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奔马,这并不寻常,一般是有紧急军情才这样。
盖寓下意识向外望去,却见战马一闪而过,很快便消失在了大街尽头。
他失望地收回目光,开始打量食肆。
食肆的生意比较清淡,这会只有寥寥几个食客还坐在里边。
时局动乱,日子不好过,况且洛阳现在的人气还不够旺,大部分都是苦哈哈的役徒,穷得叮当响。这会还能在外就餐的,不是过路商徒,便是小有身家的本地富人,而他们的消息一般都很灵通。
“方才那是报捷的信使吧?”一名红袍老者问道。
此人看起来气度不凡,不是官人便是乡间土豪,面前摆着一大碗粳米粥,外加一碟猪肾。
食肆店家似乎郎中出身,吸引了不少老食客。
猪肾补血填精益先天,粳米补养脾胃安后天,先后二天相互滋养,肾气得冲,可治疗——肾虚。
“代北停了,蕲州、舒州又打起来了,再过些时日,蕲舒停了,邢洺磁说不定又打起来了。”另外一位白袍老者说道。
得,全是老头。
这位老人家面前也摆着一碗粳米粥,看来这家食肆主要以养生粥为卖点了。
粥里看起来好像有肉苁蓉、石斛之类的药材。
肉苁蓉,性味甘咸温,甘温以助阳,咸味以入肾,主温补肾阳。
石斛,性寒味甘,归胃、肾经,生肾水,强阴益精。
好家伙,这俩老头合着都是来补肾的。
“那就是打河东喽?”红袍老者笑道:“打吧,这天下乱成一锅粥。不把那些军头打痛了,不会束手就擒的。”
“河东已是苟延残喘,与河北诸镇抱团取暖罢了。”白袍老者说道:“夏王大势已成,就是不停地耗,也能把李克用耗死。”
“这么多武夫,就夏王最有得天下的样子。”红袍老者说道:“至少把地方州县打理得井井有条。其实到现在为止,我是没想明白李克用在抵抗个什么劲。他若来降,夏王便是做做样子,也会给义兄弟一个富贵。盖寓之流,岂非无智?竟然也不劝劝。”
“盖寓本事也就那样。”白袍老者说道:“况且他也未必能说服李克用手下那帮武夫。总想着依靠山河表里的河东拖一拖,拖得久了,或许洛阳内部自己出变故。”
“唉,这帮失智之徒。”红袍老者叹息道:“夏王用兵,屡战屡胜,同时大力办学、改善农业,地盘越打越大,兵越打越精,莫非天意?违逆老天,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盖寓默默喝着补肾的药粥,心中有些难受。
邵树德在中原的地位是愈发牢固了,竟然有人认为他有天命。
看这两位老者的身份,应该也不是普通人,家里定然有人在做官、为将。他们两人多半也是某个群体的代表,这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此番他奉命南下,其实也没别的意思。主要是晋王听说邵树德要把天子弄到身边,勃然大怒,派他来问个清楚。
其实在盖寓看来,这事挺无奈的。问什么?怎么问?问出来了又能怎么样?
晋王其实很清楚,以河东的实力不足以打败夏军。那么纵然邵树德真的行禅让之典,你又能怎样?全军南下将天子抢走么?
盖寓又默默补了一口肾。
大街上突然又跑来一波信使,边走边道:“大捷!大捷!李都头李帅于海州大破王茂章,俘斩数千,杨行密败亡可期。”
“这……”盖寓大吃一惊。
街道上的嘈杂声顿时大了起来。很多人自发地涌了出来,神色兴奋,谈笑风生。
洛阳士民已经以夏军在外获得的胜利为荣了,这是基本盘日趋稳固的标志。
盖寓没心思补肾了,放下了筷子。
很多人都想着拖,拖到邵树德身死,然后看看有没有绝地翻盘的机会。盖寓以前也觉得这是一个无奈之下的很适合弱势一方的办法,但现在又有了新的思考。
看洛阳百姓这个拥护程度,即便二代继位,多半也不会出大乱子,除非他实在昏庸无道。
两位老者几乎同时起身,到食肆外面找人打听。
盖寓则默默地放下饭钱,起身离去了。
大街上已经看不到报捷信使的身影了,但百姓们依然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
与有荣焉——这就是洛阳士民给盖寓的感觉。
※※※※※※
上阳宫新落成的观风殿内,邵树德仔细听着底下人的汇报。
赵匡明、诸葛昶等人是他召来的。
王抟是自己主动过来的。
盖寓是夏、晋双方互相接触之后的成果。
“八方人物汇洛阳啊。”邵树德放下手里的表章,笑道:“都知道我要做什么,一个个急成什么样!先晾一晾他们,让王师鲁过来见我。”
王师鲁现在是新朝工部官员了,最近一直在忙活一件事情,刚刚有了眉目,而邵树德恰好也十分关心,立即召他来见。
很明显,对邵树德而言,治理地方似乎更重要一些,其他都要往后排排。
第011章 “屯田”
王师鲁气定神闲地穿过提象门。
他发现城门楼居然已经修建完毕。不光提象门,北面的星躔(chán)门也完工了——上阳宫城东侧有两门,南曰提象门,北曰星躔门,都是有关星辰的元素,这与洛阳整体的建筑理念是契合的。
两门之间的城墙已经版筑完成,城内堆积了很多砖头,役徒们正在工匠的指导下给城墙包砖。
包砖这种事情,古来有之,但真正开始流行也是近十几、二十年的事情,仅限于一些府城或重要的州城、军镇。
洛阳周边的砖瓦轮窑一个个立起,砖瓦产量巨大。夏王又是个挑剔的人,洛阳城墙包砖也就很正常了。反正他不着急,宁可慢一点,也要精工细作。
甚至城内一些宅子,已经改变了全由木料修建的传统风格,砖石被大量采用,以至于建起了那么多轮窑,现在洛阳仍然是一砖难求。
夏王给出的公开理由是木头不防火,采伐木料也会让周边山林光秃秃,易造成洪水泛滥,冲毁农田,泥沙淤积,堵塞陂渠。
反正他是武夫,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讲道理的,你还能怎样?
穿过提象门,目之所见,仍然有些杂乱,堆积着很多建筑材料。草地上的景致非常无序,但已经有一些大树移栽了过来,看起来正在逐步改造。
径直向西走,又是一道砖墙,墙上开一门,曰“观风门”。
观风门内外,已经有许多军士值守了。王师鲁知道,这些宫廷卫士的来历很复杂。
会官话的,一般是官宦将校子弟。
官话说不好,但会各地方言,且年岁较长者,一般是夏军退下来的老卒。
只会说胡语,官话腔调很怪异的——这类人最多——一般是前侍卫亲军的成员,都是夏王在草原上的奴部内的丁壮。
守门军官仔细盘查之后,将王师鲁放了进去。
王师鲁左顾右看,却见夹门而立已有两楼,南曰“浴日楼”,北曰“七宝阁”。
立于其上,可登高望远,俯瞰全城,更能欣赏远近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豪情顿生。
还是天家会享受。
进了观风门,便是观风殿的地界了。
丽春台、曜掌亭、九州亭错落有致地拱卫着观风殿。
这三处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小院落,皆已完工,杂物清理完毕,景观开始修复。
尤其是九州亭,院内竹木繁多,不知道是原来遗留下来的,还是就近移栽过来的。王师鲁觉得,酷暑之时,夏王可于亭院内纳凉,听竹涛阵阵,观苍松翠柏,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旋即他又有些羡慕。
只一个九州亭,便已是富贵人家才有的庭院盛景。而九州亭只是观风殿的一小部分,整个上阳宫,还有许多宫殿,更别提规模更大的紫薇城了。
怪不得人人都想富贵,富贵好啊,好享受啊。而富贵已极者,便是天子。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诚哉斯言!
观风殿很快便到了。在殿外等候了一会后,王师鲁便被喊了过去。
“参见殿下。”行完礼后,王师鲁偷偷瞥了一下,还好,夏王没坐在龙椅上,而是与赵光逢、谢瞳二人相对而坐,品茗闲聊。
“令兄在长安还好吧?”邵树德随口问道。
“一切安好。”王师鲁回道。
闲散官员一个,有什么好不好的?就整天游山玩水罢了。
“今日找你来,是有关淄青之事。”邵树德说完,拍了拍手。
一个陌生的宦官立刻捧着一艘船只模型走了过来。
船只看起来似乎是渔船,因为两侧垂下了很多钓具。船体机构似乎也不太一样,看钓竿与船体的大小比例,应该不小,远远大于一般的渔船。船底是尖底结构,使用软帆,操控性和抗风浪能力应该不错。
王师鲁生于青州,对渔船还是有所了解的。
国朝的渔船非常小,行走在货船旁边时,简直不值一提,似乎一个风浪就能掀翻。
淄青镇捕鱼的渔民也非常少,使用的工具很简单,鱼钩、鱼叉、挂篓以及手操渔网。
船只小,工具简单,那么就只能在近海及岛屿附近活动,所得有限,故海洋里的鱼类甚少成为沿海居民普遍消费的商品。
以登莱为例,当地主要吃羊肉,海鱼极少见到,因为产量极小,这是不正常的。
当然从经济和政治角度而言,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盖因在这会,出海捕鱼的人诚然有,但不太多。究其原因,还是人少地多。只要在陆地上还能勉强糊口,那么绝对不会有太多人出海捕鱼。
别看赤山浦、驳马浦经常有船只进进出出,忙碌得很。但路途中有多少船毁人亡的惨剧呢?书上只会记载某某出海,某某在哪里登岸,这些是活下来的人。死于海难的,甚少有记录,而这数量往往还极其庞大。
另外就是官府方面的阻碍了。
就节度使们来说,不太乐意治下百姓出海捕鱼,毕竟谁知道你是不是一出海就跑了?不好管,难以控制。
当然,就他们的管理水平而言,大概率管不了渔民们出海捕鱼的事情,因此这不是主要原因,核心还是在于风险与收获不成比例。
简而言之,以小舳板、排子、挂篓船出海捕鱼,在近海都很危险,别说去远一点的地方了。
背后的原因,是海洋渔业长期投资的缺位,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投资。
邵树德思考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投资海洋渔业既不经济,也不政治正确。官府没有动力这么做,民间小门小户的也没这么多资本,因此造就了千百年来还是那些破船在从事极小规模的海洋捕捞,甚至一直到清末都是如此,几乎没什么变化。
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呢?
盖寓下意识向外望去,却见战马一闪而过,很快便消失在了大街尽头。
他失望地收回目光,开始打量食肆。
食肆的生意比较清淡,这会只有寥寥几个食客还坐在里边。
时局动乱,日子不好过,况且洛阳现在的人气还不够旺,大部分都是苦哈哈的役徒,穷得叮当响。这会还能在外就餐的,不是过路商徒,便是小有身家的本地富人,而他们的消息一般都很灵通。
“方才那是报捷的信使吧?”一名红袍老者问道。
此人看起来气度不凡,不是官人便是乡间土豪,面前摆着一大碗粳米粥,外加一碟猪肾。
食肆店家似乎郎中出身,吸引了不少老食客。
猪肾补血填精益先天,粳米补养脾胃安后天,先后二天相互滋养,肾气得冲,可治疗——肾虚。
“代北停了,蕲州、舒州又打起来了,再过些时日,蕲舒停了,邢洺磁说不定又打起来了。”另外一位白袍老者说道。
得,全是老头。
这位老人家面前也摆着一碗粳米粥,看来这家食肆主要以养生粥为卖点了。
粥里看起来好像有肉苁蓉、石斛之类的药材。
肉苁蓉,性味甘咸温,甘温以助阳,咸味以入肾,主温补肾阳。
石斛,性寒味甘,归胃、肾经,生肾水,强阴益精。
好家伙,这俩老头合着都是来补肾的。
“那就是打河东喽?”红袍老者笑道:“打吧,这天下乱成一锅粥。不把那些军头打痛了,不会束手就擒的。”
“河东已是苟延残喘,与河北诸镇抱团取暖罢了。”白袍老者说道:“夏王大势已成,就是不停地耗,也能把李克用耗死。”
“这么多武夫,就夏王最有得天下的样子。”红袍老者说道:“至少把地方州县打理得井井有条。其实到现在为止,我是没想明白李克用在抵抗个什么劲。他若来降,夏王便是做做样子,也会给义兄弟一个富贵。盖寓之流,岂非无智?竟然也不劝劝。”
“盖寓本事也就那样。”白袍老者说道:“况且他也未必能说服李克用手下那帮武夫。总想着依靠山河表里的河东拖一拖,拖得久了,或许洛阳内部自己出变故。”
“唉,这帮失智之徒。”红袍老者叹息道:“夏王用兵,屡战屡胜,同时大力办学、改善农业,地盘越打越大,兵越打越精,莫非天意?违逆老天,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盖寓默默喝着补肾的药粥,心中有些难受。
邵树德在中原的地位是愈发牢固了,竟然有人认为他有天命。
看这两位老者的身份,应该也不是普通人,家里定然有人在做官、为将。他们两人多半也是某个群体的代表,这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此番他奉命南下,其实也没别的意思。主要是晋王听说邵树德要把天子弄到身边,勃然大怒,派他来问个清楚。
其实在盖寓看来,这事挺无奈的。问什么?怎么问?问出来了又能怎么样?
晋王其实很清楚,以河东的实力不足以打败夏军。那么纵然邵树德真的行禅让之典,你又能怎样?全军南下将天子抢走么?
盖寓又默默补了一口肾。
大街上突然又跑来一波信使,边走边道:“大捷!大捷!李都头李帅于海州大破王茂章,俘斩数千,杨行密败亡可期。”
“这……”盖寓大吃一惊。
街道上的嘈杂声顿时大了起来。很多人自发地涌了出来,神色兴奋,谈笑风生。
洛阳士民已经以夏军在外获得的胜利为荣了,这是基本盘日趋稳固的标志。
盖寓没心思补肾了,放下了筷子。
很多人都想着拖,拖到邵树德身死,然后看看有没有绝地翻盘的机会。盖寓以前也觉得这是一个无奈之下的很适合弱势一方的办法,但现在又有了新的思考。
看洛阳百姓这个拥护程度,即便二代继位,多半也不会出大乱子,除非他实在昏庸无道。
两位老者几乎同时起身,到食肆外面找人打听。
盖寓则默默地放下饭钱,起身离去了。
大街上已经看不到报捷信使的身影了,但百姓们依然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
与有荣焉——这就是洛阳士民给盖寓的感觉。
※※※※※※
上阳宫新落成的观风殿内,邵树德仔细听着底下人的汇报。
赵匡明、诸葛昶等人是他召来的。
王抟是自己主动过来的。
盖寓是夏、晋双方互相接触之后的成果。
“八方人物汇洛阳啊。”邵树德放下手里的表章,笑道:“都知道我要做什么,一个个急成什么样!先晾一晾他们,让王师鲁过来见我。”
王师鲁现在是新朝工部官员了,最近一直在忙活一件事情,刚刚有了眉目,而邵树德恰好也十分关心,立即召他来见。
很明显,对邵树德而言,治理地方似乎更重要一些,其他都要往后排排。
第011章 “屯田”
王师鲁气定神闲地穿过提象门。
他发现城门楼居然已经修建完毕。不光提象门,北面的星躔(chán)门也完工了——上阳宫城东侧有两门,南曰提象门,北曰星躔门,都是有关星辰的元素,这与洛阳整体的建筑理念是契合的。
两门之间的城墙已经版筑完成,城内堆积了很多砖头,役徒们正在工匠的指导下给城墙包砖。
包砖这种事情,古来有之,但真正开始流行也是近十几、二十年的事情,仅限于一些府城或重要的州城、军镇。
洛阳周边的砖瓦轮窑一个个立起,砖瓦产量巨大。夏王又是个挑剔的人,洛阳城墙包砖也就很正常了。反正他不着急,宁可慢一点,也要精工细作。
甚至城内一些宅子,已经改变了全由木料修建的传统风格,砖石被大量采用,以至于建起了那么多轮窑,现在洛阳仍然是一砖难求。
夏王给出的公开理由是木头不防火,采伐木料也会让周边山林光秃秃,易造成洪水泛滥,冲毁农田,泥沙淤积,堵塞陂渠。
反正他是武夫,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讲道理的,你还能怎样?
穿过提象门,目之所见,仍然有些杂乱,堆积着很多建筑材料。草地上的景致非常无序,但已经有一些大树移栽了过来,看起来正在逐步改造。
径直向西走,又是一道砖墙,墙上开一门,曰“观风门”。
观风门内外,已经有许多军士值守了。王师鲁知道,这些宫廷卫士的来历很复杂。
会官话的,一般是官宦将校子弟。
官话说不好,但会各地方言,且年岁较长者,一般是夏军退下来的老卒。
只会说胡语,官话腔调很怪异的——这类人最多——一般是前侍卫亲军的成员,都是夏王在草原上的奴部内的丁壮。
守门军官仔细盘查之后,将王师鲁放了进去。
王师鲁左顾右看,却见夹门而立已有两楼,南曰“浴日楼”,北曰“七宝阁”。
立于其上,可登高望远,俯瞰全城,更能欣赏远近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豪情顿生。
还是天家会享受。
进了观风门,便是观风殿的地界了。
丽春台、曜掌亭、九州亭错落有致地拱卫着观风殿。
这三处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小院落,皆已完工,杂物清理完毕,景观开始修复。
尤其是九州亭,院内竹木繁多,不知道是原来遗留下来的,还是就近移栽过来的。王师鲁觉得,酷暑之时,夏王可于亭院内纳凉,听竹涛阵阵,观苍松翠柏,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旋即他又有些羡慕。
只一个九州亭,便已是富贵人家才有的庭院盛景。而九州亭只是观风殿的一小部分,整个上阳宫,还有许多宫殿,更别提规模更大的紫薇城了。
怪不得人人都想富贵,富贵好啊,好享受啊。而富贵已极者,便是天子。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诚哉斯言!
观风殿很快便到了。在殿外等候了一会后,王师鲁便被喊了过去。
“参见殿下。”行完礼后,王师鲁偷偷瞥了一下,还好,夏王没坐在龙椅上,而是与赵光逢、谢瞳二人相对而坐,品茗闲聊。
“令兄在长安还好吧?”邵树德随口问道。
“一切安好。”王师鲁回道。
闲散官员一个,有什么好不好的?就整天游山玩水罢了。
“今日找你来,是有关淄青之事。”邵树德说完,拍了拍手。
一个陌生的宦官立刻捧着一艘船只模型走了过来。
船只看起来似乎是渔船,因为两侧垂下了很多钓具。船体机构似乎也不太一样,看钓竿与船体的大小比例,应该不小,远远大于一般的渔船。船底是尖底结构,使用软帆,操控性和抗风浪能力应该不错。
王师鲁生于青州,对渔船还是有所了解的。
国朝的渔船非常小,行走在货船旁边时,简直不值一提,似乎一个风浪就能掀翻。
淄青镇捕鱼的渔民也非常少,使用的工具很简单,鱼钩、鱼叉、挂篓以及手操渔网。
船只小,工具简单,那么就只能在近海及岛屿附近活动,所得有限,故海洋里的鱼类甚少成为沿海居民普遍消费的商品。
以登莱为例,当地主要吃羊肉,海鱼极少见到,因为产量极小,这是不正常的。
当然从经济和政治角度而言,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盖因在这会,出海捕鱼的人诚然有,但不太多。究其原因,还是人少地多。只要在陆地上还能勉强糊口,那么绝对不会有太多人出海捕鱼。
别看赤山浦、驳马浦经常有船只进进出出,忙碌得很。但路途中有多少船毁人亡的惨剧呢?书上只会记载某某出海,某某在哪里登岸,这些是活下来的人。死于海难的,甚少有记录,而这数量往往还极其庞大。
另外就是官府方面的阻碍了。
就节度使们来说,不太乐意治下百姓出海捕鱼,毕竟谁知道你是不是一出海就跑了?不好管,难以控制。
当然,就他们的管理水平而言,大概率管不了渔民们出海捕鱼的事情,因此这不是主要原因,核心还是在于风险与收获不成比例。
简而言之,以小舳板、排子、挂篓船出海捕鱼,在近海都很危险,别说去远一点的地方了。
背后的原因,是海洋渔业长期投资的缺位,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投资。
邵树德思考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投资海洋渔业既不经济,也不政治正确。官府没有动力这么做,民间小门小户的也没这么多资本,因此造就了千百年来还是那些破船在从事极小规模的海洋捕捞,甚至一直到清末都是如此,几乎没什么变化。
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