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吴良所说的这次海昏国被除国十五年后。
当时的汉元帝终于又想起了这支位于偏远之地的近亲,于是又重新找到刘贺的血脉重新成立海昏国。
可是又过几十年,又被除国。
再立又再除,如此反复几次之后,史上终于再无海昏国。
从历史记载来看,海昏国的命运虽然看似与当局者的想法以及动荡的局势不无关系。
但老倒霉蛋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当的,反正吴良最感兴趣的便是后世历史中所没有这些传闻,多问问总归没有坏处。
另外,初代海昏侯刘贺,也就是吴良准备发掘的海昏侯墓的主人也是个传奇人物。
史载他仅当上皇帝27天就做了1127件荒唐事,因此才被废掉。
虽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当时大将军霍光一手遮天,其实是因为刘贺当上皇帝后不听话,霍光才杜撰了这些事情,以此为借口联合群臣来废他,但司马光毕竟是宋朝的人,他的说法也仅仅只是猜测,到底是否便是事情的真相,同样还有待考证。
吴良既然来到这个时代,便有资格与机会亲自去辨明历史的真伪,而并非一味信书。
“明白了,家主真乃博学之人,天底下似乎便没有家主不知道的事。”
杨万里由衷的拍了一记马匹,而后麻溜儿带着人脱离了队伍。
……
如此瓬人军则在庐江郡的桐城好好休整了一天。
第二日才再次上路,结果出了桐城没走多远,便有兵士前来报告:“家主,前方有一位老者拦路求见。”
“附近人多么?”
吴良皱眉问道。
“只他一人。”
兵士答道。
“那就给他个饼轰走,不必与他多说废话。”
吴良无所谓的摆摆手道。
这一路上瓬人军已经遇上许多回这样的事,基本上都是饿极了壮着胆子跑来要饭的流民。
吴良知道这是时局动荡的问题,这样的流民到处都是,国家一天不稳定下来,这些人就无法过一天安生日子。
区别只在于今天饿死或是明天饿死,这事他真的管不了,因此也就没有发那些没用的善心。
最多只在这种附近没什么流民不会引发哄抢的情况下送出一两个饼,然后将人轰走继续赶路。
“可是家主,那人并不要饼,只说有极为重要的话必须亲口说与家主。”
兵士又拱手说道。
“哦?”
吴良微微来了精神。
这种事倒还是第一次遇上,也不知这老者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反正旅途太过无聊,典韦不是个能聊的起来的人,白菁菁又受不了他调戏总是躲得远远的,见见此人解个闷倒也无妨。
“带那老者过来吧,不过告诉兄弟们不要停歇继续赶路,不要因为此人耽误了咱们的行程。”
吴良沉吟片刻,终于点头道。
“是!”
兵士应了一声。
不一会的功夫,便将一位老者带到了吴良面前。
这老者拄着一根弯曲曲折的木杖,看起来年纪已经不小,头上剩余不多的头发已经全部变成了白色,胡须与眉毛亦是如此,不过却留的很长,一副慈眉善目的长寿模样。
“黄老道于吉,拜见公子。”
见到吴良,老者微微低头施礼道。
“于吉?你就是那个写了《太平经》的于吉?”
吴良一愣,面露意外之色。
于吉在东汉末年可是个很有影响力的“妖道”来着。
他所著的《太平经》对发起黄巾军起义的张角影响极大,以致张角更是以此为纲领成立了“太平道”,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发动起义致使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汉王朝彻底陷入战乱之中。
不过此人宣扬的那种“符水治病”的东西,却令吴良不能苟同。
治好了,就是我的功劳。
治不好,就是因为你心不诚不信道。
这不就是明摆着忽悠人吗?
第一百二十六章 堪舆之术!
不过后来,于吉也没落得一个什么好下场。
据史书记载,于吉一直在南方传道,后来到了吴会(今江酥省酥州市),“设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后来公元200年,也就是距今大概6年后。
小霸王孙策大会宾客于郡城门楼上,于吉却穿起华丽衣服,携一漆画的木箱子从楼下走过,诸将宾客中竟有三分之二的人下楼去迎拜他。
孙策当时就怒了,命人将于吉抓了起来。
结果信奉他的人都使妇女入见孙策的母亲求情,就连孙策的母亲也替于吉说好话。
不料这么一来反倒被更加激怒了孙策,认为“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又直接命人把于吉给杀了。
不过在这之后发生的事反而更加玄乎。
据说于吉死后,有人认为他罪不至死可怜他,便将他的尸首藏了起来,结果第二天起来竟发现尸体消失的无影无踪。
同年几个月后,孙策便被人刺杀身亡……
有人说这其实是于吉索了孙策的命。
孙策杀掉于吉之后,每每一个人的时候,就能看于吉站在身边怨恨相望,故而总是吓得失魂落魄,这便是于吉在向他索命!
当时的汉元帝终于又想起了这支位于偏远之地的近亲,于是又重新找到刘贺的血脉重新成立海昏国。
可是又过几十年,又被除国。
再立又再除,如此反复几次之后,史上终于再无海昏国。
从历史记载来看,海昏国的命运虽然看似与当局者的想法以及动荡的局势不无关系。
但老倒霉蛋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当的,反正吴良最感兴趣的便是后世历史中所没有这些传闻,多问问总归没有坏处。
另外,初代海昏侯刘贺,也就是吴良准备发掘的海昏侯墓的主人也是个传奇人物。
史载他仅当上皇帝27天就做了1127件荒唐事,因此才被废掉。
虽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当时大将军霍光一手遮天,其实是因为刘贺当上皇帝后不听话,霍光才杜撰了这些事情,以此为借口联合群臣来废他,但司马光毕竟是宋朝的人,他的说法也仅仅只是猜测,到底是否便是事情的真相,同样还有待考证。
吴良既然来到这个时代,便有资格与机会亲自去辨明历史的真伪,而并非一味信书。
“明白了,家主真乃博学之人,天底下似乎便没有家主不知道的事。”
杨万里由衷的拍了一记马匹,而后麻溜儿带着人脱离了队伍。
……
如此瓬人军则在庐江郡的桐城好好休整了一天。
第二日才再次上路,结果出了桐城没走多远,便有兵士前来报告:“家主,前方有一位老者拦路求见。”
“附近人多么?”
吴良皱眉问道。
“只他一人。”
兵士答道。
“那就给他个饼轰走,不必与他多说废话。”
吴良无所谓的摆摆手道。
这一路上瓬人军已经遇上许多回这样的事,基本上都是饿极了壮着胆子跑来要饭的流民。
吴良知道这是时局动荡的问题,这样的流民到处都是,国家一天不稳定下来,这些人就无法过一天安生日子。
区别只在于今天饿死或是明天饿死,这事他真的管不了,因此也就没有发那些没用的善心。
最多只在这种附近没什么流民不会引发哄抢的情况下送出一两个饼,然后将人轰走继续赶路。
“可是家主,那人并不要饼,只说有极为重要的话必须亲口说与家主。”
兵士又拱手说道。
“哦?”
吴良微微来了精神。
这种事倒还是第一次遇上,也不知这老者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反正旅途太过无聊,典韦不是个能聊的起来的人,白菁菁又受不了他调戏总是躲得远远的,见见此人解个闷倒也无妨。
“带那老者过来吧,不过告诉兄弟们不要停歇继续赶路,不要因为此人耽误了咱们的行程。”
吴良沉吟片刻,终于点头道。
“是!”
兵士应了一声。
不一会的功夫,便将一位老者带到了吴良面前。
这老者拄着一根弯曲曲折的木杖,看起来年纪已经不小,头上剩余不多的头发已经全部变成了白色,胡须与眉毛亦是如此,不过却留的很长,一副慈眉善目的长寿模样。
“黄老道于吉,拜见公子。”
见到吴良,老者微微低头施礼道。
“于吉?你就是那个写了《太平经》的于吉?”
吴良一愣,面露意外之色。
于吉在东汉末年可是个很有影响力的“妖道”来着。
他所著的《太平经》对发起黄巾军起义的张角影响极大,以致张角更是以此为纲领成立了“太平道”,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发动起义致使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汉王朝彻底陷入战乱之中。
不过此人宣扬的那种“符水治病”的东西,却令吴良不能苟同。
治好了,就是我的功劳。
治不好,就是因为你心不诚不信道。
这不就是明摆着忽悠人吗?
第一百二十六章 堪舆之术!
不过后来,于吉也没落得一个什么好下场。
据史书记载,于吉一直在南方传道,后来到了吴会(今江酥省酥州市),“设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后来公元200年,也就是距今大概6年后。
小霸王孙策大会宾客于郡城门楼上,于吉却穿起华丽衣服,携一漆画的木箱子从楼下走过,诸将宾客中竟有三分之二的人下楼去迎拜他。
孙策当时就怒了,命人将于吉抓了起来。
结果信奉他的人都使妇女入见孙策的母亲求情,就连孙策的母亲也替于吉说好话。
不料这么一来反倒被更加激怒了孙策,认为“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又直接命人把于吉给杀了。
不过在这之后发生的事反而更加玄乎。
据说于吉死后,有人认为他罪不至死可怜他,便将他的尸首藏了起来,结果第二天起来竟发现尸体消失的无影无踪。
同年几个月后,孙策便被人刺杀身亡……
有人说这其实是于吉索了孙策的命。
孙策杀掉于吉之后,每每一个人的时候,就能看于吉站在身边怨恨相望,故而总是吓得失魂落魄,这便是于吉在向他索命!