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汉与福瑞丰在商业领域的合作关系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密切来形容,双方在当下这个阶段几乎可以说是共生关系,福瑞丰近些年的发迹跟海汉的迅速崛起牢不可分,在海外的经营更是完全依赖于海汉所提供的支持;而海汉所创造的商业奇迹也是因为刚开局时便通过福瑞丰在大明打开了市场,获得了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即便如今双方开展贸易活动的对象和地区都较以前有了极大的发展,但仍是彼此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关系,海汉和福瑞丰采取联合行动的时候可不仅是在生意场上,类似郑柞这趟来广州的意图,便是被他们联手扼杀在了筹备阶段。
海汉和福瑞丰甚至都不完全清楚对方为何会对安南人的意图如此抵触,但双方目的一致,便极有默契地一起给郑柞下了绊子,让他在广州开设安南会馆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
而同样是在广州开设经营机构的海汉项目,待遇可就完全不一样了。琼西书院大概是有史以来在广州落地最快的一个项目,前后仅仅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已经搞定了场地、人员、物资、官方手续和前期宣传等一系列的筹备工作,这样的办事效率即便放在海汉国内,也已经算得上是相当高了。
张金宝对此当然非常满意,这个项目的进展之顺利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事前所担心的问题也大多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当然他也明白这么顺利都是有赖于福瑞丰所提供的大力支持,因此也是在筹备工作中格外卖力,要让广州分院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运营。
张金宝很清楚李奈愿意投入资源帮助自己成事的原因,除了看好琼西书院的发展前景之外,还有便是自己干实事的能力。从在三亚初次商谈时的口头计划,到后来实地考察琼西书院论证项目可行性,再到来广州之后的实际行动,张金宝所走的每一步,都争取到了李奈的赞赏和认同,所以才会得到其提供的种种资源。
在距离开学日期还有三天的时候,三百名招生名额便已全部报满,一些离书院较远的学生已经提前住到了广州城外的客栈里。只是因为时间太紧,张金宝来不及给这些新生准备好统一的学生服,到时候开学仪式的场面未免会差一点气势,这让他略微有些遗憾。
不过书院教师因为数量较少,只需为新聘用的几人制作服装即可,所以教师制服倒是已经全部发放到位了。
另外还有近百人因为家境贫寒,缴纳不了入学所需的费用,报名之后也无法立刻办理入学手续。当然他们也不是就此与琼西书院无缘,可以选择书院提供的贫困学生留学计划,移居儋州就读书院本部,期间的所有费用全部由书院先行承担,后续再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分期偿还。
如果不想漂洋过海去儋州留学,那么也可以选择等待广州分院的二期扩招。有鉴于第一批招生情况的火爆,张金宝已经决定在现有的分院基础上,立刻动工在外围加盖房舍以收纳更多的学生居住。待新的学生宿舍盖好之后,便可以安排实施第二期的招生计划了。
不过这扩建计划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学生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配套的生活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物资的需求也会随之大增,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解决。
张金宝预计大概得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来理顺这些问题,而这便是他之前预计广州分院筹备期所需的大致时间,不过因为李家提供了现成的庄园,无需书院自行买地建房,所以筹备时间也大为缩短,后续扩招可就没这种便宜能拣了。
当然了,有福瑞丰的帮助,扩建分院的学生宿舍和配套生活设施或许根本就要不了三个月那么长的时间。不过考虑到本地学子的生活环境与海汉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张金宝还是有一点担心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三个月的时间足以让书院发现问题并做好应对处理,稳妥起见等到三个月之后没出现什么大问题再招下一批学生。
李奈对此也持赞成态度,除了张金宝所说的原因之外,他也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来观察琼西书院的运作情况,以决定后续是否继续向书院投入更多的资源。
李奈回到广州之后已经就联合办学项目跟李继峰谈过几次,思路也比一开始更为清晰了。如果说他最初对这个项目起兴趣的原因只是认为琼西书院可以为福瑞丰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那么在与父亲探讨之后,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项目的作用可不仅于此。
福瑞丰介入文教产业,不但能够提升李家在广东地区的名望,而且对旗下所经营的产业也会起到提升作用。
海汉目前向广东地区出口的各种高级文具、书籍等等,全部都是由福瑞丰代理。琼西书院如果能在广州经营出一定的名气,稍做宣传加工便成了一个活广告,而福瑞丰所代理这些文化用品的销量必然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每年经福瑞丰之手卖到大明的各种海汉文化用品成交额可达数万两银子,赶上三年一次的乡试大比,那销量更是会大增。而这类商品的利润颇高,毛利至少在三到四成上下,如果因为琼西书院的带货能力而让销量再上一个台阶,那么仅是文化用品领域所带给福瑞丰的利润也相当可观,或许只要两三年时间,盈利便足够再建起一处与广州分院同样的庄园了。
所以拿出一处上等庄园作为办学场所,对福瑞丰来说虽然一次性投入不小,但长期来看仍将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而这中间的算计,李奈一开始可没有李继峰看得那么透彻。
时间终于来到十月下旬的书院开学日,福瑞丰特地准备了一支庞大的车队,从广州城将出席典礼的嘉宾送到白云山南麓的书院所在地。而随着这些士绅名流一起出动的除了他们的仆从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民众涌往书院围观看热闹。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书院其实并不算是一个适合看热闹的场所,不过这次新开张的书院似乎处处都透着反传统的味道,在之前的宣传告示上便早早公布了开学仪式的举办时间和地点,对民众到场见证书院开学典礼持鼓励和欢迎的态度,似乎一点也不担心这样做会让书院失去清静。
参加开学仪式的学生及家人,加上书院教职员工,福瑞丰派来的帮工,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便已有六七百号人了。由福瑞丰及海汉驻广办出面请来观礼的嘉宾加上仆从人员也有好几百人,跟书院这边的人加在一起已经逾千,就算没围观群众也已经相当热闹了。
然而来现场看热闹的民众比参与开学仪式的人还要多了好几倍,很多人都因为对具有海汉背景的琼西书院十分好奇,想知道海汉书院究竟是如何运作,教授了什么内容,才会培养出来那么多能在各行各业中拔尖的人物。
很多广州本地的读书人虽然不会报名就读这间奇怪的书院,但也同样是被其前期的宣传活动勾起了好奇心,三五相约一同来看这琼西书院的开学典礼,顺便就当作是一次郊游活动了。
张金宝和李奈当然是忙得不可开交,两人一直站在书院门口迎客,让受邀而来的嘉宾先行入内休息,待典礼开始再到书院大门外的会场上一同观礼。
这些受邀而来的上层人士大多都不是打空手来的,而是准备有各式各样的贺礼,所以接下礼单礼物之后,他们还得一一寒暄几句以示尊重。
张金宝站在李奈身边,听他介绍来者身份,然后满脸堆笑地与对方道谢。好不容易瞅个空子,张金宝揉了揉已经笑得肌肉发僵的脸,对李奈低声说道:“在下当年在儋州开办书院的时候,万万没想过能有今时今日这般风光!真是要多谢三少爷提携了!”
李奈笑道:“难道当初琼西书院开张没有这么多嘉宾到场吗?”
张金宝道:“实话实说,那可真差得太远了,要是当初能有这等场面,在下怕是睡着了都得笑醒好几次!”
张金宝在儋州开办琼西书院的时候,条件的确远不如现在,当时也没什么资格去邀请社会名流出席,更没钱大办开学典礼,只是简简单单地摆了张桌子,带着几名教师和好不容易收罗来的三四十名学生祭拜了一下孔孟先贤便作数。
而今天这广州分院开学,书院外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张金宝前些日子曾去看过广州府学,那官办书院可远不及自己这地方热闹。
围观民众虽然无法进入书院内部参观,不过在外面看看有哪些社会名流到场观礼,也是一件很有讨论价值的事情。
首先本地商界的头面人物几乎悉数到场,这显然是为了维持与福瑞丰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与李家交好的几大本地家族也纷纷出现,这些地方豪门之间的联姻关系错综复杂,不过有好事情的时候肯定是同气连枝。
本地文化圈有名望的文人墨客,也几乎都被福瑞丰的马车专程接了过来。不过这些自命清高的名士会出来帮琼西书院这样的外来户站台,让人不得不去猜测福瑞丰到底暗地里给了多少好处才请动了他们。
官府方面,虽然类似知府、同知这类的大人物并没有到场,不过也都派出了幕僚作为代表出席。这些地方官一般都对出席民间商业活动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并不会亲自出面,让幕僚送来一封贺信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当然作为答谢,福瑞丰这边肯定还是会有所表示,跑腿的幕僚也会有相应的好处。
不过主管地方教育事务的提学官、学正、训导、教谕等官员,倒是压着点陆续到场了。琼西书院虽然是海汉背景,但既然是在广州办学,原则上也是应该接受地方主管机构的监管。张金宝在之前跑手续的时候就已经去给这些菩萨烧过香了,所以对此倒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
眼看嘉宾已经到齐,时辰也差不多到了,张金宝便让书院师生在大门外的坪坝上集合,然后又去请嘉宾们从书院内的临时休息室出来,一同举办开学典礼。
张金宝原本计划的开学典礼仪式非常简单,也就是摆出祭品香烛,摆一摆天地君亲师和先贤,然后由自己和李奈发表劝学主题的讲话,差不多就算完事。
但李奈认为既然花了这么多的时间筹备,那自然是要做足工夫,至少要让身份地位特殊的几位嘉宾都出来讲几句,这样才能让民众充分认识到琼西书院的实力。
李奈所指的特殊嘉宾,除了代表地方官府的提学官之外,还有他父亲李继峰,以及海汉驻广办负责人陈天齐。以这样的发言嘉宾阵容,来表明琼西书院不仅得到了官府的认可,还有来自民间及海外的支持。
张金宝当然不会反对李奈的提议,他只是担心琼西书院的影响力不够,不足以让这些大人物在典礼仪式上为书院说一些露骨的好话。不过李奈表示他会去协调好这些事情,让张金宝只要把时间安排做好就行。
于是在庄严肃穆的祭拜仪式之后,张金宝便首先请出了提学官大人,由他对即将开学的书院和学子们训话。他也知道李奈坚持要让这位大人发言,一方面是看中其官方身份,另一方面则是李家已经为他的出席掏了出场费,这笔钱可不是来露个脸就能拿走的,必须得物尽其用才行。
这位姓董的提学官已经年逾七旬,到了该退休养老的时候了,不过能在退休之前捞着这么一个肥差,自然也不会轻易放过。虽然听说琼西书院的负责人是海汉人,但既然布政使司和总督府都没有对此事发声,那就说明上面对琼西书院并无抵触之意,这笔钱捞进自己口袋也不会有风险。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关系,海汉和福瑞丰采取联合行动的时候可不仅是在生意场上,类似郑柞这趟来广州的意图,便是被他们联手扼杀在了筹备阶段。
海汉和福瑞丰甚至都不完全清楚对方为何会对安南人的意图如此抵触,但双方目的一致,便极有默契地一起给郑柞下了绊子,让他在广州开设安南会馆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
而同样是在广州开设经营机构的海汉项目,待遇可就完全不一样了。琼西书院大概是有史以来在广州落地最快的一个项目,前后仅仅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已经搞定了场地、人员、物资、官方手续和前期宣传等一系列的筹备工作,这样的办事效率即便放在海汉国内,也已经算得上是相当高了。
张金宝对此当然非常满意,这个项目的进展之顺利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事前所担心的问题也大多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当然他也明白这么顺利都是有赖于福瑞丰所提供的大力支持,因此也是在筹备工作中格外卖力,要让广州分院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运营。
张金宝很清楚李奈愿意投入资源帮助自己成事的原因,除了看好琼西书院的发展前景之外,还有便是自己干实事的能力。从在三亚初次商谈时的口头计划,到后来实地考察琼西书院论证项目可行性,再到来广州之后的实际行动,张金宝所走的每一步,都争取到了李奈的赞赏和认同,所以才会得到其提供的种种资源。
在距离开学日期还有三天的时候,三百名招生名额便已全部报满,一些离书院较远的学生已经提前住到了广州城外的客栈里。只是因为时间太紧,张金宝来不及给这些新生准备好统一的学生服,到时候开学仪式的场面未免会差一点气势,这让他略微有些遗憾。
不过书院教师因为数量较少,只需为新聘用的几人制作服装即可,所以教师制服倒是已经全部发放到位了。
另外还有近百人因为家境贫寒,缴纳不了入学所需的费用,报名之后也无法立刻办理入学手续。当然他们也不是就此与琼西书院无缘,可以选择书院提供的贫困学生留学计划,移居儋州就读书院本部,期间的所有费用全部由书院先行承担,后续再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分期偿还。
如果不想漂洋过海去儋州留学,那么也可以选择等待广州分院的二期扩招。有鉴于第一批招生情况的火爆,张金宝已经决定在现有的分院基础上,立刻动工在外围加盖房舍以收纳更多的学生居住。待新的学生宿舍盖好之后,便可以安排实施第二期的招生计划了。
不过这扩建计划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学生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配套的生活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物资的需求也会随之大增,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解决。
张金宝预计大概得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来理顺这些问题,而这便是他之前预计广州分院筹备期所需的大致时间,不过因为李家提供了现成的庄园,无需书院自行买地建房,所以筹备时间也大为缩短,后续扩招可就没这种便宜能拣了。
当然了,有福瑞丰的帮助,扩建分院的学生宿舍和配套生活设施或许根本就要不了三个月那么长的时间。不过考虑到本地学子的生活环境与海汉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张金宝还是有一点担心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三个月的时间足以让书院发现问题并做好应对处理,稳妥起见等到三个月之后没出现什么大问题再招下一批学生。
李奈对此也持赞成态度,除了张金宝所说的原因之外,他也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来观察琼西书院的运作情况,以决定后续是否继续向书院投入更多的资源。
李奈回到广州之后已经就联合办学项目跟李继峰谈过几次,思路也比一开始更为清晰了。如果说他最初对这个项目起兴趣的原因只是认为琼西书院可以为福瑞丰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那么在与父亲探讨之后,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项目的作用可不仅于此。
福瑞丰介入文教产业,不但能够提升李家在广东地区的名望,而且对旗下所经营的产业也会起到提升作用。
海汉目前向广东地区出口的各种高级文具、书籍等等,全部都是由福瑞丰代理。琼西书院如果能在广州经营出一定的名气,稍做宣传加工便成了一个活广告,而福瑞丰所代理这些文化用品的销量必然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每年经福瑞丰之手卖到大明的各种海汉文化用品成交额可达数万两银子,赶上三年一次的乡试大比,那销量更是会大增。而这类商品的利润颇高,毛利至少在三到四成上下,如果因为琼西书院的带货能力而让销量再上一个台阶,那么仅是文化用品领域所带给福瑞丰的利润也相当可观,或许只要两三年时间,盈利便足够再建起一处与广州分院同样的庄园了。
所以拿出一处上等庄园作为办学场所,对福瑞丰来说虽然一次性投入不小,但长期来看仍将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而这中间的算计,李奈一开始可没有李继峰看得那么透彻。
时间终于来到十月下旬的书院开学日,福瑞丰特地准备了一支庞大的车队,从广州城将出席典礼的嘉宾送到白云山南麓的书院所在地。而随着这些士绅名流一起出动的除了他们的仆从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民众涌往书院围观看热闹。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书院其实并不算是一个适合看热闹的场所,不过这次新开张的书院似乎处处都透着反传统的味道,在之前的宣传告示上便早早公布了开学仪式的举办时间和地点,对民众到场见证书院开学典礼持鼓励和欢迎的态度,似乎一点也不担心这样做会让书院失去清静。
参加开学仪式的学生及家人,加上书院教职员工,福瑞丰派来的帮工,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便已有六七百号人了。由福瑞丰及海汉驻广办出面请来观礼的嘉宾加上仆从人员也有好几百人,跟书院这边的人加在一起已经逾千,就算没围观群众也已经相当热闹了。
然而来现场看热闹的民众比参与开学仪式的人还要多了好几倍,很多人都因为对具有海汉背景的琼西书院十分好奇,想知道海汉书院究竟是如何运作,教授了什么内容,才会培养出来那么多能在各行各业中拔尖的人物。
很多广州本地的读书人虽然不会报名就读这间奇怪的书院,但也同样是被其前期的宣传活动勾起了好奇心,三五相约一同来看这琼西书院的开学典礼,顺便就当作是一次郊游活动了。
张金宝和李奈当然是忙得不可开交,两人一直站在书院门口迎客,让受邀而来的嘉宾先行入内休息,待典礼开始再到书院大门外的会场上一同观礼。
这些受邀而来的上层人士大多都不是打空手来的,而是准备有各式各样的贺礼,所以接下礼单礼物之后,他们还得一一寒暄几句以示尊重。
张金宝站在李奈身边,听他介绍来者身份,然后满脸堆笑地与对方道谢。好不容易瞅个空子,张金宝揉了揉已经笑得肌肉发僵的脸,对李奈低声说道:“在下当年在儋州开办书院的时候,万万没想过能有今时今日这般风光!真是要多谢三少爷提携了!”
李奈笑道:“难道当初琼西书院开张没有这么多嘉宾到场吗?”
张金宝道:“实话实说,那可真差得太远了,要是当初能有这等场面,在下怕是睡着了都得笑醒好几次!”
张金宝在儋州开办琼西书院的时候,条件的确远不如现在,当时也没什么资格去邀请社会名流出席,更没钱大办开学典礼,只是简简单单地摆了张桌子,带着几名教师和好不容易收罗来的三四十名学生祭拜了一下孔孟先贤便作数。
而今天这广州分院开学,书院外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张金宝前些日子曾去看过广州府学,那官办书院可远不及自己这地方热闹。
围观民众虽然无法进入书院内部参观,不过在外面看看有哪些社会名流到场观礼,也是一件很有讨论价值的事情。
首先本地商界的头面人物几乎悉数到场,这显然是为了维持与福瑞丰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与李家交好的几大本地家族也纷纷出现,这些地方豪门之间的联姻关系错综复杂,不过有好事情的时候肯定是同气连枝。
本地文化圈有名望的文人墨客,也几乎都被福瑞丰的马车专程接了过来。不过这些自命清高的名士会出来帮琼西书院这样的外来户站台,让人不得不去猜测福瑞丰到底暗地里给了多少好处才请动了他们。
官府方面,虽然类似知府、同知这类的大人物并没有到场,不过也都派出了幕僚作为代表出席。这些地方官一般都对出席民间商业活动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并不会亲自出面,让幕僚送来一封贺信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当然作为答谢,福瑞丰这边肯定还是会有所表示,跑腿的幕僚也会有相应的好处。
不过主管地方教育事务的提学官、学正、训导、教谕等官员,倒是压着点陆续到场了。琼西书院虽然是海汉背景,但既然是在广州办学,原则上也是应该接受地方主管机构的监管。张金宝在之前跑手续的时候就已经去给这些菩萨烧过香了,所以对此倒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
眼看嘉宾已经到齐,时辰也差不多到了,张金宝便让书院师生在大门外的坪坝上集合,然后又去请嘉宾们从书院内的临时休息室出来,一同举办开学典礼。
张金宝原本计划的开学典礼仪式非常简单,也就是摆出祭品香烛,摆一摆天地君亲师和先贤,然后由自己和李奈发表劝学主题的讲话,差不多就算完事。
但李奈认为既然花了这么多的时间筹备,那自然是要做足工夫,至少要让身份地位特殊的几位嘉宾都出来讲几句,这样才能让民众充分认识到琼西书院的实力。
李奈所指的特殊嘉宾,除了代表地方官府的提学官之外,还有他父亲李继峰,以及海汉驻广办负责人陈天齐。以这样的发言嘉宾阵容,来表明琼西书院不仅得到了官府的认可,还有来自民间及海外的支持。
张金宝当然不会反对李奈的提议,他只是担心琼西书院的影响力不够,不足以让这些大人物在典礼仪式上为书院说一些露骨的好话。不过李奈表示他会去协调好这些事情,让张金宝只要把时间安排做好就行。
于是在庄严肃穆的祭拜仪式之后,张金宝便首先请出了提学官大人,由他对即将开学的书院和学子们训话。他也知道李奈坚持要让这位大人发言,一方面是看中其官方身份,另一方面则是李家已经为他的出席掏了出场费,这笔钱可不是来露个脸就能拿走的,必须得物尽其用才行。
这位姓董的提学官已经年逾七旬,到了该退休养老的时候了,不过能在退休之前捞着这么一个肥差,自然也不会轻易放过。虽然听说琼西书院的负责人是海汉人,但既然布政使司和总督府都没有对此事发声,那就说明上面对琼西书院并无抵触之意,这笔钱捞进自己口袋也不会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