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西书院虽然只是一家民办书院,但其名号的影响力其实已经不仅仅是在儋州境内,就算是在海汉国内,甚至在大明东南沿海部分地区,这家书院也已经小有名气了。荀鹏程不止一次在官方报纸上看到过琼西书院的相关报道,但偏偏就是没记住张金宝这个听起来有些俗气的名字。要不是张金宝自报家门,他大概还会继续瞎猜对方的身份。
跟张金宝比起来,不管名声还是家产,荀鹏程都只能算是无名之辈,主动向对方低这个头也不算是什么丢脸之事。而这个示好举动显然博得了张金宝的好感,人畜无害的笑容终于重新出现在了他的脸上。
“无妨,只是这个身份若是早早说出来,未免就会让如先生这样的参与者心态发生变化,而这并非鄙人想看到的结果。”张金宝沉声说道:“那样即便有人愿意拿钱出来赞助,很可能也是看在我的面子上,而非看中了他们所研究的项目。”
荀鹏程听了也觉得张金宝这话说得有几分道理,张金宝的份量当然跟那帮搞研究的书呆子不在一个级别上,他的身份能取信于这些研究人员,当然也能让外界相信这些项目的盈利能力,而且说不定就会有人希望能通过投资项目来与张金宝取得更多的联系,而那就不是张金宝想要实现的目的了。
张金宝继续说道:“先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想必也是对这些项目有一定的兴趣了。本地这个圈子里的人我基本都认识,所以先生是从外地来的吧?先生身上的这种服装,鄙人倒是看几名官员穿过,据说因为这种布料只有浙江一家制造坊能产,所以价格不菲,也只有三亚那边才能订做,而且工期至少要半月。如果鄙人没有猜错,先生应该是来自三亚的富商吧?”
荀鹏程也不得不佩服张金宝的眼力劲,除了“富商”这个身份有待商榷之外,其他的推测几乎全对。他当时在三亚去做这身衣服的时候,老板给他推荐这种衣料也是作过同样的介绍,而他正是听说官员们喜欢穿这种衣料的成衣,才会无视高价咬着牙做了这套衣服。不过关于自己的真实身份,荀鹏程也不打算立刻澄清,至少要先弄清楚张金宝搞这个活动的真正意图,免得又惹祸上身。
而现在双方这样互相试探来试探去,荀鹏程觉得这个谈话节奏实在太慢,而他又不想在没有结果的事情上浪费太多事情,索性便直奔主题道:“张山长,其实我是什么人并不重要,我只是想向你表达一下我对海风诗社这种活动的看法。”
“但说无妨。”张金宝应道。
荀鹏程道:“恕我直言,张山长的想法不错,但效率太低,如果以现有方式来运作,这些项目怕是三五个月都未必能碰到一个识货的人。而张山长又不愿提前公开身份,试问一年半载能促成几笔买卖?”
“听先生这个口气,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那鄙人倒是要请教一下,还请先生不吝指教。”张金宝倒是没有因为荀鹏程的话而感到不快,反而是向他作了一揖,虚心求教。
张金宝若是听了这话黑脸,又或是回复的话中带刺,那荀鹏程绝对调头就走,不会再跟对方废话下去。他可不想自己冒着风险去提醒一个没有听不懂好歹话的人,更不会跟脾气一点就炸的人谈合作。但张金宝的回应可谓是无懈可击,倒是让荀鹏程不得不将对话继续进行下去。
荀鹏程道:“我想先问一句,想必张山长是认为这些项目都有极好的发展前景,才会用现行的模式给予帮助,但既是如此,为何不广为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这些项目的存在?”
张金宝默然片刻才应道:“有些项目如果曝光,官府未必会同意由私人继续进行研究。”
荀鹏程心道是了,这才是张金宝这么遮遮掩掩的主要原因,但这种程度的遮掩在荀鹏程看来完全就是欲盖弥彰,根本起不到多少作用,也很难有什么保密性可言。要是被安全部听到风声,这帮人就等着全部被请进去喝茶吧。
荀鹏程道:“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官府认为不妥的项目,能不能想办法让它变得妥当?”
张金宝道:“阁下的意思是……”
“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能掐住你脖子的人想要什么,你就给什么好了。当然,前提是你给得起。”荀鹏程眼神颇为玩味地望着张金宝道:“我想儋州地面上,应该还没有能难倒张山长的条件吧?”
张金宝笑着摇摇头道:“谈何容易,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跟官府谈条件的。鄙人虽然在儋州略有薄名,但也没有胆大妄为到跟官府讲条件的程度,首长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可你私下做的这些事就不太正确啊!”荀鹏程毫不留情地说道:“官府既然不会同意,张山长就偷偷做,这难道是正确态度?我海汉国本来就是从无到有,硬生生在南海辟出一片天地,首长们也常说事无不可为,山长为何不尝试一下?”
“输不起。”张金宝的答案既简短又很实际:“鄙人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有琼西书院的前景。要是首长认为此举不当,动我事小,动琼西书院就麻烦了,那可是上千人的命运!”
荀鹏程心头一震,他倒是没想到张金宝的理由竟然是这样,这个看起来像商人一样的书院经营者居然是将书院和学员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如果他不是在说谎,那么这份气度的确是很让人心折了。这也就难怪本地各家书院的这些精英人物,愿意信任张金宝,并将自己的研究项目挂托在张金宝组织的海风诗社。
张金宝说罢望向荀鹏程道:“如果程先生能够在这方面帮忙,那就有劳出手,鄙人日后必有重谢!”
荀鹏程听到“重谢”两个字,心头又是一紧,他上次被马打蓝人重谢之后,麻烦一直不断,如今对这个词特别敏感,听到张金宝提及报酬便有些紧张了。
张金宝见荀鹏程沉默不语,还以为对方是在等自己开出更具体的条件,当下便又继续说道:“若是程先生能牵线搭桥,联络到三亚的首长对此表态,让这些研究项目能够合法化,在下愿出一万元酬谢金。”
如果是放在两个月前,荀鹏程听到这个数字大概会直接蹦起来,毕竟以他当时做记者的收入,干到嗝屁那天都未必能存得出来一万元,这对他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不过在此之前他已经跟出手阔绰的马打蓝人打过了交道,并且误打误撞之下从马打蓝人那里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有钱人,所以此时听到张金宝开出一万元的价码,他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回想过往,心中略有感触而已。
张金宝却是对荀鹏程表现出来的态度有所误会,他突然想起来这人并不是普通人,自己开出来的价钱虽然不算低,但对方却未必会放在眼里,当下连忙告罪道:“是鄙人糊涂,先生既然是三亚来的富商,区区万元之资又怎会在意。”
荀鹏程很想说一万元真的不少了,即便自己现在已经是有钱人,这一万元也绝非小数目,只是自己刚才有点走神,没有来得及应声而已。不过现在张金宝将他当作了三亚富商,他也懒得多做解释,且先静观其变再说。
张金宝旋即又开出了另一个更诱人的条件:“若能实现先前所说,鄙人愿将琼西书院两成股份赠予先生!”
饶是荀鹏程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仍然不免被张金宝开出的这个条件打动了,这可不是简单能用金钱数目来衡量的利益了,琼西书院的两成干股也没那么容易估价。而且这个股份到手的话,经济上的长期收益且不说,光是书院经营者的这个名头,就能让他今后成为无数学子的师长,而这种人脉更加不可能用金钱买到了。
但荀鹏程这边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他并没有什么高层人脉,跟胜利堡里那些身份高贵的首长也搭不上话,张金宝的期望只怕要落在空处。但他又不愿就此放了已经送到嘴边的这块肥肉,当下赶紧在脑海中搜索,有什么能够用得上的情报信息。
荀鹏程过去所能接触到的人际关系中,倒是有一位与海汉高层往来密切的人物,但李奈这个后台老板极少过问报社的事情,荀鹏程在报社干了两年,总共也没见过这位东家几次。而且他现在已经从报社辞职走人多日,总不可能再跑回去腆着脸让李奈给自己引见海汉高层的大人物。
除非……荀鹏程能拿得出让李奈心动的东西,那样或许会有一丝机会求得李奈出手相助。荀鹏程以前听过一些传闻,据说报社这位东家在海汉投资的生意既多又杂,甚至连他自己都不太记得投了哪些项目,只要是他觉得有意思的生意,便会毫不犹豫地出手,或参股经营,或直接收购。几乎每次到三亚,李奈名下的生意都会再添上一两桩新的记录。
荀鹏程知道李奈是一个十分喜欢新奇事物的人,如果能够让李奈看上张金宝手底下的研究项目,由他砸些钱进去,再出面去劝说海汉高层开绿灯,或许还有一线可能成事。
可李奈目前还在不在三亚,荀鹏程并不确定,就算是还在三亚逗留,荀鹏程也不敢回去找他。因为当初离开三亚的时候,安全部可是特地跟荀鹏程打过招呼,短期内不许他再回去了。荀鹏程就算胆大包天,也不敢跟这个特殊衙门对着干,挑战安全部的权威,就是跟自己的小命过不去了。
那么要如何让李奈得到消息,并自行赶来儋州,这又是一个技术活了。荀鹏程对此并没有什么把握,也不敢给张金宝打包票,只能应道:“张山长太客气了……”
“再叫山长就太见外了,不如你我兄弟相称,彼此也方便一点。”张金宝感觉此事有望,毫不犹豫地就开始套近乎了。
荀鹏程略一犹豫,还是依了张金宝的说法:“那却之不恭,在下便高攀张兄了。此事办是可以办,但过程可能会有些复杂,也需要一些时间……”
张金宝觉得荀鹏程的话似是有弦外之音,当下便插话道:“程老弟可需要费用打点关节?”
荀鹏程不想在这种细节上败坏了自己的形象,连忙摇手否认道:“并非如此,实不相瞒,在下认识一位真正的豪商,与胜利堡的大首长们过从甚密,若是他愿意出面打招呼,那官府方面多半就能过关了。只是在下不知他目前是否在三亚,怕是有些联系不便。”
“这事好办。”张金宝立刻应道:“儋州这边已经开通了民用电报,虽然价格贵些,但联系三亚却极为方便。请程老弟拟信一封,这便派人去发电报,若你所说的那位豪商还在三亚,今日之内便可将消息送达。”
荀鹏程倒是忘了这一茬,电报这东西他自然是听说过的,只是民用电报按字论价,费用颇高,以他当记者时的收入是根本用不起的。当然了,那时候他的社会关系几乎都在三亚一地,也没有必要去用电报这种通讯方式联系外地对象。
张金宝连电报都抬出来了,荀鹏程这下也不好再推辞了,不过他与李奈根本算不上熟识,甚至在报社出事之前,李奈都未必记得有荀鹏程这号人物。如今要用一纸电文将李奈从三亚召到儋州,这对荀鹏程编故事的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想想琼西书院的两成股份,荀鹏程又不愿放弃了这么大好的机会。而且张金宝的热切让他隐隐感觉到,如果此事办成,今后的收益恐怕远远不止张金宝目前给出的好处,此人如此精明,这两成股份肯定是要在日后变本加厉赚回去的。
跟张金宝比起来,不管名声还是家产,荀鹏程都只能算是无名之辈,主动向对方低这个头也不算是什么丢脸之事。而这个示好举动显然博得了张金宝的好感,人畜无害的笑容终于重新出现在了他的脸上。
“无妨,只是这个身份若是早早说出来,未免就会让如先生这样的参与者心态发生变化,而这并非鄙人想看到的结果。”张金宝沉声说道:“那样即便有人愿意拿钱出来赞助,很可能也是看在我的面子上,而非看中了他们所研究的项目。”
荀鹏程听了也觉得张金宝这话说得有几分道理,张金宝的份量当然跟那帮搞研究的书呆子不在一个级别上,他的身份能取信于这些研究人员,当然也能让外界相信这些项目的盈利能力,而且说不定就会有人希望能通过投资项目来与张金宝取得更多的联系,而那就不是张金宝想要实现的目的了。
张金宝继续说道:“先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想必也是对这些项目有一定的兴趣了。本地这个圈子里的人我基本都认识,所以先生是从外地来的吧?先生身上的这种服装,鄙人倒是看几名官员穿过,据说因为这种布料只有浙江一家制造坊能产,所以价格不菲,也只有三亚那边才能订做,而且工期至少要半月。如果鄙人没有猜错,先生应该是来自三亚的富商吧?”
荀鹏程也不得不佩服张金宝的眼力劲,除了“富商”这个身份有待商榷之外,其他的推测几乎全对。他当时在三亚去做这身衣服的时候,老板给他推荐这种衣料也是作过同样的介绍,而他正是听说官员们喜欢穿这种衣料的成衣,才会无视高价咬着牙做了这套衣服。不过关于自己的真实身份,荀鹏程也不打算立刻澄清,至少要先弄清楚张金宝搞这个活动的真正意图,免得又惹祸上身。
而现在双方这样互相试探来试探去,荀鹏程觉得这个谈话节奏实在太慢,而他又不想在没有结果的事情上浪费太多事情,索性便直奔主题道:“张山长,其实我是什么人并不重要,我只是想向你表达一下我对海风诗社这种活动的看法。”
“但说无妨。”张金宝应道。
荀鹏程道:“恕我直言,张山长的想法不错,但效率太低,如果以现有方式来运作,这些项目怕是三五个月都未必能碰到一个识货的人。而张山长又不愿提前公开身份,试问一年半载能促成几笔买卖?”
“听先生这个口气,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那鄙人倒是要请教一下,还请先生不吝指教。”张金宝倒是没有因为荀鹏程的话而感到不快,反而是向他作了一揖,虚心求教。
张金宝若是听了这话黑脸,又或是回复的话中带刺,那荀鹏程绝对调头就走,不会再跟对方废话下去。他可不想自己冒着风险去提醒一个没有听不懂好歹话的人,更不会跟脾气一点就炸的人谈合作。但张金宝的回应可谓是无懈可击,倒是让荀鹏程不得不将对话继续进行下去。
荀鹏程道:“我想先问一句,想必张山长是认为这些项目都有极好的发展前景,才会用现行的模式给予帮助,但既是如此,为何不广为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这些项目的存在?”
张金宝默然片刻才应道:“有些项目如果曝光,官府未必会同意由私人继续进行研究。”
荀鹏程心道是了,这才是张金宝这么遮遮掩掩的主要原因,但这种程度的遮掩在荀鹏程看来完全就是欲盖弥彰,根本起不到多少作用,也很难有什么保密性可言。要是被安全部听到风声,这帮人就等着全部被请进去喝茶吧。
荀鹏程道:“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官府认为不妥的项目,能不能想办法让它变得妥当?”
张金宝道:“阁下的意思是……”
“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能掐住你脖子的人想要什么,你就给什么好了。当然,前提是你给得起。”荀鹏程眼神颇为玩味地望着张金宝道:“我想儋州地面上,应该还没有能难倒张山长的条件吧?”
张金宝笑着摇摇头道:“谈何容易,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跟官府谈条件的。鄙人虽然在儋州略有薄名,但也没有胆大妄为到跟官府讲条件的程度,首长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可你私下做的这些事就不太正确啊!”荀鹏程毫不留情地说道:“官府既然不会同意,张山长就偷偷做,这难道是正确态度?我海汉国本来就是从无到有,硬生生在南海辟出一片天地,首长们也常说事无不可为,山长为何不尝试一下?”
“输不起。”张金宝的答案既简短又很实际:“鄙人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有琼西书院的前景。要是首长认为此举不当,动我事小,动琼西书院就麻烦了,那可是上千人的命运!”
荀鹏程心头一震,他倒是没想到张金宝的理由竟然是这样,这个看起来像商人一样的书院经营者居然是将书院和学员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如果他不是在说谎,那么这份气度的确是很让人心折了。这也就难怪本地各家书院的这些精英人物,愿意信任张金宝,并将自己的研究项目挂托在张金宝组织的海风诗社。
张金宝说罢望向荀鹏程道:“如果程先生能够在这方面帮忙,那就有劳出手,鄙人日后必有重谢!”
荀鹏程听到“重谢”两个字,心头又是一紧,他上次被马打蓝人重谢之后,麻烦一直不断,如今对这个词特别敏感,听到张金宝提及报酬便有些紧张了。
张金宝见荀鹏程沉默不语,还以为对方是在等自己开出更具体的条件,当下便又继续说道:“若是程先生能牵线搭桥,联络到三亚的首长对此表态,让这些研究项目能够合法化,在下愿出一万元酬谢金。”
如果是放在两个月前,荀鹏程听到这个数字大概会直接蹦起来,毕竟以他当时做记者的收入,干到嗝屁那天都未必能存得出来一万元,这对他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不过在此之前他已经跟出手阔绰的马打蓝人打过了交道,并且误打误撞之下从马打蓝人那里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有钱人,所以此时听到张金宝开出一万元的价码,他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回想过往,心中略有感触而已。
张金宝却是对荀鹏程表现出来的态度有所误会,他突然想起来这人并不是普通人,自己开出来的价钱虽然不算低,但对方却未必会放在眼里,当下连忙告罪道:“是鄙人糊涂,先生既然是三亚来的富商,区区万元之资又怎会在意。”
荀鹏程很想说一万元真的不少了,即便自己现在已经是有钱人,这一万元也绝非小数目,只是自己刚才有点走神,没有来得及应声而已。不过现在张金宝将他当作了三亚富商,他也懒得多做解释,且先静观其变再说。
张金宝旋即又开出了另一个更诱人的条件:“若能实现先前所说,鄙人愿将琼西书院两成股份赠予先生!”
饶是荀鹏程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仍然不免被张金宝开出的这个条件打动了,这可不是简单能用金钱数目来衡量的利益了,琼西书院的两成干股也没那么容易估价。而且这个股份到手的话,经济上的长期收益且不说,光是书院经营者的这个名头,就能让他今后成为无数学子的师长,而这种人脉更加不可能用金钱买到了。
但荀鹏程这边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他并没有什么高层人脉,跟胜利堡里那些身份高贵的首长也搭不上话,张金宝的期望只怕要落在空处。但他又不愿就此放了已经送到嘴边的这块肥肉,当下赶紧在脑海中搜索,有什么能够用得上的情报信息。
荀鹏程过去所能接触到的人际关系中,倒是有一位与海汉高层往来密切的人物,但李奈这个后台老板极少过问报社的事情,荀鹏程在报社干了两年,总共也没见过这位东家几次。而且他现在已经从报社辞职走人多日,总不可能再跑回去腆着脸让李奈给自己引见海汉高层的大人物。
除非……荀鹏程能拿得出让李奈心动的东西,那样或许会有一丝机会求得李奈出手相助。荀鹏程以前听过一些传闻,据说报社这位东家在海汉投资的生意既多又杂,甚至连他自己都不太记得投了哪些项目,只要是他觉得有意思的生意,便会毫不犹豫地出手,或参股经营,或直接收购。几乎每次到三亚,李奈名下的生意都会再添上一两桩新的记录。
荀鹏程知道李奈是一个十分喜欢新奇事物的人,如果能够让李奈看上张金宝手底下的研究项目,由他砸些钱进去,再出面去劝说海汉高层开绿灯,或许还有一线可能成事。
可李奈目前还在不在三亚,荀鹏程并不确定,就算是还在三亚逗留,荀鹏程也不敢回去找他。因为当初离开三亚的时候,安全部可是特地跟荀鹏程打过招呼,短期内不许他再回去了。荀鹏程就算胆大包天,也不敢跟这个特殊衙门对着干,挑战安全部的权威,就是跟自己的小命过不去了。
那么要如何让李奈得到消息,并自行赶来儋州,这又是一个技术活了。荀鹏程对此并没有什么把握,也不敢给张金宝打包票,只能应道:“张山长太客气了……”
“再叫山长就太见外了,不如你我兄弟相称,彼此也方便一点。”张金宝感觉此事有望,毫不犹豫地就开始套近乎了。
荀鹏程略一犹豫,还是依了张金宝的说法:“那却之不恭,在下便高攀张兄了。此事办是可以办,但过程可能会有些复杂,也需要一些时间……”
张金宝觉得荀鹏程的话似是有弦外之音,当下便插话道:“程老弟可需要费用打点关节?”
荀鹏程不想在这种细节上败坏了自己的形象,连忙摇手否认道:“并非如此,实不相瞒,在下认识一位真正的豪商,与胜利堡的大首长们过从甚密,若是他愿意出面打招呼,那官府方面多半就能过关了。只是在下不知他目前是否在三亚,怕是有些联系不便。”
“这事好办。”张金宝立刻应道:“儋州这边已经开通了民用电报,虽然价格贵些,但联系三亚却极为方便。请程老弟拟信一封,这便派人去发电报,若你所说的那位豪商还在三亚,今日之内便可将消息送达。”
荀鹏程倒是忘了这一茬,电报这东西他自然是听说过的,只是民用电报按字论价,费用颇高,以他当记者时的收入是根本用不起的。当然了,那时候他的社会关系几乎都在三亚一地,也没有必要去用电报这种通讯方式联系外地对象。
张金宝连电报都抬出来了,荀鹏程这下也不好再推辞了,不过他与李奈根本算不上熟识,甚至在报社出事之前,李奈都未必记得有荀鹏程这号人物。如今要用一纸电文将李奈从三亚召到儋州,这对荀鹏程编故事的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想想琼西书院的两成股份,荀鹏程又不愿放弃了这么大好的机会。而且张金宝的热切让他隐隐感觉到,如果此事办成,今后的收益恐怕远远不止张金宝目前给出的好处,此人如此精明,这两成股份肯定是要在日后变本加厉赚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