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商人,陆军是不会委托其人去印度收集运输种马的,这中间风险太大,一不小心马匹就会因为瘟疫等原因全军覆没,导致这边的预付款也打了水漂。
另外,有关于种马和硝石这一类物资,由于牵扯到了战略方向,所以穿越势力通常也不会大张旗鼓,只会委托“经过考验”的“老朋友”去做。
老威廉就是这样一个老朋友。
他今天拿出的羊皮纸,是他之前在印度沿岸各城市,花了几个月时间写出的有关于硝石产地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内容很全面,老威廉尽其所能调查了印度部分地区的硝石产地情况。为此他不惜深入印度内陆,亲自去参观并记录了硝石出产地的情况。
下一刻,李浩伸手拿起了张羊皮纸,细看起来。
于此同时,旁边陆续伸过来几只手。
硝石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有关于硝石的信息,不光是商务部,包括农业部,军队,化工等部门对此都是关心的,于是那叠羊皮纸很快被人拿光了。
“不错。”
看了几眼后,李浩首先对羊皮纸上的内容表达了赞赏:漂亮的英文花体字,清楚的条目,详细的有关于印度土邦的硝石生产记录。
这份资料内容属实的话,将会对日后“政府”方面制定硝石计划产生重要影响。
“威廉,样品有带吗?”
老威廉恭敬地回道:“雅各布夫人号的船舱里,有4拉斯特的硝石。按照商务部的指示,他们根据产地被分类了。”
“很好,威廉,看来你这一趟又抄着了!这份报告很重要!”
“先生们,这一切都多亏了我的英国侄子克劳利。你们知道的,老威廉是个来自于卢森堡乡下的可怜人,没有学过文字书写。”
被老威廉巧妙推出来介绍的克劳利,这一刻只能先强行收起自己的惊讶来面对东方贵族——他之前已经看傻眼了,因为拿到羊皮纸的那几个人,都在认真地看着他本人书写的英文花体字。
克劳利发誓,他们不是装的!
上帝,英文什么时候这么受欢迎了?还是在遥远的东方?
第604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五)
“尊贵的先生们,来自英格兰王国约克郡克劳利家族的罗伯特·克劳利,很荣幸见到你们。”
左手脱帽右手背后,俯身弯腰,克劳利在获得介绍后,第一时间站出来向宴会主人们行礼。
“约克郡?克劳利?”
见到贵族式的自我介绍,之前和老威廉交流最多的李浩,轻摇着玻璃杯里的果酒,脸上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克劳利家族的城堡,不会叫做唐顿堡吧?”
就在李浩话出口的同时,旁边响起了几声欢快的轻笑声。
克劳利有点懵逼,他不知道对方在笑什么,他从小到大也没听过什么唐顿堡。于是克劳利老老实实回道:“事实上,家族传承下来的城堡,一直被领民称做克劳利堡。”
“是啊,我知道。”李浩脸上露出了一丝怀念旧时光的萧瑟味道:“我就是开个玩笑而已。”
内容有点古怪的见面程序过后,接下来倒是步入正轨。克劳利和老威廉如愿获得了椅子,得以在长桌上端起酒杯,敬祝伟大的伯爵大人身体健康。
在这之后,克劳利参与进了桌上的聊天。而这一次,克劳利确认了这些东方人是系统学习过英文的。因为每当和他这个英国人对话时,桌上好几个人直接启用了英语。
怎么说呢,虽然不可能冒昧去打听东方大人物背后的私人英语教师是谁,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克劳利还是听出了一些区别:东方人的英语不但和克劳利的标准伦敦腔在语法方面有出入,而且多了一些之前没有过的新名词。
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解释,克劳利猜度,是对方的英语教师在上课时,添加了本民族的变种词汇。
对此他大致心中有数:东方人的英语教师一定不是英国人,大概率是个欧洲小国的二把刀教士……没准是犹太商人。那个民族总是在世界各地流窜,他们会多国语言,变味和添加词汇符合他们的生存环境。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东方大人物,为什么会集体花时间去学习一门用处很少的语言呢?
然而下一刻,克劳利中断了自己关于神秘教师的猜测。因为又有人向他提出了问题,他不得不集中注意力来应对大人物们的询问。
“克劳利先生,按照你的家世和年龄,应该有机会在伦敦听过莎士比亚的歌剧吧?”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令克劳利暗自惊讶的问题。虽说莎翁大名在后世如雷贯耳影响力纵贯全球,可眼下是1632年,距离莎翁去世仅仅16年。
在信息传递极其缓缓的17世纪,莎翁只是英国人内部追捧的一位剧作家,影响力并没有跨过英吉利海峡,甚至跨出伦敦。
即便是最近的邻居法国人,也要等到下一个百年,18世纪中叶,经过大文豪伏尔泰推荐后,才会了解到莎翁以及他的作品。
压下心中惊讶,克劳利回忆一下后说道:“事实上,我曾在伦敦演出界得到了离开家门的第一份工作。基于此,我有幸在威廉先生临终前几个月,作为剧场编剧助手,去斯特拉福旁听过一些他和剧场经理们有关于戏剧文本的交流。”
“哇哦,这就有点意思了!来,给我说说,莎士比亚最后得什么病去世的?”
另外,有关于种马和硝石这一类物资,由于牵扯到了战略方向,所以穿越势力通常也不会大张旗鼓,只会委托“经过考验”的“老朋友”去做。
老威廉就是这样一个老朋友。
他今天拿出的羊皮纸,是他之前在印度沿岸各城市,花了几个月时间写出的有关于硝石产地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内容很全面,老威廉尽其所能调查了印度部分地区的硝石产地情况。为此他不惜深入印度内陆,亲自去参观并记录了硝石出产地的情况。
下一刻,李浩伸手拿起了张羊皮纸,细看起来。
于此同时,旁边陆续伸过来几只手。
硝石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有关于硝石的信息,不光是商务部,包括农业部,军队,化工等部门对此都是关心的,于是那叠羊皮纸很快被人拿光了。
“不错。”
看了几眼后,李浩首先对羊皮纸上的内容表达了赞赏:漂亮的英文花体字,清楚的条目,详细的有关于印度土邦的硝石生产记录。
这份资料内容属实的话,将会对日后“政府”方面制定硝石计划产生重要影响。
“威廉,样品有带吗?”
老威廉恭敬地回道:“雅各布夫人号的船舱里,有4拉斯特的硝石。按照商务部的指示,他们根据产地被分类了。”
“很好,威廉,看来你这一趟又抄着了!这份报告很重要!”
“先生们,这一切都多亏了我的英国侄子克劳利。你们知道的,老威廉是个来自于卢森堡乡下的可怜人,没有学过文字书写。”
被老威廉巧妙推出来介绍的克劳利,这一刻只能先强行收起自己的惊讶来面对东方贵族——他之前已经看傻眼了,因为拿到羊皮纸的那几个人,都在认真地看着他本人书写的英文花体字。
克劳利发誓,他们不是装的!
上帝,英文什么时候这么受欢迎了?还是在遥远的东方?
第604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五)
“尊贵的先生们,来自英格兰王国约克郡克劳利家族的罗伯特·克劳利,很荣幸见到你们。”
左手脱帽右手背后,俯身弯腰,克劳利在获得介绍后,第一时间站出来向宴会主人们行礼。
“约克郡?克劳利?”
见到贵族式的自我介绍,之前和老威廉交流最多的李浩,轻摇着玻璃杯里的果酒,脸上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克劳利家族的城堡,不会叫做唐顿堡吧?”
就在李浩话出口的同时,旁边响起了几声欢快的轻笑声。
克劳利有点懵逼,他不知道对方在笑什么,他从小到大也没听过什么唐顿堡。于是克劳利老老实实回道:“事实上,家族传承下来的城堡,一直被领民称做克劳利堡。”
“是啊,我知道。”李浩脸上露出了一丝怀念旧时光的萧瑟味道:“我就是开个玩笑而已。”
内容有点古怪的见面程序过后,接下来倒是步入正轨。克劳利和老威廉如愿获得了椅子,得以在长桌上端起酒杯,敬祝伟大的伯爵大人身体健康。
在这之后,克劳利参与进了桌上的聊天。而这一次,克劳利确认了这些东方人是系统学习过英文的。因为每当和他这个英国人对话时,桌上好几个人直接启用了英语。
怎么说呢,虽然不可能冒昧去打听东方大人物背后的私人英语教师是谁,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克劳利还是听出了一些区别:东方人的英语不但和克劳利的标准伦敦腔在语法方面有出入,而且多了一些之前没有过的新名词。
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解释,克劳利猜度,是对方的英语教师在上课时,添加了本民族的变种词汇。
对此他大致心中有数:东方人的英语教师一定不是英国人,大概率是个欧洲小国的二把刀教士……没准是犹太商人。那个民族总是在世界各地流窜,他们会多国语言,变味和添加词汇符合他们的生存环境。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东方大人物,为什么会集体花时间去学习一门用处很少的语言呢?
然而下一刻,克劳利中断了自己关于神秘教师的猜测。因为又有人向他提出了问题,他不得不集中注意力来应对大人物们的询问。
“克劳利先生,按照你的家世和年龄,应该有机会在伦敦听过莎士比亚的歌剧吧?”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令克劳利暗自惊讶的问题。虽说莎翁大名在后世如雷贯耳影响力纵贯全球,可眼下是1632年,距离莎翁去世仅仅16年。
在信息传递极其缓缓的17世纪,莎翁只是英国人内部追捧的一位剧作家,影响力并没有跨过英吉利海峡,甚至跨出伦敦。
即便是最近的邻居法国人,也要等到下一个百年,18世纪中叶,经过大文豪伏尔泰推荐后,才会了解到莎翁以及他的作品。
压下心中惊讶,克劳利回忆一下后说道:“事实上,我曾在伦敦演出界得到了离开家门的第一份工作。基于此,我有幸在威廉先生临终前几个月,作为剧场编剧助手,去斯特拉福旁听过一些他和剧场经理们有关于戏剧文本的交流。”
“哇哦,这就有点意思了!来,给我说说,莎士比亚最后得什么病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