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随南安侯去了江南,心仪姑娘的人选,文康长公主叫永安侯去同五皇子打听。文康长公主道,“阿宇身边,什么样的女孩子没有,也没见他有动心的。这次必是老五同他说了些什么,令他开了心窍,你去问问,我也好给他寻一门可心的亲事。”这种一把年纪还打光棍的儿子,文康长公主生怕给儿子寻个不合眼的,倘过不到一处去,反耽搁了俩人。
文康长公主因着二儿子不婚,别人家的娘都是怕儿子耽于酒色,不会在儿子身边放些妖娆丫环,因着李宇这个古怪性子,他身边儿,肥环瘦燕,各式美女俱全,结果,也没见李宇有动心的。除了女人,家里更是没少劝他,永安侯按捺不住时,都动手教训过,却依然不见李宇有回转的意思。这五皇子平日里瞧着也没哪里就特别的,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令李宇开了窍。永安侯也有些好奇,不过,他是长辈,他去同五皇子打听,怕五皇子不好说,于是,派长子出马。李宣本就与五皇子夫妇相熟,更兼年纪差不多,一向能说得上话。李宣带着妻子长泰公主和小儿子李韶一道去的,李韶年岁同六郎相仿,还未到念书的年岁,所以长泰公主但凡出门,多是带着小儿子。只管让纪先生看着孩子们玩儿去,大人们在一处说话。
李宣说明来意,五皇子倒没想到李宣是来打听这个的,五皇子很是坦诚,道,“我就同宇表兄说了成婚的好处。”
长泰公主笑,“这话驸马同小叔可不知说过多少回了。”
“不能干说,得有事实证明。我就把我跟王妃的事同宇表兄说了说,宇表兄就知道成亲的好处了。”五皇子觉着自己的在说服人上头还是有一手的,道,“我跟王妃成亲前也不大熟,成亲后相处久了,情分就深了。”
谢莫如倒不觉着五皇子在说服人上有一手,她认为五皇子凭这么几句话就说服了李宇才不可思议,问五皇子,“就说了这个?”
五皇子很是理解李宇,道,“宇表兄不成亲,主要是要求高,没遇着投眼缘的,又不愿意娶个不大了解的姑娘。一来二去,便有些耽搁。可这了不了解的,情分深浅,都是相处出来的。”
反正,五皇子谜一样的说服了李宇。
李宣长泰公主夫妻在闽王府用了午膳便告辞了,李宣回去给他娘交差,文康长公主听了都觉着稀奇,要说她给儿子们寻的正室,哪个不是大家闺秀,端庄知礼的。二儿子在亲事上点了头,可说真的,也没提出什么逆天的要求,就两点:端庄稳重,不太笨。
以往她给儿子相看的姑娘,哪个不端庄不稳重不聪明呢?
文康长公主想了想,突然有种不可思议的直觉,莫非儿子喜欢的是谢莫如这一款的?
可说起来,李宇同谢莫如是真的不熟,以前也没大见过,不大可能看对眼。就是在闽地,李宇也多是在前线……再者,凭谢莫如的性子,拉拢李宇有可能,除此之外,断无其他可能。
文康长公主细思量一回,再把她这些年放在儿子身边的侍女类型大致过了一遍,觉着儿子与谢莫如有私情不大可能,但可能还真是相中谢莫如这一款。
只是,这一款可不大好寻摸。
谢莫如相貌只算中上,相貌中上的闺秀,文康长公主认识一大把,但智商能与谢莫如媲美的,哪怕以文康长公主的自信,也不会认为自己比谢莫如在智商上更具优势。
怪道二儿子不成亲呢,要求忒高。
不太笨。
不太笨。
谢莫如可不止不太笨,比谢莫如不太笨的女人,在文康长公主认识的,都做了古。一位是文康长公主的姑妈,另一位就是文康长公主的祖母了……
这么一想,文康长公主觉着,想给二儿子寻个可心的委实不容易了。
文康长公主正为二儿子的亲事犯难呢,偏生老娘还来凑热闹,硬要给外孙子做媒。鉴于胡太后智商与眼光,做的那个媒,文康长公主没翻脸就是看在这是她亲娘的面子上。她儿子喜欢聪明的,她娘给介绍的那位姑娘,倒是亲上做亲的关系,可就因是亲上做亲,文康长公主对这姑娘颇是知道一些,就那姑娘的智商……要不是文康长公主知道她老娘做事一向没主意,真得认为她娘这是同她有仇呢:简直没见过这么会坑外孙子的外祖母!
穆元帝笑哄他妹,“还是你同永安拿主意,你相中哪家闺秀,只管与朕说,朕下旨赐婚。”
文康长公主道,“母后总是好心办坏事。”
穆元帝道,“她也是为阿宇着急,别人像阿宇这个年岁,儿子都老大。他这媳妇还没娶上,你也抓紧点给阿宇相看。以往你最急,这好容易他愿意成亲了,你这里怎么又不急了。”妹妹这才仨儿子,就成天操不完的心。穆元帝自己有十个儿子五个闺女,觉着倒比妹妹轻松一些。
文康长公主道,“又不能逮一闺女就娶家里做媳妇,总得有合适的才行。”他儿子这不是要求高么!
穆元帝却认真觉着,李宇不婚,妹妹的挑剔也是主要原因。
文康长公主这里心急火燎的给二儿子张罗亲事,谢莫如的生辰近了。
五皇子本就是挟战功回帝都,虽然没能争到江南的差使,也是帝都热门人物。五皇子又从来不肯委屈妻子的,好容易回一趟帝都,妻子的生辰并不是要大办特办逾了规矩,但也得有藩王妃应有的排场。
谢莫如对于宴会向来驾轻就熟,在帝都无非是更热闹一些,而且,虽然慈恩宫的赏赐一向中规中矩,但也没少过她什么,穆元帝则素来给谢莫如面子,皇子妃过生辰的赏赐,谢莫如这里时常超标。说句实在话,这超标的待遇,便是太子妃生辰时也没有的。
当在,太子妃生辰的赏赐肯定比谢莫如这藩王妃所得的多,但也就是太子妃的标准了,穆元帝从未格外加赏过。所以,帝都这些眼明心明的人难免就觉着,谢王妃是颇得穆元帝青眼的儿媳妇。这其实也不足为奇,谢莫如同穆元帝本就有血缘关系,穆元帝格外另眼相待些,也是人之常情。
怕是只有谢莫如才心知,她与穆元帝并无私交,血缘关系对于这二人也没什么特别的作用。穆元帝向来赏功赏能,额外恩赏,那定是穆元帝对于她藩王妃身份上所作所为表示的赏赐。
譬如,这次谢莫如就提早同五皇子商量了,生辰收的礼全都折现,送到闽地用于抚养战争遗孤,还有一部分捐给当初谢莫如在闽地组织的夫人们的慈善会,虽一时回不到藩地,该做的事,谢莫如一样没落下。
谢莫如的生辰宴依旧热闹,除了各家送的寿礼,还有一事令五皇子谢莫如欢喜,闽地港口终于竣工,这就要着手开始进行海上贸易了。
闽地过来帝都送寿礼的不是别人,正是李九江,五皇子见着李九江也高兴,他一时半会儿的回不了藩地,正惦记闽地局势。李九江来的正是时候,反正李九江是来贺寿的,而且,他早便与谢莫如相识,三人坐在秋风正爽的敞厅说话,颇觉自在。
李九江说了些闽地的事情,唐总督苏巡抚都是做事做老了的人,五皇子虽然回了帝都,闽地的事还是照着以前定下的轨迹运行,李九江道,“可惜王爷不在藩地,不然港口峻工,有王爷出面,当更盛大。”
五皇子也深觉可惜,却又无法,他皇爹叫他留在帝都,他只得在帝都呆着,与李九江道,“这一二年,我怕是暂且要呆在帝都了,闽地的事,你与扶风多留意。”
李九江对闽地的事心下有数,事事清楚,细细禀明了五皇子后,转而又说起江南之事来,道,“臣过来帝都之前,南安侯已接掌四省之地,唐总督交割清楚,就要来帝都述职。”
唐总督这总督眼瞅就做不成了,来帝都述职,也是找门路来的,朝廷高官很多,大员的位子却是有限。五皇子问,“老唐有什么打算没?”
“原本唐总督是想来了帝都亲自来同殿下说的,不过,臣先到一步,就托臣先禀明殿下。南安侯的意思,是想唐总督转任江南的兵备转运使。”
“虽品阶不比一地总督,也是实职。”五皇子中肯的评价了回兵备转运使一职,道,“且江南重地,正是用人之际,老唐是个踏实人,他做过总督,在军务上自是熟的,南安侯慧眼识人。”五皇子在闽地三载,对唐总督的感观不错。
李九江虚握拳掩唇轻咳一声,倒有些不好意思继续说了。李九江一向温雅,难得会有不好意思的时候,五皇子笑,“九江有事难启齿?”
李九江道,“南安侯想让臣到他麾下任职,帮着料理粮草。”
五皇子看向妻子,道,“南安侯好快的手。”
谢莫如笑,“南安侯要掌江南,总得用熟手,他自闽地选人,自然也会从别的地方再选。不过,唐总督与九江都过去,看来,苏巡抚是要留在闽地了。”
“苏巡抚改任闽地安抚使,其实领的还是以往巡抚的事务。”
南安侯对闽地的变动与安排,五皇子夫妇还是非常满意的,不过,江南之地,到底不是太平地方,五皇子同李九江道,“江南的粮草事务,在帝都由大皇兄负责。南安侯初至江南,必先理江南内政,江南事务冗杂,且任大巡抚一职的是吴国公,吴国公是太子岳父,深得父皇心意。南安侯想用你打理粮草,你就只管打理粮草,余下莫多言。”
李九江正色应下。
叙过公务,五皇子转而说些家常,他道,“九江你难得回帝都,也去见见姑丈,他心里很是惦记你。”
李九江倒没什么特别表情,玉青色的外袍衬着他不动声色的温润脸庞,他道,“明日还要去拜见师傅,怕是不得闲。”
五皇子刚把李宇这不婚主义者劝得要大婚了,正是劝人上瘾的时候,劝李九江道,“天地君亲师,亲排师前,北岭先生一向宽厚,你先回家,北岭先生也不会怪你。何况,你回帝都总要多住几日,后儿再去拜见北岭先生也是一样的。”
李九江不好驳五皇子,只得道,“知道了。”
结果,李九江办的事,真是叫五皇子无语。
李九江的确是回家了,他一大早上掐着时辰去的永安侯府。
啥时辰去的?
早朝的时候……
李九江过去侯府,他因战功得了个二品职,虽然做的是五皇子府属官的差使,却也是拿着二品俸禄的。侯府的管事不敢慢怠,恭恭敬敬的请他进去吃茶,倒是李九江听说永安侯上朝去了,茶也没吃,只略坐了片刻就起身走了。
五皇子同谢莫如道,“你说九江,温雅如鹤的人,也能办出这样不靠谱的事来。”
谢莫如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像陛下这样的慈父,能有几人?”穆元帝别的不说,在父亲这个角色上还是十分尽职的。所以,五皇子对于父子的关系一向看重,五皇子是替李九江惋惜,“姑丈性子也不错的,九江是聪明人,缓和一二,并非难事。”
“缓和什么?当初九江名不显时,谁来同他缓和?现下他功成名就熬出头,倒想缓和了?天底下没这样便宜的好事,有些事,错过就是错过。”谢莫如初有些激昂,后又缓和,最终转为淡淡,“事如此,人亦如此。”
☆、第231章 有小唐欢乐多
谢莫如从来不是圣人。
她不是五皇子。
五皇子少时只是不大受重视,穆元帝却从未忽视过他,应有的教育、地位,五皇子一样不缺。及至成年,随着五皇子展露头角与谢莫如刻意的劝导,五皇子与穆元帝的关系逐渐亲密。五皇子自己也很享受这样的父子关系,他一向以己度人,才劝李九江去永安侯府的。
谢莫如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她当初劝五皇子亲近君父,那是因为五皇子他爹是皇帝。有个做皇帝的爹,不要说只是不够重视五皇子,就是从未重视过,为了以后的生活,也得同穆元帝搞好关系。永安侯当然也是朝中显贵,但永安侯还不够身份让李九江去和缓。
世上的事,从来不是一是一二是二,清官更是难断家务事,但,如果有了不必违忤尊严的权力,何必再去对不想低头的人低头。
再者,谢莫如有此言辞,未偿不是有感而发。
五皇子虽然劝人劝上瘾,却也不笨,立刻想到妻子同岳家的关系,岳家与他倒是不错,当然,妻子对岳家也不错,该提携的提携,该照顾的照顾……想来,这也并不代表亲近吧。
五皇子拍拍妻子的手,没再说什么。
李九江自永安侯府出来后便去了北岭先生那里,李九江算是江北岭的记名弟子,主要是当年江北岭被请来帝都时,李九江需要借江北岭的名声来洗白自己,但李九江有才学也是真的,虽比不得江北岭这等大儒,也是一等一的才干。当年江北岭奉命建筑书楼,李九江便是其左膀右臂,这些年相处下来,二人还真有了些师生情分。
江北岭笑,“我还以为短时间你回不了帝都。”
“闽地港口建成,又赶上王妃生辰,这次回来,一则是向王爷禀明港口之事,二则可代闽地诸官为王妃贺寿,也算一举两得。”李九江提起红泥小火炉上的铜壶,烫杯之后,倒了两盏茶,双手捧予江北岭一盏,问,“先生这几年在帝都还好么?”
江北岭较之三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年岁有了,两道眉尾垂下,更添了些岁月的宽厚与豁达,他笑,“我是做学问的人,能在此安安生生的做学问,求仁得仁,自然是好的。”
“当年先生为王爷所荐的几位先生,于闽地传业授道,开启民智,颇受闽地百姓爱敬。王爷时时说起,治国治民,最需这般才德兼备的大儒。”江北岭能有今日今时之地位,哪怕一把年岁了,亦是明敏过人。听李九江这话,江北岭以为李九江是想让他再荐些人的,李九江却是未提,而是笑道,“王爷当年建港口之时就说了,待闽地财力宽裕,便会出资银两令各县兴建县学,说来惭愧,闽地穷困之地,就是州学也是王爷就藩后多加恩赏方有所改善,各县学荒废已久,许多百姓纵有求学之心,也只能去私塾念书。”
江北岭能成就偌大名声,与他多年来在北岭一带几十年讲学授课相关。想一想孔圣人如何成为圣人的吧,不就是做老师做的么。
江北岭这样的国朝大儒,对国朝教育自然深有感触,道,“自前朝末年,天下动荡,以至人心丧乱,刀戈四起,人们哪里还有向学之心。东穆立国起,也是外忧内患,近十几年方得太平。今上建筑书楼,便是有收拢天下学子之心。闽王有兴学之意,乃闽地百姓福音哪。刀戈只是一时权宜,想长治久安,还是要文武并治。”
这等老生常谈,不同的人却是有不同感悟,李九江认真听了,说起自己将转任南安侯麾下粮草官一职,江北岭自己是做学问的,并不反对弟子们建功立业,江北岭道,“你正当盛年,有此历练不为坏事。江南亦有几个你的师兄弟,只是,一入官场,各有各的政见,介时见了你自行拿主意吧,老朽就不搀和你们官场之事了。”
这是江北岭的原则,来求学的,就只说学问,至于其他,他素来不闻不问亦不会给任何意见。
李九江笑应一声是,江北岭说到小唐,道,“你眼光不错,收了个好弟子。”
“小唐是个实心人。”小唐也没正式拜师,不过他一口一个师傅的,李九江初时没应过,时间久了,也就应了。
江北岭道,“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往往是实心人。”
小唐倒不知道自己还得了江北岭一赞,他本身对江北岭很有礼貌,虽然听不懂江北岭讲的学问,江北岭也没强求他听自己讲学问,反是将他推荐到沈素沈翰林的进士堂去学写科举文章,这一点,小唐是很感谢江北岭的。而且,他人虽然不大聪明,到底出身官宦之家,很有几分眼力,逢年过节不必说,就是小唐十天一去进士堂补习时,都会带些家常东西给江北岭。
其实,想给江北岭送礼的能从帝都城排到靖江王府,脸皮厚的也有很多,如小唐这般能入江北岭眼的则寥寥无几。
小唐自己倒没觉着啥,他就是想着师傅不在帝都,师公一把年岁的,他当然得多照顾着些。至于能从江北岭这里得到啥好处,小唐倒没多想,关键是,这小子忒自信。他觉着自己老爹有本事,自己又跟着闽王混,以后怎么也不能差了,何必去盘算这么一把年岁的师公呢。
至于有没有人想借助小唐来接近江北岭,自然也是有的,只是小唐虽笨了些,却有个优点,都是把话说前头。任何想借他跟江北岭套近乎的,他都一句“师公喜欢清静”给打发掉了。
至于有没有人记恨他,小唐就不知道了,有人记恨他也不怕,他觉着自己靠山硬,而且,小唐自己交际广啊。他爹不在帝都,他在帝都就常跟他爹的旧交走动,譬如唐家的世家永安侯府,小唐那股子天真活泼,文康长公主都挺喜欢他。
这次李九江回帝都,小唐主动请缨帮着师傅收拾好宅子,又安排了接风酒,第一场请的是李家人,在帝都的李宣李穹两兄弟,再加上一个小唐。小唐知道师傅不愿意见永安侯,虽然永安侯对小唐也不赖,小唐对永安侯的感观亦是不错,但在他师傅的问题上,小唐还是觉着永安侯有些偏心眼儿的。他干脆请了李宣李穹兄弟过来他师傅的宅子里吃酒,说来李家也是一奇葩家族,李九江与永安侯是两看两相厌,但李九江与几个嫡出弟弟关系都不错。所以,李九江回帝都不见永安侯,还是愿意见一见弟弟们的。
李宣不必说,这是李氏家族未来的族长,李宣对李九江这个庶兄一向关心照顾,庶兄虽不是同母,李宣也是盼着庶兄能一展所长的。至于李穹,也是成亲生子的人了,同李九江本就没什么矛盾,总是同父兄弟,关系上虽没有同李宣李宇两个同胞哥哥近,但李穹也知道尊敬李九江这位庶兄。
再加上小唐活跃气氛,兄弟三人倒也和乐。
只是有一样,小唐称李九江为“师傅”,到了李宣李穹这里,则是“阿宣哥,阿穹哥”这样的称呼,闹得李穹都有些受不了,道,“小唐,你这是怎么算的辈份哪。”就这脑瓜子还能考出举人来,闽地的举人看来是真的好考啊。
小唐一面帮着执壶,一面机伶道,“当然是各论各的,你可别想占我便宜!”
李穹捏杯坏笑,“你又不是大美人,我用得着占你便宜。”
小唐翻翻白眼,“就是有大美人,怕你也不敢去占便宜。”
李穹是李家兄弟中最风流的一个了,李宣娶的是公主,在这上头得克制,李宇是不婚主义者,很有些不近女色的意思,到李穹这里,本就是幺子,父母原也多偏疼一些,李穹本人不算贪欢之徒,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正年轻,出身亦好,其实不必李穹主动做什么,倒贴的女子不知有多少。李穹一听还真来了兴致,道,“说来寻常美貌多的是,绝色佳人则难寻呐。小唐你光棍光着,莫不是真见着什么绝色人物了?”
小唐一幅笃定模样,道,“说绝色都是侮辱人家。”
李穹更好奇了,问,“是哪位仙子?”
“说了阿穹哥你也高攀不上。”
李穹倒不是无法无天的性子,也没较口头高下,只问,“你只与我说说,叫我也长些见识。”
文康长公主因着二儿子不婚,别人家的娘都是怕儿子耽于酒色,不会在儿子身边放些妖娆丫环,因着李宇这个古怪性子,他身边儿,肥环瘦燕,各式美女俱全,结果,也没见李宇有动心的。除了女人,家里更是没少劝他,永安侯按捺不住时,都动手教训过,却依然不见李宇有回转的意思。这五皇子平日里瞧着也没哪里就特别的,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令李宇开了窍。永安侯也有些好奇,不过,他是长辈,他去同五皇子打听,怕五皇子不好说,于是,派长子出马。李宣本就与五皇子夫妇相熟,更兼年纪差不多,一向能说得上话。李宣带着妻子长泰公主和小儿子李韶一道去的,李韶年岁同六郎相仿,还未到念书的年岁,所以长泰公主但凡出门,多是带着小儿子。只管让纪先生看着孩子们玩儿去,大人们在一处说话。
李宣说明来意,五皇子倒没想到李宣是来打听这个的,五皇子很是坦诚,道,“我就同宇表兄说了成婚的好处。”
长泰公主笑,“这话驸马同小叔可不知说过多少回了。”
“不能干说,得有事实证明。我就把我跟王妃的事同宇表兄说了说,宇表兄就知道成亲的好处了。”五皇子觉着自己的在说服人上头还是有一手的,道,“我跟王妃成亲前也不大熟,成亲后相处久了,情分就深了。”
谢莫如倒不觉着五皇子在说服人上有一手,她认为五皇子凭这么几句话就说服了李宇才不可思议,问五皇子,“就说了这个?”
五皇子很是理解李宇,道,“宇表兄不成亲,主要是要求高,没遇着投眼缘的,又不愿意娶个不大了解的姑娘。一来二去,便有些耽搁。可这了不了解的,情分深浅,都是相处出来的。”
反正,五皇子谜一样的说服了李宇。
李宣长泰公主夫妻在闽王府用了午膳便告辞了,李宣回去给他娘交差,文康长公主听了都觉着稀奇,要说她给儿子们寻的正室,哪个不是大家闺秀,端庄知礼的。二儿子在亲事上点了头,可说真的,也没提出什么逆天的要求,就两点:端庄稳重,不太笨。
以往她给儿子相看的姑娘,哪个不端庄不稳重不聪明呢?
文康长公主想了想,突然有种不可思议的直觉,莫非儿子喜欢的是谢莫如这一款的?
可说起来,李宇同谢莫如是真的不熟,以前也没大见过,不大可能看对眼。就是在闽地,李宇也多是在前线……再者,凭谢莫如的性子,拉拢李宇有可能,除此之外,断无其他可能。
文康长公主细思量一回,再把她这些年放在儿子身边的侍女类型大致过了一遍,觉着儿子与谢莫如有私情不大可能,但可能还真是相中谢莫如这一款。
只是,这一款可不大好寻摸。
谢莫如相貌只算中上,相貌中上的闺秀,文康长公主认识一大把,但智商能与谢莫如媲美的,哪怕以文康长公主的自信,也不会认为自己比谢莫如在智商上更具优势。
怪道二儿子不成亲呢,要求忒高。
不太笨。
不太笨。
谢莫如可不止不太笨,比谢莫如不太笨的女人,在文康长公主认识的,都做了古。一位是文康长公主的姑妈,另一位就是文康长公主的祖母了……
这么一想,文康长公主觉着,想给二儿子寻个可心的委实不容易了。
文康长公主正为二儿子的亲事犯难呢,偏生老娘还来凑热闹,硬要给外孙子做媒。鉴于胡太后智商与眼光,做的那个媒,文康长公主没翻脸就是看在这是她亲娘的面子上。她儿子喜欢聪明的,她娘给介绍的那位姑娘,倒是亲上做亲的关系,可就因是亲上做亲,文康长公主对这姑娘颇是知道一些,就那姑娘的智商……要不是文康长公主知道她老娘做事一向没主意,真得认为她娘这是同她有仇呢:简直没见过这么会坑外孙子的外祖母!
穆元帝笑哄他妹,“还是你同永安拿主意,你相中哪家闺秀,只管与朕说,朕下旨赐婚。”
文康长公主道,“母后总是好心办坏事。”
穆元帝道,“她也是为阿宇着急,别人像阿宇这个年岁,儿子都老大。他这媳妇还没娶上,你也抓紧点给阿宇相看。以往你最急,这好容易他愿意成亲了,你这里怎么又不急了。”妹妹这才仨儿子,就成天操不完的心。穆元帝自己有十个儿子五个闺女,觉着倒比妹妹轻松一些。
文康长公主道,“又不能逮一闺女就娶家里做媳妇,总得有合适的才行。”他儿子这不是要求高么!
穆元帝却认真觉着,李宇不婚,妹妹的挑剔也是主要原因。
文康长公主这里心急火燎的给二儿子张罗亲事,谢莫如的生辰近了。
五皇子本就是挟战功回帝都,虽然没能争到江南的差使,也是帝都热门人物。五皇子又从来不肯委屈妻子的,好容易回一趟帝都,妻子的生辰并不是要大办特办逾了规矩,但也得有藩王妃应有的排场。
谢莫如对于宴会向来驾轻就熟,在帝都无非是更热闹一些,而且,虽然慈恩宫的赏赐一向中规中矩,但也没少过她什么,穆元帝则素来给谢莫如面子,皇子妃过生辰的赏赐,谢莫如这里时常超标。说句实在话,这超标的待遇,便是太子妃生辰时也没有的。
当在,太子妃生辰的赏赐肯定比谢莫如这藩王妃所得的多,但也就是太子妃的标准了,穆元帝从未格外加赏过。所以,帝都这些眼明心明的人难免就觉着,谢王妃是颇得穆元帝青眼的儿媳妇。这其实也不足为奇,谢莫如同穆元帝本就有血缘关系,穆元帝格外另眼相待些,也是人之常情。
怕是只有谢莫如才心知,她与穆元帝并无私交,血缘关系对于这二人也没什么特别的作用。穆元帝向来赏功赏能,额外恩赏,那定是穆元帝对于她藩王妃身份上所作所为表示的赏赐。
譬如,这次谢莫如就提早同五皇子商量了,生辰收的礼全都折现,送到闽地用于抚养战争遗孤,还有一部分捐给当初谢莫如在闽地组织的夫人们的慈善会,虽一时回不到藩地,该做的事,谢莫如一样没落下。
谢莫如的生辰宴依旧热闹,除了各家送的寿礼,还有一事令五皇子谢莫如欢喜,闽地港口终于竣工,这就要着手开始进行海上贸易了。
闽地过来帝都送寿礼的不是别人,正是李九江,五皇子见着李九江也高兴,他一时半会儿的回不了藩地,正惦记闽地局势。李九江来的正是时候,反正李九江是来贺寿的,而且,他早便与谢莫如相识,三人坐在秋风正爽的敞厅说话,颇觉自在。
李九江说了些闽地的事情,唐总督苏巡抚都是做事做老了的人,五皇子虽然回了帝都,闽地的事还是照着以前定下的轨迹运行,李九江道,“可惜王爷不在藩地,不然港口峻工,有王爷出面,当更盛大。”
五皇子也深觉可惜,却又无法,他皇爹叫他留在帝都,他只得在帝都呆着,与李九江道,“这一二年,我怕是暂且要呆在帝都了,闽地的事,你与扶风多留意。”
李九江对闽地的事心下有数,事事清楚,细细禀明了五皇子后,转而又说起江南之事来,道,“臣过来帝都之前,南安侯已接掌四省之地,唐总督交割清楚,就要来帝都述职。”
唐总督这总督眼瞅就做不成了,来帝都述职,也是找门路来的,朝廷高官很多,大员的位子却是有限。五皇子问,“老唐有什么打算没?”
“原本唐总督是想来了帝都亲自来同殿下说的,不过,臣先到一步,就托臣先禀明殿下。南安侯的意思,是想唐总督转任江南的兵备转运使。”
“虽品阶不比一地总督,也是实职。”五皇子中肯的评价了回兵备转运使一职,道,“且江南重地,正是用人之际,老唐是个踏实人,他做过总督,在军务上自是熟的,南安侯慧眼识人。”五皇子在闽地三载,对唐总督的感观不错。
李九江虚握拳掩唇轻咳一声,倒有些不好意思继续说了。李九江一向温雅,难得会有不好意思的时候,五皇子笑,“九江有事难启齿?”
李九江道,“南安侯想让臣到他麾下任职,帮着料理粮草。”
五皇子看向妻子,道,“南安侯好快的手。”
谢莫如笑,“南安侯要掌江南,总得用熟手,他自闽地选人,自然也会从别的地方再选。不过,唐总督与九江都过去,看来,苏巡抚是要留在闽地了。”
“苏巡抚改任闽地安抚使,其实领的还是以往巡抚的事务。”
南安侯对闽地的变动与安排,五皇子夫妇还是非常满意的,不过,江南之地,到底不是太平地方,五皇子同李九江道,“江南的粮草事务,在帝都由大皇兄负责。南安侯初至江南,必先理江南内政,江南事务冗杂,且任大巡抚一职的是吴国公,吴国公是太子岳父,深得父皇心意。南安侯想用你打理粮草,你就只管打理粮草,余下莫多言。”
李九江正色应下。
叙过公务,五皇子转而说些家常,他道,“九江你难得回帝都,也去见见姑丈,他心里很是惦记你。”
李九江倒没什么特别表情,玉青色的外袍衬着他不动声色的温润脸庞,他道,“明日还要去拜见师傅,怕是不得闲。”
五皇子刚把李宇这不婚主义者劝得要大婚了,正是劝人上瘾的时候,劝李九江道,“天地君亲师,亲排师前,北岭先生一向宽厚,你先回家,北岭先生也不会怪你。何况,你回帝都总要多住几日,后儿再去拜见北岭先生也是一样的。”
李九江不好驳五皇子,只得道,“知道了。”
结果,李九江办的事,真是叫五皇子无语。
李九江的确是回家了,他一大早上掐着时辰去的永安侯府。
啥时辰去的?
早朝的时候……
李九江过去侯府,他因战功得了个二品职,虽然做的是五皇子府属官的差使,却也是拿着二品俸禄的。侯府的管事不敢慢怠,恭恭敬敬的请他进去吃茶,倒是李九江听说永安侯上朝去了,茶也没吃,只略坐了片刻就起身走了。
五皇子同谢莫如道,“你说九江,温雅如鹤的人,也能办出这样不靠谱的事来。”
谢莫如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像陛下这样的慈父,能有几人?”穆元帝别的不说,在父亲这个角色上还是十分尽职的。所以,五皇子对于父子的关系一向看重,五皇子是替李九江惋惜,“姑丈性子也不错的,九江是聪明人,缓和一二,并非难事。”
“缓和什么?当初九江名不显时,谁来同他缓和?现下他功成名就熬出头,倒想缓和了?天底下没这样便宜的好事,有些事,错过就是错过。”谢莫如初有些激昂,后又缓和,最终转为淡淡,“事如此,人亦如此。”
☆、第231章 有小唐欢乐多
谢莫如从来不是圣人。
她不是五皇子。
五皇子少时只是不大受重视,穆元帝却从未忽视过他,应有的教育、地位,五皇子一样不缺。及至成年,随着五皇子展露头角与谢莫如刻意的劝导,五皇子与穆元帝的关系逐渐亲密。五皇子自己也很享受这样的父子关系,他一向以己度人,才劝李九江去永安侯府的。
谢莫如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她当初劝五皇子亲近君父,那是因为五皇子他爹是皇帝。有个做皇帝的爹,不要说只是不够重视五皇子,就是从未重视过,为了以后的生活,也得同穆元帝搞好关系。永安侯当然也是朝中显贵,但永安侯还不够身份让李九江去和缓。
世上的事,从来不是一是一二是二,清官更是难断家务事,但,如果有了不必违忤尊严的权力,何必再去对不想低头的人低头。
再者,谢莫如有此言辞,未偿不是有感而发。
五皇子虽然劝人劝上瘾,却也不笨,立刻想到妻子同岳家的关系,岳家与他倒是不错,当然,妻子对岳家也不错,该提携的提携,该照顾的照顾……想来,这也并不代表亲近吧。
五皇子拍拍妻子的手,没再说什么。
李九江自永安侯府出来后便去了北岭先生那里,李九江算是江北岭的记名弟子,主要是当年江北岭被请来帝都时,李九江需要借江北岭的名声来洗白自己,但李九江有才学也是真的,虽比不得江北岭这等大儒,也是一等一的才干。当年江北岭奉命建筑书楼,李九江便是其左膀右臂,这些年相处下来,二人还真有了些师生情分。
江北岭笑,“我还以为短时间你回不了帝都。”
“闽地港口建成,又赶上王妃生辰,这次回来,一则是向王爷禀明港口之事,二则可代闽地诸官为王妃贺寿,也算一举两得。”李九江提起红泥小火炉上的铜壶,烫杯之后,倒了两盏茶,双手捧予江北岭一盏,问,“先生这几年在帝都还好么?”
江北岭较之三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年岁有了,两道眉尾垂下,更添了些岁月的宽厚与豁达,他笑,“我是做学问的人,能在此安安生生的做学问,求仁得仁,自然是好的。”
“当年先生为王爷所荐的几位先生,于闽地传业授道,开启民智,颇受闽地百姓爱敬。王爷时时说起,治国治民,最需这般才德兼备的大儒。”江北岭能有今日今时之地位,哪怕一把年岁了,亦是明敏过人。听李九江这话,江北岭以为李九江是想让他再荐些人的,李九江却是未提,而是笑道,“王爷当年建港口之时就说了,待闽地财力宽裕,便会出资银两令各县兴建县学,说来惭愧,闽地穷困之地,就是州学也是王爷就藩后多加恩赏方有所改善,各县学荒废已久,许多百姓纵有求学之心,也只能去私塾念书。”
江北岭能成就偌大名声,与他多年来在北岭一带几十年讲学授课相关。想一想孔圣人如何成为圣人的吧,不就是做老师做的么。
江北岭这样的国朝大儒,对国朝教育自然深有感触,道,“自前朝末年,天下动荡,以至人心丧乱,刀戈四起,人们哪里还有向学之心。东穆立国起,也是外忧内患,近十几年方得太平。今上建筑书楼,便是有收拢天下学子之心。闽王有兴学之意,乃闽地百姓福音哪。刀戈只是一时权宜,想长治久安,还是要文武并治。”
这等老生常谈,不同的人却是有不同感悟,李九江认真听了,说起自己将转任南安侯麾下粮草官一职,江北岭自己是做学问的,并不反对弟子们建功立业,江北岭道,“你正当盛年,有此历练不为坏事。江南亦有几个你的师兄弟,只是,一入官场,各有各的政见,介时见了你自行拿主意吧,老朽就不搀和你们官场之事了。”
这是江北岭的原则,来求学的,就只说学问,至于其他,他素来不闻不问亦不会给任何意见。
李九江笑应一声是,江北岭说到小唐,道,“你眼光不错,收了个好弟子。”
“小唐是个实心人。”小唐也没正式拜师,不过他一口一个师傅的,李九江初时没应过,时间久了,也就应了。
江北岭道,“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往往是实心人。”
小唐倒不知道自己还得了江北岭一赞,他本身对江北岭很有礼貌,虽然听不懂江北岭讲的学问,江北岭也没强求他听自己讲学问,反是将他推荐到沈素沈翰林的进士堂去学写科举文章,这一点,小唐是很感谢江北岭的。而且,他人虽然不大聪明,到底出身官宦之家,很有几分眼力,逢年过节不必说,就是小唐十天一去进士堂补习时,都会带些家常东西给江北岭。
其实,想给江北岭送礼的能从帝都城排到靖江王府,脸皮厚的也有很多,如小唐这般能入江北岭眼的则寥寥无几。
小唐自己倒没觉着啥,他就是想着师傅不在帝都,师公一把年岁的,他当然得多照顾着些。至于能从江北岭这里得到啥好处,小唐倒没多想,关键是,这小子忒自信。他觉着自己老爹有本事,自己又跟着闽王混,以后怎么也不能差了,何必去盘算这么一把年岁的师公呢。
至于有没有人想借助小唐来接近江北岭,自然也是有的,只是小唐虽笨了些,却有个优点,都是把话说前头。任何想借他跟江北岭套近乎的,他都一句“师公喜欢清静”给打发掉了。
至于有没有人记恨他,小唐就不知道了,有人记恨他也不怕,他觉着自己靠山硬,而且,小唐自己交际广啊。他爹不在帝都,他在帝都就常跟他爹的旧交走动,譬如唐家的世家永安侯府,小唐那股子天真活泼,文康长公主都挺喜欢他。
这次李九江回帝都,小唐主动请缨帮着师傅收拾好宅子,又安排了接风酒,第一场请的是李家人,在帝都的李宣李穹两兄弟,再加上一个小唐。小唐知道师傅不愿意见永安侯,虽然永安侯对小唐也不赖,小唐对永安侯的感观亦是不错,但在他师傅的问题上,小唐还是觉着永安侯有些偏心眼儿的。他干脆请了李宣李穹兄弟过来他师傅的宅子里吃酒,说来李家也是一奇葩家族,李九江与永安侯是两看两相厌,但李九江与几个嫡出弟弟关系都不错。所以,李九江回帝都不见永安侯,还是愿意见一见弟弟们的。
李宣不必说,这是李氏家族未来的族长,李宣对李九江这个庶兄一向关心照顾,庶兄虽不是同母,李宣也是盼着庶兄能一展所长的。至于李穹,也是成亲生子的人了,同李九江本就没什么矛盾,总是同父兄弟,关系上虽没有同李宣李宇两个同胞哥哥近,但李穹也知道尊敬李九江这位庶兄。
再加上小唐活跃气氛,兄弟三人倒也和乐。
只是有一样,小唐称李九江为“师傅”,到了李宣李穹这里,则是“阿宣哥,阿穹哥”这样的称呼,闹得李穹都有些受不了,道,“小唐,你这是怎么算的辈份哪。”就这脑瓜子还能考出举人来,闽地的举人看来是真的好考啊。
小唐一面帮着执壶,一面机伶道,“当然是各论各的,你可别想占我便宜!”
李穹捏杯坏笑,“你又不是大美人,我用得着占你便宜。”
小唐翻翻白眼,“就是有大美人,怕你也不敢去占便宜。”
李穹是李家兄弟中最风流的一个了,李宣娶的是公主,在这上头得克制,李宇是不婚主义者,很有些不近女色的意思,到李穹这里,本就是幺子,父母原也多偏疼一些,李穹本人不算贪欢之徒,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正年轻,出身亦好,其实不必李穹主动做什么,倒贴的女子不知有多少。李穹一听还真来了兴致,道,“说来寻常美貌多的是,绝色佳人则难寻呐。小唐你光棍光着,莫不是真见着什么绝色人物了?”
小唐一幅笃定模样,道,“说绝色都是侮辱人家。”
李穹更好奇了,问,“是哪位仙子?”
“说了阿穹哥你也高攀不上。”
李穹倒不是无法无天的性子,也没较口头高下,只问,“你只与我说说,叫我也长些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