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娘知道,娘就是太高兴了。这些日子知道你能重新把书念起来,我的身体就已是好了大半了。”林老娘拍了拍林嘉宝扶着自己的手,欣慰的说道。
“宝哥儿,今天娘早食吃了许多,比前些日子好很多了,我这才带娘出来候着你的。”林小娘在旁边解释道。
“好了好了,我又没有怪你,看把你紧张的。家里的绣活都做好了吗?
等过两天我休息,就和大哥一起去集市上把你们的绣活和家里的干货都卖与掌柜的,换些钱给你们买些布做身衣裳,再买些米粮。”林嘉宝笑着说。
林小娘高兴的说:“宝哥儿,你真好!绣活都做好了,娘也跟着做了一些,还打了络子呢。”
“宝哥儿,娘不要衣裳,这钱还是好好存着给你买纸用吧。我看你都不舍得用,天天就用清水在案子上比划,娘心疼啊!”
林嘉宝嘴上安慰着林老娘不碍事的,自己火候没到,用清水练字也是无妨的,心里却虚着呢。
哪里好意思说自己是怕留下与原主不一样的笔迹呢。
还好这段时间自己日夜苦练,家里唯一的一支毛笔都快写秃了,才勉强把字体练得和原主相似,而又比原主的字好看一些。不枉费自己在现代那些年苦下的功夫。
走到家中,嫂嫂已经把饭食都把上桌了。
众人依序齿做好,林老娘做主位,林大郎和林嘉宝紧挨着左右入座,嫂嫂和林小娘也紧跟入座。
饭后,林大郎拉着林嘉宝说话。
“宝哥儿,做哥哥的念书不如你,只些许认得几个字,不算睁眼瞎。这两天地里的庄稼伺弄好了,哥哥想去镇上找些短工做做,贴补家用。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林嘉宝低头沉思,这陈朝与历史上的明朝仿佛,建朝初为了恢复经济和人口,朝廷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招收流民垦荒、兴修水利,实行屯田和匠户轮班等方面的法令。
当初家里治病卖掉的田,有一部分就是林老爹夫妇年轻的时候开垦的荒田。
商业上,
盐和茶这些大头利润的都由国家专卖,商人必须向官府交钱买盐引和茶引。
其他手工业,比如说纺织棉花、织布、制瓷、酿酒都有专门的地方负责,林大郎也没这份手艺,指靠不上。
镇上的经济水平,虽说比不得现代繁华,但是该有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项目,却也是发展的相当成熟,一般人插不上手。
要说送林大郎去镇上学徒,可是他年纪二十有二也算大了,掌柜的未必肯要。
去码头做苦力,或者去地主富绅家做短工都太过辛苦。
哥哥嫂嫂成亲三年有余还未有子嗣,不敢让哥哥太过劳累。
思及此,林嘉宝开口对林大郎说:“哥哥,帮别人做工劳累伤身,工钱又少,不甚划算。况且哥哥还未有子嗣,不宜太过辛劳。
不如把门前的池塘收拾出来,种些藕再养些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
这样多方发展,我们一家人齐使力,既能有余钱,哥嫂也不用分开。我还等着你们明年给我添个小侄儿呢!”
“嘿,好你个宝哥儿,从哪里学来的诨话,敢打趣哥哥我了”
说着林大郎就往林嘉宝的肩上拍了拍,林嘉宝没注意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旁边娘三个见着了只顾抿嘴偷笑。
“哈哈,还是读书人的脑袋好使,愚兄还有些不明白的,还请宝哥儿仔细讲讲。”
林嘉宝重新站好,无奈的笑了笑,就开口详细的和林大郎说起来。
“鱼池淤泥及鸡粪作莲藕和桑树肥,桑叶喂鸡和蚕,蚕粪喂鱼,这样循环利用起来,我们少了劳累,多了收入。”
林大郎听了连连拍手叫好。
“塘边已经有十多棵桑树了那我待会去找保甲问问哪家有多余的桑树,用院子里的石榴树和别人交换,讨几棵移植过来。明天再去镇上的码头买些鱼苗,撒在塘里。
至于蚕,你嫂子娘家就养着许多呢,明天让她拿只鸡,带些鸡蛋,去岳父岳母那里讨些来。”
安排完这些琐事,大家便散开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林嘉宝回到房中,将书摊开在案前,静坐回想今天老秀才说的内容,仔仔细细的消化。
要说经贴墨义,这些难不倒自己。四书多多熟读背诵,勤加练习默写,日积月累厚总能熟悉的。
现下最大的难题是要能弄到历年来的卷子,方便自己仿写,揣摩。
八股文体要求颇多,言辞要朴实严谨,对仗工整,又要求言之有物。想要写出好文章,真是让人分分钟头秃。
现下家中又要置办许多东西,处处都需用钱,怕是拿不出多余的闲钱给自己买卷子。
况且历年来科考卷子只有在县城中的
大的书店才有,没有脸面和人脉轻易是买不到的。
书店印刷出来早早就被那些有钱的大户,和家中有人的学生买去了。是如今能指望的就只有自己了。
这些日子把需要读的书认真的诵读背诵,并且试着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分门别类的整理好。
再好生的跟着老秀才多多的研读,请教。与着同窗互相学习,探讨,加深自己的印象。
至于策问时文就只能自己多找些题材,在家中勤奋练习,然后在那去请教老秀才修改指教了。
第3章 3 、第三章
日子转瞬即逝,转眼便到了六月。林嘉宝家屋子前边的池塘边种上了几十棵颗桑树,几十只鸡鸭在桑树和池塘边,欢腾的跑来跑去,或刨地找食或在水中吃些浮游物。
池子里荷叶也已经冒出星星点点的绿意,荷花也悄悄地漏出含苞待放的骨朵儿,各处窜飞的蜻蜓贪恋的停在上边,一派欣欣向荣。
林大郎早前撒下的鱼苗也都长大了不少。从拇指般长到了巴掌大小,在荷叶间游来游去,忽隐忽现。
林大郎满面笑容的推开院门走出来。便看见林家宝站在池塘边拿着书在榆树下边走边背书。
“宝哥儿,多亏你出的主意。现下鸡鸭下的蛋已经攒了许多了。趁着你这两天下学休息,同我一起去镇上把东西卖给酒楼的掌柜吧。”林大郎还未走到池塘前就大声朝着林家宝喊道。
林嘉宝见状也知自己今天是念不成书了,于是便把书合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浮灰。
心想这段时间自己在学堂和家中刻苦努力勤勉学习,总算是勉强跟上了明年要去县试的同窗们的进度。
虽说策问和时文还差些火候但是经贴墨义通过这段时间对四书反复诵读精读,背诵默写总算是烂熟于心,不至于拖后腿了。
今日出门就好好的游览一番增添些见识和眼界,也许对自己的文章有所助益。
于是便同林大郎说,“东西都收拾好了吗?娘,小妹和嫂嫂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带的?”
“你嫂子早就准备好了,篮子里鸡蛋整整齐齐地码着呢,干货也都系成了一串儿。我们直接坐着隔壁黄老的牛车跟着去镇上,等回来的时候拿四文钱给他就行。”
说罢林家宝回到家中换了身蓝色的直缀,头上戴了方巾,整了整衣领,才跟着林大郎坐着牛车出了门。“黄老早,劳累您老人家了。”林嘉宝朝着黄老拱了拱手。
“不劳累不劳累,老朽这牛车能驮着宝哥儿去县城,也是在沾福气。只盼着我那孙媳肚子里的孩子也能同宝哥儿一般上进就好。”林嘉宝谦虚的笑了笑,并不做声。
坐上牛车后,一路上林大郎同黄老侃天侃地,顺便说着些家长里短。虽说这牛车行的慢,但是板车上没有任何可以减震的措施,众人也跟着土路的高低坎坷,一路上上下下。
到城门外,众人下了车,林嘉宝抻了抻腰,揉了揉自己的屁股吐槽道,我的天呐,这牛车自己实在是消受不得了,还不如自己徒步呢。
林大郎招呼着众人在城门口登了记,交了几文进城费,一行人便浩浩荡荡的进城了。
林嘉宝抬眼望去,宽阔平坦的青石板路的两旁,一排排商铺鳞次栉比。
左边上元李家针铺,右
边这家是香铺,大姑娘小媳妇大多徘徊在这两家店铺门口,为家中买办东西。
往前走,看见门口竖着一盏巨大的灯箱上写着“春风脚店”的小酒楼,里面还有说书的艺人,手拿一把抚尺,说的那是口若悬河。底下吃茶的、喝酒的,都分分叫好。
再上前,登上几级台阶,没多远就能看见一颗老柳树,旁边一顶芦棚子,悬挂着“神算、测字”的招子。对面有家纸马店,店铺一侧立有竖牌,另一侧堆叠着楼阁状的纸马。
路拐角有遮阳大伞一把,临街设一小车,上面吊着“香饮子”的招牌,商贩看见林家兄弟俩,热情地招呼着“客官,老小儿的香饮子鲜甜可口,要不要来两碗?”
林大郎摆了摆手“谢过老人家了,前面就是我兄弟二人的去处,不好耽搁。”
林嘉宝看向林大郎手指的方向,只见过了一座小拱桥,临靠着码头边,好一个气派的酒楼。门上一个横匾,写着“清波酒楼”,楼下三间门面,游客老餮进进出出,热闹非凡。
楼上坐着文人墨客,望着岳清河,挥洒文墨。后面还有两进宽阔的大院,隐约还能瞧见里面的亭台楼榭。
林大郎带着林嘉宝行至门前,招呼着门口的穿着青衣小帽的小伙计“劳烦小哥通报一下贵店掌柜的,就说林家村的林大过来送货了。”
“那您稍等,小的这就去。”跑堂的冲着林大弯了弯腰,就朝着柜台后面喊人去了。
还没看见人,就听见爽朗的笑声,可不,林嘉宝打眼一看,一位穿着青色长衫,头上过着长巾,国字脸的中年人,挺着浑圆的肚子,撩着门帘走了出来. “林兄弟,可把你盼来了,快进店里说话。”
“掌柜的莫要客气,多谢你照顾我才是。”林大郎笑着寒暄。孙掌柜上下打量着林嘉宝说:“这就是林老大常常念在嘴边的宝哥儿吧,果然器宇轩昂,一表人才。待明年高中,怕是大姑娘小媳妇要红着眼,排着队,争着嫁进你家门了。”
“不敢当,孙掌柜莫要笑话小子了。”林嘉宝谦逊的拱了拱手。林大郎笑话完兄弟,便拉着孙掌柜看自己篮子里带的鸡蛋鸭蛋和干货。
“恩,这次的品质不错,林老弟费心了,俊生,快接着拿到后厨去。”孙掌柜满意地点点头,招手让后面跟着的小伙计接去了篮子,又让账房结了两贯钱给林家兄弟俩。
出了酒楼外,林大郎开口道:“先去王记布庄把老娘她们准备的绣活交了,然后再去粮店买些米面粗粮。宝哥儿还有甚想去的地方,我们再去转转。”
“谢过大哥,我想去书店看看。”“兄弟间做什么客气,我们快些走吧。”
等去布庄交了绣活,
结了余钱,又买匹青色的细布,时辰就不早了。
林家兄弟俩就去了书店斜对面的茶室里,叫了壶茶,又买了十文钱的薄饼,囫囵吃过才算。二人走了一上午,筋疲力乏。坐在茶室好好地歇晌一午,才整理衣冠往书店走去。
走到店门口,便看见门口贴着的报单,上写“京州张士宣先生著《三科历考心得》于此发卖。”
林嘉宝见之大喜,快步走进书店,取过墨卷来看。一看,果然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历年科考大全,按耐不住就向店主人发问“这书怎样,多少价?”
店主人看林嘉宝如此欢喜,便说“贵客可是要明年科举?若是的话,那可是来对了地方,这墨卷畅销,就剩了这一本了,贵客此时营门,明年怕是有好运道啊!”“呈掌柜的吉言。”林嘉宝朝店主人施了施礼。
“这书可是当世大儒所著,但鄙人愿与小先生结个善缘,只需给个二百文便拿去吧”店主人笑着把墨卷递与林嘉宝。林嘉宝接过墨卷,朝着店主人深深作个揖。“店家大善,晚生在此谢过了!”
林大郎二话不说,高高兴兴的付了钱。待二人收拾好采买的东西,走到城门口时,黄老早就坐在茶棚里等着了。双方见面客气了一番,便乘着牛车出了城门,往家去了。
到了家中,林家兄弟俩同老娘她们交代了今日的日程,又把采买的东西拿了出来。嫂嫂拿着米粮往后厨走,林小娘高兴的抱着布匹不撒手。林老娘则是拉着林嘉宝的手,细细的问上一番。
饭后,众人回房歇息,林嘉宝也回了自己的披房。他把白天买的墨卷小心翼翼的拿出来,将案桌仔仔细细擦了一遍,才将墨卷摊开放在案前。
卷首便写出时文艰难,需得潜心研制。然后翻开阅览,前半部分写的是历年常考的经贴墨义,中间是诗赋例文及作诗要求,最后写的是历年科考的例文及注释赏析。
林嘉宝将墨卷握在手中,如握珍宝。就着蜡烛微弱的亮光,读的如痴如醉。直到天光大亮,方才醒神。
第4章 4 、第四章
林嘉宝把手中的墨卷收好,站起来抻了抻腰,走到院子里从水缸中舀了一瓢水,擦了擦脸,醒醒神。
嫂嫂和林小娘二人抬着装脏衣服的木盆,正从里间屋子出来。
“宝哥儿,今天娘早食吃了许多,比前些日子好很多了,我这才带娘出来候着你的。”林小娘在旁边解释道。
“好了好了,我又没有怪你,看把你紧张的。家里的绣活都做好了吗?
等过两天我休息,就和大哥一起去集市上把你们的绣活和家里的干货都卖与掌柜的,换些钱给你们买些布做身衣裳,再买些米粮。”林嘉宝笑着说。
林小娘高兴的说:“宝哥儿,你真好!绣活都做好了,娘也跟着做了一些,还打了络子呢。”
“宝哥儿,娘不要衣裳,这钱还是好好存着给你买纸用吧。我看你都不舍得用,天天就用清水在案子上比划,娘心疼啊!”
林嘉宝嘴上安慰着林老娘不碍事的,自己火候没到,用清水练字也是无妨的,心里却虚着呢。
哪里好意思说自己是怕留下与原主不一样的笔迹呢。
还好这段时间自己日夜苦练,家里唯一的一支毛笔都快写秃了,才勉强把字体练得和原主相似,而又比原主的字好看一些。不枉费自己在现代那些年苦下的功夫。
走到家中,嫂嫂已经把饭食都把上桌了。
众人依序齿做好,林老娘做主位,林大郎和林嘉宝紧挨着左右入座,嫂嫂和林小娘也紧跟入座。
饭后,林大郎拉着林嘉宝说话。
“宝哥儿,做哥哥的念书不如你,只些许认得几个字,不算睁眼瞎。这两天地里的庄稼伺弄好了,哥哥想去镇上找些短工做做,贴补家用。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林嘉宝低头沉思,这陈朝与历史上的明朝仿佛,建朝初为了恢复经济和人口,朝廷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招收流民垦荒、兴修水利,实行屯田和匠户轮班等方面的法令。
当初家里治病卖掉的田,有一部分就是林老爹夫妇年轻的时候开垦的荒田。
商业上,
盐和茶这些大头利润的都由国家专卖,商人必须向官府交钱买盐引和茶引。
其他手工业,比如说纺织棉花、织布、制瓷、酿酒都有专门的地方负责,林大郎也没这份手艺,指靠不上。
镇上的经济水平,虽说比不得现代繁华,但是该有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项目,却也是发展的相当成熟,一般人插不上手。
要说送林大郎去镇上学徒,可是他年纪二十有二也算大了,掌柜的未必肯要。
去码头做苦力,或者去地主富绅家做短工都太过辛苦。
哥哥嫂嫂成亲三年有余还未有子嗣,不敢让哥哥太过劳累。
思及此,林嘉宝开口对林大郎说:“哥哥,帮别人做工劳累伤身,工钱又少,不甚划算。况且哥哥还未有子嗣,不宜太过辛劳。
不如把门前的池塘收拾出来,种些藕再养些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
这样多方发展,我们一家人齐使力,既能有余钱,哥嫂也不用分开。我还等着你们明年给我添个小侄儿呢!”
“嘿,好你个宝哥儿,从哪里学来的诨话,敢打趣哥哥我了”
说着林大郎就往林嘉宝的肩上拍了拍,林嘉宝没注意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旁边娘三个见着了只顾抿嘴偷笑。
“哈哈,还是读书人的脑袋好使,愚兄还有些不明白的,还请宝哥儿仔细讲讲。”
林嘉宝重新站好,无奈的笑了笑,就开口详细的和林大郎说起来。
“鱼池淤泥及鸡粪作莲藕和桑树肥,桑叶喂鸡和蚕,蚕粪喂鱼,这样循环利用起来,我们少了劳累,多了收入。”
林大郎听了连连拍手叫好。
“塘边已经有十多棵桑树了那我待会去找保甲问问哪家有多余的桑树,用院子里的石榴树和别人交换,讨几棵移植过来。明天再去镇上的码头买些鱼苗,撒在塘里。
至于蚕,你嫂子娘家就养着许多呢,明天让她拿只鸡,带些鸡蛋,去岳父岳母那里讨些来。”
安排完这些琐事,大家便散开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林嘉宝回到房中,将书摊开在案前,静坐回想今天老秀才说的内容,仔仔细细的消化。
要说经贴墨义,这些难不倒自己。四书多多熟读背诵,勤加练习默写,日积月累厚总能熟悉的。
现下最大的难题是要能弄到历年来的卷子,方便自己仿写,揣摩。
八股文体要求颇多,言辞要朴实严谨,对仗工整,又要求言之有物。想要写出好文章,真是让人分分钟头秃。
现下家中又要置办许多东西,处处都需用钱,怕是拿不出多余的闲钱给自己买卷子。
况且历年来科考卷子只有在县城中的
大的书店才有,没有脸面和人脉轻易是买不到的。
书店印刷出来早早就被那些有钱的大户,和家中有人的学生买去了。是如今能指望的就只有自己了。
这些日子把需要读的书认真的诵读背诵,并且试着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分门别类的整理好。
再好生的跟着老秀才多多的研读,请教。与着同窗互相学习,探讨,加深自己的印象。
至于策问时文就只能自己多找些题材,在家中勤奋练习,然后在那去请教老秀才修改指教了。
第3章 3 、第三章
日子转瞬即逝,转眼便到了六月。林嘉宝家屋子前边的池塘边种上了几十棵颗桑树,几十只鸡鸭在桑树和池塘边,欢腾的跑来跑去,或刨地找食或在水中吃些浮游物。
池子里荷叶也已经冒出星星点点的绿意,荷花也悄悄地漏出含苞待放的骨朵儿,各处窜飞的蜻蜓贪恋的停在上边,一派欣欣向荣。
林大郎早前撒下的鱼苗也都长大了不少。从拇指般长到了巴掌大小,在荷叶间游来游去,忽隐忽现。
林大郎满面笑容的推开院门走出来。便看见林家宝站在池塘边拿着书在榆树下边走边背书。
“宝哥儿,多亏你出的主意。现下鸡鸭下的蛋已经攒了许多了。趁着你这两天下学休息,同我一起去镇上把东西卖给酒楼的掌柜吧。”林大郎还未走到池塘前就大声朝着林家宝喊道。
林嘉宝见状也知自己今天是念不成书了,于是便把书合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浮灰。
心想这段时间自己在学堂和家中刻苦努力勤勉学习,总算是勉强跟上了明年要去县试的同窗们的进度。
虽说策问和时文还差些火候但是经贴墨义通过这段时间对四书反复诵读精读,背诵默写总算是烂熟于心,不至于拖后腿了。
今日出门就好好的游览一番增添些见识和眼界,也许对自己的文章有所助益。
于是便同林大郎说,“东西都收拾好了吗?娘,小妹和嫂嫂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带的?”
“你嫂子早就准备好了,篮子里鸡蛋整整齐齐地码着呢,干货也都系成了一串儿。我们直接坐着隔壁黄老的牛车跟着去镇上,等回来的时候拿四文钱给他就行。”
说罢林家宝回到家中换了身蓝色的直缀,头上戴了方巾,整了整衣领,才跟着林大郎坐着牛车出了门。“黄老早,劳累您老人家了。”林嘉宝朝着黄老拱了拱手。
“不劳累不劳累,老朽这牛车能驮着宝哥儿去县城,也是在沾福气。只盼着我那孙媳肚子里的孩子也能同宝哥儿一般上进就好。”林嘉宝谦虚的笑了笑,并不做声。
坐上牛车后,一路上林大郎同黄老侃天侃地,顺便说着些家长里短。虽说这牛车行的慢,但是板车上没有任何可以减震的措施,众人也跟着土路的高低坎坷,一路上上下下。
到城门外,众人下了车,林嘉宝抻了抻腰,揉了揉自己的屁股吐槽道,我的天呐,这牛车自己实在是消受不得了,还不如自己徒步呢。
林大郎招呼着众人在城门口登了记,交了几文进城费,一行人便浩浩荡荡的进城了。
林嘉宝抬眼望去,宽阔平坦的青石板路的两旁,一排排商铺鳞次栉比。
左边上元李家针铺,右
边这家是香铺,大姑娘小媳妇大多徘徊在这两家店铺门口,为家中买办东西。
往前走,看见门口竖着一盏巨大的灯箱上写着“春风脚店”的小酒楼,里面还有说书的艺人,手拿一把抚尺,说的那是口若悬河。底下吃茶的、喝酒的,都分分叫好。
再上前,登上几级台阶,没多远就能看见一颗老柳树,旁边一顶芦棚子,悬挂着“神算、测字”的招子。对面有家纸马店,店铺一侧立有竖牌,另一侧堆叠着楼阁状的纸马。
路拐角有遮阳大伞一把,临街设一小车,上面吊着“香饮子”的招牌,商贩看见林家兄弟俩,热情地招呼着“客官,老小儿的香饮子鲜甜可口,要不要来两碗?”
林大郎摆了摆手“谢过老人家了,前面就是我兄弟二人的去处,不好耽搁。”
林嘉宝看向林大郎手指的方向,只见过了一座小拱桥,临靠着码头边,好一个气派的酒楼。门上一个横匾,写着“清波酒楼”,楼下三间门面,游客老餮进进出出,热闹非凡。
楼上坐着文人墨客,望着岳清河,挥洒文墨。后面还有两进宽阔的大院,隐约还能瞧见里面的亭台楼榭。
林大郎带着林嘉宝行至门前,招呼着门口的穿着青衣小帽的小伙计“劳烦小哥通报一下贵店掌柜的,就说林家村的林大过来送货了。”
“那您稍等,小的这就去。”跑堂的冲着林大弯了弯腰,就朝着柜台后面喊人去了。
还没看见人,就听见爽朗的笑声,可不,林嘉宝打眼一看,一位穿着青色长衫,头上过着长巾,国字脸的中年人,挺着浑圆的肚子,撩着门帘走了出来. “林兄弟,可把你盼来了,快进店里说话。”
“掌柜的莫要客气,多谢你照顾我才是。”林大郎笑着寒暄。孙掌柜上下打量着林嘉宝说:“这就是林老大常常念在嘴边的宝哥儿吧,果然器宇轩昂,一表人才。待明年高中,怕是大姑娘小媳妇要红着眼,排着队,争着嫁进你家门了。”
“不敢当,孙掌柜莫要笑话小子了。”林嘉宝谦逊的拱了拱手。林大郎笑话完兄弟,便拉着孙掌柜看自己篮子里带的鸡蛋鸭蛋和干货。
“恩,这次的品质不错,林老弟费心了,俊生,快接着拿到后厨去。”孙掌柜满意地点点头,招手让后面跟着的小伙计接去了篮子,又让账房结了两贯钱给林家兄弟俩。
出了酒楼外,林大郎开口道:“先去王记布庄把老娘她们准备的绣活交了,然后再去粮店买些米面粗粮。宝哥儿还有甚想去的地方,我们再去转转。”
“谢过大哥,我想去书店看看。”“兄弟间做什么客气,我们快些走吧。”
等去布庄交了绣活,
结了余钱,又买匹青色的细布,时辰就不早了。
林家兄弟俩就去了书店斜对面的茶室里,叫了壶茶,又买了十文钱的薄饼,囫囵吃过才算。二人走了一上午,筋疲力乏。坐在茶室好好地歇晌一午,才整理衣冠往书店走去。
走到店门口,便看见门口贴着的报单,上写“京州张士宣先生著《三科历考心得》于此发卖。”
林嘉宝见之大喜,快步走进书店,取过墨卷来看。一看,果然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历年科考大全,按耐不住就向店主人发问“这书怎样,多少价?”
店主人看林嘉宝如此欢喜,便说“贵客可是要明年科举?若是的话,那可是来对了地方,这墨卷畅销,就剩了这一本了,贵客此时营门,明年怕是有好运道啊!”“呈掌柜的吉言。”林嘉宝朝店主人施了施礼。
“这书可是当世大儒所著,但鄙人愿与小先生结个善缘,只需给个二百文便拿去吧”店主人笑着把墨卷递与林嘉宝。林嘉宝接过墨卷,朝着店主人深深作个揖。“店家大善,晚生在此谢过了!”
林大郎二话不说,高高兴兴的付了钱。待二人收拾好采买的东西,走到城门口时,黄老早就坐在茶棚里等着了。双方见面客气了一番,便乘着牛车出了城门,往家去了。
到了家中,林家兄弟俩同老娘她们交代了今日的日程,又把采买的东西拿了出来。嫂嫂拿着米粮往后厨走,林小娘高兴的抱着布匹不撒手。林老娘则是拉着林嘉宝的手,细细的问上一番。
饭后,众人回房歇息,林嘉宝也回了自己的披房。他把白天买的墨卷小心翼翼的拿出来,将案桌仔仔细细擦了一遍,才将墨卷摊开放在案前。
卷首便写出时文艰难,需得潜心研制。然后翻开阅览,前半部分写的是历年常考的经贴墨义,中间是诗赋例文及作诗要求,最后写的是历年科考的例文及注释赏析。
林嘉宝将墨卷握在手中,如握珍宝。就着蜡烛微弱的亮光,读的如痴如醉。直到天光大亮,方才醒神。
第4章 4 、第四章
林嘉宝把手中的墨卷收好,站起来抻了抻腰,走到院子里从水缸中舀了一瓢水,擦了擦脸,醒醒神。
嫂嫂和林小娘二人抬着装脏衣服的木盆,正从里间屋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