他的言行,很是代表了一些受到国外某些势力蛊惑的无知人想法。
他们也不想想,他们背后的主子,那次在战争之中手软过?在其对德日的轰炸之中,丧生在他们主子手中的德日两国百姓又有多少?又有谁追究他们的战争罪行了,为什么偏偏要在中国发展最蓬勃的时期,出现这种无知,甚至还广为流传的言论?
不过此战是否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是眼下抗联无法考虑的。他们眼下的目的,是怎么用最佳的手段,在眼下的条件之下,尽可能的杀死更多的日军。环境问题,暂时还是他们顾虑不上的。
而此时对于航空知识只有鸡毛蒜皮的了解,还不知道有无线电导航这一说,更不知道抗联将原本美英德用于战略轰炸的无线电导航居然用到了战场上。而且进行导航所需大部分的无线电讯号还是用它自己电台的国崎登和他的部下,在夜间并没有逃脱这把用参加此战幸存的日军士兵的话来说,天雷之火的惩罚。
如果国崎登中将要是知道自己几乎二十四小时都在工作,以保持与上级和部下联络的无线电台,成了引导抗联航空兵打击他们主要的手段,那么恐怕被炸的叫苦连天的他会在第一时间关掉所有的电台,宁愿使用通讯兵和野战电话进行相互联络,以避免在继续挨炸下去。
而相对于还算沉稳的国崎登中将来说,这边天刚刚黑下来之后友邻的二十六联队遭受的更加猛烈轰炸,以及行军序列之中燃起的冲天火光。还有二十七联队行进方向,隐隐传来的滚雷一样的炮弹爆炸声。无疑让眼下本来就有些患得患失,惊吓过度的一木清直,心中更是惊恐之极。
如果不是脑海之中多少还保留着一丝理智,被二十六联队那边的情景,吓得他差点没有把自己联队,直接打散成单兵行动。按照他的思路来看,抗联的夜间轰炸都这么精确,威力都这么大,要是以大队为建制行动,恐怕伤亡数字同样不会小到那里去的。
虽说自己的同僚,白天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是从师团通报的伤亡数量来看,远没有自己多。眼下人家扛的起,可实在有些伤筋动骨的二十八联队现在却是扛不起。要是白天的遭遇在来一遍,那么二十八联队就真的要打道回府了。
一旦二十八联队此战未能建功,便损失惨重。自己所谓建功立业的那些想法,只能成为一群群发酵后便破灭的泡沫。还少将?自己不因为二十八联队损失过于惨重,被提前打发回家就不错了。
对于自己这样无天组出身的人来说,陆军高层可是历来宁杀错,不放过。自己可没有遍布陆军高层的那些陆大的教官和同学可以依靠,如果失去高层的信任,打铺盖卷回家那是肯定的了。所以在国崎登中将命令的基础上,这个过于患得患失的家伙又打了一些折扣。
其实也不算是这个家伙,在抗联夜间空袭之中有些反应过度。抗联在此次会战之中,投入的血本,特别是空地火力打击的力度,的确是之前这些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横冲直撞时候,从来没有遭遇过的。
长期与装备极差,重武器严重匮乏的中国军队作战,让这些日军的大部分军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现代化战争,更没有领教过什么叫做现代战争中的火力打击。长期在战场上处于绝对的火力优势,让大部分的日军军官普遍缺乏应对优势火力打击的经验。
这位即没有出过国,见过真正强国陆军火力。又没有遭受过真正火力打击的一木清直大佐,现在面对着真正现代化的火力打击,思想上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来了一个天差地别的转变,到也不算什么意外的事情。
确切地说,他被抗联在火力上的优势给打的怕了。生怕已经忘记了在军校的时候,老师曾经教过怎么样去应对敌军优势火力的自己,会因为自己的部下被敌军优势的火力,杀伤过多而被踢回老家,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将军梦。
面积虽然广大但又积弱,还是农业化国家的中国。自己那薄弱的工业基础,根本就无法为自己的军队提供什么的现代化装备。面对一支近现代化的军队,只能以血肉之身躯和士兵的英勇来作战。
而大部分的中国军队,也几乎没有受过任何的现代化训练。即便是那些德国顾问训练出来的所谓的德械师,除了步炮协同能力还能勉强跟得上之外。其余的军队,所受的还是国内内战的那种步枪对决作战的训练。
步炮、步坦,地空协同作战、防空训练等别说受过类似的训练,恐怕大多数的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甚至大部分的军队,连坦克是什么样子的都没有见过。同样还留在内战时期的装备水平,更无法提供任何的火力保障。
在与中国军队作战时候火力上的悬殊,贫弱的中国军队,那点基本上没有让日军感觉到威胁的火力。让已经习惯了与火力贫弱中国军队作战的,大部分还没有经历过什么是势均力敌的对手,什么叫做现代化战争,眼皮子很窄的日本陆军一向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长期对自己对手保持着绝对的地空火力优势,让这些日本军官早就已经习惯了在战场上自由行动,而不用担心对手的火力打击。在眼下这个优势逆转过来的情况之下,一些日本陆军军官反倒是不会打仗了。
因为在面对对手优势的火力之下,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而且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心理上的巨大变化,甚至是不能接受的变化,让大部分的日军军官一下子从狂妄自大,直接走到畏手畏脚的地步。
第1263章 在中国被惯坏的日军
这位一木清直大佐,明显就是这种人中的一个。尤其是他们这些没有受过陆军大学高级指挥方面的系统教育,对合成化作战一知半解,主要依靠多年的经验指挥作战的无天组军官。与那些有机会出国任职的陆大毕业生相比,眼光更加狭窄。
只不过他们的那些经验,来自于与一个远远弱于他们自己的对手多年打交道得来的,而不是真正与强手对决。而对于一木清直来说,包括他的同僚在内与多年积弱,内战经验更甚于对外作战的对手作战养成的那些经验,对于日军来说,很不幸并不是一个好的经验。
当面对着火力比日军还强的真正对手时,就表现的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于可以说压根就不会打仗了。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的人就只会死打硬拼。也可以说,这帮日军军官手中掌握的武器虽说比较现代化,但是真正的现代化作战还没有学会。
日俄战争之后,就没有与任何一个现代化强国作战过的日军,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现代的战争。虽说也参加过一战,但是几万大军去打一支孤悬海外的孤军,根本称不上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日军对新式武器很敏感,但是对新的战术和战略,却是保守的紧。
不过对于抗联来说,他们不会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这两架无线电信号定位飞机上的。其实在包括二十六联队在内,第七师团所有参战各个联队行进序列两侧,都还部署有大量的地面轰炸引导员,以及炮兵观测员。
只不过,这些有天上飞机配合的地面引导员,并不需要像一般的地面引导员靠近侦察。除了需要不断的观察日军的行进路线调整方向之外,他们所需要做的,只是每个小组携带一部十五瓦的电台,在日军行军序列两侧,形成一个交叉的信号源。
将两部电台的信号源的交叉位置,放在自己观察目标的行军序列头上就可以了。这样天上侦察飞机上的英国制造的导航系统,就可以接收到他们发出的讯号,而确定自己目标所在的位置。
日军各部派出的搜索部队,只是按照常识在自己身边八百米的距离打转转。虽说搜查进行的异常仔细,但上哪儿去发现这些一公里外的地面引导员去?更何况这些地面引导员,在投放战场之前都是经过特殊的隐蔽训练。
进行引导所需的电台天线,也都利用树木进行了隐蔽。除了进行特殊训练的军犬,一般人包括日军士兵在内,只要不踩在脚下根本就无法发现。进行地面引导,也根本用不到手电、信号灯等可见光源,只需要一部十五瓦的无线电台。
至于实在需要靠近侦察,也有军区直属侦察旅的那些专业侦察兵去做,根本就用不到他们。所以这些地面引导员,虽说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总体上来说,只要别倒霉到被自己人的炸弹炸到,危险性还是很低的。
日军虽说不断的在前进,但是早在此战之前,航空兵与炮兵就联手,完成了对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目标标绘。包括整个西满战场,都标成航空地图,并且实现了网格化。每一个小格都进行了标示,并编有相对应的编号。
每一个小格内,都有相对固定地面引导员和炮兵校正人员。他们的任务,只是监视自己的目标区就可以了。这种作战模式,还是航空兵司令员方子翼发明的。这样一来,虽说耗费的人力大了一些,但是夜间的轰炸精度却是高了很多。
他们根本就用不到移动,只需保证自己负责的范围无线电信号能够顺利并持续的发出来就可以了。在日军全面反击打响之前,抗联采取了多种手段。尤其是在保证夜间轰炸精度方面,更是可以说挖空了心思,想尽了各种办法和手段。
不仅在空中和地面设置了地面轰炸引导员,而且利用战前最后时间在林西、西乌珠穆沁旗、齐齐哈尔、将军庙,以及阿鲁科尔沁旗最西短建立的大功率电台构成了的自己战场导航的系统网。地面引导员发回的这些讯号,不仅仅空中的飞机能接收到。
地面的建立的导航网,在发报方采取地线,加长通讯天线的情况之下,也一样能够接收到。航空兵通过采取的各种保障手段,使得夜间轰炸精度虽说不如白天,但是下降的比例并不是很大。
而针对夜间采取的大规模轰炸,刚刚才完成夜航训练不就的轰炸机,自身从机场到战场的导航问题以及在空中编队的问题。还没有敌我识别器的抗联,解决问题的方法虽说笨拙了一些,但是手段更加简单。
为了保证空中编队的安全,以及不在茫茫的夜色之中飞错了方向。除了天上的无线电侦察飞机起到导航作用之外,在作战上也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在飞机起飞的时候,用汽车作为方向指示。
两辆汽车在飞机起飞的时候,在机场外围将车灯交叉打开。灯光的交汇点指向的方向,就是飞机需要出动的作战方向。同时这个车灯的交汇点,也是轰炸机群集结点。所有的飞机,都要在这个点的上空集合、编队。夜色之中,只要稍微留神一点,这个点还是比较好发现的。只要不是飞到飞机能飞到的最高高度,是绝对没有问题。
而在各个机场的空勤人员,在地面人员接到情报,在地图上按照相应的编号找到需要轰炸的地点后,立即测算出作战距离。参战的飞机,按照航空兵的严格规定,全体编队保持固定的航速,在安装了信号接收设备的飞机带领之下飞抵战场。
这个航速,也强行规定不许超过每小时三百五十公里。只要飞机保持在这个航速上,基本上就不会出现掉队的清理。同时在返航的时候,引导机上还配备了信号弹。同时几架引导机和带队长机的机身上,也装备了专门改进的小功率探照灯。
在返航的时候,这些飞机身上的探照灯全部开到最大功率,以保证引导那些对仪表飞行还不是特别熟练的飞行员,跟上飞行队伍别掉队。轰炸的顺序,也是长机进入之后,其余的飞机在随后次第跟进。
所有的飞机投弹的时间,严格限制在一定规定的时间之内。所有的飞机无论携带的炸弹是否投掷干净,必须在得到长机信号弹的示意后跟随返航。再加上所有的参战飞机上,都配备了齐全的无线电通讯系统。
同时所有参加夜间轰炸的轰炸机,都是选拔出来已经完成仪表飞行训练的飞行员。所以抗联的夜间轰炸,基本上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这次夜战,也让所有的参战飞行员,都积累了丰富的夜间轰炸经验。
第1261章 这一战的长远影响
这一战,虽说对于整个抗日战争来说,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夜间空袭行动而已。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相当长远和巨大的。甚至影响到了整个对日作战的走向,也影响了抗联某些方面的决策。
而抗联通过此战积累的这些夜间空袭经验,培养出一批熟悉夜战的飞行员。这些经过了考验的飞行员中,不仅很多人成为对日轰炸的中坚力量与各级指挥员。还有很多人成为带队教官,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带出了一大批熟悉夜间轰炸的飞行员。为在明年轰炸日本本土,培训了大批的有生力量。
再加上在这场战役之中实践的各种新式战术,以及各种新式的导航和定位设备。这批人利用美英两国提供远程轰炸机,将在未来的几年给日本本土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让到目前为止,还远离战场的日本人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战争。
给日本人好好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课,让日本人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空中打击。让日本人知道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只是时机未到而已。中国人只要手中有了实力,他们做出的那些事情,中国人一样能做出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才是中国人给予他们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答复。
至于眼下为了保证抗联航空兵的首次大规模夜战,不仅仅在技术手段上,尽可能的采取了多种保障与技术支援手段。还在参战飞机的选择上,也费了一番苦心。因为苏制飞机的仪表比较简单和落后,不仅飞行仪表的性能与美制飞机相比精度较差,甚至很多进行仪表飞行所必须的仪表都是没有的。所以夜间轰炸的飞机,都是选择的美制a二零攻击机。
这种双发攻击机虽说与一般的轻型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相比,因为机体硕大而相对显得笨重一些。但是其装备的航空仪表先进,皮糙肉厚。机身上有完整的装甲保护,一般的小口径地面火力很难对其形成威胁。
不仅作用也相当的广泛,既可以进行俯冲轰炸,又可以进行水平轰炸。而且双发的设计,也保证其较强的生存能力。使其即便一个发动机被击伤,依靠剩余的一个发动机也能返回。其一千八百公斤的最大载弹量,不仅可以满足对地攻击需要,还可以进行战术轰炸。
一千七百五十公里的航程,虽说作为轰炸机有些略短,比不上目前抗联装备的苏制轰炸机。但本身对于一架主要任务是进行战场遮断以及对地支援的攻击机来说,这个航程还是相当的够用了。
与抗联同时装备的苏二轻型轰炸机相比,虽说乘员多出一人。但是无论是设备、航程,还是载弹量,尤其是防护能力都远非脆弱的苏二轰炸机可以相比的。除了航程之外,其余的性能甚至还要在作为专职轰炸机的db三轰炸机之上。
同时强大的自卫火力,以及几乎与眼下日军最先进的零式战斗机还要快的最大平飞速度,也赋予了其在战场上相对强大的生存能力。对抗联航空兵来说,这种飞机要比缺乏装甲的苏制苏二轻型轰炸机,以及略微显得有些笨重的db三型轰炸机要受欢迎的多。
这款性能优异的地面攻击机,在整个抗战之中深受抗联航空兵的喜欢。甚至连美国人从四二年开始提供的性能优秀的b二十五轰炸机,也远不如其受欢迎。美国人后续生产的同类飞机以及后续改型,在抗联的极力争取之下倒是有三分之一都援助给了抗联。
至于英国人援助的部分布伦海姆式轰炸机,更是远不如这种飞机受欢迎。而英国人在蚊式战斗轰炸机大规模的服役之后,不仅援助了抗联一部分布伦海姆式轰炸机。在美国人的协调之下,将自己装备的这种攻击机大部分都转让给了抗联。
这种飞机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英两国援助给抗联的飞机之中,最受欢迎的一个型号,其受欢迎程度甚至就连在四三年到访东北的这架飞机设计师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设计的这种连美国军队自己都不愿意采用的飞机,会在中国人那里得到了如此的重视。
而这位设计师在抵达东北之后,看到抗联飞行员将这架相对笨重一些双发攻击机,飞出了单发飞机都不敢做的动作,也被惊得目瞪口呆。a二零飞机坚固的机体,功率庞大的发动机,让这种飞机在抗联手中发挥了最大的性能。
甚至在一段时间之内,抗联将这种飞机拿来作为重型战斗机使用。不仅让这种飞机承担了要地防空的重任,还将这款飞机利用相对较大的机体,有些富余的发动机动力,将其改进成诸多的特种作战飞机。甚至装上了轻型雷达,改成夜间防空作战指挥飞机。
这些美制飞机,加上抗联自行生产的伊尔二强击机,以及美国援助的海军使用的tbf和sbd两款原本是舰载,但眼下却是转行的俯冲轰炸机,构成了抗联航空兵在整个抗战期间对地支援的主要力量。
而随后抗联自行投产的伊尔四轰炸机和部分美援的b二十五轰炸机,则成为抗联航空兵进行战术轰炸的主要力量。同时伊尔四轰炸机因为航程远,在b十七轰炸机与b二十四轰炸机,这两款远程轰炸机抵达东北之前,还参与了对日轰炸。
尤其是伊尔四轰炸机,在珍珠港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为了表示对美国人的支援,抗联出动几乎可以动用的七十四架伊尔四轰炸机,携带了六十余吨凝固汽油弹和爆破弹。在十三架db三轰炸机改装的电子战飞机配合之下。对日本首都东京展开了抗联对日本本土的第一次空袭。
这些抗联投掷的炸弹,成为第一批落在日本本土的杀伤炸弹。虽说比国军空袭日本本土晚了三年,但是落在日本本土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炸弹,而不是国军投掷的那些纸片子。出动的飞机架数,更不是当年只出动两架美制b十式轰炸机的国军可以相比的。
而表面上为了策应太平洋上战场上正在挨揍的美军,实际上是抗联为了争取更多援助而实施的这次空袭,也正式拉开了对日四年大空袭的序幕。从那一天开始,抗联对日轰炸的规模逐步随着美英援助的轰炸机抵达,越来越大。轰炸的目标,从东京也逐步扩散到了日本本土所有的角落。
有了抗联的这个实际上的表态,美国人自然心领神会。在抗联首次对日空袭的一周后,美军便将驻扎在菲律宾远东空军的三十六架b十七轰炸机,以及刚由本土调来,原本用来保卫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七十架b十七轰炸机和二十四架b二十四轰炸机,由美军飞行员驾驶,经过荷属东印度群岛和印度全部飞到东北转让给抗联。
同时在自身产量还无法有些不足的情况之下,为了保证抗联对日轰炸,减轻自身的压力,还动员英国人将在兰开斯特重轰炸机服役之后,已经开始退居二线的斯特林重轰炸机与曼彻斯特轰炸机、威灵顿轰炸机援助给抗联。作为美制远程轰炸机抵达之前,补充抗联对日空袭远程轰炸机不足。
在美国人的眼中,伊尔四这款抗联目前主力远程轰炸机,性能太过于落后。承担对日跨海轰炸,无论是载弹量还是防护力都太落后了。在自身的轰炸机产量还不足的情况之下,已经开始量产性能优异新式轰炸机的英国自然成了首要的可以选择对象。
而英国人,也自然不是善茬子。一方面需要抗联削弱日军战争潜力,以保证英属印度和英属澳大利亚的安全。一方面,也利用这件事情与美国人讨价还价。最后美英两国不知道达成了什么协议,在四二年五月英军完成对科隆的千机大轰炸之后。
英国人于六月中旬开始至七月末,在印度向抗联陆续转交了三百余架斯特林轰炸机,一百架威灵顿轰炸机,四十架哈利法克斯轰炸机,以及第二批一百六十架的飓风战斗机。其中所有的斯特林轰炸机和四十架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在七月份全部转交完毕。
这批轰炸机很多直接是从英国本土,甚至北非战场上抽调出来的。尤其是北非战场上抽调出来的轰炸机,机身上使用的还是沙漠涂装。不过对于急需远程轰炸机的抗联来说,英国人的飞机从来调来的并不是该自己操心的事情。
在以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之内便完成让英国人惊异之极转换飞行训练之后,这批轰炸机在当年九月全部抵达东北后即开始对日轰炸。而英国人则在四三年,又将所有还在服役的斯特林轰炸机全部转交给抗联。
这批英制轰炸机,在四三年初美制b十七、b二十四轰炸机开始大批抵达东北之前。尤其是在四二年,承担了抗联对日轰炸的主要任务。当然,这些事情还都是在三个月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的话了。
而眼下,在采取了种种技术手段保障以及这款美制攻击机自身的优异性能。再加上有大致的方位之后,抗联在夜间轰炸主要使用的是凝固汽油弹这种面杀伤武器。而不是普通的爆破杀伤弹,这种实际上是点杀伤武器。
这一夜对于第七师团来说,并未因为夜色的保护而可以松了一口气。对于第七师团和他们在通辽战场上的同僚来说,这一夜依旧是让那些在战场上活下来的日本兵,终生难以忘记的一个恐怖的地狱之夜。
抗联的轰炸行动,非但没有因为夜色的降临而停止。反倒是因为夜色,其原本就不多的高射炮对抗联航空兵的威胁更近一步的降低。而抗联的凝固汽油弹,则让第七师团的噩梦一直持续下去。
一枚凝固汽油弹,可以将一座隐藏了日军的山头都点燃。一个抗联惯用的十二架轰炸机组成的编队,在先前的编队用爆破弹梳理一遍后,跟进投掷下的六十枚一百五十公斤级的凝固汽油弹,可以将整个战场变成一片火海。
第1262章 走极端的转变
而眼下还没有被开发,植被还极其完好的大兴安岭南麓丘陵地带漫山遍野的松树林,更是起到了助燃的作用。一般的杨、榆等乔木即便这个时候的东北,尤其是西满虽说已经进入夏末、初秋,但是也很难点燃。
但自身产生大量易燃松树油的松林可就不一样了,即便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也是见火就着。再加上虽说今年东北雨水明显偏多,甚至就是眼下东起长白山区,西到齐齐哈尔、南到新京,北起肇州广大地区连绵雨水的时候,但是西满却是有些偏旱。
自开春以来,虽说不能说滴雨未下。但是就好像整个东北的雨水,都在长白山区以及嫩江、松花江流域下完了一样。整个西满,自开春以来便雨水少的可怜。虽不能说是大旱,但是雨水也少的可怜。整个大兴安岭南麓,旱的并不轻。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枚投掷在日军序列之中的凝固汽油弹,在已经干枯的草原和树林中,通常会来一个火烧连营,其威力实际上变相增加了许多。这一夜的夜间空袭,抗联投掷的凝固汽油弹将海哈尔河以南、张家围子以东的整个阿鲁科尔沁旗战场点成了一片火海。
在此战过后,整个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的山林,基本上几十年之内寸草不生。原来每到夏季便四处苍绿的阿鲁科尔沁旗,在此战过后除了西部未经过战火的地区之外,其余的全旗都成了焦黑一片。
尽管在战后,东北局以及新成立的东蒙古人民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但也只是勉强制止了这片原本的青山绿水荒漠化,以及勉强恢复了部分草原的植被。至于被烧的光秃秃的山区,却是再也无法恢复。
几十年之后中国人自己的侦察卫星拍摄的卫星地图上,夏季的整个大兴安岭南麓都是碧绿一片。只是到了最南端的阿鲁科尔沁旗这一段,却是出现了断层,原本的绿色变成了漆黑一片。除了偶尔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绿色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
就连人工种植的林木,都基本上无法成活。用后来的一位著名获得诺贝尔奖的以色列农业专家的话来说,这里的土地都已经被彻底的烤熟了。虽说不是荒漠,但是实际上已经是荒漠化了。那些树木和灌木、草,甚至连根都被烧死了。
草虽说年年枯死,但是只要有根在就还能重生。但是如果连根都烤死了,恐怕再生的希望就基本上不会再有了。再加上大量凝固剂与汽油,以及炸弹爆炸后的炸药残渣和气体的污染,这片山林恐怕百余年之内,是难以再恢复原样了。你连根子都掘了,还怎么重生?
尽管此战对整个阿鲁科尔沁旗的环境,带来了致命的影响。但是给日军带来的伤亡数字,也是相当的惊人。好在这个时候,没有环保局,更没有后世那些热衷于环保的人士。抗联采取的这种无奈,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破坏的战术,也没有人来追究。
不过进入下一个世纪之后,当国民经济的发展足以养活一群整天没事干,专门信口胡诌挑人毛病的专家,与那些所谓的这个粉和那个粉,只在网上看了一些只言片语对抗联在这一战之中动用的手段横加指责,辱骂的话几乎数不胜数。
甚至公开在电视与网络上的军事节目上,对那些浴血奋战换来整个民族解放的前辈横加侮辱。在他们的脑袋里面,根本就没有对当时敌情的分析和判断。对于他们来说,这支曾经为整个中华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军队,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
他们所有的流血牺牲,都被直接无视。所有的努力,都不如那位最后克死菲律宾的眼下国民政府的第一人。甚至有的人,公开扬言连同之后的对日轰炸,一起追究抗联几位最高指挥员的杀害上百万日本人的战争罪。
他们不断的在指责,甚至辱骂攻击当时已经九十多岁,已经离职休养多年的杨震。是一个屠夫,最大的环境破坏者。如果不是杨震岁数越大心态越好,对于这些东西一笑了之。以他玩电脑的水平,一般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比不上的能力,恐怕早就被气死了。
虽说那位扬言要追究抗联最高指挥员战争罪的所谓大学教授,最后受到了大众的谴责而闭上嘴。但无疑这些人口中话的来源,并非是简单的脑残。他的言行,很是代表了一些受到国外某些势力蛊惑的无知人想法。
他们也不想想,他们背后的主子,那次在战争之中手软过?在其对德日的轰炸之中,丧生在他们主子手中的德日两国百姓又有多少?又有谁追究他们的战争罪行了,为什么偏偏要在中国发展最蓬勃的时期,出现这种无知,甚至还广为流传的言论?
不过此战是否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是眼下抗联无法考虑的。他们眼下的目的,是怎么用最佳的手段,在眼下的条件之下,尽可能的杀死更多的日军。环境问题,暂时还是他们顾虑不上的。
而此时对于航空知识只有鸡毛蒜皮的了解,还不知道有无线电导航这一说,更不知道抗联将原本美英德用于战略轰炸的无线电导航居然用到了战场上。而且进行导航所需大部分的无线电讯号还是用它自己电台的国崎登和他的部下,在夜间并没有逃脱这把用参加此战幸存的日军士兵的话来说,天雷之火的惩罚。
如果国崎登中将要是知道自己几乎二十四小时都在工作,以保持与上级和部下联络的无线电台,成了引导抗联航空兵打击他们主要的手段,那么恐怕被炸的叫苦连天的他会在第一时间关掉所有的电台,宁愿使用通讯兵和野战电话进行相互联络,以避免在继续挨炸下去。
而相对于还算沉稳的国崎登中将来说,这边天刚刚黑下来之后友邻的二十六联队遭受的更加猛烈轰炸,以及行军序列之中燃起的冲天火光。还有二十七联队行进方向,隐隐传来的滚雷一样的炮弹爆炸声。无疑让眼下本来就有些患得患失,惊吓过度的一木清直,心中更是惊恐之极。
如果不是脑海之中多少还保留着一丝理智,被二十六联队那边的情景,吓得他差点没有把自己联队,直接打散成单兵行动。按照他的思路来看,抗联的夜间轰炸都这么精确,威力都这么大,要是以大队为建制行动,恐怕伤亡数字同样不会小到那里去的。
虽说自己的同僚,白天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是从师团通报的伤亡数量来看,远没有自己多。眼下人家扛的起,可实在有些伤筋动骨的二十八联队现在却是扛不起。要是白天的遭遇在来一遍,那么二十八联队就真的要打道回府了。
一旦二十八联队此战未能建功,便损失惨重。自己所谓建功立业的那些想法,只能成为一群群发酵后便破灭的泡沫。还少将?自己不因为二十八联队损失过于惨重,被提前打发回家就不错了。
对于自己这样无天组出身的人来说,陆军高层可是历来宁杀错,不放过。自己可没有遍布陆军高层的那些陆大的教官和同学可以依靠,如果失去高层的信任,打铺盖卷回家那是肯定的了。所以在国崎登中将命令的基础上,这个过于患得患失的家伙又打了一些折扣。
其实也不算是这个家伙,在抗联夜间空袭之中有些反应过度。抗联在此次会战之中,投入的血本,特别是空地火力打击的力度,的确是之前这些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横冲直撞时候,从来没有遭遇过的。
长期与装备极差,重武器严重匮乏的中国军队作战,让这些日军的大部分军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现代化战争,更没有领教过什么叫做现代战争中的火力打击。长期在战场上处于绝对的火力优势,让大部分的日军军官普遍缺乏应对优势火力打击的经验。
这位即没有出过国,见过真正强国陆军火力。又没有遭受过真正火力打击的一木清直大佐,现在面对着真正现代化的火力打击,思想上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来了一个天差地别的转变,到也不算什么意外的事情。
确切地说,他被抗联在火力上的优势给打的怕了。生怕已经忘记了在军校的时候,老师曾经教过怎么样去应对敌军优势火力的自己,会因为自己的部下被敌军优势的火力,杀伤过多而被踢回老家,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将军梦。
面积虽然广大但又积弱,还是农业化国家的中国。自己那薄弱的工业基础,根本就无法为自己的军队提供什么的现代化装备。面对一支近现代化的军队,只能以血肉之身躯和士兵的英勇来作战。
而大部分的中国军队,也几乎没有受过任何的现代化训练。即便是那些德国顾问训练出来的所谓的德械师,除了步炮协同能力还能勉强跟得上之外。其余的军队,所受的还是国内内战的那种步枪对决作战的训练。
步炮、步坦,地空协同作战、防空训练等别说受过类似的训练,恐怕大多数的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甚至大部分的军队,连坦克是什么样子的都没有见过。同样还留在内战时期的装备水平,更无法提供任何的火力保障。
在与中国军队作战时候火力上的悬殊,贫弱的中国军队,那点基本上没有让日军感觉到威胁的火力。让已经习惯了与火力贫弱中国军队作战的,大部分还没有经历过什么是势均力敌的对手,什么叫做现代化战争,眼皮子很窄的日本陆军一向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长期对自己对手保持着绝对的地空火力优势,让这些日本军官早就已经习惯了在战场上自由行动,而不用担心对手的火力打击。在眼下这个优势逆转过来的情况之下,一些日本陆军军官反倒是不会打仗了。
因为在面对对手优势的火力之下,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而且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心理上的巨大变化,甚至是不能接受的变化,让大部分的日军军官一下子从狂妄自大,直接走到畏手畏脚的地步。
第1263章 在中国被惯坏的日军
这位一木清直大佐,明显就是这种人中的一个。尤其是他们这些没有受过陆军大学高级指挥方面的系统教育,对合成化作战一知半解,主要依靠多年的经验指挥作战的无天组军官。与那些有机会出国任职的陆大毕业生相比,眼光更加狭窄。
只不过他们的那些经验,来自于与一个远远弱于他们自己的对手多年打交道得来的,而不是真正与强手对决。而对于一木清直来说,包括他的同僚在内与多年积弱,内战经验更甚于对外作战的对手作战养成的那些经验,对于日军来说,很不幸并不是一个好的经验。
当面对着火力比日军还强的真正对手时,就表现的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于可以说压根就不会打仗了。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的人就只会死打硬拼。也可以说,这帮日军军官手中掌握的武器虽说比较现代化,但是真正的现代化作战还没有学会。
日俄战争之后,就没有与任何一个现代化强国作战过的日军,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现代的战争。虽说也参加过一战,但是几万大军去打一支孤悬海外的孤军,根本称不上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日军对新式武器很敏感,但是对新的战术和战略,却是保守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